简介
首页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张元祯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张元祯〗(1437一1506年)字廷祥,别号东白。明南昌(今属江西)人。天顺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成化初,疏请行三年丧,又言治道本原在讲学、听治、用人、厚俗,与当权者不合,移病归,家居二十年,潜心于理学。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上疏劝行王道。升南京侍讲学士,终养。后又召修《大明会典》。进翰林学士,侍经筵。丁忧丧毕。改太常卿,掌詹事府。以为治化根源,莫切于《太极图说》、《西铭》、《定性书》、《敬斋箴》,宜将此书进讲。武宗即位,进吏部右侍郎,未及上任而卒。他认为,天地所以相播、相荡、相轧、相磨,昼夜不息,其心无他,唯在生物而已。人即天理所生之物,实得生物之心以为心,此心即是天理。天理之在此心,日用之间,本无不流通。但因既有此身,则不能无耳目口鼻,于是被声色臭味所诱,而喜怒哀乐之发遂不能无私。身既有私,则此心或为之所蔽,’而天理则渐以混灭。他又提出,“寂必有感而遂通者在,不随寂而混;感必有寂然不动者存,不随感而纷”,简言之,即寂中有感,感中有寂。黄宗羲曰:“其言‘是心也,即天理也’已先发阳明‘心即理也’之蕴。又言‘寂必有感而遂通者在,不随寂而泯;感必有寂然不动者存,不随感而纷’,已先发阳明‘未发时惊天动地,已发时寂天寞地’之蕴。则于此时言学,心理为二,动静交致者,别出一头地矣。”( 《明儒学案》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