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魏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魏徵〗(580-643年)字玄成,唐钜鹿曲城(今河北馆陶)人。少孤贫落拓,通贯书术,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李密败,降唐,授秘书丞。又为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被太子李建成引为洗马。唐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后又任秘书监、侍中,封郑国公。贞观二年(628),以战乱后典章残缺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又以戴圣《礼记》编次不伦,遂编《类礼》二十卷,以类编排,削其重复,采用先儒训注,数年而成,藏于秘府。并奉诏监修《隋书》、《梁书》、《陈书》。他运用儒家治国思想总结历代兴亡经验教训,犯颜谏诤,前后向唐太宗陈谏二百余事。主张君主积其德义,是治国之本。只有节嗜欲、省游□、戒奢侈、慎偏听、近忠臣、远奸佞,罢不急之务,克己为政,才能长安久治。如以为天命可恃,不修德义,穷奢极欲,徭役无时,犹如负薪救火,扬汤止沸,必然是人怨神怒,灾害起,祸乱生,君主身败名裂。国君和百姓犹如舟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将德、仁、功、利兼而行之,才能永保功业。同时强调君臣关系,把国君比作元首,臣僚比作股肱,只有君臣契合,才能治理国家。为此,君对臣要尽礼,臣对君要竭忠,内外无私,上下相信。并提出任官必须严格掌握标准,要察其善恶,审访其行,只有德才兼备,始可任用。为此,必须建立“考绩黜除”制度,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穷则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用才而取,量才授职,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还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认为只有兼听纳谏,才能通晓下情,有助于集思广益。而要做到兼听,则必须虚心纳谏,能听逆耳之言,对激切言辞应详加思考,不可轻易否定。并总观历代兴亡,指出君主忧患时重道,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多,克终者少,取天下易,守天下难。告诫君主要“居安思危”,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要慎其所好,善始克终。要近君子,退小人。君子小人,虽貌同,而心异。君子能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而不畏,杀身成仁;小人不知仁义羞耻,唯利是图,危人自安。小人非无小善,君子非无小过,小恶不足以掩重恶,小过不足以妨大美。能近君子,则朝无秕政。他从儒家的仁政学说出发,提出立法应宽平,赏宜从重,罚宜从轻。认为,立法目的是防奸恶,救祸患,检谣邪,而非司民短,诛过误。应“明德慎罚”,“惟刑恤哉!”法是国家权衡,执法应赏不遗隔疏远,罚不阿权贵,以公平为规矩,反对法无定科和任心弃法等枉法滥刑作法,主张诉讼理狱,必须依犯罪事实为根据,不严刑,不旁求无关问题,要秉公执法。魏徵以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总结历代兴亡教训,犯颜直谏,促成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称一代儒臣。其思想言论,为历代封建君主所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修身治国的教材。主要著作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魏郑公集》四卷。唐王方庆撰《魏郑公谏录》五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