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陆九韶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陆九韶〗(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梭山居士。南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弟陆九龄,陆九渊并称“三陆”。学问渊博精粹,隐居不仕,讲学于梭山。主要弟子有严松,徐仲诚。治学以切于日用为要,崇尚孝悌忠信,重义轻利。他认为,为人孰不爱家,爱子孙,爱身,然而不明爱之道,故终有所损。家事贵于安宁和睦,其道在于孝悌谦逊。如若仁义之道口不言之,朝夕所以事者名利,所思名利,相骤也讲究取得名利之方。言于名利,则喜气洋洋;言及孝悌仁义,则淡然无味。幸遇其时,则欢跃以喜,小有挫折,则躁闷无容。如数不遇其实,则朝夕忧虑,怨天尤人,至使父子相夷,兄弟叛散,实为可怜。岂非爱之,而是害之。人之爱子,当教以孝悌忠信,应读《六经》、《论语》、《孟子》,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次再读史,以知历代兴衰治平之方。不明义理之道,则不能光耀门户。事有本末,知愚贤不肖为本,贫贱富贵为末,得本则末随,趋末则本末俱废。行孝悌,本仁义,则为贤为知。贤知之人,众所尊仰,虽箪瓢为奉,陋巷为居,然自己固有以自乐,人不敢以贫贱而轻视。慕爵位,贪财利,则非贤非知。非贤非知之人,必为人所鄙贱,虽身着紫袍,怀抱金玉,其胸中未必通晓义理,则也无以自乐,人莫不鄙贱之。还认为,居家有七病:为笑(笑骂戏谑之类)、“游”、“饮食”、“土木”、“争讼”、“玩好”、“惰慢”。有其一,皆能破家。其次贫薄而务周旋,丰余而尚鄙啬,事虽然不同,而其害无异,只是快慢而已。半余则人希望给予周济,如置之不理,必失之人情。既失人情,则人不佑。并惟恐无隙。如有隙可乘,则争为生事,虽其子孙也怀不满之意。一但入手,犹如决堤破防。好丰者妄用以破家,好俭者多藏以敛怨,皆因无法可依。考古经国之制,为居家之法,随财产的多寡,制度之丰俭,是取其中可久之制。左之为国者,冢宰制国用,必于岁末。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地之大小,视年之丰欠,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蓄食,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虽有凶旱水溢,而民无菜色。家也如此,凡在田畴,足以赡给者,亦当量入以为出,然后用度有准,丰俭得中,则怨言不生,子孙可宁。与朱熹书信往来,切磋学问,曾谓“晦翁(朱熹)《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周敦颐《通书·理性命章》,未曾于太极上加无极二字。《动静章》言五行、太极、阴阳、亦无无极之文。指出朱熹太极之失,“不当于太极上加无极二字”(《宋元学案·梭山复斋学案》)。为学身体力行,昼之言行,夜必书之。其家累世义居,以最长者为家长。九韶以训戒之辞编为韵语,清晨,家长率众子弟谒先词,击鼓诵其辞,使众听之。全祖望谓:“三陆子之学,梭山启之,复斋昌之,象山成之。梭山是一朴实头地人,其言皆切近,有补于日用。”对“心学”的发展有开启之功。著有时《州郡图》、《梭山日记》,今皆佚。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