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李道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李道传〗(1170-1271年)字贯之,南宋隆州井研(今属四川)人。庆元二年(1196),进士及第。授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教授。嘉定初,召为太学博士、迁太学博士兼沂王府小学教授、秘书郎,著作佐郎。后又历任知真州、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摄宣州守。居官践行儒家“民本”思想,以惠利为本,振饥池、宣、徽三州,虽严冬行风雪中,深村穷峪也必至。赖以全治者甚众。振荒遗受江东,人久而思之。其父李舜臣为一代名儒,博通古今,尤精《易经》。道传少受家学。稍长读程(灏、颐)氏书,探索义理,废寝忘食。自蜀来东南,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从朱熹学者,与之切磋,并尽得朱熹遗书读之。治学严谨,笃于践履,用功慎独,气节卓然。于经史未有论著,尝曰:“学末至,不敢。”于诗文不苟作,谓“学末至,不暇”(《宋史·李道传传》)。主张崇尚儒学。曾上言:“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阜,储蓄未本、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而八者之中,复以才为要”(《宋史·李道传传》)。并进一步强调人才的盛衰,在于学术的明晦,今学禁虽除,而未明示天下除禁诚意,“愿下明沼,祟尚下学”。并奏请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颁之太学,作为必读书。又请以局敦颐、邵雍、程灏、程颐、张载等五人从祀孔子庙。嘉定乙亥(1215),辑廖德明等三十二人所记朱熹与门人问答之语为四十三卷,又续增张洽录一卷,刻于池州(今安徽贵池)。李道传利用自己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促进封建统治者从政治上确定理学和朱熹在学术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起了一定作用,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著有《江东十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