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胡寅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胡寅〗(1099-1157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理学家胡安国之子,南宋崇安(今属福建)人。进士甲科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金人攻陷京师,张邦昌伪立,寅弃官而归。高宗时,擢起居郎。官至礼部侍郎、直学士院。与秦桧绝交,被贬。在谪所,随行无书籍,以所记忆著《读史管见》桧死,寻复其官。少时,曾读书数千卷。后又从杨时受业。创衡麓学派,主要弟子有毛以谟、刘荀及其子胡大原、从子胡大正。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议和。认为中兴之策,莫大于罢绝和议,“以使命之币,为养兵之资。”乞和,决无成功之理。为改变靡然风俗,关键在于“务实效,去虚文”。治兵选将,“誓勘大憝者”,为孝悌之实;遣使乞和,侥幸万一,是虚文。屈已求贤,并信用群策,是求贤之实;外示礼貌,而不其言,是虚文。不单纯面从,而必将心致,如利于国,即日施行,为纳谏之实;表面和颜接纳,而内心厌恶直言者,是虚文。擢任智勇忠直之士,待御以恩威,结约以诚信,为任将之实;亲厚庸奴,等威不立,是虚文。淘汰病弱,择选壮勇,足其衣食,申明阶级,改变其骄悍恶习,为治军之实;教习儿戏,纪律松弛,是虚文。精选太守刺史,久于其官,严惩奸赃,广行宽恤,为爱民之实;军须戎具,征求取办,蠲租赦令,苟必欺之,是虚文,比六实,为中兴之实政。他推崇儒学,反对佛教。认为“佛之道,以空为至,以有为幻,此学道者所当辩也”(《宋元学案·衡麓学案》)。故撰《崇正辩》。指出:墨家之弊是讲兼爱而不知别亲疏,佛教之弊更甚于此,弃父母出家,见蝼蚁而哀矜,是不别亲疏。不能别亲疏,故不能辨别贤否。佛教是以利乐害其人心,人各有所欲,也不皆同,多用“利路以张之”,必有一中,中则其说可入,这是佛教之术。以此说教,不是正道。使人随意所欲而得之,好色则得美女,好贵则得为王,这里使天下大乱之道。后周武帝毁佛塔,焚经典,遣僧尼三百万还俗,是壮伟之举。武帝不为报应之说所惑,卓然自信,罢斥不疑。后世贤者如能承继美志,则邪说与异端早巳消灭,这是天下苍生之幸。儒教的道之至善,是父慈而子孝,君仁而臣忠,兄友而弟恭,夫义而妇顺。道之不善,是离开“天性之自然而外立其德”,自以为道者,此为佛教。圣学以心为本,佛教亦然,而又不同圣人教人正其心。心所同者,为理和义,穷理而精义,则心之体用全。佛教则教人以心为法,灭天地而梦幻人世,擎拳植佛,瞬目扬眉,以为有用,其实于理不穷,于义不精,似乎具体而实则无用,为心之害。他用儒家思想抨击佛教徒的种种妄言怪行。斥责灵润割断父母天性之爱,弃兄弟哀诉之言,自以为超脱尘世,然而良心终不能忘。批评元圭“若能无心于万物,则欲不为淫”,“无心则无戒”之说。指出,人未有无心者,自古大圣人垂世立教,皆言养心,宅心,存心,洗心,而不言无心。心不可无,无心则死。圣人之心如鉴,不劳思虑,不用计度,而能尽天地之理,故亦曰如鉴之明,而不言无鉴。元圭之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胡寅为二程再传弟子,其说皆本于洛学。全祖望评其学谓“当洛学陷入异端之日,致堂□然不染,亦已贤哉,故朱子亦多取焉”(《宋元学案·衡麓学案》)。在理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著有《论语详说》、《裴然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