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先秦诸子系年

四三、三晋始侯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史记 楚世家》:“简王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而《年表》无之。《年表》:“楚声王五年,魏、韩、赵始列为诸侯。”而《世家》无之。考之《魏世家》云:“魏文二十二年,魏、韩、赵列为诸侯。”《赵世家》云:“烈侯六年,魏、韩、赵皆相立为诸侯,追尊献子为献侯。”《韩世家》云:“景侯六年,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周本纪》云:“威烈王二十三年,命韩、魏、赵为诸侯。”《燕世家》云:“釐公立岁,三晋列为诸侯。”皆与《年表》楚声王五年之说合。故后人多信是岁为三晋始侯之岁,而不取简王八年之说。然余考魏文年代,《史表》皆误移在后。楚简王八年,正当魏文侯二十三年。今《史表》误作魏文元年者,《魏世家》云:“魏文以二十二年为侯。”则二十三年,乃称侯后之元年。如《秦本纪》秦惠文王以十三年四月戊午称王,(详细《考辨》第一○○。)而明年更为元年也。今《史记》误以称侯更元之年为魏文元年,遂误遗其前之二十二年。犹如以梁惠王徐州称王更元之年为梁襄王元年,而误遗其后之十六年也。两事本一例,惟后事之误,自和嶠、荀勗以来,往往能言之,而前事则千古未有能道其误者。今即本《史记》为说,以证《史记》致误之由,而后《纪年》与《六国表》之得失,可以为定论。然则楚简王八年,特为魏文称侯之元年,而《史》误以为魏文侯、赵桓子、韩武子始列为诸侯者,犹如徐州之会仅齐、魏相王,而《魏世家》误以为诸侯之相王也。(桓子、武子皆称子,即未称侯之证。)《史》既误以魏文称侯之元为始立之元,误后二十二年,遂以文侯为桓子之孙,又下割武侯十年为魏文之年。凡此皆本《楚世家》一语痕迹,而可推寻为证者。

至威烈王二十三年,命三晋为侯之说,考之《燕世家索隐》引《纪年》:“智伯灭在燕成公二年,成公十六年,(此语据《史记》,而《索隐》无文,知《纪年》与《史记》合。)文公二十四年卒,简公立十三年,而三晋命邑为诸侯。”核计其年,正值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则《纪年》与《史记》合。前二十二年,魏已为侯,此又称三晋命邑为诸侯者,犹如魏、齐会徐州相王之后,魏、韩又相王,又有五国相王也。然《韩世家索隐》云:“韩景侯,《纪年》及《世本》皆作景子。”则韩犹未称侯,此后三年景子卒,其子列侯乃称侯。此或如赵武灵王时,五国相王,赵在其内,而赵独不称王,此由武灵年少新立,特以沽誉。(参读《考辨》第一○五。)而韩则势最微弱,故称侯亦独迟也。(《韩世家》云:“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措辞亦显有分别。”)

《水经注》引《纪年》:“晋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翟员伐齐。”是年尚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之前二年,故赵君亦称子,不称侯。《史记 魏世家 索隐》引《纪年》云:“魏武侯元年,当赵烈侯之十四年。”是年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后八年,故赵烈子已改称烈侯。据此两事,则赵之称侯,始自烈子。献侯于《纪年》称献子。《史记》谓追尊为献侯,其语不足信。(同时魏、韩皆无追尊事。)又《赵世家》:“烈侯九年卒,弟武公立,十三年卒。” 梁氏《志疑》云:“武公前为烈侯,后为敬侯,不应武独称公。《大纪》称武侯,是也。”然《索隐》引谯周云:“《系本》及说赵语者,并无武公事。”而《索隐》引《纪年》,烈侯尚有十四年,(见上引。)是烈侯并非九年即卒。《史》载烈侯名籍,烈侯子敬侯名章,独武公无名,知赵实无此君。史公误说,故不得其名。(此例甚多。如魏文侯父无名,(《考辨》第三七)韩文侯无名,(见下节)魏哀王无名,(《考辨》第一一九)细考皆实无其人,而史公误说也。)是盖烈侯亦以称侯后改元,《史》遂误分为两人耳。若然,则烈侯以六年立为侯,应在七年改元,何以《史记》之误又为九年与十三年乎?今按《赵世家》又云:“献侯十年中山武公初立。”此中山武公乃魏文侯灭中山而复封者。(详《考辨》第五十四。)赵献侯十年尚在魏文伐中山之前,此必误。或系赵烈侯之十年,史公不深考,遂误疑是年为赵武公元,又误移中山武公初立于献子之十年也。(此兼采近人杨宽说。)余考魏文侯召太子击,改封少子挚于中山,应在赵烈侯之七年。(《考辨》第四十六。)而此又称烈侯之十年者,乃至是中山始正式复国,列为诸侯,故以是年为中山武公之初立也。

又按《赵世家》:“烈侯太子章立,是为敬侯。其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六国表》略同。又云:“是年魏袭邯郸,败焉。”)《魏世家》称:“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败而去。”单称公子朔,朔朝形近,未审孰误。然并不谓其乃前君之子,似较《赵世家》为得实。然则今《赵世家》武公子朝亦因前武公而误。(今《史表》韩景侯、列侯、文侯,赵烈侯、武公、敬侯,两国三世六君,元年皆同,无如此巧合事。)

又按《史记 韩世家》:“武子卒,子景侯立。”《索隐》云:“《纪年》及《世本》皆作景子,名虔。”此景子时,韩未称侯之证。又云:“景侯卒,子列侯取立。”《索隐》云:“《系本》作武侯。”“列侯卒,子文侯立”,《索隐》云:“《纪年》无文侯,《系本》无列侯。”今考《史记》《世本》《纪年》三家异同,则《史记》失景侯名,故《索隐》引《世本》《纪年》补之。(今《世家》云:“子景侯立。景侯虔元年。”下虔字疑后人补入,非本文。)《史记》已载列侯名,故《索隐》不复引《世本》《纪年》。《史记》又失文侯名,而《索隐》亦不引《世本》《纪年》以补者,知《世本》《纪年》同无此名也。然则其时韩君实止两人,一名虔,即景子。一名取,则《史记》之所谓列侯与文侯,亦即《世本》之所谓武侯也。战国时一君两谥三谥者颇有之。如韩宣惠王即威侯,(《考辨》第一○二。)楚顷襄王又称庄王。(《考辨》第一三一。)则《史记》之韩列侯、文侯,与《世本》之武侯,实即《纪年》之列侯一人也。今《史表》分作两人者,盖亦由其称侯改元而误。然则今表列侯元年,乃其君即位称元之年。文侯元年,乃其君称侯改元之年。是年正齐田和始立为侯之岁。前一年,田和会诸侯于浊泽,盖韩人亦于此会后与田齐同时称侯也。(又是年赵敬侯初立,内乱,魏、赵不睦,或魏引韩为重,而助之称侯。)然则三晋之侯,魏最先,赵次之,韩又次之。周威烈二十三年,特赵人始侯年。其前二十二年,魏已称侯。其后十六年,韩始称侯。此三晋称侯之始末也。《史记 楚世家》简王八年,乃魏事,声王五年,乃赵事,独韩最微弱,故其称侯不见于他国之载述焉。

附韩武子以下《史记》《世本》《纪年》三家异同

史记 世本 纪年

景侯 景子 景子(虔)

列侯(取) 列侯 无

文侯 无 武侯

又按:《吕氏春秋 下贤篇》称:“魏文侯好礼士,故南胜荆于连隄,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梁曜北云:“《国策》《史记》皆不见文侯胜荆、齐之事,上闻旧本作上卿,讹。《史 汉 范哙传》上闻爵,如湻《注》引此语作上闻。张晏曰:得径上闻也。晋灼曰:名通于天子也。”今按:胜齐长城事,即《水经》引《纪年》翟员帅师伐齐入长城者也。(参读《考辨》第四○,又《考辨》第五六。)自是以往,周室震于魏文之威,赐以上闻之礼,故魏史夸之,于是役也,曰王命。而《史记》谓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晋命为侯,盖是年当魏文侯四十四年。其前二年,即胜齐长城之岁。赐以上闻,或即命为诸侯矣。校其年,亦合。(又按:魏胜齐长城,当齐宣公卒,康公立。虏齐侯献诸天子之说,恐无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