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枣林杂俎

枣林杂俎中集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明盐官谈迁孺木着

名胜

黄河:

河南北诸水源,渟而暴涨。每遇发时,浪高数丈,排山倒岳,杠梁舟楫皆不易施。然其浅可立而待也,故俗以徒涉为便。许松皋谓「孟子不知子产乘舆之事」,亦有理。(《陆俨山外集》)

九河:

保定地卑,水自西北来者九,曰芦沟桥、拒马、夹河、琉璃、胡良、桑干、乌流、白涧、白沟。是为北九河,非禹疏九河也。从雄县而下,汇于毛儿湾。

运河:

镇江至杭州运河,相传隋炀帝凿。济宁杨士聪游武进戚墅堰,读遗碑,「戚墅支河自六朝已有之」,此言必有所据。夫使运河未通而先有支河,此涓涓者将安所归?则知自古而然,非自隋始也。或因而浚之耳,见《玉堂荟记》中。愚按,夫差凿邗沟以通江淮,能致力江北,岂苏常近地独不通舟楫耶?攻楚攻齐,转饷一二千里,必非陆挽,则运河为夫差时无疑。

盐池:

解州盐池,蚩尤所窟穴。平时浅波,岁九月九日先后数日尝大风雨,为化盐之候。彼二十里之聚,各储草荐木屑、竹枝树梗、敝履坏絮之属、一切杂投。狂风一夕作冻,明日视之满皆盐花矣。味甘咸,甚莹洁,始祭蚩尤之旗。官收其半,民取其余,无不满志。

宁夏镇城南北各三十里,俱有盐池。其产不多,官亦不禁,不知于古何名。河东边外有花马、红柳、锅底三池,以境外弃。今盐池之在三山儿者曰大盐池,在故盐州城之西北者曰小盐池。其地曰孛罗等,池最多,皆分隶大盐池。其盐不劳人力,因风而生,原额三千二百余引。弘治九年,延绥宁夏二镇轮招马匹,寻乃奏革。正德初,总制杨一清奏如河东运司例,每引收银一钱五分,增课五万二千引。

潮汐:

招远杨太史观光曰,地之有潮,即在人有天癸之说也。潮之理,每岁升降于二八,二八为一岁寒暑之分。每月升降于初八、廿三,为朔望之分。每日升降于朝夕,朝夕为晦明之分。八月潮生而天交于地,二月潮生而地交于天。天交于地而秋冬闭,胎息之象也。地交于天而春夏启,长养之象也。天地男女,一而已矣。

崇祯戊辰潮溢吾宁,邑人望城外如火,盖阴火潜然之谓也。

南乱北乱:

平凉府沙棠川,出崆峒山之后峡,汇于崆峒之东麓,曰南乱。金佛峡水,循府川而东至龙音寺,出与崆峒前后峡水而为泾,过府城西北,曰北乱。《诗》注曰:乱,截流横渡也。(《平凉府志》)

王宁穷汭记:

泾州诸生王宁记曰:汭水纪于《禹贡》。《广韵》:汭音儒。《说文》:汭,从水从内。《训》曰:两水合流之谓也。又曰小水入大水之名。质其实,雍豫二州有专名之者,有通名之者。专名者以义也,通名者以类也。以类通名,如会于渭汭、东过洛汭是也。盖渭自鸟鼠而东逝,泾出笄头而北来,二水至高陵而汇于河,经龙门东至豫州。洛由熊耳东北入河,既皆小水入大水。且两流合为一,以故不曰泾渭,而曰渭汭。不曰河洛,而曰洛汭。由是推之,则凡诸州之水类于是者,皆不拘于定名,而得通称为汭也。以义专名者,泾属渭汭是也。汭在华亭城东三里,乃两水合流。其北源西出小陇山之马峡,俗呼北河。南源西出陇山之僊姑峪,俗呼南河。北河环朝那山前,盖山有古朝那王庙。其西北有湫,东去县东三里而别称为雨山。南源环王母山,山颠有古王母宫。东去四里别称为仪山,俗呼为回头山,仪州实以是名也。仪雨两山南北对峙,豁开如门,故两水合而东流,名之曰汭也。又二水交流而下,亦专名为汭也。汭汇为深潭,潭名合水。水之北岸一台,高广平夷,荆榛瓦砾错杂,相传禹王庙也。北陟雨山之巅,遥见东南隐隐峰峦侵入太虚,陇州吴山也。沿汭峡,峡石三十里皆断崖摧壁,神禹疏凿之迹也。峡行十五里,南峏有女神之庙,扁曰「抵汭元君」,土人呼「底茹娘娘」。汭读为茹,茹孺同音。庙东十五里至石堡,汭北受柴邸水,源出朝那湫山之阳,而阴即为泾水。又东五里至安口岘牛心山,南受武村水,汭至是益大。北有断万山,自马铺岭柴邸而来。南有五马山,自石柜寺武村而至。两壁削立,巉岩百仞,束汭于中。雪浪湍激,经行五里为屯城,唐李元谅屯兵扼吐番者也。屯东为崇信川,汭水益大,深不可涉,行旅皆袒而济。又东三十里,北过崇信县城,崇信人曰汭水。绕北又东七十里,东过泾州,过回山,乃属于泾。弘治戊午,督学副宪虎谷王公按泾州。试诸生竣,乃涉水登王母宫,宁从行。王公东眺曰:「北流而浊者何水乎?」宁对曰泾也。「南流而清者何水乎?」对曰汭也。公曰:「是《禹贡》雍州属泾之汭乎?《周职方》其川泾汭乎?昔《公刘》有汭,鞫之即吾过豳西行三十里,涉一大河,北入泾,是何名乎?」宁曰灵台之达溪也。公曰:「朱子注芮,鞫之即曰豳地日广也。试且广求之,斯地有百泉乎?」宁曰:「去华亭西北三十五里,朝那山湫阴有泉百余为泾源,乃百泉也。」「有溥原乎?」宁曰:「亭口灵台之西,汧阳陇州之北,华亭龙泉之东,有广原。唐尉迟敬德破突厥、郭子仪破吐番之西原也。李元谅开美田千顷,号曰良原,今为溥润原。」公又曰:「此与吴山南北乎?」宁曰:「正相南北。」公曰:「必兹西去百里外,有两水合流者,可谓之汭矣。若其穷之乎?」宁计华亭至泾程一百三十五里,果符公言。还白之,公曰「朱子注《诗》,言汭水出吴山西北者,以名山而志名水,穷汭溯流也。今遂谓出陇州,东入于泾。今陇水乃汧入渭,去泾远矣。且将置溥原于何地乎?」

赵中丞时春曰:宁之论汭,谓小水入大水,是矣。然达溪虽经流灵源出武村西南,绕门川诸水,含良原灵台诸溪以入泾,皆汭也。

禹穴:

松潘亦有禹穴,禹生于此,其水皆丹。槜李徐道荆亲见,向予言之。(陈眉公《太平清话》)

吕梁洪:

万历癸卯,凿徐州吕梁洪,得唐尉迟敬德所题名。相传孔子观吕梁,非其处。

雁湖:

廉州府城西北七十里雁湖,每秋冬有双雁游于其间,为其罕有,故名。

月湖:

宁夏卫月湖,广斥无水草,远望莹然毕照,俗呼称古战场也。

醋沟:

唐岑参诗「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郭缘生《述征记》:酱魁城至醋沟凡十里。

阴司沟:

襄城县北四十里颖桥,郑庄公见母处,有隧道在焉,俗呼「阴司沟」。

八功德水:

南京灵谷寺琵琶街侧,有池云八功德水。余尝过之,则涸。按八功德水见天竺国,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

皇后水:

武安县西八十里,太行山中有池,夏凉冬温。世传宋太祖下河东,将引皇后入晋阳,后病疮,掬此水浴之遂愈。至今人称皇后水。(《武安县志》)

冰柱水:

宣府怀安卫城西南三十里,虎窝山厓水出,盛暑结为冰柱,至隆冬反释。

泸水:

诸葛孔明五月渡泸,泸水即黑水,非泸州也。其水色黑,故曰泸。沈黎《古志》:孔明南征,繇今黎州四百余里至两林蛮,自两林南瑟琶部三程至巂州,十程至泸水,泸水四程至弄栋,即姚州也。金沙江在滇蜀间,一在武定府元江驿,一在姚安之左却。据《沈黎志》,孔明所渡当是今之左却。瑟琶一作虱琶,两林今之邛部长官司也。

爱阳河水:

宣府爱阳河,在炭山西北二十里。本牧地,深二尺余,下有顽水,黑色者数尺。水上有浮草,性凉,宜牧马。其地生黄花大如钱,人马蹂践萎悴,明日复生如新。

石槽水:

高陵县清真观,在县东南二十里吴村,西魏文帝尝过此。有石槽围方不及二寻,水常盈,以饮随驾马千余匹不减涓滴。文帝异之,主观者对曰:「臣有饮马珠在内,故水不竭。」顿首献珠。今石槽存。

须水:

荥阳须水。须音会,今写作须,读作需,讹。

粉水:

粉水原出房县,萧何夫人于此渍粉,鲜洁异常。

鹤川水:

云南鹤庆刀剑,取严江之古宗铁,濯以鹤川,利可剸犀,屈之可以绕指。

龙潭:

天启丁卯立秋日,天台石梁下龙潭忽涌金钱二枚,各重一两六钱,面铸「太平通宝」字。考《县志》,宋太宗镇潭物也,遂名塔曰「圣祥」。

清池:

沧州清池,冻冰结花,四散离披,有松竹牡丹车马人形等异状。诗云「雨木日甲皆伫立,结冰池上尽离披。」出周府博平王《锦囊》。

清池中莲蕊,取之研如泥,凡绘图写画,光焰胜金色。以上《沧州志》。

化瘿池:

武安县西柏林里有池,向十八亩,瘿者饮之可化。

珠池:

廉州府城东南八十里有平江青鸾杨梅池,雷州有乐民池,俱产珠。

明时率十五六年或十年一采,始得美珠。迩者三年一采,俱碎小,藩臬有司颇受诘责。

嘉靖二年采珠,至十二年复采,仅隔十年。海北道佥事翁溥严立采法,四阅月方才封,用口银七千余两。除织造螺筐,起盖厂房,夫役俱役民,不预造报者,不下二千余两。仅得珠四千余两,所得不偿所费,尚且碎小口匾不堪。二十四年九月又采如前。知府胡鳌建议,谓前采纳至今仅隔一年,螺珠未生。纵有一二生息,俱系嫩小无珠,恐复虚费。又考洪武二十九年诏采珠,至永乐十四年始复采。又至天顺三年诏采珠,弘治十五年复采。正德九年诏采珠,则以为频数矣。嘉靖五年诏采珠,其年十二月大雨,池水冰结,树木皆枯,民多冻死。螺筐夜有火光,人皆异之。九年又采,十二、十三年连采,此珠之所以少也。正德九年采珠,惟乐民池无珠。

苏池:

眉州三苏祠有二池,遇宾兴莲开并蒂,必有登科者。

舜井:

舜井在历城山下,绿床朱绠,妇子牵挽数十步不止也。深十五丈,左圆右方。或弃物于井,则从西出。

倒井:

诸城县北五十里城阳社井,欹卧斜入,如人攀倒而然。泉甘,冬夏不竭。

圣井:

邯郸县西北二十里圣井,其水常溢。遇旱取水,祈祷有验。先期斋宿于庙,次日诣城隍庙焚告词,又次日与众步迎城隍如圣井庙。拜讫,令嫠妇洁者七人,各持新帚环井洗箕,以箕扬水如飞雨状,仍各大声云:「东海老龙七个女,刷子簸箕就下雨。」如是者数次,始陶井。时大伐钟鼓,众伏地号呼,如哀如诉。待新泉涌出,取注瓶内,仍徒步捧归。朝夕行香,雨后送入井,谢之。(《邯郸县志》)

丹井:

四川德阳县江口有许旌阳丹井,江水撼射,井屹然不崩。岁旱江竭,井溢如故。(郭子章《蜀草》)

柳翠井:

仁和县皋亭山柳翠墓,普济庵有柳翠井。

肃府井:

甘肃肃王府有井尝涸,秋子果熟以牲祷,井泉溢,煎果作纸味酸,解渴化痰,果尽复涸。又酒泉仓无鼠。(曹县《蓝亚中集》)

火井:

临邛县火井,夜时光映上照。民欲取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减。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杜诗「负盐出井此溪女」,正指是井。蜀井大都艰于得盐,而此井独易。

盐井:

蜀中盐井始于李冰。大都竹井,井形大如竹,仅可容竹也。其凿之甚艰,其入之甚深,其汲之甚苦。水出山石,淡上盐下,有凿至五六十丈而淡出,百丈而盐出。铁焊、漕焊、刮筒、吞筒等器纤悉甚备,不比晋齐燕取水成盐之易也。(《四川通志》)

喜客泉:

句容茅山喜客泉,阔二丈,深三四尺,清冷见底。客至拍手浩叹欢笑,泉底喷沫如珠串,咥咥向人浮出。相戒默然无言,泉亦沈静。

澹泉:

海盐尚胥桥北,河中方丈许沸涌,味淡。盖海眼也,或绳探之莫测。土人沈氏偶篙中之,反跃一木为梁。又县城西天宁寺有澹泉,郑端简「澹泉」本此。

酒泉:

东昌荏平县西北丁家冈,甘泉宜酿。

肥泉:

《水经》有肥泉,如《括地志》有肥累城,其地在今东垣之境。泉水《诗》曰:「我思肥泉,兹之永叹。」释:「谓卫女思归肥泉,为自卫而来所渡水。」今此水当在邢卫之间。予往经是县,泉水又不多见也,但睹其土壤沃饶,优于邻境。肥之名其以是与?(陈棐《广平府旧志》)

胆泉:

铅山县西七里铜宝山,有貌平坑,石窍中胆泉流出,浸铁可铜。又鹅湖乡去县治七十里,有沟漕七十所,取本地水积为池,随地开沟,碎铁铺之,浸染色变,锻则为铜。又德兴县北铜山下,一名铜泉,浸铁数日,类朽木,刮其屑锻铜。福建上杭县紫金山胆水池亦如之。宋游经言,胆水可浸铁为铜者,凡十一所。古坑有水处曰胆水,无水处曰胆土。胆水可浸铜,胆土可煎铜。

婆婆泉:

广西庆远府思恩县北五十里,有水常隐不见。遇行人渴饮,婆婆则涌出,饮足复竭。(《庆远府志》)

燕泉:

郴州城西有泉,春燕来水盈,秋燕去水平。故何孟春尚书号「燕泉」。

圣泉:

贵州城西五里,泉出石罅,汇为方池,一日百盈百竭,《弇州录》名「百刻泉」。郭中丞子章往观,倏盈竭。偶雨集井溢,仆夫趣归,言百举成数也。《一统志》称「圣泉」。长史刘汝楫记曰:「宇内名泉,若汤泉、火井、瀑布、趵突诸类,洎陆羽所品次,靡可缕指,特壤界色味稍殊,而无潮汐。惟漳浦蜡湖,侯官潮泉,钟山应潮,建州潮泉,固亦消息有期。而其地濒海,乃缘海为潮汐,泉不得与也。若池阳潮泉,章贡三潮,安宁海眼,乐平凤游,荆门蒙泉,郴州潮泉,吾乡龙驿潮井,去海悬绝,似与圣泉为伍。第彼潮候,仅再至三至,亦未有百刻消长,别具一橐签者。则圣泉之灵且异,在别境宁复有此乎?」

喊泉:

武夷山喊泉,当制贡茶,太守祷毕,大呼「天子要茶」,泉即溢,复呼「太守要茶」,泉复溢,否则涸。按何乔远《闽书》,建安县御泉,一名凤凰泉,一名龙焙泉,宋上供茶取此。深仅二尺许,有暗渠通溪,泉日夜从渠出。而旧《志》谓喊之则出,造毕则竭,盖神异其说以表美矣。

趵突泉:

济南府吕祖庙前趵突泉,三穴并涌,高数尺,如隐雷,盖沇水下流也。崇祯己卯正月,济南陷,泉势亦减。

灵泉:

岐山县东十五里,周公庙东西有灵泉,相传世治则出,世乱则竭,其出必风雨数日。唐太宗二年出,赐名润德,后复竭。雍熙二年复出,金末复竭。元至正十七年复出,其后仍竭。明弘治十五年九月甲子,雷风又作,山泽震裂,泉乃复出。

温泉:

泉贵甘冽,至于温,异矣。又并泉也,一温一冷,犹是泉也。倏温倏冷,不异之异乎?《博物志》:「凡水源有硫黄,其泉则温。或云神人所暖,主疗人疾。」后周王褒《温泉铭》云:「白矾上彻,丹砂下流,乃知温泉,必白矾、丹砂、硫黄三物为之根,乃蒸为暖流耳。」明广陵御史桑乔曰:「雷火所灼,其气亦硫,岂以云雷之中而亦有硫哉?盖极阳之气也。夫温泉亦极阳所聚,蕴隆如五行变化,奚所不至?萧山之墟有凉焰焉,可云其下有冷石耶?」愚深服其辨,而温冷变换,又所未解。政圣人之不论不议也。概见《一统志》,间有遗采偶汇之,似终未尽。

北京:

顺天府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汤洛山下有温泉,又东南三十八里汤山下汤泉。四时常温,浴之愈疾。

遵化县西北福泉寺山下,宽平约半亩,泉水沸出,温可浴。

真定府平山县西四十里温泉。

阜平县西北八十里汤池,俗传昔有吴王经此欲浴,池水忽热,王恶之,旁即有冷泉喷出。至今两泉,一温一冷。

顺德沙河县西北七十里汤山下汤泉,可愈疾。

永平府抚宁县东北七十里温泉,浴之愈疾,望之热气氤氲。

延庆州西北三十里,佛峪山下有温泉。

保安州城南十五里温泉。

万全都指挥使宣府城东六十里,汤池山有温泉,愈疥癣。又西南顺圣废县东二里温泉,下流半里渗地。

赤城堡龙门镇,宣府城东百四十里。北乡赤城寺侧山根涌出,暴热而流。有一冷泉,浴之愈疾。

云州堡宝济乡暖汤一处,出泉凡七十二眼。

南京:

应天府上元县东六十里汤山,汤泉六穴,以煮豆谷终日不热,草木灌之愈鲜茂。刘宋江夏王义恭铭曰「秦都壮温谷,汉京严汤泉。炎德资远液,暄波起斯原。」又府城东北四十里,水同一壑,冷热相半。热可瀹鸡,中皆有鱼,鱼交入辄死。民引热水溉田,一岁再熟。又府东南雁门山上,有温泉可浴。

江浦县西三十里汤泉,一名香泉。其泉有二,相去百余步。南唐韩熙载记其泉能蠲除疾疹。又溧水县西南香泉同。

卢州府巢县东北十五里,半汤山有二泉,名半汤池,一冷一热,合流。其初冷热仍异,数里之外始相混。鱼自冷泉触热即亟回。

舒城县西南七里汤泉,冬夏常热,可以烹茶。

英山县东西皆有汤泉,四时沸腾不竭。

安庆府望江县,菩提寺北司马龙井,冬温夏冷,可以愈疾。

皖公山上汤泉,四时如汤可浴。

徽州府歙县西北百二十里,黄山第四峰有泉,沸如汤,常涌丹砂,浴之能愈风疾。

和州北三十五里平疴汤泉,其色深碧,沸白,香气袭人,愈疮疥。太子泉即汤泉之一,梁昭明太子尝浴此。

含山县永兴院半汤泉。

山西:

太原府定襄县东北二十里,圣阜山有温泉。龙朔中尝赐锦幡李冶,有碑记。辽州东八里温泉,冬寒,热气上腾五六尺。口沁水南一里暖泉,隆冬不冰。

孟县北百二十里,温泉有三穴。一穴出盘石中尤热。旧《经》云,北齐济南王有疾,于此沐浴遂愈。其水南注滹沱河。一出县东二十里,名温池泉。孝义县西九十里,高唐山之侧温泉,灵液淡淡,和气如熏,经严冬积雪不冰。

大同府治东北火井,南北七十步,广减尺许,深不见底。炎热上并,常若雷霆。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又东北去火五六尺汤井,广轮如火井,热势亦同。以草内之,皆沾濡露结,故俗以汤井为日升井。

静乐县东十五里,北山下石缝中温泉,流入碾河。

蔚州府西三十里暖泉,夏凉冬暖,可资灌溉。

岢岚州城南山下温泉,其穴数十,引为水磨。

永宁州城西崖下,温泉涌出,南流与川水合。

宁乡县西南百里暖泉村,其泉有气,又名牛尾泉,西北流入黄河。

五台县东南四十里有温泉,东流入清水。

山东:

兖州府曲阜县南七里温泉。

沂州东北郯城县西北俱有温泉。

青州府安丘县西七十里温泉。

登州府城南七十里温泉。又栖霞县艾山宁海州蜡山。

福山县西三里奇泉自石孔出,味甘,冬温夏冷。

招县城东二泉并出,一寒一温。

宁海州东四十里龙泉,文登县西七里汤泉,又东北六十里温泉,皆寒温二泉,并废。

莱州即墨县东四十里温泉,鸟堕辄烂。旁有冷泉。

辽东都指挥使司温泉凡六,一都司城南五十里,一城东南五十里柳河,一西南七十里鞍山,一曹庄驿东十五里,一宁远卫东南二里,一广宁前屯卫北七十里。

河南:

河南府城南温泉,冬温夏凉。又新安、渑池、嵩县俱有之。

南阳府城北二十五里,紫山有水,冬夏常温,曰阳谷。

裕州历山七峰,山各有泉,冬暖。

汝州西南六十里,温汤泉有九眼,东南流注广城泽,可疗疾。唐武后尝幸此,有温汤碑。又有寒泉南流。

汝宁府固始县西南山中温泉,其热如汤,其色绿。

商城县南温泉,能已疡疾。

涉县西北三十里温泉,今淤塞不存。

陕西:

西安府临潼县东南二里,骊山温泉,下乃矾也。秦始皇于此砌石起宇,汉武加修饰,唐时建温泉宫。

蓝田县西南四十里,石门汤泉。口武功县太乙山有水,沸涌如汤,可疗百疾。凤翔府宝鸡县,太白山有温泉,可治百病。世传清则疾愈,浊则无验。

平凉府北城之阃有温泉,即古柳河也。深数寻,溢出灌溉诸园圃,冬暖不冰。赵时春《平凉府志》曰,平凉府为川者二十而赢,为泉而冬不冰者以数百,而冰者不与焉。

镇原县盐池东有泉,冬温。又有泉可植莲,皆东入高平乡。

隆德县城东百步,温泉出石穴,寒冱不冰,萍草冬青。下有废莲池,围可二里。灵台县保山之阴温冷泉,半温半冷,浴之愈疾。

静宁州城东五十里有暖泉,冬弗冻。又城东三十里,干硙川有温泉。

延安府治南泉有七眼,味甘,冬温夏冷。遇大寒,流溢不冻,甚济居人。

甘泉县南四十三里,温泉山下有温泉。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永昌卫城西南三十里,暖泉二穴涌出,四时常温,东北流入水磨川。

宁夏灵州守御所西南一百余里,山东滚泉自地涌出,高丈许,其沸如汤。

宁夏韦州暖泉,在盐池西南。

浙江:

金华府东阳县东南四十五里,夏山上有池,冬温夏冷。

台州府仙居县东南二十里,黄赤湖修广皆数丈,水四时如沸。夏饮寒浸毛骨,冬饮则如汤。相传宋时尝有龙出没云。

桐庐县北十五里神泉,冬温夏凉,病者饮之或瘥,祈祷多应。

江西:

南昌府宁州西黄龙山下,冷暖二泉同出,相去数尺。

奉新县九仙山,汤泉涌出道间,一温一沸。

南康府建昌县西八十里,汤泉愈疮疾。

庐山主簿山,在胡郎庙南数里。山下有温泉,穴口围一丈,涌出如汤沸,冬日恒热。

建昌府新城县东四十里,温泉有硫黄,气浴之愈疥疮。

抚州府临川县城西三十里,温泉中有伏石,分为二流,其阴水差寒,其阳水常沸。

吉安府龙泉县汤泉凡三,一县西八里,一新田院侧,一朱砂砻下。

袁州府宜春县城南三十里有温泉,泉有鱼,投以生卵即热。

赣州府温泉凡九,在信丰者一,在宁都者二,在安县龙南者三,皆温如汤,而宁都尤热。

九江府德安县三十里庐山下,汤泉石池五。南池极热,手不可探。北四池稍温,浴之有硫黄气。

湖广:

武昌府蒲圻县南五里,汤泉冬夏常沸。

襄阳府光化县南五里,温水河旧有一泉,其水温暖。今河尚存。

房县东,汤泉中有朱砂。

德安府应城县北六十里,京山有温泉,渊静如鉴。闻人声则汤奋发,其热可燖鸡。又应城西五十里玉女泉,其泉热沸。

隋州城西百二十里,大洪山西北有暖水。

蕲州城北百四十里,泉沸如汤,有硫黄气。

岳州府平江县北九十里,幕阜山有温泉三穴。

长沙府攸县东六十里温水泉,冬温夏凉。又县东百二十里有暖水石泉,宜冬浴。

衡州府耒阳县平阳五都有二泉,其水春夏温和,冬滚沸。

永州府零陵县温泉。

常德府桃源县西北百二十里汤泉,又有冰泉,人曰阴阳泉。

郴州兴宁县东北五十里石牛山,其巅有雁池,冬月温燠,雁尝食息其中。郴州北二十里平地泉,涌出如汤,沐之愈疾。

桂阳县北三十里,白芒温泉,冒风者浴之多愈。

宜章县东二十里温泉池。又县西六十里有桃花汤,其水冬夏常暖。

四川:

城都府新都县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见白气如烟。

顺庆府仪陇县火井,天寒焰从地出。

叙州府富顺县火井。

重庆府城西南百六十里温汤峡,泉自悬崖而下涌出,四时腾沸如汤。

合州东五里温泉。

夔州府开县三潮溪,冬热夏凉。又县南温井,冬夏常温。

潼川州蓬溪县西二百里官馆镇之北,伏龙山下火井,地窖若池,以火引之,有声隐隐发地中,少顷炎炽。夏月积雨,停水则焰从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焰,观者至焚其衣裙也。又邛县西八十里火井。《博物志》云,井深二三丈,以竹木投取火后,人投烛井中,火即灭,绝不复燃。

东川军民府西南三十五里汤池,水出石窦中,热如沸汤,清彻如鉴。

四川行都指挥使司温泉二,曰宁番卫城东百四十里,曰越巂卫城东二十里。四时温暖,可愈疾。口都司北七十里热水池,四时常热,流入溪河,合泸水接金沙江。

福建:

福州府城东崇贤里汤泉,昧甘而性和,热甚硫黄气。谢肇淛《五杂俎》云「吾郡城内外温泉共十五处。」

汀州府城东四十里汤泉。

兴化府莆田县城西南大溪中,汤泉有三穴如井,热甚。汉时胡道人弃丹于地,水遂温,浴之多寿。以上见《一统志》。而莆田又锦江西桃源温汤池,又上杭桥西北岸温泉,潮退可浴。余县搜附于后。

南安县城山,温泉有四,三热一温。

德化县汤巅,汤泉出焉。

永春县汤泉二,一在汤边,一在登瀛桥北。

安溪县汤泉六。

大田县汤坑,汤热可浴。

沙县热水池,其水夏冷冬温。

永安县汤池六:热水口、苦竹村池、仕洋汤池、温汤池、龙峰汤池。

上杭县温泉二:小拔汤。

长汀县南何田市汤泉,周数十丈,热能熟生,名无垢泉。又一在县南安仁院,石窦涌出,可溉田。

清流县温泉三:池溪、嵩口、北原。可以熟卵。

连城县汤泉。

永定县汤泉三:大洲汤泉出地中,下洋汤泉出石壁,李田汤泉热能熟物。旁有温泉,可以和之。

龙溪县温泉,旧西厢城址下。

漳浦县梁山南北两麓各有温泉。

龙岩县温泉在涂潭社,四时可浴。一在小溪社,热气尤盛。

南靖县温泉四:永丰里二,归德里一,清宁里二。

长泰县汤泉二。

平和县温泉二:清宁里、新安里。

宁洋县汤池。

广东:

广州府清远县东九十里,汤泉有石如钱出,泉热可熟物。

韶州府城东南五十里,汤泉能熟生物。每霜雪时,泉气上蒸,赤鱼时见,人不能获。又曲江县西北四十里,泉有三穴,四时沸涌,可以芼烹。又乐昌县东北四十里温水,冬夏常温,愈疾。又乳源县西北二里,石穴中温泉。又灵君山周山岭,温泉二。

琼州府感恩县北七里,温泉夏冷冬沸,能愈风疥瘴气。

高州府温泉三:曰府城北一百七十里,曰信宜县治南,曰石城县北五十五里。

广西:

柳州府来宾县西北一百里,双泉冬温夏凉。

象州东三十里温汤泉,其水常热,可熟物。

万州城西温泉。

云南:

云南府安宁州北十里汤池。云南温泉非一,此为甲,色碧如玉可鉴。

临安府治温泉,每春莫郡人浴三日,谓祛时疫。又西北四十五里,及建水、石屏、阿迷三州,通海、河西、嶍峨、蒙自四县,俱有之。

鹤庆府城东南温泉,每岁三月浴之,愈疮。

丽江军民府通安州阿失村有温泉。

广西府弥勒州西十里,阿欲部山下温泉。

蒙化府城南甸尾山下温泉,相传蒙纳奴逻母病,浴之愈。

沅江军民府城西北十五里温玉泉,石间迸出如汤。

北胜州温泉二:曰州城枯木村,曰州南沙田村。

马龙多郎甸长官司北五十里,彻崇山温泉,其热如汤。

寻甸军民府南五十里温泉,俗呼热水塘。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城东二十里,哀牢山下有石状如鼻,二泉出焉,一温一凉,曰玉泉。又城西二十里,虎障山下温泉。

陇州宣抚司,汤泉从石罅出为河,热甚。

贵州:

贵州普安州温泉有二:一在城东南八十里,一在乐民千户所西,水温可浴。

水异名:

芮,水厓也。芮之言内也,水之内曰隩,水之外曰鞫。《韩诗》:芮{阝尻}之。即{阝尻}与鞫同,九皋九折之泽也。水隒曰渭。隒,重甗也,水之夷上洒下似之。许氏曰:「岸上面平夷,而其下为水洗荡啮入之也。」水中高地曰坻,水草交曰麇,水会曰潨,一曰水外高有瘗埋之象。

营建

山陵:

孝陵,应天府朝阳门外钟山,懿文太子祔葬于侧,世称东陵。孝陵后有小阜曰大山,万历间金坛于玉立欲治葬,以科臣论止,空其穴。后诚意伯刘孔昭葬其父荩臣。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左:淑妃李氏,口妃口氏,皇贵妃孙氏,皇贵人口氏,皇美人口氏。右:硕妃,生成祖文皇帝。

孝陵道中,观音阁后壁,玛瑙石高丈余,衡丈有口尺,光润如玉。出青龙山,永乐间采置。

长陵,昌平州城北天寿山。自红门进御道凡二十余里,旧名东祚子山。永乐七年卜建,一曰天寿。世传燕山窦氏旧居,无据。千峰万壑,交锁周密,嵯峨森翠,后视高山数十重来跌断。明堂平阔,罗城诸小阜尤密匝。祔葬十六妃。

献陵在长陵右,祔葬四妃。景陵在长陵左,祔葬七妃。裕陵去昌平二十五里,献陵之西,祔葬十八妃。茂陵去昌平二十七里,裕陵西北,祔葬十四妃。泰陵在茂陵西,无妃祔。

康陵去昌平三十五里,泰陵之西。九龙池环其前,松园绕其左。

永陵去昌平十八里,长陵之东南。规制巍厂如长陵,而巧丽过之,俱襄阳白石。兵部员外郎余姚骆用卿所择。祔葬妃三十、嫔二十六。

昭陵。

定陵在口陵口大峪岭,徐尚书学谟议择。时通政参议梁子琦等难之,为辅臣申时行、王锡爵等所斥。崇祯初,尚书姚思仁督理,多朽石,宁无罪地脉哉?吾宁陈与郊以给事中巡工,言寿宫五室中三间待驭,四隅维以铁索,各大铜缸注油,左右室通门,待中宫及嗣帝所生母升祔。神庙阅寿宫,自坐石室饮酒。

庆陵。

德陵石桥高不五尺,长不五丈,砌石无甚费,而耗二十余万金。享殿宝城尤不赀。且陵地窄甚,仅当西山之脉。在永陵左,相距不百步也。蒋德景云。

德陵窆日,石梁中断,诸臣亟培土,不敢以闻。诸陵有碑题「口宗口皇帝之陵」,棱恩门内有碑俱无字,闲以木栅。

思陵在红门西三里,与诸陵隔河。诸陵俱河北,思陵独河南,即故皇贵妃田氏园也。

候气室:

顺天府治有候气室。每立春,先期五日,奏遣钦天监习占候者二人,往设管实灰,如旧法,占毕还奏。

槐厅:

全州蒋相国(冕)治第南门外,巨槐一,曰槐厅。

明德堂:

天下泮宫俱明伦堂,独应天府学明德堂以宋文天祥手书故。

梅熟堂:

鄞县东北三十里大梅山护圣寺,汉梅子真旧隐也。寺有梅熟堂,先是梅甚巨,称为梅龙。孙权伐而三之,一会稽禹庙梅梁。张僧繇所画龙飞去者,有梅核半,可容粟一斗。正德间盗失。

六老堂:

南康六老堂,因五老峰祀宋守朱元晦,曰「六老」。

来玉堂:

王元美弇山园中堂成,适汪伯玉至,名曰「来玉」。董玄宰仿之,楼成,适陈仲醇至,曰「来仲」。

晾鹰台:

南海子方百六十里,殿旁晾鹰台。台临三海子,渡以七十二桥。

铜雀台:

曹瞒台于邺水,与西门豹祠相近。今水中隐隐三台址,盖铜雀、金凤、玉井云。二台久沈,一台址稍高。

厄台:

陈州厄台,孔子绝粮处。崇祯时流寇佯赉诸生其上围斩之,又遗厄也。

主人台:

颍州东二里岳庙前,元末,每旦彩云腾覆。明兴太祖尝幕其上,天下大定,云散。土人呼「主人台」。(《颍州志》)

鹤台:

崇祯甲戌,湖广松滋县得石碣,晋羊叔子所书「鹤台」二字。

摩旗台:

全椒县西北四十里,宋将焦光赞结寨于焦山上,营垒皆石砌,高数尺,围可六里许。东有摇旗台北有摩旗台。雨洗后尝出甲叶铁镞之类,石窖中米麦至今犹不腐。(《全椒县志》)

梳妆台:

皇城北苑中有广寒殿,相传辽萧后梳妆楼。成祖定鼎北京,勿毁以垂鉴戒。万历七年五月四日楼倾,梁上金钱一百二十文,云"至元通宝」。则楼创于元初,非辽时物矣。(《张居正杂着》)

六相楼:

四川达县本宕渠故地。建文庚辰进士郴州曹嗣宗丞达县,修六相楼,祀唐李峤、刘晏、元祯、李适之、韩滉、宋张商英。嗣宗终广东按察佥事。

瑞光楼:

鄞县南二十里栎社。元末永嘉,高则诚避乱寓于沈氏楼,作《琵琶记》。夜按拍而歌,蜡炬二枝相隔,光忽交合,名「瑞光楼」。遗址存。

四雨楼:

姑苏广福山,周天球治园,有四雨楼。桃李海棠,各栽一面。谓海棠湿透胭脂雨、梨花一枝春带雨、桃花乱落如红雨。其右临水对山,曰「珠帘暮卷西山雨」。

朝天宫:

南京朝天宫,古冶城也。后殿黄垣,据高垣之上。太祖尝更衣于此,俗传葬其下,非。

铁柱宫:

南昌铁柱宫,东南隅方丈甃池作石栏,铁柱微露,乃石耳,非铁也。(陆俨山《豫章漫抄》)

双鱼宫:

钱塘洪侍郎瞻祖游江西玉皇山寺,见石盆中金鱼八枚,游泳必双。异而问,僧谓仅四头。因登席耸视果然,平视又如前。僧曰:「此名双鱼宫,乃旌阳真人所遗仙迹。」《游览志》失载。

白塔:

四川白塔。初来安县北六十里白塔寺,路通盱眙,有砖塔一座,雷击掣其末三层,遗在泗州境伏虎山,今存半塔。创始雷掣,俱不知其何年月。

镇河塔:

涿州桑干河中有塔,名镇河塔。嘉靖元年塔崩,内有古钱,皆飞空如蝶。自后河水不时泛溢。(《涿州志》)

应州木塔:

应州佛宫寺木塔,四层六檐八角,高三十六丈,辽清宁三年田和尚奉敕募建。塔后殿九间,通一酸茨梁。洪武元年四月八日,塔顶佛灯连明三夜。文皇帝北征幸其上,题「峻极神功」。后武庙巡应州,题「天下奇观」。(《应州志》)

按佛法,佛菩萨塔高十三层,辟支塔应十一层,阿罗汉四层,余随品级减之,此八种塔并有露盘。佛塔八重,菩萨七重,辟支六重,四果五重,三果四重,二果三重,初果二重,轮王一重,凡僧但焦叶火珠而已。后世建塔不原佛制,圣凡相滥,纰谬至多。

虞仲:

太伯逃荆蛮,自号句吴,从归百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仲雍立,是为口。仲雍传三世,至周章。武王克殷,大封同姓,封周章于吴,封其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列为流侯,是为虞。司马贞曰:「夏墟,在河东太阳县。」据志书,平陆即古太阳县,至唐开元始更今名,其庙为太伯明矣。或者谓太伯以次而传,至周章是为南之吴,虞仲始受周封于夏墟,是为北之虞。然则虞祖虞仲曷以庙太伯哉?曰不然,武王大封同姓,周公于鲁,召公于燕,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及神明之后,封止一国一祖。而受二封者,惟于太伯见也。武王之意,以荆蛮吴夷,其礼鄙俚,不足事太伯而报其德。再封于虞,得处先圣王之旧邦,且迩中畿之地,得用中国之典礼。其于太伯之德,庶几乎报矣。(明初夏县王翰《平陆县太伯庙记》)

妒女祠:

平定州东九十里承天镇,俗传妒女,介之推妹也,旧经云介山氏之庙。唐武后幸河东,道出祠下,惧致风雨,欲开道以避之。狄仁杰曰:「一人行幸,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避?」遂止其役。驻跸祠下,风停雨息。

孟母故宅:

榆次县古城西南隅。盖孟子邹人,其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

蔺交:

榆次县东南四十里,相传蔺相如所居故里。当秋深,地无霜,五谷登衍,人异之。

姜女手迹:

曲沃县西南三十里,侯马镇南河西堰中,世传姜女托堰哭夫,手印于堰。至今土虽屡倾,遗迹犹存。

残苦庙:

介之推从重耳出亡,追者甚急,之推以其子林代死。重耳入晋,之推妻及林妻寻推,闻焚死于绵山,俱投井死。乡人即其地立庙祀之,曰「残苦庙」,在曲沃西关外。

瓜子缠:

翼城县东南五十里,北阳阪下曰「瓜子缠」。相传老子食瓜处,子落皆成石瓜子,其形宛然。

大禹庙:

龙门大禹庙,俗传食豕肉诣庙必风。壁画精工,与岐山周公庙壁画并称。

泰伯庙:

平陆县泰伯庙。

南岳庙:

衡州南岳庙,古松百余株。铜香鼎甚巨,不可围抱。铜钟重九千斤,有大祭则钟声先振。

御题祠山庙:

广德州北五里,横山张真君庙。明初高皇帝南征过之,题曰:「天下英灵第一山,白云为阙石为关。将军幸得来瞻此,暂解干戈动笑颜。」

江神庙:

湖广鱼镇江神庙有神木。江夏贺相国逢圣归楚,木出于江,苍古挺拔,锁以铁索。

白起庙:

武安县西关白起庙。正统间,县丞李升以起杀降挟诈,遂毁其庙。

长平驿:

山西高平县,古长平也,耕人尝得遗镞如绿玉。长平驿,即元平章贾鲁宅,堂三楹,梁柱俱桑木,甚巨。贾氏裔犹存。

暖铺:

都御史叶成巡抚宣府,于沿边孔道设暖铺,即唐人边铺也。

铁柱:

云南大理府赵州东南九十里白崖城,蒙氏建极十三年四月铸铁柱,名曰「建极」,又铸笠覆于顶。土人号「天尊柱」,岁贴金其上,祭之邀福。

与言书院:

去陈州百里曰互乡,介项城、上蔡间,今更曰「洁己乡」,立与言书院。

冰厂:

苏州冰厂十有六,清人始至,问厂何为,曰藏冰者。谓伏兵也,焚其五,始悟。

鱼骨桥:

海门县礼安乡,以大鱼骨作桥,长八尺有奇。元至正中溃入江,万历戊戌随沙涨起,吕四场民获之,廖令口移建儒学前。色黝黑,有铁钉痕,毫无朽蠹。(《扬州府志》)

广济桥:

湖州广济桥,宣德间知府王源建,岁榷税万余金。

皇过此桥:

崇德县皇过此桥,以宋高宗南渡过此故名。见县志。万历桥北沈望云伐竹得砖葬石,刻「宋宁宗姑墓,驸马黄氏,盐官人」,始知为皇姑子桥。

倒流桥:

当阳县北漳水上倒流桥,相传曹操追刘先主,张飞据桥大呼,水为逆流,魏人不敢迫。(《承天府志》)

万安桥:

泉州万安桥,俗呼洛阳桥,长三百六十丈。万历口丹阳姜志礼守泉州,修万安桥,得石刻,曰「同节来修」,即公号也。又鄞县蔡锡,永乐癸卯乡试入胄监,仁庙以学行授兵科给事中,出守泉州。欲修万安桥,发石刊,曰「石头若开,蔡公再来,檄海神遣醉卒自投于海,若有神擎之者。俄易书一醋字,必八月二十一日酉时也。」事载锡家传中。今庙像皂服,行人过,焚草履一辆。

福州台江大桥,长百余丈。

仙桥:

云南白崖川,独木桥十余所。木大如指,长三尺,或五六尺,巇险不敢着足。樵人捷足过之,亦不损折其木,非常见之材。每望夜一易,不知其因。明日但见新制,曰「仙桥」。

楹帖:

直也如弦,纵道边夫复何憾?比而得兽,虽邱陵亦奚以为。(顾清)

静亦静,动亦静,五脏克消夫欲火。荣亦忍,辱亦忍,平生不覆于危机。(翟銮)

徒有寸丹献帝阙,竟无尺素达权门。(翟鹏)

堂上双亲寿,朝中一品家。(严讷)

无毁无誉,三代直道而行。知止知足,四时成功者退。(申时行)

财不求赢,敢为子孙益过。位尝隃分,当思齿角难兼。(陆光祚)

节义重丘山,始不渝,终不渝。功名赴流水,宠不惊,辱不惊。(嘉靖三十二年,沈丘教谕山阴符鹏)

世多君子扶皇极,天放闲人养太和。(郑伸)

偶尔谢上天富贵,归来作平地神仙。(中丞王玑)

头上青天,一点浮云净尽。庭前白日,五更夜气流行。(训导杨传芳子起元)

天无私,地无私,日月无私。风不出,雨不出,寒暑不出。(沈思孝)

得意尝自笑,无音使谁知?(邓以赞)

凡事再思斯可矣,与人三反何难焉。(都谏武安米之韩)

泮水乐饥,读天下书,不谈天下之事。康庄击壤,生圣人世,愿为圣人之氓。(米鸿谟)

出入起居,得罪天地时十常八九。子臣弟友,可对圣贤处百无二三。(吴先生《寓梅日乘》)

见故人而一笑,自有余欢。念生平之百为,亦无可恨。(李庭机)

居深山之中随俗所使,生圣明之世与天者游。(郑元标)

少作书生,未见升堂入室。老为庙祝,粗知扫地焚香。(李贽)

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李腾芳)

试看阶前皆树玉,莫嫌腰下未横金。

天上图书分册府,云中鸡犬半仙家。(王恩任)

误攻文字身空老,起贩鱼盐计已迟。(陈元素)

人前屋漏,日里鸡鸣。

每思于物有济,恒愧为人所容。(陈龙正)

自抛官后睡常足,不读书来老更闲。(祝以豳)

质在能还雅,庵成可读书。(先存一府君)

铁牛碑:

济南府儒学内有碑高三尺,刻曰「铁牛碑」。碑旁地露铁锥不五寸,就侧四掘终如故。或曰铁牛,镇七十二泉者。

宋文贞公碑:

沙河县宋文贞公(璟)碑断没土中。正德丁丑,县令方思道冶铁二百斤贯而续之。今存,不甚剥蚀。

毛文龙碑:

平辽总兵官、左军都督同知毛公功德碑,天启四年七月朝鲜立。奋忠赞谟、立纪明伦、靖社功臣、辅国荣禄大夫,兼议政府左赞成判义、禁府知书、筵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举、艺文馆大提举金{流食}撰,通政大夫、行曹参议李潇书,崇政大夫、行兵再判书,兼同知成均馆事金尚容篆,嘉议大夫、平安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平壤府尹巡察司李尚奇立石。(碑文不载)。铭曰:噫噫,往岁羯虏造口,耸我清边。鲸吞豕突,急莫之遏。全辽右壤,垒土无坚。狝薙抢攘,厥墟腥膻。公时愤切,忠胆激烈。咬牙张拳,独立一叫。揭义为号,趋者争先。曷投曷倚,俾贼顾忌。以掣以宰,谓我共济。克协大计,鹢首东偏。获丑复镇,口口口口。军声始振,天讨行焉。出入辽渖,形挌势禁。罔或恣前,恫疑缩颈。不敢西逞,关防赖全。瞻彼椴岛,洪涛淼溔。处得其便,洋津妥帖。履坦不跲,就尧如天。激以忠义,其归如市。累累连连,曰公父母。开口望哺,余喘其绵。匪公是任,吾其左衽。长城屹然,得人死力。功章宠锡,褒诏频宣。神旗豹尾,以隆阃寄,节制其专,大业未了。概见其效,四海望延。吾言不失,有待史笔。有贲凌烟,摭实载石。先最其绩,后伫其传。

兴安县岑山右鱼峰之仙宕寺,有创修木碑,系天顺七年。其声朴朴如古琴,其文斑剥断连,亦如古铜琴文。钱塘黄汝亨贞父云,目中所未见。

定霸城:

保定有定霸城,宋杨延朗所筑。金时以其砖他用,独其土存。嘉靖中霖雨溃其西北,得人骨数十具植立土中,髑髅各戴兜鍪,旁侍兵仗。石刻云:「活筑惰工百户徐瑾一行兵役」,见者竦然。(《长安客语》)

轩辕陵:

平阳太平县东三十里,上鲁村东,汾河内有石棺,以铁束之,隐现不同。世传为轩辕棺云。

颛顼冢:

晋初,乌程得颛顼冢。又衡山崩,见颛顼冢,中有营丘图,九首鸠杖。见颜真卿《石柱记》。濮州东北相传颛顼建都,因有帝冢,故名。

鲧墓:

剡城县东北七十里羽山,即殛鲧处,有墓。

禹陵:

会稽城南数里禹陵,窆石高可六尺,形如权,坚栗青色而泽,有白脉隐起,甚细如丝络。偶撼之则动,而不可拔也。今戊子夏毁于盗,三千年神迹顿失其重,闻者惋惜。

唐尧土阶:

唐尧土阶,故里在临汾县城南十里。帝姓伊祁氏,故里名伊村。村筑土堡。宛然茅茨土阶之迹。唐尧氏陵,在临汾县城东七十里部行里,俗谓之「神林」,又谓之「神陵」。高百五十尺,广二百余步,旁皆山石,惟此地为平,土深丈余。山后有河一道,俗呼「陶唐饮马泉」,有金泰和二年碑记。相传唐太宗征辽曾驻跸此山,因谒尧陵,遂塑己像。明嘉靖间,知县赵统重修。陵东原祀丹朱,西祀唐太宗、统撒太宗像,每岁祭,丹朱祔享,升尧诸臣之上。窃尝考舜巡狩于湘,其陵在九嶷。禹会诸侯于涂山,其陵在会稽。惟尧之巡狩不见经传,此陵为尧陵,相传自古无疑也。然明初诏下访历代帝王陵墓,山东东平州有以尧陵闻者,至今载之祀典。而在临汾反遗,何也?岂昔之搜访未至耶?抑诏下之日而临汾尚属无耶?(邢云鹭《临汾志》)

尧年十五封唐侯,二十登帝位,寿百十有八岁。《帝王世纪》云,尧葬济阳城阳西北,是为谷林。《吕氏春秋》曰「尧葬谷林」。皇甫谧曰「谷林即城阳」。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由此观之,城阳即今之平阳也。济水出王屋山,在平阳东南。今之城阳,晋尚属平阳郡,虽去平阳郡百余里,而临汾东亢村所出有沄泉,至今相传通济源。兹言夫岂无据?况济多穴地伏流,千载而上,陵谷代迁焉,知尧之时临汾非源耶?今尧陵在临汾东南,视王屋山实合古之城阳西北,古曰「谷林」。而今尧陵俗名为「神林」,尤一验也。后人乃谓山东东平州济水在焉,而遂以尧陵名,何耶?

关龙逄冢:

安邑东北三里有双丘,相传夏大夫关龙逄冢,土人云关云长其后裔云。

齐桓公墓:

崇德蔡新令临淄县,梦贵人绯服传驺而至,揖曰:「公行去邑,当以东壁遗金赠公。」晨起,廨舍东庑圮,坎其地,嶒峵中空,如下天状,掘石版曰「齐桓公墓」。规制深广,石室若王者之居,尸色如生,器具皆黄金。旁金山银山各一,蔡取其山。灯缺将灭,为添油加筑。不三月罢官。《崇德县志》按《史记》,桓公尸虫出于户,安得云尸色如生也?其厚葬或有之。

卫灵公墓:

相传卫辉府治后卫灵公墓,古有紫金碑,雷轰之。又观城县东南四十二里,高宛县东北二十五里,亦有墓。

双娥堆:

苏州承天寺门外双娥堆,为吴王夫差爱姬,从孙武子学兵法,为队长,笑而见杀,此其墓也。东北小池,衡不过二丈,长不过五丈,乃锦帆泾故水,伪吴张士诚所浴。

李牧墓:

平阳太平县西五里孝子村,赵将李牧墓。其子李荣庐于墓侧,称子墓。

陈仲子墓:

长清于陵仲子墓,张令文龙命彻孔庙大羹一盂及枣栗享之。(《长清县志》。)

介林墓:

介之推子林墓,曲沃县南三里河底村。

王翦墓:

王翦墓,富平东四十里。每六月朔望,墓若海市状,城都依然,车马交错。(《关中冢墓记》)

郑玄墓:

临晋县口三十里,至今荆棘不生,狐狸不穴。

青冢:

荆门州青冢,土人哀昭君,招魂而葬,因名。实在大同城西北五百里,古丰州滩西六十里。

孙嵩墓:

安邱县南四十里孙嵩墓。元人于钦作《齐乘》,寓宿太虚宫,梦赵先生入谒曰:「闻君修《齐志》。仆有良友葬安邱,其人节义高天下,今世所无也,请载之以励衰俗。」钦觉而语梅仲升,以为乡人赵伯善。共访之,伯善愕然。及阅《赵歧传》,始悟为孙宾石也。(《齐乘》)

严子陵墓:

尉氏县东二十里,蔡堡有严子陵墓。

司马迁墓:

韩城县南二十里,芝水之南,西麓有汉太史令司马子长之墓。墓有古柏,墓土尝开,土人柏根县其棺,因砖封焉。子长《自叙》云「五世皆葬高门」。今去芝水数里,又西北五里,姚庄村有苏武墓,墓柏俱南向。

高陵:

苏州盘门外三里,武烈皇帝所葬(孙坚)曰高陵。妻吴夫人、子长沙桓王(策)皆祔焉。元至正二十三年,昆山卢熊公武,与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访征君,因言予向曾过此,闻父老言,地属沙湖金氏,墓上有木如虬龙然,每阴雨若见物操舟荡漾之状,人或逐之不见。寻伐树掘地得金船,长二尺许,其怪遂息。

黄耳冢:

松江府治南七里普宁尼寺,有晋陆机黄耳冢。机入洛,有快犬为传家问。后死,人义之,埋此。今殿西北隅有土隆起,古木盘覆,即其处也。明袁海叟诗:「豢养有恩终不背,交游何事独相欺?」

郭璞墓:

唐干符间,衢州刺史季彀置砦龙山得二石,长六尺许,取置文会阁前。宋淳化间,郡守慎知礼移植于此。积土为峰,岁久遂讹传为郭璞墓。有传璞言「五百年后,太守为吾守墓」。绍圣中,郡守孙贲知非璞墓,发之得二石,移置堂中,宣和郡守高至临复移归故处。相传峨嵋山正对府治,不利于郡,故置此石以压之。因培土为峰,而名以「小峨眉」云。(《田艺衡传》)

太康瓦券:

万历元年,会稽倪光简冢地中掘得杯及瓦券。券曰「大男杨绍从土中公贾冢地一邱,东极阚泽,西极黄滕,南极山背,北极于湖,直钱四百万,即日交毕。日月为证,四时为伍。太康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对共破剪,民有私约如律令。」(《玉茗堂集》)按今葬例,买土立券,古人已然矣。

张宾墓:

内邱县南十三里赵张宾墓,周围皆铁,高三丈余,广十余亩。石勒厚葬,以报宾也。

李太白墓:

当涂李太白墓,有祠。苇如笔竹,叶皆有金星。

宝峰寺古墓:

弘治癸丑春,泰和罗鹤子应读书城南宝峰寺。见司礼少监胡善治掘坟寺后山,得古墓,有墓志,仅「元和四年」数字明白,棺椁俱无。惟胫骨尚存,其长过今人十三。古人多长大者,后世气薄,故生物短小。

南汉刘氏冢:

广州城东北亭洲有土穴,耕人梁台过之,投石空空作声。乃纳以雄鸡,夜鸣,知无恙。于是发之数金人,各重十五六斤。正处金像二冕,坐若帝后,各五六十斤。地若金蚕珠贝筑之。镜一,光照白日;砚一,砚池玉鱼游动,他珍异亡苄。先携镜归,光动邻舍,急碎之。邻人觉而往争,遂闻官,尽搜尽之。内棺掘毁,稍存骨齿。墓碑隐隐可读,南汉刘氏冢也。(陈子壮《练要堂集》)

泷陵阡:

吉安永丰县有泷陵阡,即欧阳公葬祖父处。国朝口间忽失处落,广信永丰县人怪之。后又还吉安永丰县,时有谣曰:「吉永丰移广永丰,永丰二字适相同。人民城郭依然是,只少当年六一公。」

苏文忠墓:

郏县苏文忠、文定二公墓。文忠卒常州,尝爱郏之山,移葬此。后文定卒,亦葬焉。明万历甲申有盗发之,县令济南张笃行加封树焉。去墓半里有废冢,石半露,按之则文忠之曾孙妇,亦掩之。俄梦文忠遣青衣致谢,问文忠公何在?曰临汝,至彼可相见也。后笃行以事至临汝,会得先生墨迹一卷,大异之。恍悟前梦,石识其事。(《郏县志》)

苏颍滨先生子迟守婺州,爱其山水,因家焉。葬颍滨,衣冠于兰溪之灵洞山。迟子简侍郎,简子林,今其家藏颍滨遗墨及四代告身。

琴操冢:

临安县玲珑山琴操冢残碣,东坡居士书。万历十七年被发。

方腊祖茔:

严州香山前为狮象石,方腊祖茔处,后毁其石。

铁棺:

泰兴县南华废寺有铁棺,长九尺二寸,前后挟。相传宋建炎间薛庆尝遣其徒撼之,中有物相触铿然声。以铁椎击数百不损,鼓鞲溶之不液,乃止。(《扬州府志》)

刘刺史墓:

义乌县南东平山,有宋平昌刺史刘公墓。隆庆戊辰长至日,裔孙尚恭重修墓碑。掘数尺见坟台,台上有碑方尺许。刻晦翁卜墓数,云:「天圣戊辰葬此邱,荫十八纪出公侯。子子孙孙垂不替,绳绳武武永无休。五百四十一年损,十六七岁裔孙修。戊辰戊辰新一石,重修重修千百秋。秘书郎朱熹书。」刊石,吕祖俭为之记。记难具载,其要云:右数八句,为卜刘公之墓,天圣六年十月三日卜葬东平山先茔之原。公讳豪,字有闲,裔出汉光武封太孙于乌伤。国除,因家县治南,遂为乌伤人。逮晋,宁公万章始为王官。唐,曰珊者,翰林学士。南门刘氏,非他族比。公以文学迁平昌刺史,致仕。曾孙辉、熺,同登干道进士第,游东莱、晦庵二先生门,故晦庵卜其祖墓之荫。有裔衍家昌千载之久乎?因识大略而纳坟台上,以俟后日之验云。按天圣戊辰,至隆庆戊辰,年数良是。而长至又值戊辰,仍孙刘公仕龙在宋,赠武节侯。墓修孙果十六七岁。吁,数亦奇矣!(《义乌县志》)

黄元庵墓:

山东阳谷县景德镇,有黄元庵墓。其墓灵异,土人患疮毒,插花于墓,祭之即愈。(《中河志》)

蕉花女墓:

长清蕉花女冢。女最孝,母疾思麦,时未登,女向麦泣,移时麦黄,奉母得愈。今冢旁麦先稔。田畔有御制碑,上书《孝经》。(《长青县志》)

张王墓:

福建兴化县丁溪,草堰间有张王墓。相传张士诚父沿海民灶,咸以正月望前聚祷,因而彼此构斗,胜则一年大利。即至死伤,毋许告讦。近有司严禁之稍戢。

孙一元墓:

孙太初墓上有《挂飘堂记》,李梦阳撰,刘麟书。

郑晓墓:

海盐郑尚书墓在句塍山。先是尚书执法削籍,其葬从庶人礼。隆庆初复官赠谥,终不改其旧。予尝拜墓下,叹先辈素风也。

邵湾古墓:

壬辰春,海盐邵湾山祝氏宅后有积土,坎之得古墓。各砖刻曰:「永安六年,岁在癸未,九月十日,造辟日造,五官郎中山义尉丹阳杨口。」砖面俱有云雷纹,穴颇深广,左右有羡门。予往访之,始征古制。

虚粮冢:

新野县东三里,近卫河边,乱冢相连数十。传闻前代屯兵之所,曰「虚粮」。

器用

研:

王官谷西山有秦王研,研大如碾盘,无口,下如尖底硙。春秋秦败晋师于王山谷时所遗者。(司马图记,见《吕泾野集》)

颍州东六十里,古夷陵也。旧志古列国县君邱垄,土传夷陵县。掘地得砖,作研坚润。(《颍州志》)

俞侍郎士吉,奉使得研。上篆「永乐二年」,旁书「海东纉{石菐}。」(《说楛》)

古钟磬:

太原交城县西南汾水上,金大定中汾东山岸崩,得古墓。有鼎十余,钟磬各数十。鼎大者几三尺,凡十有二,其中实物犹存。锺小者仅五寸许,大至三尺,凡十有二,盖音律之次。后世之制以厚薄,而此以大小。其制皆周器,非秦汉以后所作。今器不存,而墓址犹在。

琴:

高陵魏氏,唐郑公之后,藏有遗琴,后讼失之。(《吕泾野集》)

礼科公署有书室,琴悬壁间,系旧物。(李乐《见闻杂记》)

正统末,籍太监王振玉琴,长三尺余。

四明沈嘉则《丰对楼诗集》云,吴仲足携族子德望所藏铜琴示我,为《赋铜琴篇》口九字。盖予平生耳目所未睹也。

青铜合体黄金相,轸以白玉排雁行。丝弹蜀茧啼凤凰,谁其作者古帝王。按图考识题大唐,玺文双篆鸣玉方。玄宗协律精宫商,岂当在御乐且康。伊昔抱至置我床,青天拂匝开锦囊。白日倏忽相低昂,翡翠照烁琉璃光。丹砂点漆流星芒,纤指触弦响喤喤。苍梧飞云颓不扬,见者黯黯颀而长。延陵考国推太章,裔孙宝秘什袭藏。明珠大贝俱寻常,荒墟对碛经千霜。抑神呵护不敢伤,天地不得閟厥良,复使人世窥虞唐,我欲荐之登明堂。九原谁再起师襄?夔孔同窒国祚昌,皇帝万岁永无疆。

仙针:

苍梧县人梁大用,遇异人,授以铁针三枚,并针灸书,遂为名医。永乐中,郡守罗观访其子孙,得一针以进于朝。

铁塔铁镬:

当阳县玉泉寺铁塔铁镬,俱隋物。青州城内口口寺三镬,大者受四十石,次受三十石,有釜受八石,似瓮而有耳。寺原孟尝君宅。

金斧:

临潼县南一里,骊山绵亘。而东五十里,东有金斧山,石罅中有金斧。抵之则动,取之不出。

石杯:

青田县五色石杯,巧工琢造,岁应上官,不啻千百,民甚苦之。古人拔茶树桑,以茶且累民。况石杯于器无益,有一制必贻一害,在司牧者念之耳。

锺:

大名府谯楼锺,云魏太武物。守洁则声宏,否则咽滞。前守恶之,弃置通衢,且半裂,乐頀莅任适旱,祭而悬之,扣之不扬,頀不怿。梦大众喧于锺所,乃再扣之声宏,裂处寻平。

正统中河决荥阳,东昌水中大锺二,范县令郑铎得其一,款识永安四年。曹县城门四,各有锺。相传锺悬则大水,遂寘之。崇祯戊辰四月,卢令柱础不听,尽悬之,果大水。乃彻。(《曹县志》)

欧阳修《归田录》:太常所用王朴编钟,皆不圆而侧垂。后胡瑗改铸编钟,遂圆其形而下垂,扣之掩郁而不扬。今见南京神乐观编钟,形不甚圆。

鼓:

鄞县东乡金尚书(忠)故居,石鼓二。万历乙卯,石中如虫啮声,翻视之,石多蚀。搜得石蟹一,螯足尚动,观者异之。

成化初,韩襄毅(雍)南征大藤峡贼。斩峡之大藤,中空鞔革为鼓。置参府前,声甚震,立使某移于行台,扣之无声,归即如故。

圜花錞:

崇祯元年四月,湖广通山县三都水冲出古铜钟,重十八斤,周制也。有「圜花錞」三字,声极清远。

唐镜:

唐镜背有字云:「花发无冬夏,临台晓夜明。」见郑以伟《山上山稿》。

辟尘炉:

钱塘县西山龙井寺,辟尘石炉,不知所自来,近失去。

张三丰食器:

张三丰尝居颍州迎祥观,遗像一。食器一,容斗许,暑贮肉不腐。混元衣一,久而如新。好事者易其领,辄败。冠一,质古,有摩云态。(《颍州志》)

天启改元:

魏元法僧、陈萧庄、南诏晟丰佑先已用之。又《太和旧志》:元至天戊戌,红巾徐寿辉、陈友谅陷江西,下吉安、泰和,称天启,则天启之号前代已四见矣。

铜法马:

万历间,泰和人掘地得法马,形如月,凿十字,重四斤,天启三年造。背镌「吉安路」。郭尚书子章考梁王琳立永嘉王,萧庄称帝改元时,不称吉安,亦不称路。路自元始,岂天启间造法马,至元始续刻「吉安路」耶?

贡金:

杨升庵《滇略》曰,语云金生丽水,今丽江其地也。其江曰金沙,源出吐蕃,经铁桥宝山永宁北胜以达东川江,浒沙泛金,麸杂之贫民淘而锻焉。日仅分文,售蜀贾,转诸四方,其税属之土府,汉不得有也。朝廷岁贡,滇赋金五千,其直可四分缗,皆蜀贾有力者,先期受直于官,而走四达裒入之。间有逃且死者,累及姻族,桁杨累累,至于黔巫瘴疠,十死一生,又不具论也。

云南银矿共六十有三,置场委官,岁约二万缗。然脉有盛衰,课随盈缩。

窖金:

苏州独乐寺额,相传李太白书。万历间重修,得窖金,上覆以钱,石刻唐安禄山物。并入官。

铜冶:

海内铜山四百六十。唐铸于陕宣衢信,铜冶九十六。宋铸于诸路,铜冶百三十有六,岁课至五百四十九万贯。韶州永通一监,岁造八千万贯。

紫石英:

诸暨县东五十里,乌带山产紫石英。嘉靖中,县令黎秀命父老,凡上官来取者,皆引至他所。使无得。因呈曰:「合浦之珠以吏贪而徙,暨产石英乃自本职,到任数采无得,此不职之效也。」采者以息,久之遂迷其处。(《绍兴府志》)

铁狮:

沧州铁狮,周世宗北征契丹驻此地。有罪人善冶,输金铸狮,镇城赎罪。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夜被州人摇去尾,腹铁至今缺之。

铜狮:

云南都司公署前大铜狮二,极莹净,无点斑。

关将军印:

景泰中,安州二甲夫得古金印,曰「寿亭侯印」。知州杨集上于朝。(《南宫集》)弘治间,都宪河间张汝器口口开漕河于扬州,得古印四,一「寿亭侯印」,一「镇江府御前住箚都统制印」,一「鄂州筦内观察使印」,一「都巡检使之印」,皆蟠螭纽,制作古雅。程篁墩(敏政)过淮阴,汝器质之。曰:韩世忠尝为镇江府御前住箚都统制,岳飞尝为筦内观察使,都巡检使亦宋官。万历末,乌程沈相国{氵隺}得汉寿亭侯玉印,印中空,可贯纽,下刻「关羽之印」,玉质苍古。舍西湖孤山庙中,尝见之。宋徽宗崇宁五年,仿秦玺虫鱼篆作玺,方四寸有奇,蟠纽。方玺上员下方,名「镇国宝」。

天启四年九月四日,磁州东八里,临漳县务本村漳河北岸,田夫邢某见岸崩得玉玺,以呈河北道张梦鲸,重百二十两,方各四寸,面一寸二分,蟠纽,高一寸八分,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玺与至元所献不同,岂徽宗十四玺之一乎?又熊翀所献陕西玺,亦同。

木牛:

成化二十一年,户部左侍郎、隆庆李衍总督陕西边备兼理荒政,发廪赈饥。作木牛,取牛耕之耒耜易制为五。曰坐犁,曰推犁,曰抬犁,曰抗犁,曰肩犁。可水耕,可山耕,可陆耕。或用二人,多则三人。多者自举,少者自合,一日可耕三四亩。作木牛图布之。

遗印:

永乐间应州掘地得「金城县印」。应州本汉馆阴县,后改名金城县。今儒学,旧县治也。天顺七年口口口得「行军万户之印」。

成化六年,兰阳县得「宣差副总兵之印」、「尚书户部郎中之印」。背镌「天兴六年行宫礼部造」。

弘治十六年,河南府得铜印三百于坏垣,俱元物,诏毁之。

正德末,铜城府得「勒金长官司印」,篆文八画。

嘉靖二十年,广平府推官王尧曰,督民于清河县浚城濠,得古印六篆,可识者二,曰「都将领印」、曰「达鲁花赤之印」。上之巡抚,藏于库。

隆庆三年六月,丰润县掘得「玉田县税课使印」。

万历二十八年,隆庆州永宁县人筑墙得古印,为金左丞完颜纲物。纲与元人战于缙山,败绩,失之。见《金史》。

崇祯甲戌,南昌得「统军元师之印」,谓太祖物。推官李嗣宗以太祖初称统军右副元帅,见《皇明通纪》,非也。予按龙凤口年丙申三月,我克集庆,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二公并至南昌,必其所遗。

戊寅三月十四日,滋阳县浚井,得管军万户府铜印,旁镌「中书礼部造」。

龙凤五年六月,又蓟州得古印。

己卯十一月甲戌,固安县甃井,得镇远军节度使铜印。背刻「宣和四年十一月少府监铸」。

藤船:

南夷船俱缚以藤,用松胶和漆涂之。永安州岁办松胶若干。(张岳《交事纪闻》)

空青:

空青是黄石子,大如拳。谛视之,肤里沉沉有青色。匠氏以金刚锥锥之,滴翠水如浆。平湖沈长水太史见之。

荒银:

南夷中多用荒银。

琥珀:

万历甲午,诏云南布政司取琥珀二百斤,一时骚然。永昌府帑旧贮二十余斤,以上供。搜括数年,竟不能充而止,民破家亡算。

祖母绿:

孕妇吞祖母绿易产,仍出自儿手。山阴白洋氏验之。

青凤子:

青凤子状如鹅石,色甚青莹。妇人佩之,能令好颜色。新安杨不弃得之水滨,中易以千金,内为禁中宝重。

蓬莱阁石镜:

登州蓬莱阁石镜,遇形毕照。崇祯壬申,孔有德兵乱,经火稍晦,近闻复明。

缅铃:

缅铃相传鹏精也。鹏性淫毒,一出,诸牝悉避去,遇蛮妇辄啄而求合。土人束草人,绛衣簪花其上,鹏嬲之不置。精溢其上,采之裹以重金,大仅如豆。嵌之于势以御妇人,得气愈劲。然夷不外售,夷取之始得,滇人伪者以作蒺藜形,裹而摇之亦跃,但彼不摇自鸣耳。(《滇程记》)

荣植

古木:

通都交区,巨材连抱。匠石积睨其下,十不寿一。豁谷昧深,垄坻昃阨。木虽专其年,民无得而称焉,亦未始幸也。今采之往牒,据其见存者,或病以漏万,固所不免矣。

北京:

京师皇城内西苑之高玄殿,古桧一松四,并金时植。嘉靖中封松指挥使,其俸米专饭孤贫。

皇城西显灵宫之灵官祠,古柏二,雷披一枝,折而不殊,二百年葱葱焉。国子监古松,并元许衡植。

京师外城天坛柪榆钱。凡榆春钱,天坛榆之钱以秋。

山川檀偃松,以风拔横枝,距地不三尺,槽以木,人通行其下。

内城成国公朱氏园,右堂古槐,云四五百年物。身大于屋半间,顶嵯峨若山。

极乐寺剔牙松数株,斑剥若鳞,大可七八围。

万寿寺松高数丈,大合抱。

外城大慈仁寺、报国寺,矬松二。其右尤奇,于数尺,株横数丈。

外城左安门外韦公寺,西府海棠二树,高二寻,游人最盛。寺南观音阁苹婆一枝,高五六丈,花时鲜冶。

京城西北十里灵通观,古柏一径,大十围。

京城外二十里承恩寺,戒坛松二,古穆夭矫,过报国寺。

大功德寺古木数十章,半朽腐,大可七八围。

石经山石壁古柏一,长尺有咫,根无寸土。万历初上过之,御书「灵根古柏」。卢师山清凉寺,隋仁寿中卢师自江南来,居崖下。崖上一柏产石面,长尺,不凋荣。是卢手植。

西山妙高峰下法云寺,银杏二,大数十围。

香山鲍家寺有松十株,皆数百围。

寿字川卧佛寺古娑罗树二,根尽出,累瘿露筋,合抱三人有余。

仰山隆恩寺松一。

潭柘山,京城西北八十里,潭柘寺。谚曰「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则潭柘最古矣。今枯柘长不能丈,其枝晚发后凋者也,柘枯而不朽。

昌平州天寿山古柏,相传窦禹钧家物。树中枵,可布三四席,今称窦家槐。按禹钧,周之谏议大夫也。故居在蓟州城东,而此槐系之窦氏庄,或其余裔耶?蓟州西北盘山,东崖古松一。

平谷城东延祥观柏,不知所自始。元至正丁亥,真人丘长春至盘山,过观中,见枯柏曰「怜惜、怜惜」。去后,柏仍叶茂至今焉。观东北十五里渔子山,世传轩辕氏陵,或曰轩辕台。

房山县北马鞍山,松二,其枝覆十余丈。

涿州西南十五里楼桑村,汉昭烈帝故居。道右大桑高十丈,层荫如楼,其阴百亩。其椹为珍馈。桑侧古庙,唐干宁五年立,并列关羽张飞像,先主王者服。张飞亦涿人,城西五里有张氏洗马潭。楼桑村南三里郦亭,郦道元故居也。

灵椿寺椿,其影每日中天。虽日月东西,略不移动。

文安县城东灵集寺后,古桧并峙,云汉人所植。

保定县柏塘,有古柏数围。倒植河中如桥,旅渡迄今。名「柏木桥」。

任邱县北三十五里,莫州城又东北三里,扁鹊墓,有古树数株。

宁津县北三十里,曹氏庄,药王庙前大麻子树,不知植于何时。嘉靖七年居民伐树,掘地下,得石刻云"迤南大麻子下斩廉刚」。刚,廉颇子也。树自战国时已有之矣。

行唐县西北三十五里柏山,古柏大数十围,柏上铁环。相传窦建德椓以系马者。

鸡泽县儒学,一槐有两枝,末合为一干,或以为连理。

清河县龙王庙,左右古槐,枝干曲卷,下垂至地,若龙爪状,人谓之龙爪树。宋太祖尝避暑其下,解衣覆上,其性遂下生。有恶少辈利其财而伐之,斧斤方加,而疾作遂止。伤痕赤津津淋,后渐生根叶,继生成树,无复龙形矣。今堂与树尚存。

开州口口口古桑,围可十丈,云三代物。

阳和卫有武宗手植桃。

辽东广宁卫,医巫闾山有北镇庙,柏甚古。

万全都指挥使司龙门卫,城西十里大松山有古松,永乐中驻趾其下。

南京:

皇城西华门外旧丞相府,有五谷树一株兼五种,为五谷丰歉之征。其年麦熟则树发麦芽,黍熟则生黍叶,五谷皆然。

魏国公徐氏西园括子松,元时物。

永庆寺即铁塔寺,古梅唐时物。

钟山西徐达墓有松一,旁结大球,如瓜,最奇绝。

石灰山百法寺,法堂前有奇树。

弘济寺府东北四十五里,娑罗树二,永乐中太监郑和携自海外。

牛首山弘觉寺文杏一,唐懒融大师手植。围可二丈,经火犹活。山东北郑太监墓红豆树。

祈泽山祈泽寺,摄山栖霞寺,各文杏二,六朝时物,俱数人合抱。

溧水县东南三十三里仙杏山,其岭有杏林及仙人迹。

句容县茅山,有许旌阳手植桧。

苏州阊门外三里半塘寺,银杏大五抱。新安潘之恒曰「龙树」。

阳山晋柏一,干如龙鳞,大四围。

光福山山茶一。围可六尺。

铜井山顾氏园,宝珠山茶一,可合抱。口司徒庙古柏二,又口口文杏口其一围三人。

洞庭山甪庵山茶一,荫亩余,四季秀发,云甪里先生手植。又黄家堡古桂。

常熟县虞山致道观七星桧,梁天监中张道裕(道陵十二代孙)手植,今存其三。其雷震风劈者,尤诡异,余皆后人补植。

华亭县北二十五里畲山,五代朱承进墓,有垂丝柏一株,甚巨。

华亭县口北禅寺,宋时回先生过之,手植樟于云堂。去后数年樟瘁,回复造焉。问樟公何在,取瓢中药丸一瘗根下,樟复荣,叶俱显瓢痕,始悟吕仙也。

亭林镇,县东南三十五里,陈侍郎顾野王故居。墨池旁古松,云野王手植。

锺贾山寿安寺陈氏墓,垂丝桧二,径余四尺,崇郁壮茂。盖数百年物。

上海县西北十里静安寺,陈朝植双桧于殿前。宋政和间媚臣朱勔图以进,徽宗欲携之。暴风雷,忽碎其一,今殿右尚存。元成廷珪诗:「香骨自来生左纽,苦心未忍弃前朝。」

明心寺,县西南六十里,古桧二,宋元丰间植。

江阴县西三十里申浦,季札墓有巨树,三人合抱。产果曰「鸡距子」,以形似名也。止此一本。又扬州口口寺一本,余天下所无。

宜兴县保安寺,垂柏连数抱而中剖。

玉女潭(县南三十五里,张公洞西南三里),古榉一株,根柯郁蟠,礧磈如石。唐独狐及诗「日日思琼」,指此。

善卷寺(县西南五十里)古桧,萧梁物。

镇江府城西南七里招隐山,招隐寺银杏树,围五人,云齐梁物。

丹阳东北三十五里,经山寺银杏,围七人。相传晋时植。半枯半坚,遗子所生小株,从中挺出,亦已盈斗。

扬州府城隍庙银杏一,当门,围四尺。

兴化县木塔寺黄梅。初治殿,贾人以木筏载梅,植殿旁。胡僧坐其下,忽不见。殿前梅日盛。偶一占年,东盛则上河丰,西盛则下河丰,俱盛俱衰,亦各验。雀啄则有虫鼠之耗。

通州治西为静海废县之遗趾,有文杏数章,大可四围。

淮安海州大海中大松,相传三代时物,其状奇异。

休宁县西四十里,白岳山宜宫古松一,直香炉峰。又石门一楠,其大数围。

宁国县广教寺柏,黄蘖禅师所植。寺有异行僧,树即开异花数色。

铜陵县五松山,旧有松,一本五枝,苍鳞老干。

芜湖县儒学柏,宋宁宗时植。

滁州琅琊山(城南十里),欧阳文忠祠西一梅,云文忠手植。又琅琊寺(旧开化寺)银杏,大数十围,高十丈。丰山,滁州城西南五里,太仆寺公署,双柏大十围,高数丈。全椒县西北四十八里,龙桧山有桧如龙形,因名之。

萧县东南六十五里天门寺,有天枣,花实如酸枣,可食。每四月七日,其实皆熟,次日遂空。

山西:

太原县西北晋原神庙有古柏,桑皮黛绿,云千年物。

代州城西四十里断影树。汉文帝当迎立时犹豫不决,逐日游移,卧于树下,日过树影不移。今树已朽,而其地建白杨庙,即此树也。

夏县城南二十里,柏塔山古柏千株。有一柏琦瑰磊独大于众,称曰「柏母」。口如意里戒定寺,古柏一,其身五围,根盘八围,上九枝,俱似龙形。中空处生一槐,大两围,枝屈曲如蛇,盘旋于柏枝九龙之上。五台县五台山之圆通寺,去三珠泉百步,有七宝珠树,高二丈许,干上七枝,复合为一,垂叶四下。

代州东北五十里,墓侧有古柏五十余株,名郅都柏。

赵城县东八里娲皇陵,在侯村,松柏围二丈余者百余株。娲皇庙前古柏乔伟,内一株于干上寄生一木,大如臂,俗呼为「时节树」。柏贯四时,彼独随时发射,观者奇之。

猗氏县城东北二里仁寿寺,大柏四株。都御史河东序扁曰:「万古凌霜」。

稷山县东北十五里高渠村,古柏一,大七围,荫亩许。有力者每欲取之,辄有龙蛇雷雨之变。

蒲州东南三卜里,首阳山伯夷叔齐墓,古柏二,其一大二十围,高二丈余,次杀三之,干上交相傍倚。

闻喜县儒学,相传为商桐宫地。古柏十数株,其大连抱,其枝扶疏多瘿,其叶细而稠,大异凡柏。

霍州东南三十里,霍山中镇神庙,古松数株,高数丈,枝东向,槎枒诡怪,如青幢铁干。

沁水县东九十里,磕山大云寺,白松三围,二丈。明评事常伦题壁:「宿此非一夕,游此非一朝。山僧颇解狂夫趣,时储斗酒来相招。殿前长松十围大,我欲绝粒栖云巢。」此诗不见集中。

大同左卫玄帝宫,老榆盘鼎,日爇日茂,根无所系,挺生于大铁炉之上。相传为神榆。

汾州府治西,仙槐树久朽如郀舟。金皇统中,有异人出货药投树,复活,因号「仙槐」。

大同浑源州恒山之紫芝峪,古榆数千章,其最大者名双离树。相传张果老所系榆也。

蔚州北三十里蜚狐口,两山分张,皆北向,石总无肤。有青松高不数尺,产其骨。

应州城南小石寺,古龙松合抱,平顶,色极苍翠,相传异僧手植,盖唐宋时物。又城东南文殊寺有古松霜,皮苍翠枝干如龙。

岚县北四十里,双松山上有双松。口平定州西二十五里,上有古松,松下巨石,盘踞数丈。

灵石县东三十五里绵山,介子推与母隐此。文公纵火焚之不出,同母抱树而死。其树名黄节,惟此山独有,大小俱半荣半枯。后人即其地立庙祀之,天旱祷雨多应,宋神宗封为洁惠侯。近林人家清明节三日不敢举火。庙中有牡丹数本,枝干硕大,不知何时所种。每开时花皆红色,惟白花一朵,开无定处。土人密识其枝,明岁即易他本。人以为神,不敢轻折。春时花开,四方观者不远数百里。

山东:

长清县东南九十里,方山灵岩寺古柏,汉时物。三人围之不尽。

泰安州北五里,泰山御帐坪北,一松奇诡。元方焕题曰「口处士松」。宋真宗驻跸亭松二,秦始皇避风雨其下,封五大夫者也。生石隙中,不甚大。干肤龙鳞,是千年上物。东岳庙文杏一,围三人,中空木枯,枝叶蔽芾。庙左汉柏五,汉武帝时植,四皆连理,其一甚巨。口延禧观唐槐一,大如文杏,亦中空半枯。

新泰县门内灵槐,元省县入莱芜而枯,后三十年复县,槐荣。

曲阜县西北八里孔子墓,孔子手植桧在庙门北,高五丈余,围丈有三尺。晋怀帝永嘉三年,枯,历三百九年,隋恭帝义宁元年复荣。历五十一年,唐高宗干封二年又枯。历三百七十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复荣。金宣宗贞佑二年兵火澌尽,历八十二年元世祖至元三年芽于东庑颓址间。明洪武二年己巳,凡九十二年,高三丈余,围四尺。弘治己未被焚,今直干含生,不朽不摧。口子贡手植楷,高四丈五尺,围一丈,今枯株。茔中树干数,皆异种,相传弟子异国人,各持其方树来种之,不生荆棘。口县东二十里,防山颜子墓,石楠二丈,可三四十围。每冢子生,树生一梯。冢子没,树枯一干。

邹县东南二十五里,峄山孤桐,夏禹时物,久枯。万历戊子,其左生株。王思任过之,尚见其半。崇祯丁丑詹锺玉过之,无存。或以桐茅数十,篡之县门外。孟子庙古桧三,高数丈,径十余围,枝盘曲如龙。

曹县定清寺有枯桐一,僧伐之,止存朽根。万历辛卯,有道人手持木尺,礼佛趺坐根上,曰「此树由我而生。」索水噀水,僧不顾也。夜半道人歌曰:「木有根兮根无枝,人有眼兮眼无珠。我来枯树活,我去人不识。人不识,真可惜,上天下地游北极。翻身跨起云间鹤,朗吟飞过蓬莱侧。」明旦起,失道人所在。越三日发萌,逾月枝叶扶疏,围大五六尺许,遂成茂树。

阳谷县西北四十里孟母庙,大槐四,宋元佑时植。

恩县西北五十里四女祠。汉历亭傅清,家富无子,生女四,誓终养,同植一槐。今槐存,不甚大,或后补植。

临淄县西北二十里邮亭,古槐十株,高五尺许。相传宋太祖微时过此,尝挂袍其上。曰「矮槐」。

黄县东南二十里,莱山寺西北有古木,唐初物。

栖霞县滨都观枯松柏,相传每百年长一枝。

即墨县东南六十里,劳山上清宫文杏二,凸处可隐二人。

河南:

鄢陵县西十五里甘露墓,七枣环植,皆合抱。

延津县口口口石婆东,唐尉迟敬德造东岳庙,殿后酸枣树一株,合抱,高数丈,岁久不荣,挺然特立。旁产一株甚茂,云敬德系马,挂策其上。按延津古酸枣县也,宋时改延津。冢宰李戴有记。

密县东五里天宝宫白松。世传黄帝三女,九岁俱辞家学道,后十七年归省,一夕同逝,令葬于此,明年冢上生松,一株三干,干白如雪,大四十围,高八九丈,肤理莹泽,掐文随起。或曰民间女学道不成人仙去,葬白松下。口县东北二十里修德观古桧,杀白松十之一,偃盖左纽铜文。(《密县志》)

新郑县陉山,郑子产祠前古柏一,陈根之上多生稚叶,青青可爱。

荥阳县东七里槐一,奇甚。世传汉高祖为王时系马于此。金赵秉文诗:「荥阳县东千古槐,人言曾见汉朝来。不知几觉南柯梦,直到如今唤不回。」

襄城县南五里,首山西巅有树一株,名金花树,俗呼「{艹沚}树」,大可十围,枝叶秾蔚,数十里外可望及之。崇祯庚辰枯死。或以此树关一县之盛衰,戊子于旧根旁复生二株。又县北二十里,徐君墓有树,相传季子挂剑处,曰「灵树」。

林县城隍庙银杏树,围二丈,高七丈,老干扶疏,翠叶蒙密。县西二十里娑罗树,其荫及亩,今树毁迹存。口西宝岩黄华寺,古槐荫数亩。口觉仁院狮子峰,其下漏天岩有异木,折干倒植,野人曰「交加木」。口争秀峰西慈明院偃松二。磁州黄花谷内仙母冢,大树九,后汉仙人王津葬母于此。

辉县西北七里,苏州山百泉书院,古白杨十四株,大可蔽牛,殆数百年物。

县东二里道旁连理树,两椿同根,一雄一雌。下有双冢,微露其砖,未知葬者何人。口西北七十里,侯赵川之平罗社,为蔺相如墓,有古银杏树一株。

济源县西八十里,王屋山北天门,古松十数。

偃师县达磨庵三花树,以凌霄藤附桧而生,口六祖手植柏。方丈寺古槐高十丈,围三丈。宋文彦博诗「五品封槐今尚存」第未知封何日也。

口县西北比干墓,有木大三围,中空,身根半存,上枝茂盛。剖心视之,生气犹在。

登封县北十里,嵩山中岳神庙,门内古柏,殆二百口,绝顶止三丈,围六人。石刻「汉武帝封大将军」。次围,可四人,封次将军,又次可三围,俱怪伟。明乔宇曰:「意天下之木殆未有甲于二木者。」袁宏道曰:「汉武至今千七百年,柏在当时已受封,殆殷周间耶?」

新安县西二十里王乔洞,洞石皆土所成,具木叶之形。洞上二木化石,而复生枝叶,与凡木类。云昔仙人大丹成,土木皆化为石。

郏县城北十里沟,古姚期庄也。山上一黄楝系手植,千余年,柯叶茂盛。人损之,轻则伤畜,重则伤人。

新野县北二十里,张门村黑麓庙,前有古杨数株,俱大数围。采青者伐树,血出遂止。迹存。

陕西:

华山华阴神庙,门内老柏合抱,无枝叶,亦无肤,仅枯干二丈余。吉水李日宣勒石曰「青牛老树,谓老子西来系牛处也」。又北三丈许,老柏空腹,有鸟衔槐实堕其中,生槐,干且合抱,而柏朽裂半存。嘉靖间州守某以铁索合槐柏束之。相传张飞立马看槐处,见于壁刻。

盩厔县终南山,老子紫云楼下系牛柏,柏下石牛卧焉。又南四五里说经台,古柏一。俗说树死,老子针之活。

咸阳县北十五里周公墓模木,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

鄠县南八里净土树,俗传西域鸠摩罗什憩此,覆其履土中出。其树三月开如桃花,八月结实,状如小枣壳中皆黄土。

华州南少华山,苍云岭古松五,号「五将军」。今四株围数人,高数丈。

成县东柯谷,唐杜甫侄佐居此。所居后为寺,有树称「子美树」。

泾州王母庙前有古木数株,不肤而滑,莫知其名。

空同山中峰寺北半里,古松六。

灵台县至定寺左离山,唐牛僧孺别墅,有银杏,连抱数围,根结二亩。

郎州北开元寺有白松奇古。明张着诗:「叶堕银钗细,花飞香粉干。山门烟雨里,浑作玉龙看。」

安定县南六十里,神木山古树千株,樵采不敢入,人以为神。又县七十里,高柏山有古柏。

中部县北黄帝桥陵多古木。

神木县西十五里,杨家城内神松二。

凉州韩东三百十里,松山上多古松。

庄浪卫东百二十里大松山,山多大松。又东百里小松山。

浙江:

钱塘县西山上天竺寺长生僧舍,梅二,并合抱。西溪永兴寺,大绿萼梅二。

海宁县东北四十里洛塘故庙,银杏一,围三人。唐许远手植,华而不实,枝向西北。

临安县西五十里,天目山断崖塔院大杉一,又华盖松高七丈,中峰大师悟道处。口西南中峰塔院,大杉一本二干。化城寺侧一松,根在崖下,顶高走路仅二尺许。俯视如荠,荫可三亩。牧童戏其上不动。口观音崖,檀树长丈余,悬崖外,历三十年不加长。下覆小观音座,僧云祷雨辄应。

余杭县西南十八里,大涤山洞霄宫,大杉二。相传唐昭宗景福二年,闾丘先生以盂携自天台者。围二丈,高三十余丈,叶虽凋减,枝益坚。口径山寺门古松,口可荫十亩。又木兰一,并奇古。

于潜县南四十里,牧岭古松,盘错奇怪。有兄弟各欲讼于有司,夜憩其下,质明相顾而悔,各息。因名「木长官」。

昌化县西北六十里,千顷山龙湫西,一娑罗树,初夏花开,香闻数里。

嘉兴县东三十六里圆通寺,银杏二,唐时物。

海盐县城南永祚寺,银杏二,数百年矣。天将雨辄出云,雨霁云复归。又归安县东口,震泽普济寺,古柏数千年物,能为神。

长兴县东南大雄寺,陈高祖故宅也。梁天监中手植桧,今中裂为四,枝垂荫半庭,坚如金石。口铁佛寺有六朝银杏树。

湖州天圣寺六桧,云齐梁物,口再补。

海盐县西南十八里秦驻山,庙前飘松一,斩而复生,不由栽种。(董谷《碧里杂存》)

德清县西南天宝桥西左顾亭,孔愉放龟处,二大枯木,可千年,挺立不朽。

吉安州凤亭乡岳武穆将坛,一橡树,大数围,莫敢犯。

绍兴府天衣寺,有舞松一株,相传为晋人手植。

高桥口口口口有古树一本,五大干,倒卧桥侧。项里口口口口项羽所避处,有庙,古树围二人。秦望山(府城东南四十里。)古松一。云门山寺,(城南三十里。)盘古社,木大数围,晋唐间物。

曹娥江,(府城东南七十里)曹娥庙,古桧二。又山茶树,千年外。止如拱把之半根奇峰,折取一花者,其手自悬予树,因勒石示戒。

余姚县口九里,宋石将军庙,樟树可数抱。口岳林寺古柏口口口口。县南二十里,桃花岭下有大桃树,约数围。

新昌县南,南明山月峡古松,唐人植。

天台县桑州驿,古樟围十人。口天台山万寿寺古杉十二,各百围,相传罗汉所植。口罗汉岭古桧十余,大数围。口歇脚寺牡丹二本,高丈许,每放五百余花。华顶峰石罅有木瓜,花时一蛇盘其上,至落实,供大士乃去,号为「护圣」。口资福寺怪松,大数围,高不过四五尺,枝叶翔舞于水面,舞状类凤,根盘类龙。万历癸巳年,摧于溪水。口天台山菩提树,相传西天梵修遗种,花叶如柿,结子为珠,十百中必一二颗如罗汉佛头云,他处所无也。口枫树岭上古枫,高二十余丈,大可数十围,其中空可容数百人。

永嘉县象浦驿古樟,围十人。石羊山穴中枯木,状如石羊,色如黛赭。

平阳县西南,昆山绝顶二古木,冬夏常青。

建德县橘山,相传绝顶有罗浮橘一株,熟时风坠,得者云"仙山橘」。

桐庐县东五十里,严陵钓台崖上香木一株,高丈余,围三寸许,岁长一寸。太监黄敬采买江浙,一日欲犯之,不能得。

兰溪县口口口古柏,明太祖尝驻师其下。口黄湓大溪古檀一,其大合抱,高十数丈。岁春夏,溪涨始发叶。如涨后不叶,必复大水。

真觉寺后智者大师塔上松,不下数百年,偃蹇如虬龙。

东阳县南六十里,淮岩山道旁有岩,可容数十人,旁有连理木,其大百拱。浦江县东明山之梅花泉,有老梅,如龙横蹲泉上。

开化县口口口口银杏一,其实从干上壅肿处剖出,云胎生银杏。取其旁干接他本,仍实于枝。

丽水县南十里,白云山丽阳庙古樟,灵根千年,不荣不槁,柯萌时出殿外。

云和县大杉,尝垣围之,合十九丈,径六丈四尺,远望百里外。

江西:

南昌府孚应庙古槐,唐崔隐士手植。口翊圣观二松,相去五尺,合为一干,名为「义松」。

西山咸通寺古娑罗树,其下贮楼三楹曰「枯木楼」,口许旌阳手植桂。

建昌县北五里,冷水观寿松一,名挂剑松。相传许逊挂剑于此,甚怪崛。宋宝庆初,知县曹豳亭其侧,曰「千岁灵根」。口县治南寿樟,初邑人李左司公懋仕于朝,宋高宗尝问樟公安否?对曰:「枝叶婆娑,四时常青。」(项安世作《寿樟亭记》)铅山县北十里鹅湖山,唐义公道场,手植罗汉松。

九江府城南二十五里,庐山白鹤观,大松径丈余。口山西大林寺宝树二,一如盏,一如塔,葱郁异常。

德安县昆仑山元阳观牡丹,根枝连抱云玉仙所遗。

彭泽县南陶狄二贤祠,有山茶大盈抱,二月三日祭时花特盛。好事者分种之,竟无一活。口县南四十里仲芳湖上,狄梁公庙有柏八株,不肤。相传公被诬,减死贬彭泽令。囚三人,值除夕,许还家,五日就狱。其逾期者,一丧母,一风阻。事闻,天后异而释囚,因率男女五百人祠之。柏八章,相传因劈余枝所生。建昌府城西南十里,麻姑山殿后七星杉,围二三丈,高切云汉,横列七株,故名。

抚州府城东北清远镇,禅居东山,有寿樟一,干围三寻。

清江县署古松五。

安福县东三十里福圣院,唐仙女吴彩鸾来游,手植二树,曰罗汉柏,岁花口实。口县西百里神枫,形如神面目,岁旱封以泥则雨。

高安县署有偃松口。城西南四十五里集仙观古柏三,许真君逊手植,有丹井。

萍乡县檀树五,客以六十缗货之,将伐,一夕生龙鳞,遂辍。口县治南宝积寺罗汉松,黄山谷手植。

万载县口六里慈化寺,普庵道场也。倒栽松,围可三人,根皆在上,枝干下垂,枯枝如铁,风霜不摧,青翠欲滴。

墨潭下陂有六树同根,各四五围,离立可置二席。

湖广:

武昌城西黄鹤山仙枣亭多枣,有一树半荣半枯,云古仙所植。

汉阳城东北大别山,太平兴国寺有柏,俗传禹治水时所植。其根盘曲,直至柏泉寺井下,因名。今柏根尚存。

襄阳城南七里,砚山有晋柏,其柯干如铁石。

均州南百二十里太岳太和山,古杉大十围者至成林。口榔梅,相传真武神折梅枝寄榔树上,仰天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实」。竟如其言。今树存。

华容县观音寺,玉兰树高一丈余,远望如玉山。

荆门州灵鹫山祖师洞深数里,有树数株,叶如冬青,实如红柿可爱,名曰「仙果」。观音崖娑罗树,大二十余尺。口太阳山寺,娑罗树一。口东岳观银杏二,大可数抱,嘉靖三十五年伐其一。

巴东县署莱公柏,寇准为令时手植,三株。

岳州西南洞庭湖,君山上崇胜寺,古银杏大可数围,腹中半焦。僧云,此秦始皇火树。

衡山县西二里靖居岩有罗汉果树,口西三十里衡山绝顶有千年松。酃县康乐乡神农氏陵有二杉,一荣一枯,大数围,高不能测,根节如铁石。乃异人所植,莫敢剪伐。又龙爪樟,亦大数十围。

武陵县德山寺古桂二,各大十数围。

宁远县南六十里,九疑山舜庙北炼丹观,萧韶杞林两峰间,有松穿石臼而生,枝柯拳曲如伏龙状。又沙树十二,其大七八围,次五围。县官某尝锯其小者,大风雷,死三人。

沔阳城北紫阳观有三色桧,宋徽宗尝赐金牌曰「圆通神灵老柏」。张来诗:「亭亭古柏不知年,天宝以前耆旧传。」

郴州城北彬江口曹王寨山,其岭有石若鼎,在大石罅中,岁久石合,两耳出石外,有柏树生贯石耳中。

桂东县东五十里,万王城内富桃李,就啖之味甚甘,而不可携。或私藏之,必失归路。

四川:

四川布政司公署,故汉先主遗宫,柏二百本。堂前古桂一,围四人,花时日扫数斛。成都城内西南,江渎庙有六树,传自隋唐。高十余丈,围约三四寻,挺直如矢,无他柯干。巅上生枝叶若棕榈状,肤龙鳞而叶凤尾,实大于枣岁仲冬,有司祭而始采。诸葛武侯庙古柏,围四尺,唐末渐枯,不敢伐。宋干德五年丁卯五月枯柯复荣。

灌县西二十六里灌口山,有古树围八九丈,上有寄生木,亦大数围,云秦物,土人称紫柏。口县西南五十里,青城山天师栗,似栗而小,独房,可治风挛,相传张道陵手植七十株在上清官。牡丹高十丈,岁周一甲始花。

彭县玄妙观桂二,四时清阴,覆地十余丈。西浦国宁观,大楠木荫车数百,仙人蘧君手植。

罗江县吴氏茔有柏,围数十尺,中空外曲若苍龙状,枯而复荣。

苍溪县东南二十五里,云台山有大柏,中空可坐数人,亭其侧,曰「魁柏」。

剑州西八十五里延福寺,有巨木一。双羊色白,时来其下,近则香。

广元县北张道陵祠有伏鬼井,道陵植杖井旁,今为乔木。

梓潼县北十五里七曲山,文昌祠二晋柏,大几三抱。

富顺县甘氏园木黄葛,依石而生,方条忽拱。

永州县有松化为石,今尚有断节及根。

铜梁县南五十三里巴岳山木连树,高五六丈,叶如梗楠,花如菡萏,出山则不植。

重庆城东北二百八十里,溪上有古木,盘屈如交龙,曰「交龙」。

涪州荔枝滩,荔枝十八株,犹唐所进杨妃者。今存其三,围可四人。

夔州府治东白帝城之西,有木如桂,高三丈。相传公孙述楼柱,斫之出血,枯而不朽。

眉州治西南三苏祠,古榆一,相传苏老泉故居,所手植,至荣茂。文庙紫荆二,宋时植。

嘉定州治东九顶山,兑说峰下大楠三株。其麓清音亭,异柏四,曰叶细如剪,曰肤反如片,曰垂丝如柳,曰猬刺如毛。又洗墨池松四,偃盖如车轮。又海棠有香,其本合抱。

峨眉县楠木口石楠文杏,各大数围,高十丈余。又山半有老僧树,初枯而中空,有僧坐化其内,树复活。

大邑县西八十里凤凰山,有紫柏十围,根盘巨石上,号「骑鲸柏」。

邛州有变色木芙蓉花,先白,次练,次绯,次紫。文宫花园有之。

合江县南五里,榕山上有天符,叶如荔枝,长而有纹,如虫蚀篆,不知何木。或以为刘真人仙迹。

纳溪县楠木洞二楠,大不盈数寸,高丈余,叶亦扶疏,虽千年如弱植。

江安县三清观松二,高十数丈。

黎州安抚司厅东梨一,高九丈,围九人,州人取其枝以接果。相传唐僧三藏游西域经此,植梨杖处,云他日州治在此,果如之。口城东十里龙池祠内,枯槎三株如龙形,触之则风雨暴至。

福建:

福建布政司后堂有大树合抱,榕樟缠生,郁然干云,曰「嘉树堂」。

福州壶江在海上,多烈风。而白崖之上有椿一株,翠盖亭亭,榕叶槐身,经年无鸟迹。虽风作不脱其叶,三年结子如红豆,曰「仙椿」。

闽县东十里东山之松坞有松,宋初物。钱昱题松身曰:「景致福神仙,心幽道亦玄。僧闲出来世,松老不知年。」

侯官县鸡笼山西为凤冈,并种荔枝,大者十围,高三十丈,皆闽王王审知所植。口城北百八十里,雪峰山蘸月池旁有古杉,闽王王审知与雪峰大师手植,皆数十围。又雪峰道场有枵树,藏楼三楹,曰「枯木楼」。

罗源县山路旁石岩下覆古树,虬枝荟蔚。其上石刻「苏舜元才翁所赏树名」。永福县东北口口里,方广岩徐君坛,古杉高与岩齐。仙人福州徐登、东阳赵君炳竞术,君炳倒植花林庄,登埋棋子田中,涌土成墩,植牛杖其旁,旋生枝叶。今老树尚存。

晋江县城北雪山,宋时泉州治在其麓,宋韩国华为守,生琦于此。生时治前榕树悉花,花如攀枝,今树尚在。又城东鹦鹉山承天寺塔植榕树,绝无矢污,榕根盘郁,无复侵出石阑外者。

南安县西九日山延福寺有无名木,宋时木也,而莫识其名。王十朋诗:「一木苍然老更奇,肯将名与世人知。我来不具知名眼,深愧平生未学诗。」福泉山有徐道庵,庵前檺木合抱,绍兴三年水出其中,或以瘥病。

永春县乐山东台有橘一本,橘实随人取,袖归即变蛇蝮。人号「东台仙橘」。

泉州城中承天寺菩提树一本,大十余围,高数十丈。

建宁行都司,元平章陈友定旧署,多大樟,皆十数人合抱。一树中空,可坐五六人,槎桠下垂俨如岩洞,不知为树也。口城南三里开元寺,璎珞松二。

建阳县西北七十里,云谷道中有数松诡异。石碣曰「战龙松,朱晦翁书。」

崇安县圃,宋令赵抃手植梅,邑人碑之。铭曰「召有棠,莱有柏,清献梅,碑以石。」

浦城县口口村中银杏一株,世传仙人掷树枝于上,其枝垂下生。每果熟,树肿成大块,破之可得二三斗,多至石余,形视凡果差小,味则相同。

龙溪县西南百七十里分枝岭,界泉之德化,上有大树,南北分向,分县境。

归化县罗汉寺有树名罗汉,结子如婴儿。

莆田县福平山凤山寺前有大木,乃甘棠、赤榕、棫朴,三木合为一干。盖其初鸟食二树之实,遗矢一树中,若寄生然,久之合为一树矣。轮囷蔽亏,参汉连午,东西不见。

仙游县枫亭驿,荔枝树六株皆参天,味最甘。口大旗山石濑有一树,婆娑如榕。国有大故,树辄先悴。人名「知国树」。

漳州镇海卫榕树,干大如一间屋,荫三十余丈。翠屏山之麓有大小二洞,洞口桃二株,不根土壤,对峙石壁上,高不及三尺,岁结碧桃数十颗。

光泽会仙岩,石斗岸上有朱桃,熟时即堕,人莫能得。

平和县三平山樟树,云唐义中禅师初入山,卓锡而立,化而为樟,今尚存。

福宁州龙泉庵榕树,其中可盘坐五六人,枝梢寄

生,大可数十围。

广东:

广东城内先孝寺菩提树,梁天监元年梵僧智药三藏自西天竺移植,今围数抱,高十余丈,经冬不凋。叶之筋脉细致如绢,广人每用此为灯为花。

南雄府城东三里三松台,其地隆然,高阜上有松三株,苍翠如盖。

潮州府治东金城山,韩文公植一木,今不识其名,但称「韩」。土人视其花之疏密,以卜登科多少。去祠十余步,种之辄死。有题文公祠云"韩木有情空谷暖,鳄鱼无种海潭清」是也。韩木即橡木也。

广西:

桂林府南门榕树一,唐总管李靖所植。岁久根蟠,分而为二。

贵县城内陆绩井,干和中刺史刘传古植橘一株。

庆远府城北山大岩,唐仙人陆禹臣尝手植桃榴于左各一。又净瓶植榕树凡二十四,叶至今不凋。

横州驯象卫殷指挥园,铁树高三四尺,干叶紫黑,叶小类石楠,周年乃花。花四瓣,紫白色,如瑞香,累月不凋,嗅之草气。(王济《日询堂手镜》)

云南:

云南府城西南三十里,太华山寺山茶八株,高四五丈。香阁前古椿围二丈,苍干入云,千余年物。府城南昆明池山茶亦大。

安宁州西岸曹溪寺,昙花一树,相传自西域来。扶疏百尺,绿紫白花,移植他处终不复活。温泉侧有无名树仅四五尺,蟠根石崖,四时不凋,亦不长。杨用修有「瑶草蟠千年」之语。今距用修百年矣,形质如故,不知其何木也。

江川县北二十里双龙乡有古树,不知其名,春茁叶自南则旱,自北则雨。自东自西则风雨时,禾黍登。四围并发,则饥馑旱涝。验之不爽,亦不知昉于何代也。

太和县上关和山之麓,有树高七八丈,叶如桂花白色,每朵十二瓣,应月数遇闰加一。相传仙种,更无别本。土人因其地名之,曰「和山花」。

白崖川口口口菩提树高四丈。临安府口口口荔枝二树,并合抱。

武定府城西五里,狮山上小池旁罗汉松一,大数十围,霜柯铁干,世所罕见。金齿卫城东北八十五里,澜沧江其南三十里,有万箭树。段氏时,蒲蛮出没,经此过者射其树以厌胜之,至今犹然。高丈余,镞如猬刺。

贵州:

贵州金鸡驿东十余里松树山,山石如台,高数千余尺,上五松。自汉以来,至今不改柯。(《冯元成集》)

谈迁曰余辑古木在今者,据地志及文士纪咏耳。秦蜀闽粤滇黔中,地多深阻,历代采木辄致异材,而征文考献,自恨寒俭,诚为寸朽贻笑邓林也。

谷:

籼稻。宋大中祥符五年求之占城,分给江淮间者,耐早熟。

江西建昌府产银珠米,宋时太守沈造尝献。

金华香粳,梁开平中赤松坛道士周口,献松涧西粳米于钱武肃王曰:「此实仙种,三秋穗重香浓,止五十区。鼠则野狸逐之,雀则苍鹰逐之。」王密遣张思敬往视,果然,遂赐紫衣钱帛。明初沿宋制,岁贡香米三十石。太祖曰:「我访知民间,择圆净者用黄绢袋盛贮封护进呈。今后同秋粮送纳,不须岁贡劳民。」自此遂绝。(《金华府志》)

平凉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平凉府志》)

襄城县土产芒大麦米,大麦亦可酿酒。《汉书》扬州有桃花米,即今泰州红也,为下品。

米豆,雷州府思灵岛出。枝叶似柳,花如乌豆,一种之后数年生实。淮南子豆之美者有米豆。

四川山峡产云南稗,一曰鹰爪稗,以形似名。亦播种畦植,与五谷争植,东南所无也。

竹:

杭州余杭县之洞霄宫,竹叶采之或不露骨,云"无骨箬」。

严州越王竹,闻人声则缩入沙中。

延平府剑津西山有朱竹数顷。按朱竹,世未之闻。元时宋仲温在试院卷尾,以朱笔扫之,故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管夫人尝画悬崖朱竹,杨廉夫题曰:「网得珊瑚枝,踯躅篔筜谷。明年锦棚儿,春风生面目」。盖画中朱竹,不谓实有之也。

鄱阳人言山中产异竹,高十余丈,其径盈尺,截而为筒,往往得泉甚甘,山人亦多寿考。(陶安《学士集》)

袁州苹乡县罗霄山,晋葛洪修炼处,坛生二竹,风动如扫人,谓之「扫坛竹」。又岳州平江县幕阜山,一名天岳山,上有仙坛瑞竹,同本异干,随风扫地,名为「扫坛竹」。

均州西南薤山孤竹三茎,历三年一笋生。一笋甫成,则一竹枯,代谢不已。

茶陵州真仙洞,有竹节长一寻,径数尺,名曰「云英」。

广州增城县东南二十三里,猊山产娑罗竹,围三四尺,性至坚,土人取以为弓。

衡州衡山有万年竹。

惠州罗浮山有巨竹十围,节长二丈,曰「龙葱竹」。

平乐府平乐恭城二县出筋竹,可作衫,充暑服。

峡州宜都县飞鱼口产红竹,大者不过寸许,鲜明可爱。又有竹斜节如龙鳞,山园中间有之,不多得。

长韭:

浙江象山县东南百余里,大海中韭山产大韭,遍地为然。

四川邑梅峒长官司南八里,昔有人遗韭种山顶,韭长丈许,四时茂盛,民多食之。

彭侯芋:

福建连城县莲峰山产彭侯芋,叶大如盘,冬夏不枯。过年子落崖下,人难取。取以口口亦不能熟。旧传彭侯所种。

甘薯:

甘薯俗名红山药也。徐玄扈相国曰:「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麻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多植,略通闽广之境,俗名番薯,蔓地生形,员而长,味甚甘,山薯为劣。盖中土诸书所言薯者,皆山薯也。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农政全书》)

朱薯产吕宋国,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竞食之。万历中,闽人移蔓以归,种之数日即荣。瘠卤沙冈皆可植。粪加之大,泉人资以充饥。何镜山先生(乔远)有《番薯颂》。

荔枝:

弘治壬戌,沈石田有《白茆顾氏种荔枝成树诗》。云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

按吴地荔枝难种,往闻吾西湖马太仆三才墓舍有荔枝树垂实,为俗子伐去。偶见沈氏诗,后人独不为继美耶?

龙眼荔枝二种,广东止于韶州,南雄则无。福建止于福州,至延平则无。大都近海之郡则生,不近海不生。闽俗女子将嫁,男家先一年送荔枝红。

独本葱:

马湖府产独本葱,宋真宗罢献。

罗汉菜:

南昌西山罗汉菜,因灵观尊者自西域持至,叶如豆苗。蕲州三角山亦出,杂以荤,即无味。

人参:

辽阳东二百余里,山深林密,不见天日,产人参。采者以夏五月入,裹三日粮,搜之最难,或径迷毙人。

万历中,辽东李都督如松尝馈某侍郎一本,重十六斤,形似小儿。海盐姚叔祥记。

地黄:

怀庆地黄,盖藉济水灌畦而肥也。不知密县东北一带旅生实繁,苗时怀人用青蚨贸去,每斤值五六文耳。计其所获,亩鬻十金而饶。(《密县志》)

琪树:

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乃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绿,二年碧,三年红,缀条上,璀错相间。产天台桐柏宫石桥等处。

佛手柑:

佛手柑,一名飞穰。纽滔母孙琼,与定夫人书:「此中果有胡桃、飞穰。」

蔷薇露:

蔷薇露出大西洋国,花如牡丹,花露晶莹,芬芳袭人。泽体腻发,经年不减。

大内瓜子:

大内多异物,岁一阅视,出之于廷,有瓜子长五六寸阔称之,不知何地所产。其瓜当大于屋,此古来史册所未闻也。袁贵妃父佑记。(《玉堂荟记》)

文林郎:

济南文林郎果,《本草》云出勃海,如李、如林檎。其树自河中浮来,得之者为文林郎,故云。

不灰木:

柽子,经野火烧死,根不灰,色白类龙骨。(《诸城县志》)

万历己丑春,诸城东乡人言,卢山东麓崖塌出龙肉,又曰龙骨,无数。邑人惊愕,后识者曰「不灰木」也。其长莫竟,满涧皆是,色白而软,非木也。可以燃灯,类于龙骨,故讹传耳。《齐地记》曰,东武城东南有卢水,二侧有胜火木,方俗音曰柽子。其木经野火烧死,炭不减,故东方所谓不灰之木也。

君子树:

君子树似松,曹爽树之于阶。(《广志》)

木威:

广西宜州木威似栟榈,叶间有实,穟生似橄榄。广东盖号为乌榄,邕贵间谓波斯橄榄。其叶两广人用作雨衣,柔韧密致,胜青油也。

血树:

血树似芭蕉,叶如血,根干紫黑色,高者七八尺。云南临安有之。

塔松:

峨眉山塔松,状似杉叶而圆细,亦不见高,重重偃蹇如浮屠,山顶尤多。

椿实:

巨野县郊外红树一枝,盖椿实也,与余者不同。(杨士聪《静远堂集》)椿木实香可啖。

阴阳柏:

海盐横山崔孝廉培元家,厅事前二柏,殆百年,专左花右实。予闻而特过之,真奇种也。按陈继儒《太平清话》,南渡时高丽进阴阳柏二株,仅二尺许。高宗以赐王陶,陶种之永怀寺,高与殿齐,每岁左花则右实,右花则左实。

红豆树:

南京牛首山东北郑太监墓,有红豆树。

顺棘:

长清县丰齐镇北古城棘刺,皆顺而不钩。世传宋艺祖微行过此。(《长清县志》)

{艹狼}草:

《山海经》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至。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花而白实,其名曰{艹狼}。服之不夭,可以已腹病。今亦存其名耳,并美玉、青垩,皆乌有也。(《密县志》)

松羔:

秦地松树弥望,山中尤多。其小者曰松羔,以木称羔,与羊羔之羔义同。(杨士聪《玉堂荟记》)

金刚纂:

天目山金刚纂树,长不满三四尺,多屈曲,虽春夏亦无叶。每触其枝,曳裾不前。夷缅国有是种。相传剉其末以渍水,水必毒,饮者立死。(《安吉州志》)

云南大侯州产金刚纂,其色青,状如刺桐,性最毒。

赤藤:

赤藤产缅甸,朱色,可为杖。

孝陵海棠:

孝陵海棠独结实,外香中酸。指甲花:指甲花五六月开,花细而黄,类木犀。中多须菂,香亦绝似。叶染指甲,其红过于凤仙,稽含《南方草木状》:胡人自大秦国移植南海。(《日询堂手镜》)

婆树木花:

婆树木,叶似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三四月盛开,备红紫白诸色,丛蕊并蒂,大可尺许。出四川峨眉山。

木莲:

峨眉山木莲,四季葳蕤若续。

旱金莲,五台山出。瓣如池莲,较小一围,而色如真金,挺生堕地。相传是文殊胜迹也。

娑罗树花:

天台山娑罗树花,一名鹤翎,出华顶峰。以多经风霜,树不高大,树数十枝,枝千余头,头六七叶,经冬不凋,花如芍药,香如茉莉。唐天宝初,安西道进娑罗树。

唐婆镜:

唐婆镜,一名羞天花,一名倒垂莲,《本草》所谓鬼臼也,其花背日,与蜀葵相反。

薝卜花:

牛首山郑太监(强)墓,有薝卜花。

滇茶:

御史邓炼论滇茶十德:色之艳而不妖,一也;树之寿经二三百年者犹如新植,二也;枝干高竦有四五丈者,大可合抱,三也;肤纹苍润,黯若古云气樽罍,四也;枝条黝纠,状似麈尾龙形可爱,五也;蟠根兽攫,轮囷离奇,可冯而几,可藉而枕,六也;丰叶森沈丛茂,七也;性耐霜雪,四序常青,有松柏之操,八也;次第开放,近月方谢,每朵自开至落可历旬余,九也;采入瓶中,水养之十余日颜不变,半含者亦能自开,十也。

昆明池山茶,见吴人葛一龙《四忆诗》。

玉女花:

沁水县韩王村玉女祠有树,每岁再花,春赤秋黄,人不之识。张大理五典载之《县志》,大理长孙都督道浚,遂名曰「玉女花」。盖今人耳目短隘,或他处有是花,具其名,未可知也。曹县青山之土神祠,《县志》云,树古不知其名,郗秀才元谓南人过之,云朴也。夫朴为下材,犹隔于浅识,况其它乎?孔林之楷,子贡所植,即吾乡黄楝。嫩叶可茹,俗名茶娘也。予年五旬,因过丹阳,摘芽同舟人语及有省,否则终其身不知楷为何木矣。

劳山牡丹:

胶州劳山明霞洞宫,白牡丹一本,非近时物。豪家匡氏移去,而匡氏败。有白衣人见梦于道士曰「我今来矣」。果旧坎复蘖,至今存,匡氏之种萎。高相国记。

延安府肤施县南四十里牡丹山,曰花原,山多牡丹,樵者以为薪。又县西牡丹川,牡丹特盛。又宜川县东二十五里牡丹原。

沈万三牡丹:

南京都察院河南道署中牡丹单红,为国初沈万三物。

延州红:

延州杜甫川西三十里,曰花原头。其山高五里,口二十里,千余年来土人种牡丹几遍,至折为薪,故名花原。《牡丹谱》所谓延州红也。

海棠:

大足县古昌州也,海棠独香,故又名棠国。唐有大足年号。郡邑以年号名者种种,如仁寿、崇庆之类。(郭子章《蜀草》)

金莲宝相花:

南京鸡笼山五显庙金莲宝相花,一曰优钵罗花,开必四月八日,至冬而实,如鬼莲蓬。去衣,其核中则金色佛一尊。

紫金莲:

登封县嵩山法王寺,紫金莲开中秋一月。云神光说法时,从地涌出,移他处即槁。

轿顶花:

随州大洪山有岩花菜、轿顶花,他方所无。(利瓦伊祯《大洪山记》)

普舍树:

施州普舍树,四时开百种花。惟覃氏子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

素馨茉丽:

陆贾《南行记》:南越五谷无味,百花不香。独有二花不随风土而变,谓素馨茉丽也。

特产:

闽中红茉莉,蜀中紫绣珠,楚中红梨花,燕中黄石榴,天台黄海棠、白海棠、白紫薇、碧桂花、白玫瑰,洛阳黄芍药,皆特产,他地所无。

《益都方物略》记有赤鹯芋,止言可口岁,不言其花。予里佃人偶种得花,开以日中,花成条,若簇小粟,香如莲,色如百合,亦若葵而稍淡,先有台,如荷包之花,绽而台破。见郑以传诗中。

袁石公盛称湘湖莼菜美,不知湘湖无。莼皆从西湖采去,以湘湖水浸之。莼菜经宿则愈肥,凡湖泉水皆可浸,不必湘湖也。今人但知湘湖之莼,又因石公言,谓非湘湖浸不佳,皆耳食者耳。见李流芳集中,有《莼菜歌》。

卢山紫芝:

晁无咎《鸡肋集》旧说卢山有紫芝田百亩,人莫得见,偶于开口栖贤林中,步二日,各得一枝,正枝如玉云云。噫,紫芝可植,所少晁无咎其人耳。

木瓜:

木瓜出汲县,《尔雅》曰楙木瓜也,卫人所赋木瓜即此。

芍药:

滦阳芍药芽代茗饮,曰琼芽。先朝进御,见黄溍集中。

不出宫菊:

宋徽宗艺菊有小朵银色者,不令分种于外,禁中名曰「不出宫菊」,《谱》所谓「御爱菊」也。

菊实:

盛弘之《荆州记》:穰县芳菊被崖,水极甘美,菊茎短葩大。太尉胡广恒汲饮此水,又收其菊实传植京师,穰,今内乡县。(《楚宝》)

菊谱:

赵俊谷先生时春《菊谱序》曰,菊之为华,冬培根,春艺苗,孟夏分植,仲夏而迄,季夏再取其肄又植之,终夏而止,至秋大盛。伐其条肄,以培其花,迄秋而大成,初冬大发其美。既欲其久存,或苫覆之,帷幕之。盖终一岁之勤焉。其名著于《月令》,餐于灵均,纪于《本草》,盛于南阳。陶潜篱之,杜甫丛焉。幽人骚客率以发咏,至宋人谱之而大备,色之殊者或如墨,或崇及寻丈,色品繁阜,宜隰及圃。中者宜原野,下者蔓衍丘陵,皆华而不实。其植以根,枝荫之,根成而畅,晚乃见其白面,内苞作筒。外瓣单者,香甘宜酹酒,却风湿,养老寿,《本草》、杜甫诗所谓「甘菊」也。开以伏日而色紫绀,结子即种,而不根荄,世号「六月菊」,今吾郡及雁门西河高山多有之。菊之赘也,华之不植,而灌栵者或万数,仅如大小钱,但可酿面,不足称也。爱培植而艺工者,子其身,保其叶,翘然上生,其端有微叶乃三之。而又子其枝,保其叶,倏然扶摇,其端有微叶,又三其巨莩。而伐其细苞。三三以应阳九,亦菊性也。率以微叶冒端者为征,否即囚纠,艺者必审于此。故花大及二寸余,小者犹当十钱,三三之而不可遏者,或至再倍。身洪大者如大小指可杖,单者犹二三尺高,率及人肩眉,菊之最盛者也。粪必熟薄,而函数均平之,溉以三五日。阳地以凉溉,阴地以温溉,温泉洪河之波,溉最良。良兽之腥尤宜溉,骼之陈油宜粪。分植而未根荄宜阴,或盖冒之,树荫之。溉以叶舒为征,拳既溉之,或以壶水如针孔者雨之,俟可肄宜移诸阳,皆上品也。其下者亦居阴寒,冬除其霜霰。或曰此北方平原法也。寒甚失阳,上品花或否。南方炎洲有雪乃开,或至中冬。大抵菊凌霜耐寒,亦禀中和之气焉。粪生米汁辄生虫,脑麝六畜之贱,艺工动作之疏,率能败菊,于法当除。黄,中央土,正色,菊本黄。上品。大黄菊(正黄),金鹤顶(黄幅赤心,二品,畏寒雪,多覆之),赤金盘(黄赤),玉绣球(淡黄),黄鹅毛,御爱黄(俱千叶夹黄,中品),火炼黄(黄幅缬焦),佛面黄(俱千叶),蜂窝黄,一名金荔枝,一名万券书(叶筒幅,单黄),大金钱(单黄),金簪顶,一名远枝娇(幅单缬黄,下品,硬干)。赤,南方火,正色。绛红紫以浅深别也,非如服之间色也。上品,绛红袍(正紫),红鹉毛,海东红(早紫,俱千叶。初紫,晚作茄花色)。中品,状元红,一曰旧朝服(初红,晚黯黄)。下品,金眼回(单红幅,黄筒缬)。白,西方金,正色。凡色白者皆靓洁而香,菊为甚,皆可酿酒入药。上品,平白(双幅,黄缬半),青心白(千叶缬,微青),白鹅毛(千叶,细尖),白蜂窝(即甘菊),银鹤顶(单白幅,淡黄),金盏银台(单白幅,正黄筒缬)。粉色得人之正色,青且丽者也。上品,银鹤顶(红缬,白幅),荔枝红(白缬幅,渐作浅深),大粉息(千叶)。中品,玉兰友(小粉息,千叶),虞美人(双幅,粉黄筒缬),八月菊(粉翻,千叶),八月蜂窝(粉幅筒缬)。

兰:

兰有紫黄碧三种,又四川雾中山产,赤兰曰冬蝉,黄兰曰玉蝉,紫兰曰金蝉。宋末郑所南画兰,不根土,曰「今日此土非我有也。」虽愤语,而天台山产风兰、鹿角兰,俱不土而活。

宋政和五年正月,密州产兰,弥漫山谷,或附木石,或出平地。有一本数十花,层迭高丈余,五色咸备。(《密县志》)兰有蒲兰线兰各种。(《保定县志》)

棉花:

颍州志:红棉花青棉花俱间产。

《禹贡》:兖州厥燕檿丝,厥篚织文。扬州厥贡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注谓兖地宜桑织文者,绵绮之属。卉服,今木棉,而织贝为木棉之精好者。曰桑丝,曰木棉,维兖与扬之岛夷作贡,彰矣。古之所谓绵者,丝绵也。古之所谓布者,枲布也。故唐人税法,每丁岁输绢或绫絁共二丈、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宋林勋作《本政书》:「匹夫之贡惟丝与绵,非蚕乡则贡布麻。」夫以绵而系之绢,以布而系之麻,则绵为丝绵,布为枲布也明矣。元学士王盘序《农桑撮要》之书云,木绵种于陕右。《辍耕录》云闽广多种木绵,纺绩为布。盖木棉出于南夷、西域,宋元间始传闽广、关陕,至明时乃盛。

茅:

苞芽出沅江,一茎三脊。

瀛州青茅草可为笔。

河南新乡县鲁包村仙茅,世传西域僧所献,唐明皇服之有验。至今江南人呼娑罗参。

严州钓台地止生白茅,无他产。郎瑛诗「乾坤留节气,草木显清风」。

仙草:

云南蒙自县有仙草,叶圆枝细。其叶干之一二年,醮以井泉,或气呵之,复鲜茂如故。

不死草:

柳州产苴草,俗呼不死草。状如茅,高一二尺,食之令人多寿。署月置盘筵中,蝇蚊不近,物亦不速腐。《战国策》「楚人献不死之药」,即此。

真仙洞草:

茶陵州真仙洞深十里许,有草一本,枝高三十丈状如芭蕉。

观音篦观音烛:

延平尤溪县之双峰山,生异草二种。一如妇女束发篦,名观音篦。一如桦烛,可灌油照夜,名观音烛。

俱那卫树:

俱那卫树高七八尺,枝脆,叶狭而长,花红根似玉簪花而小。曾师建《闽中记》:南方花有北地所无者,阇提、茉莉、俱那卫,皆出西域,盛传闽中。北地虽植,莫能活也。

梦花草:

绥宁县产梦花草,其茎如藤,其花黄白,丛条如线。有畴昔得梦而遗忘者,纽之即寤。见《一统志》。嘉兴包公剡先生(汝楫)令绥宁,尝访之土人,不知也。

虞美人草:

四川雅州和夷坝生虞美人草,歌曲,其草自舞。

罗汉绦:

衡山天掌峰,生草两茎相缠,垂头如绦,俗名「罗汉绦」。

通灵草:

成化时,邑人孙暲守浔州,断藤峡有草名大药,治金创扑损神效,猺人珍之。孙归,移种而萎,弘治三年三月忽生后圃。孙曰:「思之二十年,不图复见。」名「通灵草」。今不传,或有之,无知其名者。

相连草相离草痴汉药:

贵州青浪卫山间产相连草,苗妇于高山长歌连日,歌淫心荡,有草飞来入怀置衣袂间,令人相思欲死。相离草投饮食中,令夫妇参商。又草名痴汉药,淫妇以食其夫,如醉梦,绝无妒心。(徐尚书良彦《随风录》)

茶:

国家岁贡,宜兴县芽茶百斤内二斤上南京礼部。六安州芽茶三百斤。广德州芽茶七十五斤。建平县芽茶二十五斤。

浙江长兴县芽茶三十五斤。纳南京茶出顾渚,即岕茶也。近时僧大方制法,剪去尖末,号「大方茶」。按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茶,长洲县生洞庭山者,与金时蕲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治制,谓之「水月茶」,以庵为名也。颇为吴人贵之。

嵊县芽茶十八斤。会稽县芽茶三十斤。永嘉县芽茶十斤。临安县茶二十斤。乐清县茶十斤。富阳县茶二十斤。

慈溪县茶二百六十斤。县西南六十里,宋宝佑间丞相史嵩之治墓,建开寿普光禅寺。其山颇产茶,殿帅范文虎因置茶局进贡。元明皆仍之。

丽水县芽茶二十斤。金华县茶二十二斤。龙游等县芽茶二十斤。临海等县芽茶十五斤。建德县芽茶五斤。淳安县茶五斤。遂安寿昌二县各茶五斤。桐庐县茶五斤。分水县茶一斤。

江西南昌府芽茶七十五斤。南康府芽茶二十五斤。赣州府芽茶十一斤。袁州府茶十八斤。临江府茶四十七斤。九江府茶一百二十斤。瑞州府茶三十斤。建昌府茶二十三斤。抚州府茶二十四斤。吉安府茶十八斤。广信府茶二十二斤。饶州府茶二十七斤。南安府南康县茶十斤。

湖广武昌府芽茶六十斤。岳州府湘阴县茶六十斤。宝庆府邵阳县茶二十斤。武岗州茶二十四斤。新化县茶十八斤。长沙府安化县芽茶二十二斤。宁乡县茶二十斤。益阳县茶二十斤。

福建建宁府建安县芽茶千三百六十斤。内探春二十一斤,先春六百四十三斤,次春六百六十二斤,紫笋二百二十七斤,荐新二百零一斤。按何乔远《闽书》,建安县凤凰山之麓曰北苑,所焙茶最知名,曰「社前」,次曰「火前」,又次曰「雨前」。火前为寒食前,雨前谓谷雨也。凤凰山旁曰壑源,曰沙溪,皆产茶之地,而壑为冠。

崇安县茶九百四十一斤。内探春三十三斤,先春三百八十斤,次春百五十斤,荐新四百二十八斤。

计天下贡茶共四千二十二斤,而建宁茶名为上。宋元时所贡,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明初以重劳民,罢造龙团,惟采其芽以进。

自贡茶外,产茶之地各处不一,颇多名品。如吴县之虎丘,钱塘之龙井,最着。考南宋苏州茶额六千五百斤,元无额,明纳钱三百十九万三千有奇,惟吴县长洲有之。

成化三年,秦淮南京供用库岁用芽茶坐派池州府二千斤,徽州府三千斤;叶茶徽州府二千斤,苏州府二千斤,滁州二百斤,徐州二百斤,广德州三百斤。(《南京户部志》)

四川茶园,十株取一,征茶三两。茶四十斤,易番人马一。李文忠以茶五十余万斤,易马万三千五百十八匹。今茶课,本色十五万八千八百五十九斤,系石泉、建始、长宁等县,并建昌、天全、乌蒙、镇雄、永宁九姓土司办纳。

陕西茶课今五万一千三百八十四斤系兴安紫阳、石泉、汉阴、西乡岁办。

陆羽《茶经》曰,杭州下,苏州又下,建州未详。郭子章曰,今三州名甲宇宙,岂山川清淑之气,当竟陵时未茁为茶也耶?

宋贡茶首称北苑龙团,而武夷石乳之名未着。至元,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今但知武夷,不知北苑矣。明朝不贵闽茶,即贡亦备宫中浣濯瓶盏之需。贡使数赍金抵京,买而纳之。即间有采办皆延平产,非武夷也。(延平人呼制茶者曰碧竖。新茶下,崇安令例致诸贵人黄冠,苦于追呼。)尽斫所种,武夷真茶久绝。

金丝烟:

金丝烟出海外番国,曰「淡巴菰」。流入闽粤,名「金丝烟」。性燥有毒,能杀人。天启二年,贵州道梗,借径广西,始移其种。叶似薤,长茎,采而干之,刃批如丝。今艺及江南北,崇祯十六年敕禁,私贩至论死,而不能革也。

经劫草:

茶陵州云阳山有草高三十丈,一本千枝,一枝万叶。百年而开一花,已开不谢,阴卷晴舒。名曰经劫草。(《茶陵州志》)

赜动

兽异名:

兽之异名者:曰舍利,能吐金。曰貙氓,能化虎。曰甝,白虎也,一名素威。曰虪,黑虎也。曰蟃蜒,似狸,长百寻。曰象舆,其背可坐。曰狾胡,似猕猴。曰飞遽,天上神兽也。日禺禺,能知生死,饮其血则见血。曰猾裹,音如斫木。曰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大风。曰{羊柬}{羊柬},状如羊,一角一目。曰吉量、文马,乘之寿千岁。曰{足求}踢、曰屏逢,皆左右有首。曰鹄苍,异犬也。曰惊帆者,快马名。曰飞燕,马也,张平狗亦名飞燕。曰觟{角虒}者,一角羊也,能触罪人。曰仓光,水兽也,一身九头,善覆舟。曰破镜,恶逆兽。曰不来,狸也。曰邛邛距虚,比肩兽也。曰花鹊,王铎卑脚犬也。曰天鹿,即天禄,纯灵之兽。曰角端,日行万八千里,晓四夷语。曰{鹿余},幽隐兽也,能避灾害。曰鸡斯,散宜生赂纣马也。曰荼首,两头鹿也。曰瞿摩,帝牛也。曰驒騱,距虚类。曰蒙贵,状如猱而小,善捕鼠。曰贙者,出大秦国,似狗,多力,犷恶。曰{虫八}{虫夏},水兽也。曰白{减木}、逾输、山子,皆骏马名,山子又名五明,又名叱拨。曰野子,即腾犴也。

禽鱼异名:

鸟之异名者:曰毕方,能衔火作灾。曰鵔鸃,鷩雉也。曰属王,似鸭而大。日鵁鶄,似凫而脚高,皆辟火灾。曰庸渠,凫也。曰焦明,似凤。曰帝江,天山神鸟也,能歌舞。曰钩星,衣毛为凫,脱毛为衣,能收小儿魂魄。曰{尚鸟}{付鸟}者,出墓山,如鸡,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卧。曰瞿如,白首三足人面。曰橐靟者,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曰鸪鹍者,出小侯之山,食之不瞧目。曰鸩者,出女几山,雄名运日,雌名阴谐。曰鴂鴀,雏也。曰鹘鸼,班鸠也。曰巂周,子规也。曰须鸁,鷉也,膏可莹刀。日春鉏,鹭也。曰鹳鷒,如鹊,一名鶝鶔,一名{隋女},羿人射之,则衔矢射人。曰希有,昆仑大鸟也。曰{口睪}啁,楚鸠也。曰{虫高}{虫希},即鸠也。曰晨风,鹯也。曰博劳,恶鸟,即鵙也,又名伯赵。曰商羊,雨禽也。曰鶃鹣,比翼鸟也。曰谢豹,杜宇也。曰训狐,怪鸱也。曰鶃河,泽鸟,相视而生。曰阿滥堆,骊山鸟也,明皇取其声为曲,又作鷃滥堆。曰迦陵频伽,妙声鸟也。曰僧娑,雁也。曰秦吉了,能言鸟也。曰鳷鹊,出条支国,高七尺,解人言。曰干睪,鹦鹉也。曰脰鸟,燕也。曰鸀,山鸟也。曰鹲{童鸟},水鸟也。曰鸧鸹,即青鸟也。曰批颜,即鹎鵊也,催明鸟。曰麋鸹,九头鸟也。曰韩朋,鸟双飞,即韩凭所化。曰漱金鸟,魏时昆明所献,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为器也。曰冠凫,石首鱼所化,水族之异名者。曰鯸鲐,状如斜斗。曰鱕{鱼昔},有横骨如鼻前,所击无不中断。曰鲎鱼,如便面,雌负雄行。曰蝞,似虾,益人颜色。曰鲼鱼,如圆盘,口在腹下。曰三蝬,似蛙蛤。曰虾江,似蟹而小。曰蝊蜗,小螺也。曰{虫巢}蛣,腹中有蟹。曰水母,有智识,无耳目。曰龙鲤,一角陆君。曰文魮,状如覆铫。曰蟕蠵,大龟也。曰吉吊,龙卵也,龙生二卵,一为吉吊,其脂治聋。曰地甲,龟也,一曰神屋。曰芘蠃,紫色螺也。曰活师,即科斗也。曰仲明,鲔鱼也。曰鱴刀,鮆鱼也。曰魁陆,蚶也。曰人鱼,鲵鱼也,其膏可为烛。曰水唐,如小儿,鳞甲如鲮鲤,好在碛上自曝。曰元绪,神龟名。曰彭越,海中小蟹也。曰鲦钵者,浮阳鱼也。曰鲽,比目鱼也。曰鱁鮧,即乌鲗鱼肠也。曰{鱼舀}鱼,鱼之生母也,凡诸鱼欲产,辄以头冲其腹。曰印颊鱼,即东坡诗通印子鱼也。曰禺禺,扬州鱼也,又名解隃。曰沈虎,虎头鱼也。曰潜鹿,鹿头鱼也。曰奔{鱼孚},一名瀱,懒妇所化。曰白发鱼,出滇池。曰妾,怪鱼也,出博白。曰鳛,如鹊而十翼,捕之可以御火。曰燕,魟鱼也,出福州。曰{虫节},蟹也。曰百足,亦蟹也,长九尺,四螯,前为胶,谓之螯胶,出善苑国。曰黄腊,即横鱼。夜有光如烛,虽为炙不灭。曰骨雷,鳄鱼也,一名忽雷,能化为虎。曰螃{虫会},傍海大鱼,其溺甚毒。曰系臂,如龟,入海捕者,祭之则出。(冯时可《稗谭》)

龙:

龙生九子:蒲牢好鸣,囚牛好音,螭吻好吞,嘲风好险,睚眦好杀,屃赑好文,狴豻好讼,狻猊好坐,霸下好负。又《博物志》:宪章好囚,饕餮好水,蜥蜴好腥,{虫蛮}{虫全}好风雨,螭虎好文彩,金猊好烟,椒图好闭口,虭蛥好立阴,鳌鱼好火,金吾不睡,皆龙种也。

嘉靖初,海门县牛渚潭产龙无数,傍崖近水处皆龙窟,舟过其下亦不伤人。偶黄龙起,杨氏射之,中一目,黄龙遂以杨氏舟挟宾山巅,迄无害,余数十舟覆没。

嘉靖七年,宝应知县闻人诠,以射阳湖水患奏开月河,试筑纪功方类地祇举事。二龙戏水上,鳞角毕露,众惧而寝。时大雨绕四野,独不及工所,咸称其异。(以上《扬州府志》)

南昌熊太仆口口,以比部郎谳狱永平。大雨三日,雨中若列千万炬,自西北至海。及霁,有大木三十,长十丈,遗永平城下。土人曰:龙王采木,数十年一见。

诸城县海边人家有室女及笄者,夏雨以手掬檐溜。后右手拇甲内若有红线寸许作盘屈之状,年余不灭,亦无所苦。女伴戏而恐之曰:「得非龙乎?」明年夏雷雨,女出其手于窗外,忽震雷碎訇从窗间起,有龙出拇甲中,腾空而去。但甲分裂,余亡恙。

沁水张忠烈(铨)以御史巡视陇右茶马。某地巨鱼半露,人脔食之。明日又半露,仍脔之。日露日脔,旬余大雷雨,龙上升,而脔食之家俱漂没。(忠烈子道浚说)

阳城县刘村刘氏,夏雨跣坐,拇指掣动。顷之破肤而出,长三四寸,腾云顿长数十丈,指微痛不觉。(张藐山先生说)

峨眉山前为龙穴,游人至,僧钵盛之如蜥蜴。尹伸曰:「此下方蛇医,何龙也?」僧指示首爪特异。僧舍有碣,昔有误汲入釜中,顷刻雷电大作,昼晦,诸僧不知所为。老僧曰:「得毋煮龙子乎?」亟发釜出之,立霁。

伏牛山泉,游人祈龙现形,可三四寸,鳞角蜿蜒,盛钵中,云佛受记。(以上临海王恒叔《游记》)

曹县苗家寺佛像,指出龙,财三寸,倏数尺,首向佛,歘忽透空数十百丈,赤光闪指。今佛指痕存。(曹县郗开宗记)

平湖徐在中,以工部郎中分司张秋。张真人舟过,侍儿清丽,徐时谑之。真人曰:「先生可自重,此某地龙也。」不信。命进盘水,侍儿忽入之,即雷雨。

万历己卯,行人谢杰使琉球。航海飓风作,大雷雨,有龙三挂于舟上,见其头角。一长年曰:「此来朝玺书」,急挟杰起,书「免朝示」之,即退。

崇祯丙子,沁水曲底村山崩,露龙骨,首如五斗盎,角长三四尺,齿广寸许,爪甚长。人多拾之,藏于家。

龙三停九似。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三停。角似鹿,首似驼,眼似甲,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龙涎香,出苏门答剌国。其国西有龙涎屿,峙南巫里洋之中,群龙交戏其上,遗涎焉。国人驾独木舟伺采之,每一斤值其国金钱百九十二枚,准中国铜钱九十文。嘉靖三十四年,下户部取香百斤,遍示京师不得。下诸藩司采买,广东购每斤千二百金,仅得十一两,进内验不同,姑存之,亟取真者。广东狱囚马那别的贮有一两三钱上之,黑褐色。密地山夷人继上六两,白褐色。细问状,云黑者采在水,白者采在山,皆真不赝。寻有密地山商再上,通前共十七两三钱五分,次年进内,辨验是真,许留用。自后夷舶闻上供,稍稍挟来,定价每两售百金。龙涎之为用也,入香合和,能收敛脑麝清气。虽数十年香味仍在,焚之翠烟袅空不散。或言涎沫有三品,曰泛水,曰渗沙,曰鱼食。泛水则轻泛水面,善水者伺龙出随取之。渗沙则凝积多年,气渗沙中。鱼食则化粪,散于砂碛。惟泛水者可入香用。又鱼食亦有二种,海旁有花若木芙蓉者,春夏间盛开,花落海,大鱼食之。若腹肠中先食龙涎,花啮入,久即涨闷,昂头向石上吐沫,干枯可用。惟粪者不佳。

蟒:

《尔雅》:蟒者,大蛇也。蟒无角无足,龙则具角足。今织蟒俱龙,非礼。见弘治元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边镛奏禁。

蛇:

京师西山潭柘寺有青蛇二,岁四月八日,僧函示大众施钱,手摩之祈免死。

梧州火山有蛇庙,佛炉上蛇时缠之,大小不等,少则百余多,至四五百枚。盗狡不服,予蛇捻之,是盗则啮,否则绝不伤人。

天启初,福清叶相国(向高)应召。道淮阴,苦清口涸,祷于金龙大王庙。或作神语:「此地属张将军,当问之。若外河,吾当护送。」夜果水涨达清口。是日蛇附于柁,薄暮升柁楼,忽不见。相国勒记庙中。

崇祯口口大旱,某县有三蛇,金背白腹,长三四尺余。有司设酒殽祭之,一蛇跃上台案吸酒尽,须臾不见。(《陈眉公集》)

脆蛇出昆仑,闻人声即自寸断。人伺其断,钳取之,须寸各异处,待风干入药。若少须无人声,寸寸动跃,仍续而蛇也。主治色劳,以惊疑丧胆,惟此可续命。《本草》方书不载。(《玉镜新谭》)

石鱼:

苏东坡曰:《倦游录》云,陇州地名鱼龙,出石鱼,掘地破石得之,多鳅鲫之形,鳞鬣皆具,一如描画。鱼龙古之陂泽也,岂非鱼生其中,山颓塞久,土凝为石,遂留形迹耶?

莱阳聚溪出鱼鸟石,云鱼淤沙土,久之化石。(《文大青集》)

飞鱼:

国初杜侍郎寅(彦正)云,有人航海得飞鱼于黑水之阳,其长二寸,颐两鬣,各广长寸余,张为两翅,海风发作,从波涛飞船上,如燕雀。既止,则不能飞。意者爰居海鸟,亦此类与?庄周所谓「鹍化为鹏」者,荒诞也。

五色鱼:

陇州鱼龙水潭深不测,产五色鱼,俗以为灵,莫敢采捕。

狼山鱼:

崇祯元年八月十三日,狼山兵人喻棠布罾于港,夕得鱼,可三尺,巨首细尾,体甚重,投笭箵中,忽太息曰:「我游白海上,乃受制乎!」棠骇之,即移归。渐缩作鲋,三其尾。棠惧,掷杀之。

{鱼巴}鱼:

云南百夷中有小孟夏江,产{鱼巴}鱼。食之,日御百妇。故夷性极淫,贵贱俱有数妻。山中又有弯姜,饵一刀圭,终身断绝人道。土人以饲牝马,不宦也。(《滇程记》)

{鱼帝}鱼:

《四川通志》:荣经县生{鱼帝}鱼,状如鲵,有四足,大首长尾,声如婴儿,缘木弗坠。

通州鳓鱼:

通州人葛原六,魁梧豪侠人也。以布衣献鳓鱼百尾,时用法严,或阻之,原六笑曰:「尔不上食父母耶?君犹亲也,庸何伤。」及至,上召问之曰:「鱼羹何如?」对曰:「臣未进,不敢尝也。」上大说,命赐酒食,仍还其一,曰「劳汝、劳汝」。斯后岁进至九十九尾,着为令。

画鱼:

重庆府龙门山寺,吴道玄画鱼篮观音,池鱼五色,类篮中物。相传佹失之,鱼水顿竭,既获即如初。(陈周蝶《庵存稿》)

石花鱼:

保德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产处仅三十里,以食石花而肥,曰「石花鱼」。

银鱼:

宝坻县银鱼,每岁霜降,银鱼自海溯流而上。县设六厂,各渔户百七十人,每岁中官下厂督捕,进贡七次。

鲫鱼:

南京朝贵,惟胡惟庸故府,每岁于玄武湖中敕赐打鱼三日,名「饭鱼」。

滁州城濠产鲫,岁贡一千四百尾,以元日冬至分进留都。南京后湖滦洲河并产鲫。

西宁卫西五百余里,青海方数百里,一名卑禾羌海,有鱼皆负黑点。汉末王莽讽卑禾羌献西海地置郡,即此。

蛙:

峨眉山天乐池中有蛙,游人鼓掌,则一鸣,群蛙次第相和。将终,则一蛙大鸣,群蛙顿止。宛然一部鼓吹。

玉蟾:

杨城李瑛从宦葭州,署后圃见白虾蟆甚大,如莹玉。呼家众视之,已失所在。

蝗:

蝗腹下有梵字,自忉利天梵天来西域,作天坛禳之。(《酉阳杂俎》)

江中鱼化为蝗而食五谷者,百岁为鼠。(《述异记》)

萤蝉:

环庆无麦秋,大梁无萤无寒蝉。然寒蝉萤北京有之矣。地之异耶?冷使然耶?(《李梦阳集》)

金蚕:

无锡邹迪光《金蚕说略》曰,金蚕闽中有之,形似蚕,色黄。其说不见于诸书。闽人云,蚕所在,有金焉,或过而拾其金,蚕必与俱之家,若不令与俱,辄营营然缘足而上。扑之复起,旋扑旋起,延及身手,胶手掣足,聩耳窒鼻,两目眊眩,颊无色泽,四肢百骸,惝怳若失,而死迫矣。即不与俱,而还其金,亦由首企踵,逌然下地。而不然者,果死矣。既已之,家必倍其金以嫁于道路乃出,否则不出也。而所居家日杀一人,亡论亲疏怨德,触之必死,死必其日所首触者。其毒盖寓于盘食饮食间。故闽人有不知而偶拾其金以归,及已知而苦无金倍送者,或虽知且有金而性贪以忍者,往往育是蚕云。(《郁仪楼集》)

蛊虫,北海所无。独西南方有之,闽广滇贵延绥临洮俱有。闽字从虫,谓金蚕也。

野蚕:

《梦溪笔谈》:《禹贡》「莱夷作牧,厥篚檿丝。」《史记》作「酓丝」。《尔雅》曰「檿山桑」。颜师古曰:「山桑之丝,其韧中琴瑟之弦。」苏氏曰:「惟东莱为有此丝,以之为缯,坚韧异常,莱人谓之山蛮。《尔雅》曰蟓,桑玺,仇由,樗茧,棘茧,栾茧,玩萧茧。今莱阳之山茧绸,盖樗茧也。《枚乘》七发,野蚕之丝以为弦,殆所谓蟓茧而韧坚者与?」(《文太青集》)

永乐时,山东进野蚕丝制衾,荐之太庙,群臣称贺。今东齐山谷有之,与家茧等。蚕月浴种出蚁,蠕蠕然,即散置槲树上。槲树初生时,猗猗不异柔桑,听其眠食。食尽,即枝枝相换,树树相移,皆人力为之。弥山遍谷,一望皆蚕。其蚕自能壮大,生而习野处,风日雨中不为罢。然或伤水暵,畏雀啄。野人饲蚕,必架庐林下,手长竿逐树按行,为之察阴阳,御鸟鼠,其稔也,与家蚕相后先。其穰者,春夏秋岁三收焉。茧大者二寸,非黄非白,色类土,浅则黄壤,深则赤埴,坟如果赢,繁实离离缀木叶间,又或如雉鸡鷇也。蚕食槲名槲,食椿名椿,食椒名椒。蚕之小者,作茧坚如石,大才如指,在深谷丛条间,不关人力。樵牧遇之,收曰山茧,缣不加染,黯而有章,敝不易色。宋王禹偁《小畜集》云:「野蚕自成茧,缫密为山绸。此物产何许,莱夷负海州。一端重数斤,裁染为亵裘」云云。读是诗,则知宋时未始珍也。且曰「裁染」,不几于漆方竹杖乎?

凤尾:

正德中,武陵陈洪谟守漳州之三年,海上田者见大鸟飞过,遗羽一于水涯,长七八尺,五采炫焕,众以为凤尾。来献,命藏库中。后镇阉来取,答以焚弃。陈洪谟字宗禹,弘治丙辰进士,兵部左侍郎,所著《高吾诗集》。

碧鸡:

歙县许文穆相国(国),孝廉时读书宣城石山寺,偶见二青鸟,飞鸣移时乃去。僧曰:「碧鸡也。传闻唐时李翰林自蜀中携来者,我明惟舒梓溪状元一见。」因出所藏图卷示之,许作《碧鸡篇》缀其后。

鸡足山异鸟:

宾川州鸡足山有金鸡泉,日有异鸟饮之。鸟来必双,至二十双而止,四时皆然。鸟无增减,水无盈缩。

石燕:

零陵石燕,相传能飞,飞即风雨。唐诗「石燕拂云晴亦雨」是也。谢鸿云,向在乡中山寺为学,见高岩上石有如燕状者,因以笔记之。石为烈日所暴,忽有骤雨过,石即冲起,往往坠地,盖寒热相激而迸落,非真能飞也。(《五杂俎》)

朱鹭:

《密县志》:红鹤大如舒雁,羽白而咮朱,声最浊,食鱼巢树。疑汉朱鹭此也。

海雕:

正德末,有鸟黑色,大如像,舒翅如船蓬,飞入长安门内大树上,啖人鹅如拾蛆虫然。数月方去,人以为海雕也。

石鹅:

万历庚子七月,山东任城县浚河,于石中剖得二小鹅,大如拳,能行动。一老工曰,三十年前曾得一。

白蝙蝠:

《李太白集》:荆州玉泉山多乳窟,中有白蝙蝠,饮乳水而长生,其大如鹅。

鹤:

万历庚寅,夏臣谟入朝,偶见苑中五色鹤,异之,有诗。

山东泰安州,甘露寺林鹤,每六月朔去,腊月朔来巢。

辽阳多鹤,尝千百盘空。《列仙传》所云「辽阳鹤」,不虚也。

淮安海州,产鹤于滨海萑苇之区。捕者深入,必折苇记径。或得其卵,蒸置故处,七蒸七伏,因剖为杯注酒,气形而上如鹤。

鹳:

鹳有长水石,故能于巢中养鱼而不涸。鹳取矾石周卵,以助暖气。

鹧鸪:

弋阳汪少宰(伟)尝赴中官席,饭仅半瓯,香滑而膏,异于常产。问所出,则蜀中岁进,其米生于鹧鸪尾上,每尾止取二粒,放去,来时仍可取也。

鹦鹉:

万历三年乙亥,黄克悔北征。道出九江,同知洪乐卿告曰,元年癸酉正月二十五日,中使自西域取二鹦鹉归,一红一白毛羽鲜丽,盖人所未睹者。自言逾蜀始得之,至楚而穆皇已宾天矣。有诗纪感。

沙鸡:

万历间,京师市上有鸟大如鹧鸪,毛色浅黄,足五指,有细鳞如龟纹,名曰沙鸡。云自塞外至者,其味亦似山鸡。(《五杂俎》)

沙鸡,西北边鸟也。虏骑数扰沙鸡无止,冬月薄暮,群飞过都,如风成阵,后飞止江北,食禾稼。凤阳守臣奏异鸟。崇祯七年事。(陈子壮《南宫集》)

壬申,沙鸡入京。每来则边警,盖古突厥雀也。丙子,虏入宣府,举朝未闻。上从宫中传谕本兵,始知其事。(杨士聪《玉堂荟记》)按唐高宗甘露元年秋,鸣鵽群飞入塞,人呼鸣鵽。突厥雀南飞,戎马必至,已而泥孰匐反。至春群飞出塞,多堕灵武间死,视之无首,后泥孰匐亡。噫!以古准今,昭若左契矣。

绿矾采鸡:

诸暨有货药毒人者,问于郦暖。郦曰:「汝欲其急死乎?」曰然。曰:「亟死祸将及身,不若缓之,使其人不知,可自免也。」其人善之,乃易绿矾与之,约有数月始应。至期又问曰:「汝欲其必死乎?抑尚可解也。」曰:「吾昔有甚怒,今稍解矣。」曰:「前与者绿矾也,不能杀人,殆缓尔怒耳。」其人悔谢而去。是年母鸡抱卵,三日羽毛变五采,头距易状。遍邑人来观,曰凤雏也。恐非地方利,夜纵之长山上。钱德洪有《绿矾采鸡传》。

鸡:

鸡昏呜,俗所异也。崇德曹广远思,崇祯庚辰登第,其家鸡昏鸣,诘朝捷至。

《元氏长庆集》云,元和十五年,奉宣庙令采同州双鸡五联,各重四斤,频年采取,一联不获。自臣到州询问采捕人等,皆云二十年采得一联鸡耳,昨旬日之内并获两联,斤两轻重悉符诏旨。今同州鸡无闻,止称泰和鸡、莱阳鸡。

鸦:

广东无鸦。又四川龙安府,鸦至四月终,有鸟群啄之,鸦俱匿影。华亭包长明守罗定所说。

罗雀:

桐城左遗直(光斗),万历庚子,离馆里许有白雀巢园飞集环数百雀。江南老人指示土人曰「此巍科之应」。左即登乡榜,飞去。丁未会榜,又来巢,榜发又飞去。后官中丞归,被逮。公子往宿寿州,居停夸言罗有白雀,视之左翅有黑点,仍庚子丁未巢馆园者。问其罗日,曰三月二十九日,即中丞被逮日也。为之嗟叹,购之随身至宿州,羁宿公馆未发。中丞问状,曰「白雀为罗,命也夫!」缘其毛羽为虞人所损,附归善饲,俟其满纵之。中丞父甚爱护,七月二十四夜忽遇猫害,中丞父惨然,知非佳兆。后凶闻至,果二十四日也。

抵诡:

卫辉府治前石兽曰抵诡。《说文》云,此兽其性忠直。

桃拔:

西域诸国乌弋有兽桃拔,一云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安息有大鸟爵,其颈身似鹰,蹄似橐驼,色苍,举头高八九尺,张翅丈余,食大麦。曾以大鸟卵献汉,即此鸟卵也。条枝亦有大鸟,卵如瓮。大月氏出一峰橐驼,谓脊上有一峰也。

毗耶:

琼州临高县西市毗耶山,有兽似犬,里人呼为「毗耶」。

裴休:

眉山有兽,送客,呼以「裴休」则应。

腾犴:

广东肇庆府西北十五里,腾犴岭,以产腾犴故名。腾犴,沐猴类,头正方,貌类人。发长尺余,尝覆面。欲有所睨辄摇头,以两手披之。

狮:

天顺中,西番献狮子。道死,献其皮。锦衣卫指挥佥事喜信使其人上书,求通开西域。

西苑狮日食一羊,西域胡人主之,白布缠首,带衣绿,支正三品料。

鹿:

南京灵谷寺,太祖手书「第一禅林」。鹿百十为群,其悬铜牌者,国初所畜。

犬:

云南县南二十里木山寺有木犬。贵客至,木犬自吠。

俗说犬豕独产不利,《尔雅》:犬生三猣、二师、一玂,豕生三豵、二师、一特。郭璞注:猪生子尝多,故别其少者之名。又《致富奇书》:犬生一子,其家三年内大发。

羊:

山西羊有八角,至四角六角为常。

松潘出六角羊,土人云:羊与鹿交,故六角。

白兔:

虎鹿兔皆年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万历中,有舶商自暹罗携白兔归闽,售四百金,每季而育,其种日蕃。盖另一类,生即白色。崇祯中,浙直遍有之,直三四金。

鼠:

《诗》: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陆机云:「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大脚于头上跳舞,善鸣。」相,地名。按地志,相州与河东相邻,则知相州有此鼠,诗人盖取譬焉。又密县开旸山周围三里产香鼠,惟经人行之路,则抱蒿茎棘枝而死。或樵牧者偶遇之,亦不能多得。黄花镇礼鼠,色如貂毛而浅,冬聚榛实于穴,作岐穴贮之,多至三斗。其榛实皆美好倍常,山氓多掘取之。鼠失榛实,牝牡皆笮脰树枝,悬死若缢。镇将闵之,虽厉禁,不能止。

麟:

麟,《尔雅释》:麇身,牛尾,马蹄,一角。春秋所获麟也,大麃,一角,牛尾,即汉武郊雍所获麟也。不角者麒。宋仁宗嘉佑二年,交趾所进二麒麟,牛身象耳,狗足鱼鳞,所食草木,皆中国无有。

豪彘:

《山海经》:华山西七百里曰高山,出豪彘。今平凉羌高山六盘是也。豪彘状如彘,毛似刺猬而大,可以为簪,黑上白下,甚美,弩之能射物以自卫。嘉靖以前多有(《平凉府志》)。

马:

平凉苑马寺置二监,监七苑马政,开城苑,荒熟地三万六千四百七十顷四十三亩,纵一百二十里,横八十里,碑标二十九树,额军七百人,原马并驹二千六百三十八匹。

广宁苑荒熟地二万五千八百八十顷五十三亩,纵五十里,横一百里,碑标十五树,额军五百人,原马并驹千二百五十六匹。

黑水苑荒熟地万一千六百二十七顷九十六亩,军民地相交,碑标十五树,额军二百七十六人,原马并驹一千四百匹。安定苑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七百匹。

清平苑荒熟地二万五千九百一十顷三十一亩,纵七十里,横四十里,碑标二十二树,额军五百四十二人,原马并驹二千四百七十四匹。万安苑(原缺)。

武安苑荒熟地二千九百五十七顷四十三亩,额军四百四十六人,原马并驹千九百四十九匹。

长乐监,辖广宁、开城、黑水、安定四苑。灵武监,辖清平、万安、武安三苑。共(以下原缺。)

[中集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