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资治通鉴直解

梁纪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武帝

高祖武帝,姓萧,名衍,是汉萧何之后,仕齐为雍州刺史。齐主宝卷无道,信任群小,诛戮大臣。衍遂举兵内向,废宝卷,立和帝。于是加衍大司马,封梁公,进爵为王,而受齐禅,国号梁。在位四十八年。

原文

魏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月日为断,沈滞者皆称其能。洛阳令薛琡上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以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贤否,义均行雁,次若贯鱼,执簿呼名,一吏足矣。数人而用,何谓铨衡!”书奏,不报。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魏之选举失人,自亮始也。

直解

殿中尚书,是官名。停解,是考满去任,及为事停职解官等项。《北史》记魏明帝时,用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专主铨衡。魏家旧制,文武官都着六年考满,考满后,在外的六年叙用,在内的四年叙用,于其中又品第优劣,分为九等,量才升授,不拘次序先后,常把后面的人拔起,那前面的人都壅滞了,不得升转,颇生嗟怨。及崔亮为吏部,遂权宜设法,定下个资格事例。凡待选的人,不问贤愚优劣,只据他除授考满停职解官的月日以为资序。若年资浅的,就是贤能,也不得升补;年资深的,就是不贤,也依序升用。以此淹滞者都喜其便己,而称颂其能;而有识之士,则不以为然。于是洛阳令薛琡上书说道:“朝廷选择长吏,为民父母,百姓每的性命,都系属于他,可不慎重!若为选曹者止论年月,以积久为功劳,不复简择其贤否,只挨次选用,如雁之行列、鱼之贯串一般,执着簿籍,照次呼名,这只消一个掾吏就够了,要那尚书何用?且吏部之职,名为铨衡,谓其能评品人才,进贤退不肖,如权衡之称物,轻重不爽也。若不论贤愚,挨次点名,数着便用,这等谩无轻重称量,又如何叫做铨衡?此当今弊政,不可不厘正者也。”书既奏上,不见批答。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亦以人才难知,任己意为进退,恐不足以服天下之心,不如只循资擢用,己不劳而物无议,甚是简便,遂守崔亮之法,跟着他行。而魏朝选举失人,实自崔亮始矣。然北魏以来,历唐及宋,这停年资格,至今尚踵行之而不废,何也?盖世变久而情伪滋,便资格尽废。待选的,或矫饰声名,或窥伺隙窦,适以启侥倖之门;主选的,或交通请托,或公行贿赂,适以资奸利之弊。则年格亦何可废哉!但序迁所以待中人,而超擢所以拔异才。天下异才少而中人多,诚于资格之中,而寓考核之实,凡任满者,勿概署以称职,必明开其优劣,而筒拔其卓异,亦庶乎不蹈崔亮之失矣。

原文

九月,梁主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释御服,持法衣,行清净大舍,素床瓦器,亲为四众讲《涅槃经》。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表请还宫,三请,乃许。

直解

梁武帝惑于佛教,倾心侍奉,亲自幸同泰寺,建设斋醮,聚集僧俗人众,叫做四部无遮大会。脱去衮服,穿了僧衣,受清净戒行,把自家身子,舍在寺中。卧的是素床,用的是瓦器,屏去了天子的奉养,修斋持素,件件与出家人一般。又亲升讲堂法座,为僧俗大众讲《涅槃经》。佛家说,人死去精神常存,但示寂灭而已,叫做涅槃,故有《涅槃经》。武帝信之,故亲讲与众人听。文武群臣,见武帝迷惑,舍身在寺里,无可奈何,乃共出钱十万,献在佛前,赎出武帝来,上表请帝还宫听政。武帝初时不肯,恳请三次,然后许之。夫人主一身,天地祖宗之所付托,社稷生民之所倚赖。虽战兢以保守之,犹恐有伤;虽恭敬以奉持之,犹恐或亵。况于轻万乘之尊,从夷狄之教,弃其身如卖僮,或舍或赎,若非己有,此其四体且不能保,而何以保天下乎!卒之侯景构乱,饿死台城,奉佛者可以为永鉴矣。

原文

梁贺琛启陈四事,言奢侈赋役之弊,梁主切责之。梁主为人孝慈恭俭,博学能文,阴阳、卜筮、骑射、声律、草隶、围棋,无不精妙。勤于政务,冬月四更竟,即起视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自天监中用释氏法,长斋断鱼肉,日止一食,惟菜羹、粝饭而已。或遇事繁,日移中则嗽口以过。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衾二年。后宫贵妃以下,衣不曳地。性不饮酒,非宗庙祭祀、大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虽居暗室,恒理衣冠;小坐、盛暑,未尝褰袒。对内竖小臣,如遇大宾。然优假士人大过,牧守多侵渔百姓,使者干扰郡县。又好亲任小人,颇伤苛察。多造塔庙,公私费损。江南久安,风俗奢靡。故琛奏及之。

直解

天监,是梁武帝初即位的年号。释氏就是佛。木绵,即今绵花。梁散骑常侍贺琛上书,条陈四事:一件是牧守贪残,使臣骚扰;一件是风俗奢靡;一件是百司奏事,诡竞求进;一件是兴造非急,征求可缓。大略都是说那时用度奢侈、赋役繁重的弊病。梁武帝大怒,下诏切责,为其触犯忌讳故也。武帝为人,孝慈恭俭,博学能文,又通晓各样技艺,如阴阳避忌、卜龟筮卦、驰马射箭、声音乐律、草书隶字、围棋,无不精妙,是个聪明的人。且勤于政务,虽在寒冬时节,每日四更尽时便起视事,执笔批答,触冒寒气,手皮冻破了,也不休息。其勤如此。自天监年间,信用佛法,长持斋素,断绝鱼肉,日止一膳,只是菜羹粗饭而已。或遇事繁,不暇进膳,日已过中,但用净水嗽口便了。所尚袍服,止用布素,不御丝帛;所设帏帐,只用绵布,染成黑色,不尚华采。一顶冠帽,可戴三载;一件衾被,可盖二年。后宫贵妃以下,衣不拖地。其俭如此。又性不喜饮酒,自非宗庙祭祀、大飨礼宴及设斋供佛等事,未尝动用音乐。就是独处暗室中,也常常整理衣冠,绝无惰容;暂时憩息,当盛暑之际,也不曾揭衣露臂,以取凉快。对里面宦竖、外边小臣,也如遇大宾,不敢轻忽。其恬澹恭敬如此。武帝有这许多好处,宜乎能身致太平而为明主矣。只缘他崇尚佛教,专主慈悲,其待士人极其优厚,宽假太过,有罪不问,以致外面州牧郡守有司官,多侵渔百姓,肆无忌惮。公差出去的官员,所过地方,需索供应,扰动郡县。所以贺琛说,牧守贪残,使臣骚扰。又喜亲任小人,论奏纷纷,吹毛求疵,争为苛察,以觊信用。所以贺琛说,百司奏事,诡竞求进。又广用资财,多造塔庙,以供奉佛,官民钱谷,费用耗损。所以贺琛说,兴作非急,征求可缓。又江南数十年间,地方无事,上下偷安,渐成奢侈。所以贺琛说,风俗侈靡。这四件事,深中武帝之病。帝不能用,反加诘责,如讳疾忌医,卒至于危亡而莫救,岂不可惜哉!看这一段,可见帝王之治天下,有大德,有小行。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亲贤远佞,纳谏听言,振纪纲,明赏罚,节财用,爱百姓,执事理之要而坐运天下,此大德也。粗衣澹食,勤事修容,此小行也。细行虽不可以不谨,而天下所以治乱安危,实不全系于此。若大德有亏,则小行何补?且为治有体,日出视朝,日中听政,岂必四更即起,皴手执笔而后为勤?膳羞有节,服御有度,岂必终日一食,三年一冠而后为俭?且自身日用,所省几何?而塔庙岁兴,糜费无极。若使邪竞进,守宰贪残,风俗奢侈,则人主虽布衣粝饭,适足自苦,无益于民也。至于卜筮、骑射、书隶、围棋之类,又方术小技,虽士人之有大志者,犹不屑为之,况于帝王乎?今观梁武帝之所长者,通是细行,而大德全亏。故虽劳心苦形,至于白首,而终无救于台城之祸。然则人主之学,其可不务识其大哉!

原文

梁主敦尚文雅,疏简刑法,自公卿大臣,咸不以鞫狱为意。奸吏招权弄法,货赂成市,枉滥者多。时王侯子弟,多骄淫不法。梁主年老,厌于万几。又专精佛戒,每断重罪,则终日不怿。或谋反逆,事觉,亦泣而宥之。繇是王侯益横,或白昼杀人于都街,或暮夜公行剽掠。有罪亡命者,匿于主家,有司不敢搜捕。梁主深知其弊,而溺于慈爱,不能禁也。

直解

这一段,是纪梁武帝慈爱弛刑,致生祸乱的事。武帝素好书史,敦尚文雅,而于刑名法律之事,都疏简阔略,一意宽纵。自公卿大臣而下,都承顺风旨,务为宽大,把审鞫狱囚的事,尽行停阁,漫不为意。遂使奸吏得以操窃权柄,舞弄文法。有罪者用钱买免,而货赂成市;无辜者牵连诬害,而枉滥众多。王侯子弟,倚恃贵势,多骄纵淫佚,不循礼法。武帝年既衰老,怠于政事。又信奉佛戒,慈悲不杀,每断死罪重囚,常尽日不乐。或谋反叛逆重情,事既发觉,亦哀怜涕泣,赦而宥之。繇是王侯无所忌惮,愈益骄横,或白昼在于都市,持刃杀人;或暮夜聚众劫财,公行剽掠。犯罪在逃的人,藏在窝主家里,有司踪迹至门,亦不敢搜寻捕捉。豪强恣横,一至于此。武帝明知其弊繇宽纵所致,而溺于慈爱,不忍加刑,毕竟不能禁制也。夫古之帝王,若舜之钦恤,禹之泣罪,何尝不以好生为心哉!然舜诛四凶,禹戮防风,则其好生之心,乃以矜愚民,非以惠奸慝也。武帝溺于佛教,欲戒杀以造福,遂至叛逆大恶,亦宥而弗诛,杀人重辟,概置之不问。纵弛如此,天下安得而不乱乎?其后侯景构难,大江南北,积尸遍野,所造者福耶?祸耶?明主当有以辨此矣。

简文帝

太宗简文帝,名纲,是武帝第三子。在位二年,为侯景所弑。

元帝

世祖孝元皇帝,名绎,是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及简文帝被弑,即位于江陵。在位三年,降于西魏。

敬帝

敬帝,名方智,是元皇帝第九子。在位二年,禅位于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