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饮膳正要译注

饮膳正要卷第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2-1

诸般汤煎(图2-1)

2-1-1 桂浆

生津〔1〕止渴,益气和中〔2〕,去湿〔3〕逐饮〔4〕。

生姜三斤,取汁;熟水二斗;赤茯苓〔5〕三两,去皮,为末;桂〔6〕三两,去皮,为末;曲末〔7〕半斤;杏仁〔8〕一百个,汤洗,去皮、尖,生研为泥;大麦糵〔9〕半两,为末;白沙蜜〔10〕三斤,炼净。

右用前药,蜜水拌和匀,入磁罐内,油纸封口数重,泥固济,冰窖内放三日方熟。绵滤冰浸,暑月饮之。

【注释】

〔1〕生津:津,1指人身体液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饮食,随三焦之气出入于肌肤腠理之间,以温养肌肉,充润皮肤。津出于腠理则为汗,下达膀胱即为尿。若腠理闭,津不能出,则下降于膀胱而小便增多;反之,汗多则津不化水下行,小便就会减少,由此而进行生理性的体液调节。病理上,津伤者汗尿减少;汗尿排泄过多,也会伤津。《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2指唾液。

〔2〕和中:又称和胃。是治疗胃气不和的方法。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嗳气吐酸、厌食、舌淡苔白等症候,用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等药。

〔3〕去湿:即驱除湿邪。湿,1病因六淫之一。湿属阴邪,性质重浊、黏腻,能阻滞气的活动,妨碍脾的运化。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虽汗出而热不退,头重如裹,胸闷腰酸,口不渴,肢节疼痛,痛有定处,四肢困倦;湿浊内阻肠胃,常见食欲不振、胸闷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2病症。脾肾阳虚,运化功能障碍,而致水湿停滞的病症。

〔4〕逐饮:治疗饮症。饮,病症名。《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夫饮有四……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图2-1 诸般汤煎

〔5〕赤茯苓:又称赤苓、赤茯。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外形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性味甘淡,平。能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

〔6〕桂:指中药肉桂,又称官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味辛、甘,性热。有特殊的香气。参见本书3-7-8桂。

〔7〕曲末:为粉末状的神曲。神曲又名六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而制成的曲剂。参见本书3-1-26曲。

〔8〕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的干燥种子。参见本书3-5-10杏。

〔9〕大麦糵:即麦芽。又称大麦毛、大麦芽。为发芽的大麦颖果。含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脂肪、磷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性味甘,微浊。能消食,和中,下气。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捣作,止泄利,和清酢浆服之,日三夜一服。”糵,原文作“蘖”。

〔10〕白沙蜜:即蜂蜜。

【译文】

桂浆生津止渴,益气和中,去湿逐饮。

生姜三斤,绞取汁液;烧开过的水二斗;赤茯苓三两,刮去外皮,研成细末;肉桂三两,刮去外皮,研成细末;曲末半斤;杏仁一百个,用开水烫洗后去掉种皮和杏仁尖,不用炒熟直接研成杏仁泥;大麦糵半两,研成细末;白沙蜜三斤,炼制纯净。

将赤茯苓,肉桂、曲末、大麦蘖、杏仁泥、姜汁与蜂蜜、熟水一同拌和均匀,装入干净的磁罐内,用数层油纸将罐口封好,将罐口用胶泥封固好,然后在冰窖内放置三天[使桂浆]熟化。把经熟化过的桂浆用数层布帛过滤掉渣滓,将过滤干净的汤液再装入容器,浸泡在冰水中,供炎热的夏季饮用。

2-1-2 桂沉浆

去湿逐饮,生津止渴,顺气〔1〕。

紫苏叶〔2〕一两,剉〔3〕;沉香〔4〕三钱,剉;乌梅〔5〕一两,取肉;沙糖六两。

右件四味,用水五六碗,熬至三碗,滤去滓,入桂浆一升,合和作浆饮之。

【注释】

〔1〕顺气:即降逆下气,理气法之一,是治疗肺胃之气上逆的方法。例如肺气上逆,咳嗽哮喘,痰多气急,用定喘汤;胃虚寒而气上逆,呃逆不止,胸中不舒,脉迟,用丁香柿蒂汤。

〔2〕紫苏叶:又名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叶紫苏等的叶。野生或栽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性味辛,温。入肺、脾经。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内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3〕剉(cuò):斩剁,切细。

〔4〕沉香:异名蜜香、沉水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lour.) roxb.或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lig的含有树脂的木材。性味辛、苦,温。入肾、脾、胃经。主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本草通玄》:“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洵为良品。”

〔5〕乌梅:又名梅实,熏梅,桔梅肉。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参见本书3-5-5梅实。

【译文】

桂沉浆去湿逐饮,生津止渴,顺气。

紫苏叶一两,切成细末;沉香三钱,锉成碎末;乌梅一两,[去核]取果肉用之;沙糖六两。

以上四种原料,加入五六碗水,[一同放入锅中煎熬],熬至只剩下三碗水时,[停止加热],把煎煮物中的渣滓过滤掉;[在过滤干净的汤液中]掺入一升“桂浆”,搅和均匀制成“桂沉浆”,就可以饮用了。

2-1-3 荔枝膏

生津止渴,去烦〔1〕。

乌梅半斤,取肉;桂一十两,去皮,剉;沙糖二十六两;麝香半钱,研;生姜汁五两;熟蜜一十四两。

右件〔2〕,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滤去滓,下沙糖、生姜汁,再熬去滓,澄定少时,入麝香〔3〕搅匀,澄清如常,任意服。

【注释】

〔1〕去烦:消除心烦。

〔2〕原文中无“件”,现据前后句式加。

〔3〕麝香: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性味辛,温。能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译文】

荔枝膏生津止渴,去烦。

乌梅半斤,[去核]取果肉用之;肉桂十两,去掉外皮,锉成碎末;沙糖二十六两;麝香半钱,研成极细末;生姜汁五两;熟炼过的蜂蜜十四两。

在乌梅、肉桂、熟蜂蜜中加入一斗五升水,[一同放入锅中煎熬],熬至只剩下一半水时,[停止加热],把煎煮物中的渣滓过滤掉,[将过滤干净的汤液再下入锅中],加入沙糖和姜汁继续煎熬,然后把煎煮物再过滤一次去掉其中的渣滓,静置澄清一会儿,[取上层清液]加入麝香搅匀,再澄至清澈,就可以任意地服用了。

2-1-4 梅子丸

生津止渴,解化酒毒〔1〕,去湿。

乌梅一两半,取肉;白梅〔2〕一两半,取肉;干木瓜〔3〕一两半;紫苏叶一两半;甘草〔4〕一两,炙;檀香〔5〕二钱;麝香一钱,研。

右件〔6〕为末,入麝香和匀,沙糖为丸如弹大。每服一丸,噙化。

【注释】

〔1〕解化酒毒:即可以消解酒精中毒。

〔2〕白梅:异名盐梅、霜梅、白霜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盐渍而成。《齐民要术》:“作白梅法,梅子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性味酸涩咸,平。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3〕木瓜:为贴梗海棠的果实。性味酸,温。能平肝和胃,去湿舒筋。参见本书3-5-4木瓜。

〔4〕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入中药,也可作调味料。参见本书3-7-13甘草。

〔5〕檀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心材含挥发油(白檀油)3%—5%。性味辛,温。入脾、胃、肺经。能理气,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6〕原文中无“件”,现据前后句式加。

【译文】

梅子丸生津止渴,能消解酒精中毒,去湿。

乌梅一两半,[去掉梅核],取果肉用之;白梅一两半,[去掉内核],取果肉用之;干木瓜一两半;紫苏叶一两半;甘草一两,炒炙一下;檀香二钱;麝香一钱,研成极细末。

以上原料,[除麝香外]全部研成细末,加入已经研成细末的麝香拌和均匀;取适量的沙糖[加水熬至可以拉成丝时],拌入上述药末,趁热做成弹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食一丸,放在口中慢慢含化。

2-1-5 五味子汤代葡萄酒饮

生津止渴,暖精〔1〕益气。

北五味子〔2〕一斤,净肉;紫苏叶六两;人参〔3〕四两,去芦〔4〕,剉;沙糖二斤。

右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滤去滓,澄清,任意服之。

【注释】

〔1〕暖精:可以治疗男子精冷。精冷,男子因真阳不足而引起的精气清冷,无生育能力者。类于性神经衰弱,精子缺乏一类的病症。

〔2〕北五味子:指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的五味子,商品名习称为“北五味子”。性味酸,温。入肺、肾经。能敛汗,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3〕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性味甘,微苦,温。入脾、肺经。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以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4〕芦:参芦,又称竹节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性味甘苦,温。主涌吐,升阳。治虚人痰壅胸膈,气陷泄泻。因人参与参芦的功用与主治各不相同,所以一般常将两者分开使用。

【译文】

五味子汤生津止渴,暖精,益气。

北五味子一斤,[除去杂物],取净果肉用之;紫苏叶六两[切碎];人参四两,去掉参芦,锉成细末;沙糖二斤。

以上原料,加入二斗水,[一同放入锅中煎熬],熬至只剩下一斗水时,[停止加热],把煎煮物中的渣滓过滤掉,[将过滤干净的汤液]静置澄清,就可以随意饮用了。

2-1-6 人参汤代酒饮

顺气,开胸膈〔1〕,止渴生津。

新罗参〔2〕四两,去芦,剉;橘皮一两,去白;紫苏叶二两;沙糖一斤。

右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去滓,澄清,任意饮之。

【注释】

〔1〕开胸膈:即宽胸膈,又称疏郁理气。与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同义。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症见胸膈痞闷、两胁及小腹胀痛等。

〔2〕新罗参:即产于朝鲜的人参,又名别直参、高丽参。新罗,朝鲜古国。

【译文】

人参汤顺气,开胸膈,止渴生津。

新罗参四两,去掉参芦,锉成细末;橘皮一两,除去内层的白皮;紫苏叶二两;沙糖一斤。

以上原料,加入二斗水,[一同放入锅中煎熬],熬至只剩下一斗水时,[停止加热],把煎煮物中的渣滓过滤,[将过干净的汤液]静置澄清,就可以任意饮用了。

2-1-7 仙术汤

去一切不正之气,温脾胃〔1〕,进饮食〔2〕,辟瘟疫〔3〕,除寒湿〔4〕。

苍术〔5〕一斤,米泔浸三日,竹刀子切片,焙干,为末;茴香二两,炒,为末;甘草二两,炒,为末;白面一斤,炒;干枣二升,焙干,为末;盐四两,炒。

右件,一同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注释】

〔1〕温脾胃:可以温暖中焦脾胃。

〔2〕进饮食:可以使人食量增加。

〔3〕辟瘟疫:辟,含有驱除、治疗、预防之意。瘟疫,病名。出《素问·本病论》,亦称温疫。为感受疫疬之气而发生的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常见的有两种类型:1疬气疫毒,伏于募原。初起憎寒壮热,旋即但寒不热,头痛身痛,苔白如积粉,舌质红绛,脉数等。治宜疏利透达。用达原饮,三消饮等方(见《瘟疫论》)。2暑热疫毒,伏邪于胃。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如劈,腹痛泄泻,或见衄血,发斑,神志昏迷,舌绛苔焦等。治宜清瘟解毒。用清瘟败毒散(见《疫疹一得》)。

〔4〕除寒湿:寒,病因六淫之一。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外束,与卫气相搏,阳气不得宣泄,要见寒热、发热、无汗等症。《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寒气侵入,阻滞气血活动,成为痛症之一。《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湿,也为病因六淫之一。

〔5〕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性味辛苦,温。能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译文】

仙术汤可以去除一切不正之气,温暖中焦脾胃,使人饭量增加,驱除和预防瘟疫,驱除寒邪和湿邪。

苍术一斤,先用淘米泔水浸泡三日,再用竹制的小刀切成薄片,烘焙干燥,研成细末;茴香二两,炒焙干燥,研成细末;甘草二两,炒炙后研成细末;面粉一斤,炒熟;干枣二升,烘焙干燥,[去掉枣核],研成细末;食盐四两,放入锅中炒一下,[研成细末]。

以上原料,一同掺和拌匀,[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次取出若干,用白开水冲调,空腹食用。

2-1-8 杏霜汤

调顺肺气〔1〕,利胸膈,治咳嗽。

粟米五升,炒,为面;杏仁二升,去皮、尖,麸炒〔2〕,研;盐三两,炒。

右件拌匀。每日空心白汤调一钱。入酥油少许尤佳。

【注释】

〔1〕肺气:1指肺的功能活动。2指呼吸之气,包括胸中的宗气。

〔2〕麸炒:用麸皮与杏仁一起炒,此为中药炮制的一种方法。但在制作杏霜汤时必须筛去麸皮,否则会影响杏霜汤的色泽。

【译文】

杏霜汤能调顺肺气,利胸膈,治疗咳嗽。

粟米五升,炒熟,碾成面粉;杏仁二升,[置沸水中略煮,俟皮微皱起捞出,浸入凉水中],退去种皮,掐去杏仁尖,与麦麸皮一同放入锅中炒至焦黄,[筛去麸皮],将杏仁研成细末;食盐三两,放入锅中炒一下,[研成细末]。

以上原料,一同掺和拌匀,[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次取出一钱,用白开水冲调,空腹食用。如果在这种杏霜汤中调入少量的酥油,其口感和疗效就会更好。

2-1-9 山药汤

补虚,益气,温中,润肺〔1〕。

山药一斤,煮熟〔2〕;粟米半升,炒,为面;杏仁二斤,炒令过熟,去皮、尖,切如米。

右件,每日空心白汤调二钱,入酥油少许,山药任意。

【注释】

〔1〕润肺:对肺脏有滋润补益作用,如“润肺化痰”。由于外感温燥,或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为痰。症见咽喉干燥哽痛、呛咳痰稠难咯、舌红苔黄而干。

〔2〕原文未曾说明山药的具体制法,但从粉状的山药汤需要长时间贮存来分析,山药在煮熟后必须干燥后磨成粉,一方面便于与其他干粉状物质相混合,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因水分较大而变质。

【译文】

山药汤补虚,益气,温中,润肺。

山药一斤,煮熟[去掉表皮,切片干燥,研成粉末];粟米半升,炒熟,碾成面粉;杏仁二斤,炒至熟透呈焦黄色,去掉种皮,掐去杏仁尖,切成米粒大小。

以上原料,[一同掺和拌匀,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次取出二钱,调入少量的酥油,用白开水冲调后,空腹食用。本方中山药的用量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

2-1-10 四和汤

治腹内冷痛〔1〕,脾胃不和〔2〕。

白面一斤,炒;芝麻一斤,炒;茴香二两,炒;盐一两,炒。

右件,并为末。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注释】

〔1〕冷痛:痛处有冷感、局部喜热的表现。症见胃痛、腹痛、痹痛等。

〔2〕脾胃不和:可理解为脾胃功能不正常。

【译文】

四和汤能治疗肚腹内的冷痛,脾胃不和。

面粉一斤,炒熟;芝麻一斤,炒熟;茴香二两,入锅炒一下,盐一两,入锅炒一下。

以上原料,混合后一同碾磨成细末,[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次取出若干,用白开水冲调后,空腹食用。

2-1-11 枣姜汤

和脾胃,进饮食。

生姜一斤,切作片;大枣三升,去核,炒;甘草二两,炒;盐二两,炒。

右件为末,一处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译文】

枣姜汤调和改善脾胃功能,使人的饭量增加。

生姜一斤,切成薄片,[烘或晒使姜片干燥],大枣三升,剔去枣核,将枣肉放入锅中炒去水分;甘草二两,炒炙一下;食盐二两,入锅炒一下。

以上原料分别研成细末,一同掺和拌匀,[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天空腹时取出若干,用白开水冲调后食用。

2-1-12 茴香汤

治元藏虚弱,脐腹冷痛。

茴香一斤,炒;川楝子〔1〕半斤;陈皮半斤,去白;甘草四两,炒;盐半斤,炒。

右件为细末,相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注释】

〔1〕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的果实。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7—3厘米,短径1.7—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泽,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球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紫黑色长圆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皮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性味苦,寒,有毒。能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译文】

茴香汤能治疗元脏虚弱、脐腹部的冷痛。

茴香一斤,入锅炒去水分;川楝子半斤;陈皮半斤,去掉内层的白皮;甘草四两,炒炙一下;盐半斤,入锅炒一下。

以上原料分别研成细末,一同掺和拌匀。[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天空腹时取出若干,用白开水冲调后食用。

2-1-13 破气汤

治元藏虚弱,腹痛,胸膈闭闷。

杏仁一斤,去皮、尖,麸炒,别研;茴香四两,炒;良姜一两;荜澄茄二两;陈皮二两,去白;桂花〔1〕半斤;姜黄一两;木香〔2〕一两;丁香〔3〕一两;甘草半斤;盐半斤。

右件为细末,空心白汤点服。

【注释】

〔1〕桂花:为木樨科植物木樨osmanthus fragrans (thunb.)lour.的花。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9—10月开花时采收,阴干,拣去杂质,密闭贮藏,防止走失香气及受潮发霉。花含芳香物质。性味辛,温。归肺、脾、肾经。能化痰,散瘀。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2〕木香:为菊科植物云木香、越西木香、川木香等的根。能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寒疝。

〔3〕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et perry的花蕾。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具有抑菌杀虫、健胃等作用。味辛,性温。归胃、脾、肾经。能温中,暖肾,降逆。治胃寒呃逆,脘腹冷痛,肾虚阳痿,腰膝酸冷。

【译文】

破气汤治疗肾脏虚弱,腹部疼痛,胸膈闭闷。

杏仁一斤,[放入沸水中略煮片刻,等表皮微微皱起时捞出浸泡于凉水中],退去种皮,掐去杏仁尖。与麸皮一同入锅用文火炒至微黄,单独研成细末。茴香四两,炒一下;良姜一两,荜澄茄二两;陈皮二两,去掉内层的白皮;桂花半斤;姜黄一两;木香一两;丁香一两;甘草半斤;盐半斤。

以上原料[除杏仁外]分别碾成细末,然后与杏仁末一同掺和拌匀,[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次取适量,用白开水冲调后,空腹食用。

2-1-14 白梅汤

治中热〔1〕,五心烦躁〔2〕,霍乱〔3〕呕吐,干渴,津液〔4〕不通。

白梅肉一斤,白檀四两,甘草四两,盐半斤。

右件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生姜汁少许,白汤调下。

【注释】

〔1〕中热:指脾胃中热。中,指中焦脾胃。

〔2〕五心烦躁: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焦躁不安。

〔3〕霍乱:病名。出《灵枢·五乱》等篇。以起病突然,大吐大泻,烦闷不舒为特征。以其“挥霍之间,便致缭乱”得名。因饮食生冷不洁,或感受寒邪、暑湿、疫疬之气所致。有寒热之辨、干湿之分及转筋之变。

〔4〕津液:1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作用而化生的营养物质。在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脉外的,遍布于组织间隙之中。津和液通常并提,但二者在性质、分布和功用方面,均有不同之处。2泛指一切体液及代谢产物。《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又《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从而说明尿与汗均由津液化生,并对体液有调节作用。

【译文】

白梅汤能治疗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干渴,津液在体内运行散布不通畅。

白梅肉一斤,白檀四两,甘草四两,盐半斤。

以上原料碾成细末,[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次取出一钱,调入少量的生姜汁,用白开水冲调后就可以服食。

2-1-15 木瓜汤

治脚气不仁,膝劳冷痹疼痛〔1〕。

木瓜四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沙蜜二斤,炼净。

右件二味,调和匀,入净磁器内盛之。空心白汤点服。

【注释】

〔1〕膝劳冷痹疼痛:指风寒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而引起的膝部肌肉、经脉及骨节间发冷、闭阻不通而疼痛。痹,在此是病理名,闭阻不通的意思。

【译文】

木瓜汤能治疗脚气不仁,膝劳冷痹疼痛。

木瓜四个,蒸熟,去掉表皮,研成泥状;蜂蜜二斤,炼制纯净。

以上两种原料,掺和后调拌均匀,收贮在干净的瓷制容器中,每次取出若干,用白开水冲调后,空腹食用。

2-1-16 橘皮醒酲〔1〕汤

治酒醉不解,呕噫吞酸〔2〕。

香橙皮〔3〕一斤,去白;陈橘皮一斤,去白;檀香四两;葛花〔4〕半斤;绿豆花〔5〕半斤;人参二两,去芦;白豆蔻仁〔6〕二两;盐六两,炒。

右件,为细末。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注释】

〔1〕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

〔2〕呕噫(ài)吞酸:指呕吐、嗳气、吞酸水。呕,古代文献多以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现在一般不区分,而将有声无物者,称为干呕。呕吐为胃气失于和降所致,而脾胃虚弱、寒邪犯胃、湿热蕴蒸、痰饮内伏、饮食积滞,均可导致胃气上逆、呕吐。治宜和胃降逆,如橘皮汤、小半夏汤等。噫,症名。出《内经·诊要经终论》等篇。即嗳气(见《丹溪心法》)。指气从胃中上逆,冒出有声,其声沉长,不似呃逆声急短促。多因脾胃虚弱,或胃有痰、火、食滞,使气滞中焦而上逆所致。也有因肺气不降而嗳气者。治宜和胃、理气、降逆以治标,并辨虚、实、痰、火、湿、滞以治本。吞酸,症名。见《三顺极一病方论》。又称咽酸。酸水自胃上涌至咽喉,咽喉难受,随即吞咽而下,故名吞酸。因宿食不化者,吐酸吞酸,嗳气腐臭,治宜和中消导,可用曲术丸。因胃有痰火者,气闷多痰,心烦吐酸,治宜化痰清火,可用栀连二陈汤。因肝火犯胃者,两胁刺痛,心烦吐酸,口苦咽干,脉弦数,治宜泻肝清火,可用柴葛平胃散;因脾胃虚寒者,胸脘胀闷,嗳气,苔白,脉弦细,治宜温养脾胃,可用香砂六君丸加减。

〔3〕香橙皮:为芸香科植物香橙citrus junos tanaka的果皮。含橙皮甙,挥发油,果胶,胡萝卜素。味苦辛,性温。能快气利膈,化痰降逆,解酲,消食,止呕,解鱼、蟹毒。

〔4〕葛花:为豆科植物葛的未全开放的花。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收,去掉梗叶,晒干。性味甘,凉。解酒醒脾。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本经逢原》:“葛花,能解酒毒,葛花醒酲和汤用之,必兼人参。但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5〕绿豆花:为豆科植物绿豆的花。主解酒毒。

〔6〕白豆蔻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的干燥成熟果实。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干燥果实商品名即称“豆蔻”。性味辛,温。能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也常用作烹饪鱼、肉、禽类的调味料。

【译文】

橘皮醒酲汤可以解酒,治疗呕噫吞酸。

[鲜]香橙皮一斤,去掉橙皮内层的白皮;陈橘皮一斤,去掉橘皮内层的白皮;檀香四两;葛花半斤;绿豆花半斤;人参二两,去掉参芦;白豆蔻仁二两;盐六两,入锅炒一下。

以上原料各自研成细末,掺和拌匀,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天空腹时取出若干,用白开水冲调后食用。

2-1-17 渴忒饼儿

生津止渴,治嗽。

渴忒〔1〕一两二钱;新罗参一两,去芦;菖蒲〔2〕一钱,各为细末;白纳八三两,研,系沙糖。

右件,将渴忒用葡萄酒化成膏,和上述药末,令匀为剂,印作饼。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注释】

〔1〕渴忒:查《中药大辞典》仅见“渴留”与“渴禀”,疑与“渴忒”有关,现录如下:1渴留(《唐本草》),即中药“血竭”,异名海蜡、麒麟血、木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 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性味甘咸,平。主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2渴禀,《唐本草》:“紫矿,紫色如胶。云蚁于海畔树藤皮中为之。树名渴禀,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吴录》谓之赤胶。”即中药“紫草茸”,异名赤胶、紫矿、紫梗、紫胶、虫胶。为紫胶虫科昆虫紫胶虫在树枝上所分泌的胶质。性味苦,寒。能清热,凉血,解毒。治麻疹,斑疹不易透发,产后血晕,带下,疮疥肿毒。哈思根先生以为渴忒即中药棠梨。因为《五体御制清文鉴》说渴忒即“杜梨”,烧食之,可止滑痢。译者以为血竭、紫草茸、棠梨均非忽思慧笔下的渴忒。因为血竭、紫草茸虽可用酒浸化,但不具生津止渴、治疗咳嗽的功效;而棠梨虽有止咳功效但却无须用酒浸化,也不可能浸成膏状。渴忒应为何物,有待确考。

〔2〕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根茎。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主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痰厥,热病神昏,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译文】

渴忒饼儿能生津止渴,治疗咳嗽。

渴忒一两二钱;朝鲜人参一两,去掉参芦;菖蒲一钱;将朝鲜人参和菖蒲分别研成细末。白沙糖三两,研成细粉。

以上原料,先将渴忒放在适量的葡萄酒中浸化成膏状,然后加入朝鲜人参、菖蒲与白沙糖的细末,一同拌和均匀,揪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放入制造药饼的模具内压印成“渴忒饼”。每次取用一个饼,放入口中慢慢含化。

2-1-18 官桂渴忒饼儿

生津,止寒嗽〔1〕。

肉桂二钱,为末;渴忒一两二钱;新罗参一两二钱;去芦,为末;白纳八三两,研。

右件,用玫瑰水化成膏,和药末为剂,用诃子油〔2〕印作饼子。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注释】

〔1〕寒嗽:咳嗽的一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因外感寒邪伤肺,或食生冷伤脾所致。症见咳嗽,痰白带泡沫,面白,脉紧或弦细;冬月受寒,可有恶寒发热,无汗鼻塞。

〔2〕诃子油: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实制成的油。

【译文】

官桂渴忒饼儿能生津,止寒嗽。

肉桂二钱,研成细末;渴忒一两二钱;朝鲜人参一两二钱;去掉参芦,研成细末;白沙糖三两,研成细粉。

以上原料,先把渴忒放入适量的玫瑰水中浸化成膏状,然后加入肉桂、朝鲜人参与白沙糖的细末,一同拌和均匀,揪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涂上诃子油,放入制造药饼的模具内压制成官桂渴忒饼。每次取用一个饼,放入口中慢慢含化。

2-1-19 荅必纳饼儿

清头目〔1〕,利咽膈〔2〕,生津止渴,治嗽。

荅必纳〔3〕二钱,即草龙胆;新罗参一两二钱,去芦,为末;白纳八五两,研。

右件,用赤赤哈纳〔4〕即北地酸角儿熬成膏,和药末为剂,印作饼儿。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注释】

〔1〕清头目:使头脑清醒,眼睛明亮。

〔2〕利咽膈:对咽喉和胸膈有利。

〔3〕荅必纳:未详何物,待考。

〔4〕赤赤哈纳:原注上说是产于北方地区的酸角儿。酸角儿,又称酸饺、酸梅、曼姆、通血香。为豆科植物酸豆tamarindus indica l.的果实。性味甘酸,凉。主清暑热,化积滞。治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译者以为:酸角儿现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在元代时在北方能否生长,很值得怀疑。所以,北地酸角儿当为另一种植物。后文中的“赤赤哈纳即酸剌”倒是极可信的。参见本书2-1-32赤赤哈纳。

【译文】

荅必纳饼儿能清头目,利咽膈,生津止渴,治疗咳嗽。

荅必纳[就是龙胆草]二钱,研成细末;朝鲜人参一两二钱,去掉参芦,研成细末;白沙糖五两,研成细粉。

以上原料,先用赤赤哈纳[也就是生长在北方地区的酸角儿]加水熬制成膏,然后加入已经研成细末的荅必纳、朝鲜人参与白沙糖,一同拌和均匀,揪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放入制造药饼用的模具内压制成“荅必纳饼儿”。每次取用一个饼,放入口中慢慢含化。

2-1-20 橙香饼儿

宽中〔1〕顺气,清利头目〔2〕。

新橙皮一两,焙,去白;沉香五钱;白檀五钱;缩砂五钱;白豆蔻仁五钱;荜澄茄三钱;南硼砂〔3〕三钱,别研;龙脑〔4〕二钱,别研;麝香二钱,别研。

右件为细末,甘草膏和剂印饼,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注释】

〔1〕宽中:即宽胸膈,是中医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

〔2〕清利头目:使头脑清醒、眼睛明亮。

〔3〕南鹏砂:即中药“硼砂”。为矿物硼砂borax 经精制而成的结晶。其成分为四硼酸钠。有较弱的抑菌作用。性味甘咸,凉。清热消痰,解毒防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哽,噎膈,咳嗽痰稠。

〔4〕龙脑: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本书中的龙脑当为从龙脑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而制作的。龙脑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性味辛苦,凉。入心、肺经。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灰翳膜,蛲虫病。

【译文】

橙香饼儿宽中顺气,清利头目。

新鲜的橙皮一两,烘焙干燥,除去橙皮的内层白皮;沉香五钱;白檀五钱;缩砂五钱;白豆蔻仁五钱;荜澄茄三钱;南鹏砂三钱,单独研细;龙脑一钱,单独研细;麝香二钱,单独研细。

以上原料,[除硼砂、龙脑、麝香已分别研细外],一同研成细末,与硼砂、龙脑、麝香拌和均匀,然后拌入[作为黏合剂]的甘草膏,揪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放入制造药饼用的模具内压制成橙香饼儿。每次取用一个饼,放在口中慢慢含化。

2-1-21 牛髓膏子

补筋髓,壮筋骨,和血气,延年益寿。

黄精膏〔1〕五两,地黄膏〔2〕三两,天门冬膏〔3〕一两,牛骨头内取油二两。

右件,将黄精膏、地黄膏、天门冬膏与牛骨油一同不住手用银匙搅,令冷定和匀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

【注释】

〔1〕黄精膏:用中药黄精煎制而成的一种药膏。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囊丝黄精、热河黄精、滇黄精、卷叶黄精等的根茎。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能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

〔2〕地黄膏:用中药地黄煎制而成的一种药膏。地黄的新鲜根茎(鲜地黄)、蒸熟的根茎(熟地黄)、叶(地黄叶)、花(地黄花)、种子(地黄实),均供药用。此处地黄膏似为地黄根即中药的生地熬制而成。生地性味甘苦,凉。能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3〕天门冬膏:用中药天门冬煎制而成的一种药膏。天门冬,又名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性味甘苦,寒。能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

【译文】

牛髓膏子补筋髓,壮筋骨,和血气,延年益寿。

黄精膏五两;地黄膏三两;天门冬膏一两;牛骨头内取出的骨髓油二两。

以上原料,将黄精膏、地黄膏、天门冬膏、牛骨髓油一同[下入锅中用文火慢慢煎熬,同时]用银制的小勺不停地搅动,[然后趁热出锅,装入干净的瓷瓶中],等冷却后再搅拌一次,使其均匀,牛髓膏子就制好了。每天取一汤勺此膏,用温酒冲调后,空腹食用。

2-1-22 木瓜煎

木瓜十个,去皮穰,取汁,熬水尽;白沙糖十斤,炼净。

右件,一同再熬成煎。

【译文】

木瓜十个,去掉表皮和瓜穰,榨取汁液,[放入非金属的容器内]用文火熬去大部分水分;白沙糖十斤,炼制干净。

以上原料,一同放入[非金属的容器内]再次煎熬就可以制成木瓜煎。

2-1-23 香圆煎

香圆〔1〕二十个,去皮取肉;白沙糖十斤,炼净。

右件,一同再熬成煎。

【注释】

〔1〕香圆: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参见本书3-5-35香圆。

【译文】

香圆二十个,去掉外皮[和种仁],取净果肉[捣成泥状或者绞取汁液]备用;白沙糖十斤,炼制纯净。

以上原料,一同下入锅中[可酌情加入适量的水]再次煎熬就可以制成香圆煎。

2-1-24 株子煎

株子〔1〕一百个,取净肉;白沙糖十斤,炼净。

右件,同熬成煎。

【注释】

〔1〕株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参见本书3-5-36株子。

【译文】

株子一百个,取净果肉[捣成泥状或者绞取汁液]备用;白沙糖十斤,炼制纯净。

以上原料,一同下入锅中,[可酌情加入适量的水],再次煎熬,就可以制成株子煎。

2-1-25 紫苏煎

紫苏叶五斤;干木瓜五斤;白沙糖十斤,炼净。

右件,一同熬成煎。

【译文】

紫苏叶五斤;干木瓜五斤;白沙糖十斤,炼制纯净。

以上原料,[将紫苏叶切细,干木瓜研成细末,加水先进行煮熬。然后滤掉渣滓,再与十斤白沙糖]一同煎熬,就可以制成紫苏煎。

2-1-26 金橘煎

金橘〔1〕五十个,去子取皮;白沙糖三斤。

右件,一同熬成煎。

【注释】

〔1〕金橘:为芸香科植物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 (lour.)、金弹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等的果实。性味甘、温。能理气,解郁,化痰,醒酒。治胸闷郁结,伤酒口渴,食滞胃呆。

【译文】

金橘五十个,除去果核,取果皮备用;白沙糖三斤。

以上原料,[将金橘皮切碎捣烂与三斤白沙糖以及适量的水]一同煎熬,就可以制成金橘煎。

2-1-27 樱桃煎

樱桃〔1〕五十斤,取汁;白沙糖二十五斤。

右件〔2〕,同熬成煎。

【注释】

〔1〕樱桃: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参见本书3-5-16樱桃。

〔2〕原文中无“件”,现据前后句式加。

【译文】

[新鲜的]樱桃五十斤,绞取汁液;白沙糖二十五斤。

[将樱桃汁与白沙糖以及适量的水]一同煎熬,就可以制成樱桃煎。

2-1-28 桃煎

大桃〔1〕一百个,去皮,切片,取汁;白沙蜜二十斤,炼净。

右件,一同熬成煎。

【注释】

〔1〕桃: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果实。参见本书3-5-1桃。

【译文】

大桃子一百个,剥掉表皮,[剔除桃核],切成小片,绞取果汁;白沙糖二十斤,炼制纯净。

以上原料,[可酌情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煎熬,就可以制成桃煎。

2-1-29 石榴浆

石榴子〔1〕十斤,取汁;白沙糖十斤,炼净。

右件,一同熬成煎。

【注释】

〔1〕石榴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实。参见本书3-5-8石榴。

【译文】

石榴子十斤,绞取汁液;白沙糖十斤,炼制纯净。

以上原料,[可酌情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煎熬,就可以制成石榴浆。

2-1-30 小石榴煎

小石榴〔1〕二斗,蒸熟去子,研为泥;白沙蜜十斤,炼净。

右件,一同熬成煎。

【注释】

〔1〕小石榴:石榴的一种,特点是果实小,果肉种子间不具薄隔膜,别称山石榴。《本草图经》云:“……又有一种山石榴,形颇相类而绝小,不作房,生青齐间甚多,不入药,但蜜渍以当果,或寄京下,甚美。”

【译文】

小石榴二斗,[去皮]蒸熟,去掉果核,将果肉研成泥状;白沙糖十斤,炼制纯净。

以上原料,[酌情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煎熬,就可以制成小石榴煎。

2-1-31 五味子舍儿别〔1〕

新北五味十斤,去子,水浸取汁;白沙糖八斤,炼净。

右件,一同熬成煎。

【注释】

〔1〕舍儿别:为用汉字记音的阿拉伯语,也有写成“舍里八”的,其原意为饮料。

【译文】

新鲜的北五味子果实十斤,去掉果核,用水浸泡后绞取汁液;白沙糖八斤,炼制纯净。

以上原料,一同下入锅中煎熬就可以制成五味子舍儿别。

2-1-32 赤赤哈纳即酸刺

赤赤哈纳〔1〕不以多少,水浸取汁。右件,用银石器内熬成膏。

【注释】

〔1〕赤赤哈纳:即酸刺,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味酸、涩,性温。效燥、腻、锐、固。止咳,祛痰,稀释血液,抑巴达干包如,助消化。主治咳嗽、痰多、气喘、肺痨、肺脓疡、肺脉痞、妇血症、血痞、闭经、包如病、消化不良。《医药月帝》:“沙棘祛巴达干,治肺,心病,止泻。”《蒙医药选编》:“祛痰,化血,抑巴达干。”

【译文】

赤赤哈纳,数量不拘多少,用水浸泡后绞取汁液。

将赤赤哈纳的汁液放入银制或陶制的容器内煎熬,就可以制成赤赤哈纳膏。

2-1-33 松子油

松子不以多少,去皮,捣研为泥。

右件,水绞取汁熬成,取净清油,绵滤净,再熬澄清。

【译文】

松子,数量不拘多少,[砸碎后]除去外壳,将松子仁捣碎研成泥状。

在泥状的松子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后用纱布]绞取汁液,[然后在绞过汁后的松子泥中再加水搅拌,绞取汁液,反复多次],将所得到的汁液放入锅中煎熬,撇出浮在上层的清油,趁热用布帛过滤掉渣滓,把过滤后的油再放入锅中熬尽水分,取出澄清,[上层的澄清液就是松子油]。

2-1-34 杏子油

杏仁不以多少,连皮捣碎。

右件,水煮熬,取浮油,绵滤净,再熬成油。

【译文】

杏仁,数量不拘多少,连同杏仁皮一起捣成泥状。

将杏仁泥放入锅中加水煮熬,然后将上层的浮油撇出,用纱布过滤干净,将滤液再放入锅中熬尽水分,即成杏子油。

2-1-35 酥油

牛乳〔1〕中取净凝,熬而为酥〔2〕。

【注释】

〔1〕牛乳:牛奶,是元代蒙古人中仅次于马奶的饮食物。

〔2〕熬而为酥:蒙古人从牛奶中提取奶油后,通常不在奶油里放盐,而是煮很长时间脱去水分,然后收藏在用羊胃制成的皮囊里进行保存,以供食用。

【译文】

将浮在牛乳表面的油脂状凝结物取出,放入锅中煎熬炼制,得到的油脂就是酥油。

2-1-36 醍醐油〔1〕

取上等酥油,约重千斤之上者,煎熬过滤净,用大磁瓮贮之,冬月取瓮中心不冻者,谓之醍醐。

【注释】

〔1〕醍醐(tí hú)油: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唐本草》:“醍醐,生酥中,此酥之精液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杵炼,贮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便津出而得之。”其一般组成是每100克含水分73克、蛋白质2.9克、脂肪20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0.6克、钙97毫克、磷77毫克、铁0.1毫克、硫氨素0.03毫克、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0.1毫克、抗坏血酸微量、维生素a830国际单位。脂肪是醍醐油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饱和脂肪酸(丁酸、己酸、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不饱和的油酸。此上尚含有二羟基硬脂酸、花生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唐本草》:“性冷。”滋阴清热,益肺止血,止渴润燥。治虚劳肺痿,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

【译文】

取质量上等的酥油一千斤以上,放入锅中煎熬,用纱布过滤掉渣滓,装入洁净的大瓷瓮中贮存起来。在寒冷的冬季,取出大瓷瓮中未曾冻结的那部分酥油,这就是所谓的醍醐油。

2-1-37 马思哥油

取净牛奶子不住用阿赤即打油木器也打,取浮凝者为马思哥〔1〕油。今亦云白酥油。

【注释】

〔1〕马思哥:疑为“乌思哥”之讹。“乌思哥”为蒙古语esugusug之音译。《元朝秘史》第二八、八五节作“额速克”,《至元译语·饮膳门》作“兀宿”,系马奶或牛奶同治而成的饮料。在搅拌奶子的过程中提取的奶油称作“乌思哥油”(usug-yintos),其炼取法与上述同(参见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译文】

取纯净的牛奶,用打制奶油的阿赤[就是用木头制成的打奶油器具]不停地搅打[使奶油从牛奶中分离出来],将凝浮在上层的脂状物提取出来,这就是马思哥油,现在也叫做“白酥油”。

2-1-38 枸杞茶

枸杞〔1〕五斗,水淘洗净,去浮麦,焙干,用白布筒净〔2〕,去蒂萼黑色,选拣红熟者,先用雀舌茶展溲碾子,茶芽不用,次碾枸杞为细末。每日空心用匙头入酥油搅匀,温酒调下,白汤亦可。

忌与酪同食。

【注释】

〔1〕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观呈类纺锤形,略扁,长6—21毫米,直径3—10毫米。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顶端有小凸起伏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韧,皱缩;果肉肉质,柔润而有黏性,种子多数,类肾形,扁而翘,长1.5—1.9毫米,宽1—1.7毫米,表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无臭,味甜、微酸。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2〕筒净:将物体放在白布上通过筛、簸等方法进行筛选。如后面的“玉磨茶”中有“筛筒净”,即用筛子将茶芽筛选干净。

【译文】

枸杞子五斗,用水淘洗干净,去掉漂浮在水面上的枸杞子及杂物,用文火烘焙干,用白布筒净,拣去果蒂、花萼为黑色的[枸杞子],选取色泽红艳、成熟度好的[枸杞子]备用。先用雀舌茶汁[茶叶弃之不用],把准备用来碾磨枸杞子的碾子全面地冲洗一遍。[等碾子晾干后],将枸杞子用碾子碾成细末,[收贮在洁净的容器中]。每日空腹时取枸杞茶一汤匙,加入酥油搅拌均匀,用温酒冲调后服食,或者用白开水冲调后服食也行。[但是]不要与奶酪同时吃。

2-1-39 玉磨茶

上等紫笋〔1〕五十斤,筛筒净;苏门炒米〔2〕五十斤,筛筒净,一同拌和匀,入玉磨〔3〕内,磨之成茶。

【注释】

〔1〕紫笋:一种茶叶名。“紫笋”是表示这种茶叶的外形像初生的竹笋,一般指用茶芽制成的茶叶。

〔2〕苏门炒米: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稻米制成的炒米。炒米是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喜爱的方便食品之一。

〔3〕玉磨:用玉或其他石质细腻坚硬的石头做成的磨。

【译文】

上等的紫笋茶五十斤,筛选干净;将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稻米放入锅中炒熟后取五十斤,筛选干净。将紫笋茶与炒米一同拌和均匀,放入用上等石料制成的石磨中磨成细粉,“玉磨茶”就制好了。

2-1-40 金字茶

系江南湖州〔1〕造进末茶。

【注释】

〔1〕江南湖州:指长江以南的湖州,是古代行政区域名。隋朝仁寿二年(602)置州,州地滨太湖而得名。治所在乌程(今吴兴)。唐时,辖境相当浙江吴兴、德清、安吉、长兴等县。元时改为湖州路。

【译文】

这是江南湖州制造进献给皇上的一种粉末状的茶。

2-1-41 范殿帅茶

系江浙庆元路〔1〕造进芽茶,味色绝胜诸茶。

【注释】

〔1〕庆元路:古代行政区域名。辖境相当于今浙江省甬江流域及慈溪、象山、定海、岱山、普陀等县地。元时改为“庆元路”。

【译文】

这是江浙庆元路制造进献给皇上的一种芽茶,味道和色泽远远胜过其他地方的茶。

2-1-42 紫笋雀舌茶〔1〕

选新嫩芽蒸过〔2〕,为紫笋。有先春、次春、探春〔3〕,味皆不及紫笋雀舌。

【注释】

〔1〕紫笋雀舌茶:一种茶叶名。“紫笋”,见“玉磨茶”条。“雀舌”,是比喻此茶如雀舌般的小而嫩。沈括《梦溪笔谈》:“茶芽,石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2〕选新嫩芽蒸过:由此可见“紫笋雀舌茶”的杀青方法为蒸,所以应属蒸青茶类。

〔3〕先春、次春、探春:均为茶名,是以采摘时间来命名的茶。

【译文】

将经过挑选的新摘下的嫩茶芽放入笼屉中蒸制[杀青]后,[晒或烘干],就可以制成“紫笋雀舌茶”。虽然有“先春”、“次春”、“探春”等名品,但它们的品质都比不上“紫笋雀舌茶”。

2-1-43 女须儿〔1〕

出直北〔2〕地面,味温、甘。

【注释】

〔1〕女须儿:语种、语义不详。一说是中药“女儿茶”;一说是用青桐(梧桐)嫩叶(芽)制成的茶。

〔2〕直北:元时指中国北方地区。由于山茶科山茶属的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很难在直北地区正常生长,所以女须儿可能是北方游牧民族用作饮料的一种植物。

【译文】

女须儿是出产在直北地区的一种茶,性温、味甘。

2-1-44 西番茶〔1〕

出本土,味苦涩,煎用酥油〔2〕。

【注释】

〔1〕西番茶:《元史·食货志二·茶法》条载有“西番大叶茶”,可能即西番茶。西番,元代指宣政院辖地,除今西藏之外,还包括今四川西部的大片地区。

〔2〕煎用酥油:将西番茶用酥油煎,制出的应该是一种酥油茶。

【译文】

西番茶出产在本土。性味苦、涩,可与酥油一同煎煮[成酥油茶]。

2-1-45 川茶 藤茶 夸茶〔1〕

皆出四川。

【注释】

〔1〕川茶、藤茶、夸茶:均为茶名,但可考者仅为夸茶。夸茶在宋代是贡茶中的极上品。《元史·食货志二·茶法》条载有“建宁夸茶”。关于它的制作,宋熊蕃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说:“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绿线水芽。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祇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其制方寸新銙,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

【译文】

川茶、藤茶、夸茶都是出产于四川的茶叶。

2-1-46 燕尾茶〔1〕

出江浙、江西。

【注释】

〔1〕燕尾茶:一种茶名。具体制法不详,但从其外形颇似燕子的尾巴来推断,也许是一芽带两叶,号一枪两旗的芽茶。

【译文】

燕尾茶出产于江苏、浙江、江西。

2-1-47 孩儿茶〔1〕

出广南。

【注释】

〔1〕孩儿茶:异名乌爹泥、乌丁泥、西谢。为豆科植物儿茶的枝干或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的枝叶煎汁浓缩而成的干燥浸膏。商品有“儿茶膏”和“方儿茶”两种。儿茶膏,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采收儿茶的枝干,剥去外皮,砍成碎片,加水煎熬后,过滤,浓缩成糖浆状,冷却,倾于特制的模型中,干后即成。儿茶膏,割取儿茶钩藤的带叶小枝,入铜锅中,加水煮沸6—8小时,并经常搅拌,使叶破碎,待叶变黄色时,取出枝叶,将浸出液过滤后,浓缩成糖浆状,倾入木盘中,待冷却凝固,切成方块状,干燥即成。

【译文】

孩儿茶出产于广南。

2-1-48 温桑茶〔1〕

出黑峪〔2〕。

【注释】

〔1〕温桑茶:宋代已有的一种名茶。《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记有:“雍熙二年(985),民造温桑伪茶。”由此可见温桑茶应是一种品质上乘、价格较高的茶,否则民众不会伪造。金代民间也有伪造温桑茶者,并致使监管制茶的官员被罢官。如《金史·食货志四·茶条》载:“以尚书省令史承德郎刘成往河南视官造者,以不亲尝其味,但采民言谓为温桑,实非茶也,还即白上。上以为不干,杖七十,罢之。”

〔2〕黑峪:亦称黑谷。即今北京市延庆县以北地区。

【译文】

温桑茶出产于黑峪。

2-1-49 诸茶〔1〕

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注释】

〔1〕诸茶:原书无此条目,现据内容增加。此段为对诸种茶叶总体功能的一个小结。

【译文】

所有的茶叶其性味都是甘,苦,微寒,无毒。可以去痰热,止渴,通利小便,帮助消化,下降上逆之气,使人神志清醒,减少睡眠。

2-1-50 清茶〔1〕

先用水滚过滤净,下茶芽,少时煎成。

【注释】

〔1〕清茶:这是一种不加任何物料用清水煎制而成的茶。它与现代的“沏茶”、“泡茶”还不太一样,因为“沏茶”和“泡茶”是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无须再煎煮,而清茶则需要稍微煎煮一小会儿。

【译文】

先将水烧开后,过滤干净,然后下入茶芽,稍微煎一小会儿就可以了。

2-1-51 炒茶

用铁锅烧赤,以马思哥油、牛奶子、茶芽同炒成。

【译文】

把铁锅烧红,放入马思哥油、牛奶、茶芽,一同炒制,就制成了炒茶。

2-1-52 兰膏

玉磨末茶三匙头,面、酥油同搅成膏,沸汤点之。

【译文】

取用玉磨研成细末的茶末三汤匙,加入适量[炒熟的]白面和酥油,一同搅拌成稠膏状,用开水冲调成茶汤就可以食用了。

2-1-53 酥签〔1〕

金字末茶两匙头,入酥油同搅,沸汤点之。

【注释】

〔1〕酥签:又称“酥煎茶”,为牧区少数民族经常饮用的一种茶汤。《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茶》记有“酥煎茶”:将奶酥在银或陶器内溶化,倒入江茶末搅匀,慢慢添汤搅成稀膏,放入盏内,加汤浸泡供之。茶和酥的比例应视饮者口味,或多或少,灵活配用,但酥茶多些为佳。用汤要随季节掌握好温度,冬季宜在风炉上煮汤。

【译文】

取金字茶的茶末两汤匙,加入适量的酥油一同搅拌均匀后,用白开水冲泡成茶汤[就可以作食用了]。

2-1-54 建汤〔1〕

玉磨末茶一匙,入碗内研匀,百沸汤点之。

【注释】

〔1〕建汤:用烧沸数次的开水沏玉磨茶而成的一种茶饮。此法与现代的沏茶方法有些接近。建,指建茶,是古代福建省建州地区出产的一种上等末茶,曾作为向皇帝进贡的贡品。

【译文】

取用玉磨研碎的[建]茶末一汤匙,放入碗内研匀,用烧沸过多次的开水冲泡,[就成了建汤]。

2-1-55 香茶

白茶〔1〕一袋,龙脑成片者三钱,百药煎〔2〕半钱,麝香二钱。

同研细,用香粳米熬成粥,和成剂,印作饼。

【注释】

〔1〕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在制茶学中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

〔2〕百药煎:中药名。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制法为将五倍子捣碎,研末过筛,每斤加入茶叶末1两,酵糟4两,同置容器中拌匀捣烂,摊平,切成约1寸见方的小块,俟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贮藏于干燥处。药材为灰褐色的小方块,表面间有黄白色的斑点,微具香气。其味酸,性平,无毒。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本草纲目》:“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

【译文】

白茶一小袋;成片状的龙脑三钱;百药煎半钱;麝香二钱,一同研成细末,备用。用香粳米加水熬成粥,取出适量的粥掺入到上述的药末中,拌和好后,揪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放入制造药饼的模具中压制成小饼,香茶就算是做好了。

2-2

诸水

2-2-1 玉泉水

甘,平,无毒。治消渴,反胃〔1〕,热痢〔2〕。今西山有玉泉水,甘美味胜诸泉。

【注释】

〔1〕反胃:病名。见《景岳全书·杂症谟》。亦称胃反、翻胃。《医贯》:“翻胃者,饮食倍常,尽入于胃矣,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两时而吐,或积至一日一夜,腹中胀闷不可忍而复吐,原物酸臭不化,此已入胃而反出,故曰反胃。”多因脾胃虚弱,命门火衰,不能运化水谷所致。

〔2〕热痢:病名。见《普济方》。指内有积热所致的痫症,多见于小儿。由于乳食伤胃,胃肠积热,热盛则风盛痰壅。症见口眼相牵、手足抽掣、腰背强直、口中吐沫、鼻里作声、颈项反张、壮热啼哭。

【译文】

性味甘,平,无毒。治疗消渴,反胃,热痢。现在北京西郊的山上有玉泉水,水质甘美,胜过其他的泉水。

2-2-2 井华水

甘,平,无毒。主人九窍〔1〕大惊出血,以水噀〔2〕面即住。及洗人目翳〔3〕。投酒醋中,令不损败。平旦汲者是也。今内府御用之水,常于邹店取之。缘自至大初武宗皇帝〔4〕幸柳林飞放〔5〕,请皇太后同往观焉。由是道经邹店,因渴思茶,遂命普兰奚国公金界奴朵儿只煎造。公亲诣诸井选水,惟一井水味颇清甘。汲取煎茶以进,上称其茶味特异。内府常进之茶,味色两绝。乃命国公于井所建观音堂,盖亭井上,以栏翼之,刻石纪其事。自后御用之水,日必取焉。所造汤茶,比诸水殊胜,邻左有井,皆不及也。

此水煎熬过,澄莹如一。常较其分两与别水增重。

【注释】

〔1〕九窍:指人体由内向外的九个通道。

〔2〕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

〔3〕目翳(yì):病症名。1指引起黑睛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疤痕。如凝脂翳、宿翳等。2凡眼内外所生遮蔽视线之目障皆可称翳。3除1所述外,某些内障也称翳。如圆翳、震惊翳。

〔4〕武宗皇帝:指元代第三代皇帝海山,他仅当了四年的皇帝(1308—1312)。

〔5〕飞放:元朝时,皇帝到郊外去放鹰游戏叫“飞放”。《宸垣识略》:“元时,冬春之交,天子幸近郊,纵鹰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至顺二年,筑柳林海子隄堰。”当时北京南郊之南苑就叫做“飞放泊”。

【译文】

井华水性味甘,平,无毒。主要用于治疗当人受到较大的惊吓而九窍出血时,将井华水喷洒在病人的脸上就可以止住出血;还可以用来浸洗目翳。井华水加入到酒、醋中,可以使酒、醋不会变质。井华水就是天刚蒙蒙亮时从井中汲取的水。现在皇宫里供皇族使用的井水经常取自于邹店。这起源于至大(1308—1312)初年,那年武宗皇帝亲自驾临柳林去放鹰游春,请皇太后一同前往观看。路过邹店时,口渴想饮茶,就命令赵国公普兰奚、金界奴朵儿只煎茶。赵国公就亲自到邹店的各个井中挑选可以用来烹茶的水,发现只有一口井的水味道非常清冽甘美,于是就汲取这口井的水煎好茶后进奉。武宗皇帝饮过这口井煎制的茶后大加赞赏,认为与皇宫内平常煎制的茶大不相同,口感和色泽可以称得上是冠绝天下。于是就命令赵国公在这口井的所在地建造一座观音堂,在井上修盖了一座亭子,周围用栏杆围住,刻石碑将这件事情记载下来,从此以后,皇宫内皇族所用的水每天必定取自于邹店的那口井。[用这口井的水]煎制的汤茶大大超过了其他地方的水。而这口井附近的其他井,水质就稍差一些。这口井的水经熬煮之后,清澈明亮,经过称量发现,这口井的水比别处的水要重一些。

2-3

神仙服食〔1〕(图2-2)

2-3-1 铁瓮先生琼玉膏

此膏填精补髓,肠化为筋,万神具足,五藏盈溢,髓实〔2〕血满,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日进数服,终日不食亦不饥,开通强志,日诵万言,神识高迈,夜无梦想。人年二十七岁以前,服此一料,可寿三百六十岁。四十五岁以前服者,可寿二百四十岁。六十三岁以前服者,可寿一百二十岁。六十四岁以上服者,可寿百岁。服之十剂,绝其欲,修阴功,成地仙矣。一料分五处,可救五人痈疾,分十处,可救十人劳疾。修合之时,沐浴至心,勿轻示人。

新罗参二十四两,去芦;生地黄一十六斤,汁;白茯苓〔3〕四十九两,去黑皮;白沙蜜一十斤,炼净。

右件,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捣时不用铜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磁器内封,用净纸二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口,入井口去火毒一伏时。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开封,取三匙作三盏,祭天地百神,焚香设拜,至诚端心。每日空心酒调一匙头。

【注释】

〔1〕神仙服食:这是忽思慧从历代神话、道家经籍中摘选的25个与成仙得道有关的方药。其中有些具有滋补强壮、延缓衰老的作用,但若言能长生不老、返老还童、行如奔马等,那只是古人对于长生不老的一种追求和愿望。中医养生治病讲究辩证论治,对症下药。所以读者切不可不加思辨、不遵医嘱而自行服用,以免酿成大错。

图2-2 神仙服食

〔2〕实:原脱,现据《洪氏集验方》铁瓮先生神仙秘法琼玉膏补。

〔3〕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内部白色致密部分。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译文】

琼玉膏膏能填补精髓,强健肠胃,使人精力充沛,五脏气血充溢,骨髓充实,血液充盈,头发能由白变黑,返老还童,行走起来如同奔驰的骏马。每天吃几次琼玉膏,就可以整天不吃其他食物也不会感到饥饿。琼玉膏可开发智力,强化记忆,使人每天诵读很多诗词,精神状态、思想境界超过普通的人,夜间睡眠不做梦。人在二十七岁以前,服食琼玉膏一剂,可以活到三百六十岁;四十五岁以前服食琼玉膏一剂,可以活到二百四十岁;六十三岁以前服食琼玉膏一剂,可以活到一百岁。服食琼玉膏十剂,可以断绝普通人的欲望,有助于修炼阴功,使人成为地仙。将一剂琼玉膏分成五份,可以治疗拯救五个患痈疾的人;将一剂琼玉膏分成十份,可以治疗拯救十个患有劳疾的人。在服食琼玉膏修炼道行的时候,要将身体沐浴干净并使心灵纯净。此方不要轻易让别人知道。

朝鲜参二十四两,去掉参芦;生地黄十六斤,榨取汁液;白茯苓四十九两,去掉黑皮;白沙蜜十斤,炼制纯净。

将朝鲜参、白茯苓各研成细末;白沙蜜用生绢过滤干净;地黄在捣碎榨取汁液时,不可使用铜铁制成的器具,地黄自身的汁液榨取干净后,将渣滓滤掉,在滤液中加入捣成细末的人参、茯苓、炼过的白沙蜜,拌和均匀后放入银制、石制或质地优良的瓷器内,用二、三十层干净的纸把容器的口密封好,放入锅中,[加水至接近容器口],用桑枝烧火[隔水]煮三个昼夜。取出后,再用几层蜡纸把容器的口封好,放入井中十天,消去火毒。然后放入原来煮琼玉膏的锅中再煮一天,将水汽蒸发掉。此时可以打开容器的封口,取出三汤匙,分成三盏,祭奠天、地、百神,焚香膜拜,至真至诚,心地端正。每天用酒冲调一汤匙,空腹时服用。

2-3-2 地仙煎

治腰膝疼痛,一切腹内冷病。令人颜色悦泽,骨髓坚固,行及奔马。

山药一斤;杏仁一升,汤泡,去皮、尖;生牛奶子二升。

右件,将杏仁研细,入牛奶子、山药,拌绞取汁,用新磁瓶密封,汤煮一日。每日空心,酒调一匙头。

【译文】

地仙煎能治疗腰膝部疼痛,腹部内的一切冷痛,使人颜色悦泽,骨髓坚固,行走如同奔跑的骏马。

山药一斤;杏仁一升,用开水泡一下,去掉杏仁的皮和尖;鲜牛奶二升。

以上原料,将杏仁研成泥状,加入牛奶、山药,搅拌冲捣,然后用布袋同绞出汁液,放入从未使用过的新瓷器瓶内,将瓶口密封后,隔水煮一日。每天取一汤匙用酒冲调后,空腹食用。

2-3-3 金髓煎

延年益寿,填精补髓。久服发白变黑,返老还童。

枸杞不以多少,采红熟者。

右用无灰酒〔1〕浸之,冬六日,夏三日,于沙盆内研令烂细,然后以布袋绞取汁,与前浸酒一同慢火熬成膏,于净磁器内封贮,重汤煮之。每服一匙头,入酥油少许,温酒调下。

【注释】

〔1〕无灰酒:是指未曾在酒中加入石灰的酒。中国古代为防止酒精含量低的酒变质,往往在酒中加入石灰。

【译文】

金髓煎能延年益寿,填精补髓。长期服食可以使白发变黑,返老还童。

枸杞子不限数量,选取颜色红艳成熟的。

将枸杞子放入不渗水的容器内,加入无灰酒[以稍浸没枸杞子为度],冬天浸泡六天,夏天浸泡三天。将用酒浸泡后的枸杞子放入陶制的盆中捣成泥状,用布袋绞取枸杞汁,将此汁与浸泡枸杞的酒混合后[放入陶器中],用文火熬成膏,装入干净的瓷制容器中封贮好,再放入锅中隔水煮一天。每次取出一汤匙,加入少量的酥油,用温热的酒冲调服食。

2-3-4 天门冬膏

去积聚,风痰〔1〕,癞疾,三虫伏尸〔2〕,除瘟疫。轻身,益气,令人不饥,延年不老。

天门冬不以多少,去皮,去根、须,洗净。

右件,捣碎,布绞取汁,澄清滤过,用磁器、沙器或银器,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头,空心温酒调下。

【注释】

〔1〕风痰:病症名,痰症的一种。1指素有痰疾,因感受风邪或因风热怫郁而发。2指痰在肝经者。症见脉弦面青,眩晕头风,肢胁满闷,便溺秘涩,时有躁怒,其痰色青而多泡。

〔2〕三虫伏尸:《本经》:“三虫伏尸,即虫枯液燥之劳瘵。”三虫,具体说法不一。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长虫病、赤虫病、蛲虫病的合称。

【译文】

天门冬膏治疗积聚、风痰、癞疾、三虫伏尸,消除瘟疫。使人身体轻健,补益元气,令人不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天门冬不限数量,除去外皮和须根,清洗干净。

以上原料,放在非铜铁制成的器具中捣成泥状,用布袋绞取汁液,将汁液静置澄清,去掉渣滓,放入瓷器、陶器或银器中用文火慢慢熬成膏。每次取一汤匙,用温酒冲调后空腹服食。

2-3-5 服天门冬〔1〕

《道书八帝经》〔2〕:“欲不畏寒,取天门冬、茯苓为末服之。每日频服,大寒时汗出,单衣。”

《抱朴子》〔3〕云:“杜紫微〔4〕服天门冬,御八十妾,有子一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列仙子》〔5〕云:“赤松子〔6〕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

《神仙传》〔7〕:“甘始〔8〕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年。”

《修真秘旨》〔9〕:“神仙服天门冬,一百日后怡泰和颜,羸劣者强。三百日,身轻。三年,身走如飞。”

【注释】

〔1〕服天门冬:原本无,据目录补。

〔2〕《道书八帝经》:估计为道家类的书,内容等不详。

〔3〕《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分内、外篇,共七十卷(篇)。其中有用植物治病、用矿物炼丹炼金银等的记载,对中国古代化学和制药学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也有一些有关神仙等的记载。

〔4〕杜紫微:《抱朴子》中的人物。

〔5〕《列仙子》:书名,即《列仙传》。旧题汉刘向撰,二卷。记赤松子等神仙故事七十则。晋代以后言神仙故事者,皆依据此书,历代文人也多引此以为典故。

〔6〕赤松子:《神仙传》中的人物,传说他是神农时的雨师,曾教神农入火不烧的法术。后来到了昆仑山上,常居西王母的石室中,并且喜欢在风雨中遨游。

〔7〕《神仙传》:书名,晋葛洪撰,十卷。记有九十四个神仙故事,大体为继刘向的《列仙传》而作。但其中容成公、彭祖两条与《列仙传》相重。

〔8〕甘始:《神仙传》中的人物,《后汉书》中有《甘始传》。

〔9〕《修真秘旨》:唐代司马承祯所著。

【译文】

《道书八帝经》中说:“要想不怕冷,用天门冬、茯苓研成粉末,每天多吃几次,天气非常寒冷的时节也会出汗,穿着单衣就可以御寒。”

《抱朴子》说:“杜紫薇服食天门冬,娶有妻妾八十名,有孩子一百四十个,每天能行走三百里。”

《列仙子》说:“赤松子服食天门冬后,重新长出牙齿生出头发。”

《神仙传》说:“太原人甘始,因为服食了天门冬,在人世间活了三百年。”

《修真秘旨》说:“连续服食一百天天门冬后,就会心情舒畅,脸色和蔼,心情喜悦,身体瘦弱的人会变得强壮;连续服用三百天后,身体就会变得轻健;连续服用三年后,就会行走如飞。”

2-3-6 服地黄〔1〕

《抱朴子》云:“楚文子〔2〕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手上车弩〔3〕。”

【注释】

〔1〕服地黄:原本无,据目录补。

〔2〕楚文子:《抱朴子》中的人物。

〔3〕手上车弩:指手的力量很大,可以直接用手拉开车弩。车弩,古代战具。在战车上置弩,用以发箭。唐·李靖《卫公兵法·攻守战具》:“其牙一发,诸箭齐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摧陨,楼橹亦颠坠。谓之车弩。”《宋史·张琼传》:“及攻寿春,太祖乘皮船入城濠。城上车弩遽发,矢大如椽。”由于车弩射程较远,一般必须要用畜力或多人合作才能拉开。

【译文】

《抱朴子》说:“楚文子[连续]服食了八年地黄,夜晚能看见东西,[力气大得]可以直接用双手拉开一种需要靠多人或者牲畜才能拉开的车弩。”

2-3-7 服苍术〔1〕

《抱朴子》云:“南阳文氏,值乱逃于壶山,饥困。有人教之食术,遂不饥。数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

《药经》〔2〕云:“心欲长生,当服山精。是苍术也。”

【注释】

〔1〕服苍术:原本无,据目录补。

〔2〕《药经》:书名。内容不详。

【译文】

《抱朴子》说:“南阳有一位姓文的人氏,在乱世时逃到壶山,被饥饿所困扰。有一个人教他服食苍术,[他服食了苍术之后],再也不为饥饿所困扰了。数年之后他回到了家乡,容貌变得更年轻了,力气也变得大了。”

《药经》说:“要想长生不老,应该服食山精。[山精]就是苍术。”

2-3-8 服茯苓〔1〕

《抱朴子》云:“任季子〔2〕服茯苓一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彰〔3〕,不食谷,面生光。”

《孙真人枕中记》〔4〕:“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二百日,夜昼二服后,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

【注释】

〔1〕服茯苓:原本无,据目录补。

〔2〕任季子:《抱朴子》中的人物。

〔3〕隐彰:此处应为隐身而非佛学中与“显说”相对称的“隐彰”,即彰显经中隐于文字言句中之真义。

〔4〕《孙真人枕中记》:书名。传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

【译文】

《抱朴子》说:“任季子服食了十八年的茯苓,仙女嫁给他做妻子,他能够把自己的身形隐匿起来,不吃粮食,脸部有光泽。”

《孙真人枕中记》说:“连续服食一百天的茯苓,可以消除各种疾病;每天早晚各服食一次,连续服食二百天,可以差使鬼神为自己服务;连续服食四年,就会有仙女来服侍你。”

2-3-9 服远志〔1〕

《抱朴子》云:“陵阳仲子〔2〕服远志〔3〕二十年,有子三十人,开书所见,便记不忘。”

【注释】

〔1〕服远志:原本无,据目录补。

〔2〕陵阳仲子:《抱朴子》中的人物。

〔3〕远志: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根。含皂甙、远志醇、生物碱、细叶远志定碱、脂肪油、树脂等成分。性味辛、苦,温。入心、肾经。能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本草纲目》:“其功专于强志益彰,治善忘。”

【译文】

《抱朴子》说:“陵阳仲子服食远志二十年,有子女三十人,读起书来,过目不忘。”

2-3-10 服五加皮〔1〕

《东华真人煮石经》〔2〕:“舜常登苍梧山,曰厥金玉香草,即五加〔3〕也,服之延年。故云: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宁得一斤地榆,安用明月宝珠。昔鲁定公〔4〕母,单服五加酒,以到长生。如张子声、杨始建、王叔才、于世彦〔5〕等,皆古人服五加皮酒而房室不绝,皆寿三百岁,有子三二十人。世世有服五加皮酒而获年寿者甚众。”

【注释】

〔1〕服五加皮:原本无,据目录补。

〔2〕《东华真人煮石经》:又称《东华真人煮石法》,为古代道家的煮石炼丹用书,《神农本草经疏》记有此书名。

〔3〕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不同种类的五加所含的具体物质不完全相同。从现代药理的角度来看,这里所用的为刺五加。刺五加具有较人参更好的“适应原”样作用。一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二可调节病理过程,使其趋于正常化作用。

〔4〕鲁定公:春秋时鲁国的国君,公元前511—前495年在位。

〔5〕张子声、杨始建、王叔才、于世彦:皆为《抱朴子》中的人物。

【译文】

《东华真人煮石经》说:“舜经常攀登苍梧山,说是为了挖掘‘金玉香草’,也就是五加。服食五加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所以说:‘宁可只得到一把五加,不需要满车的黄金和美玉;宁可只得到一斤地榆,不需要具有明月般光彩的宝珠。’当年鲁定公的母亲仅仅因为服食了五加皮酒,就活到了很大的岁数。其他如张子声,杨始建,王叔才,于世彦等人,[他们]都是古时候的人,因为服食了五加皮酒而娶有很多妻妾,活到三百多岁,有子女二三十个。历代都有很多人因为服食了五加皮酒而得以长生不老。”

2-3-11 服桂〔1〕

《抱朴子》云:“赵佗子〔2〕服桂二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里,力举千斤。”

【注释】

〔1〕服桂:原本无,据目录补。

〔2〕赵佗子:《抱朴子》中的人物。

【译文】

《抱朴子》说:“赵佗子服食肉桂二十年,脚底长出毛来,一天可行走五百里,力气大得可以举起千斤重物。”

2-3-12 服松子〔1〕

《列仙传》:“偓佺〔2〕食松子〔3〕,能飞,行健,走如奔马。”

《神仙传》:“松子不以多少,研为膏,空心温酒调下一匙头,日三服则不饥渴。久服日行五百里,身轻体健。”

【注释】

〔1〕服松子:原本无,据目录补。

〔2〕偓佺(wò quán):人名。《列仙传》:“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也。”

〔3〕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等的果实。

【译文】

《列仙传》说:“偓佺服食松子,能够飞行,健步如飞,跑起来像奔驰的骏马。”

《神仙传》说:“松子不论数量多少,[去壳]研磨成膏,空腹时取一汤匙,用温热的酒冲调服食,每天服食三次,则不饥不渴。长期服食可以日行五百里,身轻体健。”

2-3-13 服松节酒〔1〕

《神仙传》:“治百节疼痛,久风虚,脚痹痛。松节〔2〕酿酒,服之神验。”

【注释】

〔1〕服松节酒:原文无,据目录补。

〔2〕松节: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云南松的枝干的结节。性味苦,辛。能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治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痹痿软,鹤膝风,跌损淤血。

【译文】

《神仙传》说:“[服食松节酒]可以治疗周身关节疼痛,长期风虚,脚麻痹疼痛。饮用松节酒对治疗上述病症效果非常明显。”

2-3-14 服槐实〔1〕

《神仙传》:“槐实〔2〕于牛胆〔3〕中渍浸百日,阴干。每日吞一枚,十日身轻,二十日白发再黑,百日通神。”

【注释】

〔1〕服槐实:原本无,据目录补。

〔2〕槐实:即槐角。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性味甘苦,寒。有清热、润肝、凉血、止血功效。

〔3〕牛胆: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苦胆。性味苦,大寒。能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

【译文】

《神仙传》说:“将槐树的果实放在牛胆汁中浸渍一百天,然后阴干。每天吞食一颗,[连续服食]十天之后身体变轻,[连续服食]二十天后白发可以变黑,[连续服食]一百天后可以达到与神仙交往的境界。”

2-3-15 服枸杞〔1〕

《食疗》〔2〕云:“枸杞叶〔3〕能令人筋骨壮,除风补益,去虚劳,益阳事。春夏秋采叶,冬采子,可久食之。”

【注释】

〔1〕服枸杞:原本无,据目录补。

〔2〕《食疗》:书名,又称《食疗本草》,唐代孟诜著,共三卷,为食疗专著。其后,张鼎又作了补充。原书已佚,佚文散见于《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现有集佚本。

〔3〕枸杞叶: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嫩茎叶。别称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菜、枸杞头。性味甘苦,凉。能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

【译文】

《食疗》说:“枸杞叶能够使人筋骨强壮,驱除风邪,对人有补养作用,消除虚劳,有益于男子的性功能。春、夏、秋季采集枸杞的叶子,冬季采集枸杞的果实,可以长期食用。”

2-3-16 服莲花〔1〕

太清诸本草〔2〕:“七月七日采莲花〔3〕七分;八月八日采莲根〔4〕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子〔5〕九分。阴干食之,令人不老。”

【注释】

〔1〕服莲花:原本无,据目录补。

〔2〕太清诸本草:据《本草纲目序例》引《庚辛玉册》:“古有《太清草木方》、《太清服食经》、《太清丹药录》。”似即指此。

〔3〕莲花: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花蕾。又称菡萏、荷花、水花。味苦、甘,性平。入肝、胃经。散瘀止血,去湿消风。

〔4〕莲根:即藕。参见本书3-6-21藕。

〔5〕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或种子。参见本书3-5-20莲子条。

【译文】

太清诸本草说:“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莲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子九分。阴干后食用,可以令人长生不老。”

2-3-17 服栗子〔1〕

《食疗》云:“如肾气虚弱,取生栗子〔2〕不以多少,令风干之。每日空心细嚼之三五个,徐徐咽之。”

【注释】

〔1〕服栗子:原本无,据目录补。

〔2〕栗子:又称板栗、栗果、大栗等。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参见本书3-5-14栗。

【译文】

《食疗》说:“如果肾气虚弱,取生栗子不拘多少,将栗子风干。每天空腹取三至五个栗子细细嚼食,慢慢咽下。”

2-3-18 服黄精〔1〕

神仙服黄精成地仙。昔临川有士人虐其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之,久而不饥,遂轻健。夜息大木下,闻草动以为虎,惧而上木避之,及晓下平地,其身豁然,凌空而去,或自一峰之顶,若飞鸟焉。数岁,其家采薪见之,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绝壁下,以网三面围之,俄而腾上山顶。其主异之,或曰:此婢安有仙风道骨?不过灵药服食。遂以酒馔五味香美,置往来之路,观其食否,果来食之,遂不能远去,擒之。问以述其故,所指食之草,即黄精也。谨按:黄精宽中益气,补五藏,调良肌肉,充实骨髓,坚强筋骨,延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再黑,齿落更生。

【注释】

〔1〕服黄精:原本无,据目录补。

【译文】

神仙服食黄精可以成为地仙。从前在临川有个书生,虐待他的婢女,婢女便逃到山中。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婢女看到一种野草的枝叶长得很可爱,就拔出来吃,觉得味道很美。从此就经常吃这种草。吃的时间长了,就不再感到饥饿,身体也渐渐变得轻健了。有一天晚上,这个婢女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听见草儿摇动的声音,以为是老虎来了,心里非常害怕,就爬到树上躲避。等到天亮下地时,她的身体突然变得轻捷了,可以凌空而去或者像飞鸟一样地从一座山峰之顶飞翔而下。几年之后,书生家中的仆人在山中打柴时发现了那个婢女,[回来后]就将此事告诉了婢女的主人即那个书生,书生就派人去抓,没有抓到。一天,在一个绝壁的下面,用网从三面将那个婢女围住,但是那个婢女转眼间就攀援绝壁腾跃到了山顶。这一切使婢女的主人非常惊奇。[这时]有人说:这个婢女怎么会有仙风道骨?只不过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罢了。[如果让她吃了人世间的普通饭菜,她就很难飞起来了。]于是书生就把香美的酒菜放在婢女来往的路上,看她是否吃这些食物。[有一次]婢女来到这里吃了这些酒菜,果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捷地凌空而去,被抓获了。婢女被抓获后,[别人]询问她身体轻捷的原因,婢女指出她所服食的野草就是黄精。臣以为:黄精可以宽中益气,补养五脏,使肌肉健壮,骨骼充实,使筋骨变得坚强,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脸上呈现鲜明的健康色,白发可以再变成黑色,牙齿脱落后可以再生出新的牙齿。

2-3-19 神枕法

汉武帝〔1〕东巡泰山下,见老翁锄于地,背上有白光高数尺。帝怪而问之,有道术否?老翁对曰:臣昔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士者,教臣服两枣,饮水,绝谷,并作神枕法,中有三十二物。内二十四物善,以当二十四气〔2〕;其八物毒,以应八风。臣行转少,黑发更生,齿落复出,日行三百里。臣今年一百八十矣,不能弃世入山,顾念子孙,复还食谷,又已二十余年,犹得神枕之力,往不复老。武帝视老翁,颜壮当如五十许人,验问其邻人,皆云信然。帝乃从授其方作枕,而不能随其绝谷、饮水也。

神枕方: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山林柏以为枕。长一尺二寸,高四寸,枕中容一斗二升,以柏心赤者为盖,厚二分,盖致之令密,又使可开闭也。又钻盖上为三行,每行四十九孔,凡一百四十七孔,令容粟大。用下项药:

芎〔3〕、当归、白芷、辛夷、杜衡、白术、藁本、木兰、蜀椒、桂、干姜、防风、人参、桔梗、白薇、荆实、肉苁蓉、飞廉、柏实、薏苡仁、款冬花、白衡、秦椒、蘼芜,凡二十四物,以应二十四气。

乌头、附子、藜芦、皂角、菵草、矾石、半夏、细辛,八物毒者,以应八风〔4〕。

右三十二物各一两,皆㕮咀。以毒药上安之,满枕中,用囊以衣枕。百日面有光泽,一年体中诸疾,一一皆愈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更生,耳目聪明。神方验,秘不传非人也。武帝以问东方朔〔5〕,答云:昔女廉〔6〕以此传玉青〔7〕,玉青以传广成子〔8〕,广成子以传黄帝。近者谷城道士淳于公枕此药枕,百余岁而头发不白。夫病之来皆从阳脉起,今枕药枕,风邪不得侵入矣。又虽以布囊衣枕,犹当复以帏囊重包之,须欲卧时乃脱去之耳。诏赐老翁匹帛,老翁不受,曰: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也。子知道以上之于父,义不受赏。又臣非卖道者,以陛下好善,故进此耳。帝止而更赐诸药。

【注释】

〔1〕汉武帝:即西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2〕二十四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划分成的二十四个段落,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3〕芎(xiong qióng):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叶似芹,秋开白花,有香气。或谓嫩苗未结根时名曰蘼芜,既结根后乃名芎。根茎皆可入药。以产于四川者为佳,故又名川芎。

〔4〕八风:一般指东北、东方、东南、南方、西南、西方、西北、北方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但此条所指疑是“八节之风”即二分(立春、立秋)、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风。也有可能是指八种对人体不利的邪风。

〔5〕东方朔:人名。西汉文学家。字曼傅,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喜辞赋,性诙谐滑稽。后世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6〕女廉:人名。具体事迹不详。清·曹庭栋《养生随笔》记有女廉药枕:“又女廉药枕,以赤心柏木,制枕如匣,纳以散风养血之剂;枕面密钻小孔,令透药气,外以衡布裹之而卧。”

〔7〕玉青: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8〕广成子:人名。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的石室中,自称养生得道,年一千二百岁而未成衰老。《神仙传》称其为轩辕时人,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黄帝曾向他请教“至道之要”,广成子先是不予回答,过了三个月,黄帝再来询问“治身之道”时,广成子告诉他:“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心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说完,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其传说首见于《庄子·在宥》,其后《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逍遥墟经》等均有所载。

【译文】

汉武帝东巡到泰山下,看见一位老翁在道路旁锄地,背上有好几尺高的白色光芒。汉武帝觉得很奇怪,便问老翁是否有道术,老翁回答说:“臣民从前在八十五岁的时候,已经是满头白发,牙齿脱落,衰老得几乎要死了。这时有一位得道的人教臣民吃枣子,喝水,不吃谷物,并且教给我制作神枕的方法。神枕内一共有三十二种药物,其中有二十四种药物药性平和,用来对应二十四节气;另外的八种药物,具有毒性,用来对应八风。臣民依照这种方法去做,于是返老还童,重新长出黑色的头发,牙齿脱落后又重新长出,每天可以行走三百里。如今臣民已经有一百八十岁了,因为不愿放弃尘世入山修道,加上眷念我的子孙们,所以又返回家园重新食用五谷杂粮,至今又已有二十多年了,这完全是依靠神枕的功效,而不再衰老下去。”武帝看老翁的相貌和壮实的身体,就像五十来岁的人,又向老翁的左邻右舍进行查询,都说老翁说的的确如此。汉武帝于是便接受了老翁按神枕方制作的枕头,但是不能像老翁那样不吃五谷仅仅喝水。

神枕方:在农历的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伐取山林中生长的柏树制成枕头。枕长一尺二寸,高四寸,在枕头中挖出一斗二升的空间,用木质颜色发红的柏树心材制成厚二分的枕头盖,盖子的尺寸要做得精细一些,既要能将枕头盖得很严密,又能方便盖子的开合。在盖子上钻三行小孔,每行有四十九个,合计一百四十七个孔,小孔的直径以能容得下一粒粟米大小为准,然后将下列药物放入枕盒中:

芎、当归、白芷、辛夷、杜衡、白术、藁本、木兰、蜀椒、桂、干姜、防风、人参、桔梗、白薇、荆实、肉苁蓉、飞廉、柏实、薏苡仁、款冬花、白衡、秦椒、蘼芜,共二十四味药物,以对应二十四节气。

乌头、附子、藜芦、皂角、菵草、矾石、半夏、细辛,共八种有毒的药物,以对应八风。

以上三十二种药物各一两,分别制成比粟米稍大的小颗粒,把对应于二十四气的药物装枕头的下层,把八种有毒性的对应八风的药物放在枕头的上层,装成满满的一盒后,盖上盖子,外面用布袋将枕头包好。用这样的枕头睡觉,使用一百天,可以令人脸上有光泽;使用一年,体内就没有任何毛病了,而且浑身充满香气;使用四年,可以使人白发转黑,齿落再生,耳目聪明。这个神奇的秘方很有效验,一般是不传给没有缘分的人。汉武帝向东方朔问起这个神枕的来历,东方朔回答说:“以前,女廉把这个方子传给玉青,玉青又把这个方子传给了广成子,广成子又传给黄帝。近世有谷城道士淳一公使用这个药枕,到了一百多岁而头发不白。人体的疾病都是从阳脉开始的,现在用药枕作为枕头,风邪便再也不能侵入人的身体了。另外,虽然枕头在不用的时候可以用布包裹起来,但是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帏囊包裹多重,到了快睡觉的时候再脱掉枕头外面的帏囊,[这样做可以防止枕头中有药用价值的香气散失。]”汉武帝下令赏赐老翁丝绸一类的物品,老翁推辞不愿接受,说:“臣民对于君王就像是儿子对于父亲一样;儿子用懂得的道术来孝敬自己的父亲是一种道义,这是不能接受赏赐的,何况臣民又不是贩卖道术的人,只是因为陛下喜好做善事,我才把这个神枕方奉献给陛下的啊。”于是武帝不再赐给老翁丝绸一类的物品而改成赐给他各种药物。

2-3-20 服菖蒲〔1〕

《神仙服食》〔2〕:“菖蒲选九节者,窨〔3〕干百日,为末,日三服。久服聪明耳目,延年益寿。”

《抱朴子》云:“韩聚〔4〕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日诵万言,冬袒不寒。须得石上生者,一寸九节,紫花尤善。”〔5〕

【注释】

〔1〕服菖蒲:原本无,据目录补。

〔2〕《神仙服食》:书名,内容不详。

〔3〕窨:地下室,地窖。

〔4〕韩聚:《抱朴子》中的人物。

〔5〕此条位置据内容有所调整。

【译文】

《神仙服食》说:“选择一寸长有九个节的菖蒲,放在背阴的地方干燥一百天,研成细末。每天服食三次,长期服食可以使人耳聪目明,延年益寿。”

《抱朴子》说:“韩聚服食菖蒲一十三年,身上长出很多毛,一天可以背诵上万字的诗文,冬天里,袒胸露背也不怕严寒的侵袭。[菖蒲]应选取生长在石头上、一寸长有九个节、开紫花的,这种菖蒲的功效更好。”

2-3-21 服胡麻〔1〕

《神仙服食》:“胡麻〔2〕,食之能除一切痼疾〔3〕,久服长生,肥健人,延年不老。”〔4〕

【注释】

〔1〕服胡麻:原本无,据目录补。

〔2〕胡麻:即黑芝麻。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种子。参见本书3-1-23胡麻。

〔3〕痼疾:指积久难治的顽固病症。

〔4〕此条位置据内容有所调整。

【译文】

《神仙服食》说:“服食胡麻能治疗各种日久年深难以治愈的顽固病症。长期服食胡麻,使人长生不老、延年益寿,体胖健壮。”

2-3-22 服五味〔1〕

《抱朴子》:“服五味十六年,面色如玉,入火不灼,入水不濡。”〔2〕

【注释】

〔1〕服五味:原本无,据目录补。

〔2〕此条位置据内容有所调整。

【译文】

《抱朴子》书中有:“服食五味子十六年,可以使人面色如同美玉,入火不会被烧伤,入水不会被水濡湿身体。”

2-3-23 服藕实〔1〕

《食医心镜》〔2〕:“藕实〔3〕,味甘,平,无毒。补中养气,清神,除百病。久服令人止渴悦泽。”

【注释】

〔1〕服藕实:原本无,据目录补。

〔2〕《食医心镜》:又称《食医心鉴》,唐代咎殷著。原书自宋以后即佚失。现有影印本,乃是从各种古籍中集锦而成。是一部专讲“食物疗法”的古书。很受后世的医家、烹饪家所重视。

〔3〕藕实:分别指睡莲科植物莲的根状茎—藕与果实莲子。

【译文】

《食医心镜》说:“藕实,性味甘平,无毒。补中益气,使头脑清醒精神爽快,消除百病。长期服食可以使人感觉不到口渴,肤色健康光泽悦目。”

2-3-24 服莲子〔1〕

《日华子》〔2〕云:“莲子并石莲〔3〕去心,久食令人心喜,益气,止渴,治腰痛、泄精、泻痢。”

【注释】

〔1〕服莲子:原本无,据目录补。

〔2〕《日华子》:《日华子诸家本草》。本草著作。二十卷。通称《日华子本草》,古文献中亦有简称《日华子》者。日华子撰。掌禹锡称此书“开宝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日华子,唐代药学家。原姓大,名明。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古今医统》、《鄞县志》等文献记载,他精研药性,集诸家本草所用药,按寒温性味,花实虫兽分类,编成《大明本草》(又称《日华子诸家本草》)。

〔3〕石莲:又名甜石莲、壳莲子、带皮莲子。《本经逢原》:“石莲子,本莲实老于莲房,堕入淤泥,经久坚黑如石,故以得名。为热毒噤口痢之专药。……补助脾阴而涤除热毒,然必兼人参之大力开提胃气,方始克应。若痢久胃气虚寒,口噤不能食,则为戈戟也。”

【译文】

《日华子》说:“莲子或石莲子去掉莲子心后长期服食,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益气止渴,并可以治疗腰部疼痛、泄精、泻痢。”

2-3-25 服莲蕊〔1〕

《日华子》云:“莲花蕊,久服镇心益色,驻颜轻身。”

【注释】

〔1〕服莲蕊:原本无,据目录补。莲蕊,异名金樱草、莲花须、莲花蕊、莲蕊须。为睡莲科植物莲的雄蕊。夏季花盛开时,采取花蕊阴干。性味甘涩,平。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本草纲目》:“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益血,止血崩、吐血。”

【译文】

《日华子》说:“长期服食莲花蕊可以镇静心智,使人脸色润泽,使人青春永驻,身体轻健。”

2-3-26 服何首乌〔1〕

《日华子》云:“何首乌〔2〕,味甘,无毒。久服壮筋骨,益精髓,黑髭鬓,令人有子。”

【注释】

〔1〕服何首乌:原本无,据目录补。

〔2〕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性味苦、甘、涩,微温。入肝、肾经。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治血虚,眩晕,失眠,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带,肠风下血,久痢,老年动脉硬化。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截疟。治肠燥便秘,瘰疬,久疟。

【译文】

《日华子》说:“何首乌性味甘,无毒。长期服食可以强壮筋骨,补益精髓,使原先已经发白的头发、胡须重新变黑,增强生殖能力。”

2-4

四时所宜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2〕,夏为寒变〔3〕,奉长者少。

春气温,宜食麦(图2-3),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饮食及热衣服。

夏三月,此谓蕃秀〔4〕,天地气交,万物华宝,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5〕,奉收者少,冬至重病〔6〕。

夏气热,宜食菽〔7〕(图2-4),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食,饱食,湿地,濡衣服。

秋三月,此谓容平〔8〕,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9〕,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0〕,奉藏者少。

秋气燥,宜食麻(图2-5),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

冬三月,此谓闭藏〔11〕,水冰地坼〔12〕,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13〕,奉生者少。

冬气寒,宜食黍(图2-6),以热性治其寒。禁热饮食,温炙衣服。

【注释】

〔1〕发陈:即推陈出新的意思。孙诒让:“陈,久也。发陈,谓启发之故,更生新者也。”

图2-3 春宜食麦

图2-4 夏宜食绿豆

图2-5 秋宜食麻

图2-6 冬宜食黍

〔2〕逆之则伤肝:因为中医以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和自然界的五季(春、夏、长夏、秋、冬),肝属木,春也属木。所以,如果在春季里养生不得其法,就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和健康即生发不足。

〔3〕寒变:指人体因阳气不足而产生的寒性病变。喻昌(约1585—1664)说:“寒变者,夏月得病之总名。缘肝木弗荣,不能攻其心火,至夏心火当旺反衰,得食则饱闷,遇事则狐疑,下利奔迫,惨然不乐。”

〔4〕蕃秀:指草木茂盛秀丽。蕃,《云笈七签》卷二十六“蕃”作“播”,是草木盛长,播扬秀美的意思。秀,指华丽。

〔5〕痎疟(jiē nüè):疟疾的通称,亦指经年不愈的老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痎疟疟母》:“痎疟经年久不愈,疟母成块结癖症。”注:“痎疟,经年不愈之老疟也。”

〔6〕冬至重病:可以理解成因为在夏季盛长不利,损伤了心,到秋季无以为收,至冬时寒水为令,无阳热温配、调剂,故形成重病。

〔7〕菽:古时指大豆,后来成为豆类的总称。通常在夏季多食一些绿豆,有利于防暑。

〔8〕容平:是指到了秋季,草木由华秀而结实,处于收容、平定的收成季节。

〔9〕以缓秋形:指用适应秋季的养生方法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形”通“刑”。秋刑,是指秋天的气候主肃杀,使草木凋谢,人志萧索。

〔10〕飧泄(sun xiè):亦作“飱泄”。中医病名。指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多因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

〔11〕闭藏:指冬季是万物避严寒而使生机潜伏起来的“闭藏”季节。

〔12〕坼(chè):裂开。

〔13〕痿厥:病症名。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症。《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类经·刺四支病》:“痿厥者必体废,张其四支而取之,故血气可令立快也。”痿,病名出《素问》痿论等篇。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严重的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身,肘、腕、膝、踝等关节如觉脱失,渐至肌肉萎缩而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种病症。厥,即厥症。病症名,简称厥。出《内经·厥论》等篇。1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能逐渐苏醒的一类病症。2指四肢寒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有寒厥、热厥、痰厥等区别。3指癃症之危重者。《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发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阳脉细如发者,此不足也。……病名曰厥。”

【译文】

[农历]春季的三个月称之为“发陈”,此时自然界的万物开始复苏生长,万物开始欣欣向荣。[在春季里,人们应该]早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保持心情舒畅自由自在地在庭院中散步,披散开头发,舒缓着身体,顺应着春天里自然界大地复苏,万物萌发,欣欣向荣的自然规律而萌生出舒畅、活泼、自由、生长的意志和情怀,顺应春季的自然生发规律而不要加以伤害,鼓励和助长顺应春气蓬勃发展的事物而不是去挫伤或扼杀它们。这就是顺应春季生发规律的养生之道。违背这个规律,就会损伤肝脏,到了夏季人们就会因为在春季里体内积累的生发之气不足,阳气受到损伤而产生寒变,由于生发之气不足,供应身体在夏季里生长的物质基础就会变少,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发育成长。

春气性温,适宜于食用性味偏寒如麦子一类的食物。这样可以缓解春温对身体不利的影响。不要一直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不要吃气味温性的食物和穿着过于温暖的衣服。

夏季的三个月称之为“蕃秀”,此时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交汇融合,万物繁茂,开花结果。[在夏季里]人们应该晚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白天应该避免长时间的日光酷晒,也不要厌恶夏季阳光的强烈,保持心情平静,不要生气发怒,使身体中的精华之气聚集起来形成促进身体健康生长的物质基础,使体内新陈代谢的气体交换通畅,就像阳气喜爱聚集在体表一样,将体内的郁愤、滞结散发到体外,这就是顺应夏季生发规律的养生方法。违背这个规律,就会损伤心脏,到了秋季就会得疟疾,[由于没有顺应夏季万物繁茂,生长旺盛的自然规律],积聚在体内供应生长发育的物质就会减少,在冬季里就容易生重病。

夏气性热,适合吃豆类性味寒凉的食物,以此来减弱炎热的夏气对身体的影响。不要总是处于炎热的环境之中,[以助长体内的性热之气]。不要吃温性和热性的食物,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坐或躺在潮湿的地方,不要穿着[被汗水或雨水]弄湿的衣服。

秋季的三个月称为“容平”,此时秋风萧瑟,天空气流劲急,暑气已消,大地之气渐趋清明。在秋季里,应该早睡早起,与报晓的晨鸡一同起床。要保持心志安宁,神气内敛,用这样的养生方法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要精神内守,使秋季里侵袭人体的肃杀之气变得平缓;避免思虑外界的事物,使肺气变得清和。这是顺应秋季滋养、收获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违背这个规律就会损伤肺脏,冬季里就会患消化不良、拉肚子的疾病,供给冬季收藏的物质基础就会减少。

秋季的天气干燥,适合吃芝麻一类的食物,使体内的燥气得到滋润,禁忌吃寒性的食物,穿衣服也不要过于单薄。

冬季的三个月称为“闭藏”,此时水面已经结冰,大地因为冰冻而开裂,在冬季里,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早点儿睡,晚一点儿起,一定要等到太阳已经升起,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才可以起床。冬季里要使自己的神志处于蛰伏或隐匿之中,好像是隐藏着秘密的事情和已经有所收获一样,要躲避寒冷而趋向于温暖的地方,不要将身体的肌肤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之中,避免体内的阳气被冬天的寒气夺去。这是顺应冬季保养、收藏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违背这个规律就会损伤肾脏,到了春天就会患痿厥病。从而就会使春季里促进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减少。

冬季的天气寒冷,适宜吃黍米,利用黍米性热的特点来减缓冬季寒气对身体的影响。禁忌食过热的饮食,防止扰动体内的阳气,也不要穿用火烘烤炙温热的衣服,[以防止衣服太热催人出汗,将体内的阳气宣泄出来]。

2-5

五味偏走(图2-7)

酸涩以收,多食则膀胱不利,为癃闭。苦燥以坚,多食则三焦闭塞,为呕吐,辛味薰蒸,多食则上走于肺,荣卫不时〔1〕而心洞〔2〕。咸味涌泄,多食则外注于脉,胃竭,咽燥而病渴。甘味弱劣,多食则胃柔缓而虫过,故中满而心闷。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

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

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

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肝病禁食辛,宜食粳米、牛肉、葵菜之类。

心病禁食咸,宜食小豆、犬肉、李、韭之类。脾病禁食酸,宜食大豆、豕肉、栗、藿〔3〕之类。

肺病禁食苦,宜食小麦、羊肉、杏、薤〔4〕之类。

肾病禁食甘,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之类。

多食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5〕,则肉胝而唇揭〔6〕。

多食咸,骨气劳短〔7〕,肥气折,则脉凝而变色〔8〕。

多食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9〕,则骨痛而发落〔10〕。

多食苦,则脾气不濡,胃气乃厚〔11〕,则皮槁而毛拔〔12〕。

多食辛,则筋脉沮驰,精神乃央〔13〕,则筋急而爪枯〔14〕。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肉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和而食之,则补精益气〔15〕。虽然五味调和,食饮口嗜,皆不可多也。多者生疾,少者为益。百味珍馔,日有慎节,是为上矣。

图2-7 五味偏走

【注释】

〔1〕荣卫不时:荣卫失调。荣,即营。荣卫即营卫,出《灵枢·营卫生会》。营气和卫气的合称。两气同出一源,皆水谷精气之所化。营行脉中,具有营养周身作用;卫行脉外,具有捍卫躯体的功能。

〔2〕心洞:病名。即“心气不足”。

〔3〕藿:1豆叶。《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2草名。即藿香。从此条内容来看,患有脾病的人,食豆叶与藿香都是有益的。

〔4〕薤:植物名。俗称“藠头”。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作两年栽培。原产亚洲东部,我国以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栽培最多。鳞茎可作蔬菜,一般加工成酱菜。中医学上用干燥的鳞茎作为药材,称为“薤白”。性温,味苦辛,能通阳散结。主治胸痹心痛、泻痢等症。

〔5〕此句引自于《内经·生气通天论》。是指多吃酸味的食、药物,会使肝气凑聚,失其条达,脾气因而受到克制,就可能出现衰弱。津,有“聚”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酸入肝,使肝气凑集积聚,肝气过旺,则失其条达,肝木郁而克脾土,影响脾脏功能正常。

〔6〕此句引自《内经·五脏生成论》:“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千金》作:“则肉胝而唇褰。”胝,为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巴。《广韵·脂韵》:“胝,皮厚也。”褰,作皱缩解。全句可以理解为肉厚而唇缩。也有人认为此句应为“肉胝而唇揭”,即皮肉坚厚皱缩,口唇掀起。

〔7〕此句引自于《内经·生气通天论》:“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因为咸味能软坚,过多食用则伤骨。劳,有“病”义。

〔8〕此句引自《内经·五脏生成论》:“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凝泣,指凝结不畅。全句可以理解为,多吃咸的东西,会使血脉凝滞,面色失去光泽。

〔9〕此句引自《内经·生气通天论》:“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可以理解为,甜东西吃得过多,甜味弱劣,会使人中满心闷,所以喘满,面色不光泽。另有一种看法,认为此句之中的“甘”应作“苦”。《太素》此处之“甘”即作“苦”。《素问绍识》:“作苦为是。味过于苦,心气过实。以为喘满,火亢血燥,水火不济,故肾气不衡。”译者以为,前说比后说解释得更为贴切。

〔10〕此句引自《内经·五脏生成论》:“多食甘,由骨痛而发落。”即甜东西吃得过多,会造成骨骼疼痛,毛发脱落。

〔11〕此句引自《内经·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关于此句有两种见解:1明代医学家马莳认为:“苦所以生心也,味过于苦,则苦反伤心,母邪乘子,火气燥土,脾气不能濡泽,胃气反加厚矣。”其句意是,苦味吃得过多,反伤心经,使与心经有联系的脾气不能濡泽,从而使胃气反而加厚了。2认为此句之“苦”作“甘”。《太素》即是如此。《素问绍识》:“作甘为是。味过于甘,则脾气过实,胃气因而致病。”译者以为,1说解释得更为贴切。

〔12〕此句引自《内经·五脏生成论》:“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即苦味东西吃得过多,会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

〔13〕此句引自《内经·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即多吃辛味的东西,会使金气偏盛,金克木,则肝气受伤,所以筋脉就渐渐地衰败;肝藏血,心主血脉而藏神,肝气受伤,影响心气(古人认为心主神),所以精神也会因此而颓废了。沮,在此可理解为败坏。央,在此可理解为殃。

〔14〕此句引自《内经·五脏生成论》:“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即筋拘挛,手指甲枯槁。

〔15〕此句摘引自《内经·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中之“五”应理解为多种。

【译文】

酸味的作用是能涩能收,酸味的食物吃得太多,就会影响膀胱的通利,造成排尿的困难或小便不通。苦味的作用是能燥能坚,苦味的食物吃得太多,就会使三焦闭塞,吃下的食物等就难以向下运行而导致上逆呕吐。辛味的作用是能散能行,可使体内之气熏蒸宣发,辛味的食物吃得太多,就会使体内之气因熏蒸而上行到达肺脏,造成荣卫失调,而引起“心洞”。咸味的作用是能软坚润下,令人吐泻,咸味的食物吃得太多,就会使人的气血津液流注到经脉之外,造成胃液枯竭,咽喉干燥,患上一种近似于消渴的病症。甘味的作用是能补能缓,甘味的食物吃得太多,就会使胃肠的功能减弱,变得柔弱迟缓,蠕动慢得像慢慢爬行的虫子一样,至使人感到脾胃胀满而胸中发闷。

辛味走气,因此有病在气的人不要多吃辛味的食物。

咸味走血,因此有病在血的人不要多吃咸味的食物。

苦味走骨,因此有病在骨的人不要多吃苦味的食物。

甘味走肉,因此有病在肉的人不要多吃甘味的食物。

酸味走筋,因此有病在肝的人不要多吃酸味的食物。

患有肝病的人禁止食用辛味的食物,适宜吃粳米、牛肉、葵菜等;

患有心病的人禁止食用咸味的食物,适宜吃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

患有脾病的人禁止食用酸味的食物,适宜吃大豆、猪肉、栗子、藿等;

患有肺病的人禁止食用苦味的食物,适宜吃小麦、羊肉、杏子、薤等;

患有肾病的人禁止食用甘味的食物,适宜吃黄黍、鸡肉、桃子、葱等。

酸味的食物吃得过多,会使肝气聚积,脾气会因此受到克制而运行不利,令人皮肉变厚,口唇起皱萎缩。

咸味的食物吃得过多,会使骨骼受到伤害,正常的皮肉色泽会消退,令人血液凝滞,流动不畅,皮肉肤色呈现出不健康的色泽。

甜味的食物吃得过多,会使胸腹胀满、心口发闷、气喘,肤色变黑,肾气不平,令人骨骼疼痛、头发脱落。

苦味的食物吃得过多,会使脾气得不到濡泽,胃气反而因此而加厚,令人皮肤枯槁,毛发脱落。

辛味的食物吃得过多,会使筋脉渐渐变得弛缓衰败,精神也随之颓废,令人肌肉筋脉拘挛,指甲枯槁。

各种谷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粮与营养源,各种水果是重要的辅助食物,各种肉类是重要的补益食物,各种蔬菜是用来补充营养的食物。调和多种食物使它们的性味相辅相成然后再吃,就可以补精益气。

五味调和的食物虽然人们都非常爱吃,但是无论是多么好的食物都不可以吃得过多,吃得过多就会生出疾病,吃得少对身体则是有益的;对各种美味的奇珍异馔,也应该每天慎重地加以节制与选择,这才是最好的防病养生之道。

2-6

食疗诸病〔1〕(图2-8)

2-6-1 生地黄鸡

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2〕,少食,时复吐利。

生地黄半斤,饴糖〔3〕五两,乌鸡〔4〕一枚。

右三味,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与糖相和匀,内鸡腹中,以铜器中放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成,取食之。不用盐醋,唯食肉尽却饮汁。

【注释】

〔1〕食疗诸病:这些食疗方中有些是摘录于前人的食疗经验方,还有一些是在继承前人医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些方剂虽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但必须遵循医嘱,不可擅用。

〔2〕盗汗:症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

〔3〕饴糖:出《本草经集注》。为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甘、微温。入脾、胃、肺经。补中缓痛,润肺止咳。治中气虚乏,腹痛喜按,肺虚燥咳,口渴咽干。

〔4〕乌鸡:即乌骨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等。乌骨鸡为家鸡的一种,体躯短矮而小,头小,颈短,具肉冠,耳叶绿色,略呈紫蓝。遍体毛羽色白,除两翅毛羽外,全呈丝绒状;头上有一撮强毛突起,下额上连两颊面生有较多的细短毛。皮、肉、骨、嘴均乌色。翅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状,飞翔能力特别强。毛脚,5爪。跖毛多而密。本种除色白者外,尚有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及肉白骨乌者等。多为人工饲养。原产江西泰和县。现其他地区也有饲养。性味甘,平。入肝、肾经。能养阴退热。治虚劳骨蒸羸瘦,消渴,脾虚滑泄,下痢口噤,崩中,带下。《本草经疏》:“乌骨鸡补血益阴,则虚劳羸瘦可除,阴回热去则津液自生,渴自止矣。阴平阳秘,表里固密,邪恶之气不得入。心腹和而痛自止。益阴,则冲、任、带三脉俱旺,故能疗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疾也。”

图2-8 食疗诸病

【译文】

生地黄鸡能治疗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长时间站立,身体沉重气乏,盗汗,饮食减少,经常性的反复吐泻。

生地黄半斤,饴糖五两,乌鸡一只。

以上原料,先将乌鸡宰杀后,去掉毛、肠、肚等杂物,洗干净。次将地黄切成细丝,与饴糖拌和后,纳入乌鸡的腹腔内,然后把乌鸡放入到铜制的器皿中,再把铜制器皿放入到甑中蒸制,大约蒸一顿饭的时间,就可以取出来食用。食用时不要加盐、醋等佐料,鸡肉吃完后,再将鸡汤喝尽。

2-6-2 羊蜜膏

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1〕,骨蒸〔2〕。

熟羊脂〔3〕五两,熟髓〔4〕五两,白沙蜜五两,炼净,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合。

右五味,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或作羹汤,或作粥食之亦可。

【注释】

〔1〕肺痿:病名。1指肺叶枯萎,而以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虚弱疾患。一作肺萎。多由燥热重灼,久咳伤肺,或其他疾病误治之后,重伤津液,因而肺失濡润,渐至枯萎不荣。临床表现有咳嗽,吐稠黏涎沫,咳声不扬,动即气喘,口干咽燥,形体消瘦,或见潮热,甚则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等症。治宜滋阴,清热,润肺。2传尸的一种。《外台秘要》:“传尸……气急咳者,名曰肺痿。”3指皮毛痿。《医宗必读》:“肺痿者,皮毛痿也。”

〔2〕骨蒸:蒸病的一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形容发热自骨髓透发而出,故名。属劳瘵之类。多因阴虚内热所致。症见潮热、盗汗、喘息无力、心烦少寐、手心常热、小便黄赤。治宜养阴清热。

〔3〕羊脂:即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味甘,性温。能补虚,润燥,祛风,化解。

〔4〕熟髓:熟的山羊或绵羊的骨髓或脊髓。味甘,性温,无毒。能养阴补髓,润肺泽肌。治虚劳羸弱,肺痿,骨蒸,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痈疽,疮疡,目赤,目翳。

【译文】

羊蜜膏能治疗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

炼熟的羊脂肪五两;炼熟的羊骨髓五两;蜂蜜五两,炼制纯净;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合。

以上五种原料,先把羊脂肪下锅烧沸,次下入羊骨髓油,再烧沸;然后下入蜂蜜,地黄汁、生姜汁,并用手不停地搅拌,最后用文火煎熬沸腾几次后,制成膏状物。每日空腹时取一汤匙用温酒冲调服食,或用这种膏制作成羹汤,或制作成粥食用,都可以。

2-6-3 羊藏羹

治肾虚,劳损〔1〕,骨髓伤败。

羊肝、肚、肾、心、肺各一具,汤洗净;牛酥一两;胡椒一两;荜拔一两;豆豉一合;陈皮二钱,去白;良姜二钱;草果二个;葱五茎。

右件,先将羊肝等慢火煮令熟,将汁滤净。和羊肝等并药一同入羊肚内,缝合口,令绢袋盛之,再煮熟,入五味,旋旋任意食之。

【注释】

〔1〕劳损:即劳伤,为内伤病症。多因七情内伤,起居不节,劳伤脾气,气衰火旺,故有困乏懒言、动则喘乏、表热自汗、心烦不得安等症。

【译文】

羊藏羹能治疗肾虚,劳损,骨髓受到伤害败坏。

羊肝、羊肚、羊肾、羊心、羊肺各一副,用热水清洗干净;牛酥油一两;胡椒一两;荜拔一两;豆豉一合;陈皮二钱,除去陈皮内层的白皮;良姜二钱;草果二个;葱五根。

将已经清洗干净的羊肝、羊肾、羊心、羊肺一同下锅加水用小火慢慢煎熬至熟,将汤过滤干净备用,把煮熟的羊肝等切成小块与牛酥油、胡椒、荜拔、豆豉、陈皮、良姜、草果、葱一同放入羊肚中,将羊肚缝合好,装入用绢制成的袋子内再放入锅中用煮羊肝等的汤再煮至熟。然后把羊肚从绢袋中取出,切好,随便食用。

2-6-4 羊骨粥

治虚劳,腰膝无力。

羊骨一副,全者,捶碎;陈皮二钱,去白;良姜二钱;草果二个;生姜一两;盐少许。

右,水三斗,慢火熬成汁,滤出澄清,如常作粥,或作羹汤亦可。

【译文】

羊骨粥治疗虚劳,腰膝没有力气。

羊骨架一整副,捶碎;陈皮二钱,除去内层白皮;良姜二钱;草果二个;生姜一两;盐少许。

以上原料,一同下锅加入三斗水,用文火熬成汁液,将汤中的渣滓过滤掉,静置澄清;在澄清的汤汁中下入[适量的]米,像平时做粥一样煮成羊骨粥,或做成羹汤也行。

2-6-5 羊脊骨羹

治下元〔1〕久虚,腰肾伤败。

羊脊骨一具,全者,捶碎;肉苁蓉〔2〕一两,洗,切作片;草果三个;荜拔二钱。

右件,水熬成汁,滤去滓,入葱白、五味,作面羹食之。

【注释】

〔1〕下元:即肾脏。

〔2〕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迷肉苁蓉的肉质茎。常用中药。其味甘、酸、咸,性温。能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益髓。

【译文】

羊脊骨羹治疗肾脏长期虚弱,腰肾受到伤害败坏。

羊脊椎骨一整副,捶碎;肉苁蓉一两,洗干净,切成片;草果三个;荜拔二钱。

以上原料,一同下锅加水熬煮成汤汁,将汤中的渣滓过滤掉,在滤净的汤汁中加入适量的葱白、五味调料、盐,[烧开锅后]撒入适量的面粉,搅打成羹食用。

2-6-6 白羊肾羹

治虚劳,阳道衰败〔1〕,腰膝无力。

白羊肾二具,切作片;肉苁蓉一两,酒浸,切;羊脂四两,切作片;胡椒二钱;陈皮一钱,去白;荜拔二钱;草果二钱。

右件相和,入葱白、盐、酱,煮作汤,入面子,如常作羹食之。

【注释】

〔1〕阳道衰败:男子性功能衰退。阳道,这里指男子的性功能。

【译文】

白羊肾羹治疗虚劳,男子性功能衰退,腰膝无力。

白羊的肾脏二副,[洗净,剔去脂膜],切成片;肉苁蓉一两,用酒浸泡一段时间后切成片;羊脂肪四两,切成片;胡椒二钱;陈皮一钱,去除内层的白皮;荜拔二钱;草果二钱。

以上原料,相互混合拌匀,[一同下锅],加入适量的[水]、食盐、酱煮成汤汁;下入用面粉做成的棋子,就像平常制作的羹一样,做好后就可食用。

2-6-7 猪肾粥

治肾虚劳损,腰膝无力、疼痛。

猪肾〔1〕一对,去脂膜,切;粳米三合;草果二钱;陈皮一钱,去白;缩砂二钱。

右件,称将猪肾、陈皮等煮成汁,滤去滓,入酒少许,次下米成粥,空心食之。

【注释】

〔1〕猪肾:俗称猪腰子,味咸、平,无毒。参见本书3-2-18猪肉·猪肾。

【译文】

猪肾粥治疗肾虚劳损,腰膝无力、疼痛。

猪肾脏一对,剔去脂膜,切成片;粳米三合[淘洗干净];草果二钱;陈皮一钱,去除内层白皮;缩砂二钱。

以上原料,先将猪肾与草果、陈皮、缩砂一同下锅加水煮熬成汤汁,将汤汁中的渣滓过滤掉,在滤净的汤汁中加入少量白酒,然后在此汤汁中下入三合[淘洗过的]粳米,用文火熬成粥。空腹时食用。

2-6-8 枸杞羊肾粥

治阳气衰败〔1〕,腰脚疼痛,五劳七伤。

枸杞叶一斤;羊肾二对,细切;葱白一茎;羊肉半斤,炒。

右四味拌匀,入五味,煮成汁,下米熬成粥,空腹食之。

【注释】

〔1〕阳气衰败:指阳气不足或机能减退的症候。阳虚则生寒,症见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脉虚大或微细等。

【译文】

构杞羊肾粥治疗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

枸杞叶一斤;羊肾脏两副,[洗净,剔去脂膜],细细切碎;葱白一根;羊肉半斤,切成片后炒熟。

以上四种原料,相互混合拌匀,加入五味调料,煮熬成汤汁,然后下入适量的米煮熬成粥。空腹时食用。

2-6-9 鹿肾羹

治肾虚耳聋〔1〕。

鹿肾〔2〕一对,去脂膜,切。

右件于豆豉中,入粳米三合,煮粥或作羹,入五味,空心食之。〔3〕

【注释】

〔1〕肾虚耳聋:肾脏虚弱同时兼有耳聋的病症。

〔2〕鹿肾:又名鹿茎筋、鹿鞭、鹿阴jing、鹿冲、鹿冲肾。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性外生殖器。能补肾,壮阳,益精。治劳损,腰膝酸软,肾虚耳聋,耳鸣,阳痿,宫冷不孕。

〔3〕本方源自《圣惠方·鹿肾粥》:治肾气虚损,耳聋:以鹿肾一对(去脂膜,切),粳米二合。于豉汁中相和,煮作粥,入五味,如法调和,空腹食之;作羹及入酒并得,食之。

【译文】

鹿肾羹治疗肾虚耳聋。

鹿肾脏一对,洗净后剔去脂膜,细细切碎。

将切好的鹿肾脏浸在豆豉汁中,然后下入三合粳米,[适量的水],一同下锅熬煮成粥,或者制成羹,加入五味调料,空腹时食用。

2-6-10 羊肉羹

治肾脏衰弱,腰脚无力。

羊肉半斤,细切;萝卜一个,切作片;草果一钱;陈皮一钱,去白;良姜一钱;荜拨一钱;胡椒一钱;葱白三茎。

右件,水熬成汁,入盐、酱熬成汤,下面子,作羹食之。将汤澄清,作粥食之亦可。

【译文】

羊肉羹治疗肾脏衰弱、腰脚没有力气。

羊肉半斤,细细切碎;萝卜一个,切成片状;草果一钱;陈皮一钱,除去内层白皮;良姜一钱;荜拨一钱;胡椒一钱;葱白三根。

以上原料,一同下锅加入适量的水熬煮成汁,加入适量的盐、酱熬成汤;下入用面制成的棋子,制成羹食用。或者将汤汁过滤澄清,取上层的清汁加入适量的米,熬成粥食用也可以。

2-6-11 鹿蹄汤

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

鹿蹄〔1〕四只,陈皮二钱,草果二钱。

右件,煮令熟烂,取肉,入五味,空腹食之。

【注释】

〔1〕鹿蹄: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蹄肉。参见本书3-2-15鹿肉。

【译文】

鹿蹄汤治疗各种风虚、腰脚疼痛、脚不能践地。

鹿蹄四只,陈皮二钱,草果二钱。

将四只鹿蹄去毛洗净,与陈皮、草果一同下锅,加水煮至烂熟,将鹿蹄肉剔出,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空腹食用。

2-6-12 鹿角酒

治卒患腰痛,暂转不得。

鹿角〔1〕新者,长二三寸,烧令赤。

右件,内酒中浸二宿,空心饮之立效。

【注释】

〔1〕鹿角: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参见本书3-2-15鹿肉。

【译文】

鹿角酒治疗突发性腰痛病,腰部突然不能转动。

用新取下的鹿角二三寸长,在火上烧成红色。

取二三寸长的鹿角烧成红色,然后放入适量的酒中浸泡二天二夜,空腹饮用这种鹿角酒,可以使上述的病症立即好转。

2-6-13 黑牛髓煎

治肾虚弱,骨伤败,瘦弱无力。

黑牛髓半斤,生地黄汁半斤;白沙蜜半斤,炼去蜡。

右三味和匀,煎成膏,空心酒调服之。

【译文】

黑牛髓煎治疗肾脏虚弱,骨髓受伤败坏,瘦弱无力。

黑牛的骨髓半斤,生地黄汁半斤;蜂蜜半斤,要将蜂蜡熬炼干净。

以上三种原料,混合后拌匀,放入锅内用文火熬煎成膏,空腹时取出适量用[温]酒冲调后服食。

2-6-14 狐肉汤

治虚弱,五藏邪气〔1〕。

狐肉〔2〕五斤,汤洗净;草果五个;缩砂二钱;葱一握;陈皮一钱,去白;良姜二钱;哈昔泥一钱,即阿魏。

右件,水一斗,煮熟,去草果等,次下胡椒二钱,姜黄一钱,醋、五味,调和匀空心食之。

【注释】

〔1〕五藏邪气:人体内部的邪气和致病因素。1邪气,又称邪。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2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等致病因素,因从外侵入人体,故又称外邪。

〔2〕狐肉:为犬科动物狐的肉。参见本书3-2-27狐肉。

【译文】

狐肉汤治疗身体虚弱,去除五脏内的邪气。

狐肉五斤,用热水洗干净;草果五个;缩砂二钱;葱一把;陈皮一钱,去除内层白皮;良姜二钱;哈昔泥一钱,也就是阿魏。

以上原料,一同下入锅内[草果、缩砂、葱、陈皮、良姜、哈昔泥用纱布包好],加水一斗煮熟后,将草果、缩砂等捞出。在煮肉汤中下入二钱胡椒、一钱姜黄、适量的醋和五味调料等调和拌匀,空腹时食用。

2-6-15 乌鸡汤

治虚弱劳伤,心腹邪气〔1〕。

乌雄鸡一只,挦洗净,切作块子;陈皮一钱,去白;良姜一钱;胡椒二钱;草果二个。

右件,以葱、醋、酱相和,入瓶内,封口,令煮熟,空腹食。

【注释】

〔1〕心腹邪气:即心腹部的外来邪气和致病因素。

【译文】

乌鸡汤治疗身体虚弱劳伤,去除心腹邪气。

雄性乌鸡一只,[宰杀后]挦净鸡毛,去除肚杂,清洗干净,切成小块;陈皮一钱,将内层的白皮去掉不用;良姜一钱;胡椒二钱;草果二个。

以上原料,与适量的葱末、醋、酱拌和均匀后,装入[大小合适]的瓶子内,将瓶口封好,放入加有水的锅内,隔水煮熟。空腹食用。

2-6-16 醍醐酒

治虚弱,去风湿〔1〕。

醍醐一盏。

右件,以酒一杯和匀,温饮之,效验。

【注释】

〔1〕风湿: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亦称风湿症。《伤寒论》:“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

【译文】

醍醐酒治疗身体虚弱,去除风湿。

醍醐一盏。

在醍醐中加入一杯酒,调和均匀后加热至温热时饮用,疗效非常灵验。

2-6-17 山药饦〔1〕

治诸虚,五劳七伤,心腹冷痛,骨髓伤败。

羊骨五、七块,带肉;萝卜一枚,切作大片;葱白一茎;草果五个;陈皮一钱,去白;良姜一钱;胡椒二钱;缩砂二钱;山药二斤。

右件同煮,取汁澄清,滤去滓,面二斤,山药二斤,煮熟,研泥,溲〔2〕面作饦,入五味,空腹食之。

【注释】

〔1〕饦(tuo):北方常吃的一种面食,外形如面饼。

〔2〕溲:原本作“搜”,《正字通》:“溲,水调粉面也。”据改。

【译文】

山药饦治疗各种虚症,五劳七伤,心腹冷痛,骨髓受伤败坏。

未剔除肉的羊肋骨和脊骨五至七块;萝卜一根,切成大片;葱白一根;草果五个;陈皮一钱,将内层的白皮去掉不用;良姜一钱;胡椒二钱;缩砂二钱;山药二斤。

以上原料,[除山药外],一同下锅加入适量的水熬成汤汁,澄清,将渣滓过滤掉。山药二斤,煮熟后研成山药泥;将山药泥与二斤面粉混合,加入[适量过滤后的清汤汁]一同和面,做成饦。加入五味调料,空腹的时候食用。

2-6-18 山药粥

治虚劳,骨蒸久冷〔1〕。

羊肉一斤,去脂膜,烂煮熟,研泥;山药一斤,煮熟,研泥。

右件,肉汤内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注释】

〔1〕骨蒸久冷:指久患虚劳之症,出现骨蒸燥热而身感寒冷。

【译文】

山药粥治疗虚劳,骨蒸久冷。

羊肉一斤,将其中的脂肪和筋膜剔除干净,下锅加水煮至烂熟,[取出],研成泥状;山药一斤,煮熟后研成泥状。

在煮羊肉的汤汁中下入三合[淘洗干净的]米煮粥,待粥将熟时,下入羊肉泥和山药泥,[稍加熬煮,调和均匀],即可。空腹时食用。

2-6-19 酸枣粥

治虚劳,心烦,不得睡卧。

酸枣仁〔1〕一碗。

右用水,绞取汁,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注释】

〔1〕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味甘,性平。能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译文】

酸枣粥治疗虚劳,心烦,不能睡卧。

酸枣仁一碗。

将酸枣仁加入适量的水,用布绞取汁液,在绞取的酸枣仁汁液中下入三合[淘洗干净的米],煮熬成粥。空腹时食用。

2-6-20 生地黄粥

治虚弱骨蒸,四肢无力,渐渐羸瘦,心烦不得睡卧。

生地黄汁一合;酸枣仁二两〔1〕,水绞取汁二盏。

右件,水煮同熬数沸,次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注释】

〔1〕二两:原脱,据《太平圣惠方·食治骨蒸劳》补。

【译文】

生地黄粥治疗身体虚弱,骨蒸,四肢无力,身体逐渐地消瘦,心中烦躁不能睡眠。

生地黄汁一合;酸枣仁[适量],加水用布袋绞取汁液二碗。

将生地黄汁与酸枣仁汁相混,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煮沸数次,然后在汤中下入三合[淘洗干净]的米,煮熬成粥。空腹时食用。

2-6-21 椒面羹

治脾胃虚弱,久患冷气〔1〕,心腹结痛,呕吐,不能下食。

川椒三钱,炒,为末;白面四两。

右件同和匀,入盐少许,于豆豉作面条,煮羹食之。

【注释】

〔1〕久患冷气:即冷气长时间积聚体内所生的病症。

【译文】

椒面羹治疗脾胃虚弱,冷气长时间积聚在体内,心腹间有结块、疼痛,呕吐,不能吃东西。

取四川产的花椒三钱,放入锅中炒过后,研成细末;面粉四两。

以上原料,一同拌和均匀,加入适量的盐,用豆豉汁调和制成面条,煮成羹汤吃。

2-6-22 荜拨粥

治脾胃虚弱,心腹冷气㽲痛〔1〕,妨〔2〕闷不能食。

荜拨一两,胡椒一两,桂五钱。

右三味为末,每用三钱,水三大碗,入豉半合,同煮令熟,去滓,下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注释】

〔1〕㽲痛:症名。指腹部缓痛,或可兼见腹部轻度拘急感。多由血虚寒滞所致。《金匮要略》:“妇人怀娠,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又:“产后腹中㽲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2〕妨:有阻碍、损坏之意。

【译文】

治疗脾胃虚弱,心腹冷气㽲痛,胸腹部有阻碍、发闷的感觉,不能吃东西。

荜拨一两,胡椒一两,肉桂五钱。

以上三种物料一同研成细末,每次用三钱,加三大碗水,放入半合豆豉,一同煮熟;滤掉渣滓;[取清汁]下入三合[已淘洗干净的]米,煮熬成粥。空腹时食用。

2-6-23 良姜粥

治心腹冷痛,积聚,停饮〔1〕。高良姜半两,为末;粳米三合。

右件,水三大碗,煎高良姜至二碗,去滓,下米煮粥,食之效验。

【注释】

〔1〕停饮:即水饮内停。水饮,饮的一种。

【译文】

良姜粥治疗心腹冷痛,积聚,停饮。

高良姜半两,研成细末;粳米三合。

在高良姜细末中加入三大碗水,煎煮到汤液只剩下二碗时,将渣滓过滤掉,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米煮成粥吃,对治疗上述病症非常有效。

2-6-24 吴茱萸粥

治心腹冷气冲,胁肋痛。

吴茱萸〔1〕半两,水洗,去涎〔2〕,焙干,炒,为末。右件,以米三合,一同作粥,空腹食之。

【注释】

〔1〕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入中药。其味苦,微辛辣,性温。香气浓烈,有毒。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2〕此为吴茱萸的炮制方法之一。即用水泡掉吴茱萸的烈汁。《本草通玄》:“吴茱萸,咸汤浸去烈汁,焙干水。”《本草求真》:“吴茱萸者陈者良,泡去苦烈汁用。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

【译文】

吴茱萸粥治疗心腹间冷气上冲,胁肋部疼痛。

吴茱萸半两,用水浸泡洗去茱萸的涎液,用火焙干,炒制后研成细末。

以上原料,加入三合米,[适量的水],一同熬煮成粥,空腹时食用。

2-6-25 牛肉脯

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

牛肉五斤,去脂膜,切作大片;胡椒五钱;荜拨五钱;陈皮二钱,去白;草果二钱;缩砂二钱;良姜二钱。

右件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淹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

【译文】

牛肉脯治疗脾胃长期受冷邪侵扰,不想吃东西。

牛肉五斤,剔去牛肉中的脂肪和筋膜,切成较大的牛肉片;胡椒五钱;荜拨五钱;陈皮二钱,去除内层白皮;草果二钱;缩砂二钱;良姜二钱。

以上原料,[除牛肉外],将胡椒、荜拨等都研成细末,与五合生姜汁、一合葱汁、四两盐调和,放入切成大片的牛肉,拌匀后腌渍二天取出,烘焙成牛肉脯,随时可以食用。

2-6-26 莲子粥

治心志不宁,补中强志,聪明耳目。

莲子一升,去心〔1〕。

右件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注释】

〔1〕去心:中医认为,莲子心味苦,性寒,有使人呕吐的作用。

【译文】

莲子粥治疗心神不宁,补益脾胃增强神志,聪明耳目。

莲子一升,剔除掉莲子心。

将莲子煮熟,研成莲子泥,与三合粳米、[适量的水]一同下锅煮熬成粥。空腹食用。

2-6-27 鸡头粥

治精气不足,强志,明耳目。

鸡头实〔1〕三合。

右件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一合煮粥食之。

【注释】

〔1〕鸡头实:芡实。《古今注》云:“叶似荷而大,叶上蹙皱如沸,实有芒刺,其中有米,可以度饥,即今茑子也。”

【译文】

鸡头粥治疗精气不足,增强神志,聪明耳目。

鸡头实三合。

以上原料,煮熟,研成泥状,与一合粳米、[适量水]一同下锅煮熬成粥食用。

2-6-28 鸡头粉羹〔1〕

治湿痹、腰膝痛,除暴疾,益精气,强心志,耳目聪明。

鸡头〔2〕磨成粉;羊脊骨一副,带肉,熬取汁。

右件,用生姜汁一合,入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注释】

〔1〕鸡头粉羹:原本作“鸡头羹粉”,据目录改。

〔2〕鸡头:缺用量,诸本同。

【译文】

鸡头粉羹治疗湿痹、腰膝疼痛,去除突发性的疾病,补益精气,增强心志,聪明耳目。

鸡头实[去掉外壳]磨成粉;带肉的羊脊椎骨一副,下锅加水熬成汤汁,滤去渣滓,取滤液备用。

在滤净的羊脊骨汤汁中加入[适量的]鸡头粉、一合生姜汁、[适量的]五味调料煮成羹。空腹食用。

2-6-29 桃仁粥

治心腹痛,上气咳嗽,胸膈妨满,喘急。

桃仁〔1〕三两,汤煮熟,去尖、皮,研。

右件取汁,和粳米同煮粥,空腹食之。

【注释】

〔1〕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参见本书3-5-1桃。

【译文】

桃仁粥治疗心腹疼痛,气上冲引起的咳嗽,胸膈部有阻碍、满闷感,喘息急促。

桃仁三两,用开水煮熟,去掉桃仁的尖与外皮,研成泥状。

以上原料,[用布袋]绞取汁液,加入[适量的]粳米和水,一同熬煮成粥。空腹食用。

2-6-30 生地黄粥

治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1〕,咳嗽唾血。

生地黄汁二合。

右件,煮白粥,临熟时入地黄汁,搅匀,空腹食之。

【注释】

〔1〕寒热往来:症名。见《诸病源候论·冷热病诸候》。亦称往来寒热。

【译文】

生地黄粥治疗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咳嗽唾血。

生地黄汁二合。

先用适量和米加清水熬煮成白粥,即将成熟时加入生地黄汁,搅拌均匀。空腹食用。

2-6-31 鲫鱼羹

治脾胃虚弱,泻痢久不瘥者,食之立效。

大鲫鱼二斤;大蒜两块;胡椒二钱;小椒二钱;陈皮二钱;缩砂二钱;荜拨二钱。

右件,葱、酱、盐、料物、蒜,入鱼腹内,煎熟作羹,五味调和令匀,空心食之。

【译文】

鲫鱼羹治脾胃虚弱,长时间泻痢未能痊愈的人,吃过以后立刻见效。

大鲫鱼二斤;大蒜二枚;胡椒二钱;小椒二钱;陈皮二钱;缩砂二钱;荜拨二钱。

以上原料,[将鲫鱼除去鳞、鳃、内脏,清洗干净];把大蒜、胡椒、小椒、陈皮、缩砂、荜拨与葱、酱、盐、混合香料、蒜,放入鲫鱼的腹腔内,然后将鲫鱼煎熟制作成鲫鱼羹,用五味调料调和均匀。空心食用。

2-6-32 炒黄面

治泻痢,肠胃不固〔1〕。

白面一斤,炒令焦黄。

右件,每日空心温水调一匙头。

【注释】

〔1〕肠胃不固:指经常腹泻。

【译文】

炒黄面治疗泻痢,肠胃不固。

白面一斤,入锅炒成焦黄色。

以上原料,每日空腹时,用温开水冲调一汤匙食用。

2-6-33 乳饼面

治脾胃虚弱,赤白泄疾。

乳饼〔1〕一个,切成豆子样。

右件,用面拌,煮熟,空腹食之。

【注释】

〔1〕乳饼:用鲜乳加工成的一种奶制品,主成分为酪蛋白。气味甘,微寒,无毒。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参见本书3-2-1牛肉·牛腐乳。

【译文】

乳饼面治脾胃虚弱,红白痢疾。

乳饼一个,切成豆粒大的小丁块。

以上原料,加入适量的面粉拌和以后,下锅煮熟,空腹食用。

2-6-34 炙黄鸡

治脾胃虚弱,下痢。

黄雌鸡一只,挦净。

右件,以盐、酱、醋、茴香、小椒末同拌匀,刷鸡上,令炭火炙干焦,空腹食之。

【译文】

炙黄鸡治疗脾胃虚弱,下痢。

黄颜色的母鸡一只,[宰杀后]挦净鸡毛,[去掉内脏],清洗干净。

将盐、酱、醋、茴香[末]、小椒末一同拌匀后,均匀地刷在清洗干净的鸡身上,然后将鸡放在炭火上烤炙到外皮焦干,空腹食用。

2-6-35 牛奶子煎荜拨法〔1〕

贞观中,太宗苦于痢疾,众医不效,问左右能治愈者,当重赏。时有术士进此方:用牛奶子煎荜拨,服之立瘥。

【注释】

〔1〕牛奶子煎荜拔法:所记之事见于《独异志》:“唐太宗苦气痢,众医不效,下诏访问。金吾长张宝藏曾困此疾,即具疏以乳煎荜拔方上,服之立愈。”原文未曾介绍方中药物所用之量,《本草纲目》记之较详:“其方用牛乳半斤,荜拔三钱,同煎减半。空腹顿服。”

【译文】

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宗患有痢疾,经许多医生治疗都没有效果,唐太宗便向左右的人说,有人能治好我的病,一定重重赏赐。当时有一位术士进献了这个用牛奶煎荜拔的药方,唐太宗服食了以后,病立刻痊愈了。

2-6-36 猯肉羹〔1〕

治水肿〔2〕,浮气,腹胀,小便涩少。

肉一斤,细切;葱一握;草果三个。

右件,用小椒、豆豉,同煮烂熟。入粳米一合作羹,五味调匀,空腹食之。

【注释】

〔1〕猯(tuān)肉羹:猯,即貒。《本草纲目》:“貒,即今猪獾也。处处山野间有之,穴居。状似小猪形,体肥而行钝。其耳聋,见人乃走,短足,短尾,尖喙,褐毛,能孔地食虫蚁瓜果。其肉带土气,皮毛不如狗獾。苏颂所注乃狗獾,非貒也。郭璞谓獾即貒,亦误也。……主治水胀久不瘥垂死,作羹食之,下水大效。”

〔2〕水肿:病症名。又称水、水气、水胀、水满。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患。参见本书3-4-1鲤鱼·水肿。

【译文】

猯肉羹治疗水肿,浮气,腹胀,小便涩少。猯肉一斤,细细切碎;葱一把;草果三个。

以上原料,加入小椒、豆豉。一同下入锅中加水煮至烂熟,然后加入一合粳米煮熬成羹,加入五味调料拌和均匀,空腹食用。

2-6-37 黄雌鸡

治腹中水癖〔1〕,水肿。

黄雌鸡一只,挦净;草果二钱;赤小豆〔2〕一升。

右件,同煮熟,空心食之。

【注释】

〔1〕水癖:指饮潜匿于两胁之间形成的积块,时痛时止,平时寻摸不见,痛时才能触及为其特征。

〔2〕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参见本书3-1-14赤小豆。

【译文】

黄雌鸡治腹中水癖,水肿。

黄母鸡一只,[宰杀后]挦净鸡毛,[去掉内脏],清洗干净;草果二钱,赤小豆一升。

以上原料,一同下锅加水煮熟,空腹食用。

2-6-38 青鸭羹

治十肿〔1〕水病不瘥。

青头鸭〔2〕一只,退净;草果五个。

右件,用赤小豆半升,入鸭腹内煮熟,五味调,空心食。

【注释】

〔1〕十肿:应为“十种”,古代对十种水病的总称。《圣惠方》中有治十种水病的食疗方:貒猪肉半斤细切。上用粳米三合,水三升,入葱、豉、椒、姜作粥,每日空腹食之。

〔2〕青头鸭:鸭的一种,头上的羽毛有青蓝色的金属般光泽。《本草纲目》:“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

【译文】

青鸭羹治十种水病不能痊愈。

青头鸭一只,[宰杀后]挦净鸭毛,[去掉内脏],清洗干净;草果五个。

以上原料,把五个草果与半升赤小豆一同填入鸭腹内,下锅煮熟,加入五味调料,拌和均匀,空腹食用。

2-6-39 萝卜粥

治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大萝卜〔1〕五个煮熟,绞取汁。

右件,用粳米三合,同水并汁,煮粥食之。

【注释】

〔1〕萝卜:常见蔬菜,也入中药。参见本书3-6-10萝卜。

【译文】

萝卜粥治疗消渴,口干舌燥,小便频数。

大萝卜五个,加[少量的水]煮熟,然后绞取萝卜汁。

以上原料,用三合[淘洗干净的]粳米,加适量的水和绞取的萝卜汁一同煮熬成粥食用。

2-6-40 野鸡羹

治消渴,口干,小便频数。

野鸡〔1〕一只,挦净。

右件,入五味,如常法作羹臛〔2〕食之。

【注释】

〔1〕野鸡:即雉。参见本书3-3-7野鸡。

〔2〕臛(huò):肉羹。

【译文】

野鸡羹治疗消渴口干,小便频数。

野鸡一只,挦净鸡毛,[去掉内脏],清洗干净。

以上原料,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按平常烹制野鸡的方法,做成野鸡羹食用。

2-6-41 鹁鸽羹

治消渴,饮水无度。

白鹁鸽〔1〕一只,切作大片。

右件,用土苏〔2〕一同煮熟。空腹食之。

【注释】

〔1〕鹁鸽:为鸠鸽科动物原鸽、家鸽或岩鸽的肉或全体。参见本书3-3-12鹁鸽。

〔2〕土苏:一说为中药名,但不详是何种药物。一说即“土酥(萝卜)”。

【译文】

鹁鸽羹治疗消渴,大量饮水没有限度。

白色的鹁鸽一只,[杀死后挦净羽毛,去掉肚杂,清洗干净]切成大块。

以上原料,与土苏一同煮熟。空腹食用。

2-6-42 鸡子黄

治小便不通。

鸡子黄〔1〕一枚,生用。

右件,服之不过三服,熟亦可食。

【注释】

〔1〕鸡子黄:即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

【译文】

鸡子黄治疗小便不通。

鸡蛋黄一个,生用。

让患小便不通的人服食生鸡蛋黄,不超过三次,[就可以见效]。熟蛋黄也可以食用。

2-6-43 葵菜羹

治小便癃闭〔1〕不通。

葵菜叶不以多少,洗择净。

右件,煮作羹,入五味,空腹食之。

【注释】

〔1〕癃闭:病症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名癃、闭癃。指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的病症,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实症多因肺气壅滞、气机郁结或水道瘀浊阻塞;虚症多因脾肾阳虚、津液不得输化所致。

【译文】

葵菜羹治疗小便癃闭不通。

葵菜叶数量不限,选择质量好的清洗干净。将葵菜煮成菜羹,调入五味调料,空腹食用。

2-6-44 鲤鱼汤

治消渴,水肿,黄疸,脚气。

大鲤鱼一头;赤小豆一合;陈皮二钱,去白;小椒二钱;草果二钱。

右件,入五味,调和匀,煮熟,空腹食之。

【译文】

鲫鱼汤治疗消渴,水肿,黄疸,脚气。

大鲤鱼一尾;赤小豆一合;陈皮二钱,去掉内层的白皮;小椒二钱;草果二钱。

以上原料,[将大鲤鱼除去鳞、鳃、肚杂等,清洗干净];将赤小豆、陈皮、小椒、草果、五味调料拌和均匀,与大鲤鱼一同下锅煮熟。空腹食用。

2-6-45 马齿菜粥

治脚气,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涩。

马齿菜〔1〕洗净,取汁。

右件,和粳米同煮粥,空腹食之。

【注释】

〔1〕马齿菜: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参见本书3-6-34马齿菜。

【译文】

马齿粥治疗脚气,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沥排出不畅。

马齿菜[适量]清洗干净,[捣碎],绞出汁液。

用绞取的马齿菜汁液与粳米一同煮熬成粥。空腹食用。

2-6-46 小麦粥

治消渴,口干。

小麦淘净,不以多少。

右以煮粥,或炊作饭,空腹食之。

【译文】

小麦粥治疗消渴,口干。

小麦数量不限,淘洗干净。

用小麦煮成粥或者做成饭。空腹食用。

2-6-47 驴头羹〔1〕

治中风〔2〕头眩,手足无力,筋骨烦痛,言语蹇涩〔3〕。

黑驴头一枚,挦洗净;胡椒二钱;草果二钱。

右件,煮令烂熟,入豆豉汁中,五味调和,空腹食之。

【注释】

〔1〕驴头羹:该条与《食医心镜》所记用料制法极为相似。《食医心镜》:治中风头眩,心肺浮热,手足无力,筋骨烦疼,言语似涩,一身动摇:乌驴头一枚,挦洗如法,蒸令极熟,细切,更于豉汁内煮,着五味,调点少酥食。

〔2〕中风:病名。见《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等篇。亦称卒中。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的病症。

〔3〕言语蹇涩:此处指中风造成的言语困难说话不利落。

【译文】

驴头羹治疗中风头眩,手足没有力气,筋骨烦痛,言语困难说话不利落。

黑驴头一个,把驴毛挦净,清洗干净;胡椒二钱;草果二钱。

以上原料,一同下锅加水煮至烂熟;[剔下驴头肉,]放入豆豉汁中,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空腹食用。

2-6-48 驴肉汤

治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

乌驴肉不以多少,切。

右件,入豆豉汁中,烂煮熟,入五味,空心食之。

【译文】

驴肉汤治疗风狂、忧愁不乐,使心脏功能正常。

黑毛驴肉数量不限,细细切碎。

以上原料,放入到豆豉汁中煮至烂熟,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空腹食用。

2-6-49 狐肉羹〔1〕

治惊风,癫痫,神情恍惚,言语错谬,歌笑无度。

狐肉不以多少,及五藏。

右件,如常法入五味,煮令烂熟,空心食之。

【注释】

〔1〕狐肉羹:该条与《食医心镜》狐肉羹的用料,制法极相似。狐肉,为犬科动物狐的肉。参见本书3-2-27狐肉。

【译文】

狐肉羹治惊风癫痫,神情恍惚,言语错乱,时歌时笑不能自持。

狐肉数量不限,狐的五脏也可以用。

以上原料,按照平时烹饪的方法进行烹制,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煮至烂熟,空腹食用。

2-6-50 熊肉羹

治诸风,脚气,痹痛不仁,五缓筋急〔1〕。

熊肉一斤。

右件,于豆豉中,入五味、葱、酱,煮熟,空腹食之。

【注释】

〔1〕五缓筋急:指筋脉弛缓或筋急拘挛,不能随意运动。

【译文】

熊肉羹治疗各种风,脚气,痹痛不仁,五缓筋急。

熊肉一斤。

[将熊肉细细切碎]放入到豆豉汁中,加入五味调料、葱、酱一同煮熟。空腹食用。

2-6-51 乌鸡酒

治中风,背强,舌直不得语,目眼不转,烦热。

乌雌鸡一只,挦洗净,去肠肚。

右件,以酒五升,煮取酒二升,去滓,分作三服,相继服之。汁尽无时,熬葱白、生姜粥投之,盖覆取汁。

【译文】

乌鸡酒治疗中风、脊背强直舌头发硬不能言语、眼睛不能转动、烦热。

雌性乌鸡一只,宰杀后挦净鸡毛,去掉内脏、杂物,清洗干净。

以上原料,加入五升酒,一同煮熬至酒只剩下二升的时候,取出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分成三份,分三次相隔一定的时间,相继饮用。滤液饮完之后,用葱白、生姜等熬成的粥浇覆到用酒煮过的乌鸡身上,继续煮熬,绞取汁液继续饮用。

2-6-52 羊肚羹

治诸中风。

羊肚一枚,洗净;粳米二合;葱白数茎;豉半合;蜀椒去目,闭口者,炒出汗,三十粒;生姜二钱半,细切。

右六味拌匀,入羊肚内烂煮熟,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译文】

羊肚羹治疗各种中风。

羊肚一个,清洗干净;粳米二合;葱白数根;豆豉半合;蜀椒,将内皮不开口的去掉不用,放入锅中炒掉湿气,取三十粒用;生姜二钱半,细细切成碎末。

以上六种原料[除羊肚外]拌和均匀,塞入洗净的羊肚内,下锅煮至烂熟,取出切成细丝,用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空腹食用。

2-6-53 葛粉羹

治中风,心脾风热,言语蹇涩,精神昏愦〔1〕,手足不遂。

葛粉〔2〕半斤,捣,取粉四两;荆芥穗〔3〕一两;豉三合。

右三味,先以水煮荆芥、豉,六七沸,去滓,取汁,次将葛粉作索面,于汁中煮熟,空腹食之。

【注释】

〔1〕愦(kuì):原作“愤”,诸本同,现据《太平圣惠方·食治中风》改。愦:昏乱,糊涂。《说文》:“愦,乱也。从心,贵声。”

〔2〕葛粉: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其中淀粉含量占大部,还有少量的蛋白质、纤维素、灰分和水分。性味甘,大寒,无毒。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治烦热,口渴,热疮,喉痹。

〔3〕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裂叶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具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之功效。

【译文】

葛粉羹治疗中风,心脾风热,言语困难说话不利落,精神昏乱,手足不能随意运动。

葛粉半斤,捣成细末后筛取细葛粉四两;荆芥穗一两;豆豉三合。

以上三种原料,先把荆芥穗与豆豉一同下锅加水煮沸六七次,滤去渣滓,留下滤液备用。然后将葛粉制成细面条,下到滤过的汤液中煮熟。空腹食用。

2-6-54 荆芥粥

治中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口面喎〔1〕斜。

荆芥穗一两,薄荷〔2〕叶一两,豉三合,白粟米三合。

右件,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注释】

〔1〕喎(wāi):嘴歪。

〔2〕薄荷:异名蕃荷菜、南薄荷、猫儿薄荷、升阳菜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多年生草本,高10—80厘米,全国各地多有栽培。性味辛,凉。入肺、肝经。能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译文】

荆芥粥治疗中风,言语困难说话不利落,精神昏乱,口面歪斜。

荆芥穗一两,薄荷叶一两,豆豉三合,白粟米三合。

将荆芥穗、薄荷叶、豆豉与四升水一同下锅,煮熬至只剩下三升水的时候,将渣滓过滤掉,在滤液中下入三合白粟米熬成粥。空腹食用。

2-6-55 麻子粥

治中风,五藏风热,语言蹇涩,手足不遂,大肠滞涩。

冬麻子〔1〕二两,炒,去皮,研;白粟米三合;薄荷叶一两;荆芥穗一两。

右件,水三升,煮薄荷、荆芥,去滓,取汁,入麻子仁同煮粥,空腹食之。

【注释】

〔1〕冬麻子:即中药火麻仁。异名麻子、麻子仁、大麻子、大麻仁、白麻子、冬麻子、火麻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仁。性味甘,平。能润燥,滑肠,通淋,活血。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

【译文】

治疗中风,五脏风热,言语困难说话不利落,手足不能随意运动,大肠滞涩。

冬麻子二两,放入锅中炒一下,去掉外皮,研成细末;白粟米三合;薄荷叶一两;荆芥穗一两。

以上原料,先将薄荷叶、荆芥穗与三升水一同下锅熬成汤汁,将渣滓过滤掉,取滤汁备用。在滤汁中下入研细的麻子仁、白粟米一同熬成粥。空腹食用。

2-6-56 恶实菜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

治中风,燥热,口干,手足不遂及皮肤热疮。

恶实菜叶〔1〕肥嫩者,酥油。

右件,以汤煮恶实叶三五升,取出,以新水淘过,布绞取汁,入五味,酥点食之。

【注释】

〔1〕恶实菜叶: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茎叶。味苦,微甘,性凉。《药性论》:“牛蒡单用,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治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之,令人身轻。又茎叶取汁,夏月多浴,去皮间习习如虫行风。洗了,慎风少时。”

【译文】

恶实菜治疗中风,燥热口干,手足不能随意运动以及皮肤上生有热疮。

肥嫩的恶实菜叶,酥油。

用开水煮肥嫩的恶实菜叶三至五升,然后取出菜叶,用新鲜的水淘洗一下,装入布袋绞出菜汁,在菜汁中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用热酥油冲调后食用。

2-6-57 乌驴皮羹〔1〕

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烦疼,心燥,口眼面目喎斜。

乌驴皮一张,挦洗净。

右件,蒸熟,细切如条,于豉汁中,入五味,调和匀,煮过,空心食之。

【注释】

〔1〕乌驴皮羹:原文作“乌驴皮汤”,据目录改。

【译文】

乌驴皮羹治疗中风,手足不能随意运动,骨节烦疼,心燥,口眼面目歪斜。

黑驴皮一张,挦净驴毛,刮洗干净。

以上原料,放入到蒸笼中蒸熟,[趁热]切成细条状,放入豆豉汁中。加入五味调料拌和均匀,煮成乌驴皮羹。空腹食用。

2-6-58 羊头脍

治中风,头眩,羸瘦,手足无力。

白羊头一枚,挦洗净。

右件,蒸令烂熟,细切,以五味汁调和脍,空腹食之。

【译文】

羊头脍治疗中风,头眩,身体消瘦,手足没有力气。

白羊头一个,挦净羊毛,刮洗干净。

以上原料,放入蒸笼中蒸至烂熟,取出剔下羊头肉,切成细丝,加入用五味调料制作的调味汁,拌和均匀调好味道,羊头脍就制好了。空腹食用。

2-6-59 野猪臛

治久痔〔1〕,野鸡病〔2〕,下血不止,肛门肿满。

野猪肉二斤,细切。

右件,煮食烂熟,入五味,空心食之。

【注释】

〔1〕痔:病名。泛指多种肛门疾病。

〔2〕野鸡病:古病名。肛门红肿,下血,类似外痔的一类病。

【译文】

野猪臛治疗陈年旧痔,野鸡病,流血不止,肛门肿满。

野猪肉二斤,细细切碎。

以上原料,下入锅中加水煮至烂熟,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空腹食用。

2-6-60 獭肝羹

治久痔下血不止。

獭肝〔1〕一副。

右件,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注释】

〔1〕獭肝: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肝脏。参见本书3-2-21獭肉·獭肝。

【译文】

獭肝羹治疗陈年旧痔,流血不止。

水獭的肝脏一副。

将獭肝煮熟后,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空腹食用。

2-6-61 鲫鱼羹

治久痔,肠风〔1〕,大便常有血。

大鲫鱼一头,新鲜者,洗净,切作片;小椒二钱,为末;草果一钱,为末。

右件,用葱三茎,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注释】

〔1〕肠风:病名。出《素问·风论》。1指痔出血(见《世医得效方·失血》)。2泛指因脏腑劳损,气血不调及风冷热毒搏于大肠所致的便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3即风痢(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4指大便下血,血在粪前,色多鲜红(见《寿世保元·便血》)。多因外风入客或内风下乘所致。

【译文】

鲫鱼羹治疗陈年旧痔,肠风,大便时经常流血。

新鲜的大鲫鱼一条,[去净鳞、鳃、肚杂,清洗干净]切成小片;小椒二钱,研成细末;草果一钱,研成细末。

以上原料,加入三根葱一同煮熟,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好味道。空腹时食用。

2-7

服药食忌〔1〕(图2-9)

但服药,不可多食生芫荽及蒜,杂生茶、诸滑物、肥猪肉、犬肉、肥腻物、鱼脍腥膻等物。及忌见丧尸、产妇、腌〔2〕秽之事。又不可食陈臭之物。

有术〔3〕,勿食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鱼〔4〕等物。

有黎芦〔5〕,勿食猩肉〔6〕。

有巴豆〔7〕,勿食芦笋〔8〕及野猪肉。

有黄连、桔梗〔9〕,勿食猪肉。

有地黄,勿食芜荑〔10〕。

有半夏〔11〕、菖蒲,勿食饴糖及羊肉。有细辛〔12〕,勿食生菜。

有甘草,勿食菘菜〔13〕、海藻〔14〕。

有牡丹〔15〕,勿食生胡荽。

有商陆〔16〕,勿食犬肉。

有常山〔17〕,勿食生葱、生菜。

有空青〔18〕、朱砂,勿食血。凡服药通忌食血。有茯苓,勿食醋。

有鳖甲,勿食苋菜。

有天门冬,勿食鲤鱼。

凡久服药通忌:

未〔19〕不服药,又忌满日〔20〕。正、五、九月忌巳日〔21〕。

二、六、十月忌寅日。

三、七、十一月忌亥日。

图2-9 服药食忌

四、八、十二月忌申日。

【注释】

〔1〕服药食忌:原文无“服药食忌”,据目录补。本章专谈服药时应当禁忌的食物、事物及禁忌服药的日子。此中禁忌的食物多来自于前人的医药文献,基本上是符合中医药理论的;其中要求服药者禁忌的事物,如丧事、肮脏污秽的事,是为了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精神刺激和对身体的感染;其中对于服药时间的限制,有人以为是把古代讲究择取吉凶时日的迷信说法和治病吃药无关联地联系在一起,其实择时食药与中国古代中医学中的时间医学有一定的关系,是属于还须深入研究的内容。

〔2〕腌:原文作“淹”,疑为“腌”之误。腌臜(ā zɑ),脏的,不干净的。

〔3〕术:在此译为“苍术、白术”,因为古代中药学中的“术”并无苍术、白术之分。自唐以后才有白术、苍术之分。此处仅用“术”难以区别,所以译为“苍术、白术”。

〔4〕青鱼:鱼名。为鲤科动物。参见本书3-4-6青鱼。

〔5〕黎芦: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此外尚有毛穗藜芦、毛叶藜芦、兴安藜芦、天目藜芦、蒜藜芦、小藜芦亦供药用。性味苦、辛,寒,有毒。能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痫癞疾,黄疸,久疟,泻痢,头痛,喉痹,鼻瘜,疥瘙,恶疮。《本草经集注》:“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五参(人参、沙参、紫参、丹参、苦参),恶大黄。”《本草纲目》:“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饮葱汤即止。”《本草从新》:“服之令人烦闷吐逆,大损津液,虚者慎之。”

〔6〕猩肉:即哺乳动物猩猩的肉。《本草纲目·兽部·猩猩》:“肉,甘、咸,温。无毒。主治:食之不味不饥,令人善走,可以辟谷。”古人视为珍品。

〔7〕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性味辛,热,有毒。能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8〕芦笋: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苗。春、夏挖取。《本草图经》:“味小苦。”《日用本草》:“味甘,寒,无毒。”治热病口渴,淋病,小便不利。宁原《食鉴本草》:“忌巴豆。”

〔9〕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味苦辛,平。能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本草经集注》:“畏白芨、龙眼、龙胆。”《药对》:“忌猪肉。”

〔10〕芜荑:为榆科植物大果榆果实的加工品。制法:夏季当大果榆的果实成熟时采下,晒干,搓去膜翅,取出种子。将种子55斤浸入水中,待发酵后,加入家榆树皮面10斤、红土30斤、菊花末5斤,加适量的温开水混合均匀,如糊状,放板上摊平约四分厚,切约2寸方块晒干,即为成品。亦可在农历4—5月采实取仁。用种子60%、异叶败酱20%、家榆树皮10%、灶心土10%,混合制成扁方形,置于日光下晒干即成。性味苦辛,温。能杀虫,消积。治虫积腹痛,小儿疳泻,冷痢,疥癣,恶疮。

〔11〕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性味辛,温,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秦皮、龟甲。反乌头。”《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12〕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性味辛,温。能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本草经集注》:“曾青、枣根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药性论》:“忌生菜。”

〔13〕菘菜:为十字花科青菜的幼株。《随食居饮食谱》:“鲜者滑肠,不可冷食。”参见本书3-6-25白菜。

〔14〕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或海蒿子的藻体。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能软坚,消痰,利水,泄热。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

〔15〕牡丹:实为牡丹皮,异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为芍药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性味苦、辛凉。入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痈疡,扑损。《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古今录验方》:“有忌胡荽。”《唐本草》:“畏贝母、大黄。”《日华子本草》:“忌蒜。”

〔16〕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膀胱经。能通二便,泻水,散结。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本草经集注》:“有商陆勿食犬肉。”本品有毒,如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一般在药后30分钟至3小时发病,有轻度至中度的体温升高,心动较速,呼吸频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则眩晕,头痛,言语不清,胡说,躁动,站立不稳,抽搐,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膝反射亢进,大小便失禁。从神志昏迷到清醒短者11小时,长达31小时。大剂量可使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运动障碍,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孕妇多服有流产的危险。轻度的肠胃道反应,经3—5天可自行消失。一般可用支持及对症疗法。民间解救方法用生甘草、生绿豆1—2两,捣烂,开水泡服或煎服。

〔17〕常山: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根。其有效成分为黄常山碱,简称常山碱,根含生物碱量约0.1%,主要为黄常山碱甲、乙及丙(α-、β-、γ-dichroines),三者为互变异构体。还含有黄常山定等。性味苦、辛,寒,有毒。入肝、脾经。能除痰,截疟。治疟疾,瘰疬。《本草经集注》:“畏玉札。”《药性论》:“忌葱。”《本草蒙荃》:“忌鸡肉。”

〔18〕空青: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azurite的矿石,成球形或中空者。性味甘酸,寒,有小毒。能明目,去翳,利窍。治青盲,雀目,翳膜内障,赤眼肿痛,中风口喎,手臂不仁,头风,耳聋。《药性论》:“畏菟丝子。”

〔19〕未:指农历中按天干地支计日时,地支为未的那一天。

〔20〕满日:指农历中月圆的日子。

〔21〕巳日:指农历中按天干地支计日时,地支为巳的那一天。其后的寅日、亥日、申日与此相同。

【译文】

只要是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不可以多吃生芫荽、生蒜、各种生蔬菜、各种可以使肠道滑利的食物、肥猪肉、狗肉、油腻的食物,鱼脍、腥膻等物品。忌讳看见丧事死人、产妇、各种污秽肮脏的事物,另外不可以吃存放时间过长或已经腐败发出不正常气味的食物。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苍术、白术的,不可以吃桃子、李子、麻雀肉、芫荽、蒜、青鱼等物品。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藜芦的,不可以吃猩猩的肉。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巴豆的,不可以吃芦笋以及野猪肉。

在服食有药品中含有黄连、桔梗的,不可以吃猪肉。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地黄的,不可以吃芜荑。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的半夏、菖蒲的,不可以吃饴糖以及羊肉。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细辛的,不可以吃生菜。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甘草的,不可以吃菘菜、海藻。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牡丹皮的,不可以吃生芫荽。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商陆的,不可以吃狗肉。

在服食有药品中含有常山的,不可以吃生葱、生菜。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空青、朱砂的,不可以吃用动物的血液制成的食品。无论服食什么样的药物,全都忌讳服食用动物血制成的食品。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茯苓的,不可以吃醋。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鳖甲的,不可以吃苋菜。

在服食的药品中含有天门冬的,不可以吃鲤鱼。

凡是长期服药的通常要忌讳的是:

在未日和满日里都不可以服药;

在一月、五月和九月里,忌讳巳日;在二月、六月和十月里,忌讳寅日;在三月、七月、十一月里,忌讳亥日;在四月、八月、十二月里,忌讳申日。

2-8

食物利害〔1〕(图2-10)

盖食物有利害者,可知而避之。

面有〔2〕气,不可食。

生料色臭,不可食〔3〕。

浆老而饭溲〔4〕,不可食。

煮肉不变色,不可食。诸肉非宰杀者,勿食。

诸肉臭败者,不可食。

诸脑,不可食。

凡祭肉自动者〔5〕,不可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

曝肉不干者,不可食。

马肝、牛肝,皆不可食。

兔合眼,不可食。

烧肉,不可用桑柴火。

獐、鹿、麋,四月至七月勿食。二月内勿食兔肉。

诸肉脯,忌米中贮之,有毒。鱼馁〔6〕者,不可食。

羊肝有孔者,不可食。

诸鸟自闭口者,勿食。

蟹八月后可食,余月勿食。

虾不可多食,无须及腹下丹,煮之白者,皆不可食。腊月脯腊之属,或经雨漏所渍、虫鼠啮残者,勿食。海味糟藏之属,或经湿热变损,日月过久者,勿食。

图2-10 食物利害

六月七月,勿食雁。

鲤鱼头,不可食。毒在脑中。

诸肝青者,不可食。

五月勿食鹿,伤神。

九月勿食犬肉,伤神。

十月勿食熊肉,伤神。不时者,不可食。

诸果核未成者,不可食。诸果落地者,不可食。

诸果虫伤者,不可食。

桃杏双仁者,不可食。

莲子不去心,食之成霍乱。甜瓜双蒂者,不可食。

诸瓜沉水者,不可食。

蘑菇勿多食,发病。

榆仁不可多食,令人瞑。菜着霜者,不可食。

樱桃勿多食,令人发风。葱不可多食,令人虚。

芫荽勿多食,令人多忘。竹笋勿多食,发病。

木耳色赤者,不可食。三月勿食蒜,昏人目。

二月勿食蓼,发病。

九月勿食着霜瓜。

四月勿食胡荽,生狐臭〔7〕。十月勿食椒,伤人心。

五月勿食韭,昏人五藏。

【注释】

〔1〕食物利害: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属于饮食卫生方面的。如“面有气,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等,是有科学道理的。2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如“不时者不食”,“诸果核未成者,不可食”此外在某月份不食某种动物的内容中,也有一部分是属于保护生物繁衍后代的。3属于不可吃得过量的。如“榆仁不可多食”,“葱,不可多食”等。4属于难以置信或牵强附会的。如“四月勿食胡荽,生狐臭”。总之全篇大部分内容是比较合乎科学道理的,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2〕(yàn):即臭。

〔3〕食:原本作“用”,据上下文改。

〔4〕溲:用“馊”。

〔5〕关于祭祀用的肉会自己动起来的说法,很难理解,有待进一步研究。

〔6〕馁:指鱼腐烂。《尔雅·释器》:“肉谓之败,鱼谓之馁。”

〔7〕狐臭:病名。出《肘后方》。又名胡臭,体气,腋气。为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腋下汗腺有特殊臭味,其他如乳晕、脐部、外阴、肛周亦可发生。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油耳朵症状。与吃芫荽(胡荽)没有关系。

【译文】

所有的食物总是有利又有害的,了解食物的这种利害关系,就可以避免因为对这些事物的无知而带来的伤害。

食物的表面发出不正常气味的,不可以吃。

尚未经过加工的生原料表面出现败坏的颜色,不可以吃。

汤汁放置的时间过长、饭菜已经变馊,不可以吃。

肉类虽然经过煮制加工,但是颜色仍然像生的一样,不可以吃。

不是经过人工宰杀而是因为患病或其他原因死亡的牲畜的肉,不可以吃。

各种已经腐败了的肉类,不可以吃。

各种动物的脑子都不可以吃。

各种放在祭祀的桌子或台子上作为祭品的肉,如果会自己动起来,不可以吃。

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猪、羊的肉,不可以吃。

放在太阳下曝晒[准备制成肉干]的肉,如果没有晒干,不可以吃。

马肝、牛肝都不可以吃。

眼睛闭合的兔子,不可以吃。

烧肉的时候,不可以用桑树的枝干作为燃料。

四月至七月,不可以吃獐子、鹿和麋[的肉]。

二月份不可以吃兔子的肉。

各种肉脯,切忌直接与米放在一起贮藏,[否则]会使肉脯产生有毒的物质。

已经腐烂的鱼不可以吃。

羊肝上有孔的,不可以吃。

各种自己将嘴巴闭合的鸟肉,不可以吃。

蟹类,八月份以后可以吃,其他的月份不可以吃。

虾,不可以吃得过多,凡是没有长须芒的、腹部的颜色是红的、煮熟后颜色是白色的虾子,都不可以吃。

腊月里的各种肉脯、腌腊制品,如果被雨水、屋漏水淋湿或浸渍,或者被虫子、老鼠咬残的,都不可以吃。

各种海产品、用糟制方法贮藏的食品,凡是经过潮湿和高温而变质的或者贮藏的时间太长的,都不可以吃。

六月、七月不要吃雁的肉。

鲤鱼的头不可以吃,因毒素在鲤鱼的脑中。

各种颜色发青的肝脏都不可以吃。

五月份不要吃鹿肉,否则损伤人的精神。

九月份不要吃狗肉,否则损伤人的精神。

十月份不要吃熊肉,否则损伤人的精神。

各种食物,凡是不按生长规律、成熟季节而获取的,不可以吃。

各种果实的种核还没有长成的,不可以吃。

各种果实不是经过人工采摘而是因为其他原因落到地面上的,不可以吃。

各种被虫子咬啮受到伤害的果实,不可以吃。

生有两个果仁的桃和杏,不可以吃。

莲子不去掉莲子芯,吃过以后会生霍乱病。

甜瓜生有两个瓜蒂的,不可以吃。

放到水里会沉到水底的各种瓜类,不可以吃。

蘑菇不可以吃得太多,否则容易使人生病。

榆仁不可以多吃,否则会使人睁眼费劲或者睁不开眼睛。叶片上粘附有霜的蔬菜,不可以吃。

樱桃不可以吃得太多,否则使人发风。

葱不可以吃得太多,否则使人的身体变虚。芫荽不可以吃得太多,否则会使人健忘。

竹笋不可以吃得太多,否则会引发疾病。

红颜色的木耳,不可以吃。

三月份不要吃大蒜,否则会使人看东西昏花。二月份不要吃蓼[芽],否则会引发疾病。

九月份不要吃被霜打过的瓜。

四月份不要吃芫荽,否则会使人生狐臭。

十月份不要吃椒,否则会伤害人和心脏。

五月份不要吃韭菜,否则会使人的五脏功能紊乱。

2-9

食物相反〔1〕(图2-11)

盖食不欲杂,杂则可有所犯,知者分而避之。马肉不可与仓米同食。

马肉不可与苍耳〔2〕、姜同食。

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

羊肝不可与椒同食,伤心。兔肉不可与姜同食,成霍乱。

羊肝不可与猪肉同食。

牛肉不可与栗子同食。

羊肚不可与小豆〔3〕、梅子同食,伤人。羊肉不可与鱼脍、酪同食。

猪肉不可与芫荽同食,烂人肠。

马奶子不可与鱼脍同食,生症瘕。

鹿肉不可与〔4〕鱼同食。

麋鹿不可与虾同食。

麋肉、脂不可与梅、李同食。

牛肝不可与鲇鱼同食,生风。

牛肠不可与狗肉同食。

鸡肉不可与鱼汁同食,生症瘕。鹌鹑肉不可与猪肉同食,面生黑。

鹌鹑肉不可与菌子同食,发痔。野鸡不可与荞面〔5〕同食,生虫。

野鸡不可与胡桃、蘑菇同食。

野鸡卵不可与葱同食,生虫。雀肉不可与李同食。

图2-11 食物相反

鸡子不可与鳖肉同食。

鸡子不可与生葱、蒜同食,损气。鸡肉不可与兔肉同食,令人泄泻。

野鸡不可与鲫鱼同食。

鸭肉不可与鳖肉同食。

野鸡不可与猪肝同食。

鲤鱼不可与犬肉同食。

野鸡不可与鲇鱼同食,食之令人生癞疾。鲫鱼不可与糖同食。

鲫鱼不可与猪肉同食。

黄鱼〔6〕不可与荞面同食。

虾不可与猪肉同食,损精。虾不可与糖同食。

虾不可与鸡肉同食。

大豆黄不可与猪肉同食。

黍米不可与葵菜同食,发病。小豆不可与鲤鱼同食。

杨梅不可与生葱同食。

柿〔7〕、梨不可与蟹同食。

李子不可与鸡子同食。

枣子不可与蜜同食。

李子、菱角〔8〕不可与蜜同食。葵菜不可与糖同食。

生葱不可与蜜同食。

蒿苣〔9〕不可与酪同食。

竹笋不可与糖同食。

蓼不可与鱼脍同食。

苋菜〔10〕不可与鳖肉同食。韭不可与酒同食。

苦苣〔11〕不可与蜜同食。

薤不可与牛肉同食,生症瘕。

芥末不可与兔肉同食,生疮。

【注释】

〔1〕食物相反:主要谈论饮食不要过于庞杂,否则会使食物之间相反相畏,对人体不利。其中有一部分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一部分是牵强附会的,一部分是照抄前人的,一部分是还需要进一步作研究的。

〔2〕苍耳: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性味苦、辛,寒,有小毒。能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千金·食治》:“不可共猪肉食。”《唐本草》:“忌米泔。”

〔3〕小豆:即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性味甘酸,平。入心、小肠。能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食性本草》:“久食瘦人。”《随食居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4〕鱼:即长吻。属鲇形目科属。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部分江段和各大支流的下游水域,其中又以湖北石首一带长江流域所产的最为出名。长吻鮠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肌肉蛋白质含量达16.88%,所含18种氨基酸中有13种远远高于普通鱼类,含肉率高,无肌间刺,胃、肠、肝均宜食用,且味道鲜美。《本草拾遗》:“下膀胱水,开胃。”《本经逢原》:“能开胃进食,下膀胱水气,病人食之,无发毒之虑,食品中有益者也。”

〔5〕荞面:即荞麦面,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磨成的面。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能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千金·食治》:“荞麦食之难消,动大热风。”《品汇精要》:“不可与平胃散及矾同食。”

〔6〕黄鱼:历史上称为黄鱼的有黄颡鱼、膻鱼、石首鱼。因膻鱼在《饮膳正要》中称为阿八儿忽鱼,所以此处的黄鱼只能是黄颡鱼或石首鱼。

〔7〕柿: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参见本书3-5-3柿。《本草图经》:“凡食柿不可与蟹同,令人腹痛大泻。”

〔8〕菱角: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参见本书3-5-22芰实。

〔9〕莴苣:为菊科植物莴苣的茎叶。参见本书3-6-24莴苣。

〔10〕苋菜: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关于苋菜不能与鳖同吃的说法,远在元代之前。如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上就有:“(苋)不可与鳖同食,生鳖瘕。又,以鳖甲如豆粒片大者,以苋菜封裹之,置于土内,上以土盖之,一宿尽变成鳖也。”其实这是不可信的。

〔11〕苦苣: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千金·食治》:“味苦,平,无毒。”治黄疸,疔疮,痈肿。

【译文】

饮食时每次取用的食物不要过于庞杂,因为食物相互之间会有相反相克的可能,所以应该了解食物之间相反相克的关系,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马肉不可以与在仓库中贮藏时间过长的米一同吃。

马肉不可以与苍耳、生姜一同吃。

猪肉不可以与牛肉一同吃。

羊肝不可以与椒一同吃,[否则]会对人的心脏有损害。兔肉不可以与生姜一同吃,[否则]会使人患霍乱病。

羊肝不可以与猪肉一同吃。

牛肉不可以与栗子一同吃。

羊肚不可以与小豆、杨梅一同吃,[否则]会对人有伤害。羊肉不可以与鱼脍、奶酪一同吃。

猪肉不可以与芫荽一同吃,[否则]会使人的肠道受到损害。马奶不可以与鱼脍一同吃,[否则]会使人生症瘕。

鹿肉不可以与鱼一同吃。

麋鹿不可以与虾一同吃。

麋肉、麋脂不可以与杨梅、李子一同吃。

牛肝不可以与鲇鱼一同吃,[否则]会使人生风。

牛肠不可以与狗肉一同吃。

鸡肉不可以与鱼汁一同吃,[否则]会合使人生症瘕。

鹌鹑肉不可以与猪肉一同吃,[否则]会使人脸面生出黑色的斑痕。

鹌鹑肉不可以与食用菌一同吃,[否则]会使人生痔疮。

野鸡不可以与荞麦面一同吃,[否则]会使人患寄生虫病。

野鸡不可以与核桃、蘑菇一同吃。

野鸡的卵不可以与葱一同吃,[否则]会使人患寄生虫病。麻雀的肉不可以与李子一同吃。

鸡蛋不可以与鳖肉一同吃。

鸡蛋不可以与生葱、生蒜一同吃,[否则]会损伤人体的元气。鸡肉不可以与兔肉一同吃,[否则]会使人腹泻。

野鸡不可以与鲫鱼一同吃。

鸭肉不可以与鳖肉一同吃。

野鸡不可以与猪肝一同吃。

鲤鱼不可以与狗肉一同吃。

野鸡不可以与鲇鱼一同吃,如果吃了会使人患癞病。鲫鱼不可以与糖一同吃。

鲫鱼不可以与猪肉一同吃。

黄鱼不可以与荞麦面一同吃。

虾不可以与猪肉一同吃,[否则]会损伤人的精气。虾不可以与糖一同吃。

虾不可以与鸡肉一同吃。

黄豆芽不可以与猪肉一同吃。

黍米不可以与葵菜一同吃,[否则]会使人生病。小豆不可以与鲤鱼一同吃。

杨梅不可以与生葱一同吃。

柿子、梨子不可以与蟹一同吃。

李子不可以与鸡蛋一同吃。

枣子不可以与蜜一同吃。

李子、菱角不可以与蜜一同吃。葵菜不可以与糖一同吃。

生葱不可以与蜜一同吃。

蒿苣不可以与奶酪一同吃。

竹笋不可以与糖一同吃。蓼不可以与鱼脍一同吃。

苋菜不可以与鳖肉一同吃。

韭菜不可以与酒一同吃。

苦苣不可以与蜜一同吃。

薤不可以与牛肉一同吃,[否则]会使人生症瘕。芥末不可以与兔肉一同吃,[否则]会使人生疮。

2-10

食物中毒〔1〕(图2-12)

诸物品类,有根性毒者,有无毒而食物成毒者,有杂合相畏、相恶、相反成毒者,人不戒慎而食之,致伤腑脏和乱肠胃之气,或轻或重,各随其毒而为害,随毒而解之。

如饮食后不记何物毒,心烦满闷者,急煎苦参〔2〕汁饮,令吐出。或煮犀角〔3〕汁饮之,或苦酒、好酒煮饮,皆良。

食菜中毒,取鸡粪〔4〕烧灰,水调服之。或甘草汁,或煮葛根汁饮之。胡粉〔5〕水调服亦可。

食瓜过多,腹胀,食盐即消。

食蘑菇、菌子毒,地浆〔6〕解之。

食菱角过多,腹胀满闷,可暖酒和姜饮之即消。

食野山芋〔7〕毒,土浆〔8〕解之。

食瓠中毒,煮黍穰汁饮之即解。

食诸杂肉毒及马肝漏脯中毒者,烧猪骨灰调服,或芫荽汁饮之,或生韭汁亦可。

食牛、羊肉中毒,煎甘草汁饮之。

食马肉中毒,嚼杏仁即消,或芦根汁及好酒皆可。

食犬肉不消成䐜胀,口干,杏仁去皮、尖,水煮饮之。

食鱼脍过多成虫瘕〔9〕,大黄〔10〕汁、陈皮末,同盐汤服之。

食蟹中毒,饮紫苏〔11〕汁,或冬瓜〔12〕汁,或生藕汁解之。干蒜汁、芦根〔13〕汁亦可。

食鱼中毒,陈皮汁、芦根及大黄、大豆、朴消〔14〕汁皆可。

食鸭子中毒,煮秫米汁解之。

食鸡子中毒,可饮醇酒、醋解之。

图2-12 食物中毒

饮酒大醉不解,大豆汁、葛花、椹子〔15〕、柑子皮汁皆可。

食牛肉中毒,猪脂炼油一两,每服一匙头,温水调下即解。

食猪肉中毒,饮大黄汁,或杏仁汁、朴消汁,皆可解。

【注释】

〔1〕食物中毒:这些解救方法一部分采自历代本草,一部分可能是忽思慧的新创,但是否真有作用,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2〕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根含多种生物碱与黄酮类等。性味苦,寒。入肝、肾、大肠、小肠经。能清热,杀虫,燥湿。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

〔3〕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参见本书3-2-28犀牛肉·犀角。

〔4〕鸡粪:即中药屎白。异名鸡矢、鸡子粪、鸡粪。为雉科动物家鸡粪便上的白色部分。性味苦咸,凉。入膀胱经。能利水,泄热,祛风,解毒。治臌胀,积聚,黄疸,淋病,风痹,破伤中风,筋脉挛急。

〔5〕胡粉:即中药铅粉。异名粉锡、解锡、水粉、胡粉、定粉、锡粉、流丹、鹊粉、白膏、铅白、光粉、白粉、瓦粉、铅华、官粉、宫粉。为用铅加工制成的碱式碳酸铅。外观为白色粉末,或凝聚成不规则块状,手捻之立即成粉,有细而滑腻感。质重。以色白细腻,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及酒精,能溶于碳酸水及稀硝酸。遇硫离子则变黑色。在闭管中燃烧则生水,在木炭上燃烧则生铅粒。性味甘辛,寒,有毒。入足少阴经气分。能消积,杀虫,解毒,生肌。治疳积,下痢,虫积腹胀,症瘕,疟疾,疥癣,痈疽,溃疡,口疮,丹毒,烫伤。

〔6〕地浆:异名地浆、地浆水。制法:掘黄土地作坎,深约二尺许,灌水,搅浑,俟其沉淀,取上面清液,即为地浆水。性味甘,寒。《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能清热,解毒,和中。治中暑烦渴,伤食吐渔,脘腹胀痛,痢疾,食物中毒。《本草纲目》:“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疗霍乱及中卒死者,饮一升妙。”

〔7〕野山芋:即中药野芋。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性味辛,温,有毒。治瘴疟,急剧吐泻肠伤寒,风湿痛,疝气,赤白带下,痈疽肿毒,萎缩性鼻炎,瘰疬,疔疮,疥癣,蛇犬咬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海芋全株有毒,以茎干最毒。中毒症状: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汁液接触引致失明;误食茎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解救方法:皮肤中毒可用醋酸或醋洗涤。误食中毒服蛋清、面糊,大量饮糖水,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腹痛可注吗啡。惊厥注射镇静剂,继服溴化钾或吸入乙醚。民间用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漱。”

〔8〕土浆:即地浆水。《濒湖集简方》:“中野芋毒,土浆饮之。”

〔9〕虫瘕:因腹内生寄生虫而起硬块的病。疑即“虫积”的一种。病因为:饮食不洁,生虫成积所。症见面黄肌瘦,时吐苦水清水,腹部臌大,脘腹剧痛,痛处或在脐周,时痛时止,或有积块可以触及。

〔10〕大黄:用大黄驱虫的方法,很有实用价值。临床报道: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用大黄粉蜜合剂(生大黄粉5钱,炒至微黄的米粉3钱,蜂蜜2两,加适量温开水调匀),每小时服一次,每一次约一汤匙,全剂分12次服完,至排出蛔虫为止。经治6例均排出蛔虫,症状解除而愈。排虫最多者达50多条。排虫后无持续腹泻现象。

〔11〕紫苏:《金匮要略》:“(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

〔12〕冬瓜: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参见本书3-6-8冬瓜。《随食居饮食谱》:“(冬瓜)解鱼、酒等毒。”

〔13〕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性味甘,寒。入脾、胃经。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千金方》:“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芦根汁,多饮良,并治蟹毒。”

〔14〕朴消:为矿物芒硝经加工而得到的粗制结晶。性味辛苦咸,寒。入胃、大肠经。能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消,今多作“硝”。

〔15〕椹子:桑椹,异名桑实,桑果等。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4月至6月,当桑椹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蒸后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湖南、四川、河北等地。性味甘,寒。入肝、肾经。主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本草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译文】

世上的各种物品,有的本身就是具有毒性的,有的本身并不具有毒性但是做成食物之后反而具有了毒性。[产生的原因是:不懂物品的性味、反忌],将物品杂合在一起就会使彼此间因为相畏、相恶、相反而生成有毒的物质。如果人们未加戒备、不小心吃了这些食物,就会使腑脏受到伤害,使肠胃功能紊乱。人们受到伤害程度的轻与重,与生成物的毒性大小,以及与这种毒物的毒性是否已被[其他药物]解除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饮食之后已记不清所吃的是哪种有毒的物质,而感觉到心烦、腹部胀满、胸中发闷,应该立即取苦参煎成汁液喝下去,将吃下的有毒物质呕吐出来;也可以取犀牛角煎汁让中毒者服下;也可以取醋或好酒煎煮之后让中毒者服下;这些都是解毒的好办法。

如果是吃蔬菜一类的食物中了毒,可以取鸡粪烧成灰,用水冲调后让中毒者服下;也可以用甘草汁或者取葛根煎熬成汁让中毒者服下;也可以取适量的胡粉用水冲调好之后让中毒者服下。

如果因为瓜吃得太多,腹部臌胀得很厉害,这时可以让患者吃一些食盐,立即就可消除臌胀。

如果因为吃蘑菇或其他的真菌类中了毒,让中毒者饮地浆,就可以解毒。

如果因为菱角吃得太多,腹部胀满,胸口发闷,可以取适量的白酒加热以后,兑入一些生姜汁让患者喝下,立刻就可以消解上述症状。

如果因为吃野山芋中了毒,让患者喝土浆,就可以解毒。

如果因为吃瓠子中了毒,可以取一些黍的秸秆煮成汁让中毒的人喝下,立即就可以解毒。

如果因为吃各种肉类中了毒,以及因为吃了马肝、被屋漏水浸渍过的腊肉而中了毒,可以将猪骨头烧成灰[用水]冲调后让中毒者服下;或者让中毒者喝芫荽汁;用生韭菜绞出的汁也可以解毒。

如果因为吃牛、羊肉中了毒,可以取甘草煎汁让中毒者喝下。

如果因为吃马肉中了毒,让中毒者嚼食生杏仁,立刻就可以消解。

如果因为吃狗肉不消化,以至于肠胃胀满不适、口干舌燥。可以将杏仁去掉种皮和杏仁尖,加水煎煮后服下,[就可以消除上述的症状]。

如果因为鱼脍吃得过多,以至于体内寄生虫过多而成虫瘕。可以取大黄汁和陈皮末与盐开水一同服食。

如果因为吃蟹中了毒,可以让中毒者喝用紫苏的果实捣取的汁液,或者冬瓜汁,或者生藕汁加以消解;用干大蒜、芦根制取的汁液也可以解因吃蟹所中的毒。

如果因为吃鱼中了毒,陈皮、芦根、大黄、大豆、朴硝的汁液都可以解毒。

如果因为吃鸭蛋中了毒,取秫米煮汁让中毒者喝下就可以解毒。

如果因为吃鸡蛋中了毒,让中毒者喝适量的醇酒、醋就可以解毒。

如果因为酒喝得太多,酩酊大醉难以消解,[让患者喝]大豆汁、葛花汁、桑椹汁、柑子皮汁就可以使醉酒得到消解。

如果因为吃牛肉中了毒,可以取一两用猪脂肪煎炼而成猪油,每次取一汤匙,加适量温水冲调后服食,就可以解毒。

如果因为吃猪肉中了毒,喝大黄汁、杏仁汁、朴硝汁都可以解毒。

2-11

禽兽变异〔1〕(图2-13)

禽兽形类,依本体生者,犹分其性质有毒无毒者,况异像变生,岂无毒乎?倘不慎口,致生疾病,是不察矣。

兽岐尾,马无夜目〔2〕,羊心有孔,肝有青黑,

鹿豹文,羊肝有孔,黑鸡白首,白马青蹄,

羊独角,白羊黑头,黑羊白头,白鸟黄首,

羊六角,白马黑头,鸡有四距〔3〕,曝肉不燥〔4〕,

马生角,牛肝叶孤,蟹有独螯〔5〕,鱼有眼睫,

虾无须,肉入水动〔6〕,肉经宿暖〔7〕,鱼无肠、胆、腮,

肉落地不沾土,鱼目开合及腹下丹。

【注释】

〔1〕禽兽变异:有关禽类和兽类体态的异常变化后的肉是否有毒,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另外,本章中的“曝肉不燥”、“肉经宿暖”,是与饮食卫生有关的内容,虽然与禽兽变异没有关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所注意。

〔2〕马无夜目:原文作“马蹄夜目”,应为“马无夜目”。夜目,又称夜眼。即生长在马前肢腕骨上方和肢腑骨下方,有一部分无毛而有坚固的灰色胼胝体,称为“附蝉”,俗称“夜眼”。为马属动物四肢的皮肤角质块。驴后肢没有附蝉。本书认为不生附蝉的马为变异,其肉不可吃。《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马条有:“(鼎曰)马生角,马无夜眼,白马青蹄,白马黑头者并不要食。令人癫。”

〔3〕鸡有四距:一般雄鸡每腿只生一距,共有两距。本条认为鸡生有四距,是变异,其肉有毒,不可吃。距,指雄鸡、雉等的腿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说文·足部》:“距,鸡距也。”

〔4〕曝肉不燥:该条属于饮食卫生范畴,曝肉不干,水分过大,极易受微生物污染而腐败,生成有毒物质,如果误吃了这种肉就有可能中毒。

〔5〕鳌: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能开合,用来取食或自卫。

图2-13 禽兽变异

〔6〕此条与《食物利害》“凡祭肉自动者,不可食”,都谈到肉自动的问题。按理经宰杀加工后的肉是不可能动的,究竟应作何种解释,尚待进一步研究。

〔7〕此条应属于饮食卫生范畴,肉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晚,经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污染后,极易产生有毒物质。

【译文】

禽类以及兽类的形态,符合其种属固有特征的还可以区分为有毒和无毒,何况那些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异的禽与兽,又怎么会没有毒呢?如果不慎重吃下了这些已经变异的禽或兽的肉,以至于因此而发生疾病,这是因为对变异所产生的毒害没有加以明察啊。

尾巴分岔的各种兽类。

没有长“夜目”的马。

有孔洞的羊心。

青黑色的肝脏。

身体上长有像豹子一样斑纹的鹿。

有孔洞的羊肝。

浑身长满黑色的羽毛,唯有头是白色的鸡。

浑身长满白色的毛,唯有四只蹄子是青色的马。

只长一只角的羊。

浑身长满白色的毛,唯有头是黑色的羊。

浑身长满黑色的毛,唯有头是白色的羊。

浑身长满白色的羽毛,唯有头是黄色的鸟。

生有六只角的羊。

浑身长满白色的毛,唯有头是黑色的马。

腿上生有四个距的雄鸡。

利用阳光曝晒进行干燥,但是未曾晒干的肉脯。

头上长有角的马。

牛肝没有分叶,孤独一块的。

只有一只螯的蟹。

生有眼睫毛的鱼。

没有长胡须的虾。

放在水里会自己动起来的肉。

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了一夜的肉。

没有长肠子、胆、腮的鱼。

落在地上不沾土的肉。

眼睛可以开合自如[即生有眼睑]以及腹部下面是丹红色的鱼。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