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宝晋英光集

卷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碑

真宗大中,祥符甲寅,封润州焦山大圣——焦公明应。公,名光,字孝然。

汉髙阳侯蔡邕赞曰“猗欤,焦君!尝此玄黙。衡门之下,栖迟偃息。泌之洋洋,乐以忘食。鹤鸣九皋,寅亮帝侧。乃征乃用,将受衮职。昊天不吊,哲人遘慝。不遗一老,屏此四国。如何穹苍,不诏斯惑。惜哉朝廷,丧斯旧德。恨此学士,将何法则。”

汉维既絶,焦公同德。作者孔圣,复生不与易也。去一千三百年,英灵炳然,感通着于祥符;圣制穆如,素履详于魏史。

芾尝铭曰:

水清石白,焦公之宅。妙道谁测,能语而黙。俟河之清,乃通帝夣。殖殖瑶坛,万灵是拥。眄馨远浊,以祚道宋。公德不荤,客必茹素。拥徒驾御,必以风雨。明德感神,神应可呼。勒铭津涂,以肃薄夫。

惟公为神主,虽久护佛正法,肇自梁室,崇宁膺厯。元圣当天,忠直充朝。道化周行,四海同文。五纬不愆,百嘉生柔。

惟深禅师,开大法席。披蓁易朽,作新是宇。金地宝构,千五百架。东南信士,报上及亲捐金供宝,不可胜数,天人咸嘉。

大縁用立,恍然化人之居。金鳌负背,出于海上。来者如入,净土兜率。威摄精进,脱弃尘葆。师于髙广坐中,作狮子吼,度得度者,如佛在时。

芾,自基讫成,目覩其事。赞曰:

古佛留法度大心,种种威摄现胜相。

大心众生摄威德,求度倾身及众宝。

冥阳咸会精诚通,正法是归大缘集。

我今稽首佛陀僧,永奠海山作津筏。

我今稽首明应公,永护宝车炳威德。

悉化大心依净土,一世咸如今佛日。

三光不愆四序调,主圣臣忠载万亿。

五谷蕃生土地肥,万灵常跻仁寿域。

颜鲁公碑阴记

鲁公为卢杞所忌。李希烈反,杞首议遣公,谏者甚众。德宗问杞。杞对曰:

真卿,朝廷重臣,忠义闻天下,谁不慑服?臣尝父事之。今遣,使不为贼,惮则辱国。纷纷之言,岂足听!陛下当自断之,无惑众议。

德宗不能夺,遂遣之。人知公不还矣,亲族饯于长乐坡。公既饮,乃跃上梁跳踯,谓饯者曰:

吾昔,江南遇道士陶八八。得刀圭,碧霞饵之,自此不衰。尝云“七十后有大厄,当会我于罗浮山。”此行几是欤?

次汜水,怳遇陶,笑谓曰“吉!吉!”指嵩山而去。后,公死于贼。贼平,家人启瘗,状有金色爪髪,皆长如生人,归塟偃师北山先茔。后有贾人,至罗浮山,遇二道士奕,即而观之。问曰“子何所来?”贾人曰“洛阳”。其一笑谓曰“幸托书达吾家”。贾人许诺,即札书付之。题曰“付洛阳偃师县北小颜家”。及往访之,则茔也。守塜苍头识公书。大惊问状,皆公也。因与至其家,白之家人,大哭。卜日开圹发棺,已空矣。呜呼!杞欲害公之人而不能害公之仙也。希烈、杞等,贼耳。贼之杀人有常刑,公死,且不朽。又况仙耶?

元佑三年九月,余游吴兴,适覩郡人新公之祠,因得谒拜。公像,其英气仙骨,凛然如在。尝阅《洛中纪异》,载公前事。考史所载,杞拜公于中书,与对德宗之言,奸人表里,无忤则公之仙,复何疑焉。公之大节,纪载甚多,而论次于林公之文为备,固已“激忠义之頺风,沮阴邪之羞魄”。至仙真事,吾又以刻于碑阴,以贻续仙传者。

襄阳漫仕米芾记并书

戴公之碑(崇寜甲申文)

南宋隐士戴颙,字仲若。父逵。遐作髙蹈,不婴晋,故栖宅山林,腐臭轩冕,君皎皎之操,履其遁身,皇皇辟君,莫得师臣,百辟乡风,薄夫用敦,神超之后,女子舍宅,八百年间,依律净住具。梁简文皇帝撰碑,凛凛神爽,以时来舍。山有北庵,多乐禅寓,戒或不严,毒螫立至。岂徒憍陈之护法,葢亦山祇之禀,戒我之枌,榆实公故,山想清凉之尝,枕对蕙帷其如在。乃刻正石,用诏来古词曰:

猗猗嗟嗟,皎皎戴君,錬丹超神,晋故汤火沸,濯清泉冷滨,我来八百后,坐石不扫尘。不扫尘,公来下,唳鹤吟猿朝复夜。

露筋之碑,天地之间,虽大体:阳况君子,阴比小人,而五行交相为功,各有正位。其龎杂者,亦交处于阴阳之间,葢乱臣贼子之所禀,妇人女子之所羞。虽其粉饰(阙)时班,域圣贤明,未即察而阴谴,亦不旋踵,则泽国之女,噆肤露筋,不就有帏之子氏,不显于一时,祠方揭于千古,庸夫庸妇之所传,称有如昨日,是幽显之所共信,而古今不可得而议者,然则,伯夷叔齐之节,不必俟圣人万世,所自知明矣。

绍圣元年十月中,岳外史米芾东归,道过其下,刻石赞曰:

王化行猗盛江汉,叔运煽猗人伦乱。

一德彦猗昭世典,情莫转猗天质善。

楚泽湎兮云木偃,炜斯囝兮日星建。

天衣懐禅师碑

佛以一法接二乘,离则法生,合乃法尽。拘法则小作游戏,去法则大用纵横。是以二乘有果,果自念生,一法无殊,殊因惑起。不昧因果,则法存性在;不证因果,则法灭性空,故大能仁,去罪忘心,留果不证。去罪忘心,故恶生无所;留果不证,故异类可行。所以寒影对空,红炉点雪,如如不动,全体相呈者也。

雪窦禅师,释迦正宗,仁铣巨派,有嫡子义懐者,温州乐清陈氏。以渔为业,母夣星陨于庭,因而有娠,生而异禀,每求出家,欲往投师,神先告夣,曰“法王来也”。翌旦师至,众遂异之。尝在双林听讲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师乃问曰“既无所住,何处生心?”讲师叹曰“此非义学所,解汝必大禅宗,速须求度。”遂诣京师,景徳寺落髪,于稠人中遇言法华,抚师背曰“云门临济去”。已而一钵游方,诸方毕到,头角既露。将徒已多远就显公,请执下事。尝入室,显公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师拟对,显公便打推出。翌日天寒,水桶堕地,豁然大悟。通身汗流,遂入室投机,显公觉师举止异常,向前掬定,叫贼。师两手托开,珍重便去。至翠峰,开堂出世,曰“鴈过长空,影沉寒水,水无流影之心,鴈无遗踪之意。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显公闻之,令书于塔下,曰“此大吾宗矣”。

时琅琊觉禅师并主化大行。尝指学徒曰“懐公古佛,试知问看。”一旦示疾,山谷昼鸣,林木夜吼。乃语门人智才曰“吾今行矣。”仍作颂曰“红日照扶桑,白云在华岳。三更过铁围,拶折骊龙角。”智才曰“此外如何?”师扣枕三下,推枕便行。住世七十二年。僧居五十四腊,时治平元年九月二十二日也。

若夫,哲人斯萎,四众失恃,十八变已,三昧火生,坚固堕空,窣堵涌地,皆常迹也。何足道哉。凡住楂林、天衣等八刹,其接物利人,忘身忍辱,既得古佛之密印,皆极如来之善行。所谓万缘无漏,故得四众归心,王臣护持,天人瞻仰者也。

嗣法者不可胜纪。一旦,师孙仲宣,会集云逰衲子,林下相逢,谓襄阳米芾曰“如来数百千言皆真实,谛假托一语人有眼目。葢道缘伪丧,派逐滥澌,各道所闻,请书乐石。”芾曰“然”。南岳二碑,曹溪四碣,备述厥德,稽首讃曰:

稽首皈依无上尊,清净圆满千亿化。三身俱现立法祖,一法不立即如来。

示现有渐縁慈悲,慈悲本不为佛祖。佛祖不立无皈依,所以三身开后觉。

寥寥千古古佛远,堂堂此身即古佛。众生不昧本来心,此是古佛行住处。

○墓表

乐圃先生墓表

乐圃先生,吴郡朱氏,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十九岁登乙科。病足,不肯从吏趍,筑室居郡乐圃坊,有山林癖。著书阅古,乐尧舜道,久之,名称蔼然,一郡向服。郡守监司,莫不造请,谋政所急。士大夫过者,必奔走乐圃,以后为耻。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甚众。天子贤之,起为本郡教授,以为未广也。起为国子先生,以道授多士,未几,擢东观,仍兼枢府属。元符元年二月丙申,遘疾不禄,享年六十。子耜,杭州盐官,耦耕举进士,以六月塟至徳乡,从光禄之茔。

先生道广,不疵短人,人亦乐趍先生。势不在人上,而人不敢议,葢见之如麟凤焉。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

著书三百卷:《六经有辨说》、《乐圃有集》、《琴台有志》、《吴郡有续记》。又着《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作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此先生志也。至于诗书艺文之学,莫不骚雅造古。死之日家徒藏书二万卷。天子知其清,特赠缣百匹。呜乎!先生可谓清贤矣。余昔居郡,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

表曰:

穷达有命,出处有时。司出处者,非命而谁。

时与命违,士能不出。出而无命,熟稔于时。

升公之堂,理公朱丝。清音不改,乐圃松(阙)。

呜呼哀哉!

○题跋

跋《快雪时晴帖》(今《戏鸿堂法帖》中所刻,或后人妄益)。

右军《快雪帖》,见张彦远《法书要録》。本朝叅知政事苏公太简家故物。唐赐魏丞相征,故有郑公之印。后又传于褚遂良,故有褚氏印。苏才翁子羙有跋,及国老押署。一日驸马都尉王晋卿借观,求之不与,已乃翦去国老署及子羙跋,着于摹本,乃见还。因详録得之之自米芾审定。

跋褚模兰亭帖

右,“唐中书令河南公”褚遂良“字登善”临“晋右将军王羲之”《兰亭宴集序》,本朝丞相王文惠公故物。辛未岁见于晁美叔斋,云“借于公孙。”辛巳岁,购于公孙巘。黄绢。幅至欣字,合缝用证。摹本“僧”字果徐僧权合缝书也。虽临王帖,全是褚法,其状若“岩岩,竒峯之峻;英英,秾秀之华。翩翩自得,如飞举之仙;爽爽孤骞,类逸羣之鹤。蕙若振和风之丽;雾露擢秋干之鲜。肃肃,庆云之暎霄;矫矫,龙章之动彩。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宜其拜章,帝所留赏群贤也。”至于“永和”字,全其雅韵,“九觞”字,备着其真,“标浪”字无异于书名,“由”字益彰其楷则。若夫,临仿莫称于魏晋,赏别不闻于欧虞,信百代之秀,规一时之清鉴也。

壬午八月廿六日宝晋斋舫手装襄阳米芾审定真迹秘玩

跋谢安石帖

右,“晋太傅南郡公”谢安“字安石”书“六十五字四角开元小玺御府书”也。永存珍秘印,入唐相王涯家。翰林之印,建中御府所用。更兵火水土之刼者,八百年歴代,得以保之,必有神护。元佑中,见《晋十三帖》于太师李璋第,云“购于侍中王贻永家”。太宗皇帝借其藏书模阁帖,但取郄愔两行。余王戎、陆云、晋武帝、王衍及此谢帖。谢万帖共十二帖,皆不取模版。

余特爱此帖,欲博以竒玩,议十年不成。元符中归翰长蔡公。建中靖国元年二月十日以余笃好,见归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巳,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生辛丑日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

米芾记

跋李邕帖

右,“唐秘书监”李邕“字泰和”墨迹五十字。易于吕文靖丞相家。户部尚书穉卿之孙端问有三帖:第一帖有张子有字,墨淡昏。第二帖有缙云字,纸掲损。此第三帖也。精彩动人,墨渴笔劲,想运笔神助。

丁丑岁涟漪郡斋手装

跋王右军帖

右,“晋金紫光禄大夫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字逸少”《王畧帖》,八十一字。入梁唐御府,已见陶谷跋。末全印及首半印,曰“永存珍秘唐相王涯印”也。自五代由陶入郑,郭亦见全跋。至本朝,入参知政事苏太简家,以墨妙笔精印、苏氏印、国老武功图书、许国后裔等印,国老才翁题。为卞舜宾子澄“字通渊”、为尚书郎孙之纯“纯之妻,李丞相嵩之后”,弟纁“字彦益,余姻家”累年约为购。会余《使西都》帖,自杞至元,约白金一笏。当语宗正,仲袁“字君发”遂力以十五万购之。李不许,且曰“米,亦姻家也。”即以十五万取则以归米,迨使还如约。然已使庸工拆背翦损矣。昔梁武不收慰问帖,唐文虽收,尚别卷,非慰问者,无此贞观印,但开元入御府尔。古今印跋完备,有传授之绪。吾阅世一(阙)老矣,信天下第一帖也。

崇宁癸未季春九日玉堂竹斋手装

跋晋贤十三帖

右,本朝参知政事苏太简所藏。丙寅岁得于集贤国老孙秘阁子美子、志东。志东好事,与余家通书画。上着“邳公之后四代相印”、“苏氏字印”。太简被太宗遇,使弟国簿收书画,三等赐予甚多,公卿之家无出其右。此尤著名者,绍圣中重装,翰林蔡元长既跋印。以今翰林印,副车王晋卿,借去剪下元长所跋,着他书轴,乃见还,其上故印存焉。

元符之元涟漪瑞墨堂题

跋羲献帖

柳诚悬得《大令之书》于太宗,卷首连于大令之后,可以鉴矣。复得右军两行反,谓《又一帖》,是误以羲之为献之。又尝见跋冯当世《西升经》,实非颜禇能书。未必能别,犹欧虞之于唐,以书名天下而不任识书。魏郑公无书名,乃同褚遂良为贞观书证。凡经贞观收者,后世以为无伪。识者以此为鉴。

癸未玊堂竹斋太常博士米芾记

跋唐模帖

开元御府大中、建中、弘文,皆收搨。黄金白玊,虽至宝器,毁之则再作,何代无工?惟书落笔,虽自再写,亦不可复得。搨而藏诸,何陋之有。第一帖,右军阁帖有而无及谢侯字,第二及末,桓温帖,世未有别本。

涟漪郡嘉瑞堂元章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