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杂病源流犀烛

鼻病源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鼻为肺窍,外象又属土,故寒伤皮毛,则鼻塞不利。新者偶感风寒,必兼喷嚏,清涕,声重(宜参苏饮、羌活冲和汤)。若久而有根,略感风寒,鼻塞便发,必须清金降火(宜凉膈散加川芎、白芷、荆芥)。若风热壅盛,郁于肺中,亦致鼻塞声重,宜疏散之(宜抑金散、川芎茶调散)。肺火盛,反能塞鼻,必兼清解(宜黄连清肺饮)。鼻塞甚者,往往不知香臭(宜荜澄茄丸)。或始而鼻塞,又为风冷所伤,津液凝滞,其冷气入脑不消,结成硬痈,使脑气不宣,遂流髓涕(宜南星饮、川芎散)。又有火郁清道,不闻香臭者(宜鼻不闻香臭方)。又有鼻痔者,始而鼻内生痈,窒塞不能闻味(宜通草散)。痈久不愈,结成息肉,如枣核塞于鼻中,气塞不通,由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故气凝结也(宜星夏汤,外用瓜矾散、蝴蝶散)。或由肺气热极而为息肉(宜黄连清肺饮加海藻,外以辛夷膏塞之)。或息肉结如榴子,渐至下垂,孔窍闭塞,气不得通,此由肺气不清,风热郁滞而成也(宜辛夷消风散、黄芩清肺饮、辛夷荆芥散,外以瓜矾散塞之),必戒厚味嗜欲。甚有鼻中息肉,臭不可近,痛不可摇者,亦由膏粱气积,湿热蒸于肺门,如雨霁之地,突生芝菌也(宜胜湿汤、泻白散,外以白矾末加硼砂少许,吹其上,顷之即化水,渐下而消)。又有鼻渊者,即脑漏也,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而成,或饮酒多而热炽,风邪乘之,风热郁不散而成。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其证鼻流浊涕,或稠涕若脓血,腥臭难闻,或流黄水,长湿无干,久必头眩,虚运不已(宜奇授藿香汤、天麻饼子、辛夷消风散、辛夷荆芥散)。又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经受寒而成也(宜苍耳散、川椒散)。甚有鼻塞脑冷,清涕不止者(宜细辛膏)。又有鼻内生疮者,由脾胃蕴热,移于肺也(宜凉膈散、消风散,外以辛夷末入冰麝少许,绵裹塞之)。或鼻孔干燥,渐生疮肿痛,由肺本经火甚也(宜黄芩汤)。或口鼻生疳蚀烂,亦为肺脾胃三经之热(宜青锭搽患处,日数次)。又有鼻痛者,由风邪与正气相搏,窍道不通,故痛也(宜通气驱风汤)。如痰火冲肺,亦令鼻膈隐痛(宜二陈汤加山栀、桔梗、麦冬、黄芩)。又有鼻上红肿,似疮非疮,俗名酒皶鼻者,由饮酒,血热湿热上攻于肺,外御风寒,血凝不散而成也(宜疏风散、荆防泻白散、赤鼻方)。亦有不饮酒而色赤者,名肺风疮,由血热郁肺不散也(宜清肺饮子,或四物、五苓二方合用,加黄芩、黄柏)。又有粉刺者,与皶鼻、肺风三名同种。粉刺属肺,皶鼻属脾,二者初起俱色红,久则肉匏发肿(宜枇杷叶丸,外以白龙散涂或洗),总皆血热滞而不散之故。又有面鼻紫黑者,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之中,一身之血运到此,皆为至清,酒家则酒气熏蒸面鼻,血为极热,热血遇寒,污浊凝滞而不行,故色成紫黑也,急宜化滞血,生新血(宜清酒四物汤,气弱加酒黄芪)。鼻之为病如此。总之,肺和则鼻自无病,安可不急急于手太阴以图治哉?

〔脉法〕 《正传》曰: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流涕,右寸脉浮洪而数,为鼻衄、鼻鼽也。

(鳌按:鼻皶之脉,右亦洪数。)

〔鼻病原由证治〕 《正传》曰:鼻渊者,外寒束内热之证。又曰:鼻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灵枢》曰:鼻头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为便难,色鲜明者留饮也。《三因》曰:鼻头微白者亡血也,赤者血热也,酒家多有之。《本草单方》曰:鼻中诸疾,有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辛夷研末,入麝少许,葱白蘸入数次,甚良。其专治鼻渊脑泻,用藕节、川芎焙研为末,每二钱,米饮下。或脑崩流汁,鼻中时流黄水,脑痛,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也,用丝瓜藤近根三五尺,烧存性,每一钱,酒下,以愈为度,又以儿茶末吹之良。其鼻中息肉,用狗头灰方寸匕,苦丁茶半钱,研末吹之,即成水,或同硇砂少许尤妙,又用地龙炒一分,牙皂一挺为末,蜜调涂,清水滴尽即除。其□鼻作臭,用鸡肾一对,与脖前肉等分,入豉七粒,新瓦焙研,鸡子清和作饼,安鼻前,引虫出,忌阴人鸡犬见。其鼻疮脓臭,有虫也,用苦参枯矾一两,生地汁三合,水二盏,煎三合,少少滴之。又元参末涂之,或以水浸软塞之。其疳蚀口鼻,文蛤烧灰,腊猪油和涂。又人中白一钱,铜绿少许研敷。甚或穿唇透颊,数日欲尽,急用银屑一两,水三升,铜器内煎一升,日洗三四次。其鼻皶赤疱,用密陀僧二两研细,人乳调,夜涂旦洗,亦治痘疮斑黡。又桑黄能除肺热,故治赤鼻,及肺火成痈。其鼻擦破伤,猫头上毛剪碎,唾粘傅之。

〔鼻病修养法〕 《养性书》曰:常以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也。常去鼻中毛,谓神气出入之门户也。

〔鼻渊导引法〕 《保生秘要》曰:用中指尖于掌心搓令极热,熨搓迎香二穴,可时搓时运,兼行后功。此法并治不闻香臭。

〔运功〕 《保生秘要》曰:归元念绦过命门,想肾水升上昆仑,降脐,次从左乳下经络,推至涌泉,嘘而吸之,又行鼻间运患处,则从左鼻助推至左涌泉,后又念脐绦过肾俞,想水灌顶,归覆脐,或颊红及鼻,但推红处撤散,升肾水洗肿,久自退矣。

〔鼻血导引法〕 《保生秘要》曰:开二目,鼻朝天,吸气得法,咽吞,如此久吸久咽,血见津而自回,兼行后功,气脉自和也。

〔运功〕 《保生秘要》曰:观鼻端定神,渐运入内,逆上顶门,转下于背,经元海,溯涌泉而定神。

【治鼻病方三十三】

川芎茶调散 〈风寒〉

川芎  薄荷  羌活  甘草  防风  荆芥  白芷  细辛

为末,茶调下。

抑金散 〈肺热〉

细辛  白芷  防风  羌活  川芎(各八分)  桔梗  陈皮  茯苓(各七分)  当归身(一钱)

黄连清肺散 〈肺火〉

通草散 〈鼻痈〉

通草  炮附  细辛

蜜丸,棉裹塞。

辛夷消风散 〈息肉〉

辛夷  黄芩  薄荷  甘菊  川芎  桔梗  防风  荆芥  甘草  生地  赤芍

黄芩清肺饮 〈又〉

天花粉  川芎  当归  赤芍  生地  防风  葛根  连翘  红花(各一钱)  黄芩(二分)  薄荷(三分)

辛夷荆芥散 〈又〉

辛夷(一钱)  荆芥  黄芩  南星  半夏曲  神曲  白芷  苍术(各八分)

蝴蝶散 〈又〉

蝴蝶一味,煅,棉包塞。

星夏汤 〈鼻渊〉

南星  半夏  苍术  神曲  细辛  白芷  甘草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瓜矾散 〈痔〉

瓜蒂(四钱)  甘遂(一钱)  枯矾  螺壳灰  草乌灰(各五分)

麻油调作丸,每日一次,塞鼻内,令达痔上,即化水愈。

辛夷膏 〈又〉

辛夷(二两)  细辛  木通  木香  白芷  杏仁(各五钱)  羊髓  猪脂(各二两)

石器内慢火熬膏赤黄色,待冷,入冰、麝各一钱为丸,棉裹塞鼻,数日脱落即愈。

轻黄散 〈息肉〉

杏仁  轻粉(各一钱)  雄黄(五分)  麝香(少许)

卧时点鼻内。

凉膈散 〈鼻疮〉

桔梗  黄芩  防风  荆芥  花粉  山楂  枳壳  赤芍  甘草

疏风散 〈皶鼻〉

防风  荆芥  薄荷  黄芩  甘草  赤芍  归尾  灯心  白蒺藜

荆防泻白散 〈又〉

防风  荆芥  桔梗  连翘  元参  赤芍  甘草  生地  黄芩  桑皮  青黛  葛花  金银花

赤鼻方 〈又〉

枇杷叶  白果  芽茶  芭蕉根

蜜丸,黍米大,每二钱汤下。

四物汤 〈肺风〉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五苓散 〈又〉

白术  泽泻  茯苓肉桂  猪苓

枇杷叶丸 〈粉刺〉

枇杷叶(八钱)  黄芩(四钱)  花粉(二钱)  甘草(一钱)

酒丸,每一钱五分,白汤下。忌火酒煎炒辛热之物。

真君妙贴散 〈又〉

奇授藿香汤 〈鼻渊〉

广藿香五钱水一碗,煎七分,加猪胆汁一枚和服,若将胆汁熬膏,入藿香末一两作丸,每二钱,汤下亦可。

天麻饼子 〈又〉

防风散 〈又〉

防风(三钱)  黄芩  麦冬  人参  甘草  川芎(各二钱)

羌活冲和汤 〈鼻塞〉

参苏饮 〈又〉

荜澄茄丸 〈又〉

薄荷叶(二钱)  荆芥穗(一钱)  荜澄茄(二分)

蜜丸,樱桃大,含化。

南星饮 〈又〉

南星(二钱,沸汤泡二次,焙干)  大枣(七个)  甘草(少许)

同煎,食后服,三四帖后,其硬物自出,脑气流转,髓涕自收,再以荜拔、香附、大蒜肉捣作饼,纱衬贴囟门,熨斗熨之。

川芎散 〈又〉

川芎  槟榔  麻黄  肉桂  防己  木通  细辛  白芷  菖蒲(各七分)  木香  川椒  甘草(各三分半)  姜(三片)  苏叶(七片)

胜湿汤 〈息肉〉

白术(三钱)  人参  干姜  白芍  附子  茯苓  桂枝  甘草(各七分半)  姜  枣

泻白散 〈又〉

地骨皮  桑皮(各二钱)  甘草(一钱)

或加知母、贝母、生地、麦冬、桔梗、山栀亦可。

鼻不闻香臭方 〈鼻塞〉

薄荷(三钱)  细辛  白芷  羌活  防风  当归  川芎  半夏  桔梗  赤茯苓  陈皮(各一钱)

黄芩汤 〈鼻疮〉

酒黄芩  山栀  桔梗  赤芍  荆芥穗  桑皮  麦冬  薄荷  连翘(各一钱)  甘草(三分)

通气驱风汤 〈鼻痛〉

乌药(一钱半)  川芎  白芷  桔梗  陈皮  白术  甘草(各一钱)  麻黄  枳壳  人参(各五分)  姜(三)  枣(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