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杂病源流犀烛

任脉病源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此与冲脉主身前之阴。)

古人以任脉为阴沉之海,以其起于中极之下会阴也。按其脉之所到,既上中极,即与足厥阴、太阴、少阴之脉并行,循关元,历石门、气海,又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历建里,再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之脉于中脘,以上喉咙,再会阴维之脉于天突、廉泉,至目下之中央承泣而终。是任脉固起于真阴,而阴无阳不生,犹地之统于天,而地气之上通,必由天气之下降,两相济而后能通。不然,窍阴冱寒,必至成痞闭也。人身之有天癸,乃天之元气,降则为精气以充于地,则真阴自生,既生而渐至于充,然后地气通,太冲脉由是始旺,月事以时下,而易于有子。若无子者,必其任脉虚,以致冲衰血竭地气不通故也。然而真阴最难充满,非年岁既至,谷气充实,天元必不坚定,故天癸亦不至,然则真阴之盛,有不由于真阳之实者乎?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言乎阳极而衰,为阴所袭,故曰阴半。盖此阴已为窍阴,非真阴也。此虽真阴衰,实真阳衰也。故任脉为病,非阴之自病,实由于阴中无阳。如经云: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皆原结阴之故耳。若经又云:脉来丸丸横于寸口者,为任脉。此脉已为阴气所袭,故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宜夺命丹、一捏金散)。又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拘急不得俯仰也(宜木香顺气散、和气汤)。则此虽为无阴之证,何莫非无阳之证乎?所谓真阴之盛,必由于真阳之实,益可见矣。

〔任脉经行诸穴〕 《脉经》曰: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在两阴之间),上行而外出循曲骨(横骨上毛际陷中),上毛际至中极(脐下四寸,膀胱之募),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三阴为任脉之会),历石门(即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三焦之募)、气海(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脐下一寸,当膀胱上口,三焦之募),循神阙(脐中央)、水分(脐上一寸,当小肠下口),会足太阴于下脘(脐上二寸,当胃下口),历建里(脐上三寸),会手太阴、少阳、足阳明于中脘(脐上四寸,胃之募也),上上脘(脐上五寸)、巨阙(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玉堂(紫宫下一寸六分)、紫宫(华盖下一寸六分)、华盖(璇玑下一寸)、璇玑(天突下一寸),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舌下中央),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唇下陷中),环唇,上至下龈交复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二穴)。凡二十七穴。(按:《难经》、《甲乙经》却无循面以下之说。)

〔脉法〕 《脉经》曰:寸口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又曰:横寸口边脉丸丸者,任脉也。

〔任病源由证治〕 杨氏曰:任者,妊也。此是人生养之本,故曰任脉起中极之下。《内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又曰:上气有音者,治其缺盆中。(鳌按:此言治,谓针灸之也,与《脉经》言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关元穴治之之治同)。《灵枢》曰: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其侧动脉人迎,足阳明也。濒湖曰:任冲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

【治任病方四】

夺命丹 〈阴袭〉

吴萸一斤,一分酒浸,一分醋浸,一分童便浸,一分白汤浸,并焙干,泽泻二两,酒面糊丸,空心,盐汤下。

此方兼治奔豚、疝气上冲、小腹引痛。

一捏金散 〈又〉

延胡索  川楝肉  全蝎  茴香

每末二钱,酒下。

此方亦治奔豚、疝气上冲及小肠气、脐腹大痛。

木香顺气散 〈气痛〉

木香  香附  槟榔  青皮  陈皮  厚朴  苍术  枳壳  砂仁  炙草

和气汤 〈又〉

木香  紫苏  槟榔  陈皮  半夏  香附  青皮  甘草  乳香  没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