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全祖望传[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曾祖太和,生当明季,适清兵南下,甬东遗民抗节不仕,全氏弃诸生籍者计二十四人。太和以兄子吾骐为后(即祖望王父)。又以东钱湖之童岙处,万山间人迹罕至,拟避地焉。时吾骐年十六,亦披服入山,力耕之余,清吟而已。高武部《隐学叹》曰:昔谢皋羽弃子隐遁,终身不相闻问,郑所南则无子,未若全氏之骈聚也。吾骐子书以经术、诗词教授乡里,生子祖望,相传为钱肃乐后生(董纯所作《年谱》云:有传先生为钱忠介公转生者,其详未之闻。集中有《五月十三举子诗》三首,其第二首曰:释子语轮回,闻之辄加憎。有客妄附会,谓我具宿根。琅江老督相,于我乃前身。一笑妄应之,燕说漫云云。昨闻正气堂,豫告将雏辰。在我终弗信,传之颇惊人。即此事也)。四岁就塾,即粗解诸经章句,及稍长,从同里董次欧游,与争论经史,次欧目为俊人。全氏自鼎革后,眷怀国耻,不欲以文学进身。祖望以家贫亲老,年十四补鄞县弟子员。谒学宫,至乡贤名宦诸祠,见谢三宾、张国俊主,曰:此反复卖主之乱贼,奈何污宫墙。碎其主,投诸池(谢、张皆明臣之降□者),其嫉恶若此。寻举顺天乡试,乾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尝忤首辅张廷玉,故散馆以知县用。祖望遂反里,不复出(祖望本无出仕志,早年宁守孙某欲荐之,上书力辞。年三十七,呈诗李黻,有自分不求五鼎食,何妨平揖大将军句。除父服,有司催赴选,作《心丧札子》呈之,盖本无意出山也。又《答梁芗林诗》曰:故人为我关情处,莫学琼山强定山。盖不欲梁氏之荐己也。后陈兆仑亦欲强之出山,望拒不从)。

全氏为浙东文献宗祖,望承之,其学渊博无涯,于书靡不穿贯。李黻见其文,叹为深宁,东发之传。查余行亦曰:绍衣之学,今之刘原父也。年甫冠,即上书方苞,争论《丧礼或问》。在翰林,与李黻共读《永乐大典》,每日各尽二十册。时开明史馆,复为书六通遗之(《年谱》云其第一、第二专论艺文一门。又谓本代之书,必略及其大意,始有系于一代之事故、典则、风会,而不仅书目。第三、第四专论表,于外蕃属国变乱,了如指掌。第五、第六专论隐佚、忠义两传,足扶宇宙之元气)。初见杨名时于京师,杨称其博,以有用之学勉之。祖望曰:以东莱、止斋之学,朱子尚讥之,何敢言博。盖浙东学派,承南雷黄氏之传,杂治经史百家,不复执一废百。鄞县万氏承之,学益昌大,若祖望之学,殆亦由万氏而私淑南雷者欤。祖望性伉直,负气忤俗,彰善绝恶,有明末节士遗风。既辟官归,贫且病,饔飧或不给,而好学益厉,人有所馈,皆峻辞。梁芗林拟特疏荐之,辞不就。祖望虽委贽本朝乎,然亮节高风,卓立人表,其心殆未尝一日忘明也。鄞故滨海,为浙东遗民所萃,流风遗俗,犹有存者。又祖望族母为张尚书苍水女,年八十余,祖望曾从之询掌故,以童岙为先人避兵地,益参考旧闻,成《沧田录》。复选《续甬上耆旧诗》,发扬幽潜,以诗存人,于桑海之变三致意焉(《年谱》云:先生四十岁,选定《李杲堂先生内稿》及《西汉节义传》、《昭武先生残集》,皆为之序。于是有意耆旧集之续,遍搜诸老遗集,而《杨氏四忠双烈合状》、《屠、董二君子合状》、《王评事状》皆成。是年秋至浮石周氏,访三和尚及立之石公诸集,又得林评事朋鹤《草堂集》二书。明年遂续选《甬上耆旧诗》,凡百六十卷,人各一传。于是桑海之变征、太平之雅集,凡为乡党所恭敬而光芒有未阐者毕出,真大有功于名教也。又案:祖望早年尝再上修南宋六陵及祠祭冬青义士帖子于郡守,亦义举也)。

迨及晚年,益留心明季遗闻,以表章节义为己任。凡明末里民之死难者,为之博考野史,旁及家乘,作为碑铭志传,缠绵恻怆,有变征之音(考先生所著《鲒亭内集》,有《陈忠贞公神道碑铭》、《钱忠介公神道第二碑铭》、《张苍水神道碑铭》、《张华亭神道碑铭》,别有《给事中董公神道表》、《锦衣徐公墓志铭》、《建宁兵备道佥事倪公坟版文》、《翰林院检讨钱公些词》、《张侍御哀词》,皆鄞人也。其余所作尤多,皆明末殉节之臣也)。又以明末巨儒若南雷、亭林、二曲、桴亭、青主,咸抗首阳高节,矢志不渝,目以新朝处士,厥情焉揆,乃各为表墓之文,以志其景仰(尝作《梨洲亭林神道碑》、《二曲窆石文》、《应潜斋先生神道碑》、《沈华甸墓志》,以及《陆桴亭》、《刘继庄传》、《阳曲傅先生事略》,皆载集中)。别有遗民佚士,苦身持力,志洁行芳,足励末俗,亦发为文章,以彰节烈之奇(如所作《蜃园先生神道表》、《鹧鸪先生神道表》、《施石农先生墓志铭》、《祁六公子墓碣》、《中条陆先生墓表》、《忍辱道人些词》、《邵得鲁先生事略》及《万贞文》、《王螺山传》是)。而顺、康之交,民罹惨酷,□德不彰,后世何观,乃据事直书,隐寓褒贬(如所记庄氏史狱是)。说者谓雍、乾以降,文网森严,偶表前朝,即膺显戮,致朝多佞臣,野无信史,其有直言无隐者,仅祖望一人(尝作《舟山宫井碑文》云:向使当时史局诸臣达之兴王,岂有不附之二后传者。奈何并此不食之泥湮没,恐后此刺修史者之多隐饰也。又作《庄太常传》,载其所作《大还词》中,有斥□□语,乃他人所不敢记者。又作《毛户部传》、《周布衣传》,载布衣所作《防秋谱》中,有更有以□□为至尊一语,亦他人所不敢引者。又作《万贞文传》,谓先生以遗民自居,方侍郎惜其不得邀日月之光,斯言大谬。余证甚多,不具引),直笔昭垂,争光日月,可谓步南、董之后尘者矣。

祖望既隐居放言(《年谱》云:先生四十二岁,至湖上为事之会,至者四十二人。又北游扬州,客马氏玲珑山馆,盖其无心出仕,已非一日矣),浙东官吏乃以细事罗织之,欲白抚臣兴大狱,抚臣常某不欲从,其事始释(《年谱》云:先生年四十一岁,宁守魏某纵一奴子入泮宫,且陈夏楚以恫喝廪保,先生移书诘之。守怒,偕巡道叶某以细事罗织先生,力求抚院兴狱,并及董浦先生。抚军常公不可,旋以《受宜堂文集》令鄞令求先生作序,其事始解)。然祖望持志不稍屈,乃作汗漫之游,往来大江南北,交其贤豪长者。尝主蕺山、端溪两书院(《年谱》云:先生四十四岁,主蕺山书院,设奠于子刘子影堂,议定从祀诸弟子。四十八岁适广东,为端溪书院山长,祀白沙以下二十有一人,乃从前所未有之钜典也),尤以介操著闻(《年谱》云:先生四十五岁,绍守仍请主蕺山讲席,固辞,盖去冬主人微失礼也。于是萧上诸余之士争先入学舍,共五百余人,旅食以待先生,终不赴。有诸生蔡某者,谓先生曰:今学者满五百人,请先生弗受太守之馈,五百人以六锱为贽,千金可立致。先生呵之曰:是何言欤。夫吾之不往,为太守之失礼也。礼岂千金所可贷乎。蔡生唯唯而退。观此一节,可以知先生之方正矣)。讲授之余,殚心撰述。尝登范氏天一阁,搜金石旧拓,编为碑目,且钞其秘书。经扬州,居马氏经堂,成《困学纪闻》三笺,又修南雷《宋元儒学案》(《年谱》云:先生四十二岁,取南雷、黄氏《宋儒学案》未成之本,编次序目,重为增定。明年二月拟刻《宋儒学案》,夏日复重修之,至秋而尽。至五十岁犹重补学案云),七校《水经注》(《年谱》云:先生四十五岁校《水经注》,又云《水经注》一书,乃先生晚年精力所注,用功最勤。案全氏所校《水经注》,似不若赵一清本之周密完善)。暇则作文自娱,以征乡邦之文献。卒于乾隆二十年,年五十有一。

祖望虽以博学闻,然观书具卓识。尝谓国家刑赏,非君主所得私。三代而后,人君日骄,奉《洪范》作威、作福二语为圣书,而帝王兢业之心绝(《经史答问》)。又谓史臣不立节烈传,所当立传者何人(见《西汉节义传序》。又所作《宋忠臣袁公祠堂碑铭》,斥《元史》于抗元之人不为立传。又谓千古之清议,夫岂一时之记载所能持。盖全氏固以持清议自任也)。复以匡时要务,在于讲学。世道夷,格言不立,甚于洪水猛兽之灾(约李二曲窆石文之语),咸为近儒所未发。尝与同里黄之传读《明夷待访录》,之传曰:是为经世之文,虽然,犹有憾。夫箕子受武王之访,不得已而应之;若以贞艰蒙难之身,存一待时之见于胸中,则麦秀之恫荒矣。作者亦偶有不察耳。祖望乃瞿然下拜,曰:是言乃南雷忠臣,亦天下万世纲常所寄。则祖望所谓宁饿死无失节者,殆亦此志也欤。祖望既卒,门人董秉纯裒其文为《鲒亭集》(有内外二集)。其所著书,尚有《经史答问》(共十卷,系答弟子之问,其中多精言)、《汉地志稽疑》及《古今通志年表》。

刘光汉曰:明社既墟,惟两浙士民日茹□□之痛,晚村讲学,庄氏修史,华周抒策,嗣庭讽诗,此犹彰彰在人耳目者。以吾所闻,秀水朱彝尊曾举鸿博而官编修,晚作《吊李陵文》以自抒怀抱,钱塘杭世骏目击□汉之失平,以言事落职。此可以觇浙人之志矣。祖望生雍、乾之间,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其磊落英多之节有足多者,后人以儒林目之,岂祖望之志哉。又祖望既殁,浙人承其志者,有仁和龚自珍、德清戴望,攘□之思形于言表。然祖望表章节烈之功,则固诸子所不逮也,故举其学行著于篇。

[1] 录自《左盦外集》,卷十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