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近儒之《论语》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附《孟子》、《学》、《庸》)[1]

国初之儒,治《论语》者咸宗朱注空言义理,及刘台拱(作《论语骈枝》)、方观旭(作《论语偶记》)、钱坫(作《论语后录》)、包慎言(作《论语温故录》),始宗汉注治《论语》。而刘宝楠《论语正义》,以何晏《集解》为主,集众说之大成。后刘逢禄(作《论语述何》)、宋翔凤(作《论语发微》)、戴望(作《论语注》),咸以《公羊》述《论语》,别成一家言,而焦循《论语通释》,析理尤精,江永《乡党图考》,亦究心名物、制度。继起之书有黄式三《论语后案》,力持汉、宋之平,时有善言。近儒治《孟子》者,亦空言性、理,惟黄宗羲《孟子师说》为稍优,若焦循《孟子正义》,折衷赵注,广博精深,而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解析义理,黜宋崇汉,亦近代之奇书也。

国初治《学》、《庸》者,亦从朱子定本,自毛奇龄(作《大学证文》)、李塨(《大学辨业》),始排斥朱注,而李光地治《大学》,亦主复古本,惟所作《中庸章段》,仍空言义理。乾、嘉以后,治汉学者则反《学》、《庸》于《礼记》,而汪中《大学评议》,尤为正本清源之论。若惠栋(《易大义》)、魏源(《易庸通义》),则以《周易》述《中庸》,宋翔凤、包慎言则以《公羊》述《中庸》,别为一派。

近儒虽多宗汉学,然以《学》、《庸》、《论》、《孟》为四书,仍多沿宋儒之号。毛奇龄作《四书改错》,排斥朱注不遗余力,而阎若璩《四书释地》、翟灏《四书考异》、凌曙《四书典故》,考证亦精,皆宗汉注而排斥宋注者也。

[1] 录自《刘申叔先生遗书·经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十五课。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