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马一浮之书札

马一浮之书札(第三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与学生晚辈

彭味辛 去疾 及弟月卿

一 一九一八年一月四日

味辛世兄足下:

年来尊翁在杭,过从甚稔。尊翁怀才不遇,时有羁旅之感,每恨无力相慰。近日尊翁以忧思太过,似有心疾。闻水利委员会同人已函知府上,请即日一来省视,想已得悉。仆与尊翁商略,以旅舍尘嚣,殊多不便,已于昨日移居浙江病院,在杭城运司河下,现住二等病室第六号。 藉资静摄。医者谓须安心调养,旬月之后可望痊复。现在眠食如常,所患者,未能去其忧思。至病院需费,一切由仆料量,可以无念。惟尊翁思家心切,又不欲径归,朝夕忧悬,慰藉无术。仆念世兄年甫成童,或恐未能远涉。今设法寄奉银十圆,收到之日,务望禀明尊慈,转商亲党,闻令伯友三先生、令姑丈杨芝庭先生俱在苏州,可就近迅即往商。 相携至杭,亲来省视,使尊翁之忧可以释然,其疾自已,仍希先以书告。如一时不能成行,则请迅速由世兄亲笔修禀寄杭,详述府中平安,力劝尊翁勿过忧虑,或请其暂归,就家调养。然总以亲来为宜。即或万一不能自来,必须转挽亲党一行,以不如此不能解尊翁之忧也。仆于尊翁辱交有年,故不敢不告。手此,敬候侍福,令弟均此。马一浮谨启。十一月廿二日。

来杭或以途径未谙,不能径造病院,可先至敝寓,当亲自伴往。书到即盼寄复,寄尊翁禀,亦可由仆处转交,或径寄浙江病院二等病房第六号亦可。敝寓在杭州城内延定巷伍号,并闻。

再启者:此书草成,即携往病院,以示尊翁,藉安其心。尊翁之意不欲令贤兄弟远来,因自草一书,病院医生劝尊翁不可作书,恐致劳神。仆为请于医生,始允作此短简。 嘱为附寄,今并以封往。察尊翁今日神志稍宁,觉有起色,倘能静养,或可冀速痊。然则来杭省视之举,似不妨姑从缓议,但书到之日,务须即复,以慰尊翁之望,至要至要!味辛、月卿两世兄再览。马一浮又白。十一月廿二日。

二 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味辛、月卿两世兄同览:

去腊得来书并附致尊翁禀函,即已转致。顷尊翁嘱为代寄一函,特以附奉。新年想百凡安顺为颂。

尊翁以世事不复可为,立志皈依佛门。仆屡相劝慰,以为研究佛法不必一定出家,而尊翁意甚坚决。且谓推之命理,必须剃度,乃可免于忧患。仆于命理茫然不知,不能再下转语。默察尊翁此志已不可挽。窃念佛法本极精微,尊翁秉资高明,使舍身修行,将来成佛作祖亦是自然之理。谚云:“一子成佛,七祖升天。”世界一切功名富贵,皆是转眼空华。若得成佛果,功德难量,胜过人天福报多矣。非有大智大勇不能及此。仆于尊翁辱在友朋之列,对于此事,实深赞叹!世兄辈善体亲心,似不须苦加谏阻,但当劝慰尊慈,勿致忧烦,乃所以承顺尊翁之志愿,而安其身心之道也。至尊翁书中有“不如一齐出家”之说,是乃一时快意之言,亦不可以从令为孝。

尊翁既独行其志,专求佛道,以报祖德,世兄辈则当力学事母,以守宗祀,乃为两全。今世兄辈尚在就学之年,不能遽谋力养,此在宗族朋友,皆当量力资助。但使菽水之供安于菲约,尚非难筹。俟数年之后,世兄辈学业有成,斯无忧矣。两世兄今尚在高等小学几年级?约何时可以毕业,及毕业之后志愿欲入何种学校?请详细开示。他日苟有可以赞助之处,仆惟力是视。至若尊翁出家之后,目前府中所需日用,但愿时世不致扰乱,总可设法维持,按月汇寄。幸告尊慈,勿以为忧。此亦朋友之责,无所用其不安也。

以尊翁书词简略,故特附致数行,代达其意。即颂侍安百益。马一浮顿首。正月十五日。

三 一九一八年

味辛、月卿两世兄均览:

前得复书并致尊翁禀,具悉。世兄辈能承顺亲心,安慰慈闱,甚善甚善!尊翁信即已转去。常时相见,甚为安适。顷寄奉银十圆,聊资菽水,请查收示复。前承函示,欲入体操学校,亦已与尊翁商之,尊翁意似不谓然。此种学校虽毕业较易,然毕业之后未必遂有事可就。仆意世兄辈既在高等小学将近毕业,宜安心向学。且俟高等小学毕业后,再议进他种学校,不可半途中止,凡事总不宜躁进也。尊翁意欲使世兄辈学商业,仆意或入工业学校亦可,且须高等小学毕业,始能考取。二者孰便,容俟将来从容计议,目前可不生问题也。尊翁虽在佛门,较之在社会中就事者,清闲安乐多矣。且名誉甚好,人皆敬之。世兄辈宜一力孝养尊慈,使慈怀安慰,与尊翁在家无异也。马一浮白。

四 一九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味辛、月卿两世兄足下:

前月得复,良慰。尊翁近月起居如常,可勿远念。兹寄上银拾圆,聊资菽水。至时,并希示复为盼。尊翁处想时有书禀问也。他不多及,此询侍安。马一浮顿首。四月十七日。

五 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味辛、月卿两世兄览:

前得复书,知侍奉多福,为慰。今寄去洋银十圆,聊资菽水,至时仍希示复。尊翁在山闭关习静,工夫甚为精进。鄙意世兄辈每月仍应寄禀一回,告知家中安稳,以免其系念。盛夏诸宜慎卫,不宣。马一浮顿首。五月既望。

六 一九一八年

世兄此来甚善,尊翁方卧疾,留侍左右,亦可少尽人子之职。教无儒、佛,皆以孝为本也。须念尊翁已从佛制,割爱出家,世兄辈势不能常在亲侧,今此之日,甚为可珍。务竭其力,有以慰之,令忘所苦,则于道为得矣。寺中一切非所习,有当问者,可禀之李先生。必俟尊翁病愈,乃可出也。

寄宿舍已为觅得,在城内吴山。其地寂静,适于读书,所费亦省。同舍数人,中多谨饬之士。有林六圃开化人者, 尝从仆问学,诚笃可与交。世兄方少,而出门游学,居处交游,不可不慎。吾为世兄择此,庶乎其可也。

世兄此来本为省父,其次则以就学之事相咨。吾于世兄忝居父执,无所容其谦逊。令同学徐生,昨与同看寄宿舍,询其所业,亦尚未毕,欲求试而转学,实虑成绩不能及格。世兄轻与俱来,实于徐生无益。徐生亦自料恐不及格,意欲仍还溧阳,仆甚韪之。世兄若留与共处,殊非爱之之道。且同入一学校,其事必不能行。工校前承林君同庄先生 力任,为言于校长,或于世兄可勉为录取,然焉得人人而属托之?且徐生处境与世兄不同,不俟毕业而汲汲转学,何为者?亟归犹可告于父母,世兄勿更误之,至嘱至嘱!尊翁方病,世兄亦无暇与同学久谈。徐生既来,一面便可促其还至仆处就饭,因寺中留饭亦不便也。余语徐生面能言之,不一一。父执马一浮手启。味辛世兄览。十二日晨。

七 一九一八年

林君来告工校已开学,宜即日进校。今遣人为肩行李,可即收拾下山。寄宿舍尚须付房膳金二圆,按月算,自前月廿四日起,尚少数日,可勿与较。 兹附去。裹被之毯,已为买得,竹箱可缓。下山即诣林君寓所,仆亦在彼相待,勿逾九句钟。诸俟面嘱,不悉。浮手启。味辛世兄。六圃诸君均候。二十一日。

八 一九一八年九月十八日

昨偕林先生入山,往视尊翁,至暮始返。所需买书费,未及送去。今附往五圆钞票一纸,收明即复,余款留作下月零用可也。尊翁体气尚佳,意兴亦好,可以勿念。唯勤学自爱为慰。浮手启。八月十四日。

九 一九一八年

前晤林同庄先生,知应用书籍已为购齐,甚慰。比日想勤于学,务宜奋勉勿失为要!天气骤凉,恐未携夹衣,特遗人送去银两元,可制一布袍。如箧中有旧衣可用,则可勿制。凡学者,具以习于刻苦为佳耳。浮白。味辛世兄。顷有严州之行,约旬日可返。

一〇 一九一八年

昨书已至,知天寒需被,今送去一袭,可收用。下星期日仆以事须外出,可暂勿来,免致相左。迟日再图晤谈。此致味辛世兄足下。浮手启。

一一

所患能差平否?今日想已得校医诊察,务宜静心自摄,勿可躁急,此慎疾之道也。附去两圆,聊备药饵之需,又饼干一包,如觉微饥,可少食之。胃中湿热未尽,其他杂食非宜也。稍痊,即示知为慰,或托叶君转告族侄亦可。此致味辛世兄。浮手启。初八。

一二

仆将有绍兴之行,须经旬始返。附去银二圆,聊资纸笔。光阴易过,惟力学自爱为望。父友浮手字。味辛世兄足下。十八日。

一三

先后来书均悉。开学期近,今寄去银十五圆,以十圆助菽水之供,五圆作舟车之费。到杭仍宜先至仆处,然后诣校。诸俟面谈,不一一。浮手启。味辛世兄足下。正月十五日。

一四

近日试验想已毕事。今夏假期较长,校中既不允留住,另觅宿舍亦有未便。鄙意不如暂还溧阳,俟秋季开学,再行来杭。见书即可过舍面谈,不具。此致味辛世兄。浮手启。初六日。

一五

昨得书,知初九日始能毕试。仆顷有三衢之行,不及相待。世兄归计,一切已与林先生面洽,试竣即迳行往谒,一依林先生之教而行可也。途次慎勿逗留,抵家后仍即寄书,以免悬念为要!味辛世兄。浮手启。初八日。

一六

腊底得书,知安稳抵家,甚慰!旧历新春,想侍奉纳祜。昨日入山,往视尊公,状甚安适,堪以告慰堂上。开学在即,今寄去银十五圆,聊为留备菽水及来杭途路之用。去腊归途,未及往视令弟,今便道过沪,或可一往晤之,亦勿多留沪也。余俟面叙,此候侍祉。味辛世兄。浮手启。十四日。

一七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味辛世兄足下:

去腊足下来别,适有客,未暇款语;因更思一面,有所申尽,次日天晓即遣人相招,则已行矣。除夕得来书,知已抵家,承侍奉曼福,为慰。然曾否到昆山谒见尊翁?书中殊无一语及之,何其略也。察来书语气、字迹,便知方寸中殊未宁帖。平时所以期望告语之意,知其感发尚少。日月不再,幸勿放过,徒汩没于区区升斗间也。

贤从田君游久,田君之遇贤为何如,无待于仆言。田君故重尊翁,又以贤为可与语于学。有女年十五,谓其才慧相埒,意欲以妻贤,蓄之久而未发,亦欲俟贤之学寖进、年寖壮,然后言之,今尚未暇及是耳。仆念贤归觐不易,今宜乘是时告于父母,若亲意以为可者,此良缘也。古者婚娶,男子三十,女子二十,不以为过时。程子言:择妇须求世之有行谊者。田君家世行谊,向固与贤言之,仆亦愿见贤为田君之婿,谓可相得而益彰。今少年喜言婚姻自由,斯实夷狄之道,不欲贤更蹈此失,宜一禀父母之命。

贤者、令弟何日相将至沪?若能同来杭一面,殊佳,亦欲觇其志趣。虽时有书问,终不若晤对为能得其情也。再至昆山时,尊翁前为仆道意。虽持论相异,吾不能一日忘之。专颂侍祉。诸俟面尽,不一一。浮手启。甲子上九。

一八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来书具述迎养之志,此为人子所当然,但须积诚以感亲心。察尊翁平时议论,似已习于山居,颇厌沪上尘嚣,此无两全之计。在贤昆仲善为譬解,得尊翁欣然返其初服,斯诚大可庆幸之事。许先生待贤不薄,今以苟垂败而汲汲引去,非义也。前事既问,便可忘之,今言之若有余愤,亦非持己恕物之道。辞职之议,更须审量。织厂新创,诸宜竞业,作事谋始,勿忘此言。若有余暇,得亲书册,可求明儒吕新吾坤 《吕子节录》。坊刻板本甚多,浙局亦有之,或题《呻吟语》。但须购木板者,勿看石印,以讹略较多也。 置之案头,时时省览。此书文义明白易晓,说理切近,立身涉世之要略具。果能体而行之,亦可以为善人矣。贤既不暇治经,则此类书不可不看,当视同严师益友,必能有益身心也。近月因家姊有疾,日读医书,量药饵,几无片刻之暇。今幸稍起,乘夜作此,力倦不能多及,唯祝侍奉多祜,不宣。湛翁手启。味辛贤世兄足下。令弟均候。丁卯十二月六日丙夜。

一九 一九二八年十月二日

味辛世兄足下:

屡得书,每以近状佳胜为慰。所以久未报者,固由疏懒,亦以贤辈企业之志,衰朽无能为力,遂尔忘言,然惓惓之怀,未尝释也。

愚谓世方多难,尚平有言:“贵不如贱,富不如贫。”此语深可寻味。在今日,或以为迂谈,使贤辈再阅历一二十年,当知此为不刊之论。今固不能不治生,但今事蓄之资可以粗给,便当淡然处之。息彼驰求,不唯俭德避难、居易俟命之道宜然,亦使此心淡定,绝诸躁扰,然后可以穷理,即所以立身事亲。若多赀高位,皆为危道。且富厚有命,非可强致。贤向谓欲更集万金为基本,愚今所能为贤谋者,但有此言,异日思之,或万金不啻也。

尊翁以谈义不契,久不相见,空言慰问,亦病其无益。然每自憾所学未粹,竟不能回老友之误思,以是耿耿。曩亦屡为贤辈言之,其深忧切虑,非恒情所知,吾岂能湛然哉!一昨令外舅田程见告,以尊翁近来颇觉山寺不能安住,意欲赁居城中。愚谓贤兄弟本有迎养之请,此其时矣。已告令外舅,专往大慈,力劝尊翁返其初服,就养沪上。然愚知尊翁必以还俗为嫌,实则此时缁流之中,何可托迹?晚而知返,正可全其天伦,此亦磊落之事。唯尊翁既不以愚为然,虽瘏口何济?而谓贤兄弟当积诚以感之,舍此别无他道。贤兄弟宜亟图之,必以来杭面请,方为正办。贤兄弟得申其反哺之恩,而尊翁亦得遂优游之乐。计无有善于此者,予日望之。手此,敬颂侍福。令弟均此,不另。浮手启。戊辰八月十九日。

二〇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味辛、子宽仁世兄同鉴:

得书,承馈茔地种树资两佰元,衰朽何德以堪之?然贤昆玉厚意不可却,谨已留之。将以此款作一草亭,榜曰“息影亭”,并附一联曰:“深松茂柏聊可憩;青山白云相与闲。”果能成此,亦足以慰贤辈相念之意。然今时私人无法营此,唯有托之园林管理局。计画未定,尚未能进行也。

仆立冬后感寒,病卧旬日,书来适在病中,故未能即答。今姑强起,气力未复,犹不能多作字也。附拙书两幅,虽无足观,然是目疾后所书,后此亦将辍笔,聊为贤辈教示儿孙之助,以所书杜元凯、韩退之语,却是好言语耳。手此申谢,顺颂潭吉,不宣。浮谨白。旧历壬寅小雪后一日。

乌以风

一 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以风贤友足下:

累书及诗均至。一理浑然,则人我不成安立,须是实到此田地,始得穷理尽性,谈何容易。学者先须从求仁识仁用力,才有纤毫务外之心,便是不仁。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只是要人知,从此一念流生,遂成计较利害,必陷于不仁。今时学者大患,虽千涂百辙,要之,只是不识仁与不仁之辨,误认不仁为仁,以人欲为天理,以不仁之心而以仁自居、以仁自任,在高位者尤甚。举世习于以不仁为仁,不知反求诸己。故必毋近名而后求己始真,不求人知而后求仁始切。多读书,少发议论,多涵养,少作文字,此亦求仁之要也。

诗教甚大,而世之名为诗人者,其诗则小。果能闻道,虽不能诗,何损?诗虽工,而无当于性情之正,何益?汉魏以降,诗人多如牛毛,语其至者,一代不过数人,一人不过数篇。吾夙昔耽诗,每恨其多,不可胜读,然粗知其利弊,为之而不谬于古人,不溺于流俗,非用力十余年,殆未易语。但非谓诗不可学,亦弗谓可不学也。性之所近,以余力求之可耳,勿以是自喜也。

来稿略为点定数篇附去。扬子云谓“读赋千篇,自然能赋”;杜子美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皆甘苦自得之言。要之,诗之外必有事焉,而能一切发之于诗,诗始可传。吾有旧句云:“自古言皆寄,从心法始生。”悟此,则学诗与学道一矣。学在悟前须用力,悟后仍须学,但心开眼明,事半功倍,不甚费力耳。北楼诗文钞序简净可用,吼山诸诗印本无存,邓、孙二君处为道歉。信笔率答,不具。浮启。甲戌二月廿四日。

仁是性德,不是知识,不是情见,一毫己私未尽,便是害仁。今时人所言道德伦理,皆是知识情见,从己私出发,所谓色取仁者,与仁觌体相反,以依似之解、回曲之言当之,最为心术之害。如侈言救国,即其一端。学者须是识得此理全是自性,在人在己,元是一般。我不能有加于人,人亦不能遂逊于我,只争得一个迷悟差别。迷则隔,悟则通,隔则颠倒惑乱,悟则真实无妄,湛然不迁。故必识仁而后可以知言、知人。慎思之。补此一段较为明了,然不能尽意,切须善会。梁先生尊重对方之伦理说,非不可以救蔽,但乖一体之意,不能直抉根原,偶与星贤言之。然梁先生固是才士,贤辈不可以是少之也。

二 一九四〇年三月三十日

来书具悉。诸生出于爱敬,吾亦知之,但惜其未加深察耳。吾昨始得闻,以为犹可寝罢,故告沈先生属贤为婉谢。今若此,是使吾拂乎人之情而以为礼,乃重失之。贤辈何不早见告,使可中止?君子爱人以德。非特吾不欲以生日受贺,亦不愿在此患难之日使诸生烦费,有近于苛捐杂税也!顾亭林有言:“《小弁》之逐子,始说我辰;《哀郢》之故臣,乃言初度。”今请切勿再以贺生日为言。此由贤辈谨默太过,乃使情有睽隔,后此望直告无隐。吾之所望于贤辈者,在可裨补吾之阙失,今乃增吾过咎,甚非教学相长之道也。诸生处希善为慰喻,务使有以知吾之用心,斯可矣。来人立待,草草付此,诸惟亮察,不宣。浮拜启。三月三十。

三 一九四一年二月十七日

去腊得书,讫未答。时因小疾,益致羸顿,非尽懒也。闻所居地幽而事简,足可慰意。又朋游不乏,胜于山寺寂寥多矣。缘聚不常,何足深念?所恨者往日于贤辈都无饶益耳。见示《洪范》札记,因病未及细阅,殊以为歉。当时所举,亦仅藉为喤引,安足以尽其义?贤辈能致思,当有得于言说之外。至纂辑旧说,以备遗忘则可,勿遽以为得之,汲汲流布,致蹈时人之习。书院刻《讲录》,乃不得已而为之,鄙意实病其出之太率也。原稿恐邮寄损坏,今因瀛眷赴渝,遂以纳还。院事亦暂且任运支持。不欲久误来学,过此便思辍讲。不烦多及,唯进德益猛,不宣。浮拜启。

四 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以风贤友足下:

贱辰辱电存问,殊愧无以堪之。庄生有言:“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此明乘为以游者,初无心于执己也。昔日之我已逝,今日之我不住,如此推勘,我终不可得,何有于形寿哉?贤等若能悟此,亦是小歇场,以此为我寿,不亦善乎?不欲作世俗语相谢,聊以此奉答。虽在远,如晤语也。春寒珍重,不宣。浮拜启。

五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九日

以风贤友足下:

相去日久,念乱日深,寻常颇恨书劄之少。春前曾荷电问,电文讹略,未详何意,竟未置复,至今歉然。久求《胡传》未得,闻贤有之,因嘱星贤函问,逾三月始蒙寄到,书寄到未旬日,审封面,寄出之日在三月以前。 邮递迟缓如是,可怪。而贤寄书之日,未附一字,何其忙也?向欲刻是书,苦无佳本,今欲请贤即以此本捐赠书院,亦是功德,想所乐从。现已付排印,若时变不亟,秋后或可印成。山中学人寥落,百无可为,唯以刻书为一线之延耳。闻贤在重庆大学任事少暇,暑中例假若有兴,何不暂来山中相聚少时,足慰岑寂。行旅虽难,一衣带水之隔,果欲相即亦非不可能也。或言贤中馈有仳离之叹,疑是误传。又闻将入天柱山为归隐计,益远于事实。非特腥膻满地,豺虎塞途,不可以行,皖中气象非复前时,以贤之智,宜不出此。凡人经乱,久习事惯。拂逆困横,皆足以锻炼身心,变化气质。嗜欲减则计较渐轻,私吝退则怨尤自寡。中虚则感易通,理显则事愈切。若秦越人之相视而无动于中者,只是一念之隔耳。与贤两年不相见,宜必有进于前,不知贤亦曾念及之否。书不尽意,诸唯自爱,不宣。浮顿首。

六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三日

以风足下:

方贤之来也,仆闻讯已晚,亟附书抵渝,而贤已行,为喟然者久之。然入山亦是佳事,恐摆脱世网亦非易耳!近有一诗,嘱星贤为寄天柱,亦未知能达否?山中近况如何?盼示及为慰。有故人赵纶士,太湖人,亦皖中诗人也。 乱后闻亦在潜山办中学,近不详其居址。附去一诗,烦因便为致之,若不得致,亦无碍。天寒珍重,不悉。浮顿首。壬午腊月八日。

七 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日

以风吾友足下:

前月曾寄数字,附近刻《系辞精义》《慈湖家记》二序,未知达否?昨得旧历六月来书,经时始到。辱见怀诸作,率尔奉答一律,别纸写去。知山居安隐,游从尚不寂寞,甚善。纶士诗未能和得,晤时为道念。时势益坏,书院不足复言,诸贤留此者亦了无意绪,但刊书尚未辍耳。仆已为退院僧,以鬻字自活。余年向尽,还乡无日,安命而已。道路埂涩,寄书亦不知何时始达?临颖增喟,诸唯珍重,不宣。浮顿首。旧历九月四日。

云颂天

一 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

闻昨日曾到延定巷面息园,未知曾否约定日期。息园未曾告吾。询之,但云容稍部署,便可请颂天迁入。贤但依息园所定日期迁来可也。未到延定巷之前,宜率贤配及令媛迂道至孩儿巷一面吾姐。行李预嘱车夫在门前稍停,或由此间派一仆先行伴送至彼。此后相见如一家人,先行一见似不可少也。徙居之时,不免添置器物及诸杂费,今遣田戚之赍此字往,聊附三十圆稍资应付,贤便留之,不可与吾客气。居贫处约,自系本分,不以饥渴害志则得,亦不可学陈仲子之介也。余俟面罄,不悉。颂天贤友足下。湛翁手启。六月十一日。

二 一九三四年

颂天足下:

别遂经时,奉书未及置答。吾病入秋渐愈,而家姊日益危笃,延至立冬后,遂至不起。暮年兄弟,疾病相依,一旦长诀,曾不能稍损其痛苦,伤哉!虽知死生之理本齐,逆顺之境如一,不能以此遂亡哀戚之情也。而今而后,吾天属之亲顿尽,真有“夕死可矣”之感。俟营葬既毕,便当将孩儿巷赁宅撤消,别赁数椽,安置经籍。后此生活,便同云水,或将独居山寺,送此残年,于斯世更无复系恋矣。缘会靡常,法尔如此。往时讲集诸子,亦各星散,有如昨梦,无足深嗟。永嘉云:“大千世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诚哉是言也!

每念贤笃厚近道之姿,别时依恋见于容色,别后勤拳形于书问。吾今哀苦之余,无可告语,所愿贤留意者,莫要于识仁。须知程子之言识仁,与孟子之言尽心、知性一也。老氏之流为阴谋,法家之趋于刻薄,皆缘不识仁。不识仁者,必至于不仁。今世所谓社会科学、唯物辨证、纯客观哲学者,去道家、法家绝远,其足以折其本而害仁者甚深。此心若有一毫间杂,未有不被其贼害者。《易》言“观其所感,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与老子言“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者不同。盖“恒”、“感”以己言之,“作”、“复”以物言之。此可见老子便有外物之意。梁先生讲演,谓西洋人对物有办法而对己无办法;吾则谓西洋人既不识己,岂能识物?彼其对物之办法,乃其害己之办法耳!不可无一语相酬,聊复蛇足一上。心气衰耗,亦不能多及也。天寒珍重,不尽。

三 一九三六年三月八日

颂天足下:

弥年未寄一字,每忆旧日相聚时事,弥觉可怀。前月承以菏泽新印本《先圣大训》见寄,别附贺年片二纸,颇恨其简。晤笑春,谓曾得书,云:旧患脑胀,至今未愈。以医理言之,当属升而不降之故。未知治事之暇,亦尝用旧日功夫静坐否?气有精粗,养生家之术,往往只能得其粗者,不免用意造作,不如放令自然,气自流行无滞。若流俗之人动乱耗散,则又并其粗者而不知也。读书穷理是养气第一法门,亦即孟子集义功夫。勿忘勿助,释氏谓之离作止二病,先儒谓未有学圣人之道而得心疾者。心与脑皆气也,脑病皆由气病而来,切望贤养之得其道,则此病必可已。但觉义理浃洽于中,而悦怿之意生,自然畅于四体,此则病愈之候矣。

吾形体虽日衰,气则尚未消索。姊丧既除,曾游天台、黄山,又赁居一废园,颇有树石,但亦不能无寂寥之感。熊先生既久别,旧时同游诸子皆散而之四方,又各以事牵,未能一意进德修业。翻念昔日相处未有裨益,心之忧矣,曷之能来?虏患日迫,或将不免播徙,后此益不可知矣。夷狄患难之相乘,其来已久。《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今天下多端,皆主于力,而不知有正,苟以求伸,夷夏一也。以陵暴相胜,力有尽时,覆亡随之,其愚可哀。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今乃无所不忍,无所不为,尚复何言哉!如尚以衰朽为念,却望于身心切要处致问,勿泛泛作寒暄语。临书不胜驰念。浮启。二月十五日。

颂天足下:

前得书良慰。读书穷理工夫,只是勿忘勿助,久久自然得力,得力便觉省力矣。性外无理,穷理即是尽性,今人以理为有外者,只是知有习而不知有性耳。性、道、教三义,《中庸》最说得明白简易。今惟以随顺习气为道,故于率性相违;以增上习气为教,故于修道益远。率性是尽己,不言尽人而尽人在其中;修道是成己,不言成物而成物在其中。未有徇人逐物而可以为道者,故儒者言求之在己,释氏亦言回机就己,只是这些关捩子而已。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言复与执亦是回机就己之意。才有所得,心便是理外矣。大凡身心病痛皆气为之,理则浑然一体,气乃流形殊别。有私己心者,亦是执此气耳。理足以胜其私,斯德足以胜其气。横渠所谓性命于德,则一切气之为病者全消矣。贤脑病必能自愈,此理之可信者。尊阃所患,谢寿田言是行痹,较着痹为轻,但未详形脉,未敢悬拟方药,姑拟一外治方附去,可试之。谢方早已拟就,因未暇作书,迁延至今日始寄,甚歉。言不尽意,诸唯珍重。浮启。三月廿七日。

颂天贤友:

得书良慰阔怀。知脑病时作,旧医谓头为诸阳之首,此是阳浮于上,升而不降之故。治宜益阴潜阳,使火降水升,其病自已。即不欲服药,但本此意于日用中体验之,亦是一法,或当有效而无弊也。仆眠食尚如常,但神明之衰过于形体,任运过时,了无余念。熊先生在上海常通信,然彼此俱难于旅行,亦未相见。贤辈相去远,欲千里命驾,谈何容易,何必觌面乃为相存。邓子琴想在同校共事?旧日友朋俱散处四方,或久不通讯。老来安于寂寞,不相往来亦省事之道耳。朱子诗会得甚好,有以见贤之所存矣。率尔作答,唯顺时自爱,不宣。浮白。旧历九月三日。

六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六日

颂天足下:

进德之验,如人孩童渐至少壮,血气日盛,肤革充盈。方其长也,初不自知,只是生机自不容已。其退惰也,如人衰老,日就隤敝,神气消索,亦不自知,只是生机日渐减少。平时爪生发长及发白面皱,皆不自知。此喻虽浅而实切。变化密移其所由致,皆在潜行默运之中。及其形着,皆为粗迹。其未形未着之时,乃其本也。故必涵养纯熟,然后气自常定,理自常明。逢缘遇物,行所无事,毫不费力。然其得力处,皆在平日读书穷理工夫不间断,于不知不觉之中,滓秽日去,清虚日来,气质自然清明,义理自然昭著,此正孟子所谓集义也。才有一毫有所得心,便堕计较,便至急迫,便是义袭而取。故但当用力,不当责效。用力只是集义,责效则是揠苗助长。赵州云:“汝但自体究,若三年不悟,割取老僧头去。”朱子尝为学者举赵州此话。然悟与不悟是两头语,克期待悟亦是责效,亦堕急迫。法眼见罗汉琛,琛问云:“行脚事如何?”眼云:“不知。”琛因云:“不知最亲切。”此语胜过赵州。只是俯焉日有孜孜,死而后已。虽圣人分上,日新之功亦只是个不自知、不容已;天地之大化,亦只是个不自知、不容已。会得此旨,则一切胜心、客气、私智、妄计,岂复尚有丝毫存在耶?必如此,方可入德,方许见性。在杭时所言虽多,未尝及此。颂天于吾语虽信而未入,故今为更进一解,切须善会,更无余事也。

前与贤同游洞霄宫还遂别。别后即病数日,病后追忆昔游,得数诗,已嘱立民别寄。独《云中望秦望》一首,以悼林同庄,诗兴遂沮,不复作。此亦发于天机,如风动泉流,自然成韵,不可强作也。熊先生时有书来,吾亦两月未病。世事无足言者。陈撄宁处有书致问否?脑病总是气不流行,养得此心活泼泼地,气自大顺,乃知神仙方术未是极妙耳。浮启。丙子八月一日。

七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颂天足下:

得书知将入蜀,且喜梁先生之教将行于蜀中。所惜者,但与贤相去益远耳。寇氛虽逼,吾所居薪木尚在,飞鸢日来,时有煨烬之虞,然流离转徙,亦终委沟壑,二者又何择焉?在杭诸子劝吾避地,吾谓何适而非跖里,直是无地可避!夷狄患难,纷然相乘,困而不失其亨,亡而不失其正,俟命之义也,何必择地乃为首阳?吉凶与民同患,亦无独全之理。今日之事,三十年前已知之矣。共业已成,同归涂炭,哀此沦溺,祇益悲心。今国家民族皆无道以求生存,不知彼所求之生存,皆危亡之涂也。连横兼并,争夺相杀,殉财死权,无有纪极,皆由自私之一念以充之。儒者谓之生心害政,佛氏谓之循业发见,孟子有一喻与今时适合:“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唯羿为愈己,于是杀羿。”今西夷,羿也;东夷,逄蒙也;争霸是杀羿也。今羿亦知逄蒙之患,不独欲亡中国。然逄蒙之道即羿之道,岂有优劣哉。故言富强者必极于不仁,争资源,辟殖民地,力征经营,狙诈飙起,趋其民以就死而不悔,曰吾将以是生之也,至愚大惑,孰有甚于此乎?国土性空,物我一体,此义不明,人类终无宁日。哀我国人,至今尚以蒙羿之道为尧舜。深望梁先生将来于乡村建设之教育中,稍稍傅以经术,为当来人类留此一线生机。此不独一国家、一民族之事。 贤勉之矣。变灭从缘,虚空不烂,言性德也。行矣自爱,余不多及。丁丑十月十日。

八 一九三九年七月十二日

颂天足下:

两得来书,未暇致答。然观贤于《颜子问仁》章四目能着眼,似有会处,颇慰老怀。诸人见此语都未留意,可知皆草草看过便休,全不体会。贤却如此,不孤此一番饶舌矣。

书院虽稍有端倪,尚不堪把捉。彼哉之伦,口惠而实不至,欲以一茎草建梵刹,如何可能?趋风者又多为食来,不为法来。门庭施设且谈不到,何况入理深谈?吾知其不可而为之,但思为众竭力,不为身谋。既已应缘而来,只得随分而住,僧多则粥薄,水浅则船胶,此莫可如何之势也。古人求道心切,千里裹粮,所为何事?初不必有书院也。今设为征选及膏火之制,已是全身入草,随顺劣机,未能免俗。来者不纯为学道,不免夹杂,以佛氏言之,便是发心不清净。熊先生却欲吾为学生定出路,吾以书院乃在现行学制系统之外,无权为此。以熊先生之明,尚不了解书院本旨如此,何况他人?所以言及此者,欲贤知横身入俗之难。过得荆棘林是好手,一与世人为缘,便终日在荆棘林中度活,然不损吾毫发事。此语或者唯贤能信得及耳。

熊先生来书谓贤意欲来相依止,固是好,但贤在梁先生保社中是否可以自由离去?又此间淡泊,凡属旧时从吾共学之人,吾欲一律以都讲名义待之。但领导学生不带职务,仅能月支津贴六十圆;其带职务者,视其事之繁简,量与增加。若须资事蓄者,实不彀生活。然经常费只有此数可以支配,时局若有变动,是否有着尚不能保证,故一律未敢轻诺。现在此相助者,以风、立民、公纯三人外,有贺昌群及舍表弟何茂桢。将来若学生人数少,则职务亦简,未便增加。重庆炸后一切停顿,书院受此影响,故前允拨之基金及经常费,皆但有空言,尚未实行拨付。此间应措置之事,不能放手做去,然亦不能住手,只好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仅仅修葺屋舍借乌尤寺屋 而已。

由南充到嘉定如何走法,吾尚未知,贤如决意欲来相即,先须考虑者有数事:一、民教馆所任职务是否可以中辍;二、一家几口最俭约之生活,每月必需若干始能敷用;三、道路情形如何,携带家眷行李是否安全可行;四、万一书院不能维持,作何计较。此数事若皆无疑问,方可决行。否则无动为大。 亦当先以书告我,言须不厌其详。俾便安排。 行期先一月须早托以风、立民诸人代为觅屋,以嘉定觅屋甚不易也。简章已由公纯寄奉,贤所举两处已改定矣。余不多及,即问近祉,盼早具复。浮启。五月廿六日。

此书勿泛泛示人,为嘱。

九 一九三九年六月十八日

颂天足下:

来书具道所以缓来之意甚详。须知吾于颂天属望之切,亦犹贤之望我。然此事不在一时,书院诸缘未具,吾不得径行己意。吾虽因避难而来,岂不欲成就得一二人,庶几血脉不断?在今日世法中,乃绝无义理可言。吾所持为义理应尔者,他人视之或以为不合时宜,或竟毫不措意。以素相知爱之久如熊先生,犹不能箭锋相柱,函盖相合,各说各的话,何况余人?看来古人不得行其志,所以忧则违之,实是事缘如此,不能丝毫勉强。吾今所处已有可去之道,现犹忍而待之者,实惜此萌芽,欲稍尽灌溉之力,使可发生,不致生机遽折,初非为身谋也。若为身谋,久已远引为上。

今人不明义理,亦不足深责,不可过望,是皆可恕。但因此实钝置煞人,触途成滞,令人不快,故前书有荆棘林之喻也。基金允而未拨。经常费欲请全年一期拨给,亦尚待商洽。能否慨诺,尚无把握。仅此区区开办费,无论如何俭啬,亦不旋踵而涸。且吾尚未接得正式聘书,一切措施无名义可以依据。今所行者实皆筹备委员之事,非吾所有事也。事不获已,简章发出,不能收回,后此进行如何,有无阻碍,实难逆睹。熊先生谓吾“但知有理法界,不知有事事无碍法界”,此言信然。吾戏答之云:“今实是事事有碍法界也。”今姑置不谈。

若经常费能实拨到,在短时期或不致有陈蔡之厄。贤来未晚。至来时,似以由渝附轮径到嘉为便。长途汽车与长途滑竿,皆于妇孺非宜。若款项有着,月薪可开八十圆。现方就乌尤附近拟租一山家之屋,作公共宿舍。若能成,则住处不须另觅,但成否亦尚未能十分确定耳。路费贤能自谋,固不须论,万一实有困难,不妨见告,吾当于公款外为贤设法助其行。今且少待为佳。以风、立民既已来此,则已无所容其计。虑贤尚未发足,故愿且审慎。贤当深察吾言之忠,非不欲贤之早至也。此询阖宅安吉,不宣。浮启。六月十八日。

十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

颂天足下:

前来书介何清璠来学,已嘱立民通知。观其文字尚有思路,而好轻作主张,如谓中道为有让头之类。 乃是时人批评习气,全未体会,此即以不知为知也。书院录之者,以其尚有向学之心,加以薰习或可自知病痛所在。人之气质焉能全美?学问正是变化气质之事。识得救取自己,方解用力。在彼未来之前,愿贤以此意告之,此亦不徒为渠一人发药。凡病痛轻而能自知其为病者,变化易,容易得入;病痛深而不自知,必自执其所见以为得,此种人不受人言,难以救药。书院不怕病人,但恐其拒药。若拒药者,难与其处,必令出院,因于彼无益也。贤既与何生相处有日,须将此意剀切语之,此亦朋友之道宜尔。吾以本分事接人,从不欲孤负人,来意但有自己孤负自己者,则不奈伊何,此诚言也。

熊先生廿六日由渝附输首途,临行有信来。在宜宾须换船,计时今日必可到,邓子琴送之同来。书院前途须看时局是否能支持,在陈之厄,时时可能,然此事不由人安排,只好随分。前所以劝贤缓来者,亦是为此。今颇感觉人少,有事时不彀分配。贤之来于自己分上或未必有益,且生活或较苦,但于书院不为无助,故仍望其能来,然去就之间切须仔细斟酌。熊先生前有来书云梁先生不放贤去,张叔芝亦不肯,若是则贤自不能绝裾而来。吾前书所以谓必先得请于梁先生而后可,此则望贤量宜自处,吾初无固必也。行止决定后,速以书见告为盼。浮启。八月四日。

再:来书云下半年拟任何事不作,似民教事结束后,梁先生中学开办,贤亦不拟参加。然者,此时若幸无割交,道路可行,乌尤尚在,似有来嘉暂聚之可能。何处不可共患难,况今日若言择地,则安危实已无择,但细弱行路稍费力耳。如有妥帖安顿处,一身行脚,其事省易,即有自由分,又何焉而不可乎?傥或能来,予日望之。浮再白。同日。

一一 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九日

颂天足下:

前答一书,想已达。秋暑犹热,体中如何?近刻《系辞精义》、《慈湖家记》二书,装订需时,先将拙序刷出,今各以一通奉寄。其间料简旧失,亦颇不苟,但未能益人耳。浮白。八月十九日。

一二 一九五〇年三月八日

颂天贤友足下:

立民、石君转来二书,得详近状,良慰!世事无常,隔阔弥久,相见无日,能不怃然?众生业力难思,三毒所感,苦报不可胜言。以今观之,对治法门当以三论为要,而《百论》破外见尤切,嘉祥疏亦以《百论》为最精。下劣所执,不堪一击,惜贤辈俱未能致思耳!膺中所惠能转着不?晤时为道念。梁先生是否返蜀?熊先生闻已赴京,想时通问。仆智浅悲深,无心住世,所欠者坐化尚未有日耳。他无足言,诸希珍重不宣。浮白。旧历庚寅惊蛰后二日。

一三 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日

颂天贤友足下:

得初四日书,远劳存注,良荷。忆去年曾写小诗奉寄,今来书谓经岁不得问,岂未至邪?吾自庚寅夏,移居苏堤定香桥蒋氏别业。主人蒋苏盦,谨厚士也。丁亥始及吾门,性好文艺,笃于朋友,故迎吾居此。坐卧一小楼中,山色湖光,四时在目,颇适野性。其地小有花木,任人游览,因划为风景区,故尚得保留。吾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各不相碍,所苦者唯寂寥耳。旧时从游,都已星散,各不相闻。入此岁来,吾年已七十矣。目力大坏,已不能作小字,灯下不复能看书,乘化归尽之期或不在远,更无余念。贤辈大都俱为生事所累,然闻道不在早晚,苟不以饥渴害志,旧学尚未至禁断,何患不能读书?熊、梁二先生颇常通书否?动定亦希以时见告。来书可径寄蒋庄,勿再寄郭家河头也。壬辰雨水节,浮白。

一四 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颂天老友:

辱书存注,深慰阔怀。随分教学,应缘无碍,甚善。唯头痛旧疾未愈,良念。河北医外治方,想试之,尝有效也。吾衰已久,罕接人事。湖居往往经月不入城市。沈驎士有言“吾虽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斯言吾实近之。去年患目疾,视物易位,因自题其壁曰:“离形去知,收视返听;捐书绝学,息虑忘缘。”用以自省。贤若欲知吾近状,观此数语足矣。熊先生著书不辍,想时通问。立民在武昌华中师范,亦经年不得书。公纯在此无恙。旧友中唯王星贤曾来杭相视,星贤留北京以译书自给。 余俱散处四方。缘会靡常,自然之理,无足萦怀也。方春犹寒,诸唯珍重,不悉。浮白。旧历己亥正月廿一日。

一五 一九六三年二月三日

颂天贤友如晤:

得书良慰。知随分教学,能于论证切己体究,甚善甚善!旧疾仍未脱体,宜少思虑,慎起居,不足为患。浮近年苦白内障,几濒于瞽,真成捐书绝学;然眠食如恒。余年未尽,深感形体之累耳。公纯尚留杭。熊先生亦尚健。梁先生去年曾过杭一面。余事无足言,唯顺时珍重,不宣。浮白。癸卯立春前二日。

张立民

一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立民足下:

累书不一报,甚孤见望之厚。穷理工夫本自要约,不在言说。见处若是端的,自能表里洞然,不留余惑。事物当前,自有个恰当处,了了分明,洒然行将去便得,无许多计较劳攘。《书》所谓“作德心逸日休”也。圣贤语脉,只是平常,就他真实行履处道出,不假安排。因问有答,亦是不得已而后应,非有要人必喻之心。故言语简要,不欲说得太尽,方可使学者入思。惟向内体究,久则豁然自喻,无有二理。若人不肯体究,圣人亦不奈伊何,非若近时讲哲学,要立体系,费差排施设,一时说尽,末了只成一种言语,无真实受用。庄子讥惠施多方,正复类此。印度论师、西洋哲学多属此类。其曰某种思想云云,即庄子所谓“辨者之囿”也。惟禅师差胜,以其贵自悟也。 孟子曰:“学问之道,欲其自得之也。”《易传》曰:“默而识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孔子学不厌,教不倦,本领在默而识之。会得此语,自知所用力。“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天何言哉?四时行,百物生”,“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乐也”,此皆从默上显体。默而识之,即是涵养功夫,不言察识而察识在其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不到默识心融田地,不能上下察也。

格致之说,向来多门,吾自宗朱子。补《格物》章“或问”一段尤要,切须细玩。 然须识得格物、致知只是一事。物以事言,知以理言。理虽散在万事,而实具乎一心,岂有内外之别!即物穷理,即是由博返约。程子所谓穷理,即孟子所谓尽心。物有所未格,知有所未至,即是理有所不行而心有所不尽也。至于物格、知至,则万物皆备于我,随在莫非此理之流行矣。学者患在将心与物、事与理总打成两橛,故无入头处。

摄事归理,会物归心,舍敬何由哉?敬只是收放心。心体本湛然常存,由于气习或昏焉,或杂焉,斯不免于放。然操之则存,亦自不远而可复。昏者复明,杂者复纯,乃可与穷理,可与尽心。故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岂是程子旋添得出来?敬则自然虚静,敬则自然无欲。须知虚静无欲乃心之本然,敬则返其本然之机也。人不必驰求、歆羡、躁妄方是欲境界,只散漫、怠忘、急迫便是欲境界,便是不敬。当此之时,若能一念猛自提警,此心便存。佛氏所谓“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固自不妄。但人心昏杂过久,虽乍得回机,不免旋又放失,故须持敬功夫,绵绵不间断,久久纯熟,方得习气廓落,自然气质清明,义理昭著。到此田地,方可说到不违仁,才有默而识之、不言而信气象,才是涵养深厚,才可明伦察物,理无不明,物无不格。故察识即在涵养之中,不可分为二事也。若心犹未免昏杂,如何能察识,如何言格致?庄子言“以恬养知”,亦识得此意。程子所谓“养知莫善于寡欲”,即是“涵养须用敬”。 读书而不穷理,只是增长习气;察识而不涵养,只是用智自私。贤能善体斯言,庶乎其有进矣。

熊先生新出《语要》,大体甚好。其非释氏之趣寂而以孟子“形色天性”为归,实为能见其大。其判哲学家领域当以本体论为主,亦可为近时言哲学者针札一上。但以方便施设,故多用时人术语,不免择焉未精。自余立言稍易处固有之,如以虚静为道家思想及贤者所举格致之说一类是。 然大旨要人向内体究,意余于言。“圣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吾取其大者,其小者可弗辨也。

《报春亭记》不过欲与子言孝之意,贤自会得好。然似说得太阔了。当时下笔,亦无许多意思。又称道太过,却非吾之所敢当也。留汉随分教学亦不恶,杭地亦非昔比。后此恐难安定,不必定图聚处为乐也。吾虽衰尚无疾病,随缘安命而已。书不尽意,唯进德及时为望。浮启。乙亥十一月四日。

二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乾元用九,是大机大用,是孔子、如来行履处。禅家所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非不传也,不可得而传也。直须自证自悟,始得到此。凡教家极则语,如圣谛第一义,皆用不着,故谓唯“廓然无圣”一语差相似耳。贤所会是义解边事,虽有思致,而下语未惬。郑注亦未得旨,但《易赞》说三易绝精。变易说圆融,不易说行布,简易说二门不二,宛是《华严》义旨,该摄无余,可试绎之。来书以天下、一己对说。天下,依也;一己,正也。须明依正不二。看他古人语脉,才说正即具依,才说依不离正。如曰:“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中和是正,位育是依。“笃恭而天下平”,“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莫不如此。今一向分说去了,末梢合拢,却费气力,便与古人语脉不类。

第二书谓读《普贤行愿品》亦触发警省,如此消归自己,极好!末后引郑注处又却未合。详郑注:舜既受禅,禹与契、稷、皋陶之属,并在于朝,以此说“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则事义甚为符合;若以此说“群龙无首”,则不相当也。因贤举普贤行,却思《论语》“颜渊”、“仲弓问仁”二章义。首答颜渊语是文殊法门,答仲弓语是普贤法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此真普贤行也。见大宾、承大祭,是因地语;老安、少怀,是果地语,思之。“随流返流”,义出《楞严》;今作“停流”,误。余俟面究,不悉。丙子十月二十九夜。

三 一九三七年七月四日

昨致叶先生一书,虽是因病发药,亦不专为考据家说法,实是破名字执之要门。文辞舒缓恳挚,亦朋友讲论之道应尔。今以寄览,可别录一通存之,并与笑春、禹泽、星贤诸子同阅。然须善会,非直谓史册可捐、名字可废也。惠施去尊之尊,犹今言权威。老聃去智之智,犹今言知识。此皆习气,故可去,与本智无干。丁丑五月二十五日。

四 一九三八年一月三日

立民贤友足下:

昨日相晤,为时过促。每念贤独居为吾守舍,无可与语,殊难为怀。忆曩时贤在报恩寺,曾欲独住后山别院僧寮。今桐庐况味,大类报恩别院。虽谊寂缘境,而定乱在心。昨晤时,见贤气貌甚静,知近月以来,经历患难,用力似有进矣。吾今日玩《易》,于《丰》、《旅》、《巽》相次之义,悟得益亲切。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吾曹今日所处之时,义正如此。盖旅困之中,义当巽顺。此与《明夷》蒙难艰贞,内文明而外柔顺,其义正同。但能于此体究,于今日所以自处之道,庶几可以无失矣。丁丑十二月二日。

五 一九三八年一月七日

来书具悉。贞敬和顺之义通于礼乐,贤自会得好。《易》中凡言亨者,即乐义;凡言贞者,即礼义。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在《易》为君子,为大人。如曰“困,亨贞,大人吉。”《彖》言“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伊川释之曰:处险而能说,虽在困穷艰险之中,乐天安义,自得其说乐也。时虽困也,处不失义,则其道自亨,困而不失其所亨也。处不失义是礼,其道自亨是乐。若失其正,自无亨理。困之所以亨者,以其贞也。言乐则该礼,言礼则该乐,言有先后,理则同时,不必分体用为说。礼乐之本,唯是一心,就体言之,无二无别。礼乐之文,乃就用说,始可分言。如礼主减,乐主盈;礼主退,乐主进;礼主别异,乐主和同,此为言礼乐之用,不可以礼乐相望为体用也。有子言:“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亦不可行。”此言礼之文,非就礼之本说。故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即赞其“大哉问”。宁俭宁戚,乃就一心体上说。 贤谓乐乃礼之用,斯语未惬,更思之。吾辈今日处患难中,大好体究。见得此心义理分明,自然不乱,便是礼;不忧不惧,便是乐。自性序即自性和,和与序同时,即礼与乐一体。合而言之,即仁也。造次颠沛必于是,即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此语贤自会得好。《中庸》言“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此道即率性之谓。仁是性之全德,礼乐即性之合德。贤今所理会犹在用上,故似未澈。今就体上提持,简易直截,似可为贤进一解也。丁丑十二月六日乙夜。

六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

立民足下:

自贤去桐庐,不旬日而杭州遂陷。得上饶来片,知已附车如株洲,尔后不得消息,想已还乡里。武汉尚未动摇,所居能安定否?曾往黄州见熊先生未?无时不以为念也。自寇逼富阳,吾与星贤俱徙开化,依叶先生。虽曰流离,犹未失所,道途之苦,无足复言,星贤已有书相告矣。吾年老力衰,不堪再徙,既至开化,亦暂安之。由今之道,涉足皆是畏途,所履无非危地。然吾心自有坦道,自有乐邦,与之交参互入,亦不坏不杂也。所有书物,俱弃置桐庐,亦不复留念。资斧垂尽,槁饿无伤。星贤从我,颇能弦歌不辍,固穷之道,庶几可期。贤如见怀,当以书见及,用慰寂寥之感。

今天下例见,莫如以心性为空谈,而以徇物为实在,此战祸之所由来。儒者谓之不仁,释氏谓之痴业,辗转增上,以至于此。暴不可以遏虐,愚不可以胜残,此理易晓,而举世不悟,虽授之天下,不能以一朝居。五峰云:“有夷行者,必有夷祸。”感应之理实然。魏源“师夷制夷”之瞽说,至今不出此窠臼。既曰师夷,已沦为夷矣,尚何制乎?孰不以五峰为迂阔,以魏源为识时?今日之祸,自魏源已始之矣。民力既竭而祸连不解,可奈何?言之不可不慎,于此可见其系之大也。浮启。

到开化后有一诗,今属安期写一份附去,可以见其所怀。浮再启。戊寅年二月十一日。

七 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立民足下:

三月廿六重庆来书,由星贤转到,具悉入蜀后近状,差慰远念。去腊在开化,曾有一书寄汉口王孟荪转,此书似未到也。同时致熊先生一书,寄团风。近得熊先生书,亦未及之。 彼时犹未知熊先生与贤皆入蜀,其后得寿毅成电始知之。凡处患难之时,吃苦捱饿,俱是平等,此吾侪分内合有底事,须是能堪忍,方有刚大气息。然此系平日所养,不可强为。前书所言,大抵明此义。虽涉畏途,吾心自有坦道;虽履危地,吾心自有乐邦。与之交参互入,不坏不杂,如是则涅不缁,磨不磷,在险而能出矣。今吾辈虽流离,尚未至失所也,何处不可用力?吾自桐庐徙开化,今又从开化来泰和。其间所更历,星贤已有书告贤,无足赘述。浙大非知我者,然其接也以礼,吾方羁旅择地,是亦可以暂寄,寇退则返浙亦近,不亟为入蜀计,亦去父母国之道也。

虏患未已,国人谋所以图存者,其见小而论卑,即无外患,亦岂能晏然无事邪?今往所出笔语数叶,题曰《泰和会语》者,用明人讲学例,且示不在学官所立之科也。虽多用对治语,亦犹平日所常言,但尽己之感,不责物之应。如遇颂天、振声,亦可示之。不能多寄,但于熊先生处已别寄一份。此行一书未携,但从叶先生借得注疏一部。今所讲者,欲引书但凭记忆,只得从胸中流出,亦欲贤能知其旨也。有疑,盼见示,不悉。浮启。戊寅五月一日。

八 一九三八年七月四日

立民足下:

三得来书,尚未一答。“恕乃仁之术”,此语得之。“心与理一”四字未切,宜改作“物我无间”。子贡在事上求仁,孔子示之以理。施济是事,立达是理。事是空想,故远;理是实际,故近。拈出一“近”字,教伊反求诸己,最须着眼。《中庸》言忠恕违道不远,亦与此同意。推己及人,非是难事,人人有此一念,便可以见仁。仁是心之本体,本来如是。物我无间,乃理之自然。“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亦吃紧在“近”字。如子贡以博施济众为仁,斯乃转求转远矣。由恕可以见仁,不是仁之外更有一个恕。充扩得去,天地变化,草木蕃。此即仁矣,岂别有哉?故曰“恕乃仁之术”,此语得之。

吾来泰和,直为避难耳。浙大诸人要我讲学,吾亦以人在危难中,其心或易收敛,故应之。欲且与提持得一二,亦庶几不空过。《会语》临时逞快写出,非以此为六艺论也。但去其枝叶,亦粗具六艺论之轮廓。他日欲草此书,须另自起草。著述须还他一个体例,不能如此草草也。但贤等观之,于吾平日所说者或如散钱得串,较有脉络可寻耳。《老子流失》一篇,本有为而言,未免将老子好处完全抹杀。叶左文先生斥吾为戏论,因撤去未讲。此篇便可毁却,勿留也。熊先生处寄去一份,尚未得复,未知作何批评,恐未必尽契。今续往数纸,却比前较细,望加玩索。如有所疑便问,勿徒赞叹也。来书“六艺之实”,“实”字应改作“本”,较妥。

近日魔焰复张,若犯广州、逼武汉,则泰和无留理。月前方遣安期往桐庐取书,到衢即交通发生困难,现尚未至,殊令人悬情。星贤亦未宜长此家食。安期亦思觅工作,未易得。而吾羁旅茕独,亦需彼曹扶持。若入川,路费非二千元不可,此事真困人也。挥汗作此,不多及。唯进德修业日就缉熙。不宣。浮启。戊寅六月七日。

培德谨案:立民来书有“行恕求仁”一语。师云:“如此则仁如工夫,恕如手段,是二之矣;强恕而行,求仁莫近,则二而一矣。”

九 一九三八年七月十三日

立民足下:

六月七日往一书,并附《会语》十纸。十一日得贤四日来书,知曾诣熊先生,昨始得熊先生五月卅日璧山来书,即作答,并《会语》及杂诗两份,俱汇寄贤处。答书即为加封寄去,《会语》及诗,以一份寄熊先生,一份自留可也。此次说理气、知能,颇有发挥,望勿草草读过。吾意处处在提持向上,此间听众,知其未能辏泊,初不专为一时言之。贤辈相从稍久,闻吾语较熟,或能有所省发,则此言亦不为空说矣。在泰和所作诸诗,皆有义,不是苟作。若于诗能有悟入,真是活泼泼地也。大局转变不可知,若泰和不可居,吾或径自入川,或与校方一同入桂。但有此二途,尚待旬日半月间观察而后决,但恐事亟则道路益难行耳。余详熊先生书中,不具白。当暑,善自调摄,多寄书为盼,浮启。戊寅六月十六日。

一〇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迭次来书均至。吾自泰和行二十五日始到桂林,今已将匝月。舟中不免劳顿,又此方为瘴乡,山水虽有可观,气候实不宜人。少陵诗云:“五岭多炎热,宜人独桂林。”殊未然。 亦尝小病数日,吾自药之而愈。然中途经三水,即以电船小轮,两粤人呼为电船。 但有舱位,无地可置行李,因率星贤全家及安期眷属先行,而留安期在三水,别附货船运书箱行李,故安期到梧州稍后。吾自柳州附车到桂,而安期在梧梧州经狂炸两次,幸未殃及。 候平乐电船,半月不能得。因电嘱雇民船来桂,今尚在途中,约尚须半月后始可到。日来桂林亦颇有空袭,如去年在杭时相似。拟俟安期运行李到后,即暂往宜山小住。宜山为旧庆远府首县,在柳州以西,黔桂公路中间。 因浙大迁彼,亦可为觅屋,彼处空袭之患尚较桂林为少也。星贤已由子恺介绍,识桂人唐现之,闻亦为梁漱溟先生门下士。唐方创办桂林师范学校,校址在两江。去桂约五六十里。 已聘星贤教国文兼导师。俟出月后校舍落成,便当挈眷俱往。傥衡湘未至沦为战区,桂或尚能自保。星贤与唐、丰甚相洽,羁旅之计,似暂可无忧矣。

贤今月二十日航空函顷已到。书院之议,非吾意所及。前在泰和临行时所草简章,仅费一小时许,匆匆写出,未能详加考虑。但因物付物,在吾处己处人之道,自合如此。知此事决不能契机,故写出便了,未尝置念。今观贤来书,似乎必要其成。毅成诸友已着手筹备,又请熊先生为创议人,草缘起书。愚意道之显晦,不以语默而异。书院之成否,殊无所加损。今武汉方危,蜀中将来是何景象,亦难逆料。此时即勉强成立,亦难以持久。吾前者是烧退符,不谓反成催符。贤等办法似太迫促。吾意但政府承认不加干涉即可。经费一层,不能依赖政府。今来示谓毅成虽别筹基金,当以创议人名义向教育部请开办费。又谓陈部长已表示每月可补助经费若干。似此办法,与普通私立学校请官款补助无异,与吾简章所谓经济须完全属社会性,政府意主宏奖,义同檀施者,实相违矣。吾意政府但可捐助基金,不欲其补助经费。因捐金则由彼自愿,并非向彼募化,故等于檀施。今由书院创议人请求补助,事义迥别,此不可不考虑者一也。

倡议人请熊先生首署,并请熊先生草缘起,吾无间然。但列名者如谢无量、马君武、竺可桢诸君,吾知其初未预知此事,先须通函告之,得其同意乃可。今似由贤辈拟议,径用其名,是岂可行?曹赤霞先生已于去冬归道山。吾近得钟山先生书始知之。 彼似厌见兵革,坐脱以去者。吾晚年失此良友,方深感悼。今观贤等欲延曹先生共讲之议,益觉触绪增悲。至赞助人欲尽一时名彦,此亦须其人对此事实有了解,真能赞助方可。否则彼以为应酬,此以为标榜,二者交失之,此不可不考虑者二也。

君子作事谋始,永终知敝。今即欲因机示教,与众作缘,亦是不得已而后应。立心不容有纤毫夹杂,对人不能有些微迁就,不可期其必成。亦深知毅成、百闵与贤辈为此能见其大,并非有所私于我。即陈部长亦出于好善之秉彝。但若辈在世途中习熟久,或未暇于制事之义精密致思,故愿贤辈更详审之。吾意以为不安者,书院虽成,吾不能至也。前草简章,虽系一时触发,然大体似不可易,欲以佛氏丛林制施之儒家,亦与旧时书院、今时研究院性质不同。吾信熊先生必能深了此意,他人吾未敢必。

向来儒者讲学不及佛氏出人众多者,原因有二:一、儒者不得位,不能行其道,故不能离仕宦;其仕也,每为小人所排抑。佛氏不预人家国,与政治绝缘,世之人王但为外护,有崇仰而无畏忌,故得终身自由。二、儒者有室家之累,不能不为生事计;其治生又别无他途,不免徇微禄,故每为生事所困。佛氏无此。丛林接待十方,粥饭不须自办,故得专心求道。大德高僧安坐受供养。然其法施无穷,饶益众生,不为虚费信施,退之小儒,故有《原道》谬论。 世俗亦不以为非。因此二端,比儒者缘胜。

今欲学者深入,纵不能令其出家,必须绝意仕宦,方可与议。章子厚欲从邵尧夫学,尧夫曰:“公欲学道,先须退居林下十年然后可。”即此意也。今乃孟子所谓率兽食人之时。世间号为强国者,犹未离乎禽兽,在杂霸以下。欲大拯生民,先当令其出乎利欲,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出杂霸而进于王。欲造就学者使个个可以为王者师,方是儒者本分。如此设立书院,方有意义。故当从源头处审谛,不可稍有假借也。否则人云亦云,安用此骈拇枝指为哉。

原丛林所由兴,初唯二三道人相与闲处于水边林下,茆屋盖头、荠菜充肠而已。其后参学者众,檀施日集,遂成丛席,可容千百众者有之。且其地多在山水胜处,此亦自然之势,非可以人力勉强为之。陆子静之象山精舍,朱子之武夷精舍,规制皆极简陋,取其可以待四方之学者而止。观朱、陆所营精舍,即隐寓禅师家住山之意。然无有继起,亦无百丈其人。南岳下出马祖,马祖下出百丈,制百丈清规,丛林之制始广。 绝大多数但当时政府听其自由,并未取缔,此又胜于今时者也。增设讲坐,吾本有此意。简章中未及,今补写一节,立三学之名以待耆硕,略如丛林之遇他方尊宿然。此如三公不求备,唯其人。贤辈所拟,唯熊先生可尊为义学大师。曹先生已逝不论,叶先生专重考据,对吾所草书院制恐不能赞同。在今日请之,吾知其不来也。所以楷定三学名义者,如江南之周太谷派,蜀中之刘芷堂派,并杂以丹道为学。杨仁山之扬净抑禅,欧阳先生之专主法相,疑及方等,似皆不可为训。熊先生自悟唯识,宗归般若,斯乃义学正宗耳。诸先生于吾所草简章是否毫无异议,尚未可知。如熊先生以为未当,有何意见?望尽量提出商榷。在商榷未定以前,此简章不可发表。因书院之成否可以不论,而此简章必须修改尽善。今即不成,可留为后人取法也。熊先生所草缘起文字,亦欲先一见示。总之,望贤辈慎重考虑,不可亟亟期成。须知道本常存,并不以人而加损,亦禅师家所谓“佛法不怕烂却,着甚死急”。此言深可为贤辈顶门上下一针也。

“复性”之名,此取“汤武反之”之意,与李翱《复性书》义别。 自觉揭出得谛当。今时所谓“革命运动”、“启明运动”,皆袭取外来名词而失其本义。若能于“复性”两字下荐得,亦尽多了。然亦只图契理,不管契机不契机,吾向来持说如此也。言语已太冗,今当暂止。徐更往复,不厌求详。熊先生处容再另简,诸贤均此不另。浮谨启。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此书写毕以示星贤,觉意有未尽。今复稍申其义。吾所不惬者,莫如请部补助一事。书院缘起、简章,照今制须得政府认可,由创议人呈请备案,于义无伤。彼若嘉奖,助以基金,不论多寡,可以接受。若请求开办费,请求补助经常费,此与普通私立学校无异。须经彼批准,须按月领取,则明系隶属性质,事体乃大不侔。部中若有变迁,亦可削减停止。所谓作事谋始,并非倨傲,妄自尊大。以儒者立事,不可轻言请求。若求而与之,不唯失其自处之道,亦使彼重道之心完全消失。此事本属例外,彼若不了解,何必多此一举,在危难之时而为此不亟之务?若彼能了解少分,则知移减一分购飞机大炮之费,已足以养成少数贤才而有余矣。此不可强喻。但出于捐赠则可,出于请求名为补助则不可。如郗鉴为支道林买山,梁武为陶宏景、陆修静立馆,遣太学生诣何胤山中受学,在当时极为平常之事,并不足矜异。至舍宅为寺,舍田供僧,蠲其租税及置学田者,历代多有之。今人但知求利,绝未梦见。其有出资兴学者,亦只是俗学。学生入学只为出路,以学校比工厂,学生亦自安于工具,以人为器械,举世不知其非。今一旦语以“人者仁也”,教以明道,学以尽性,别有事在,如何能使之速喻邪?薰习之久,乃可渐入,此居贤善俗所以取象于《渐》也。

缘不具则事不成,名不正则言不顺。虽明知其远于事情,义理自如此。所谓法尔如然故,绝不可有取必之心。有意则有必、有固、有我悉具,此圣人之所绝也。平时每言学者须有刚大之气,若有丝毫假借,则刚大于何有?此理甚望贤辈体验。否则成事不说,吾但不来即足矣,何必如是之不惮烦邪?佛肸召,子欲往;公山弗扰召,子亦往,且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然终不往者,此是绝好一段公案,可参。

简章增入一条,却极有关系,下语甚有斟酌,如叶先生见此,必骇然却走。赵大洲阳明后学在翰林院教习,每教人读《楞严经》,却有此见地也。贤辈似误于求速成之一念。庄子云“见弹而求鸮炙,见卵而求时夜”,未免太早计耳。浮再启。同日。

书院旨趣及辨法应加入一条如下:

一、书院分设玄学、义学、禅学三讲坐,由主讲延聘精于三学大师敷扬经论旨要,以明性道。但如一时不能得师,可以暂阙。得师则一门不碍多师,故人数不预为之限。

附 说明

先儒多出入二氏,归而求之六经。佛老于穷理尽性之功,实资助发。自俗儒不明先儒机用,屏而不讲,遂使圣道之大若有所遗,墨守之徒不能观其会通,渐趋隘陋而儒学益衰。今当一律解放,听学者自由研究。故特分设此三门,使明三学源流,导以正知正见。但俗学傅会丹经、希求福报者,乃是缁羽末流之失,亦彼法所诃,非佛老本旨,须有料简。又一切宗教仪式皆不得滥入,以道贵自证自悟,此为纯粹学术的研究,异于一般信仰也。

一一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立民足下:

今月六日来书,并熊先生第二书,均至。吾与熊先生亦有两书,一十月三日发,一十月十七日发。 想亦先后得达矣。熊先生谓吾与贤书陈义过高,但如陶闿士所言当局能遵守,劝吾便当力任,不可坚持。吾非有固必也。义理可行则行,当止则止,一身之语默事小,斯道之明晦事大,但缘缺则事不能举,直无所益,又何必多此一番饶舌邪?前书多说理、少说事,今姑就事上略为贤辈助发,条举数项如下。虽简章漏略,其间容亦有为贤辈思虑所未及者,愿与毅成诸子更详之,不必定见诸行事。即垂之空言,亦是虑事之道所应尔也。

(一)创议人于书院规制,须有具体计画,始可告之。政府即关于基金一层,虽可称家有无,亦须有相当数目,始可依以规画,然后政府乃可量予赞助。若全无资金,遽向政府告乞,即名义上免于隶属,明是依赖,决不可行。

(一)地点选择最要,前与熊先生书己略言之。 其必要条件:须不受军事影响,治安无虞,交通无阻,供给无乏,山水形胜,气候适宜。此决非过苛过奢,须知不是为一时计,当为久远计。若在川中,鄙意或就嘉定、眉州等处选之。重庆、成都皆不宜。云南据方志似以大理为最适,山水气候均佳,公路已通。昆明交通亦非甚不便,但学者不免远涉,终嫌太偏远,不及蜀中。黔、桂皆山国,气象逼仄,无取也。择地之事,须先派人前往相度,亦须政府协助,由中央饬知地方政府,或拨公地,或向民间价买,亦须与当地人士相稔乃可。 然后可议营构,决非旦夕可就。若不择地而赁屋以为之,若峨眉、青城等山有寺观可借赁,作为临时用,亦可。但今时僧道习气多可厌,不如赁人家园墅为之。则系临时性质,似太求简速矣。欧阳先生之支那内学院,亦系当时苏省政府拨予之地。

(一)据贤前次来书云,请开办费壹万无,教部表示补助经常费按月三四千元,现方编制预算案,未知如何支配。鄙意第一义须酌定学生生活费,每人月给若干。最低亦须三四十元。 就所能供给之数核算,据以暂定学生名额,其他开支不论。若一无基金,但依赖此款,不惟太寒伧,亦决不能持久也。据教部表示此数,则每年亦须四五万元,若能一次补助基金五六十万,则可为永久计。其实按年计息,亦与此数相准。事属平常,然料今之大夫,未必肯出此。创议人筹集基金,大致须与政府捐助者数目相当。有过之,无不及,方免寒伧。然又料今之有赀力者,未必具此弘愿,能为此檀度也。曩年毅成组织中国茶叶公司,以吴部长酒间一度谈话,遂决定由部出赀六十万,各产茶省分任一二十万不等,不数日而两百万之资本立集。此为商业营利之事,故其易成如此,所谓趋利如鹜也。若国家于文化事业,知其重大性过于增进生产,则立一书院,宁不得比于创设一国际贸易公司邪?此虽拟于不伦,然可见文化事业之不被重视。非独政府,一般知识阶级、贤豪长者,又岂真能认识?况乃欲究心性之微,真乃不耕不织,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彼所视为极端消耗者邪?故料纵能少有筹集,必不免于寒伧。今人决无此魄力、无此识力也。姚兴本羌人也,而能供养鸠摩罗什,立逍遥园,聚诸玄侣,数逾三千,魏文、梁武皆有逊色。此今人所不能梦见者。

(一)熊先生所草缘起书,未知已成否?鄙意书院即不必实现,此缘起书却极有关系文字,可留以示后人。故甚盼其文成先以见示。至创议人有自动加入,如陈百年先生者,自有迎而无拒。谢无量先生但知其在香港华夏学院主国学讲座,亦未详其住址,久未通信。此次毅成往港,未知曾晤及否?浙大梅迪生先生光迪,在泰和时颇相知重,其后赴参政会议,至今尚未相见。据张晓峰教授其昀告我,张其时以慰劳会事亦在汉。 书院动议,梅在陈布雷秘书坐上赞之颇力,即陈布雷亦系赞议之一人。鄙意竺、马本未与知,若梅与陈却实有是议,似不当遗之。但列名与否,亦须其本人自愿。梅或已赴渝出席参政会第二次会议,毅成亦与之稔识,不妨就问。陈则吾不知,陈身在政府,或不便列名。 由毅成酌其应询与否。此亦无关宏恉,其要乃在缘起书之文字耳。

(一)书院规制大小,从缘而定。大则择地营构,可立多师,可容学生多人,可附设印书处流通古籍,且可设分院以便学者,扩而充之,亦可设置于国外。小则无力营构,或买人家旧宅为之,不能容多人、立多师,不能附设印书部,但极简陋之图书馆决不可少。若无基金,但有临时费,不能持久,不如其已。政府捐助基金过于寒伧,不能集事,不如却之为上。如象山精舍、武夷精舍之例,何必惊师动众,并此而不能,则亦已矣,不可强为。

以上数条,辄就鄙虑所及,草草写去,却是切近事实,并非夸大,并非拘执。须知尧舜事业,亦如浮云过太虚,此在天壤间真同稊米之细,有之不增,无之亦不减,慎无以吾言为河汉也。附致熊先生书,凡此书所言皆当告熊先生。如熊先生以为未当,再可讨论,但熊先生恐不耐如此烦琐耳。

写此书迄此,有客来告,时局消息大恶,后此变化未知至何田地。当此时无论谁何,恐皆未遑更及书院之事。此等言语,亦如空华,变灭于空,不堪把捉,然既已写出,不妨寄去,置诸不论不议之列可矣。月内或暂往宜山,展转流徙,未知所极。最感困难者,一为觅车,二为觅屋,然患难之际,自合如此,无足深嗟。傥得免沟壑,犹可从容往复。言不尽意,诸维自爱。浮谨启。十月廿三日。

一二 一九四一年

顷徇乡人之请,为草《同乡会集会序》一文。虽简朴,颇有义理,但非时人所喜,吾自言其所当言而已。玆以送去,烦贤为清缮一本。明日讲毕见与,因愿后日寄出,了此一事。字数不多,或不嫌劳耳。浮白。立民足下。诸友均览。四日未。

一三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

承示答罗润滋《百字令》一首,亦是接人之道,信然信然!岂惟使知作词有法,善会者亦可从此悟入。实相涅槃,谓佛无老死,达道者岂有衰病!衰难扶,故须扶。此圣人垂教之不容已也。乐教是无缘慈,不是作意安排。“榔栗横担人不顾,直入千峰影灭。”以世谛言,虽近绝人,却正是为人心切。奈罪人障重,不能识此孤怀,自成辜负。所以宝山下空手而归,千古之所致叹。以真谛言,雁过长空,影沈寒水,鸟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此非深入三昧、亲证实相,乌足以语此?又何怪至人之终悔饶舌邪?老子犹龙,何堪责此蛇足。作死法会,合吃三十棒,唯夫子正之。

小词亦是游戏三昧,但不是闲言语。所谓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也。贤自善会。结句系用百丈下堂句公案,此却实有悟门,将来或有人于此悟入去,则此词不为虚作耳。

一四 一九四二年

《〈圣传论〉序》补得一段,将本书要义拈出,却不可少。后篇文句亦略有改定处,似较明白妥帖,此可为定稿矣。然以此付抄,恐写手不辨,仍劳将末两叶另缮,再详校一过,亦可以示留院学人。此书向来无人着眼,有此一序或不致忽略读过矣。贤昨书会处仍在义解边,性、修亦不可打成两橛。岂唯性是自己分上事,修亦在自己分上,总须实在用力始得也。立民足下。星贤诸友均此。浮白。七日巳。

一五 一九四二年

《羁怀》亦是胸襟流出,不假安排,却于诗律颇细,此有似洞山禅所谓妙挟。贤会处义解尽去得,但古德有言:“须于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则。”此语移作说诗,正是第一义耳。熟后自知,亦不去言说也。

一六 一九四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顷有寄谢先生小简,烦明日为付邮。又昨日偶作和陶诗数章,似有变雅遗响,亦非东坡境界。聊与诸子一览,原稿仍见还。《盱坛直诠序》是有关系文字,劳清本两份,一存院待刻,一并原稿见还。优钵昙华,后此亦将难值,愿勿等闲看过也。浮白。立民足下。八月三十一日午。

一七 一九四三年十月八日

颂天以出世故,不言生化简佛氏。不知渠唤什么作生化,唤什么作体。若言出世,乃是小乘偏真,《涅盘》、大乘方等教中已明言无世间可出。菩萨庄严万行,一法不遗,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此非生化邪?颂天被熊先生一语缚定,正坐不知何为生化,以此简佛,实堕大妄语过。然今日不必语之,以此引起诤论,与自己分上何益?因见贤答颂天语亦过泛,且失颂天意,故为点出耳。十月八日。

一八 一九四三年

昨晚为敬涵讲《自序》,因成《科解》一篇,并自赘跋语。今附去一览,亦可为后来看文字不仔细者下一针锥,非欲自赞其文也。浮再白。立民足下。九日未。

一九 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一日

今之学校,犹昔之科举。自唐宋以来,士子无不应科举者。子弟有志入学,亦何足为病?但由儒术不明,故令学校、科举同为俗学,汩没人才,此后之为教者所宜知反耳。昨星贤有书问人情物理与世故之别,答书颇为分析,曾见之否?甲申七月廿四日。

二〇 一九四四年

两贤未刻来书俱悉。廿七年最初草案及廿八年所草简章,照理俱应编入,即与熊先生讨论书札,亦当删存,本末方具。今可单录简章,缘起序另存,不必录。 以其为创议人所承认。其后转变,几于原义无存也。

书院意义不特一般社会不识,董会诸公亦至今不能尽识。廿八年冬,熊先生曾持异议,欲变为国立文哲学院。 仆不为动。及廿九年教部欲审核教材,仆始有去志。三十年学生反对刻《答问》,此为罢讲求去之主因,不独专为经济困难也。转变到专事刻书,犹欲藉此稍竭微愿。蹭蹬累年,愈困而难举。至去年不得已而接受粮部实米,虽可稍资一部分刻费,而书院降为一领米机关,仆从此不得不力去。此意董会至今不曾了解。及沈先生推董会发起集赀之议,久而无成。请免造报,恐亦难办到。此二事不得明朗解决,非特仆永远不欲再问,诸友在此局面之下,左支右绌,亦疑难孔多,决不可长此听命由天。故谓宜劝沈先生早来,逆料此两事全无把握,沈先生亦无来理,故谓明年局面未必能如今年容易支持。所以犹以抄存文卷为言者,诚觉今后事势难知,从前意义不可全使堙没而已,非欲求知于涂人也。

二一 一九四五年一月九日

立民足下:

晨间来示并抄致敬生一书,已悉。当时亦是率尔下笔,称性而谈,故寄出便忘之。《系辞》“原始反终”之说,恐贤辈皆未会。其实“原始”即是无始,“反终”即是无终。老氏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洞山禅所谓“空劫以前自己”,傅大士《法性颂》用老氏“有物先天地”语,皆不出此意。然此非意识能缘境界,纵饶会得,亦只是义解,不中用。惜当时语太简,亦未为敬生说及此也。

昨日有短简致丹崖,初无多语。贤明日往谒,言及书院筹集基金事,有一义必须说明。董会为此,只是为书院刻书而募款,并非为仆欲刻书而假书院募款。沈尹默先生原拟《通启》即陷此误,亦是人法不分。从前丹崖先生在省参议会提案,亦推重仆个人,以人为主而书院为宾,亦不免此误。故仆屡次对董会声明及今后所以自处,皆欲使此意分明。不唯董会当认刻书为书院分内事,筹募基金者亦当视此为文化尽责,而非为个人帮忙,此点最宜分别清楚。以丹崖先生之贤,必能了解此意。至乎筹集之多寡,自当随缘任运,否则便是强拉人帮忙。给人以难题目做,而坐享其成,岂有此种义理?然恐董会与诸友存希望,皆未十分了解也。草草写此,亦是不容放过之一端耳。

二二 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七日

立民、士青两贤同览:

贤辈到安谷后来书均得见。知写书甚勤,食住差安,良慰。十一日两贤书至今日始到,捡邮局乐山戳子为十二日,是十二日已到邮局,乃逾六日而后捡出,如此稽搁,可异。 其小有未便,如士青因蔬食太单调至胃纳欠佳之类,可设法调剂,当无大苦。两贤俱每日及三千字。习久熟炼,必不觉吃力。至所抄之书,义或未解,决不可心存厌倦。当知日睹未见之书,宜生欢喜。象数之学,至赜而不可乱,康节唯能精于此,故有洒落自得之趣。士青喜读《击壤集》,宜思邵子何故能乐。今绎其遗义而反苦之,何也?立民极称颖滨《诗》传文字。须知古人说诗,各有其得力处。温柔敦厚之旨,当反之自心,看能体会到甚处?若有一豪刚忿,则遇物捍格,去诗教远矣。以仆自验过去,每日读书作事,遇人接物,无时不是下功夫处。但随事自反而求义理之所安,自然于境界之适与不适不生计校,何处不可进德修业,何事非自受用处?甚望贤辈能体味斯言,自必渐能不觉其苦而有进矣。且于所抄书决不可先存捡择之成见。若人多书多,分配岂能一律?必若各择其所好,则无事于仆之选定矣。

附去书目一纸,俟两书将抄毕时,可请欧阳先生预为检出,下月如吴林伯、张知白能来,便可分抄。至两贤续抄之书:立民可抄《诗童子问》;士青可抄《观物篇解》。此二种毕后,再由仆为贤辈选定。抄成者宜送院装钉备阅。钟山先生已罢滇行,俟董会电聘,便可到山,届时当偕往安谷一视贤辈。多雨甚凉,诸宜珍重,不悉,浮白。

应请续检书目

经部诗类:《诗童子问》十卷 宋 辅广

经部礼类:《周礼新义》十六卷 宋 王安石

子部儒家类:《丽泽论说集录》十卷 宋 吕乔年编

《迩言》十二卷 宋 刘炎

《朱子读书法》四卷 宋 张浩、齐熙同编

子部术数类:《〈数学•观物篇〉解》 宋 祝泌

以上六种请随时捡出,以便继续分抄。

二三 一九四五年十月四日

胡翁挽联顷已写成,并附一函,即烦明日代为致送,了却一事。联语上句用《远游》,下句用吕洞宾《沁园春》词,颇觉天成,且与胡翁身分相称。即此抵得一篇传志。彼诸子若更以文字为请者,贤务为力辞,实无暇再为秉笔也。浮白。立民足下。

二四

《宗喀巴传》阅毕,并其余偈颂等共七册,今以奉还。详宗喀巴化迹,推知其原文定可观。译笔殊乏理致,辄题一诗于后,别纸附去一览,绝不可流布也。立民足下。旧历十二月二日。

二五

见示与李君书,为易数字附还。凡年长于我者,不宜称仆,称名则无施而不可。此亦恭与倨之判,世俗文字相亦不可忽也。适交杨力送上《宗喀巴传》等书,并附一诗,来书并未提及之,恐尚未到。交彼时尚早,想必留山下,将俟就饭时始送上。工役疲缓如此,亦院中所宜注意也。另有与星贤数字,为戚之代其友购书事。 昨日见郭良俊所言,亦似与先芳相去一间。郭去后作得《送两生》一诗,亦将能海法师拉入。又前日作《养生》一律,非必定为料简。然贤辈欲知定道资粮,须知亦不待外求也。文字般若今日全用不着,亦姑与一看而已。 今并附去,可与伯尹同一览,原稿掷还。浮白。立民足下。十二月二日申。

二六 一九四□年

敬方能觉,不可迳释敬为觉。

“独”乃对人所不知而言,若作觉体解,其上更不能着一“慎”字。佛氏所谓“照体独立”者,乃谓不依根境,此别是一义,不可牵附。

先难而后获,未可遽说到简。

念有善、恶、无记。一念而善,可说为觉,不可以念为觉体。阳明指出“知善知恶是良知”,方是觉体,何等分明。

敬只是收敛向内,不令外驰,所谓“操之则存”也。存心养性,所以事天,故与尽心知性尚隔一程,其效何遽及此。

敬乃可几于觉,未有不敬而能觉者,不可说未有不觉而能敬者。敬与肆之分,乃所以为觉与不觉之分也。此语傎倒。

何不道“一念不敬便是不仁”?

常惺惺是敬之力用。

力行近乎仁,下功夫只在日用践履上,不在言说也。

李笑春

一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六日

笑春足下:

从立民诸子得见长沙来书,藉详近状。自贤返湖南后,不过三月,不图世变遂至如此。夷狄患难纷然交乘,此时正要勘验自家身心,须有一个安顿处。否则与之俱乱而已。所言安顿处,即是义理。无论死生存亡皆不失其正,求仁得仁,此外岂有余事邪?

今人竞言求生存,遂至争夺相杀。不知如此生存,更复何义?一念之私,毒流天下,儒者谓之生心害政,佛氏谓之循业发见。国家、民族同为陷阱之名,物质、精神皆成陵暴之具。不知国土性空,物我一体,兼并之计亦是缘木求鱼,残杀相寻等于斩头觅活。共业已成,同归涂炭,愚实可悯,强益堪悲。不转瞬间,遂成陈迹。若夫《春秋》示无外,圣谛说无生,变灭从缘,虚空不烂,苟能见性,复何忧哉。战事愈久,则沿海诸地愈危,不为灰烬,亦委沟壑。离此二途,惟有夷齐为顺受其正,蹇以反身修德,困则致命遂志,吾分素定,坦然俟之而已。闻熊先生已还汉口,深慰远念。贤留乡里,随分教学,亦可安之。但为后生留一线种子,亦不虚数年相从讲论之益。聚散无常,后此相见难必,亦不须区区以离别为念也。诸唯自爱,不远及。浮手启。

附 书成示张立民

今日稍闲,写与笑春一书,颇有义理。因附寄一览。览后即代付邮。或见为语不浪施,可录一底,并示星贤、禹泽诸子。凡处危乱中,益宜自勘。果于义理见得端的,自有安顿处。否则亦是气蹶则动志也。浮启。立民足下。丁丑九月十六日。

二 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八日

十月三十日来书,辗转逾月始至。吾来宜山已匝月,时局变幻益烈,桂林、柳州皆屡遭轰炸。此间为黔桂交通孔道,机关麇集,亦是岌岌可危。现在直是无处非岩墙,何从得一片干净土?要知危、乱、亡,皆是自取。今人所求之安乐,本是危道;所行之政事,本是乱道;所争之生存,本是亡道。自己造因,自己受果。无论夷夏,皆住颠倒见中,举世不悟。如抱薪救火,负石自沉,智者观之,深可哀愍。吾侪身当此厄,认识益明。应知先圣之言,决定不可移易。决当从自己身心做起。先将自己从习气中解放出来,然后方可谋人类真正之解放。贤来书所说病痛,只为习气缠绕;故令见地不明,不免心杂,心杂故信道不笃,信不笃故行不果,行不果故守不固。主一无适者,不杂之谓也。欲治此病,只有竖起脊梁,猛着精采,日用之间,随时随地无论上课下课,或忙或闲,朋友聚谈,家人共处,乃至吃饭穿衣、屙屎放溺,念念摄心,住于义理。才觉稍有放失,即便提撕。如是久久,心自纯一不杂,气自安定不乱矣。能依此言行之,一月二月必见效。 此即孟子所谓“必有事焉”。

至于读书体究,每日无论如何忙,必须抽出一二时从容玩味,勿令间断。字字涵泳,切勿匆遽求速贪多。只要每日不间断,亦尽多也。若只读书时心在书册上,掩卷便忘,则是无事也。虽令记得多,说得相似,不与自家打成一片,仍是无事也。来书引朱子语,形容立志者已是放他不下,此亦必有事焉之意。如俗言人有心事放不下一般。禅师家有言,人若以好名利、求仕宦之心求道,则成道久矣。此言可发人深省。人只是被习气染得深了,熟处难忘,这边放不下,那边自然放下。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人有心事放不下者,即其所忧谋之事也。此重则彼轻,此轩则彼轾,果能忧道、谋道,自然放不下以道为事,则习气一边自然放下矣。此就贤来书之言亲切指点,若信得及,依而行之,则集义之功在是矣。

吾在此亦是暂局,然亦无处可去。川滇皆路远,旅费难筹,且无从得车。湘桂边县,情势相等。据今日言之,宁远在军事上无关重要,实胜宜山。且随分教学,居易俟命。吾行止亦因事变而决,初无一定。尝谓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彼因行化,今则被驱。若寇势益逼,则吾亦不得不行。虏若由北海以取廉、钦,则南宁、柳州震动,在势不得不去矣。 行时亦只有黔中一路。届时如车航俱断,殊不堪设想。贤虽有相从之意,吾恐今日之厄或有甚于陈蔡者,非贤辈之所能堪也。

处困之道,致命遂志而已,然遂志为大。自俗谛言之,有致命而无遂志;自真谛言之,有遂志而无致命。何也?困极则致命,遂志唯心亨。古人处患难,亡身舍命而不得申其志者有矣。然得正而毙,求仁得仁,所谓遂志也。“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苟尽其道,正命常存。性自不亡,何致命之与有?故生死一如,语默一致,行藏一德,忧乐一理。志固无往而弗遂也,心固无时而弗亨也。吾唯于此理体会得亲切,故虽遭乱颠沛尚能安定自持。若所求非仁,何谓遂志?桎梏非正,亦不得为致命。如今言牺牲,甚于桎梏,其所求者何事,得谓之仁乎?吾侪所以尽其防虑之道者,有时而穷,则非人之所能为也。可检伊川《易传》困卦大象词下读之。 苟犹可以防虑,不可不尽也。吾今所以自处、所以告贤者,如斯而已矣。

在宜山出会语数则,今寄去两份。一份可与苏君。此皆鞭辟入里之言,今日学子正是背驰。吾自言其所欲言者耳。唯努力进修,不一一。戊寅十二月九日。

王培德 星贤

一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日(节录)

昔贤遭乱世,犹可于深山穷谷之中,隐居讲学,今日已不可能。故同一处困,为时不同,则处困之道亦异,但心亨之义不可变易。义理所安处即是亨,求仁而得仁是也。举世所由皆不仁,相率以即于危亡之途而不悟。言之益深悲恻,一身之计真有所不暇耳。丁丑十月八日。

二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节录)

古人处灾变之礼,如亡邑失国,变之大者。“国君去其国,则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则曰:奈何去宗庙也?士,则曰:奈何去坟墓也?”此义非今人所知。今以劝人避害为义,不知义当止则止之,义当去则去之。所谓害者,以义为断。义当止而去则害义,当去而止亦害义。 今吾尚可以去、可以无去,翔而后集,非迂回也。若避乱不成,但有俟命,实则何必择地乃为首阳。“困而不失其亨,亡而不失其正。”处危乱之道尽此二言,识之。 益以衰羸,惮于转徙,其或不为齑粉,尚堪假息衡门,贤辈勿为吾忧也。

三 一九三八年五月二日

自遭乱以来,惟子从我独久。樟树一别,忽忽如有所失。计时当已还开化,归计已决否?如已得家书,重闱之意不甚督责,则开化与泰和同一羁旅,亦盼子之能来也。然终以归觐为重,相就为轻,酌于义而后行,吾不能使子舍其亲而就我也。此间诸友,其知我自不如叶先生,然其意亦良厚。竺祭酒廉谨有余,余子亦各有所长。大都质美而未学,似难骤与适道。衲僧家每谓达磨东来只觅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吾行天下,亦只明得一义,觉人我之间本无间隔,但习气差别万殊,浅深不同,卒难与除。若令心习顿尽,则全体是性,更有何事?此程子所以言“我这裹只有减法,减尽便无事”也。

今学校正是习气窠窟,吾持此术以往,真乃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然吾不能变其彀律,救得一分是一分也。来此已五日,不见一丘山,但见平原旷野,清江丛林,老樟合抱,荫及数丈,窗牖洞明,天宇广大。视开化之山水峭急,颇觉彼土逼仄而此则坦夷,所憾者无叶先生之人物耳。其余日用所需,大致亦不甚相远,但借用器物较为困难,必要者不能不自置耳。《诸子会归序目》稿及《因社印书议》,箧中检索不得,暇时望录一份见寄,或当语人及此也。珍重不具。浮顿首启。戊寅四月三日。

四 一九三八年五月六日(节录)

来此已将旬日,居处一切粗定。但感家具缺乏,无处可借,真如净名空诸所有,唯置一榻,安任而卧。然虽家徒四壁,窗牖虚明,天宇旷阔,颇足开豁胸襟,不似在开化时终日如达磨面壁也。吾平生最爱老树,此间随处皆有之。大多枫与樟,皆数人合抱,百余年物。樟则盘拏如盖,枫则修直干云,各有意态。朝暮云烟变幻,日月出没,凭窗可观。自昔住焦山三十年来,未有此境。所不及者,枕底无江声可听耳。山谷《快阁》诗有“落木千山天广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之句,吾尝读而喜之。今来此,犹仿佛此景象。若在太平时,亦可卜居,然若非避难,吾亦安得至此?释氏业风吹动之说,真不虚也。

学校诸人来访问者,皆意颇亲切,学生则尚未接见。已定九日开讲,每星期仅一次。星期六下午。 稍出笔语,使可退而寻绎,用明人讲学例,题曰《泰和会语》。明人会语其后便成猥滥,犹今演说稿。所以用此称者,吾终是校外别传,不欲入此保社耳。 吾终自居客体,不在学校统系之内,庶可去住自由,观机而应。其实今之学校远不及昔之丛林也。欲讲基本书籍一门,但凭记忆,真类无米之炊。乃叹顾亭林犹能载书行天下,彼草《日知录》多在行旅之中。吾今日殊不能及也。戊寅四月七日。

五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节录)

昨日作得一诗赠子恺,草草写去。夜来思其中字句尚有未惬,今改定,别写一本附览,当以此本为正,昨所寄子恺初本便可废之。此为子恺说法,于此悟去,便得画三昧,亦是诗中上乘。歌行非理事双融,境智具足,未易下笔。此诗气格、声韵均恰到好处。贤辈于诗用力未深,观此却可以资助发也。戊寅十一月一日。

六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节录)

近日避地来此者益多,城中屋少人稠,将来是否可以久羁,大是难言。国已不国,容身何处?明末桂王犹能支持十二年,今无瞿忠宣其人,真不堪设想也。朝野上下犹掩过饰非,自扬功烈,曾无哀痛罪己之意,此亦从来所无。虽同是门面语,并此而亦讳言,涂饰欺罔,举国以为当然,真可异也!吾心恻然不能已,作得五言长篇一首,今以附览。前寄子恺是变风,此却是变雅,可当诗史,不为苟作。“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格局谨严,辞旨温厚,虽不能感时人,后世必有兴起者,贤辈勉之。

此学非指诗言真不绝如缕。吾已衰老,值此乱亡,非特平日讲论不能益人,即欲从事著述,亦恐只供覆瓿。但令种子不断,如大鉴所云:“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吾纵不能见其成熟,但稍露萌芽,亦可无憾。深望贤辈悉力担荷,切勿妄自菲薄,随人起倒也。戊寅十一月八日。

七 一九三九年一月七日

吾于八日亦曾寄一诗。诗者志也。志能相通,则无不喻。但用事须有来历,体格气韵亦别有工夫,此则非学之深且久,未易骤悟。今人不学诗,诗教之用不显,然其感人不在一时,虽千载之下有闻而兴起者,仍是不失不坏也。且大局已成孤注,亦何所容身?将来志事决不能如梨洲、亭林之安然肥遁,可知也。譬之弈然,全局已无一活子,而犹自诩国手,其谁信之?吾侪如得免沟壑,当思如何射此圣学一线之传,如何保此危邦一成一旅之众,如何拯此生民不拔之苦。此今日士类人人当负之责也。乃见闻所及,犹是虚憍矜伐、涂饰欺罔故习,岂复有望?不学之害一至于斯,可哀也已。世间事无定相,业风所吹,不由自主。所能自主者,但审之义理,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至于行止之利害不能逆睹,不可计,亦不必计,如此则随处皆可绰然矣。戊寅十一月十七日。

八 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一日

《宜山会语》才出一期,向后如尚容续讲,皆用此鞭辟入里之言,痛下针劄。虽明知捍格不胜,吾自尽吾诚,且不为一时说。视在泰和所讲者用处又别,却望勿视为老生常谈也。戊寅十一月二十一日。

九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二日(节录)

写得书院缘起叙及草案寄渝,至今尚未得复。当轴虽有意提倡,但于书院之性质未能认识明了,又无魄力,真乃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未足与语。吾之三原则:一、不隶现行学制系统之内;二、不参加任何政治运动;三、任何仪式不随俗举行。与彼实大相迳庭。其关于学术统类,尤非时人所能骤喻。故知其未必能相容,或且以为忤、以为谤己,亦未可知。然彼无如予何,吾自行吾素,不能枉道徇人。书院之成与不成,于道无所加损,于吾亦无所加损也。人生聚散本属无常,佛氏归之缘业,儒家安于义命,俱不由私意安排得来,只好随缘随分。有时在义则可,而在势则不可者,事亦难行,故“无适无莫,义之与比”。“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此在贤自己审度,吾不能为贤悬决也。己卯四月四日。

一〇 一九三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节录)

世变如此,空言何益?然斯道自在天壤间,何能加损!吾亦随分任缘,无所容心,尽其在己斯已耳。若于义稍有不安者,吾决不徇人为之。从古圣贤之道所以不能行于当时,非身历其境未足以知之也。己卯五月九日。

一一 一九四〇年三月三十日

在书院半年以来,深觉平日讲论殊于人少所裨益。不特新学诸生,即院中旧日相从较久者,亦未见其有进。各人气习俱难变化。言虽概切,若不用力,祇成空言。以此自病诚之未足以感人,亦但有自责而已。吾用心初无偏处,而其效之难如此。贤之所患,以此推之,亦唯有力去一“偏”字,在平日用心处密察,久之当可自化,无他道也。庚辰二月二十二日。

一二 一九四〇年六月三日

来书知新殇幼子,甚为惋惜。然此乃有命,不宜过情。所任教课须至九月结束,然则贤入川之计亦须尔时始能首途邪?时事变幻难测,就令无改,行路之难必日甚一日。若至旧历中秋后,则江水渐落,重庆、嘉定间轮船不通,亦是不便。贤若决计入川,似宜早为之所,不必定俟九月后也。书院前途虽不敢望有何佳象,目前在短时期内或未至中辍。贤来亦尚可共此枯淡。所虑者向后敌计封锁愈急,则内地经济愈困;滥炸愈广,则乡僻亦是难安。若再因之以饥馑盗贼,直是无地可以藏身。道路难行,犹是其小者也。谁为为之,孰使致之?吾侪既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祇能以义命自安,舍此别无他道也。安期亦屡函促其来此,尚未能求脱。驾吾是否在青岩,抑在遵义?竺公继任何人?诸在念中,暇时仍望示及,以纾远怀。此询阖宅安好。庚辰四月廿八日。

一三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十四日

讲稿未成,今先奉三纸。向下福、极二目或今晚可以脱稿,容当续奉。经旨深微,犹憾未能显发,力求易喻,一廓俗情,此亦先儒未伸之义也。庚辰十一月十六日。

一四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

昨偶得二诗,亦是缘感而作。然悯乱之言,初不为一国一时,颇得诗人深旨。聊与诸贤一览。吾自信于五言最熟,此事亦分付不着人,自适其适而已。辛巳三月十七日。

一五 一九四一年四月九日

腹疾未已,却又得一诗,聊复写去,可并前二律皆系之《花朝》。因时起兴,随意安题,无妨也。“瘠土人夭”,“夭”字可改作“细”字,《淮南》亦云“沙土之人细”。“细”字双关,字面亦较润也。

后四句想入非非,言神相所不能识、龟策所不能知,时人所谓微妙也。今之有国者,其眩惑以求之事,实苦于怪迂,故以封禅为喻。辛巳三月十九日。

一六 一九四一年四月

昨复偶成一诗,诗律颇细。人韵一联,仍以陶诗对杜诗,杜则反用其意。用陶下一“甘”字,将陶公一诗精神托出,颇见力量。陶《饮酒》二十首,此为最末,乃其真意所寄也。“吹剑”,用《庄子•则阳篇》语。“栽花”羌无故实,然颇与杜诗“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相似,而简远过之。结语乃出本题,实则读《山海经》亦偶以寄兴而已,聊与诸贤一览。辛巳三月。

一七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昨因听鸟声得二诗,聊与诸贤一览。此非好事之过,亦是自然流出,不特可悟唐贤三昧,亦可由此兴之旨而得取象之道耳。辛巳四月四日。

一八 一九四一年五月四日

昨沈先生问“六十二见”,就记忆答之,恐未清楚,今别纸写去,即转奉沈先生。又,昨交立民诗应改二字,亦写去。不具。辛巳四月九日。

“六十二见”出《涅槃经》,谓外道邪见。以断、常二见为根本,复于五阴法中起四种见。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一;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二;离色是我,三;即色是我,四。于是一阴成为四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则成二十见。又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论之,成六十见。皆以断、常为根本,并此二种根本计之,故名“六十二见”也。

《清明忆杭州》首二句“长”字改“多”字,“犹”字改“时”字。题删“故居”二字。此诗亦有寄托,非仅怀乡之情。凡人未悟自性皆为客子,悟后之言则为乡音。如此会去,则此诗亦非苟作矣。但此诗不可流布,以杭州尚陷虏中,亦恐人误会也。

一九 一九四一年五月六日

昨复得歌行一首。汉乐府有是题,少陵拟之,其义似未及今日之广。《诗序》:“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此或可几变雅之遗音,初不为一国一人而作也。诗成自咏,音节天然,似尚有元气。此理终不可灭,但可为知者道耳。贤辈听吾讲说,似尚不及读吾一诗。若有入处,亦堪与古人把手共行矣。结语不暇自哀而哀他人,此《春秋》广鲁于天下之旨也。辛巳四月十一日。

二〇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三日

昨得二诗,感于苏日缔约之事而作也。聊示诸贤,存此变雅之遗意。辛巳四月十八日。

二一 一九四一年六月八日

茂桢带来允明交阅叶伯敬书,为惊叹久之。古之贤人君子遭乱世而不得免于厄者,大率如是。左文先生或能平怀处之,但友朋间闻此,殊恨无以慰之也。辛巳五月十四日。

二二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

寄叶先生诗贤辈如录存,题须改写如下:《闻寇机袭开化,老友叶左文居室毁于火,平生纂录诸书俱烬,无以慰之,寄此以广其意》。又末句“通梦”改作“占梦”。并及。十六早。

二三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一日

昨日因采杜鹃花得一诗,今以写示。又寄叶先生诗太急就,下字未惬,须将“敷”改“空”,“黯”改“怒”,“道”改“历”,如此则寡憾矣。并以相告。十七晨。

二四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二日

昨诗后半乃另有开阖,颇见力量,因意之所到,泛指物变,不必蒙上。 短篇中不恒有耳。十八日早。

二五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二日

星贤、公纯诸子集录平日答问语为一编,颇病其赘,以此答之。

发药因除病,将谁与作缘?满山风动树,永夜月行天。

佛是尘芳种,言成壳漏禅。但能知水味,安用拾狐涎。

以理语入律,似尚不嫌质朴。

二六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昨夜月色甚佳,睡醒闻雷雨,于枕上得一律,聊以写示。世事皆作如是观,以平淡处之,诗自圆转无碍,此乃渐近自然。看来欲拔俗,非深于诗不可。胸中着得数首诗,亦可减去俗病少许。亦有诗而俗者,乃非诗,诗与俗觌体相反,犹阳虎之论仁富也。贤辈谓如何?辛巳八月六日。

附 诗

初更才坐月,后夜又闻雷。竹影窗前没,江声枕上来。

飘风恒自起,高岸或先隤。雨势明朝住,芭蕉几页开。芭蕉闻雷雨则展,验之信然。

二七 一九四一年

昨夕贤辈去后,在月下小坐,得数诗。今亦以写示。“月落后相见见下诗 ”用洞山语。《瘗猫》第二绝全用公案,然非作意安排,亦是自然流出,此亦偶得之耳。七日巳。

附 诗

万方同皎洁,昨夜尚云雷。明月无私照,幽人独往来。

弥天知易匝,行地示将隤。落后重相见,愁颜得暂开。

二八 一九四一年

顷写示三绝句,其一洒落,其二深婉,此绝句中正声,可开后人悟门,不为苟作。贤日来应物多劳,聊以此润之。八日灯下。

二九 一九四一年

新秋月色如水,夜起独步中庭得此。此亦不食烟火语,惜不令东坡见之。十日灯下。

三〇 一九四一年

夜来将《儒佛箴》了却,今以写示。此亦自然流出,虽不必有益于今,却可俟后。终日对俗客无谓,了此亦以自解,尚不空过。贤辈他日到此田地,方觉此语亲切。亦望勿以闲言语视之。若得些闲言语,亦是学也。十四日灯下。

二一 一九四一年

昨夜和少陵二律,意犹未尽,复成一首,似较和韵为胜,然衰飒之音亦是自然流出,不可强也。聊写与诸友一阅。六日晡。

三二 一九四一年

此为“洞庭波”一首作结,聊以写示。又《十六夜月》颔联太率,须改作:“尚觉当楼满,应怜涉境危。”远公诗云:“一微涉动境,成此隤山势。”此用其意。

二三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三日

梅圣俞论诗:须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方为善。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此语得之。拙诗多入理语,却亦各有面目。昨复得二律,安题颇有意思。亦聊与诸友一览,多则可厌,亦不苟作也。十月十三日。灯下。

吕洞宾岳阳楼题壁云:“朝游碧海暮苍梧,袖裹青蛇胆气粗。三到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雄放似太白,予甚喜之。用此作结,取其翛然独往独来,与俗士异趣,乃成遣俗之意,莫作时事会。

古之黄冠缁流,类皆豪杰之士,未有近俗者。今则罕有不俗者,不独游方之内者也。禅师家每云,老老大大俗气也不除,才有纤毫,便成俗汉,故须遣之。此亦所以示教也。三四 一九四一年

偶得《数名诗》二首,虽出以游戏,随手拈来,一俗一真,相映成趣,亦颇圆转自在。聊复写与诸友破颜一笑。此类体裁祇可偶一为之,非诗家之常则也。十八日晨。

三五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九日

《独漉篇》“高陵”“深谷”句,“前”“后”二字须改作“上”“下”,末后一段须改定如下:

独漉独漉,泉清沙浊。靡德不报,靡仇不复。嗟今之人,其欲逐逐。往而不返,其何能淑。息尔戎心,从我樵牧。

增“往而不返”两句,意方显豁。少陵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学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安”字最有意味,盖一字一语未惬,总是功夫不到也。十月十九夜。

三六 一九四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昨日复得二律,亦与诸友一览。《寓言》一首颇细,但难会耳。十月二十一日早。

《寓言》言夷夏殊轨,争让异趣。物论每持二端,各矜己见,不知其本齐也。虽意主刺讥,而托讽深婉,或苦其谬耳。

三七 一九四一年

昨方戏作《杂拟》七绝。老来亦谬作绮语,然却是好诗。今仍附去,藉解愁结。其间用事稍隐,别纸疏示大意。二十二日夜。

一讥倭使聘美;二见某领袖参政会演词,自居不世之功;三为参政会通电作;四交战国如博徒,各言最后胜利;五谓战报多夸而少实;六罗、丘宣言不唯不能弭战,益使诸夷以利器为可恃;七苏德战未决,中国亦以反侵略阵线自豪。

三八 一九四二年

闻有舅氏之戚,感痛自不可言。然死生之故,实乃常理。长老之于卑幼,爱之之心无已,何间于幽明?务宜量力自抑,勿致损及眠食,方为合道。未能面慰为歉。十七日申未。

三九 一九四二年

来书之言良切,所谓泪出痛肠。贤能如此用心,尊舅灵骨犹在,未尝隔也。昨入城,遇盛学明于开明书店,因念子恺展览会不一涉目,未免阙然。欲明日与贤一往观之,藉以散其悲怀。此与寻常娱乐有殊,想无碍也。二十日晨。

四〇 一九四二年

欲抄存拙诗,以时日先后为序,以备他日删订即可。卷端亦须着大题。 但赠答诸篇,安题须简,尺牍、称呼、题款俱当省去,亦勿杂入他种文字,方成诗稿款式。其实老拙本非有意为诗,有时率尔成篇,亦不欲尽存,抄之徒费日力,亦无益于学诗。若能于一二句下触发,会心处正不在远。如此方不虚费耳。

四一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昨归后得一诗,亦是现成公案,聊写与诸友一笑。忽然会去,方知不是诗也。樊函附去,诗已留下。 诸报并往。郭沫若《虎符》颇有意思,并有《屈原》,俱已上演。 惜未见完本。此亦如子恺之画品,笔墨痕迹未脱耳。星贤诸友。浮白。三月廿二日。

四二 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

刻书底本小有疏处,由于仆未寓目。二子不须深自引咎,但此后共勉多留意可矣。若因是留碍胸中,无益于事,翻成过患,甚非仆之所望也。凡事以豁然洒然处之,何咎之有?所谓直心是道场,不习无不利,亦不患不精审也。四月一日。

四三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七日

昨因篱坏,偶得一绝句,聊以写示。急脉缓受,以苦为乐,亦是调御之道也。七月十七日晨。

四四 一九四二年八月二日

近日曾为五绝十首,实随感而作,无题可安,漫题《酬机》,非酬机也。今亦并往。不问自说,亦是悲心所流,但了无影响耳。八月二日晨。

四五 一九四二年

顷为王紫东写《伏涨》一首,贤辈因暇可索而观之。此诗真谛俗谛一时毕露,不可作寻常言语会也。杨大年薄少陵为村夫子,使见此或当爽然。贤辈犹以诗与道为二,吾是以不多说也。三日。

四六 一九四二年十月二日

昨见贤行步犹弱,且宜加意调摄,勿勉强过劳为上。洞山不病者公案最好看,仆尝于此得力。每遇病时,饮食可废而言语不废,有不病者在也。偶得小诗,并以写示,亦抵得一服清凉散。十月二日。

四七 一九四二年

来书亦自有会处。此理粲然,常在目前,触处即是,但说取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方见效验。吾不愁分付不着人,只患无人承当耳。日来感威尔基来聘事,得一绝句,又因作四言二章,颇似汉乐府,今亦写示。此傥为钱宾四所目为世界性者欤?一笑。七日申。

四八 一九四二年

昨偶思为琴曲,于枕上得一章,虽嫌过质,而音节颇谐。以理语入歌,亦变调也。聊示诸友商定。八日晨。

四九 一九四二年

昨写赠刘、李二诗,并附去一览。以诗说法,实亦不善观机,但老夫伎俩只此些子耳。十六日午。

五〇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四日

谢先生飞仙亭诗原作以境语胜,拙作则似以理语胜,但俱难得解人耳。十二月四日。

五一 一九四二年

朝来日出隐深雾中,其光微透,映窗牖如雪后景,颇有虚室生白之象。因得一诗。此亦危苦之词,然颇得静中之趣,病者心情自如是耳。聊以写示,未足存耳。十三日申。

五二 一九四二年

适写得二诗,附览。忧而不伤,亦只可以贻后,不足以喻今也。廿四日申。

五三 一九四二年

今日寒甚,掩室独念,复得一诗,感昨日得仙居书而作也。伤乱之怀,亦不能自已。前二诗比兴意多,此则是赋,但用韵颇自在,故仍写与诸友一览。诗是微言,可以相感,今乃无所用之。偶尔拈提,亦自嫌其好事耳。廿六日酉。

五四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今日差可,仍畏寒,减食不药,使其自愈。却得一小诗,虽呻吟之音,亦附与诸友一览,希望共为太平人耳。十二月三十一日。

五五 一九四三年

怀人之作,但寓怀旧之思,亦寄沧桑之感,此亦与人交之道。诗格颇具变化,恐未足以愈头风耳。世俗硗薄,友朋间多落落如路人。吾诗不必求人喻,但存此一段意思而已。

五六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四日

顷有一诗寄公纯,附去请明日为付邮。“借婆衫子拜婆年”,诗家伎俩,禅家机用合如是。然怀人诗亦遂止于此矣。一月十四日未。

五七 一九四三年

适来所言,亦是就事论事。即于贤之用意未必尽合,似亦无伤。不劳引愆,亦无须解释。诚知贤不肯自贬,吾亦不肯待贤如此其薄,但其言有类于是,朋友之道亦不容不有箴规之意耳。幸即置之,勿留胸臆,反成窒碍。灯下草草作答,不尽。十四戌。

五八 一九四三年

昨与贤举公案,因得诗一律,今以写去。《岁除作》亦改定。以古为律,颇不恶。旧除夕,俗情宜互致劳苦之词,今独有此,聊为诸友当《汉书》下酒。但苦语危词,恐味同嚼蜡耳。旧历除夕。

五九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三日

《杂释》数首,皆说理而不失为诗。诗与逻辑非尽相违,此乃十二面观音,随分与人相见,不妨变现不同,如此方许以诗说理。诸友忽得法眼净时,便可唾弃矣。癸未二月八日。

六〇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九日

昨立民来,闻贤得令祖仙游之讯,如何不淑,遘此闵凶。“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使天下为人子孙者,生不得致其养,没不得申其哀,曷可胜计?此仁人之所恫,不独于贤而厄之也。然令祖春秋高,厌乱辞尘,适去而顺。戚者为礼,达者为玄,玄胜有忘戚,而礼得无过情。忘戚则害性,过情则伤毁,二俱失中。此非俗士所知,甚愿贤进于此义,则所以全其孝事者,为道方遒,勿区区自束于俗也。未能躬往慰唁,辄命慰长赍此冀缓哀思。外附薄奠,亦顺俗情,未足以为敬,敢纳于下执事。慎勿来谢。唯量力自节,不宣。癸未二月十四日。

六一 一九四三年

来书凄恻,览之增怀。《礼经》繁博,一时岂能遽尽?鄙意贤今在忧中,似可读《丧服传》。此义久废,然礼以丧祭为重,不可不明也。看贾疏如犹嫌略,可与胡培翚正义同看。二十日申。

六二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昨日见贤容貌甚瘠,顷想已上山,似可渐亲书册,冀稍减哀思。虽在忧中,亦无以过,过戚损其体,转失成身之义也。二月廿二日。

六三 一九四三年七月十八日

“意生身”本谓菩萨境界。天上人间,随意寄托,生死自由,不同众生随业受生,为业所缚,不得自在。不论善道恶道,皆属“业根身”也。诗乃借用,但谓祸福无不自己求之,即业由自作之义,非用其本意也。七月十八日。

六四 一九四三年

贤问何药可益心神,将无欲服天王补心丹、孔圣枕中散邪?平时言语何处非药,岂能别有?若此不足为药,则请更觅世医可矣。新愈,深宜加意调摄,不可使形病及神也。廿五日酉。

六五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不知昨日乃为祥祭之期,未及奉慰。先王制礼有终,君子不敢过也。“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孝终于立身。宜勉其大者,方有当于不匮之义,不敢以世俗语相慰也。十二月廿二日。

六六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

晨间得两贤书,老夫昨日饶舌,亦是相为之切。贤辈能不以为忤,尔后于寻常日用中收摄自心,义理自然显现,悔尤自然可绝。不是细事,勿谓其小而可忽也。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

六七 一九四四年二月十三日

未刻来示悉,连日饶舌,致成相苦。老夫方自惩多言之失,望诸友勿咎其不恕斯可矣。事来须应,亦是避不得。诸友能学象山于人情物理上多下功夫,异日当思吾言。二月十三日申。

六八 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大凡说义理,举即有,不举即无。义理决不在言语,言语直饶说得分晓,全不济事。此在日用间逢缘遇境,不自放倒,随事勘验,自心义理必渐能显现,然后应物无差。但一有自是之念存,则全被障覆,故不能发用而成颠倒,徒增烦恼。只在日用上恒思尽分,尽得一分便有一分受用。所以造次颠沛必于是,不是难事,但切勿自许为已能日月一至便休。此最是障也。七月廿五日申。

六九 一九四四年

顷答颂天一书送与贤辈一览,孤掌不浪鸣,亦是答在问处。举即有,不举即无也。廿六日午。

七〇 一九四四年八月三十一日

吴竹园书殊不泛泛,自书院刻书,能着眼而自具认识者,仅得此人。然彼自是好仙道者,非能为经术之儒也。古之外道无不读书,若论神仙家,若葛洪、陶弘景,皆极博雅。今不独儒书束阁,即好外道者亦只求单传口诀,不解读书,故无往而不自安下劣,真可嘅也。八月卅一日申。

七一 一九四四年

两贤书并至。午前与星贤泛论,不觉忉怛太过,亦自病其激切,非巽语之言,令人寡欢。贤辈犹能受之不以为忤,斯固朋友相爱之道也。若以为拂于人情,吾亦自承其过。孔子于宰我,发“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之叹。贤辈且勿多为自咎之词,须求日用间相应始得。同在流离,各已老大,吾今未能杜口,他时或难再闻直言耳。少陵诗云:“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湾。”时局之危,有甚于此者,而昧者方偷安徼幸。即此一念,便足亡国而有余。但愿吾言不中,吾辈或尚可存身。若自己身心尚安顿不下、约束不来,就令有所凭借,亦成不得一事,况在蹇难而能济乎?廿四日申。

七二 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三日

昨为贤举邵、黄二先生语,贤去后因成二诗,使二先生见之,或当拊掌。以此语本为贤所引发,故以写奉,且示诸友。此书院近年久已不弹之调,稍稍存此气息,勿谓吾为好事也。旧历八月廿七日。

二转语

画前非有《易》,删后岂无《诗》。虚空无尽劫,父母未生时。一念超今古,尧夫知不知?

二百册年内,晨兴理荒秽。二百册年外,隐几闻天籁。明明回互机,是法住法位。

偶为学者举邵尧夫、黄楚望语,因成此诗。尧夫语忌十成,不免系驴橛;楚望机贵回互,乃是活人剑。今与注破,且图与二先生点眼,不顾后人咋舌也。

七三 一九四四年

贤与白尹书均至。小诗只为古人圆未了公案,直下会去,便无如许葛藤。白尹问黄氏何以独举此两事,不知彼意在明书法,经义何条非书法邪?贤神化浊乱之喻,亦是强生分别,未明回互之旨。且俟他时自悟,老夫不欲多饶舌也。十三日申。

七四 一九四五年三月一日

今日寄答钟山、希之一诗,中有“黑豆”“黄梅”一联,自谓不减谢先生见和“巴舞”“蜀才”之句。聊奉诸友一览。希之诗殊不进,亦欲以此药之。大凡友朋赠答,俱有意义,不是空言,亦可以润枯槁,但不识药者不感兴趣耳。三月一日。

七五 一九四五年

今日作寄怀叶先生一诗,渠今年政六十,因以寿之。仆向来不作寿诗,今于叶先生破例为之,亦以念旧之情不能自已也。“万山”“百代”一联,亦非叶先生不足以当之。聊与贤辈一览。廿六日午。

七六 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今日寄答沈尹默一诗,风格峻整,音节高亮,律诗中上乘也。又《独坐》一首,意境超妙,亦非衲僧家偈颂所能到。聊以写奉诸友一览,藉答新年见枉之雅。原稿字势亦恬淡,可留之,不必见还。然只是无用之言,不足以资感发耳。旧历正月十二日。

七七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

诗中因柳起兴者,多叙离别征戍之感。此以《小雅》“杨柳依依”为祖,若泛言景物,意味已浅。大凡遣词造意,先须审题。如此题亦以作绝句为宜,不宜作律句。渔洋《秋柳》乃咏史体裁,又当别论。远征军乃今日事实,故不曰“远行”而曰“远征”。三月廿七。灯下。

七八 一九五〇年一月七日

得书知有太夫人之丧,如何不淑,遘此闵凶。大孝尊亲,其次不辱,虽违色养,能贻令名,胜于三牲之奉。值玆衰俗,宜从变礼,幸无过戚,顺时节情为上。世事无常,亦唯任运,有以自处,不求人知,安于义命而已。书院改组图书馆,但有空言。旧日朋游益感寥落,吾余年向尽,都不关心。缘起则生,缘离则灭,初无加损也。立民既还,白尹又逝,穷湖凋岁,几无居人。唯梅萼松枝,尚存生意,余无足言。寒切悲深,强进餐饭,不具。己丑旧历十一月晦。

七九 一九五九年二月一日

见惠影印马远画水册,极佳。观题跋,审为王弇州旧藏,尤可喜。陈老莲画虽微逊,亦入能品。画师各尽物态,所谓无声诗,如马远,盖有神韵在笔墨蹊迳之外。今时谈艺术者未足与于此也。戊戌小除夕。

八〇 一九六〇年七月二十二日

吾自屏风山还湖上,不久即来庐山。山中虽寂寥,足以忘暑,兴到亦偶然成诗,得《新谣》十二篇。苏盦好吾诗,故写与之,然亦欲以示贤。因嘱苏盦阅后转以寄贤,吾不难于作诗,而难于作字,不堪再写也。暑中想仍不废译事。谢先生病后久未通书,未知已能平复否?不欲扰其神明,故未以此诗请质,俟稍凉,或因往谒,亦可请其一阅。此事已将绝响,吾此后亦不能多作,亦更无人能知其利病。发言莫赏,兴味无存,莫可如何也。庚子六月廿九日。

八一 一九六〇年八月三十一日

旧历七夕后一日寄数行,并附诗,想已达览。归期在即,本已辍咏,忽忆《新谣》中遗陆修静,未免阙然。因成《访简寂观》一首,似可补入《陶村访渊明故居》之后,今写去一览。将来或将《答蒋苏盦》一首抽去,仍以《解嘲》一首为殿,凑成十二首,较有次第。又前所示者,无一近体,今附去《(屏风山)漫兴》两首,颇有新意,可略见一斑。山中绝无朋友游从之乐,独谣自遣,乃厨川白村所谓“苦闷的象征”,“烟士披里醇”云乎哉。写至此,掷笔一笑。此在山最后一书,贤不厌其频数邪?庚子旧历七月十日。

八二 一九六〇年九月十三日

到杭,公纯出来书二通见示,知在庐阜最后所寄诗,俱已达览。山居两月,所感颇多,形于篇咏者,贤已尽见之矣。及过沪还杭,所闻见者顿异山中,于是所感又别,因成寄苏盦一诗,今以写示。虽为苏盦说法,亦是称性而谈,颇可豁蒙导滞,故欲贤一见之也。《别东林》一律,在九江所作。又小词二阕,将下山时作,亦可见当时心情,今并以写去一览。诗以道志,大抵所感真者,其言亦真;然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吾体物之工不及古人,但直抒所感,不假雕绘,尚不为苟作而已。后此当暂时辍笔。聊复为贤倾出一栲栳。庚子旧历七月廿三日。

八三 一九六〇年十月五日

《庐山新谣》续得十首,吾亦自言其所欲言,不求喻人,亦不敢与古人争胜。多以新事物、新思想入古诗,尚不触目生憎,吾不自知其进邪,退邪,聊以自遣而已。庚子八月十五日。

八四 一九六〇年十月七日

山中半月来多雾、多雨,极闷闷。今日忽睹晴光,精神稍振。因鼓勇自写《续(庐山)新谣》十篇,附短歌行一篇,今以寄奉。如谢先生精神佳,亦可因请闲送与一阅。所以不迳寄谢先生者,以时人语或谓之近于挑战,且此乃吾之白话诗,率意写出,自己亦不满意也。山中无可与言,故以寄贤,聊当晤语,绝不愿流布也。庚子八月十七日。

八五 一九六三年二月十八日

元夕后来书,良慰。春寒未减,客中寂寥,无可与语,今日得此诗,聊复写寄一览。理境益深,解人益少。庞道玄云:“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此诗愉韵一联,亦吾之偶谐三昧也。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语弥质而情弥真,然言淡而无味,但可以道情目之,非诗也。癸卯雨水前一日。

八六

见示《语类疑义》,手边无此书,无从检阅,不能臆定。唯第六条虽未详上下文如何,所谓“贪狠”“廉贞”,乃齐诗翼奉说,可检《汉书•翼奉传》在七十五卷 校之。北方之情好,好行贪狠;南方之情恶,恶行廉贞。此条“南”“北”二字当互易无疑。五条气血魂魄之说,若欲详究,可取《灵枢•本神篇》阅之。彼谓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又与此条所下精质字不同。然《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气乃谓气之精者,是形容词而非名词,与此又不同也。其余小小考据稍疏略,似无关宏旨。大凡校刊原则,阙疑无妨,最忌轻于改字,非有确据,不可以主观推测,不必尽求其当,书经传写摹刻,亦不可能无讹误也。

八七 一九六三年七月六日

临行得书良慰。来山七日,一切粗安,因地偏人少,转似比莫干为胜。所惜林壑虽美,古迹多已就湮耳。郑晓沧亦将来此,足共晨夕。比日萧然,寂静中故是一适也。癸卯五月既望。

八八 一九六三年

近作近体五首。前二洒落,中一深稳,后二超旷。虽率尔之作,颇有新意,亦近自然。以贤方留意此事,故以写示,藉资助发。癸卯秋。

八九 一九六四年一月六日

还杭经月得冬至日来书,知别后益专力经籍,良足慰意。并悉读后山诗后,今方读遗山诗。二子皆学杜而能得其骨者,甚善甚善!吾又入市过冬,未能远俗,不及暑中山居之适。附小诗略见所怀。谢先生病当日有起色,因便为道念。癸卯小寒。

九〇 一九六四年

近作二诗,《雪晴》一首颇似治世之音,《人日雪》则为中印边界问题而作,亦绝句中上乘。以贤留意此事,故竭目力写之,不惮烦也。甲辰春。

九一 一九六四年四月三十日

皋亭植树复得一诗,仍以写奉。墟墓日近,感不绝心。然以诗言,固从天性流出。负土之志,乃是诚言,非同壮语,未至索然气尽,故欲使贤知之耳。甲辰三月十九日。

九二 一九六五年八月十七日

今夏多雨,山居寒湿太重,殊感不适,幸尚未损眠食,不出半月返湖上矣。啬庵诗序,以口述成短篇,不能精思,亦不成篇,但是片段口语。命俶方写出,别纸附览。其间颇无闲言语,私谓如此已足。贤因便可送与谢夫人。在山了却一“债”,亦似可不负谢先生也。吾今夏精神困惫,不唯目瞽,真成一物不能见,一步不可行,意兴索然,自知住世非久。吾虽不及古人,亦自有洒落处,贤辈勿为我忧也。乙巳七月廿一日。

九三 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一日

贤手战,似不宜多作字。写字实费筋力,不如多习太极拳,或可使血气流通。服药欲达于四末,殊不易也。丙午旧历二月二十日。

九四 一九六六年五月六日

谢夫人属题谢先生遗集卷首字,手眼俱敝,下笔不能辨,今以附去,祈转交,恐不可用。制版虽可随意伸缩,但字太拙劣,亦不称也。集既编定,未知何日可以出版?犹冀我生前一见之耳。前数日曾寄小诗,亦是结习未忘,然过此遂将辍响矣。丙午闰月十六日。

袁心粲

一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六日

心粲、禹泽、仲劼、一洪诸友同鉴:

在桐庐日,曾荷诸子来书存问,未及一一奉答。自杭州失陷,寇逼富阳,桐庐不可复留,因再徙开化,依叶左文先生以居。虽曰流离,尚未失所。但平生所蓄诸书,遂成弃置,即不为劫灰,亦膏鼠吻,真乃经籍之厄也。大部分置汤庄,其留置桐庐未及搬者,已遭蹂躏,荡然无余。 今寇之所向,殊为叵测。若使囊括席卷,开化虽系边县,稍远战区,然地连赣皖,亦非瓯脱。万一或有压境之虞,则又不能不为转徙之计。年衰力竭,何以堪之。一身无所复恤,所虑者舍甥一家难为安置。星贤举家相从患难,亦殊无以慰之。立民已于十一月中回鄂。 以是邑邑难为怀耳。诸子各在乡里,犹幸寇氛未及。深望于忧患之中,不废讲习。及是时困心衡虑,若能体究,当弥觉亲切有进。

今天下大患,惟在徇物肆欲而不知率性循理。此战祸之所由来,不独系于一国家、一民族也。孟子当战国之时,举世言利而独称仁义、道性善,故时人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孰知彼所谓“迂阔”者,乃是切近;彼所谓“事情”者,乃是虚妄。彼时所谓“事情”,即纵横家所言“利害”,如今之“外交政策”。 此佛氏所谓众生颠倒见也。吾昔尝为诸子言,言富强者必极于不仁。以今观之,岂不益信。自清道光间鸦片战争以后,魏源始作筹海篇,创为“师夷制夷”之说。至今垂百年,从变法自强递变为科学救国,为革命抗战,祇是魏源流派所衍,不能出其范围。言师夷已自沦为夷,言制夷卒为夷所制。祸烈至此,而朝野上下曾不一悟。出言行事,无反躬自责之意,无寅畏惕厉之心,犹是虚憍夸饰,行险徼幸。丧乱无日,民力垂尽。泄沓荒湎,不知忧恤。谁为为之,孰使致之?此董生所以说春秋之世,亡国破家相随属,为失其本也。胡五峰上高宗疏论恢复事,自周犬戎迄于晋、唐,有夷行者必有夷祸,其言深为慨切。自庸俗人观之,岂不以五峰为迂阔、魏源为识时哉。吾曹虽处极困,无裨于时,须于此理认得端的,讲之在己,行之无违。无以饥渴害志,无以患难自沮,无以无朋为戚,无以不知为悔。须知仁以为己任者,曾子本为士言之,不必其在位也。造次颠沛必于是,尤贵于处变时验之,不期于世之治也。

吾昨与立民书,因立民方看《华严》,为说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之旨。谓今日涉足皆是畏途,所履无非危地,而吾心自有坦道,自有乐邦,与之交参互入,不失不坏。此义虽假佛氏之理言之,精切不易,诸子骤闻,或有未喻。今略为申说。当小人道长之时,不必君子之道遂消也。故世虽极其乱,而吾心极其治。不仁者不能以害仁,故仁者自仁,未尝夺于不仁也;治者自治,未尝淆于极乱也;君子自君子,未尝陷于小人也。夫是之谓在险而能出,夫是之谓不失不坏。吾尝谓《华严》之义通于《易》,非极深研几不足以知之。诸子善体此言,何忧乎患难,何惧乎夷狄。先圣之脉必不绝,诸子之性必不亡。能全其性者,斯可以继先圣矣。书不尽意,唯力学进德,无以衰朽为念。

前在桐庐时,与诸子一书,今都不记忆。但似语诸子以识仁之要。仁与不仁之辨当在自心勘验。其中似多举对治之言,今复申言之。性只是善,无有不善;只是仁,无有不仁。其有不善、不仁者,习也。程子曰:才有一毫私吝心,便与天地不相似。人心本无私吝,本与天地相似,其有私吝者,亦习也。吾昔尝言,今人类只在习气中生活。今之所以为教、所以为政,全是增长习气,汩没自性。一旦习气廓落,自性发露,方知全体是错。地无分于欧、亚、非、澳,人无分于黄、白、棕、黑,国无分于大、小、强、弱,其有作是计较者,私吝心也。吝只是小。程子曰:小人不合自己小了。以佛法言之,私是我执,吝是法执,并是虚妄习气。此执不尽,终不见性。今学者用力,在随时随地自己严密勘验私吝心之发动,便以义理对治。义理本是自性所具,其中不容一毫私吝。义理昭著,私吝自消。故明得一分义理,即消得一分私吝。习气消尽,全体是性,便是圣贤。今书所举磨不磷、涅不缁语,便是在习气中自拔之要道。须知自性本来清净无染,即是性善义也。思之。戊寅二月十五日。

二 一九三九年二月一日

前在桂林得书,并说“学而时习之”文字,尚未作答。来宜山已匝月,一切粗安。但虏已深入堂奥,西南一隅岂能独完,川、滇、黔、桂皆在彼窥伺之中。桂境密迩湘、粤,故势尤杌陧。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昔为行化,今则被驱。若钦、廉有失,则此间不可复留。此后羁旅漂泊,殊无有定。“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义则然也。举世以危为安,以乱为治,以亡为存,曾不一悟,皆由自取。无分夷夏,一例沉迷,陷此深坑,至堪悲愍。贤辈昔日慷慨奋发,只是随人,若忆吾言,当知自反矣。

在宜山所出《会语》数篇,今以寄览。望着实体究,或有助发。此本不为一时一地所说,平日为贤辈言之者亦久矣,终似未甚得力。然吾言无所不与,今亦岂能有加也。其中提出伊川、颜子所好何学论义旨,即因贤前次来书引发学以至圣人之道。伊川年十八时,便已说得分明如此。贤谓《论语》所言学者,君子之学也。试取伊川此文读之便知。贤前文尚是揣摩影响之谈,而伊川则实实指出所以学之之道。急须着眼,不可守其一解自以为得也。

观贤此次来书,已能知所用力,有进于前。而旧时卑陋习气犹在,总未廓落,此于“学樊迟”一语见之。樊迟在七十子中最下,至于“请学稼”,孔子直诃为小人。问仁问智,告之不喻。唯其问崇德、修慝、辨惑,孔子乃善之,似有长进,亦未见其有若何成就也。贤自谓钝根,乃当学曾子,所谓参也以鲁得之。虽鲁何碍,奈何学樊迟?即依贤前书论学,谓学为君子。君子者成德之名,仅下圣人一等。孔子未尝轻以许人,几曾以君子称樊迟邪?孟子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濂溪教人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皆实实指出其所志、所学为何事,今贤欲学樊迟,学其何事邪?二程年十五六时,便有志于学圣贤。圣贤并非奇特,人人可学而至。人只是安于卑陋,不肯承当,遂终成暴弃。朱子曰:“学者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今贤能察切己之实病矣,而不求造道之极致,是安于小成也。非教贤骛于虚远,须知即此不肯承当之一念,亦即是切己之实病在所当察者也。诸葛武侯气质美矣,而自比管乐,吾尝惜之。其后只能成就得一个法家。若以彼之资,能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合下规模不同小小,乃真可为王者师,恨其自安于管乐也。

昔有禅师,人问之曰:“公座下参学人众将来成就得何事?”答曰:“个个教伊成佛作祖去。”此是何等气概!故曰“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吾平日提持向上,只为如今学子陷溺太深,不肯自拔于流俗。一味从人起倒,自心本具之义理,总被外境习气夺完了,没个主宰处。是以遇威武则为威武所屈,遇夷狄则为夷狄所制,而犹虚憍矜伐,装点门面,此病乃不可救药,可至万劫沦亡。

王船山有言曰:“病莫大于俗,俗莫甚于偷。”三十年前出一梁启超,驱人于俗,十余年来继出一胡适之,驱人于偷,国以是为政,学校以是为教,拾人之土苴以为宝,靡然成风,不待今日之被侵略,吾圣智之法已荡然无存矣。故谓克己复礼,正如收复失地战胜攻克一般,须是扎硬寨、打死仗才行。否则日月一至,乃是今日游击式之战也,济得甚事?孔子之告樊迟者,皆是应病与药。如告子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便谓“是道也,何足以臧”,乃是进之,不欲子路以此自足也。今观贤于孔子告樊迟之言,自谓知所用力,用力是也;其谓愿学樊迟,不敢学颜子,则非也。吾欲贤之有进而毋画也,故为下一针劄如此。所怀不能罄言,诸惟自爱。戊寅十二月十三日。

三 一九四〇年六月三日

每得来书,深喜用力之勇,有进于前。《洪范》“敬用五事”,来书着眼“敬”字,会得端的。 乱离中能不为逆境界所迁,有以自处而不失其常者,吾见亦罕。如贤之安于乡里,能守其素业,当益知忧患为进德之助,虽远隔庸何伤乎。旷月经时,阙然未答,羁旅憔悴,实无足以相告者。斗筲之徒,初不解义理为何事,但使假息荒山,不相娆乱,在今日即已例外。从我于山寺者,旧时二三子,及新学二十余人。去年以来,祇粗讲得《论语》《孝经》大义,今方讲诗教绪论。各人气质根柢不齐,讲说实无济于事,终觉提掇不起。乃知吾侪精神力量,去古人犹是霄壤也。讲录俟有续刻,当以寄览。禹泽、一洪近如何邪?向后局面难测,道路益梗,未知何日始能还乡里,重得与诸子相晤。所怀不能宣尽,唯黾勉进德,以慰远望。庚辰四月廿八日。

四 一九四一年二月十四日

心粲吾友足下:

去秋来书,闻有子妇之戚,久未寄书慰问。又闻乡里苦旱、苦饥,寇曾窜扰绍兴、诸暨。今遍界几无安土,以是为国,国于何有!夷狄之祸,终有已时,但视民志如何耳。顽焰似未能遽戢,虽有圣智,莫能救也。偶得一诗,聊以写寄,藉弥旷答之憾。禹泽、一洪亦时相闻否?书院无足言,过此或将辍讲,于道亦无加损。在困而亨,想体道益进,不宣。浮拜启。

五 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心粲老友如晤:

去冬曾有一诗奉怀,寄嵊万春转,及得雁荡来书,始知已移家山中,与仲劼同居,差慰远系。比又得书,并劳致馈双柏,殊非老拙所安。彼此俱在困中,何为事此?贤馆谷无多,吾纵不能相顾,岂可更益其困。厚意不敢虚负,是以不复寄还,然此后幸勿再以呴沬为爱也。又览与星贤、立民书,关念书院兴废甚切,至欲徒步相就。语重心长,微心粲吾不闻此言,然其事则万不可行也。道之存亡在于人心,心之明晦在于一己。非特书院之有无,不能增损,即一时之变乱,亦不改其恒常。但逢缘遇境,各尽其在己之分;分所不能为者,亦不可以强。动则有悔,往则有眚,斯义从前亦尝屡言之,何今日尚信不及邪?吾固久衰,而贤亦老矣。年方少壮,可以不惮远行。及其既老,筋力虽健,非复壮时,岂能更胜行旅之苦。若书院实有可为,自合求助,何待今日。吾方自悔其不智,安可更以无益之事相苦邪?向时亦妄冀有讲论之乐,近年更历稍多,乃知平生所学一豪不能益人。不如刻书,犹可使先儒遗籍,稍存一线。然亦苦其事难集,终成梦幻。前之少数学人,都以散归,相处日浅,亦未能熏习。星贤、立民虽尚相从未去,各有系累,不堪其忧,日用间似未能有少得力处。方恨误之已久,安可更以误贤!所望者休兵有日,道路可行,或余年尚在,终还乡里,相视于天台、雁荡之间,然后即化,可以无憾。然乱方未艾,时不我与,恐成虚愿,唯有俟命,无他道也。见示任课太多,又习劳过甚,恐非晚年所宜。贤虽自忘其老,亦当爱惜精力,虽不可佚,亦勿过劳,此乃中道。儿女各能就业,婚嫁粗毕,亦可免萦情。禅者有言,少当努力,老合息心,此言深可思也。时事无可言。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此《易》象所示,决定可信。今人不唯不知经术,亦不知史事。天下之患莫大于不读书,空言教育无益也。语已太冗,遂止于此。近两次来书皆逾月而达,尚可以此代面,亦幸矣。唯顺时自卫,不悉。浮顿首。癸未四月廿二日。

六 一九四四年六月一日

书院刻书不绝如线,不特老夫计穷,相从诸友咸束手无策。日唯以饥渴为忧,安复更有讲习之乐,因此决请停罢。而创议、董事诸公牵于俗情,既不能存,又不肯废,种种牵就,以图苟延,大非仆意。自今年起,悉以付之二三子,仆不复问事。自请废除不获,乃仅许休假。所言东归之计,亦知在今日决无如此财力,徒虚愿耳。入夏以来,寇势复张,山中是否尚可安居,亦不敢必。唯有委心任运,别无他道,所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而已。味真先生佳健可喜,到蜀仅得其一书,其所谓三书及吾答书,恐皆付洪乔矣。

前有书请止仙居款勿寄,不谓已经寄出。行家长途汇款,转折太多,迟到不足异,然切属后此勿再惠款。

凡人苟且偷心,皆不自觉,所谓安也。君子安仁,小人安肆,彼固不知其为肆也。有不自安之情,则不俟终日,乃可语于改过迁善,否则终身由之而不知其为肆,其日用间皆偷心也,哀哉。

“尽吾之诚以安吾心。”要看如何尽法。

“能是则乐,不能则悔,悔则必改之而后快,因此默默自修,颇有与习鏖战之概。”虽似费力,许有困勉之意。

今日所谓教育方针者,不知是何物。“学校青年在教职员一致之教育方针下,非绝对不可语者。”此语谬。

爱人者人恒爱之,理固如是。

敬、信只是一事,不须分疏。

体用一源,如此分疏亦未谛。敬信即仁也,皆从此心流出,才有一毫不敬信,便是不仁。

慎独即是存仁,不可以用言。

萧仲劼

一 一九三八年六月(节录)

寇势已逼马当,九江万一不守,则不容不亟行。谋之不臧,更复谁咎。后此遂不能国,而欺罔犹如故也,可胜浩叹。若以佛眼观,乃是共业所感,异熟已成,无可挽回。然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吾徒今日所有事,乃在为未来造因,人人有此责任。义理所存于中者熟,斯其发现于言行者,自然合辙而无差谬,必能影响及人,不在远近。在泰和所讲印有会语,曾以一分寄清波。贤若能知所用力,必有进矣。吾虽远弗隔,否则虽日相见,何益哉。珍重,不宣。戊寅六月。

二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仲劼老友如晤:

得书知山居甚安,吾诗亦至,良慰。罗汉五百,随以俱来。化作香烟,以充供养。吾实无德以堪,贤亦为之不易。既来则无还理,生受实非世情。罗汉各使负薪,香烟则从蠲免。用此为答,博一轩渠。心粲并集响岩,足慰岑寂。吾与二贤年俱迟暮,世间尘事无足挂怀。宜求佚老之方,勿以忧生为累。去年承寄来近影,气貌乃似老僧。喜贤有离尘之姿,恨吾无住山之福。乌尤峰石,下临湍水,了无深趣,殊不适于幽栖也。贤与心粲半生之力皆耗于学校,时至今日,当悟学校之非。召侮致戎,荒经蔑古,莫不由之。身任教科,但尽己分,不为害义,但须知举世陷溺,其弊已深。造兵偃兵,决无是理。若众生犹有噍类,则世教必当改弦,此不独中国为然。心粲来书,犹欲以学校之道施之书院。吾答书未及正之,是以于贤略发其意耳。《易》象教乘,随分浏览,愿必以悟证为期,勿徒以知解为事。老年精力有限,勿骛广博,受用处不在多也。凡心粲书所已言者,皆弗及。附老拙幻影一幅,仅此一幅,故不及分赠袁、仇二友。 去年所摄。以影答影,明其俱幻,置之响岩,亦不殊与两贤晤对耳。约三想时相见,并为道念。顺询道履,不悉。浮顿首。

雪中得书,良慰。花生酱至难得,分馈良荷。知体中甚佳,春来或能登山相晤。龙虾片一盒、香糕一盒,聊以佐餐,借手奉上。浮白。仲劼老友。旧腊廿二日。

前月底来书,甚慰积念。今日天气暄暖,偶然入城,伻来适相左,乃劳彼往复两次,至以为歉。岁时伏腊,久已忘怀,今复劳致馈,未免太世情。客中不宜多费,谨借手奉璧,心领,谢谢。入春或当登山面晤。率答,不宣。浮白。仲劼老友足下。附来币五万元。二月十日。

久不晤,良念。承馈饼饵,谢谢。叶先生著书极勤,现方辑《朱子弟子考》,不日可以成书,惜无人肯读耳。仆虽无病,精神兴会俱不能及叶先生也。贤步履较前为健,可喜。胃病盖属气不调,苹果顺气生津,附上六枚,可代药饵。 善自珍摄,不具。浮顿首。仲劼老弟足下。中秋前一日。

承馈果饼,甚荷。来示似体中仍有未适,是否胃疾?去年闻食苹果颇宜,今分数枚奉尝。秋凉唯珍护,不宣。浮白。仲劼老友足下。八月既望。

前月风灾后承问,适选青来,托面托,遂未作复。今复劳馈节物,甚厚甚厚!衰年唯习静少出,眠食幸无恙。闻贤较前苍健,可喜也。来人立待,手此鸣谢,不宣。浮白。仲劼老友。九月十五日。

仲劼老友足下:

前嘱慈受往候,知移居后体力转佳,甚善。顷得手书,益慰积念。岁暮复劳致馈,雅意不可却,留为买书之资,敬谢敬谢。新春稍暖,当可到山相晤也。率复,顺颂旅吉。湛翁启。旧历除夕。

九 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仲劼老友如晤:

得书知喘疾时发,方就王邈翁诊察。邈翁所论病源甚为正确。方中熟地、黄耆、杞子三味乃是主要药,今药肆中无有,若更换,恐少效力。若用别药代替,力量必减。 兹附与泰山堂经理卢增福一函,可遣人至彼处,托其代觅。此人为病家服务态度甚好,或有办法觅到,便无须请邈翁更换也。可将全方抄附,即托其代购若干剂,但恐稍缓时日耳。令郎欲贤就养西安,实系嘉事,今既未可长途跋涉,俟稍缓无妨也。仆还蒋庄后眠食无恙,可告慰。顺询痊祉,不尽。浮白。三月廿四日。

吴敬生

一 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六日

敬生老弟足下:

自前月底得二十七日来书后已逾半月,未有往复。闻桂林仍频有轰炸,满目疮痍。吾辈虽居处幸完,何以为心,忧劳可想。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此庄生强为自解之言。当思人类何以至此,谁为为之,孰使致之?孟子所谓生心害事,乃不易之理。惟其智大,所以悲深。举世以危为安,以亡为存,以乱为治,颠倒迷惘,不知所极,良可哀愍。圣贤之道不明,众生永无宁日。

今夷狄患难纷然交乘,吾辈惟有讲明义理,亲切体究,庶几自己有安身立命之地。至于化民成俗,乃有时节因缘,不可强为。但力愿常存,血脉不断,其效非一时可睹也。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虽穷居不损。此是实有这个道理。吾愿贤辈深体此言,自能不为一切境界所动,确乎其不可拔,至此则参学事毕矣。

此次来桂,虽共处之日尚浅,行旅之际得贤助益甚多。今将入蜀,相去渐远,念之实难为怀。属书手卷,讫未暇落笔。然穷理之功不必定在博览,须于简要处用力。大约每日治事之余,总须有一二时放教闲静,令可从容涵泳体味此理,久久自觉气定神凝,虽酬酢万变而方寸自然宁帖,所谓气质清明,义理昭著。象山言得力处便是省力处,是指出这个消息,自无许多劳扰。

吾观今人通常病痛,只是太忙。终日胶胶扰扰,即无事时亦是忙,此心念念起灭不停。无主则不定,孟子所谓气蹶则动志也。法家之失烦,烦则乱矣。道家胜之以简,儒家持之以敬,本领皆在虚静处,此仲弓所以可使南面也。贤字敬生,敬则自然虚静,虚清则清明,道自生矣。念当远别,聊持此言为赠。此理贤所自有,亦即贤之自名。他日受用全在此也。

吾因毅成来电云:陈部长已嘱西南运输管理处为拨车两辆。现据宜山站站长云:明日十七日 车可到,后日十八日 便拟首途到贵阳。拟暂留三日,换车赴渝,已托嘉定舍表弟何茂桢觅屋。拟过渝暂住数日,便由水道赴乐山。途路既遥,费用亦钜,约到渝须二千元。 然为避地计,不得不尔。书院事未必可成,且俟到渝再看。若有可办之道,吾亦不辞,但恐未必相合耳。浙大精神涣散,吾本客体,去住无关,然欲蔚成一种学风,似非现在诸人所能及。

星贤来甫一月而吾遽去,渠以聘约有定期,亦不能相从。子恺亦已受浙大聘约,二月中可至,吾亦不及待彼之至,不能无歉。但聚散无常,亦是恒理。精神所寄,虽千里不隔,似未足深嗟也。令弟欲来傍听,前得信后,便与郑晓沧兄商量。因竺校长赴滇未返。 据云无此前例,且教部新章,限制较前益严,未便通融,碍难如命。其实新生来者,人已过多,渠辈已觉无办法。吾意即彼允通融,亦不欲令弟来此。此种教育实无意味也。

《泰和会语》若已印成,俟子恺夹宜时属其带两百部交星贤,便足以应此间诸友之索。邮寄太慢且太费。此事深劳贤与叔谋、允明、赐芝诸君出资费力,谨当致谢。《宜山会语》共有十次,但讲八次,有两次未讲。 除前寄者外,今捡奉肆份另寄,贤自留一份,余以分致曹、詹、陶诸君。行色匆匆,诸事待理,不复覼缕。此颂潭吉,不宣。浮顿首启。己卯一月十六日。

二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敬生仁弟足下:

在宜山候车,直至二月八日始成行。过贵阳留信宿,十五日到重庆,又逾旬始得车,经成都,以三月九日抵嘉定,恰费一月程。行旅劳顿,宾客杂沓,近日始得少休。安置几案,出笔砚作书。羸年而值乱世,幸免流离。所见所闻,无非怵目惊心之事。唯嘉定山水不异江南,傥得终远寇氛,亦足以忘羁旅之苦。书院事当轴虽有意提倡,似未有明确之认识。吾方慎重考虑,尚未接受。即因陋就简,以极小规模之办法行之,亦非有确定相当数目之基金不可。吾意欲造成社会性之纯粹学术团体,现方拟就缘起及草案寄渝。俟印就,当寄览。 当轴诸公态度如何,尚不可知。若不致大相迳庭,或可试办,否则吾决不能枉道徇人。凡事皆有义命,不由人安排。虽有可为之义而或沮之,使不得为,则命也。吾于人无所不接,彼虽以不诚之心来,吾答之不敢不尽其诚。然在渝留止浃旬,所见之人不为少,据理观察,终觉前路茫茫,少有希望。一派虚伪苟且之习,毫无忧勤惕厉之意,处此偏而不安之局,岂不殆哉岌岌乎。欧局复紧,寇势复张,长夜漫漫,真不知所届也。南昌已陷,浙赣路终断,粤又增援,桂境想尚镇定。允明尚留桂否?《泰和会语》想已寄宜。顷闻浙大又有迁滇之说,未知确否?子恺闻尚未至宜,星贤诸人若再迁滇,道路中殊累赘也。蜀中除山水外,未有胜于他省者。政治不良,民生凋弊,远不如广西之有朝气。吾自避难以来,至此亦为终点。以后只好听命,亦不能再徙矣。所望战事结束,江浙收复,能顺流而下,直返杭州,老怀庶几稍慰,舍此亦无余愿也。安期仍留贵阳,张君颇能善遇之,知念并及。顺颂潭祉,不一一。己卯四月四日。

三 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敬生仁弟足下:

前辱来问,附万慧法师答书及诗,至慰远念。辄成一律奉答,兼谢传书之劳。写在别纸,聊当晤语。此纸即留览,便时别录一通寄慧师可也。兵连祸结,不知所届。国土亦犹寄耳,何况羁旅尺寸之地。滇蜀安危相等,亦甚盼得调蜀,非必乐山,能在成都、重庆,相距较近,易于谋面,斯已足慰。《讲录》已别寄,余事不足言。顺颂潭吉,不具。浮拜启。允明、星贤俱在此,嘱附候。

四 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

敬生老弟足下:

得十二月十日惠书,贤劳可念。且喜就慧法师学禅,患难中得此胜缘,亦足自慰。但劫火方炽,兵连祸结,未有了期,似当量宜早为抽身之计。若得徙职内地,稍就清闲,未始非福。鄙意欲劝慧法师还川,未知道路需费几何?拟就法师令兄无量先生商略,设法汇寄。询之乐山各银行,皆云汇兑不通。不审迳汇昆明农行,托其转汇仰光,是否可行?由仰光附车经昆明转蜀,以一人计,最少之数约需若干,贤必能知其详,盼即示知。附与法师短简,烦先为致意,并希见答。能否办到,当不可必,但思竭力图之。若得贤与法师同路言归,尤为佳事,此区区之望也。书院经费奇绌,学人寥落,意兴索然。星贤、允明尚相共处,衰年羁旅,欲归无计,祇能暂且安之。毅成赴美未还而战起,恐一时亦难归航。瀛眷亦将为避地之计否?处变乱之道,希能以义命自安,精神内敛,自可减少劳攘,不失闲静之趣也。率复,仍盼惠示,不悉。浮顿首启。一月一日。

五 一九四二年二月六日

十二月底交航邮一函,计当早达。比闻缅境兵事益亟,官中各机关多搬至安全地带。未知近状如何,至深系念。慧师宜亟劝其还蜀。昨得无量先生来函,云已汇款三千圆至滇,转汇左右,托交慧师。并闻购飞机票至渝颇不易得,有中缅文化协会可以帮忙,已托人转致渝中杭立武君,中缅协会干事。 贤当就近为之设法,助成其行,至为仰望。附与慧师一笺,并希转达。诸唯珍重,不悉。

六 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二日

敬生老弟足下:

二月底得一月廿五日来书,知仰光情势险恶,已与慧师相约同行。逆料书到之日或已首途,欲亟电昆明农行奉问,乃以成都电线损坏待修,经旬未能发出。昨见《广播消息》,仰光已陷敌手,想左右必先期撤退,此时当已安抵昆明。所办运输,应可暂时告一段落。瀛眷既先移腊戍,定已相携到滇。但未识慧师是否同来,撤退之时,谋之既豫,宜不致仓遽失约。目前计贤或当赴渝至总处报告,抑或留滇俟命。慧师到滇暂寓何处?还蜀之计已决,实望早发,若附公路车取道叙永来嘉亦便。慧师令兄无量先生曾于二月初,嘱成都聚兴诚银号电汇国币三千圆至滇,托转汇仰光,由贤转交慧师作旅费,此款应在撤退前到达。其时仆亦有一航信奉寄,并附与慧师一笺,不知曾到否? 乱离之际,行路益难,资用更虑缺乏。贤慨然请慧师同行,以供应自任。患难相扶如此,笃于风义,不让古人,闻之甚为嘉慰。所虑者,事变仓猝,万一慧师未及同行,将不免失之交臂,然此特私忧过计,事实当不如是也。世变难言,贤若能暂图息肩,或与慧师同来山中小住,尤为老怀所望。书院一发之延,虽难为持续,然天地一日不毁,此心亦一日不灭。素患难行乎患难,友朋之义苟存,将来亦正大有事在。仆老矣,深望贤辈力为后人作缘耳。新归,宜且慰意,即颂潭吉,不宣。附与慧师笺,乞转奉。浮拜启。

七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三月廿七日来书及复电,深惜慧师未能偕行。因贤将即赴腊戍接眷,故暂未作复,顷得四月十二日续示,始知尚留渝未发,想不日便可成行,还期亦不在远也。能设法得请来嘉小住,固老怀所深盼。贤久劳于外,在恒情亦当使有间暇之机会,方合优遇之道,未知因缘何如耳?前此仆于二月七日有一书寄仰光,三月十三日复有一书寄昆明,来书皆未之及,似皆未曾转到。所尤悬悬者,慧师令兄谢无量先生,于二月初曾由蓉电汇昆明聚兴诚银号,嘱即转汇仰光交贤转与慧师国币三千圆,藉作旅费。谢先生并有书致贤。 此款未知已否汇仰,或未及送达贤已离仰,竟有后时之叹,今俱无从推测。此次若过昆明,应请向聚兴诚银号查询,料昆行当与该号相识。 若当时未及汇出或汇而未到,务嘱该号即将此款仍汇成都,退还谢先生,了此一事。因此款本系指明汇与贤转交者,贤应有过问之权,慧师既决意不归,此乃无所用之,更不须汇仰矣。 且谢先生有书致贤,此书亦当向彼索之,并宜函复谢先生为是。贤屡次来书,凡关于慧师近况者,俱送与谢先生阅看,故谢先生知之甚详。 所虑此函寄渝,或又值贤已启行,复成相左,故嘱星贤另录一份寄昆,二者或有一达耳。世变难言,然物不可以终难,终有解时,特冥行者苦不知休,徒自扰耳,可叹。手复,顺颂航路安吉。渴俟良晤,不尽。

八 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敬生老弟左右:

方缅境变乱中,其时贤正往接眷,心甚忧之。及乐山行送惠款来,乃知已抵昆明,始稍释念,日盼书至以慰悬情。昨得十五日自渝来示,暂如晤对,惜乐山之游一时未遂,又增相望之劳耳。谢先生款已劳退还,亦了却一事。复承以衰朽为念,远致呴沬,实无德以堪之。流离中得此,尤见用意之厚,谨留之,不敢却也。瀛眷想同时至渝,目前宜有佳调,或留总处,幸时以相闻。浙境全陷,收复无时。来日大难,归计益沮,殊难为怀。书院学人寥落,仅以刻书为一线之寄。兴味益复萧然,真同老僧面壁,恨不得相见作十日谈也。毅成适美阻兵,已半年余无一书见及,可异。贤在渝于相识中亦能得其近状否?有暇时枉书以慰岑寂。手此申谢,顺颂旅吉,不宣。浮顿首。

九 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且由今之道,宁独漠然无所动于中,又从而利之。秦人之肥乃越人之瘠,越人之喜亦秦人之戚,其相为秦越也益甚,故祸结而不可解。若使秦人之视越人犹秦人也,越人之视秦人犹越人也,人之欣戚即己之欣戚,不以秦越而异,则释兵而相见,唯恐其后矣。孰使秦越之势至于如此,充其私吝,虽人相食而不恤也,岂不哀哉。故春秋之义,王者无外,夷狄之患,以其无礼义也。苟以礼义为国,夫何夷狄之有。此言但可俟后,不可以语途人,故别书之。

一〇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

敬生足下:

前寄元龙一律,想可到。昨复得十二日来书,答去二诗,别纸写奉。《琅玡》真不易得,摹本未必完全,此亦听之。今为贤举一笑柄:如人请客,不与主食,待客自求。群客嗷嗷,唯恐不得当。傍有他客,乃入灶下为觅主人,灶下唯有厮养,久已厌客,安所得残杯冷炙?直饶得之,岂可更当隽味?此客不去,亦是恶客。试思此种光景,大可喷饭。贤方读《古文渊鉴》,决不令有此等文字也。谐语亦勿可留。渐凉,珍重。

一一 一九四二年八月三十日

敬生老弟左右:

濠上相聚信宿,良慰阔怀,然颇恨其去我之速。以贤既言有公事,不便坚留。本约游峨眉还,仍盼重来小住。昨见廿三日与星贤书,乃知尚未发驾。此书逾六日始到,邮局迟误至此,亦可异也。 意往返七日,或者日内当还矣。若中行人尚留渝未来,贤于此时尚有间暇,若不厌山中枯槁,盼仍来小作盘桓。吾老矣,世变如此,相见不易,勿错过此机会也。嘱题斋额,拟以约斋名之,与贤表德亦相应,辄先以奉告,俟再枉时当为书之。此询旅吉,并盼早驾。浮顿首启。

一二 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九日

敬生仁弟左右:

日前劳徒步远涉,不觉疲否?近日老友沈敬仲自渝来,带有董会消息。欲于廿一日午间邀贤来濠上共饭,坐无他客,务希早临。是日为星期一,若有事,请提早办了,前十四日见枉亦系星期一,想无不可。 晚间可在尔雅台下榻。中秋将近,月色甚佳,亦可领略此清景也。临书翘企,不悉。浮启。

一三 一九四二年十月五日

敬生吾友足下:

旬日不晤,交替之事已了却否?见与星贤书,云月初当来相就,予日望之。册子已为写满,虽病后草草,语颇简要,退笔横扫,亦有似颜平原处,惜不令贤早见之。行期想尚缓,宜有从容执手之暇也。临书翘跂,浮启。

一四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五日

敬生老弟足下:

五通桥来讯及还渝后两书,次弟均至。且喜别后公私俱适,良慰远怀。书院事备承关注,蔼老既请得补助费,亦聊以解嘲,俟其书至,自当由书院具复,但董会至今尚无正式答书与仆也。安期事蔼老既许录用,自不当计较待遇。仆向来不肯轻于干托,徒以衰年羁旅,时时自危,欲其稍近,以慰茕独。因蔼老于仆非泛泛,故遂及之。渠在黔所得,亦未有甚过于此。鄙意可径由贤作书告之,并道仆意甚欲其舍黔而来蜀,但渠或未易为行计。又恐到渝后仍须坐候,则旅费益难。最好蔼老处能先予委状,又得贤为设法,使有便车可附,则一切易为计。此层是否可以办到,望贤斟酌出之。仆一面当详告以蔼老与贤之厚意,以促其行。然书札往复动辄经月,故欲贤由渝致书,较近而少耽阁也。旧临秦刻诸碑及诸书《阴符》,贤欲留则迳留之可矣。拙书虽不欲敝帚自享,然似可传刻。颇望贤将来能公之于众,不仅私之于己而已。余事无足言,率颂潭祉,不宣。浮拜启。

一五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九日

敬生老弟足下:

见前致星贤书,闻得珂乡近讯,知曾罹寇患甚烈,但有太息。适方卧病,亦苦无词相慰也。冬来阴晦,令人邑邑,衰年益觉羸顿。顷得二日书,具荷关念。鄙性不欲轻于干人,所以致书元龙以安期为属者,此意本由贤发之。初谓元龙尚不见外,若不附书,疑非郑重之道,故推心置腹而言之。彼若见存录,宜有报书,乃可命安期首途。盖在山野自处,固当戒其甥勿校待遇厚薄,而在元龙所以处我则不然。若犹以其言为重,似未宜以众人遇之,亦未可置之不答。今若是,是出于勉强敷衍,不如其已。仆虽望安期来川,亦不欲令其轻于去就,随众滥竽,与鸡鹜争食。渠在黔虽秩卑禄薄,亦尚足自存,但未能顾家耳。使到渝而反不如黔,何必多此一举。故此事虽荷贤周旋之雅,似未能副其所期。元龙处不容再渎,尽可置之。贤欲劝其先行来渝,鄙意颇以为非计。饮啄有定,亦不须强求,苟有可就之道,仆亦无所容心,且俟缘会如何耳。书院事董会至今亦无只字见复。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此言盖不适用于今之世矣。人情如此,无足深非,姑与贤漫言之耳。天寒,唯动止多豫,时盼以书见及,不悉。浮顿首。

一六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敬生老弟足下:

九日寄复一书,顷又得前月廿八日快函。快函往往迟到,此函竟已逾旬。 安期事深荷关爱,然颇费周折,转以累贤。仆前书所言,不足为外人道。蔼老清恙未痊,更不宜以是扰之。既以候车为词,似不妨暂缓。想冗散之员,并非待人孔亟,姑俟蔼老见复,视其词意如何,再作区处。盖鄙意非敢望其优异,但事近勉强安插,亦非仆之所愿也。附来安期与贤书,此书即留之,不更附还。 渠志在外勤,又不免计较阶级待遇。自是涉世尚浅、自视过高,亦近于妄,昨已致书诫之。谓居卑居贫,正当以是自厉,不可遽存奢望,有类竭忠尽欢,失交友之道。但升斗之入,渝黔两地是否彼善于此,亦似不容不顾虑及之。去就听彼自决,仆亦不强为主张。此亦因事示教之旨,合当如此。以山野一往之见,若使蔼老处能稍予面子,假以较善之名义,则使彼之去黔,亦易为词,亦不必定在主计处。今既无委状,亦未有任何名义,但云到渝即可进处办事。渠之不敢轻于自至,似不为无理,仆亦未便坚促其行。以来书见问甚殷,故不避辞费,委曲言之如此。至贤在蔼老处进言,自有分际,固不能如此喋喋。仆于凡事皆不敢怀固必之念,盖因物付物,缘应不同,义亦随别。此事无论成否,贤周旋之力,固不可忘。即蔼老推爱之情,亦不敢忽,若竟不谐,亦当手书巽词以谢之耳。书院事亦不欲深论,老夫但尽其在己而已。珂乡寇变,且宜宽怀,勿损眠食。天寒,诸唯珍卫,不尽。浮顿首。因恐快信、挂号转致迟缓,故迳以平信付邮。到时盼以简语见复。

一七 一九四三年五月一日

别后经月未得书,正深系念。昨荷来示,知患痔漏,想舟车劳顿,有以致之。此疾《内经》名为肠澼,起由蕴热,久则气虚。若肿痛,必有热,未宜骤补。出血过多,治宜养血,慎勿刳割,药之可愈。平时宜多服阿胶,升摄之药亦宜少用。贤交旧中不乏知医之人,切勿轻听西医割治,恐有流弊。沈君敬仲,贤所识也,亦患此病。前十余年就医院割之,住院几及一年。痔虽割去而大肠成病,十余年来患便闭,非药不下,近年又变泄泻不止,因时服下药之故。 因而体气日衰,此吾所亲见。其余所识患此者,十人而九不割治,虽时发时愈,从无大害,故举以告贤,此亦慎疾之道也。元龙信即不奉还,书院事吾固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忍使此一脉中断,终竟徒劳无益,是亦有命。但求尽其在己,不暇责人。今人立心处事,与人交祇是敷衍门面,了无真切意味,不痛不痒,不足深论。向来不敢薄待天下人,以为“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奈忠信之薄,亦由不学使然,故每每有感而无应,有往而无复,此所谓不诚无物也。吾自无德,不足以感人,于人何尤焉?基金事可言则言,不可则止。吾之自处,苟不失礼于人,则足矣。人之不见答,是必有故,其过或在我而不在人,吾将改之斯已耳。如是岂不绰绰有余裕哉。聊为贤一发此义,亦足以忘疾也。唯加意珍卫,时以书见及,不宣。

一八 一九四三年八月一日

敬生老弟足下:

前见与星贤书,关心山中粥饭。此自诸贤厚意,然仆意道之不行,是亦有命。己既无德,何敢尤人。安之不能,唯有去之。书院之存废,听之时贤,而仆之去就,尚应有自由分。虽穷无所之,亦不敢腼颜再言延此一脉矣。颇有谐戏之言,见于小诗。星贤不察,遽以示贤。此不唯不可令外人见之,取憎而造怨,以诗论,亦是下品。吾近来几于无日无诗,虽工拙不一,尽有变风变雅之遗意。何独有取于是诗,将使人以小报才子目我邪?此星贤一时之误,亦由仆之苟言,今自惩其失。特举以相告,愿即将此二诗毁弃,勿留几案,是乃所以爱我也。前月大水,几至漂流,旋又奇热不可耐,今伏雨又作秋霖。天时人事,皆与相违,然亦只能堪忍,无他道也。日来颇亦以作书遣暑,然意兴不佳,聊胜为人役耳。顺颂潭祉,不具。浮顿首。旧历七月一日。

一九 一九四三年八月三十一日

昨陆起周遣人送来白木耳一盒,《耕织图》十二帧。木耳承远馈,良荷。仆晚年悉屏滋养而转以顽健,此物实非所需,后请勿再致,多费可惜。脱粟犹艰,而暇求滋养乎?耕织图据前书云尚未买定。开视便疑其不全。画手不俗,绢本着色皆甚旧,或系清中叶之物,不能再古。手头无多书可资考据,但忆从前在文澜阁曾见乾隆时石刻本,其图甚多。据明李日华《恬致堂集》,有《耕织图粉本跋》云:自问卜、播种以至刈获、飏簸,自育蛾、条桑以至络纬、纴织,而终之酬愿、赛神、醵饮,树石分疏,屋舍曲折,人物意态,种种俱绝。或云出马和之手。验其纸紧薄无帘纹,的是宋物。是《耕织图》本出宋人,后来画者皆以宋为蓝本。又宋景濂集中,有为皇太子跋赵孟頫画豳风图云:宋之儒臣真德秀尝请于朝,欲绘农夫红女劳勚之状,揭之宫掖,布之戚里,使知衣食之所自来,是亦周公陈王业以告成王之意,是亦提倡图耕织之故事。然马和之在高宗时,似真西山以前,《耕织图》已为世所称矣。四库附存书目中有楼璹《耕织图》诗。楼,鄞人,为楼攻愧之伯父。 此书刻在《龙威秘书》,仆昔有之,而今已亡。其诗可考见图之幅数。凡为耕图廿一、织图廿四,各系以诗而无图。据《四库提要》云,内府所藏画本,经御题勒石。是乾隆石刻本与璹所题者,当是一本也。今送来画本所缺甚多。目前骨董估人必以为奇货,鄙意若出高价以购此残本,颇似近迂。来册姑暂置之,俟得续示,再以奉还。似此残本,即已购定,欲为题咏亦难为笔也,草之奉白,顺询秋祺。某顿首白。旧历八月一日。

二〇 一九四三年

敬生足下:

昨得初九日来书,知《耕织图》已买定,仍欲属题。此在今日,信为难得,亦不以其非完本而少之。昨夕月色极佳,去年贤在此,苦无月。今年有月可赏,惜无人共对,天下事每如此也。 诗兴适至,立成五言二十八韵。今晨遂依原册大小为写之,共得八开。将来付裱,可以两开为一页,折缝处勿裁。 不加绫边,亦颇相称。因非完本,不可分题,得此一诗,似已可补此图缺憾。惜纸笔均欠佳,寄来古色纸裁小可惜,今用夹江纸。 字不如诗耳。题与原册,仍嘱星贤托便人带奉。诗先录副寄览。顺颂秋祺,不具。浮白。癸未中秋。

二一 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敬生老弟足下:

二日、十二日两次来书均悉。贤阃想已就安。浙垦不就,甚是。天时人事均感沉闷,诚如来书所言。书院事董会枪法甚乱,仆只能暂时保持沉默,终求脱去,唯目前事来亦不能不应。此次董会总算将基金提出,照章自应由基金保管委员会负责处理。能妥为存放,使利率较优,方于书院有益,亦为正办。乃不以相谋,迳将此款汇院,院中自不合接受,已电董会及保管委员会,俟款到仍立即汇渝,交保管委员会处理。因董会系于前月二十九日交中央银行汇出,直至今日始到,不免延阁。故今交此间农行电汇到渝,诚恐亦如中行之迟缓,遂商之朱冶青、陆起周两君,电汇与贤。到时托贤代为转交陈蔼老,以陈系书院基金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而屈为之副也。鄙意保管委员会处理此项基金,欲使利率较优,莫如指定一人专管存放之事。陈为农行董事长,若欲派人,在农行有资格而又与书院关切者,盖莫如贤。贤若留渝并不他适,当亦不以此事为累。然此须由保管委员会委托行之,在院方不便提出。今以此款托贤转交,若蔼老一时触机想得到,固属甚善,否则亦只能听之。但若蔼老万一垂询贤有何意见,贤虽不能自荐,不妨为书院打算,为保管委员会分劳,但须相机而说,切勿稍近率直。以仆观屈、陈诸人,皆官气甚深,人我见甚重。即如王惜寸自动说项一端,彼等皆颇似不悦。以此等事须专出于董会,若出于傍人,似于董会面子欠光也。但此项托贤转交保管委员会,当属无碍,或不致引起不快。所以琐屑相告者,亦感于薄俗之难处。阅后毁之,勿使他人得见也。书院情形,仆最近与沈先生两书备详之,得闲向沈先生索阅,似无不可。秋凉,诸维珍重,书到示复为盼。浮顿首白。

二二 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敬生老弟足下:

十六日曾寄一快信,谅达。倾得十九日来书,知有幼女之戚,贤夫妇悼惜之情,自不能已。误于庸医之药针,虽可痛恨,然因此卫生署知所儆戒,全活必多,是皆维朋舍身功德。以此回向父母,此女必定生天。或是菩萨再来,故示现此事。贤夫妇若信有此理,悲怀亦可渐释,勿为生天幼女无益之哀也。别附一诗,聊以奉慰。来单已交星贤,嘱件候纸到即书。唯抑情达观为望。浮顿首。

舍甥妇辈闻此,深致惊惋,亦欲慰问贤夫人,劝勿过悲。辄为附达其意。

二三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敬生老弟足下:

得二日书,知托交书院基金,已荷转致陈、屈,甚劳往返。鄙意存放莫善于即以属之吾贤,而未便直告,彼等果无所表示。书院前途实已走入末路,董会太无办法,有同秦越,仆不复能舍己徇人,已坚决请废除主讲名义。从明年起,将一切不问,但暂借濠上栖息,还我自由。傥归舟可办,将不俟终日而行矣。

中秋日托人带还《耕织图》及贤为人求书各件,中有为贤书一古色纸集陶联。 乃逾两月未至邪?承寄万慧师诗册,亦久而始至,对之如见故人。诗不必工,要自可喜。又前见示毅成有回国之说,且谓不日到渝,乃至今寂然,岂又系传闻之误邪?子恺属其友为代运遵义残书两箧,承谓已托人向南岸往提,未知已否提到?大业公司能为免费运嘉,亦赖贤周旋之力。但南岸运至市区,恐运脚亦不在少数。此不可以累贤,所费若干,盼示即奉。《尔雅台答问续编》,立民等将去年为贤所写册子中语编入,想不为碍。此殆为仆在书院数年来最后之书,此后真不复更有一字矣。安期亦尚留滞,殊令人悒悒。仆近唯以作诗自遣,虽有好诗,只是无用,但尚不为俗事败兴耳。贤孟想已大安,身心得少闲暇是大佳事。时望寄示,不悉。浮顿首。

二四 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四日

敬生老弟如晤:

连得三书未曾一答,至以为歉。旧历岁暮,能不兴怀。览最近惠书,并劳致币以助卒岁,虽寄款在途,不殊已至。盛意难却,却则为外,然雅非鄙计所及。贤虽见厚,亦岂多资,屡次相累,乃竭忠尽欢之道,后请勿复以是见施。旧来鬻字,本为刻书,既病无济,今遂假以自活,不复仰给书院。乐行忧违,此乃常道,于人无尤。今尚不虞乏绝,大约可支半年,过此以往,未之或知。陶诗云:“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又曰:“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诚有嘅乎言之也。从来诗人未有不穷,吾亦穷而未工。然今年诗特多,颇欲及身删定,虽不能刻,亦不愿其竟堙。近成自序一篇,附两分去一览,勿轻示人。石章未到,前所寄来者,亦久置未刻,姑俟春暖后为之。试刻一二方犹可,多则未能。 老年目力、腕力俱不济。慰长幼稚,尚刻不成,又劳赐以饼饵,实太过矣。书亦尚未运到,并前次属书之纸,亦竟未至,每念之,如负债也。岁暮,草草奉答,顺颂阖第年禧。浮顿首。旧历癸未除夕。

二五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八日

金文不宜写界格,以字过小,不能见笔力也。古器本用刀刻,如今刻图章,故虽小可见笔力。若书纸上,则须放大写,乃有气势,过小则但存形似,无取也。玆为改写《荐季直表》,尚不恶,且与别纸临《月仪》相称。可以此告求书者。湛翁附白。

又五尺幅指定字体写三行,嫌太大,亦不称,今为改写五行。

二六 一九四六年二月四日

敬生老弟足下:

十二月廿一日付平快一信,计可达。顷得廿八日来示,闻将有济南之行,未知何时始得相见于杭州?未行以前,颇望有暇再有寄示。董会开会后,仅得一电,亦尚未闻其详。贤离渝后,基金保管总干事拟交何人代理,想必与沈敬仲先生熟商。至仆私人小款,月息有限,尽可滚存,无须汇来。但请贤于临行前将存款单据及所兑存之金,均面交沈敬仲先生代为保管,以便东归时到渝取用。盖仆近年鬻字所入,仅供日用,归途资斧不能自办,故必附书院乃得成行。届时将不名一钱也。书院前途赖董会与基金保管会善为之,仆实无能为役。所望于董会诸公者,但欲助我东归,别无余愿耳。毅成留渝,久暂如何?东北之行,何时发足?渠亦仅有一电,简略不详。贤近月以来,亦似较忙。

仆观古之儒者,无论出处语默,动静闲忙,只是一致。应事接物,从不怕多,所谓居敬则行简。只缘心气安定,思虑自然详密,义理充沛,用之不竭。故事虽多而无失,日应万几,其本领只在唯精唯一,无他奇特也。今时通病,只是以散乱心读书,以散乱心应物,故不能得力。无事时且不免胸中扰攘,义理无由得明;有事时则喜怒为用,计较横生。以是而求其简,宁可得邪。此是泛论,然亦是良药。因贤颇有乐简恶繁之意,聊为一发之。留取他日证验,或以吾言为不谬也。手此顺颂潭吉,不宣。某顿首。丙戌一月三日。

二七 一九四□年

敬生老弟足下:

得七月十日书,知将有桂林之役,此在今日犹为善地。然域中形势转变无时,亦正难料。古语云:“茫茫大地,容身何所?”此言乃若为今日而设。盖劫火洞然,已遍大千。定业难回,真是佛来亦救不得。人心陷溺愈深,其痛苦亦愈甚。苟无悔过之机,亦无出苦之日。吾侪唯有安于义命,不失其在己者而已。康济之途,恐其来尚远也。来示颇以未能来山为惜,此亦无足深嗟。相契在心,而不在迹。志应则千里可通,情睽则觌面犹隔耳。仆虽颓老日甚,孤怀弥寂,此自俗情难喻,何所容心?

道之隐显,各在当人;事之从违,系乎缘会,非仆一人所能为力。但感讲论无益,不如刻书;刻书不成,不如停罢。俗情缴绕,不能直截。虚与委蛇,殊非山野所望。平生与人交,皆直抒胸臆,不存世故,以是言语不免忤人。然皆从爱人之心流出,唯恐其有不尽。人皆以我为不近人情,以是知忠信之道盖不能行于今之世。吾不能弃忠信以为道,则唯有杜口,然今未能也。来书关心于书院之困,欲因见陈蔼老而言及之,询仆有何意见,将为转述。仆最近有一书与董事会,已罄言之。大致即谓与其不能别求维护之道,不如早作收束,除此别无意见。盖义理既非后生所好,故讲习难于得人:经籍亦非时俗所需,故刻书亦难于集事。物力之艰日甚一日,不独剞劂无资,即粥饭亦难为继。天下当为之事甚多,能为之人亦众,何必为之自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同体之悲;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亦是见机之义。生平不肯仰面求人,亦不欲强人就我。书院创议人及今董事诸公,果以弘道为心,自觉于此有不容已之情,有所当尽之务,非以是为敷衍我之具也。若其意在敷衍,则固非仆所能受。故再三求辞不获,转而径求收束。向来未暇与贤言及此,今承见问,不能不略述经过及仆之自处与所以处人者,使贤深明吾之用心,而后与蔼老诸公从容谈论之间,不致发生疑碍。否则不谅者或疑贤之出此,为仆所使,近于为私人说项,而非动于公谊,是贤之雅意,转成湮晦矣。此所以不避烦言,不嫌渎听,盖义合如此也。

星贤诸友相从在山者,虽于吾言未尝有疑,然各有生事之累,不能免于颦蹙而少优游涵泳之乐,新学者尤难语此。老夫兴会顿减,向尽之年,始知为人过切,实无益于人,不如因任自然之为得也。毅成经年无一字见及,亦无从知其留美住址。不久曾致书勉成询之,亦未见复。来示谓其年内可返,固深望之。然渠性本缓,今当益习于缓,未必归心如箭也。折扇一叶,写二绝句,皆为贤而作者,聊奉以拂暑。单条一幅,写太白古风。 曩年所书,今并以往,藉当晤谈。此间笔墨俱不应手,亦写不出好字也。行止若定,详以告我。顺颂潭祉,不一一。浮拜启。

二八 一九四□年

前朱冶青交来惠寄淳化宣,甚荷。写件已托朱交便带渝,想可到矣……书院基金极承关注,然既进言于太丘,亦祇可如是而止。此自董事会与基金保管委员应负之责、应办之事,若辈居其名而不顾其实,吾末如之何。来示欲使星贤代为起草,送请太丘签署。此有近尸祝之代庖,不如静以俟之可耳。星贤方患衄,弥甥慰长日前亦吐衄交作,仆日日称药量水,亦不胜其劳。昨日已决计促安期来山,已将川费汇与。穷饿事小,相见事大,俟其来川,亦不欲更令离家徇此微禄,且教伊闭门读书。因贤关爱故及之。手此,敬问俪福。诸唯珍护,不尽。

二九 一九四□年

敬生老弟如晤:

前月廿七日得十七日来书,适小病,未能即复……书院今年益难为计,匪特刻书不能进行,即粥饭亦将无著,物价影响,剧恶如是,马克思真成圣人矣。贤亦曾研近人所谓经济学,今事势如此,将何以善其后?此乃有关全局,非一时一隅之害。书院区区,真九牛一毛,无足顾惜,身困而道亨可也,今乃庄生所谓世与道交丧。盖身之困厄,吾犹能堪之,道之将丧,诚不能已于忧。然时人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吾尚何言。己既非贤,岂敢望人尊孔;己既无德,亦难使人信从。唯有杜口结舌,卷迹藏身,知难而退,不可强为。

此后刻书以延一发之愿,亦不敢更言,唯有期之贤辈,不必定在书院。昨已以简语致董事会力辞,今嘱星贤录一通附览。鬻字乃不得已而为之,今刻书既无望,捐款亦无济,然相从犹十数口,不能任其饥饿,则亦唯有赖鬻字以暂维之,至于力竭而止。然除老友谢啬庵及贤辈数人外,董会诸公大都悠悠行路,或且以此为可贱。昔日之重其书者,今更不欲以尘点其目矣。世情如此无足异,吾但自咎其不智,决不尤人。唯贤累为书院作计,如谋拨存基金及平价购物诸端,所与言者,皆如泥牛入海,永无消息,此后似可勿再以为言。盖凡今之人,其规模意度大率如此。彼直以此为无足措意,言之徒增其厌耳。书院取消,便永与若辈绝缘,岂不快哉。非信贤之深,亦不敢纵言及此。然此决不可使外人得闻也。病起率意直书,顺问潭吉,不尽。浮顿首。

此书所言,莫非义理,望贤辈勿误作牢骚语会。

三〇 一九四□年

……鬻字转而自为,亦非初意所及。然今日之势,不容不自为谋,此前书所以奉商也。向来不知治生,今乃不能不权子母,此亦不得已之为,以此求免饥饥,良亦不可得之数。贤允为代谋,甚善。今除留少数备日用外,亦仅有五万,即日托此间农行汇贤,到后即希代为措置。琐琐相烦,亦自晒其寒伧,但每月有少收入,不欲求厚利。此后鬻字如有增益,即随时汇奉,若遇有人托贤求书者,其款即不必再汇嘉。时事孔亟,谁复需此无用之翰墨,亦姑妄言之耳。入夏渐燠,诸唯慎卫,不宣。浮顿首。

寿毅成

一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

[宥电逾五日始至,至即立复。恐近日江防失利,军事方亟,电达无时。所请派车一事,恐已窒碍难行,不如寝罢。立夫部长已别电复。电文别纸附览。 ]书院之说,想系百闵与贤赞议,[立夫部长虽有此盛心,]其事亦不易实现。当此危难之时而建此议,真如梁元帝在江陵围城中诏百官戎服听讲《老子》,陆秀夫在崖山舟中讲《大学》矣。国土危脆,人命无常,吾既衰老,不堪行役,日日不忘在沟壑。然讲学之事,固未尝一日而废。一人亦讲,无人亦讲,不必定要学校、书院也。[陈部长如必欲办书院,须完全用中国式。]草草拟就名称、旨趣及简要办法数条,别纸录去,并附致百闵一书,可与共览。此虽仓卒之间信笔写出,然大旨略具。[如欲以浮为主讲,则必照此办法始可奉名,否则敬谢不敏。未同而言,未免过于径率,然]平生与人推心置腹,不敢有隐。[陈部长既不遗鄙陋,吾敢不尽其愚?]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去就之计,以其言之用不用为断,此乃儒者之本分也。若百闵与贤认为此草案不便提出,则径可废弃,勿以示人,[善为谢陈部长可矣。电汇之法币千圆,尚未到。此款若出于贤辈馈赆,吾于义则可受;若由教部致送,则断无受理,尚希明示。派车之请,亦近乎太奢,然事实不得不然,以此间无车可得。若附火车,又恐兵车杂沓,且客车时有时无,万不能带行李。吾尚有残书六七十箱,收之于桐庐煨烬之余。今以笨重不能带者三十余箱,留置浙大。其刻本较善且常用者,亦尚三十余箱,决拟随身带往。并非敝帚自珍,因战后文物荡尽,在边省将无书可得,此亦吾先哲精神所寄,文化种子不可令其断绝也。安期一家五口,星贤一家八口,并佣仆三人,皆从吾患难,行必俱行,亦无可安置之地。故不行则已,行则两卡车犹苦其狭。今闻寇方向南浔路进犯,向后公路益难行,若侵及湖南,则赣南与武汉便成隔绝,故虽不能不待贤回电,实恐已有后时之叹,或竟不能相即于汉上矣。先是马君武有电来邀入桂,而衡湘一路上苦无车,因拟雇船南上赣州,度岭至韶关,取水道沿北江、西江以趋梧州,再转桂林。因船尚未得,故有待。今更待贤来电,若不能遣车来,则吾仍由赣州行矣。入川虽吾素愿,然道路既难行,亦无可奈何也。书至仍盼拨冗见复,不宣。]

再有白者,在抗战期间,内地民生疾苦,百物凋敝,此时创立书院,规制不求大备,但所在地点极须审慎选择,务以不受军事影响为第一要义。匕鬯不惊,然后可以弦歌不辍。蜀中学生或较易得,若以地论,似不如移置滇中较为安谧。此层亦望与伯闵熟计之。至所拟简章,贤等如有意见,可尽量提出修改。此不过就愚计所及,略为贡献而已,不可为典要也。

二 一九三九年五月九日

乐山快晤,颇恨其去之速,然深以贤劳为念。从者返渝不数日,遂闻有轰炸之虐。至今不得渝报,唯于成都报纸中稍见其略,虽知防虑甚周,必能全身远害,然灾区既广,公私损失必不可胜计。知友之中皆无恙否?亟盼略示,以慰悬悬。书院概算已属以风寄阅,《简章》三数日内即可印就,即当续寄。乌尤寺已于今日订约,开始饬匠修理,作始虽简,需时已多。在主讲聘书未正式接到以前,《缘起》《简章》皆未便发出。又书院内部组织如延聘讲坐、举任职员,需用主讲名义行之者,皆无从根据,不可优游坐废时日,望贤留意及之。贤临行时曾云将续汇开办费万圆,其政府允拨基金,须由筹备会声请者,此事宜速定,不可太缓,缓则于进行有碍。其余以风前信所已及者,今不赘。书院之成立,非浮个人之事,政府及诸贤既认为行乎其所当行,则当敏以行之。事可立谈而决,不待衡石量书而后乃可付施行也。若以为无足轻重,则予欲无言。枢机之发,乃在彼不在此也。赵尧老聘书亦望早出,乃可托昌群兄赴荣。灾后想安镇有余,切望慎卫。渴跂还答,不具。浮顿首启。

三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日

得十四日来电,差慰悬念。渝中灾后,百孔千疮,诸贤急其所当急,劳剧可想。书院事自当静俟后命,无庸赘言。在迂拙之见,即置书院勿论,但泛论事体,似有不容已于言者。君子以义制事,义是当然之则,制为裁断之称。事既认为当然,便须立予裁断,即付施行。如是乃谓之敏、谓之果,亦是简则易从,易从则有功也。君子言出加民,行之如恐弗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今但有拟议而未见之行事,似非诸公立事之道也。秦皇衡石量书,只是拘牵形式;项羽印刓不与,只是犹豫迟徊。若凡事必待申言屡谋,则事之废顿者多矣。

今书院在诸公视之,固不亟之务,然既已倡之,则乐观其成,此亦人之情也。创议人既推定筹备委员,而聘书犹不下;既允拨基金,仍悬而无洎。其于事之进行,实为有碍。今在嘉定一方,只能以筹备委员名义行之。仅租定乌尤寺屋,着手修理,一面稍稍购聚图书,其余无从措置。《缘起》《简章》虽已草草印就,因未有正式根据,未便发出。征选肄业生手续,审查往复,非经两三月不办,则开讲无期。此在诸公一举手之间,而事之进行迟速迥异。故发动机括,全在渝方。鄙意须创议人将正式聘书发到,基金拨定后,始可放手做去。其常年经费何时开始?能否一期全拨,以省陆续领取手续之烦?此俱在创议人与筹备诸公定夺。欲为书院永久计划,则于政府所拨基金之外,筹备委员亦须分担筹集之任。今即未能骤语及此,则前次孔、陈二公所定之议,必须见之事实,勿徒垂诸空言。此浮所望于贤与文六、百闵诸先生能履行其主任之义务者,非不知言之过数,诸公或将倦于听闻。然君子爱人以德,不可以苟默取容,故不避其词费也。

《简章》样本五十册,今交航空寄奉。若将来正式发寄诸方,似须将创议人及赞议人名字列载于后。此间付印时未便径行开列,故亦欲俟贤咨白诸公后,另印一纸黏于后。今只印就五百份,或恐不足,更可添印。昌群赴成都购书已还,立民亦来。购书一时固不能求备,今已约费五千余圆。至大佛寺屋,现已决计不用。一则隔山不便,二则寺僧居奇,故舍之。将来参学人众,乌尤寺现有之屋或不能容,拟就山中隙地稍稍增建简陋斋舍两所,方在计划中,此费似不能省也。余俟续闻。鞅掌多劳,抽暇示复,不具。浮启。

四 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德裕来,承洪思伯君见赠《泾舟老人年谱》五十册,甚荷甚荷!琴西先生文章、吏事俱卓然可传。其为金陵官书局提调最久,平生最喜刻书,校勘俱不苟。如涂仲瀛刻《二程全书》、《朱子大全集》,皆出其手校。虽出曾文正门下,而一时理学名宿如倭文端、吴竹如,皆尝相从请益。陈魏编次年谱亦具有体例,可见咸、同间号称中兴,士大夫多薰习义理。至光、宣而此风遂寂,争言时务,无救于危亡,可为今日之殷鉴。稍暇,当本此意赘一跋,以答思伯不忘祖德之意,今尚未遑下笔也。晤时先为道谢。

吾自病疟后,至今觉中气衰乏,不耐暑热,顷移居城中,仍苦湫隘。老来气衰,本是常理,且今日亦何暇为居处计?熊先生于月内来嘉,或不日可至。恐贤太忙,未暇往鹿角场,然熊先生来时必过渝,当可一晤。日来征选肄业生仅得十余人,审查文字俱由昌群、立民等相助,吾精神亦不济。后此一月,续有以文字来者,或二三十人当可得也。文六昨有书来,知基金尚未拨下,保管章则当已拟定。教部常费何日始发,一期、分期是否可以通融?百闵还渝云:当力商之陈部长。此事亦望早决。知贤辈事繁,然不能不以相劳也。熊先生斥吾狭隘,不求充扩,然书院前途,关系实在贤等。此非老夫坐而论道所能为力也。忧中诸宜爱摄,不具。

五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三日

自贤东行,时逾两月,未通一字。徒旅劳止,靡日不勤,然藉此得暂旋珂里,一申孝思,亦友朋所堪慰也。比得百闵讯,知言归有日,未知已否抵渝?想初还必诸务并集,亦须小作休息。仆所望者,能于旬月之内拨冗莅嘉,罄谈数日。山中间寂,亦藉可商量旧学,获起予之益。勿似前者见枉,匆遽一宿便行。书院待商之事甚多,非笔札所能宣尽,必俟从容面究,始可尽其蕴也。

百闵允于日内言驾,如贤能同来,尤所忻盼。傥或未然,稍俟旬后,亦不为晚。书院基金及经常费皆尚为悬案。十月以来,即已搁浅,此或非创议诸公及贤辈之初心。屡函文六、百闵二君,至今尚未有着落。凡已见于致二君函者,今不复覼缕,可一询李君春坪,当能言之。李君前月廿七日见复一函已到,并希代致拳拳。 此事贤既还渝,当有办法,不待仆之烦渎。唯诸公既热心爱护书院,并非以为私惠,则言而履之,必思可复。“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先哲之所致谨也。目前最要者,为书院是否当有推进之计划,欲俟贤与百闵之来,先行讨议准备,俟筹委会开会,提案公决。又熊先生既去,昌群亦辞,现举老友沈敬仲先生任监院,深赖助益。沈君为贤所素知,当为书院得人庆,此事亦当奉告。还后即盼赐示,以慰悬情。顺颂祥吉,不宣。

再,鄙意目前亟须讨论者,约有四端,略举如下。一、董事会必须组织。二、若谋推进,宜筹加临时、经常诸费。三、若时论以浮所讲为不合,须早觅替人,浮无时不预备打包迳去。四、若创议诸公无意维持,亦须善为收束之计。右四者俱非俟面究莫能申意也。

六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日

百闵兄来,知已返辙,长途劳顿可念。又审新还事集,少从容之暇,把晤之期,想犹有待也。书院情形,百闵已能深悉,今亦不烦一一具告。《语》有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浮今所欲言者,以诸贤始意,见为书院之设,将以续先儒之坠绪,欲留此一粒种子,渐可期其光大,初非有私于浮也。既承创议诸公提倡于上,诸贤负责筹备,亦既粗有端倪,则凡所以为扶持长养之谋者,宜尽其力之所能至,未可遂听其中辍,使成昙华一现而遽消也。今基金既屯膏不下,经常费亦停顿不来,向非于开办费项下撙节之余稍有留贮,则十月、十一月两月以来,早已有在陈之忧矣。今若再悬不决,则截止本年阳历十二月底,将索之于枯鱼之肆,此岂贤辈之始意邪?

浮在此一日,总尽其一日之诚。然维护之责,实在公等,非浮之所能为也。托百闵兄带奉提议一通,未敢期其必成。然为书院计,自合如此,此是当然之则。若碍难进行,则当退而思其次。可以久则久,可以止则止。浮亦“无适无莫,义之与比”而已。但解铃系铃,公等不可更诿,善为结束,亦是一种办法。事既不可为,则卷而怀之,初无损也。但望诸公勿漠然置之。进止须有决定,方为处事之道耳。与贤推心置腹,更无所隐,幸勿怪其直遂也。余托百闵兄面致,不尽。

七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九日

昨得豪电,知已电汇江东子弟之数,俟其至日,再当具复。此次百闵来山,惜贤未能与偕。今喜电示可于本月中旬见顾,快晤有期,诚日日所忻望也。百闵行时托致一简,并附提议文件,想已会同商洽。书院所望于筹委诸贤者,不徒仅为目前之计,亦不敢存过分之思。料诸公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果以扶持正学、爱护书院为心者,当不以斯言为河汉,而谓其大相迳庭也。事虽从缘,理唯尽分。此其所系,一在诸公。浮之坐论,无能为力。其应如何施设之处,询谋所得,亦希有以见告。

兹有琐节三端,欲及贤未枉以前,预为奉白。

一、现已将届年终,书院所有支用开办、经常诸费,例须册报筹委会。其开办费一项,除汇嘉之二万五千圆外,所有留渝之五千圆,各项开支数目,是否由尊处另行造报,抑当并入书院报告册中,二者孰便?如用前者,自无庸议;如用后者,则请将在渝支付项目开一清单,交书院汇册列入。至茶叶公司垫付零星之款,亦当由此项下拨还。此一事也。

二、此次垫汇十月、十一月两月份之经常费,想不日由部中领出,便可拨还。但十二月份已转瞬月尽,是否同时并领?此后每月经常费领取手续,务望切实与部熟商,须有定期,不致悬欠,方可继续。否则一厄方解,一厄又来,日日过除夕,笔笔须借垫,决非事体。此所望于诸贤之注意者又一事也。

其三,则龙松生自贤行后,曾屡次来书,欲入川迳来书院相助。浮于八月中旬恰在嘉定炸前。 答书慰之,略云道路难行,又以其太夫人春秋高,不宜远离,嘱慎勿言驾,寄与通讯讲友聘书,定年修五百圆,聊存故旧之谊,使不劳跋涉而可稍资菽水。松生在今日学人中,不失为耿介自好之士,此亦书院所当扶植者。馈之虽嫌寒薄,亦是称家有无,却非徇情也。今届年底,以半年计,当致送二百五十圆。然由嘉汇沪,汇费太钜,可否函商上海茶叶公司分所,就近拨付,而由书院汇还渝公司?为数无多,或无窒碍之处。若其可行,则便利多矣。此事亦望贤酌行之。

其余已托百闵代达者,今不复覼缕。行期若确定,并盼先行电示。手此,敬问祥吉。一切诸俟面罄,不宣。

八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九日航寄一书,计已早达。顷得乐山中央银行通知,承垫汇书院十月、十一月两月份经费八千圆,已于今日汇到。合亟具复,以免悬念。前得百闵兄十一日来函,据云,已与教部接洽,俟其将此款发下,即以拨还,未知已否照拨。又于本月份应发经费,未曾提及,今距年底不过旬日,想诸公当不致忘怀也。筹委会开谈话会,文六先生想已出关与会。 对于不佞提案,众意如何,拟作何等措置,料已从容商定。贤约以此月中旬来嘉,以时考之,宜若可矣。前书请俟行期决定,先以电告,无日不跂望也。亦知鞅掌多劳,日不暇给,屡次渎听,有似于数,然区区之怀,所不能已。贤辈通敏,不独勇于卫道,亦见立事之诚。恢宏缜密,才略有余。此衰朽所望于诸贤者,非为友朋之私爱也。书不尽意,更迟惠答,不宣。百闵诸兄均候,不另。

九 一九四〇年三月六日

昨奉冬电,知飞跷已还,并悉书院基金及廿八年度补助费已下,兼又承垫寄本年三、四两月经费,极荷关垂。若非资贤挹注,则书院早成东海之鲋矣。以区区弦诵之资,其于国也,犹毫毛之在马体,而屯膏未光,亦殊未知所届。山野之人,诚未足以料当世事也。闻茶叶公司方改国营,贤事当益繁剧。若是则空谷之访,殆未必可期。所言董事会者,将如何着手组织?想与文六、百闵诸公询谋佥同,其于鄙议或有损益之处,亦愿有以诏之。总期切于事情,当于义理,初无固必之念,亦不存夸汰之心,但求足以集事斯可矣。

廿八年度决算书及本年上半年度预算草案,已嘱监院沈先生并寄。具草非专门,其间程式容有未合,筹委诸公想不深绳之。浮虽不问,却信其无罔也。前托代致龙松生通讯讲友薄修,承电告已划;玆得其二月中旬来信,似尚未至,实有忧生之嗟。兹将其来书附呈,渠意亦欲得贤一鉴之,似宜拨冗略致慰问。松生在今日不失为清介之士,深愧无以济之耳。书院顺俗放寒假已满,即日开讲。来学者复录数人,已逾二十人,知念及之。余俟续教至更答。蔼士、文六、百闵诸公均为道意,不宣。

一〇 一九四〇年三月七日

重庆戴家巷十二号,寿毅成先生:续奉歌电,知董会确定,庆赖良深。推贤尚功制事之义,所留虚额,宜俟于书院大计有特殊助益者。浮初无成心,拟暂不举荐。愿诸公益弘远谟,慰符下望。屈、陈、周、邵、陈、刘诸公均此。浮,阳。

一一 一九四〇年三月十九日

六日航信、七日复电,计均达览。凡所当奉告者,亦既言之甚详,日内定有以见答也。顷有间事奉托。阅报,知行都诸贤将于廿四日为蔡孑民先生开追悼会。按《礼》:“知生者吊,知死者伤。”浮于蔡先生为雅故,而其诸子则未尝识面,是在“知死者伤”之例,故未徇俗致唁其家。然邦国殄悴之思,耆旧凋零之感,固亦不能已于怀。今追悼会既登报收礼,似当录及哀挽之词,浮有挽语一联,辄交航寄尊处,欲烦贤代为致之。仓卒写成,未及装裱,嘉定亦无缣素可购,乃以旧纸黏成,仪不及物,贵心达意,吾自志其感悼而止。然语颇不苟,可以对逝者。投之败簏,固亦无憾。因不知当送何处为宜,故以劳左右,想不厌其渎也。余不一一。

附 挽蔡先生联

学海众流归,今也则亡,闻者尽为天下惜;

家山多垒在,往而不反,伤哉未见九州同。

一二 一九四〇年四月十日

前月答电阳日 同时寄书,其后又托致蔡先生挽联,经月未得惠复。中间但得文六先生短简,且谓贤不久或至山中。至今寂然未有一字见及,何邪?诚知鞅掌少暇,未宜忘言至此,思之未得其故。董会既已确定关于书院一切措置,诸公高见亦宜使之闻之,窃望有以见告也。

书院今年来学者稍增数人,现住院者二十一人,院外参学六人。 良愧无以益之。其中不乏质美而肯向学之士,但苦根柢不一,虽欲力与提持,未可期其速化。时人或病书院所讲为无用之学,则老拙久思杜口,何为强聒?果有他道能作大饶益者,何必出之自我?今在此一日,不敢不尽其一日之诚,然实存时时可去之想。此意亦望告董会诸公知之。浮不以书院为可私也。宾暇盼以简语见答,毋金玉尔音。诸公处俱为道意,恕不一一笺候。蔼老介郭君参学,已至。未及肃答,并为道及。

一三 一九四〇年五月三日

重庆,戴家巷十二号寿毅成先生:陷电款到,未得书为念。董会加聘沈君甚善,鄙意欲荐老友谢无量,请并告董会诸公加入。力子使苏,可庆!仍盼遥助。未及专贺,并望代致拳拳。浮,江。

一四 一九四〇年五月二十四日

久盼来书,乍披短简,虽知贤劳有所不暇,然不能无觖望也。前嘱沈敬仲兄条举奉询各项,既未蒙一一赐答,所示加聘沈尹默君为董事,谓百闵已有书见告,至今殊未得一字。浮江日复电请再加聘老友谢无量为董事,并请转告诸公,今来书亦竟一字未及,何邪?董事既由创议人聘任,而寄来四月十五日第一次董事会纪录,文六先生主席语,乃谓承孔副院长派为董事长,一似蒋、陈二公不预其列者,此殊令人不解。开列名誉董事六十人,未必皆有爱于书院。虽云分批致聘,恐创议人亦病其太丘道广,不胜笔札之烦。鄙意名誉董事将来似可由董事会公推函聘,不必经创议人致聘,但未知公等改订董事会章程如何规定?若其人于书院毫无认识,且或有闻而掩耳者,泛泛攀援,彼即不加拒绝,又何益于事?故期期以为不如宁缺而无滥之为愈也。其余琐屑,今亦不复覼缕,以增听览之劳,但望抽暇覆按迭次所寄诸书,择要示答可矣。

老友谢无量已自香港还渝,寓张家花园六十六号。浮去年本请其任讲座,因病兼道远不果来。今近在咫尺,浮意不独欲浼其加入董事,且欲重申讲座之约。以无量之博学超旷,谅诸公亦知之。已有详函致彼,愿贤拨冗并邀百闵一往访问,附去短书为介。浮欲请其来嘉讲论,长期短期,一听其便,往返航费自当由书院供给。顷欲烦贤先问其行期,若能确定,便请就近为预购飞机票。为费若干,请随时先为垫付、示知,由书院汇还,因彼行期恐一时尚未能决也。此事务望贤依鄙意行之,勿致善忘为要。又龙松生讲友修,尊处沪公司是否可以拨付?近已暑假将届,亦望明以见答,浮不欲失信于故旧也。文六、百闵诸公处俱不另函,晤时并为道意。伫候还答,不具。

一五 一九四一年

重庆。中茶公司。复性书院董事会

寿毅成先生鉴:

书院补助费,财部支付书向用直字号,一月份支付书乃改用拨字号。据乐山分库言,凡用拨字号者,皆须按月逐项填用公库支券往支,不能整笔交付。查书院已往用款,意主撙节,每月或有超出,因预为之计,前后犹可移补,幸免短绌。若照公库法,克定按月逐项支取,窒碍转多。且每月支付书,即按期不误,寄到时已在月底,本月款已用出,再行补填支券,不唯徒增周折,时间亦难免参差。其中细碎节目,每月尤难齐一,实有碍难奉行之处。可否由董会迳向财部声请,处以例外,仍用直字号支付办法,每月整笔交付,不用公库支券,较为直截。董会为书院计,宜不吝一言,料财部定予通融,并恳速电乐山分库改正为荷。盼电复。浮。漾。

一六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日

漾日致一电,想已达览。财部寄来一月份支付书,据此间分库云,须照公库法办理。书院本非政府直属机关,经费本由董事会负责,政府量予补助,似未宜以公库法相绳。应如何变通之处,不能不望董事会善为说辞。区区弦诵之赀,政府既已不吝,若必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在书院实不堪束缚之苦,在政府亦失宽大之意。是犹责曾、史以簿书,待夷、齐以箕会也。浮衰朽之质,既无裨于学人,分当引去,念诸公諈诿谆至,勉维半年。今若是,是促之使去也。财部如有转圆之望,唯董会诸公大力是视。顷复接教部一月廿日会字〇二四五〇号公函,附国民政府渝文密字一三四号训令一件,特以转奉董会查照。函中谓须编送预算分配表七份,即请由董会办理。书院去年寄奉预算草案及廿九年度决算书,当早已寄达。其应如何斟酌损益之处,董会自有权衡,当以不违实际为原则耳。同时奉漾日来电,再劳齿及修脯,亦不过为矫情,但斯实无关宏恉也。百闵诸公均此,不另。

一七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七日

毅成老弟足下:

见与星贤书,知茶叶公司改组,贤暂图息肩。闻者或为贤惜,吾独念贤自任此事,劳精敝神,日不暇给,今得少休,未始非佳事。书尾并言欲为峨眉之游,若因此能来山中小住,亦足慰岑寂。但恐时人未必使贤遂安于闲散。此后如有所就,或当择其稍简静者为之。自老拙外,恐未有以此言进者。贤知命之年,阅世已久,当不以吾言为妄也。书院亦难为久计,徒劳贤辈关虑,实无所益。浮既衰颓,亦思杜口,俟届暑期,当谋结束。今且暂置,不欲渎听。张真如先生在省参议会提议补助书院经费,嗣经省府议决,一期补助壹万圆。此款本应由董会接收,省府未详书院组织,乃迳汇嘉定。现已暂留,聊为牵补之备,想董会当认为权宜可行。但对于省参议会及省府,应用董会名义致电表示谢意。因念贤方忙剧,或未暇及此,又通信往复需时,在人情亦不宜过缓,遂僭为董会代拟两电,迳由书院代发。为董会省得一事,想无不合。今将电稿抄呈,并张君提案原文及川教厅公函,俱另抄附,以备董会存卷。此函到后,亦希拨冗见复数字为盼。手此,率候近祉,不宣。浮拜启。董会诸公均此。

附件一 代董会致四川省政府篠电 成都。

省政府张主席、李秘书长、郭厅长、甘厅长暨省委诸公垂鉴:

承补助敝院经费壹万元,幸托帡幪,仰资扶翼,弦诵未绝,河润已多,谨电申谢。复性书院董事会。篠。

附件二 代致省参会篠电 成都

省参议会向议长、唐副议长暨参议诸公垂鉴:

承建议补助敝院经费,已荷省府拨予万元。嘉言所被,流惠儒林,雅量弥敦,高风斯远。揅经有俟,诵义无谖,谨电申谢。复性书院董事会。篠。

一八 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毅成老弟左右:

前月得书,良慰积念。贤在今日,如荒年嘉谷,故当见重于时,虽欲稍稍就闲,其或未能矣。寇势复张,危厉日甚,兵连祸接,遍于大地,更无深山穷谷可容自全,如何如何!

书院此后将难为计,徒使贤辈咨嗟,不能不仰给于政府。衰朽久尸其事,不唯无裨来学,亦召时俗讥嫌,是以去年即求解免。后劳诸贤谆勉,不觉淹留至今。不容再误,有致董会一书别呈。至,祈与同会诸公深察鄙言,别谋善道。其中变通事义,本非老拙所宜言。所以不避分外者,亦欲于诸公无隐,幸勿搀越。书院存废与老拙去留本为两事,宜分别视之。若政府能存大体,诸公亟聘名贤,规制尽可变更,气象庶几好转,决不囿于刍荛。但望勿置诸不论不议之列,使浮得免咎戾足矣。文六恐尚未还,百闵处亦不另笺,望并以此书示之。千祈勿吝还答,不悉。浮拜启。

一九 一九四一年九月十六日

重庆。急。戴家巷二号。

寿毅成先生:

感电因俟来书未复。真电顷至,知行有日,未获晤别为怅。蔼老昨过此经蓉返渝,院事一切均已面陈。贤去后,董会益寥落,宜留书蔼老,请其主张。旅途安暇,时盼惠示。浮。铣。

二〇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重庆。中茶公司。

寿毅成、守成、勉成先生鉴:

华词远贲,暮齿徒惊;日昃之离,忽然耄及。敢劳致祝,深荷关情。浮拜谢。有。

二一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六日

毅成老弟左右:

得七日来书,深慰阔怀。承有来山相视之意,尤渴望把晤。傥觅车可得,则当为期不远,翘跂之切,寤寐以之。书院东迁,日盼董会计划尽早实现。

国外醵资,尤于刻书裨益为大。贤宜力任此事,无使后时。凡事敏则有功,需则寡效。乱定之后,剥极当复,须令经籍大行,不独儒术昌明为吾侪性分内事,亦务通天下之志,使可昭然发蒙,免于睽隔,庶可渐臻和理,永息纷争。“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此尚非今日欧美人士所能知也。

周惺老能主持院事,得沈敬仲先生辅之,良可庆幸。仆虽衰懦不能有讲论之益,若刻书有办法,犹当竭其炳烛之余光,以供诸贤之采择。但望贤辈视此为切己之事,不为泛泛酬酢之言,斯能厚积其力。充实辉光,乃是真诚积累所致,非虚愿空言可济。贤必不以吾言为迳庭耳。承为预谋憩止之所,且嘱江、袁两君相待,极荷厚意。俟启行有日,过渝必当相就。果如来示,能先过山中偕发,尤慰所望。和诗流丽,亦可喜也。拓片一幅,聊附清玩。动止时以相闻,不宣。浮顿首。

二二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图书馆名目,顷思之,用“儒林”二字最宜。一示通中之别,不与一般图书馆同。彼乃兼收并蓄,此则唯重故书雅记,不失先儒血脉。二示革中之因,本由书院改作,在昔书院刻书,以《群经统类》、《儒林典要》两大丛刻为宗旨所寄。今虽百不逮一,犹望后来有志者赓续为之,绵此先儒之坠绪,不忘其朔。据此二义,应取“儒林”为目,不必定求通俗。时人虽以儒为诟病,不可自失其宗。傥群贤见问,可以此义告之。若别无嘉名,不如迳采鄙拟。《春秋》正名,此事亦不可苟也。

二三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毅成老友如晤:

苏盦还湖堂得书,深荷存注。承欲题所居曰“慕梅心庐”,以志风木之感。窃意出名号以寄其思者,施之师友则可;若人子之思其亲,不可以出名号。不如径题曰“慕庐”,于义较安。不欲久遏仁孝之思,今日少暖,遂为书之。并附数语,以申其旨,别纸附上。见示薛君新著,以中国文字出于天文,定有新义,可喜。时人梦梦,犹议改革文字,真奇淡也。贤良之征,逮于岩薮,初非意料所及。李耳与韩非同传,人亦讶其不伦。且岁暮天寒,不堪道路,已婉谢之矣。霜晴,安稳不悉。浮白。又“师尊”之称,唯二氏有之,后勿以是见施。甲午冬至前一日。

王紫东

一 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古人但有自叙,无自传。传者,传也,谓其可传于世也。作者年甫逾冠,才质甚美,新毕业大学,以言学问,今方始有资藉,未遽能有立也,岂遂谓其言行可传乎?此为时人习气所误,无足深责。如欲入书院,须改作志愿书,自陈志趣及涉学经过。言须切实,无涉文饰,无涉批评。又孟、荀论性,乃儒家绝大公案,非体究真切,实有见地,不可轻易开口,非可用客观方法以文字训诂求之也。且书名直拟东原,似以戴氏自况。作者既有志于学,且当虚心求理,弗可轻言著述。如以鄙言为然,乃可商量共学耳。

二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

紫东贤友足下:

顷得长寿来书,知有重来相就之意。前此方以贤得回里省亲,深为之喜,不谓因附车后时,遂成留滞。然既任教于十二中学,且宜安之,俟得后缘,再谋归计,方是正理。岂可倏往倏来?坐席未暖,便欲辞去,甚非所以处己处人之道。

留院同学,概以住至本年十二月为止,贤岂不知之?仆且当去,诸子虽欲留此,何益?况如贤计,则方其幞被重来之日,正同学星散之时,更将何以为情?是为计之左莫有甚于此者。吾岂拒贤而不纳,实无以为贤地也。贤为归觐而去,虽因事阻暂羁,何悔之有?凡为义理之学者,于去就之间,自当断之以义。即有困蹇,切须堪忍,以义胜之,何躁扰不宁至此?向谓贤于义理熏习日久,似有所入;以今观之,殊未也。力谋归觐是义,因道阻且暂习教事,积束修之所入,曲折以赴之,亦是义。若以归计未遂,而遂改其初心,又以教事为苦,不顾书院之将散,迳欲重来,此何义邪?且谓书院不许,则将自裁,此是何等语?岂学义理之人所宜出者!言之不择如此,此两年中真于贤一毫无益也。书院于贤未尝加以摈斥。贤之去为省亲,且正值书院结束期间,安有处分之可言?

今之相告,乃甚诧贤之一时迷惘,欲有以解慰之,仍是爱人无已之心,否则何为如是之不惮烦邪?若犹以鄙言为是者,请澄心静气一思之。旅中千万自爱,不尽。湛翁手启。辛巳十月廿一日。

二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八日

紫东贤友足下:

得四月廿四日泰和来书,良为欢庆。嘉礼初成,归觐有日,既慰慈闱倚闾之思,亦遂佳妇承欢之志。此为人子致养最宜之时,慎勿轻言去亲为客也。当贤之来辞,曾谆嘱婚后宜在乡里就近择事,以资事蓄。上纾尊翁在外之劳,庶可稍尽子职。读书求义理而不以此为重,何以学为?贤当时犹执重来依止之说,吾再三切喻,始无异词,何以此次来书乃欲更筹路费?吾非拒贤,诚见义之所在。以为贤必由之,不谓不重吾言,必用己意;如此则往者虽相依止,吾言实贤所不受,适足误之,依止何益邪?事亲之义重于事师,况吾言未足以相师邪?

尊翁慈爱,徇贤之意,更汇路费五千。由贤之说,假之于人,再得此数,或犹未足。轻言举债,何以偿之?况道路多虞,来蜀之后,岂能不别作计校?此在愚者亦知其不可,而贤乃为之乎?无论书院垂绝,不能助贤之家计,就令别有良图,何必舍近求远,冤枉掷此路费而不丝毫爱惜邪?蜀中局面又岂能胜于珂乡?此计决非人情之所安,贤岂未之思邪?今为贤破例作一书致辛心禅,闻辛方主贵省通志局,或能为贤道地。吾虽与辛交浅,因亦有可言之道,不为分外。所虑辛君志局是否有变动,及其事是否果能为力,俱不可知。姑附此书,听贤自择。舍此之外,随分教学,不患无之。贤若犹以吾言为不妄,愿且取消行意,徐图所以自处于义理之安,则继此犹可往复,否则仆亦不复更饶舌矣。逆耳之言,却是一分最好贺礼,幸鉴之。顺颂潭禧,不庄。辛函并附。浮顿首。

又前者贱辰,伯尹见告,贤托其共同致馈,尚未函谢。后此幸勿以是为敬。若能行其所知,胜于遗我兼城之宝也。

徐赓陶

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详所述涉学经过,其得于学校诸师讲说者,并足以资多闻,然未为知要也。毕业论文及读我书斋记,援引非不广,然意在考据,未能抉择,行文亦似不免芜蔓。所举近时风会三端,未能明其得失。皆由未尝致力于经术义理之故,此今日学子之通病也,书院正欲救正此失。贤者如有志来学,当知旧日所习,于身心实少干涉,须重新立志,一以义理为主,切己体究,方能有入。又须自计于生事无妨,甘此澹泊,方可共学。因见足下嗜书好古,质美意诚,故言之无隐如此,幸再加思择为要。

刘克生

一九三九年八月四日

承寄示大著《怀冰楼诗文词选》一册,别未附书,但卷端粘签有不吝赐教之语。敝院审查文字,系以征选学生自愿来学请求甄别者为限,非如选录诗文之例。足下既专力词章,宜就海内通人品藻,投之书院,无所取义。虽荷虚衷,实不敢妄加评骘,以各有职志,非可率意以月旦自任也。原稿奉还,有负盛意,希谅察为幸。

许息卿

一九三九年八月十六日

览来书自述涉学经过,知贤者早岁已好读书,慕古人之风,欲一一跂而及之。无时下学校习气,是不可不谓有志。然其所向往者屡迁而不定,未能遽有得也。辞气之间,有近于汰,虽成学之士,未敢以是自居也。盖年少气盛,骛于饰文辞以襮其长,而不自知其为失,此非修辞立诚之道也。书院所讲求者一于义理,虽因来书略见贤者才质之美,未有以信其果能虚中如不及、笃志而不移也。君子爱人以德,故直指贤者病痛所在。若能不以斯言为过,亟求自反,刊落虚辞,收敛向内,乃可商量共学,幸平心察之。须知此非相距之言,乃是不肯孤负来意,不使贤者虚劳跋涉。俟抉择既定,然后相就,未为晚也。

陈启明

一九三九年八月十六日

来书略见高明著述之旨,且有《简字典》之钜制,足下之学亦既有以足诸己而益于时矣。乃有取于书院,欲居参学之列。虽荷虚怀求益之美,实愧未有以仰副盛意也。书院所讲求者,唯在义理,不关《凡将》、《急就》之业。足下所治,欲究文字形变,务趋省易。此自不妨从其所好,非书院所能为役,不可虚劳跋涉。且规制简陋,不足以屈高贤,不胜歉仄之至,务希谅察,不尽。

张国铨 伯衡 伯珩 白珩

一 一九三九年八月十六日

大著两册及目录一册均至。贤者从刘鉴泉先生久,自谓夙昔用力于文史,未遑治经,此诚言也。书院所讲求者,一以义理为主,不尚文辞,不贵著述,务在向内体究,闇然自修。贤者必欲来学,须一志研精,不求闻达,辨取决心,舍去旧习而后可。然津贴甚微,恐于贤者学业未必有补,而于生事或不能无妨。今遽欲辞职而来,虽求道之勇可嘉,亦当期于无悔。此所以劝贤者慎重考虑也。累书辞旨恳切,不欲孤负来意,不敢不以诚告,尚希自择。

二 一九四三年三月五日

伯珩吾友足下:

隔阔弥年,得书良慰。鬻字未必于刻书有济,但老拙所能为者止此。其有以是见属者,无异捐款刻书,吾非以为市也。刘君来纸,条幅为书《散氏鬲旧释作“盘”,误。 铭》,亦未当意。其冷金笺四尺联,写成自嫌行气局促不堪用,可惜损此佳纸。别检箧中所余藏经笺易之,纸幅较长,行气稍畅。刘君原纸写坏,恕不寄还。刘君既欲得拙书,想不计其纸之优劣,若嫌纸坏,是买椟还珠矣。聊举以为笑。 以后如有求书者,其纸以长幅为宜,至少五尺,以四尺总嫌局促也。 不指定字体而但署单款者,或可得吾较好之字,因以附告。兼道胜常,不具。浮顿首。

三 一九四三年三月

来书籍悉教学之勤。大凡讲说,亦祇随分就其喻于己者以喻诸人,自无不切,亦有相长之效。但不存一毫骋文辩、取声誉之意,斯于义理必有当矣。鬻字刻书乃不得已而为之,能刻几何?真沧海之一滴耳。拟之紫柏,吾何足以及之?贱辰何敢复劳致馈?然盛意不可却,留之以助刻书,亦庶其可。来诗意亦甚美,而词少朴。别答一诗附览,并以为谢。方春,唯及时进德,不尽。

四 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四日

杜君来,得书并《新序校注序》。知近于此书用力甚勤,属为题端,欣然命笔。来序为节去数字,并以附还。岁晏宁家,定想一门集枯。来纸俱写就,属立民另寄。唯及时进德,不宣。白珩贤友足下。浮拜启。近草《诗序》一篇,辄以寄览,并及。旧历癸未除夕。

袁谕尊

一 一九三九年八月十八日

览足下自陈书,似乎博而寡要。变易不易义,题目甚大,此非实见本体流行之妙者,不足以言之。大著虽博征旧说,无所阐明,未有以得其旨也。《易》教洁静精微,不关依文解义之事。足下虽有志于此,惜其平日用心,唯务求多闻以自见,恐于极深研几之道,未能真有所入也。书院所讲求者,一于义理,重在体验。不轻未学,不贵多闻。此于足下治学夙习不合,不妨各从所好。虽承虚怀自抑,实愧未足仰酬下问。又规制简陋,不足以屈高贤。来文附还,尚希鉴谅为幸。

二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前寄《变与不变论》已复去。今寄来《礼记论情》一文,结论乃谓仁义是欲,不可舍欲而求仁义,真乃旷古奇谈。作者之言礼,其诸异乎吾党之言礼也。仁义是性德,礼者天理之节文,亦是性德,今乃谓之本情制情而归之欲。作者殆欲自创唯情论者,正与书院宗旨舛驰,何能引与共学?请各从所好可也。来文附还,更勿再寄。若再寄即原函退转,更不披阅,希谅之。

金景芳 晓邨

一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贤者志趣近正,寄来《国学研究概论》中,论近人研究国学之得失一条,语多中肯。其余诸条,虽不免稍疏,亦有思致。既欲专求义理,须知此是自己本分事,要直下体认亲切。如近人用客观的整理批评方法,乃与自己身心了无干涉也。贤者若能于此点辨明,知所用力,方可来书院共学。又枯淡之业,亦须自审是否能堪。书院于贤者期望甚厚,故不觉言之剀切如此,尚希详虑抉择为幸。

二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日

来书陈义甚高,有以见足下之志。然孔颜乐处,正未易言。未至安仁,难为处约。记问之学,祇益謏闻;闻见之知,不关德性。足下虽求道甚勇,恐择术未精。遽欲舍皋比而就北面,弃修脯而乐盐齑,或非高才之所能安也。书院经始草昧,百无足称,非特远愧先贤,抑亦近惭时彦。来书乃以清华研究院相望,实为拟不同科。将恐虚劳下问之勤,无裨多闻之助,与其来而不餍,何如慎之于初?故劝足下仍其旧贯,幸勿轻辞教职,唐费光阴。在敝院不欲强人以必同,在足下亦不妨各从其所好。盖观足下见勖之言,似犹滞在见闻,于义理之学,未必骤能信入也。此实推诚相与,非有拒却之意。若必不弃弇陋,则遇寒暑休假之时,一来参扣,固无不可,不必屈意来学。如此则足下可无绝学捐书之过,亦有从闻入理之期,岂非两得之道邪?专复,诸惟谅察,不具。

三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日

顷值暑假,本院现已停讲。又以斋舍逼促,自本年春季起已改章,凡参学人一律不住院。承示欲来嘉访问,自当随时接见,唯院中无客室可以招待。自疏散令行,城外乡邨及寺庙,俱患人满,觅住颇难,旅居深感不便。恐足下有所未知,特此奉闻,行止尚希详择为是。

附:书成告复性书院办事处

查去年答书,谢其来学,但曾许其暂来参扣。今彼来书,似属访问性质,亦并未以参学人自居,自无拒绝之理,姑如此答之,或可止其行。若书未到而彼已行,只好听其来后再说。

四 一九四三年六月三日

晓邨贤友足下:

伯尹持示来书,承捐刻赀三百元,已嘱书院收人捐款项下,将来动用时仍刊列大名,不没盛意。自山中诸友星散,而犹惓惓不忘一日之旧如贤者,尤今日所难能矣。刻书近益蹇困,实愧无术以延此一线。然道之绝续,各在当人,诚非区区之愚所能加损耳。手此答谢,余无足言。入夏苦旱、郁热,唯善自珍重,不悉。浮顿首。

五 一九四四年四月八日

晓邨贤友足下:

向见示《研经方法》讲稿,辞义并茂,信不为苟作。兼知临事自觉进于宽裕,躯体益腴,良为欣慰。复承齿及贱降,远馈厚币,比之老彭,是岂朽薄所堪?恐孤雅意,未敢固却,辄写一诗为谢,别纸附览。同在羁旅之中,值此物力奇匮,继今若余年尚在,幸勿更以是见施也。书院讲习既废,刻书亦难为继。浮屡请停罢未得,犹以虚名见羁。自去冬起,已获休假,退处无为,不再仰食于此。但借住濠上,以鬻书自活。此亦时义当然,无足深论。德钧来此住月余,白尹旧疾时作,亦苦无以慰之。老年唯思还乡里,不欲更问余事。去腊曾自草《诗序》,今往一本,然实未暇删定,亦不能刻也。渐燠,珍重,不具。浮顿首。旧历甲申三月既望。

六 一九六二年二月十八日

晓邨仁弟左右:

隔阔多年,忽荷惠书,获详近履,深慰别怀。承贵省文史研究所欲延钟钟山先生讲论,此甚盛事,嘱为劝驾,固当不吝一词。即致书钟山,并将来书附去。顷已得钟山复书,亦即附呈一览。贤者谨于去就,于此见其不苟。礼重就问而薄往教,良有以也。又来示询及浙中耆宿,多已凋谢。故旧中有兰溪叶左文渭清,笃行博闻,治宋史四十余年,著书满家,在今日可称硕果。然年已近耄,今年七十七。 决不能远行,故不敢以为言。浮近年患白内障,已邻于瞽,下笔不辨点画,行步需人,不唯绝学捐书,寻常亦不亲笔札,余年殆无久理。贤辈及此精力未衰,益勤讲习,助隆教化,诚衰朽之所乐闻也。方春犹寒,诸唯珍重,不宣。浮白。旧历壬寅元宵前一日。

吴玮楼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来书文辞甚美,而涉学未醇。老氏之旨,未可轻言。玄学自名,多难辨析。足下已自得师,守之可矣。一常四御,诚所未闻。然古之道家,未必如是。学人通患,竞逐名言,苟欲循是以为说,非必体之而可安也。书院所治,乃在六经,务以反之身心,不欲腾诸口说。此与足下所学异撰,各从其好,无取强同。所请挂名学籍,自无庸议。有孤来意,辄附贡所疑,尚希谅察为幸。

寿勉成

一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乐山被灾,书院同人幸免池鱼之及。昨奉个电,承与卓、周两君同致慰问,深感殷拳。现已移住乌尤寺,暂借僧寮,因乡村觅屋大难,城区已成焦土。伤亡之数,实属可惊,真浩劫也。警局登记者已在三千人以上,无法统计者在外。 毅成想已到浙,通讯时幸略及之,兼为道忆。卓、周两君处恕不另复,并希代为致谢。专此肃复,顺颂祥安。不具。

二 一九四□年七月八日

勉成仁兄先生左右:

山居疏于笺候,比维凡百胜常为颂。令兄毅成自去秋赴美后,迄未得其来讯,但见报知留美工作,未悉近在何地?往者香港之变,令嫂暨令侄辈想先已徙居善地。贤昆仲当时通书问,能以毅成留美寓址见告否?顷有一诗怀之,附去,希为附人竹报中寄去,并祈赐复为感。专肃奉托,顺颂潭祉,不宣。马浮拜启。

李春坪

一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八月十七日惠书,并附四川旅行社运书提单一纸,已收到。诸费清神,至深感荷!已遣人向该社询问,知书箱尚在途中,想不日可到也。毅成想已至浙、皖等处,有无信来?时以为念。十九日乐山被炸,书院同人幸俱无恙。知注,特及之。又勉成有电致问,顷复一书,未知当寄何处,附恳转致,为祷。顺颂时祉,不宣。

二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冬日曾发一电致屈、刘、寿三君,托尊处转达,迄未得复。嗣于十四日得百闵来书,始知文六下乡,毅成未还。书院筹委会应领十月、十一月两月份书院经常费,已由尊处备文向教部请发。至今又已浃旬,未知此款是否已经发下,曾否汇出?现已将届月底,书院待款孔殷。毅成临行留书见告,谓此事已力嘱仁者代为办理,在其未还渝以前,一切可与仁者接洽。是以不嫌琐渎,再函奉询,想荷关怀,务望拨冗赐复。更有渎者,书院有启事一则,别纸附去,托即日费神为送登《大公报》广告栏,以一星期为限。连日登载或隔日登载均可。应付报费,亦恳代为垫发,即于留渝之开办费项下扣还。毅成何日方还渝,并希示及。又前承交运书箱,现已到嘉,尚有一箱在叙未到。 所请向该转运公司询问之处,应无庸议,并此致谢。顺颂台安。

三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五日

顷得前月卅一日惠书,具荷关切。书院基金及十月、十一月补助经常费久悬不拨,目前尚有余存开办费少数,勉强牵补,若迟至此月底尚不至,将有青黄不接之势。甚望毅成能早日还渝,解此未了公案。今更分函文六、百闵两先生商搉。此系筹委会诸公应负之责,在书院亦别无奢望。屡以喋喋奉渎,有劳清神,殊深愧歉。承示可由尊处电告毅成,或由茶叶公司先行挪垫。鄙意目前暂不需此,且公司挪垫亦岂可以为常?总须俟财部遵令指定的款,按两月一发补助费,始有着落。但尊处若与毅成通讯时,似不妨以请领而不得之情形告之。恐其在途,或见信已晚,不知究于何日始可还渝?果不免有乏绝之时,再谋挹注之计,厚意所不敢忘也。专肃,敬候筹安,不具。又前日托登启事,已见登出,并致感谢。

周伯铭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足下谨愿之资,求学志亦甚笃。惜来书属词未能简净,自谓平日涉学散而无统,诚然。然既尝治礼,便当从此研精。礼者履也,在伦常日用间实在践履,不患不能立。专事训诂名物,于身心无涉也。刘、章之书不关经术,谓宜暂置,而专读洛闽诸儒书,细心体验,向后方有商量处。书院人满,实不能容,非有吝于一席之地。足下即来,所以相告者亦不过如此。但能知所用力,不必定以相从为重。不敢孤负来意,故以此语相勖,幸察之。

张聿声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足下笃学之志殊堪嘉尚。但书院经始,资力不充,肄业津贴止有此数,别无通融办法。故于足下所请,未能勉徇来意,实深抱歉。足下既尝受学于余杭章先生,留意制度,尤好法家,勉为有用之才。宜先求之经术,俟蓄养深醇,然后发为著述,见诸行事,规模自然不同。无欲速,无近名,成就方能远大。书院于足下未能有所裨益,敢以斯言奉勖,如能虚受,亦与来院共学无以异也。

龚海雏

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来书具见闻善则徙,深堪嘉慰。贤者既欲一志义理之学,所贵求之在己,亦可私淑诸人,不必定以宦学事师为重。果能舍除旧习,知所用力,亦必能自得师,否则虽终日相从讲论,又何益哉。来书谓今日少可北面,此语实误。不唯推挹太过,亦见足下自视之高。圣人学无常师,乐取于人以为善,是亦师也。道岂一二人所得专乎?书院爱人以德,初无拒人之意,若以贤为未可与语,则亦不以斯言进矣。书院斋舍无多,已患不能容席,实憾无以相待。贤者既能虚受,他日若刊讲录,当以一分寄览,与来院亦无异也。又足下前次来书,系交本院讲座熊十力先生披阅,答辞奉勉,即出熊先生之手,此亦须告贤者知之。专此奉复,诸唯谅察为幸。

金济寰

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足下仕优则学,足见虚怀。唯书院所讲求者,一于义理,不尚文辞,须曾于经术致力有素者,方可相契,否则言淡无味,听之唯恐卧矣。又设备苟简,未足以屈高贤。承欲居参学之列,虽谦德可风,实恐无所裨益,不敢虚劳跋涉,尚希谅察为幸。

谢振民

一 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来书求学之意可嘉,承谓欲比参学人之例,虽不来院,而寄书问业,此则书院章制所无,未能为贤者特设函授一门。且书札往复,词不尽意,藉如来旨,亦于足下无深益也。足下虽身羁微禄而不废读书,求之在己,实有余师,不必定以参学为重。若不知用力,诚如来书所云,虽朝夕瞻对,又何益乎?专此奉复,诸希谅察为幸。

二 一九四〇年一月二十六日

前得十二月六日来书,以其时甫将《讲录》寄去,足下所问求端致力之方及通治群经应读何书,敝院所讲《学规》及《读书法》中皆有之,后并附有《必读诸书举要》。足下览此,如能虚心领会,由此亦可得其涂径,故不另行作答。顷得本月廿日续示,乃知是项《讲录》尚未收到,岂为邮局所误邪?查敝院所得重庆寄来印刷物类,亦有经月始至者,此时或已收到,亦未可知。傥其竟未寄达,足下如需要补寄,即请示知。至足下所询课试题目一节,照敝院定章,每年举行课试以定去留,系以在院肄业生为限,即参学人亦不必与,故此项题目自无奉告之必要。其院外许寄《讲录》者,如对于所寄《讲录》志趣不合,并无来书表示者,即停止不更寄。傥欲继续阅览,除此次奉赠外,须俟来函声请照纳纸张费方可续寄。但刊刻需时,出版亦不能定期。敝院讲学旨趣重在体验,不同于现代研究院专重研究某一问题,唯务搜集材料撰成答案,便为能事已毕。须知义理之学,知之则日用不离,行之实终身不足。治经虽有次弟,入理则难以克期,非如俗学有一定程序,可预为之限也。足下果有志此学,但求之在己,必能自得,无假取证于书院。天下学人甚多,自由抉择,各从所好,敝院岂能尽人而喻之邪?第二次《讲录》系《论语大义》,尚在刊刻中,并以附闻。其余恕不一一具答。

熊伯楚

一九三九年九月二日

来书具见慕道之殷,《论中西学术》一文,举性相为说,亦能见其大端。知足下固绩学之士,而尝游意教乘者也。书院经始简陋,不足以待四方之士。顷斋舍已无容席之地,即参学人亦祇能住外,书院概不能供给所需,深憾有负来意。足下学足以自淑,求之在己,实有余师,不必定以相从讲论为重也。肃此致歉,诸唯谅察。

田冷水

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

足下所学与书院异趣,其言亦非同人所能了解。道不同不相为谋,无劳词费。后有来书,概不置答,亦不拆阅。谨此奉告,幸谅之。

游端敏

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

来书具见求学之意甚殷。书院因未有女生宿舍之设备,又讲堂逼促,坐位无多,故不特住院不可能,即院外特许听讲亦感困难,深憾未能勉徇来意。且贤所习者诗词文艺,于书院所讲义理,亦未必能感兴趣。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是亦不必尽人皆同,初无男女歧视之见也。

荣县赵尧生先生当代词宗,本院延为特设讲座。但赵先生年高,不能时至,异日傥能惠来,须得赵先生许可,或当例外通知贤,以父兄之命来一谒赵先生,于所业必有进。外此书院实不能于贤有所裨益也。

古来贤媛甚多,皆由家庭父兄之教,或聪颖天成,自能力学,初无出就外傅之事。今学校男女教育均等,而其成就或反不逮古人,此其故亦可思也。书院之教,非谓女子不能及,但妇学实礼中之一目,今尚未能设置。故于女子来求学者,不能无所遗耳。言已罄尽,后有来书,恕不置答,幸察之。

张善述

一九三九年九月四日

览所为《章太炎原学书后》一文,文字颇修饬,于时人之书亦多所涉猎。然其所谓学者,盖指知识而言,以物质、理性释文化二方面,以至善为幸福完满之称。此皆非中土之言,以是而欲研究经术,恐捍格而不胜。书院所讲求者,重在明体,与足下素所习者异趣,不能有所裨益。且斋舍已不能容,虚负来意,实深歉仄。证件附还,诸惟谅察,不具。

刘克蘧

一九三九年九月四日

览所撰《性论》,盖以西洋伦理学家之方法出之,意在批评分析。中土先儒之为学,不如是也。虽足下意尊孟子,以孟子之言性为近之,则亦非能深信其言者。 而谓本性之扩大,有为恶之因素在其中,何其与孟子之言相背也。《孟子书后》一文,辞不达意,殊为不类。足下盖为时人著述所误,今欲舍去旧习,更治经术,反之义理,诚恐多所捍格。虽有志来书院讲习,未必有深益也。又本院征选人数已逾额,斋舍隘不能容,足下来文过晚,实有后时之叹,深憾无以相接。若能虚己择善,熟读《论》、《孟》,究心洛闽诸贤遗书,熏习日久,必能有入,不必定以来院受学为重。因足下为香宋先生姻属,又重以先生手书介绍,虽以未能引与共学为歉,不敢不尽其诚,故言之无隐如此,幸详察焉。

王绥兆

一九三九年九月七日

寄来文字,审系在文学舍时课作。观足下尔时年甚少,而诗有清才,赋亦可学,独经义诸文殊未能称是。今距壬申已八年,足下年二十有四矣。此七年中所治何学,进境如何,末由知之。何以不将近作文字寄览?书院重在经术义理,足下志趣是否在此,亦须具书详述,乃可以观其趋向。书院征生实已满额,但嘉足下可与学诗,又出于香宋先生之门,果能善读书,不言“多”而言“善”者,若不善读,不知抉择,虽多,亦奚以为? 于诗当有成就,然书院之教不在是也。足下未能照章自陈志趣及涉学经过,本院无凭审录,但据少作文字,未可入选。附来证件文稿,姑以附还,若有志来学,请俟诸异日可也。

张宿昭

一九三九年九月七日

得书知慕道之意甚殷。足下年将及艾,犹思发愤读书,其在平日固不失为劬学之士,亦既教授乡里,有以自淑。观所为文章,义颇近正,而属辞比事,间有未安,未能文从字顺也。义理之学,本不重文辞,然修辞立诚,亦贵能达,无取刻意 藻,转失质实之趣。书院取录生徒虽不限年龄,然人生五十始衰,以足下之年,不可更以博涉为务,但须精熟《四书》朱注,字字体会,切己用力,必能有入。简要之道,无逾于此。若能信受,实有余师,不必远劳跋涉也。书院斋舍已满,苦无容席之地,实憾无以相待。来件附还,诸希鉴谅,不具。

贺国桢

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

足下前寄文字来,已经奉复。顷复寄示吴君忠本介绍书,并仍附诗文。足下既承家学,好文辞,亦足以自淑,不必更求入院。以书院所讲者一于义理,文辞乃非所尚,或非足下志之所存,恐无所裨益也。即以文辞论,以今日足下之所造,似于属辞、比事、句法、篇法尚未合度。《记》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此在善读、多读,不轻易下笔,久之自有悟处。书院不以是为教,聊贡一言,冀不负来意耳。斋舍已满,恕无以相待,幸勿远劳。诸希谅察,不具。

苟克嘉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二日

足下既在乡邨服务团任工作队秘书,不可弃职就学。须知“言忠信,行笃敬”处处皆可用力。即今任一职务,能尽力所事而无负,祇此便是学也。书院已患人满,不能徇足下所请。附来证件奉还,诸希谅察为幸。

曾朗宣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二日

览足下志愿书及所为《学易篇》,自谓尝遇隐君子授《黄庭》,讲《易》道,习导引之术,行之有效。及愤时而问,又腹诽隐君子之言,而疾复作,因欲来学于书院。此足下之寓言邪?果有其人,则足下信而事之,亦有以自得于己,何为屡迁邪?《学易篇》大致欲会通老氏之指,而文字艰涩费解,莫知所云。若足下胸中洞然,其言决不如此。以此知足下于《易》道未有所得也。论精微而畅朗,说理之文贵乎能达。果见得端的,自然说得明白透露,切忌徼绕晦涩。病在见地不明,不关文字优劣也。书院于足下不能有所裨益,又斋舍已满,现于来求入院者并皆谢却,非于足下独异。来文附还,尚希谅察,不具。

张德钧

一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看明道答横渠《定性书》末段“人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徐观理之是非,则于此道亦思过半矣”数语便是无上法门。“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信心铭》曰: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今日怒后辄悔,异时仍不自制,亦知甚苦,是诚何心?知悔知苦者谁邪?知悔即当改,知苦即当断。徒然留此悔苦而无法以遣之者,由于不观理耳。若能观理,自当知非,怒自无从着,而悔与苦皆可免矣。起倒皆由自己,急须自救。若如此,安有了期?可哀也。“遽忘”、“徐观”字,须着眼。

古德言句,迥出常情,非可以情识卜度。教家义解若拘于一宗,犹太远在,何论祖师门下事?初地犹不知二地事,果位中人境界,非实证实悟岂可妄判?此问太早,待无舌人解语,即与汝说。

闻道即见性也。闻道非耳,见性非眼,强名见闻,就自证义说也。今汝见色闻声,亦由自证,无人替得,大好参取。 性外无道,道外无性,已屡言之。今犹问此“道”字作何解,乃是滞在名言,故知讲说无用。凡人不感觉闻道之必要,与汝无干,可置勿问。今当反问,汝自己亦曾感觉有闻道之必要否?若与凡人同无感觉,此问又自何来?贤者自答。

二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五日

德钧贤友足下:

得书知教学甚力,良慰。相去一衣带水,承示寒假中愿来山中小住,亦佳。唯山中气象萧索,益甚于前,使人意尽,或非贤所乐见耳。小诗寄意,却非闲言语,能于此直下荐得,亦不虚存问之雅。时寒珍重,不宣。浮启。旧历十一月九日。

三 一九四五年五月五日

德钧足下:

立民见示来书,齿及贱降,复劳致馈。此误自往年以风倡之,岁岁累诸友相遗。非特仆所不安,亦为人情所苦。今愿自此罢之,已嘱立民代为璧还。贤今一意学佛,岂复留此俗情。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幸勿以是为礼。手此奉谢,即颂安隐,不宣。浮顿首。旧历三月廿四日。

李顺斋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来书并大著一册,具悉足下有志治《易》,颇能致思。然其言驳杂枝离,未能入理。释“学”字义,实病穿凿。《连山》、《归藏》自先秦即已亡佚,人间安有是书?足下如欲治《易》,请专读《伊川易传》,切近人事,慎勿舍义理而专求象数,流为阴阳方伎之学。须知《易》教洁静精微,若如大著所谈,不胜安排勉强,错用心力,深为足下惜之。且当了解文义,慎勿轻言著述也。大著奉还,率答勿怪。

徐启祐 徐定 王起 雷霖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徐君启祐、徐君定、王君起、雷君霖同览:

来书具见诸贤立志之笃,求学之勤。不惮道远,欲来相就,至堪嘉许。诸贤既从王复僧先生游,又尝亲炙李维贞先生,熟闻义理之说,何为舍近而求远哉?王先生虽以忧罢讲,徐俟既祥之后,当可仍住请业。诸君才美,年皆甚少,虽所为文辞字句尚有未安,观其楷法甚谨,则平日所渐习者可知也。义理之学,当求之《四书》、《五经》及濂洛关闽先儒之书,反躬体验。人皆可以为圣贤,但患不肯用力,未有用力而患不能入者。师友讲习,只能示以趋向,至功夫全在自己,非他人所能为力也。书院远在蜀中,况此时寇乱未已,不特道路难行,途中艰虞,非可逆料。诸君年少,不谙行旅之苦,岂可轻身尝试,以贻长老之忧?故劝诸君且就乡里随分读书,浙东一隅,今尚安全,慎勿冒险远出。他日寇乱若平,书院得迁还江浙,诸君有志来学,亦未为晚,此时实非所宜也。书院爱人以德,遇人以诚,其视来学与远方未能来者无择也。诸君慎勿以此自沮,须知此学贵在自得,诚能求之在己,何患不能得师,况诸君已有师邪?来文及相片姑暂留,诚言奉答,幸各自爱,不具。

李净生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来书具见求学之勤,附来《往乡》一文,亦见贤者志趣所在。惜贤者从前涉猎诸书,俱未深入。故发为文字,虽惨澹经营,甚觉费力,而于字句之间,亦似未臻妥帖。此由平日读书皆是泛泛寻求,不免驳杂。思未入理,见处何由端的?如此只是徒耗心力,实少受用。书院所讲习者,在综贯经术,一以义理为主。此与足下旧习相违,实恐捍格难入。虽承虚心下问,未必能有裨益,不足以餍足下之望也。且足下身任教职,自有应尽之分,亦不可轻言舍去。足下虽甘枯淡,在书院亦恐无以安之。此实不敢相屈,非有拒却之意。不欲孤负来意,故不避怪责,贡此直言。附去《讲录》一册,聊备采览。如能于此有契,则于求端致力之方,亦思过半矣。安必远来相就,然后为学?其或未之能信,则虽终日共处,亦无益也。大著附还,诸惟谅察,不具。

黄道诚

一九四〇年二月二十八日

来书虽见求学之意,颇有向外之失。为学先须求己,未可遽言其效也。书院特讲学之地,乃曰治平可立而待,是施于在位者之言,非唯早计,亦病其不伦。“先天之性、后天之心”,先儒无此说法。来稿文辞缴绕,亦未足以达意,不知其何指。濂溪或言与僧寿崖相善,则记载有之,不可遂谓其学出于是。且误寿崖为海岩,亦不知据何典记。其余字句讹舛者不烦悉指。奉劝足下且须降心熟读经籍,依先儒旧注,先求了解文义,勿轻意涉笔为文。书院征选已停,履历无劳再寄。殊愧无以慰足下之望,所以不避怪责、聊贡一言者,亦不欲孤负下问之意。如不以为然,置之可也。庚辰一月二十一日。

贾题韬

一九四〇年

辱书示以学道之经历甚详。既因阅《大慧语录》有省,赞叹直指之妙,何以谓尚涉光影?未知平日得力语可举示否?古德恒言:“从门入者,不是家珍。”此事决不在言句上。一切教语、祖语,并是缘薰;其余世谛流布,徒增知解。诸佛垂慈,只要人剿绝情识,更有何事?巨岳不乏寸土,不可从人觅佛觅道。但不被知解系缚,胸中不留一法,一切人我、爱憎、违顺、取舍、圣凡、染净诸境,无从安立,自然田地净洁,触处全真。赵州所谓“与伊下载”,程子所谓“我这里只有减法”,无有二致。不敢孤负来问,不可更添葛藤,即此亦是闲言剩语,仁者速须飏却,切勿留碍。相见已了,诸惟珍重。

又作答稽迟,幸勿为罪。承询书院事,亦只随顺世缘,无足挂齿。语默不二,何所容心?梦幻空华,无劳把捉。时方屯难,何济艰危?仁者方赞戎幕,运智兴悲,正菩萨道中所有事也。率复不具。

王心湛

一 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三日

书来旷答,谬托忘言,非真忘言,无可言耳。丧乱羁旅,百无好怀。入草求人,亦徒虚语。十力以吾养闲汉见瞋,松生乃以弘大教相责,并为不知我也。寄示松生一文,知曾有风幡颂,松生为别下一转语。以老拙妄揣,速宜飏却,于此承当得实不济事。此事要在潜行密用,决不可逞机语以当平生也。此是真实相为,不负远问,勿恨语简。时危珍重,不宣。庚辰三月六日。

二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

承寄示《阳明学》,久而始至。喜方勤讲论,广为后生作饶益,赞叹有分。此理自显,难为辞说。今附一诗以代序,托之咏歌,亦诗教之遗意,勿哂为避重就轻也。山中寂寥,直无可说,会心处正不在文字间。岁宴,唯珍重,不悉。

三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三日

心湛老友足下:

向承寄《阳明学》三期,后遂无续至。道路梗绝,音讯不通,未知近况如何?顷附一诗,聊寄怀想。仆羁旅寡亲,老病益甚,百无足言。但亦安之若素,不足深念。有故人程演生,怀宁人。 昔在沪编印《安徽丛书》,贤似曾识之,不知其何在。欲寄与一诗,今并附去,可致则为致之,否亦无碍。松生遭忧后,曾往书慰问,亦久不得讯,不审时相见否。天寒珍重,不悉。浮顿首。壬午腊八日。

四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心湛老友足下:

积年音问梗阻,空山寂寥,非复人境。比闻强寇自却,邮讯渐通,日望故旧书至,而以贤九月十六日航信为最先。发函伸纸,喜可知也。君子之道,或默或语,穷居讲习,乃处乱之常。其效不在一时,唯求尽己,乃可及人。闇然日章,行所无事,庶乎免于今之世。切宜远于标榜,不居讲学之名,而有讲学之实。期于泯然无迹,而体物不遗,乃为得之。来书所举心斋之言,亦祇是具一只眼。愿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区区之所望也。闻新复诸地尚未宁帖,虽归思甚切,犹未知所以为计。又书院相从诸友,义不能使各自为谋,故下峡之期尚待缘合。若幸来春得遂所期,过沪当与贤作十日谈,以慰契阔。未晤以前,时盼来示。唯珍重,不悉。浮顿首。

附 示王培德等

心湛好与后生讲阳明之学,阳明学亦当从躬行体验入,而心湛乃以杂志导之。恐后生唯务口说、堕标榜,故因其来书,颇与箴砭。心湛年已六十,吾已悔其言之晚。此书前半段言虽约,颇有义,可嘱羽翔录底存之。

王准 伯尹 白尹

一 一九四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足下既系屈文六先生世交,有志来学,且到嘉已久,书院虽已暂停征选,对于真实好学之士,仍拟随时容接。但足下已曾更历世缘,是否能屏除一切,专心义理,耐此枯淡之业,先须郑重抉择。贵寓相距甚近,请于接到此信后三日内,移玉来院一面,以便咨询,想不吝步。此致王准君。

二 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偶以祭肉邀诸贤一饭,何劳言谢?然来书及诗意特殷重可感。先君弃养在光绪辛丑,仆年始十九,曾为行状,叙次生平志事,今此文已佚。故乡亲友或尚有藏之者。 自迁葬皋亭,欲树一碑,窃比李阳冰《三坟记》,未成而遭乱。每念髦及未能述德,不知何日得还依丘垄,辄泫然流涕。承贤见问,益触悲怀,当俟从容敬述,文成必以相示。若燕谈之际,不欲举是为言。以老不胜哀,言此则益增永慕之痛也。“《无妄》,灾也”,义实难会。今以短偈奉答,亦省言语之烦。所示诸诗,亦为商略数字附去。贤绰有才思,但能益进于理,不患无文。见惠一律,可依改本重录一过,更以见畀,存此一段因缘。率答不具。浮白。白尹贤友足下。辛巳十二月五日灯下。

三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见示皇泽寺刻及伊、研二拓,留之。《哥舒碑》附还。汉分无他巧,须识其原于篆势之变,犹之晋人结体佳者皆从汉出也。唐后论书,乃多不知此。老而以是调心,亦是自适其适,贤于博奕而已,无足道也。若强为人役,便是苦事。不得佳笔,亦使人少兴耳。《祥峰塔铭》廿年前所书,亦被拙工刻坏,聊以一本奉览。浮启。白尹足下。壬午三月十一日。

四 一九四二年三月廿二日

见示谢先生墨迹并近作,均可喜。题字盖取“复则无妄”之义。青城诸绝句,暇时可录一纸见畀,今先以奉还。昨观子恺画亦得一诗,在星贤处,未及别写也。浮白。伯尹足下。三月廿二日。

五 一九四二年四月九日

见示近作,开首五、七言二篇最佳,为商榷数字奉还。其余即留之,不能篇篇俱改,且以存其真耳。《刻弥勒象》一律,未惬老夫意,辄为代作一首,简去疵累,令与题称,颇存玄旨。却奉酬一首,并别纸附去。虽似自拈自弄,然祇此是换骨金丹,亦不轻与也。如未详来历,容异日面论,不悉。浮启。伯尹贤友足下。四月九日。

六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十日

改写玩月诗已,留之。来书意甚恳至。自己分上事,亦在自看,仆实未能有所助发也。七月卅日镫下。

七 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漫兴》改一字奉去,但写得太草草,不足存也。旧历八月既望。

八 一九四二年十月二日

昨承馈白蜜,蜜盅明日交慰长带还。 甚荷!所患良已,老年肠秘,得润药而愈,不足忧也。见示袁道冲先生论浙赣善后一文,读之三叹。故乡不堪回首,贻误至此,谁执其咎?而文中犹被刊落多处,真令人愤慨。不得民将何以御敌,不得循吏何以安民?今日尚空事宣传,但欲倚同盟以自保,真视天梦梦也。答袁君书时为致谢垂念。原书纳还,不悉。

九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病卧三日,诸贤枉问未获见,耿耿。承以写碑纸见贻,甚荷厚意。先人丘墓,沦为异域,瞻望松楸,伤心陨涕,此愿未知何日偿耳。衰年脾困,不堪寒湿。顷强起,犹羸劣乏气力,谢不一一。浮顿首。伯尹足下。诸贤并致意,不另。

一〇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来书情辞委曲,言为心声,固知有进于昔矣。书院来年事势尚不可知,诸子欲继是相依,苟非甚不得已,犹或可以暂安。道在随时,亦无固必也。至相见似不须过数,不必预为期限。何事非讲习?亦不须指定一书,转见执滞。但望贤辈致力于日用之间,会心于言语之外,则是老怀所深慰耳。恐劳跂望,辄附答数字,不悉。浮白。白尹足下。紫东均此。壬午冬至日。

一一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三日

《淳风词配享》尚未暇写出,但存此一段意思,尚非所亟。且亦未容草草耳。

一二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

附去《今适》、《述诗》二律,劳为写之,并原稿下午见还。十八晨。

一三 一九四三年三月六日

见问散氏鬲何以定为鬲,此据铭文末句,乃右执爨史之中。鬲字作 ,小篆变作 ,最易知。竹汀释作“盘”,阮芸台仍之,不如径据本器之文为得,亦不烦更为之说也。附诗三首,并原写三页,烦即为分体就空白处写之,仍并原稿见还。浮白。伯尹足下。三月六日午。

一四 一九四三年

《制言》、《青鹤》各一册奉还。章驳阮释,十九皆是,以其精许书也。凡欲识古文形体之变,必先据小篆以推之,方有准则。近人得甲骨文字,遂不信许书,故至向壁虚造,宜为章君所斥也。昨二诗,前篇“亦任双獒”,“任”当改“豢”;后篇“高黻冕”三字不妥,请改作“良不腆”。一字未安,总不可放过耳。浮白。伯尹足下。八日晨。

一五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五日

来问今作简语奉答:

一得一失君未知,有过无过不须疑。古人战胜何关汝?若是途穷安有词?

贤意只是要判神光,忘却自己,一闻得失参半,即便不甘。要人许其解会,若言未在,转见栖皇。不知自己若到古人田地,自然无疑。试思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如何容汝作解会!方知今日作诗、解诗,一等是闲言语也。此语亦不可执。非是要绝却言语,只许妙会,不许下铁板注脚耳。 杨君砚拓题字,但随手出之,不必过于矜持。行款却须审度,无令局促斯可矣。伯尹足下。浮白。

一六 一九四三年

伯尹足下:

《悲华诗存》印本,顷慰长于故纸堆中得之,果无《黄序》。其行间改字,乃叔衍据其翁遗稿手改本校过所加。此本乃洪君没后叔衍属仆为重删者,仅看数叶而辍。以贤重洪君诗,兹特以送览。《宋史•胡文定传》,拟附之《春秋传》后,昨属立民交去,可从容为写之。张梓生属书二件,今亦附去,登记后交立民明日带来,面还张。以明午拟邀张与丰君共饭也。浮白。三日未。

一七 一九四三年四月七日

皮肤作痒,流黄水,恐系风湿。唯头面属阳,虽疥癣轻疾,亦宜注意。《外科证治》三册附奉。此疾或用西药较灵,俟天晴似可就仁济医院一视,何如?昨晚风雪交作,豆麦大损,春行冬令,殊为可忧。今日奇寒,诸宜葆卫。浮白。伯尹足下。四月七日晨。

一八 一九四三年

今日得二诗,附去。其一乃为杨医师赠砚作。砚尚未焠好,杨先以拓本来属题,欲以寄吴龙丘,未便拒而不与。因欲劳贤以细字书于拓本之左方,地位由贤自择其适当处。但其纸甚薄,恐不免涨墨,从容为之可也。余一律亦烦并此诗另录一通存稿。浮白。伯尹足下。十三日申。

一九 一九四三年七月一日

昨归未倦,子恺联纸送到,俟明日书之。见书微见小欬无妨,能安睡,是药有效。梦中皆属思,不须梦中更占梦,思虑少则神自清也。慰长患疡差减,承示食忌,当并谕之。《漫与》复得二首附去,不必亟录,登记簿亦并往。浮白。伯尹足下。七月一日巳。

二〇 一九四三年

午前写示《漫与》二首,后又续得四首,今并写去。《占梦》一首即取来书作材料,《争渡》一首则昨日船中所感也。前后已得廿四首,触感而发,尚可出之无尽。然亦不强作,留与后人解会,亦了无次弟也。览之或可已疾,故不辞屡写耳。浮白。伯尹足下。一日申。

二一 一九四三年七月六日

来书以难忘为言,只是观理之念未真切耳。观起则情自忘,何不可遽之有?滞于习,动于气,乃觉无下手处。其实,观理即是集义养气功夫,争容得些子客气邪?

二二 一九四三年七月七日

酉刻来书甚慰。雨大水涨,不可入城,停药实在无妨。固与贤屡言,心力胜于药力也。慰长亦予停药,脾胃似稍复矣。前既忧旱,今又忧水,至于一身,实无可忧。《漫与》共得卅六首,自写一本付钉。贤且静养,不欲劳以笔札也。浮白。伯尹足下。七日酉。

二三 一九四三年七月十日

贤来适假寐,丙元未以告。醒来见案上有泡参一包,始知之。当午日光颇大,不过劳否?萧先生改方云何?便希示及一二为慰。晨间视贤舌色大佳,似已无病也。据炳元云,泡参仅费一元五角,玆以附还。十日申,浮附白。

二四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昨得书,示及谢氏父子暨德钧、硕井诸札,是皆于贤良厚,朋友之道固应尔也。德钧及张医拟方,亦各有理,但治病宜凭色脉,辨证而后议药。犹虑其未必中病,是以知者慎之。否则古方之善者多矣,曷为不可尽人而服之哉。子巽望贤切,行止须自决。若不畏道路,一往就之,以答其意。暂游成都,亦足写忧,不必定为治病也。诸函附还,樊纸亦并往。别附二纸,以助调药之兴。伯尹足下。浮白。

德钧劝贤勿刳心于文字,却是良药,胜于所拟方剂也。

明道自扶沟召判武学,李定、何正臣劾其学术迂阔,趋向僻异,罢之。时伊川方病,明道谓人曰:“在他人则有追、驳、斥、放,正叔无此等事,故只有病耳。”古者贤者处乱世遭困厄者甚多,病缘却是最轻。贤若有志此学,病自不能为心害。又伊川尝言:“吾受气甚薄,三十而始盛,四十、五十而始完。”象山曰:“学者能完聚得几多精神,才一霍便散耳。某平日如何样完养,故有许多精神难散。”看他古人是何气象!诸子虽殷勤,却无有此等意思。试一思之,其效或不在龙骨、牡蛎、地黄、阿胶之下也。

二五 一九四三年

见示昨日复见痰中有瘀,恐系下山太劳,又天气暑热,于此证非宜。食少味,觉咽干,常人当暑天亦时有之,非必由于药。或系微感暑,稍凉则自复,亦不必定服祛暑药。药多则疑于乱,与其杂投,不如停服,务以心力胜之。德钧“放下”之言甚是。果能“放下”,病可立除,何待三年三月邪?又,不病时亦当放下,不待因病而始放下。病中应放下者,第一即忧病之一念,此念能使病增上。能不以病为忧,病自易愈。此德钧书中所未及,愿贤更进一解。若未能释然,不如听巽伯劝告,往游成都,或视德钧于北碚,亦可藉此销忧。但必自量能胜行旅始可耳。诗不必抄,若欲观仆新作,今午以太热不能假寐,复得一律、一绝,附去一览,虽未足祛病,亦或不致增病耳。德钧书附还,彼劝贤勿作书,意亦良是。贤年方壮,何致形劳如此?吾欲贤自壮其气,勿为愁苦之言,此正祛疾之要也。伯尹足下。浮白。廿三日申。

二六 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五日

念佛亦是胜方便,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久可证念佛三昧。《楞严》第五卷末后,大势至“说圆通”章最精。莲池《弥陀疏钞》亦宜尽心,专看龙舒文不彀。念,自是心念,不是口念。若持名则亦出声,总以都摄六根为主,方可得力。梦境不足凭,只是杂念稍减耳。任何法门,决无不下一番功夫而即得相应之理。切勿求速效,祇要绵密用功而已。伯尹足下。浮白。十五日申。

纸已到,恐是伯珩先寄到者,前次送来一批,立民将此一件遗漏耳。明日写。并及。

二七 一九四三年

来示并诗一页收到。足患未差,良念!欲仆为诊脉,未知行路过多有妨否?足部疮患或未必形于脉,宜就外科视之。为紫东治愈者,曾识其人否?又忆公纯尝请一外科医,据公纯言,此医尚有经验。 住丁冬街,忘其名,可询立民,当能记之。附来丹药,未知系何药,亦未查书。 仍以奉还,并捡出《外科证治》一册送去备查。浮白。十八夜。

二八 一九四三年

劳为代写杨君砚拓题识,行款甚称。诸诗清本亦至。顷有赠敬生一律,附去,请为录于答啬庵诗之后,原抄并往。又《去日行》、《归燕行》及《草阁独望》三首,贤前所录者已寄谢先生,顷附稿仍烦因暇另录一通自留。浮白。伯尹足下。十九日未。

足患已结痂否?良念。

二九 一九四三年

写诗甚劳。来篇大佳,为易一二字奉去。附昨晚新作五律一首,烦并《观物》一律,为写入五律诸篇之后。以后如有新作,俱欲贤为分体写存耳。伯珩、先芳二函附还。紫东答伯珩书可附《鬻字启》数本去。如石井、眉杰皆可与之,并请告立民。浮白。伯尹足下。九日晨。

三〇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伯尹足下:

八月廿九日南温泉来书,逾半月始至,盖因九月初大水路坏,邮电均阻也。知已辞东北就边疆,去住随缘,但自处以义而不徇人以取容,何往而不可?寇虽退而境未安,闻新收复诸地,俱未宁帖。东归犹尚需时,羁旅中且宜自宽。书院东迁,须待董事会计划,仆乃无能为役。以私人言,无论求舟车不可得,且无以为道路资粮之备。去卫返鲁,在今日乃为虚言,只能少安,俟时而动耳。理有往复,物无成坏。愚者执之,则触涂成碍;智者妙观,则一相齐平。但除人我之私,自无违顺之异。然不得坏世间相,日用间惟求尽己分。凡事各有个是当处,逢缘遇境,顺理而行,自然能渐脱习气缠绕,一切爱憎计较无自而生。所谓“君子安处善,乐循理”者,此之谓也。寄来诗文俱留览,不复寄还。承欲于来篇字句之间加以绳削,今实未暇。所以答贤者,不徒在文字之末而已。濠上屋已为水坏,暂移尔雅台,乃似巢居。忽忽过冬天,冀于明春得遂归计,亦殊未能逆睹耳。旧疾想已全除,渐凉,仍宜慎卫。因暇以书见及,足慰岑寂。不宣。浮白。

附 致书院办事处诸友

顷答伯尹一书,亦是对治悉昙,送与贤辈一阅。

三一 一九四七年

详《乐记》“音之所由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一节,举哀、乐、喜、怒、敬、爱六心所感,其声不同,终之曰:“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此明感在声先。下文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以礼乐刑政合说,皆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今所举“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一节,义与上文相应。所谓“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下举六旨亦是平列,“思忧”、“康乐”云云者,此明感在声后,乃告作乐者慎其所以感之者耳,初未就存养之功言之也。其下“土敝则草木不长”及“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两节,其说自然感应之理尤明。“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至“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方说到存养之要,承上文“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而言。“然后发以声音”至“天下皆宁”,乃是结“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之义。其文义大段脉络如此,非如来恉以“康乐”为“思忧”之反,及先之以“刚毅”云云也。凡说经,须与本文相应,勿添出枝节。此六者皆言其应而非感,且无展转生起之义。如“乐之所至,哀亦至焉”之谓,与此全不同也。以上就《乐记》大略消文竟。来恉特重刚毅,谓在敬先。此亦未是。若就功夫言,敬可至刚毅,刚毅不能生敬。刚者无欲,毅者强忍;谓为敬之效验则可,如程子云:“敬则自然和乐。”亦可变言“敬则自然刚毅”。 谓为敬前先须刚毅则不可。若就气质言,刚毅是美质,然养气功夫则在敬。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然是气是集义所生,集义功夫在“必有事焉”。“勿忘”、“勿助”则是敬摄,非如来恉所谓“好善恶恶之一念即是刚毅”也。如曾子有刚大之气,其功夫祇在“三省”。贤若能体验,久久自可得之。欲作意为刚毅,亦不可得也。此乃就贤意申晰,初与《乐记》文义不相涉耳。其余连日晤语亦多可触发,不劳多举。盛暑挥汗奉答。不悉。

三二

服药后如何?缓病不可求速效。昨遍捡方书,知彭医治法不误。疏肝解郁,柴胡、香附并所当用。服后当觉胸胁稍舒,是其验也。又晤南屏,自述曾患此证,彼于调养之法,亦能言其要。第一要宽心,不可愁苦。

三三

“劫波巾”用《楞严》六解结义,“ 麦尘”用《楞伽》大慧问百八句中义,可捡《楞严》第五卷、《楞伽》第一卷寻之。百八句难明,绾巾示结以明六解一亡,义甚显了,尤人人所当知也。藕池口有小路通重庆,昔闻张仲明言之,检地图似尚非近。昨有《草阁独望》一首,亦劳为写之。浮白。伯尹足下。十二日辰。

三四

佛未成道时,住雪山六年苦行,遍学外道,见《本行集经》。万佛顶在峨眉金顶最上一寺,金顶可望西藏雪山。此不过借用,言今时即外道亦不可得,微尘世界真太小耳。凡在高处望远,便有此感,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也。因来问,故具答。子东信附还。白尹足下。浮白。十四申。

三五

编入《答问》五卷中,非是好流布,以其语虽于今日无益,未必不可俟之后人。在贤辈若日得受用,亦必不肯秘惜,图有他受用也。此语若一时未喻,亦可置之,不必苦思,亦无劳致问。浮白。伯尹足下。十三日十时。

三六

德钧信附还。梁先生诚矫矫。此文可与立民、星贤一阅,仍由贤留还德钧可耳。拜经、习定,量力为之,切勿急迫,亦不可著相,方有除病之益。伯尹足下。浮白。廿四日午。写件另附。

三七

昨和诗太率,今晨改定,别纸录去,前作便可毁弃。视今所改,天壤悬隔,乃知古人所以不肯轻出也。浮白。白尹足下。立秋日。

三八

来书请益两则,语直下,会去便得受用;不会且置。切忌在言语边摸索,用意识卜度求解会;须知此非意识所能了也。不是无方便,只此即是方便。若展转下注脚,堪作甚么?今不孤来意,再为举一则公案:不记为何人语,忆或是南阳忠国师,亦未暇检书,然此却无关。 问:如何是本身庐舍那?曰:“与我过净瓶来。”僧过净瓶与师。曰:“却安旧处着。”僧如师教作讫,再理前问,曰:“适来会么?”对曰:“不会。”曰:“古佛过去久矣,若会得此,便会换水添香。”语并无两般。又赵州东院西杨大年,直是语拙,此与东山“水上行”亦无二致。若拈相似作注脚,转见荼糊也。来诗亦姑与改去,前为贤说王索仙陀婆故事,贤辈正少此臣宝也。他日用得熟时便不费力矣。伯尹足下。浮白。四月廿三日未。

三九

来书及抄诗均至。见示气逆在吐血以前,感冒在吐血之后,是咳本由气逆而来,气逆即是火升也。与道家进火说大异,勿误会。 感冒久亦郁而为热,但无新感风寒之证,如头痛畏寒之类。 拙方可放心服之。此方甚轻,即无大效,亦必无碍也。胸背胀痛乃是肺中气郁,或有水气,服一二剂后如觉稍舒,咳嗽亦减。 则是其验。若胀痛如故,则更须易方,此方未能中病也。总之,切宜宽怀,病自易愈。两日来未见红,是佳象,或瘀已净矣。 即偶复见红,亦勿生畏,此本缓证,不能求速耳。慰长今日复发热,势殊未已,承问及之。伯尹足下。浮白。十二日申。

四〇

伯尹足下:

袁、黄二书发出,甚是。再生五册亦收到。游山量力,不必定穷其胜,欲返则径返,亦未为不可。游资取给于廪饩,亦听贤自为之。但闻七月米尚未取得,嘱侯先生先为垫发固可,似宜以此月米为限,其不足者由仆字润项下拨三千元与贤。仆既不问事,亦不便为贤作主张也。辟书径可收下,勿再拘牵名义,寄来寄去多费周折。凡事要直爽简易,无事纷纷自扰。不用佐助名目,当日仆曾儳言,亦以顺俗情也。丛林请书记乃系常事,亦无定额。今书院劳贤辈者,何尝有多不胜为之事?将来亦不过缮校底本而已。此则仆虽不问,可为坚决之者也。余俟面,不具。浮白。十九午。

四一

昨夕得二绝,纯是天籁而有唐音,今附去。有兴时,可并《涨后》一律,为分体写之。原抄二页并往。凡说诗,则一切法界皆入于诗,足可忘疾。今拙句虽不乏,未能为人已疾也。此询伯尹贤友痊佳。浮白。十二晨。

四二

申刻来示并读程传札记札记容缓看。 顷至,且喜所患已减,且能静坐,此必有益,胜于服饵。四大难调,人之通患。《内经》所重“治未病”之法,乃在五志六情,故外感六淫之气不能袭也。此义必人人知其切要,然后疢疾为已。慰长近日复受暑发热,童騃未足语此,日以药物调之,老夫益困耳。此询痊好。浮白。九日酉。

四三

偶为德钧发药,明知不逗机,姑与诸友拈提一上。据贤辈会处,总在义路,未能直下了当。语拙不妨,见处未谛,不可相误。来诗为改奉,别纸将此则公案注破,亦附去,可与立民诸友同览之。此大非古法,老夫合自吃棒也。浮白。伯尹足下。十九日巳。

四四

《漫与》复得四首,附去请为续写。不亟。 既曰“漫与”自非有所指目,不为一人而作。贤会处引归自己,果于贤有饶益者,亦许如此会,然初非鄙意也。楼子和尚闻山歌而发悟,歌乃与之无干。即沧浪孺子之歌,亦自称口而出,本无寓意;圣人闻之,便教弟子作道理会。诗无达诂,本自活泼泼地,不必求其事以实之,过则失之凿矣。禅语皆以到家喻见性,客子喻在迷。用惯亦不觉其赘。越鸟背南,乃谓向外;门前式蛙,实讥渎武:此皆甚显。见问第三首,系用《紫芝歌》,亦泛言天地否塞之象而已。今往四首大率皆刺时,亦许作道理会,但勿泥耳。今日无人磨墨,丙元须帮缚篱。 不能作字,明日乃可写。樊纸已污损不堪用,姑听之。仍望摄意自广,足以忘疾,用慰所望。伯尹足下。浮白。廿七日。

四五

《瞑言》复劳为重写一本。观贤作楷似刻意求工,反失之过。以后但求分行布白,笔画无差,使人易识,不必过作意也。前日因闻星贤有忧,遂无诗,此亦“哭则不歌”之旨。昨日复得五首:前二说事;后三寓理,颇非苟然可及。附去烦并写,亦写二本,仍欲以其一寄谢先生也。 兼与立民一阅。浮白。伯尹足下。二月十六日巳。

四六

《千人针》“明年薤露泣荒郊”,“郊”字应作“原”。以上数联用篠、小、巧、皓韵;此句虽非押韵,亦应避用萧、宵、肴、豪韵字作结,以声病也。非咏歌不知,因此亦可以示一例。浮白。伯尹足下。九日巳。

四七

见示德钧信奉还。此信耽阁甚久,几付洪乔,又见行路之难。其与仆者已留之矣。欲除病本,须绝攀缘。此是诚谛之言,所谓真药也。豁然忘病为上。浮白。伯尹足下。十四日晨。

四八

见示德钧信奉还。儿女论婚似以乱定后为宜。 久无诗兴,昨亦偶然感发,无足多称。《释寇》稿贤即留之;《悼竹猗》者录副与其弟亦无不可。拙诗去年秋后所作皆自写成册,不须重抄。去年以前稿,皆零乱未略整理,俟稍闲删定后再奉阅。书院应写稿件甚多,贤有余力可为之,拙稿非所亟也。伯尹足下。浮白。四日晨。允明适交阅补润者今仍以奉去。

四九

写诗收到,不太劳邪?昨夜已将来诗改毕。今附奉。五言实难于近体,来论未然。今且熟看《选》诗可也。顷当入城,草草书此,不悉。浮白。白尹足下。廿六晨。

五〇

来书累牍并示二诗,知精神转佳,然写此莫嫌太劳否?方小愈,似未宜多构思作文字,恐有妨也。诗已为改奉,勿亟亟写之,养病且宜少思虑,但以书遮眼,亦无劳数往复作长书也。调心先息怒,甚善。明道与横渠论《定性书》:下手功夫全在“遽忘”两字。怒既已发,如何遽忘?最胜方便,乃在观理。但提观理一念,则怒自退听矣。同时不能起二念故。 喜、怒、忧、悲、恐,《素问》谓之“五志”,皆气病也。“喜则气散,怒则气上,忧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贤之病气逆者,所谓怒则气上也。气有余便是火,火动则咳嗽唾血之因也。咳嗽多因火动,其气逆上者固是火象。 凡药皆偏胜,故善治病者不用药。贤果能用调心工夫,心调则气自调,安用药哉!随宜少服,亦自无妨。但疑信参半,不如不服。须知药力决不能及心力也。此非劝贤不服药,但谓勿可专赖药耳。顺问痊好,不悉。浮白。伯尹足下。六月廿六早。写件久阁。如有气力,可将所积各纸编号寄下,拟抽暇作书矣。

五一

申刻来示悉。观未发,自须绵密“下功夫”,岂能直下便了?贤意思未免太急迫,此亦是一病也。如有疾服药,亦不可期速效。老氏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亦是养气祛病之妙诀。程子下一“遽”字见功夫,断惑要勇猛;老子下一“徐”字见功夫,养气要从容。请合参之,必有益也。来书以难忘为言,只是观理之念未真切耳。观起则情自忘,何不可遽之有?滞于习,动于气,乃觉无下手处。其实观理即是集义养气功夫,争容得些子客气邪?此语可与立民一阅。 慰长服理中汤加味甚宜,日来脉较和,形色亦较善,不欲劳萧先生远辱。贤明日若往就诊,或便道一见过可矣。仆所举丸药名都气丸,即六味加五味子。 此间亦无购处,恐尚不甚切合也。伯尹足下。浮复。六日酉。

五二

见示《阁帖》残本,乃肃府本,即兰州刻,拓尚旧,惜装裱无次,又过少耳。《鹤铭》钩本所据似非落水前本,尚有韵致,但笔势则不可辨矣。商书昔未见,诗既还黄先生,不须更索,三种今皆奉还。浮白。伯尹足下。四月七日晡。

答伯珩书附还。

五三

《干凿度》“君人五号”一条,“大君者,与上行异”也,当以郑注为主。在卦辞,“大君之宜”系指《临》之六五。郑意,则明指九二,故曰“《临》之九二,有中和美异之行,应于五位,百姓欲其与上为大君也”。其义已足,不必更据《正义》说,转见迂曲。盖郑意以在《临》之时,九二实有君德,而与六五相应。《师》上六“大君有命”;《履》六三“武人为于大君”。君不定指五位。 故以“大君”之名归之,不必定居五位也。可以此意答伯珩。变文“题德”二句,《会语》误记为郑注,校正甚是。此答白尹贤友。湛翁白。七月十二日。

答伯珩书附还。

五四

“行异”谓才德出众,与上言“民归之”别无他义,若变文亦可曰“行异人归”,因与下文“圣明德备”为韵,故言“与上行异”。古书往往如此,不可以后世句法求之也。君人五号本非克定某卦某爻,郑君偶以“《临》之九二”为说,亦不可泥。郑以“中和美异”释“行异”,并无所遗,何言不得其解邪?《正义》以二五刚柔,其志不同,乃释象辞“未顺命”之义,与《干凿度》五号无干涉,不必牵合,转失之凿也。白尹贤友。湛翁手答。七月十三日。

五五

今日作赠行诗一首,遂以送奉,此亦不妨预支,乃欲以广贤者之意耳。治任正忙,无须作复。浮白。伯尹足下。廿九日午。

五六

敬身春间实有书由贤转来,犹能忆之,但忘其重庆地址,亦不记就何事,似是铨叙部。 贤当检其来书,其与仆者寥寥数行,已遗之矣。今因贤欲寄书,却得一诗,可为附去。又行悼袁竹漪一首,同用“鱼”字韵,颇自然。二诗皆以奉览。悼袁诗但留之,亦不必示其弟,以其不知诗也。 浮白。伯尹足下。七月三日巳。

又有《释寇》一首,亦今日所作,同附览。

五七

来示并抄诗均至。承告家书近况,乃恍然于贤者致疾之由。世乱年荒,尽人颦蹙,何独一乡一邑一身一家而已邪?贤啮指心通,宜其郁结,但当谋所以纾亲之力,不当因愁益病,转以贻亲之忧也。今为贤设想,能还家将母,上也;择事而就,冀可以代负米之勤,次也;坐困荒山,日事药饵,但有嗟叹,无益身心,下也。而子巽、德钧所以为贤谋者,乃在所缓,因此非药石所能为功。一夕愁烦,则八味顿减矣。鄙意且宜自宽,徒忧无益。忧己疾犹为身见,忧亲之劳,乃是秉彝钧。是忧也,一则可忘,一则当解。今欲忘则近空言,然求解固是实理。解之之道,当见于行,或俟渐凉,一至渝中,就道冲先生商之,于事必有所益。晓村雅相爱,三台空气不佳,似在所当舍也。所言依山者,将以地为重乎,以言为重乎?吾之玄言,莫非实理,即今亦是为贤发药。若以吾言为可信,何地而非依山,岂必相从山寺,况已法筵将散哉。袁、金诸札附还,不悉。伯尹足下。浮白。七月廿五日加申。赁舂、牧豕,古人皆躬为之,不以为戚。列御寇学于壶丘子林三年,还家亲执爨,饲豕如饲人。此乃学道人最好榜样。吾虽不及壶丘,望贤不后于御寇,无以是邑邑也。

五八

伯尹足下:

来书词意悱恻,书势亦佳,承抄地震诗,甚劳。此诗用经语,亦律中别格也。 足见微恙无妨。前日所谈,乃不为书院而发,幸勿误会。凡人久客,无不思家,况撄小疾,医药调护皆须自任,尤易增客感。因闻乡人张处中言行旅尚非甚难,故聊为贤述之,亦“远望可以当归”之意,初非以依止为有碍也。吾意亦思早还乡里,谁能郁郁久居此哉。至刻书之计难以支持,此乃事势如此,无可奈何。写诗收到,赠子东诗略为点定,今送去以便早写。另有易县长求书五件,又册子一,亦烦列入登记册中。册子可不登记。 彼乃自送来,袖出润资,如买菜然,虽恶其无礼,亦闵其无知。因告以某之鬻字,乃为刻书,依例,润须送书院收件处登记,乃可下笔,当面却之。彼谓日内须赴成都,要求留纸速写,彼于二日遣人带润到院取件。并指定两件须作篆。 因不欲绳之太苛,遂允之。已为写好送贤处,留俟彼二日来取。彼盖以此馈送上官。其人为张岳军、李伯申、胡次威、邓鸣阶,及彼自己,共五件。 恐未必照润例致送,俟彼来取时,如润额不足,不必与校,册子除外,其余指定加半可损。双款之加额则不可破例,必须算之。 但云仆曾嘱格外通融。与俗人为缘,亦不得不尔也。亦希告詹允明先生同洽。浮白。伯尹足下。二月廿八日灯下。

五九

立民、伯尹两信均至,先芳不知是何缘业,吾不得已而出此,以书院实不能为之调护也。 实无异置之死地,心为之恻。诸友若能排日往彼看视一次,虽于病者未必有益,亦是稍存仁义,异于行路。唯立民既系彼所畏惧,近之恐非所宜,仆虑彼恐已渐失知觉矣。伯尹欲往听经,量力而行,有何不可?普贤行愿,人人所当效法也。浮白。

六〇

辰刻来示,用意甚嘉。前答书本不须亟出,今贤既力请,已别删定交立民。至其余各书,实不必再行增入,他时听贤别刻可也。天热诸宜慎卫,不悉。伯尹足下。浮白。十四日巳。

六一

来诗已为改得附去。诗后所加语不必再录入《答问》,反成蛇足,但与立民一阅可矣。昨日送来诸册已略翻检,实亦未足见珍,语过即忘,亦是急水上毬子,今仍以奉还。贤欲将来付刻,亦不会瞎却人眼,自可听之。但存此念,亦勿计着为上。天热,且放教洒落,勿多思虑。伯尹足下。浮白。十四日申。

六二

来书具悉。抄诗非所亟,集句、题跋又何足重抄?固非所吝,但愿识其大者,勿以此小者为贵也。书院文卷须抄,详在答立民、星贤书中。贤近体较胜,可帮同分写,应俟立民将廿七、八年卷钉成,即从此册抄起,顺序续抄亦可,藉知书院造始之艰难,勿谓此为俗谛,不屑措意也。浮白。伯尹足下。九月廿六日申。

六三

见示道冲先生信并萧笺奉还。刘书不可求,惜从前有此书在杭时王邈达所赠。 而未读。天下佳书亡佚者多,不独刘书难再得也。贵阳寇迫,舍甥竟不能成行,老怀弥恶。答袁先生书,希代为道念,不宣。浮白。伯尹足下。九日巳。

六四

自故人子田戚之不禄,无复吟兴。近日始稍宁帖,适立春,贤送红梅来,遂得短律。今以奉览,聊答雅意,不更题款。又适得敬生、德钧二书,并以附去。敬生书可留交星贤,其乞书各色单即留下,俟纸到检点原书见还。 俟吴业艺带纸来即为之书。德钧错会拙诗,于彼仍无所益耳。伯尹足下。浮白。立春日。

六五

来示并见还诸书均至。承以与沈先生书见示,为商略数字奉还。金先生之约,自宜速应。惜别乃是俗情,禅家所谓“何处不相见,吾正与子隔山也”。布袱并奉。浮白。伯尹足下。二月十日申。附还与沈先生一纸。

六六

骨力谓峻峭特立,舒卷自如,如右军草书,体势雄强而使转灵活,不可以粗豪刻露当之。试观义山近体,学少陵非不温婉致密,然骨力终逊。山谷、后山力求矫拔而不免生硬。以此推之,亦思过半矣。此亦如人学射,久久方中,学力未到,不可强为。虚承来问,略答如上,他日自知。六日。

六七

节前贤交允明带来登记簿,当时未即看,便置抽屉中,次日过节遂忘之。今日无意开抽屉乃发现,因知人之习于善忘者,我亦有之也。兹以送还。好在迩来来件甚少,尚无碍耳。浮白。伯尹足下。十月五日。

六八

伯尹足下:

方在庭阶纳凉,忽得来书,映月读之。虽嘉其勤,颇虑作此长函,有妨摄卫。能于赵州句下会入,或可不忧及此耳。承缀辑平日所闻,什袭甚固,其实何足见宝?果能得力,亦不在多。孩子六识话,欲使增入《答问》,以此为殿,亦似有义。其前答一书,贤既不欲示人,仆亦何意流布?已教立民勿录入,但录《急水毬》一绝后语可矣。至送来诸册,容明日阅后奉还,现在亦不拟增入也。好言语说不尽,岂能一一刊布,况书院将收场邪?凡仆平日所言,未必遂有饶益,且说后亦即忘之,此亦谷响泉声,岂能执着?乘夜草草答此,慰贤之望,即询晚佳,不具。浮白。十三夜。

六九

尊患盖由心神不宁,静坐摄心少思虑可已。既云食鸡卵稍安,似可服阿胶鸡子黄汤,仲景原方有芩连,今无邪热,可去此苦寒之品,但用阿胶三钱,以黄酒少许,本可全用酒炖,以贤不能饮,或全用水炖亦可,但稍加酒或无碍,若恶酒则不必加。 和开水炖烊,入鸡子黄一枚,去白。 趁热以箸搅之,仍温服,加冰糖少许则味佳亦无碍。若服药可用熟枣仁一钱、 白芍二钱、 茯神一钱、 远志八分、 北五味三分、 炙甘草一钱 ,仍加阿胶、鸡子黄。鄙意单服阿胶、鸡子黄已彀。神静则气下,勿过虑也。如不验,可驰书告德钧拟方。仆意总重在养,但能收摄心神,百病自不能袭也。薪水津贴,都是假名,有何分别?沈先生既为贤留此,自可受。因贤病后须养,故未愿多劳以事,此自沈先生好意,不可却。

仆已不问事,亦不得与于此,因来问,劝贤受之,不必辞也。至云俟校书之日始受,今亦无多书可校,将来有书校时,或当分派,亦不是终日有事。如此间暇,正好摄心,何为其不安也?黄先生批鄙造,又为慰长亦批一张,甚劳神虑,容当面谢,若致书时先为道意。昨日胡朗和先生过访,送之过坝,见其行步轻疾,自牛华溪徒步到此,仍由马路欲至八仙洞过江,了无疲劳之态,仆自嗟不及。盖古之仙者养性,今之仙者养形,养形之效犹若此,则养性可知矣。形乃气之所成,八字亦是气。 理行则气自顺,万不宜使郁结也。伯尹足下。浮白。九日申。不必作复,免劳神。

七〇

梅圣俞有言: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方为善。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良为知言。贤辈意思未远,特为举此,以资助发。今日得二绝句,亦附去,且勿写,俟积之稍多再写不迟也。伯尹足下。浮白。十七日晨。

七一

顷复得二诗,检前所写尚有空白,请仍分体将今日四诗续写于后,原写三页,新稿二纸并附去。《活句》一首,恐不能当下便见,亦徐俟悬解,切忌卜度耳。伯尹足下。浮白。十七日申。

七二

来书并写稿均至。《名相》一首,不尽说道理,且不须作禅语会,异时相见面论。今日舟中亦得一律,附与星贤转交,恐尚未见,今将所写一页仍附去,明日向星贤索之,并录于后,交慰长带下可也。伯尹足下。浮白。廿二日酉。

七三

见示前日入城不适,盖过劳之故。仍宜静摄,勿多走路为妥。承问气逆未除,乌药是否可加,萧君既嫌其辛温,似仍以不必加入为是。唯鄙意桑皮、紫菀同为降气之药,其实杏仁似亦不须再加。仍服原方,必能徐徐见效,不求其速也。又,前承惠蜜煎,谢谢。慰长用之有效,唯近日渠兄妹二人病皆未已,慰长微泻,镜涵发斑。 尚费医药耳。伯尹足下,浮白。

七四

《瞑言》后八首今日改定,托立民交去,烦为写两份,一自留,其一欲寄谢先生一阅也。此诗次弟恐贤辈未明,今略示之:一为总叙;二谓同盟,以英美为主动;三指苏联之胜德;四指日美之战;五讥同盟国交态;六言战绩尚少;七叹战后局面;八总结,追叹诸夷之无识也。又《即事》一首,可录入《人日寄啬庵》诗后。伯尹足下。浮白。

昨谓“来去水”末句,“始堪”改“若为”,则上句“如可断”之“如”字当改“不”。又及。

七五

所写谢先生诗,楷法精整可喜。后此似可时写《破邪论》,气韵当益胜也。嘱书皆为了却,极不当意。楹帖以大小不匀,易纸重书,遂涨墨满眼,不复成字。乃知好字亦须具缘,古人兴会所到,亦不易数遘耳。伯尹贤友。浮白。去年诗稿一叶奉还,苏李句改作楹帖为宜。 廿四日。

七六

来诗略为点定,袁、樊两书并奉。德钧戒贤勿为诗,其实诗何必戒?兴到亦可作,未必遂妨病,但不可构思太苦耳。观贤造句似犹艰涩,此则或恐有妨于病。若写字,不过用心,似无妨也。放怀任运,勿强为,勿测未至,夫何忧乎?袁君书容别复,其劝贤语极是。前晤萧君,亦言贤愁过于病,不愁则不病矣。愿深念之。德钧近有书见寄,并附一览。伯尹足下。浮白。四日夜。

七七

礼敬诸佛为助道之要。经所示十愿门,皆以“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作结,可知入处在三业清净,方有相应。分除病障,以忏悔为本,病即是业感所召,果清净则何病之有哉。昨南屏亦来言清定欲求见,已答以随时可来,或俟讲期毕后较便耳。浮白。伯尹足下。廿二日巳。

七八

巳刻来示悉。昨寄书与星贤时,贤书尚未至,此无关贤事,但既交星贤,星贤亦宜见告及之耳。顷送去昨晚为贤改诗,引赵州“孩子六识”语,此乃真药,现前只是知音少。此诗篇后赘语,若于病体无妨,却望并诗录一份,即此五绝原本并改本。 与立民可。贤诗且不必写与我,吾语却望贤写与人。

七九

昨晚得书良慰。今日复成《忆峨眉》一律附去,请为录于《梦杭州》之后。昨尚有《戏题瓶粟诗后》一绝,亦并附去,录于《夜凉》诗后。原抄二页并往。《峨眉》一律,亦不苟作。此皆自然流出也。张易纸可随时送下。伯尹足下。浮白。十九日晨。

八〇

见示与袁君书原稿奉还。诗集分目,随人所好,本无定法。但终不是类书,亦更不同科学,似不须求之太过。此于诗之义味实无与也。浮白。伯尹足下。九月廿一日午。

八一

见示樊、钟二函奉还。漱圃所辑《襄州事略》亦至,当另复其书。体例颇不合,已为商订,题咏则不必有也。浮白。伯尹足下。十二日辰。

八二

贤佳否?吾昨日饮水过多,不能进食,夜中复数起,少睡,今遂腹泻三四行。然趁雨后凉,为俗人了债,写《急就章》,自出篆法,颇具变化,因知形劳尚未足困我。告贤使知此言非诬耳。伯尹足下。浮白。卅日午。

有饬吾款者,内一行墨过饱。“宋”字纸裂,请注意,然得善裱无伤。

八三

(《瞑言》后八首)劳为重写一本。因末行占一页,行款不称,可将小序写作双行,便恰好将一页写满。欲用以寄谢先生,若自留者,可不更写。

凡作字亦须有来历,自然雅洁有气韵。今于贤结体多所是正,非吹毛求疵也。即此亦是学古来书家,虽随意增减笔画,不尽合六书,然未有不知字源者。

贤楷法受弘一师影响,似有意求拙,而失之纤。多临《破邪论》,可祛此弊。法帖中“处”皆作“ ”、“丧”皆作“ ”,取其结体较适目,虽破体无碍。如“犹”字,“酋”傍绝未见有写作“ ”形者,此弘一师取势拙处,不可学。又法帖中“战”字“单”上双口多写作“厸”,亦取其适目。“侯”当作“侯”,篆文本如此。

八四

午间有数字交詹先生带上山,想已览及。顷得来示并所抄二律,又悉略有感冒。拙方治血尚稳,但有感冒则生地、麦冬等药皆为非宜。感冒若轻,亦当暂停血药,但煎藕节服无妨。 俟感冒解后再服,轻感可不药自愈。 若觉未解,宜就医先治感冒。病情最怕夹杂。仆虽一知半解,只能开单纯调理之方,今若夹以感冒,深恐拙方有误。平时每劝贤辈留意医药,自知抉择,然后遇四大不调时,自有把握,不致徒然心焦无益。仆初不知贤又杂感冒,此不能不告也。伯尹足下。浮白。四日申末。

八五

见示萧君方,甚妥。咳由感寒而起,自宜用二陈,唯半夏似可减作一钱五分已足,若用二钱,微嫌多耳。归时复见血,盖由行动稍劳所致,静则止矣。鲜枇杷叶附奉二片,药肆所有不及鲜者有力。 用时必须将毛刷尽始可入药。浮白。五日酉。萧方附还。

八六

见示咳嗽如故,痰中仍有血丝,顷拟一方去,或可试服一、二剂。此方分两虽轻,用药颇稳妥,似无流弊。 但若系感寒而咳,则不可服。今日天阴,亦不必服。自酌之可也。慰长热退渐安,承问附及。伯尹足下。十一日晨。

生地四钱  川贝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炙甘草一钱  白芍二钱  炒麦冬一钱五分  丹皮二钱  炙紫菀二钱  阿胶二钱  炙桑白皮一钱五分

八七

伯尹足下:

来示及馈香收到。观来书笔迹,精神较佳,可慰。昨示余证差已,唯气逆未除。鄙意于萧先生方中可去桔梗,加台乌药一钱五分,试之看何如?慰长热虽稍减,病尚未除。明日或当亲自入城,就商于萧君,顺便当为贤问乌药是否可用也。浮白。十五日酉。

八八

伯尹足下:

来示具悉。肺疾若医药、疗养两得其宜,决定无患,西医之言未可尽信。十余年前仆患肠痈,西医断为盲肠炎,非割治不活。仆自处方,服六剂而愈。其后又患胃痛甚剧,西医数人共同诊断为胃溃疡。据彼医书言,患此证者至多不过五年活,今已逾十年,仆居然犹活,胃痛亦久不发,似已愈矣。此皆仆亲身所历,且所识西医俱有交情,其术亦非苟者。至其他见闻所及,类此者不可胜举。大凡有疾当慎而不可忧,忧乃适足增病。累劝贤开拓胸襟,此实无上妙药。若服药调理,此自当然,并非劝贤屏药,转以相误,可自量宜治之。但勿因西医之言,更安一块石头在心内也。诸唯珍重,不宣。浮白。廿九日酉。

八九

托立民交白尹。

萧方据鄙见:陈皮、半夏恐嫌略燥,牛蒡似可减半,薄荷用八分已足,余药均妥。感冒轻,不必过用表散,有甘、桔则喉痛可已。一剂后表热若解,似亦无须多服也。浮白。十四日申。

九〇

见示萧方并黄先生批命理三纸俱以附还。夜咳萧方可服。知命不忧,乃在闻道。后世星命家,言虽出于五行而流为方伎者,以其囿于气也。黄先生术自精,与仆看法不同,当以黄说为是。黄于尊造取财为用神,谓宜行财运,甚是。仆谓宜行印运,不尽然。 令郎两干不杂,可喜可贺。浮白。伯尹足下。廿三日晨。

今日天雨,恐未入城,正好服药静养。

九一

来问须捡《灵枢》甲、乙经,《铜人针灸图经》始能辨其经穴部份。唯向来注家亦有异同,图尤欠明晰。手头无铜人图,为翻《医宗金鉴》针灸门,似亦嫌不备。鄙意狗皮膏据仿单治遗精贴关元两阴交阴交“交”字疑当作“ ”,此俗字也。 及涌泉,此皆可据图贴之。“关元”《黄庭经》有之,不忆医家有无此名。向来说者皆指脐下一寸三分为关元,亦名下丹田。但此仿单于关元之外别出丹田,似又说为两穴,此皆未能确指,贴之脐下当无碍,医家皆取同身寸,即左手中指中节弯处两叉线是。 或当脐上亦可。“华盖”向来指肺,“膻中”在胸部人字骨下,在理只有一穴,不能分左右。唯狗皮膏无治吐血之目,仿单但有“治痰喘、咳嗽贴华盖、膻中”一条,似以专贴关元为宜,不可贴华盖、膻中二穴,以狗皮膏性热,恐于肺部非宜也。仿单附还。黄先生为沈先生批命已转交,嘱便代为致谢。浮白。廿六日。

九二

雨后转凉,想所患定较可。凡血证皆火病,贤体质阴虚,今天时遇壮火,食气故令逆上,然其势轻,必易愈,不宜过忧,转令气郁,但善自将护为上。昨得二律,今复得五绝,并前所抄者附去。如有精神,为分体录之于后,否则置之,不亟也。浮白。伯尹足下。四日午。

九三

伯尹足下:

咳嗽有火咳嗽、寒咳嗽之异。火咳者往往干呛或痰中带红,寒咳嗽则痰涎必多且稀薄,无带红之理。所拟方乃系治火咳嗽者,若寒咳嗽则不宜用。来示谓非受新寒而系感冒未尽,不知感冒即指受寒而言。必的辨为火咳嗽然后可服拙方,若未能辨明,则似未可遽服,此仆所以不敢轻为处方也。详来示,谓入夜方作,似属阴虚,气逆、喉干,明为燥象,据此当不是寒咳,然此中消息唯病者自知之、自择之。就令诊断,亦容有误,故谓知医而后能胜病也。若自信为火咳,而疑起于感冒无已,可于方中加杏仁贰钱。又见问末药是否可停,仆亦未能悬断,若自觉瘀轻痛减,至少似可减服,然此亦当由贤自审度之。静坐可下气,但勿求速效。浮白。十一日申。

九四

萧方甚妥,无须增减,已付萧童往市。喉干是偶然现象,亦得火象。 此药甚润,决非由药所致,请放心服之勿疑。慰长热尚未退,承念及之。浮白。伯尹足下。十四晨。

九五

白伊足下:

承示夜来失眠,恐须另服他药。忆《东医宝鉴》此书现已散失。 有真珠母丸一方,从前用之极有效,余药皆此间药肆所有,唯真珠母不可得,亦蚌壳,但曾产珠者。 或用《金匮》酸枣仁汤亦可。水若称退能缓步,或就萧君商之。服猪肝亦是新法,单服阿胶亦可。今日有六绝,书与星贤转交。原抄仍附去,以便续写,但勿亟,致有妨静养耳。浮白。廿九申。

九六

承示萧君新方,甚和平,于近日气候相宜,可服之。凡血证总属火病,暑天火王,故易动,坐久则血上者,亦火征也。《圆觉》谓“动转归风”,风亦火动所生,四大、五行不和,皆足致病,血即是水,水本就下,今逆于上,是为火进,故引火归原治法本不错,但天气方暑,药又欠佳,故有流弊,今以麦冬为君却合。 和则流行成用,在人善调之。心主血,为神明之官;君火不动,相火自潜。此理若得,实胜药物。然他人不能为贤着力耳。原方附还。伯尹足下。浮白。卅日申。

九七

见示萧君方甚轻灵,可服,今以附还。膏药不宜轻用,且不知系用何药制成,既得萧君言,此意可舍矣。浮白。伯尹足下。二日酉。

九八

承问服白药用清酒,盖指黄酒而言,云贵人普遍呼酒为清酒。 非烧酒也。贤何缘致跌?觉痛必有瘀,服白药甚宜,但须照量,勿过多。有瘀者吐出则病减,万勿过忧。好在德钧不日可至,更不须忧。 德钧信并前日见示徐哲东信均附还,仿单并往。浮白。伯尹足下。

九九

见示德钧信并方附还。方单附。 咽喉微肿,咽物不便,当由前数日天气骤燠,湿邪袭肺所致。邪轻不服药亦自散,若必对治,须用轻清之品:薄荷六分 、杏仁、马勃五分 、桑叶、或加强蚕,一服可除,然后再服德钧药。若喉肿未消,暂且缓数日服之可也。德钧方补气,亦是,但养气则不待补而自固。大凡养生家、医家皆衰世之事,人与天地浩然之气不二,则不须此。补精炼气皆幻妄耳。贤辈平常以形体为患,吾实无以益之。觅医问药非吾所乐闻也。伯尹足下。浮白。十二日。

一〇〇

顷萧君绛先生在此,如贤体力尚能下山,可徐步来此,请萧先生一诊。好在太阳尚不甚大,徐俟傍晚回山可也。但萧先生不能久待,如不能来,仍遣萧童立时下山见告,庶可使萧先生早还。伯尹足下。浮白。十三申。

一〇一

黄先生信附还。见示欲用桐油熬膏药,不可轻用。且欲贴胸上,亦似非宜。桐油之性未经医书说明,何可辄加入膏药?膏药性□。胸痛恐非膏药所能奏效,可以书与德钧商之,勿任臆为是。浮白。廿六酉。

一〇二

德钧既一早入城,便请贤附数字将仆致袁、黄二先生信加封,交杨万兴分送上海银行及月咡□两先生所,明日两先生如能来,仍以德钧往速为宜也。浮白。伯尹足下。十九日辰初。

一〇三

顷遣丙元送信上山,欲劳贤将仆所致袁、黄二先生信加封交杨力送去。丙元去未久而杨力来,又成相左。恐贤费踌躇,因遣杨力再上山,请即将两信交与之。今日天气不佳,明日车票未必有。仆意速袁、黄两先生过谈,亦不在以饮食为敬。然必今日送信去,万一两先生不能来,亦可使仆早知之也。又袁先生招贤游山,贤亦须自量体力能否胜劳苦方可,因附及之。浮白。伯尹足下。十九日七时半。

一〇四

登记簿表格来样附 须询詹先生,看用印书纸刷印照此大小是否适合,以纸幅裁开不致有损耗为准。又板片大小亦须看是否恰合,如两者俱对,便可照此格付刊。上板时前两行字样须请张先生用宋体字写之。若尚须改小,须劳另画。不须多刷,刷一百页订成一本,已足千号,恐两年尚写不满也。不一定刻,仍用此本以铅笔画之亦无碍。十二月一日。

一〇五

一回饮水一回噎,相似语言抵不得;蒲团坐破心孔开,卷起帘来无障隔。

大凡拈提古人垂语,直下会得便休,立见受用。不会便参,参不上便置。切忌卜度、随语生解。要人肯,肯汝即是误汝。勿增葛藤。十五夜。

一〇六

老夫已是太□郎□。若也会去,自然直下无疑。今且再与打葛藤,何日得休歇?贤辈未会吾语脉在,遑论古人?若是古人,劈脊便棒,莫言不道。诸友均此。湛翁。一月十一日。

就来纸奉答,且图省事。

一〇七

顷萧君绛先生在此,如贤体力尚能下山,可徐步来此,请萧先生一诊。好在太阳尚不甚大,徐俟傍晚回山可也。但萧先生不能久待,如不能来,仍遣萧童下山见告,庶可使萧先生早还。伯尹足下。浮白。

郑谔

一 一九四〇年三月二日

来书以科学非中土所有,是圣人有所不知,一切学术各有其存在之理,非六艺所能该摄,斥鄙论为不当。此自贤智之见,不妨各从所好。向来谈说,亦是自为楷定,非欲强人以同我,初不以是与人起诤。学术统类良不易言,各人认识不同,亦不相碍。足下既不以为然,置诸不论不议之列可矣。

别示引《百法》句读错误,深蒙纠正之雅。但依窥基所解诸心数句法,实不尽如来谕。例如烦恼法中,疑数“能障不疑善品为业”,释云:“障善品者,以犹豫故,善不生也。”亦是以“不疑善品”四字相连,与“不谄教诲”同例,盖此即其所障也。“不疑”、“不谄”二字下皆不逗,不与他数同。若读作“能障不疑”、“能障不谄”,则“善品为业”、“教诲为业”,其义绝不可通。又如随烦恼法中,“掉举”数“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亦是“行舍奢摩他”五字连文。若读作“能障行舍”,则以下“奢摩他为业”,义亦绝不可通。以“行舍”在善法中,“对治掉举逗 静住为业。”“奢摩他”训“止”,即静住义,正与“掉举”觌体相反,故为所障。若读作“奢摩他为业”,其可通乎?请检原书基师旧释详之,当知《会语》所引似未失其读也。

读书先须理会文义,若尚不能得其句读,岂可开口辄言义理?新学后生卤莽者有之,老拙虽昏耄,尚不致诞妄如此。来教之言,得无千虑之一失邪?此复郑谔君。未详表德,径题大名,幸勿为罪。

二 一九四〇年

衰朽寡闻,分当杜口,妄有称说,贻笑大方。承为绳愆纠缪,何幸如之。然此区区者,固自明其非著述,匪欲抗颜谈义,亦悔其不应流布也。诚如来谕,及此炳烛残年,当图自救,何以更生诤论,以长无明?甚愧于大乘经论,实少寓目,率尔称引,不知其失。触忤高贤,致劳弹斥,兼荷疏示句读之迷,饶益多矣。仁者既闻深法,亦愿力证无诤三昧,无滞名言。善语相为,不容无答。刀割香涂,等心无异,此亦古佛之诚言也。专此肃谢,继此恕不一一申答。

罗玉子

一 一九四〇年四月十日

刘君相尧枉书,以足下文稿见示,具道谦抑有欲来书院自居问业之意,辱询其可否。览足下所为文辞,虽仅见一斑,未足以窥全豹,知足下固尝致力于文者,且尝主办学校,游历名都。其为《罗村随笔序》,以闻道自励。诸余传记,亦深留意于世教风俗之淳漓。然则足下之于学也,盖有以自得之矣,独惜未有关于经术之作耳,更何藉于书院而猥欲自屈邪?书院之所讲习,特为义理之学。亦因先儒遗说,为初机略示涂径,非所以待成学之士也。如足下者固不当屈居北面之列。若足下果有志求益,实有余师。以足下之才,窃望其专意经术,益笃于践履,而不徒以文辞自见,则所谓一旦豁然者,当有可期;而其进于道也,必矣。无为区区从人问津也。

他时或遇缘会,傥得相见,亦所甚愿,但愧未能有所增益耳。其知足下者甚浅,所言者固不能逾于此也。辄依刘君所示,迳自奉答。尊稿则另由挂号寄刘君转还,至希察收见复为荷。顺颂撰祉,不具。庚辰三月三日。

二 一九四〇年

前者奉答一书,已力言书院讲习之业,不足以屈高贤。乃复荷来书,过自抑损,仍有见枉之意。又得刘君相尧书,示平日所闻余论。益知足下怀才不遇,乃欲退而求友。足下胸中之所蕴者,亦既富矣,其衡量古人,已若登高之望远。若是,则又何藉于书院。乃若足下之所责望于斯世者,又非书院之所能为也。诚憾无以仰慰足下之期,虚劳书札,不胜歉仄之至。唯希深谅,不宣。

唐若兰

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五日

曩年在杭州及去春在鹏初处两次相见,但知仁者从事教育。顷承惠教,乃知曾发大心。当世善知识甚多,不慧何足当先觉之目。令弟效实先生谬许,实以告者过也。书院寒陋,但接初机。且唯谈儒学,不涉佛老,亦未录女生,故无宿舍设备。凡仁者所见询,皆恨无以奉答。但有一语相告。来书谓欲求三教圣人之旨,志则大矣,言似太涉广泛。非读书用力之久,何足窥其藩篱?既有人生是苦之感,似仁者夙根,或与佛法为近。不如迳读佛书,可以息诸尘劳,远离烦恼。谓宜先读《起信论》贤首疏,力求通晓,方可再及他书,泛览殊无所益也。聊答下问,无劳远涉,衰陋之言,亦止于此耳。率复,不具。鹏初先生便为问候。庚辰三月八日。

薛正清

一九四〇年四月二十一日

辱书深荷不鄙,兼蒙贶示高文,辞义并美,有以见君子之志,何图于今日见之。乃知时有升降,道无增损。违应之理,无间于古今;通睽之情,亦无分于语默也。书院肇始萌芽,但取岩穴容身。自比方外,何敢以弘道自任。一期酬问之言,特以举示初机,不为典要。岂期流布,遽达方闻。流离荡析之余,书史散亡,友朋乖隔,既伤孤陋,益病空疏。偶摭梵夹之文,或非先儒所许。然本之体验,非逞胸襟。若加以格量,实同土梗。承欲引与商搉,何幸如之。傥蒙正其违失,深所愿闻。讲去其非而存其是,固犹行古之道也。宏着谨当宝诵,肃此陈谢。敬颂道履,不宣。庚辰三月十四日。

孙国辅

一九四〇年三月二十五日

孙伯岚君交到来书,并附所论撰。知师承有自,涉览多方,尚复有志研精,思进于道,良堪嘉许。惟书院讲习,一于义理,枯淡之业,与时异趋。且征选早停,斋舍已满。自本年起,凡愿来参学者,皆住院外,一切须自为谋。山中荒陋,觅屋亦颇不易。足下若径辞禄仕而来,或非人情所安。恐未有闻道之益,而转增生事之累,是不可不先事考虑者也。其实古人学道,不辞下吏,果能笃志,何尝不可随分读书。士者事也,职思其居,祇此亦便是学,安必以精舍请业方为弦诵之地哉。书院遇人以诚,为足下计,似未宜轻辞所事,定以来学为亟。若能 温旧业,尽有余师也。大文暂留,率复,诸唯善择,不宣。

颜慎之

一九四〇年三月三十一日

来书并示所论撰,知足下故为绩学之士,欿然不以自足,而有意于咨诹,此诚今日所罕觏。详足下持论所及,于时贤著述涉览颇广。其平章今古,亦既高下在心,有确乎其不可易之概。若书院讲习,一以义理为主,乃与时人异趋。经术则祖述洛闽,亦与晚清诸儒涂径迥别。此恐非足下之所好也。天下之为学者亦多术矣,约之不出二涂:一则资多闻以求时用,一则重体究而贵自得。二者不可强同。今观足下之所尚,似取前者,而书院则主后者,是其未必有合也亦明矣。足下虽怀下问之心,恐不足以餍旁求之望,是以未敢轻徇来命转误足下。至书院规制之陋,益无足言。征选既停,尤患不能多所容接。但讲录则略有刊布,任人购览。足下若不以为陋,似不妨浏览及之,亦恐未必遂有所益耳。大著恐有遗失,谨挂号奉还。诸希谅察,不具。

吴孟复

一九四〇年四月一日

辱书远荷不鄙,有以见仁者之用心无间于千里也。世有盛衰,道无增损,求之在己,何患无成?但习惑若尽,义理自昭,随分安时,亦复何碍?思以仰酬下问,不越斯言。浮避乱山居,自同方外,偶应来机,曷敢抗颜讲学?惠诗清隽,不可无答,聊因奉和,藉遣羁怀。别纸录正。唯及时进德,不宣。

李着潜

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

寄示诗文,知尝致力于辞章。以足下清隽之才,更深之以蓄养,必能蔚然有成也。承有来学之意,书院所讲习,一以经术义理为主。此事枯淡,恐非贤智所好。又征选既停,斋舍已满,有志来学者颇多,皆苦无以待之,非于足下独有所遗。凡义理之学,贵在自得,亦不徒以讲说为重。足下若果能向内体究,不患不能得师,否则祇益多闻,亦于身心无裨。不如且看书院讲录,或可助发一二,若其不契,则舍之。是足下可不必出户庭,亦有薰习之益也。尊稿挂号奉还,深愧未能仰副来意。诸希谅察,不具。庚辰四月四日。

张元秀

一九四〇年五月十五日

来书并寄示文稿,知足下尝学为古文辞,而有志于义理,诚今日难得之才也。书院草创,规模简陋,又僻在蜀中一山郡,甚愧无以待四方之士,距足下之居如此其远,属在战时,道路益难行。且其所讲,专为义理,闻者以为枯淡。观足下之所素习,又恐非其好也。为足下计,诚不如其已。但望勿以能为文辞遽用自足,进而求之经术,亦能自得师,无为仆仆求之于远也。大文及照片谨挂号寄还,未能仰副足下之望为歉。

王焕镳 驾吾

一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日

前得遵义惠书,获详近履。流离颠沛中能以义理自安,可谓不失其所亨矣。浮随分住山,有同老衲。比来形体日衰,兴味顿减。此亦常理,无足深惜。所未能忘者,书院虽百无足言,粗讲《论语》、《孝经》一过,略示为学涂径。现有学子二十余人,根柢纵有不齐,其间亦似不乏可造之质,颇恨衰朽无以益之。方居蹇难,何敢高言希风曩哲?但令萌芽不遭摧毁,冀或可稍留一脉。然德薄缘浅,难可预期,故守此独行之愿,不唯不敢望取信于涂人,亦未敢轻言求助于士友。诚恐闻者掩耳,且虑未有以为恒久之计也。

曩时相聚,谬承爱厚,似于鄙言独有深契。今有所怀,欲遂倾吐,未识可以言之否乎?念屡更播迁,亦悟夷险可齐;久历讲肆,或厌占毕寡益。傥书院尚容假息,未遽冰销,欲以讲友奉屈,使诸生得受薰陶。其有训诂未明、文辞未协者,使之就问。事与学校殊科,不致过耗日力,颇有从容之暇,仁者亦能舍浙大而来相就邪?山中虽齑盐淡泊,亦赁有村舍数椽,可以安顿细弱。暑月江水方涨,自重庆来此,轮舶可通,水程不过二三日。遵义到重庆,汽车亦止一日程。但使时局不致剧变,行旅似非甚艰。所虑者,仁者即不见鄙距,浙大诸友必坚留不任其行。为书院计则得,为浙大计即乖。二者之间,仁者宜有所择。乐行忧违,自有其道,亦非浮之所敢取必。

不避径直,辄冒然言之。尊意如何,幸明以见告。傥荷惠然肯来,不独快慰饥渴之思,实深资匡辅之益,想深察鄙怀,不以其言为渎也。临书神驰,伫候示答,不具。《论语大义》讲稿别寄奉正,未悉达否。庚辰五月廿七日。

二 一九四〇年八月十七日

驾吾仁兄足下:

前得梅、郭诸君电,继荷答书,知未能俯如所请。书院在今日无足取重于人,故不敢泛然求助。然朋友间如贤者犹不可致,不能不引以为憾耳。迪生、晓峰两兄往日曾以扶翊书院见许,今似未能同情。然此固人情所难,浮亦未敢再以为言。且以俟之异日,贤者或终不弃也。顷得星贤书,以校中七月约满,欲于八月初就道。梅兄虽允其行,犹欲俟九月底学期结束再议。星贤以其妇方娠,若迟至九月,其势将不可以行,力请派人代课,梅兄似未有复命。彼不能更待,约满即行。鄙意在星贤必俟约满始去,似于校方无负。一年级英文,代者必不乏人,愿梅兄勿更责以毕课,此亦爱人之道。浮欲为迳白梅兄,颇嫌其唐突。敢请贤者一为言之?近刻拙诗,附去六册,贤留其一,余以分赠梅、张、郭、缪、丰诸兄,存此一时之思,不堪以示途人也。更迟惠答,不具。湛翁。

冯介伯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日

惠书并示近作,承有来学之志。览足下书辞恳切,知为绩学能文之士。年逾强仕,已为人师,而能虚怀若此,殊堪嘉尚。惟书院讲习,一以经术义理为主,贵在自得,不骛多闻,既非时人所尚,亦无出路可言。为足下计,似不必就此枯淡之业。且征选久停,斋舍已满。恨未有以副足下所期,无劳虚辱。今寄奉《讲录》一卷,聊答下问之勤,如能依此寻绎,亦可藉资助发。《简章》已罄,恕不更寄。大文附还,诸唯亮察,不宣。

王孝曾

一九四〇年七月九日

惠书并示佳什,过执谦冲,仰惭品藻。藉知习于吏事,不独富有篇章。既以优游,益勤撰述,宜有自得之趣。书院规模寒陋,特引初机,未有以待宿学。况僧寮假屋,非同广厦能容;古调独弹,尤为俗耳所诧。先生不饱五升之饭,弟子初无舍瑟之才。故来书所期,实恨无以副之。足下藏山之业,自足名家,亦无藉于书院也。雅咏已见高怀,荣历谨以璧返。诸唯亮察,不具。

王敬身

一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十二日

敬身仁兄左右:

惠书并见示佳什,具睹高怀。过辱撝谦,欲居问学之列,是诚贤者之虚衷,衰朽如浮者,实未足以当北面也。书院寒陋,但以接引初机,未有以待成学。贤者身仕幕职,何可自比参方,有类衲僧行脚?又愧无宾接之地,无以仰副雅意。既不以词章自足,欲润之以经术,先儒遗书,足可寻绎,书院讲论,又安能有所增益?如贤者岂假更问津乎?诗律甚工,望更力追盛唐,沉浸汉魏,定可名家。此事亦寂寥已久,盖诗之外别有事在。时人窠窟,未足以进于此耳。铭三主席未暇致问,并为山野道意。率复,诸唯鉴谅,不宣。马浮谨启。

二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敬身吾友足下:

别来行将匝岁,每忆少陵“干戈衰谢”之句,真今古不异也。秋初来书及见怀一律,久而未答。念戎幕燕闲,不乏吟兴,良为浣慰。书院枯淡之业,今后恐难为继。仆求去不得,故乡沦没,道路难行。老病思归,无所托意,亦时流于篇什。独谣寡和,寂寥谁语?蜀中老友唯谢无量一人,时与倡酬。未刻诸诗亦倍于前,无力再事剞劂矣。

来诗今始和得,写在别纸。次韵终不免就韵,难于浑成。又“人”字太宽,不易有新意。今颔联“游山”句系用古德公案,以《镫录》对《高士传》,却天然不见痕迹,此用事之法也。实则全篇亦唯此一联稍惬耳。近体入理语最难,唯老杜有此魄力,不觉其腐,宋人则拙矣。以贤性近好此,故随笔及之。

铭三主任处幸为致声,其先德墓文至今未能下笔,实深愧负。欲俟虏平后,意兴稍佳,彼时作文字,可稍发扬;今日为之,恐易衰飒,致疲 不振,为文字之累耳。此意亦望因闲一为道及。上蔡所谓一气法,不必深究。注中“五元化气”乃神仙家言,不得真诀者,极有流弊。儒者工夫只在《孟子》“养气”章,用力精约,实入圣之阶。佛氏入一三昧,则一切三昧悉皆具足,乃差近之。后世道家只了得气边事,未能到理气合一田地,故不解此。常人为气所拘蔽,亦只缘不识理耳。见理透澈,气自从之。此要实下体究功夫,非言语所能了也。霜寒,诸唯珍重,不一一。浮启。以后来信,封面勿以主讲见称,仆不乐见此名目也。并及。辛巳十一月十日。

三 一九四二年七月

往者贱降,远劳寄诗存问,良荷念旧之殷,久未答谢。顷闻浙中寇患遂及里门,率成一绝奉讯。唯为时自爱不宣。壬午夏六月,浮。

四 一九四九年三月九日

见示令族祖幻如先生《禅宗集》,洵具正眼,不愧作家。如印本已少,须寄还者,候示,当交永嘉便友奉上。浮再白。

高矜细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十二日

来书承欲入院肄业,附来作品四篇,知足下涉览颇多,文笔亦畅,信为美材。惟第四题乃游戏之作,过嫌不庄,不可以是为文。 所惜者,论断太易,囿于时人见解,未能端的。如第一题全系揣测,第二题极有思路,而判为静底文明,亦未是。 盖取径于历史社会之客观研究,与经术义理之学,涂辙迥殊。今欲别行一路,须决然舍去旧习,恐非易事。书院讲习,重在向内体究,期于入德,不是专以多知多识为学。须知穷理尽性之事,非如今人所目为政治学说、伦理思想遂足以该之也。

足下即欲降心相从,虑或不免捍格,未必遽能甘此枯淡。且方今由浙入蜀,旅行极感困难,赣湘未详,至桂黔境内,沿途候车,每有经旬累月不能得者。途中费用,无有定限。足下方在本省服务,若弃其工作而来,恐于学未有所益,而于事已不能无损。虽足下向学之志可嘉,然如此间关远涉,实人情之所难。为足下计,诚不如其已。非书院于足下独有所遗也。义理本为人心所同具,非能取以与人,不可徒恃讲论,用力终在自己。以足下颖悟之资,果能立志屏去俗学,专依先儒言语为主,尽可自己求之。但勿以成见读书,勿轻为揣测批评之辞,虚心涵泳,着实理会,必能有入。岂必来院肄业,然后可以为学哉?

今寄奉书院《讲录》首卷一册,中间略示为学涂径,聊资助发,不负来问。至寄来文件,因系印刷品,故不检还。此复,诸唯亮察,不具。

刘锡嘏 公纯

一 一九四〇年八月七日

公纯吾友:

览书见闲适之趣,闲中亦正好用力也。仆患下利已旬余,深觉委顿,衰年脾病,又困于湿,药之未易愈。谢、钟两先生皆迟迟未至,令人怏然。国势太危,预备班着手犹需。徐君本拟在延聘之列,此时却微嫌过早。若处以闲散,亦非所以重之。来书所言熏习之益,用意良是,但此须出徐君自愿相咨,不辞菲薄,然后可商。若由院方示意,是无异招之使来参学,恐非人情之所安也。购药甚荷劳神。相见在迩,手此顺颂潭祉,不多及。浮启。

二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三日

公纯贤友足下:

别后忽忽半年,时于致星贤书中得闻近状,亦不异相见也。贱降己亦忘怀,何劳见齿?又远荷致币,以为酒醴之资。老拙既无德以堪之,今日那复有此事?已告星贤,须其至,移作书院刻书捐款,冀不虚来惠,亦使不浪施。若以为寿,则不敢受也。山中寂寥过昔时,复以作诗写字消遣。既无好怀,亦乏佳笔,往往败人意。近来并此亦不为矣。附去二诗,聊当晤语,亦是一柄腊月扇子,无所用之。不署款者,不欲流布也。渐燠珍重,不悉。浮顿首。

三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三日

公纯吾友足下:

去年腊月廿五日来书,逾旬未报,今日稍暇,聊作简语奉答。据贤疑处,仍在文字边,被他名言所碍。不知文字只是筌蹄,先儒一期方便,不妨小有异同。只要得个入处便休,不须苦苦分疏。古人孰得孰失,却与自己无干也。

念庵、念台之释“几”,皆本阳明“知善知恶是良知”一语而来,故斥动念之说,以为转见亲切。然《易传》固明明曰“动之微”,周子变其文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曰几,谓之无动可乎?圣人之几与常人之几,亦不须苦苦分别。盖其为动一也。动以天则圣,动以人则凡。“吉凶(之道)者,贞胜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圣人分上,吉且无,安得凶?然所谓“贞夫一者”,试定当看,将何指邪?“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直是难明。以其不可见,故曰幽。来书未得《通书》语脉,以幽属众人,非是。

释氏谓诸佛以愿力持世,差为近之。若在众人分上,一念不觉,即名为恶。然依觉故有不觉,喻如因水相方有波相。若离于水,亦无有波;若离于觉,亦无不觉。觉与不觉,皆就动念上分途,故几亦通圣凡而言。若念念是觉,安得有凶?《坛经》所谓“真如自性起念”,“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二语甚精。 乃专指圣人之几耳。近溪“先知觉后知”、“两个合成一个”之说,亦别无奇特,即谓背尘合觉,前念后念不异而已。来问:如何方能使两个合成一个?答云:若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唯此一念炯然现前,自不见有两个矣。然此语恐贤今日尚未能亟相应。既谓看得不远,复较前亲切,已知于起念时自己管带,久久纯熟,自觉省力,则近之矣。上蔡所举名利声色关语,大有粗细。五欲乃其粗者,若言其细,则法执未尽,己见犹存,皆是名利;一切玄妙知解语言,皆是声色。有一毫未透,总被伊缚,无自由分。贤所患乃在其粗,但熟看《楞严》,不但可治此病,亦可渐启悟门。切勿信时人之言,以此为伪经也。

时事不可问,山中事亦无足言。随分度时,别无他道。所憾者,生平言语皆无益于人,既不善观机,亦未能应理。垂尽之年,无复可遣,偶亦托之篇咏。因思六十年来,学得一个“兴于诗”亦未成,真成空过耳。星贤送来贤所馈币三百,已留之。尚未遽作饿夫,后亦无劳多耗,顺此致谢。孟春犹寒,唯珍重,不宣。浮顿首。

四 一九四三年五月一日

公纯吾友足下:

月前得书,复劳以贱辰致馈。此在俗情难却,而实非愚心所安。自今以往,若暮齿犹存,愿勿更以是为爱也。经月尚未答谢。世上事与山中事皆令人邑邑,无可为言。谬欲鬻字以助刻书,不惜贬损以役人之役,亦罕有过而问者。拙书固不足重,而时人于刻书之举淡漠视之,亦可知矣。刻书既不能行,书院更无复存在之意义,又不能立与停罢,真乃进退维谷,自悔其无智。相从诸友但有长饥之色,而无暂悦之心。使贤今日犹在山,未知将何以为怀也。

承方阅《憨山集》,甚善!《楞严》刊本甚多,求之当不过难,古德多于此发明心地。明赵大洲掌教翰林院,唯教诸庶吉士读是经。先儒中能如此破除情见者,殊不易,虽阳明犹逊其勇。不解今人何以必斥其为伪。若得《正脉》或《宗通》读之,尤为易入。《长水疏》简洁,亦不可不看。总之,知解必须荡尽,方有少分相应。今言哲学,正是古人所破斥者。习气缠缚自己,若无对治法门,必日见增上,永无解脱之期也。因来书语及《楞严》,聊以助发道意。藉祝精进,不宣。

五 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九日

公纯足下:

八月一日来书到已旬日。《春秋胡传序》向来无人着眼,得贤留意及之,此文亦不虚作矣。书院即将收场,董会若再维持,吾亦不再过问。来示询及有无言语致沈尹默先生,此意不可不答,故今作简语奉报。沈先生虽系旧识,向未通书,前年被百闵拉入董会,据贤见告,沈先生似未承认。向来董会只三数人包办,所有书院文件并不转示余人,开会亦不通知。今由书院直接通函,亦觉突如其来,使人疑怪。况沈先生雅人,此类俗事,亦不欲更以渎听,故谓不如已之,以免贤往返之劳。贤既参禅,只要无事,且图六根清净。示诗附还。秋凉珍重,不悉。

六 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

公纯足下:

去冬得书附来四问目,久未置答。前月得继示,知移住市区。沈先生来,备闻近履,复承齿及贱降,先后馈遗稠叠,何德以堪之?所以不敢固却者,厚意不当拂,然若尔后尚有余年,更勿以是见施。祝贤亲见法身,定知如来寿量,春秋不涉,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更不须世财也。

来问有未惬鄙意者,在一“觅”字。洞山云:悟即不无,已落第二头。就己犹然,何况从人觅悟?今贤第一问便向老夫觅悟缘,不辞为贤说,只恐将来悟后笑我,宁可此时遭贤怪,却不相妨。第二问谓不觅又争得?此是贤实语。“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古德言句,总是一时对机方便,悟后一字用不着。但可藉此引起疑情,切莫向他言句上觅,转觅转远。忽然捉得自家鼻孔,方知死尸原是活人,到此方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也。

三关之说,自古无之,清世宗选语录,自述悟缘,乃大张三关,其实杜撰,勿被他瞒。 至黄龙三关,所谓佛手、驴脚、生缘者,乃是举以勘验学人,并无初、中、后之异。所言大悟、小悟者,亦大慧杲败阙处。大抵乍有省发,如言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尚未透脱,故有重悟之说。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到这里三世十方一齐坐断,岂复更落阶级次第?若准教义,正是志圆至顿,不须更觅甚圆顿教。

大凡言教,总是别峰相见也。若水不洗水,金不搏金,无有一法与汝为缘为对,更不用说道理,谈玄妙,只是一切平常。但见虽齐于诸圣,日用行旅,大有事在,不是一悟便休耳。“识法者惧”,古人十度发言,九度休去,诚恐人将作道理解会,反成系缚,故谓:百千玄妙,不如一句无义味语。到后来举着无义味语亦成窠臼。即如赵州柏树子话,觉铁嘴闻人举着便道:“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岂如今人牦牛爱尾,自己顶上戴铁枷不肯卸,转与学人安枷锁邪?故曰:“亲者不问,问者不亲。”然又不可绝却言语,只是应病与药,病止药亡,何劳重举?只此答来问已竟。这一络索总是葛藤,逢人切忌举似,转见不堪也。贤自勘今在市区与在歌乐山时有异否?来书谓将于闹处磨炼却是,须知静处闹处只是一般妄生分别。然对境施为,须是应缘不错始得,到这里亦与言句无涉也。

书院事不足言,问沈先生便知崖略。吾今退处无为,不再仰食于人,只图鬻书暂活。世间事始谅终鄙,向来如此,争怪得人?吾只不合学南泉向异类中行耳。沈尹默先生去年在成都晤谢啬庵先生,曾和一诗,交谢先生见寄,又助刻赀,仆寄诗谢之。贤近来亦曾晤及否?若晤时,为我道念。别纸写春游五言一首奉赠。又去冬草诗自序亦奉一本。 世谛文字,亦不足深留意。若尹默先生见问,可以示之,勿与不知诗者看。物候渐暄,诸唯慎卫,暇答数行,不具。浮顿首。

七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公纯足下:

承写示沈尹默先生杂诗四十首,何幸今日得睹斯篇!自来以理语入诗最难,唯渊明能之,朴而弥隽。沈先生五言风神标格,深得力于陶公。亦不刻意唯取其貌,是以为高。评骘则吾岂敢,赞叹或许有分。辄率缀二篇,以答其意,希为致之。时寒珍重,不具。浮顿首。

八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

公纯足下:

今日为贤作书,似较前次稍惬。特为出机语四则,聊资助发,未审能如箭锋相拄否。近来为人书,从不写己诗,亦无人欲得吾诗者。向以贤欲得吾书,或间以为赠人之用。及观后书,谓欲得古人悟道诗,乃知是贤自藏,惜不早见告。今遂为杂写鄙作,虽非悟道,亦异闲言。除所临杂帖六幅外,皆勿轻以赠人。拙诗亦可与尹默先生一览,请其勘辨。前寄二诗,想已达矣。天寒珍重,不悉。浮顿首。旧历十一月廿七日。

九 一九四五年五月一日

公纯足下:

前月沈先生来山,荷手书存问,适幻躯有疾,经月未答。贱降何劳齿及,更辱厚馈,益非所安。然无却理,但空愧檀施耳。承嘱书斋额,顷始下笔,辄为易一字,并赘跋语。俟他日桶底脱时,或不以斯言为谬耳。闻将暂还灌县,得少闲亦是佳事。踪迹时以相闻,不宣。浮顿首。

马保之

一九四〇年八月十六日

保之仁世兄礼次:

见报知尊翁竟尔仙游,不胜惋叹。仆与尊翁交旧垂四十年,虽中更世变,隔阔时多。客岁避地桂林,获承快晤。方庆衰年得此老友,何其遂成长别!道远不能往哭,今寄挽诗一章,聊志悲怀。想慎终尽礼,益懋继述之业。不宣。马浮拜启。

许炳离

一九四〇年八月十九日

来书具见虚己求学之志,良堪嘉许。唯书院讲习,不在记问考据之末,乃以穷理尽性为主。直凑单微,不求旁骛。既与时人异趣,亦与晚清旧习不同。此事寂寥已久,不知者或转以心性为空疏,视义理为迂阔,不重践履,唯务闻见,自不免有捍格不入之病。又方值蹇难之时,设备简陋,膏火微薄,自非笃志求道、绝去声誉,亦难安此枯淡。览足下寄来论撰,知于考订校雠之学曾下功夫,而深有取于疑古之说。此见好乐所在,未脱时人科臼。又久膺教席,馆谷所入,即未能丰,亦或未致太觳。今欲舍彼就此,其能安之若素邪?本以求益,而或所闻者不餍其所望,转增生事之忧,诚不如慎之于始之为愈也。今寄去《讲录》一册,书院教人为学之方法大略在是。足下若沛然无疑,未尝不可引与共学,否则不能强人以必同,亦不敢虚劳远辱。书院以成学之士相待,不欲孤负来问,故贡其诚言,以俟足下之自择。唯亮察,不具。

林中纯

一九四〇年八月十九日

来书志趣可嘉,文虽稍稚,亦颇清顺。但时危道阻,间关远涉,困难实多。为足下计,未可遽图来学。果能立志研精义理,购读本院《讲录》,亦可略窥途径。且须熟玩经籍及先儒遗书,切己体究,锲而不舍,必能有入,不须负笈千里也。文及相片存记,俟续示即以《讲录》奉寄。专复,不具。

释万均

一九四〇年十月五日

万均上座慧鉴:

远荷桂林惠书,示以天竺之行,胜缘犹待,颇欲寄迹蜀中,游意外典。窃谓仁者既发大心广作佛事,虽曰回真入俗,不碍同尘,似非道人本色也。书院区区,随顺世缘,聊接儒素,非所以待大德,且椽舍不容,齑盐不具。又值迩来寇患益逼,虑岩穴亦竟难安,不敢有劳降重。虚辱德音,殊乖弘愿,然仁者忻厌已忘,谅不加深责耳。专此奉答,顺颂禅悦,不宜。

陈刚 兆平

一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七日

得十一月十九日来书,仍有志于书院,未尝不嘉贤者之用心殊异乎俗也。唯书院清苦不堪,实恐于贤者生事有碍。将所得不偿所失,是亦人情之所难。且近来物价腾涌,行旅亦不易。书院能否继续,尚不可知。故不欲虚劳跋涉,非靳此一榻之地也。至义理之学,用力在己,讲论亦无甚深益,此意贤者当能谅之。率复,敬祝努力崇德,不宣。

二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七日

立民见示来书,喜授课不忙,尽有余晷可以读书,甚善甚善!唯颇以群居噂 为碍,此乃在己所以处之如何耳。颜延之作陶靖节诔,谓:“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此语深可寻味。盖和光同尘,不失其在己;随波逐流,则至于徇物;豪厘有差,天地悬隔矣。荀卿云:“君子之学以媺其身,小人之学以为禽犊。”

书院昔时讲习,来者志在以义理自淑,非将以为羔雁也。足下岂不知之?今乃欲俯同流俗,以在书院之日为一种资历,求为证明,何其与平日之趣相远也?几曾见程、朱、陆、王之门有发给文凭之事?德行道艺乃为取得资格之途径邪?若要实据,何待于他!贤者平日言行乃是绝好证明,安用此废纸为?从前有一俗士,以此相渎,曾一度与之,此与给游僧以度牒无异。心恶其俗,尤矜其愚。足下雅士,何乃言此?所以不辞饶舌,正是相待之厚,愿足下勿薄于自待也。余详立民答书,不悉。

艾宇眉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九日

惠书辞义修谨,兼辱赠以长律,有以见贤者所存。然推许过情,至比迹先儒。以弘道自任,实非衰朽所能及也。斯理隐显,各在当人,不从他得。讲习特应缘之事,何所加损?殊愧拙劣,未能契机。行且杜口,不足为典要耳。足下诗才清稳,绰有理致,更深之以律,古人不难到。仆于此亦未数数为之,恐虚雅贶,聊和短章,别纸录正。时寒珍重,不宣。

周学根

一九四一年

来书具见向道之殷。足下既知有义理之学,当务求己,不患不能得之。书院特一时之缘,岂能取而与人?且征选久停,资粮难继,有志来学者虽不乏其人,已概从谢却,非于足下独异也。简章已罄,恕不更寄。专复,诸唯亮察,不具。

徐季广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九日

前奉惠书,似仍有就访山中之意。不弃朽拙,辱而教之,岂非甚幸?然斯事实语不能增,默不能减。仁者饱参久证,何劳更相咨决?古人一期方便,只是曲为今时,书院区区,安足语此?入泥入草,不唯为大德所诃,亦不避时人检责。“儒门淡泊,收拾不住”,先儒预记,其言不诬。但欲夺彼粗识,指归自己,岂曰有法与人哉。“玄沙不度岭,保寿不渡河”,仁者闻之熟矣。何须隔江睹刹竿,始为相见已竟邪?谬以禅语相报,甘受猛喝。时寒,唯珍重,不宣。

童第德 藻荪 藻孙

一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山居苦衰病益甚,遂疏于书札,士友之以书见及者,往往经时不答,非独于贤为歉然也。属题《思旧馆图》,今于病中率成一绝句附去,聊以塞责而已。写示新撰《贵阳重修阳明祠记》,文字修洁可喜。唯“东邻且袭取其说以强国”,此句当删,彼虏非能知阳明者,妄以王学为标榜,其诬实甚,贤亦误摭时人之说耳。辱问不敢有隐。岁暮,唯珍重,不宣。来稿留览。

二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三日

藻孙老弟左右:

衰病山栖,人事都废。去年累蒙寄示佳文,兼以程君诗刻见饷,竟阙报谢,想不深责也。允明见告,贤以旧疾复事割治,顷已动止如常,为慰。贱降何足言寿,乃劳托允明致馈,昨始知之。山中诸友谋以此为剞劂之资,初非浮意,欲不虚来惠,以助刻先儒书则可,老拙平日文字,今亦不欲流布,当以俟之身后耳。附近诗一章,聊见鄙怀,亦不足示时人也。渐燠,唯加意珍卫,不悉。浮顿首。

三 一九四三年五月九日

藻孙先生左右:

上月奉来教,知俞部长慨捐书院刻书费三千元,以助经传流布,为后学津梁。所以成此美举者,盖先生赞襄之力为多,曷胜钦佩。书院于收到捐款之后,即具函申谢,分致俞部长与左右。其交以道,其接以礼,初不意昨日来示,乃附来收据式一纸,嘱为盖章寄还,以便报销云云,何其前后异辙邪?往者左右与俞部长来函,皆郑重声明,以捐助刻书为词,并未提及此款系后方勤务部所出,书院同人方深敬俞部长之好文重道,今若是,是使俞部长不得专美,而书院谢函为误施也,岂足下之初旨固如是邪?至教以将别具收条,盖马先生名章而不必以告,则尤不敢闻命。此在别种机关或不足为异,书院乃讲学之地,凡事必循义理,本院同人皆致谨于此,不敢苟且徇人,欺罔长者。

来书亦似惮于马先生之方严,欲某不告而便宜行事,此某之所不能从也。若必以前言为戏,请将书院所致俞部长谢函退还,另由俞部长来函声明前书之误而后可。今欲于书院谢函之外,再使马先生盖章别具收条,马先生必怫然以为非礼,必命将捐款退还,本为雅道而尽失初心,似非贤智所宜出也。总之,书院已有谢函,无使再具收条之理。若不以谢函为重,必索收条,在人情如以为安,亦不妨各行其是。但有俞部长正式来函声明,某可负责向马先生陈述,将原寄捐款如数奉璧,庶使俞公既免虚掷,贵部可不列报销,足下亦省麻烦,是或一道。夙叨知雅,不当匿情,故迳直言之。敬俟后命以取进止,幸垂谅察,勿怪其戆也。

又前有别教,欲使某言于马先生,乞作书特赠俞公,并及诸僚友。似因有捐款之举,责其以是为酬,踌躇久之,终未敢以彻于马先生之听。盖捐款是一事,求书又是一事,二者不可并为一谈。马先生认今日刻书意义,至为正大,故对于直接捐助刻资者,极重之。书院例于捐助刻资诸君,无论多寡,如用其资以刻某书,皆敬志其姓名于卷后,若马先生移润以刻者,则但题移润数目而止,以其非直接捐款也。 至鬻书受润,乃不惜贬损,不辞劳苦,以易此区区梨枣之资,其取之甚寡,非如时下名流,动辄尺幅千金,自标声价也。视世人之重其书法,不如重其刻书之志,故于向者俞公是举,尤致赞叹,今若以赠书之言进,则索然矣。当其兴到,偶亦自动作书赠人而却其润。如俞公者,自当在所愿赠之列,窃谓不如不言之为愈,非独以爱马先生,亦所以爱俞公也。

足下于俞公为府主,于马先生为故人,君子成人之美,某愚,窃愿足下能使俞公保留直接捐资之雅。而患马先生无自动赠书之缘,若近似有挟而为;曾无一纸之致,而又欲遍及僚友。是乃捐款其名,而求书其实。何如直接照例致润,得书犹可较多。既名为捐,则事非同例,况乃更索收条乎?某之所以不敢言于马先生而敢言于足下者,乃欲以全足下与二公之交也,足下若有疑于吾言,亦愿有以教之。附来收条式一纸,仍谨以附还,方命之愆,尚希曲恕。幸甚幸甚!

四 一九四三年六月四日

前辱惠答,不以戆直为忤,益见坦白之怀,甚善甚善。习俗徇人,不知其失,若得贤者示之以礼,未尝不可复于正也。昨马先生以分书陶诗一幅嘱寄左右,转奉俞部长,兹以寄呈。尝见马先生偶作赠人书,皆系行草,罕有作分书者,并告。以俞部长前有惠函,已在书院陈谢之后,故不另行具复。今此赠书,聊答雅意,亦以俞部长一人为限,辄据以闻。肃此,敬颂撰安。不具。

附:书后示复性书院办事处

顷作分书一幅赠俞飞鹏,并代允明草致童藻孙书一通,同附去。明后日即烦允明照此缮寄,了却俞、童一段公案。非但俞不能怪童,童亦决不能怪允明。与人交之道,固义合如此也。

五 一九五二年四月一日

藻荪吾友足下:

贱降复劳致馈,深荷存录。暮齿无多,未与草木同腐,何敢累及友朋。有小诗告谢,别纸附览。唯未见来书,岂因误写旧址而遗失邪?春寒,厚自珍摄,不具。浮顿首。旧历壬辰三月八日。

六 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藻孙老友如晤:

得书齿及贱降,并致买酒之资。余年未尽,每岁必劳致馈,实无德以堪之。比患白内障加剧,下笔惝恍,不复成字。贤欲吾书,近作五言不能如贤所期,至以为歉。此事近将绝响,隤年亦久罢吟咏矣。体中近想安善?每念去年良晤,辄以增怀。近影一幅、小诗一首,聊答厚意。唯顺时珍重,不悉。旧历辛丑春分后三日。

林镜平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赣州一别,忽忽两年,衰病羁旅,百无好怀,书问益旷。前得惠诗存问,兼荷写示先公遗诗,喜慰与感慨交并。幸浙赣间交通无阻,医校照常,贤犹能以余暇留意篇咏,老怀为之欣忭。先公手泽能向令友索还,装成一卷,将来得还乡里奉观,当敬为赘跋,志此一段因缘。惠诗出笔清隽可喜,今奉酬一律如别纸。入蜀来刻有《避寇集》一小册,并以奉览。书院事勉强支持,恐不能久。委心任运,别无他道。舍甥在黔西兴仁专署。星贤去夏来此相依。山中尚不苦寂,唯干戈满目,民生日艰。蜀中物力匮乏,视他省尤甚,但得免于饥饿,已为深幸。唯冀早日世界寝兵,残年犹或可作还乡之计,此外更无他望也。浙中情形如何?寒假亦曾归觐否?便希示及。草草奉复,顺颂旅祉,不悉。

樊镇 漱圃

一 一九四一年二月十四日

漱圃贤友:

昨日见贤犹未释然,聚散无常,去就既审,不可以言为戏,何为其犹豫也?顷附一诗赠别,聊壮行色。见蔚堂时,并为道念。学道人行止须洒落,俗情安足为累?望善为道路,行矣,自爱。浮启。二月十四日。

二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漱圃吾友足下:

累书未答,良歉。承多见旧椠,勤于典守之业,甚慰所望。寄来诸诗,以《吹万集》篇幅不广,未能尽录,已嘱立民选入数篇,俟刻成即寄。见惠《工部草堂图》拓本及浏阳夏布,先后均至。昨又以舍亲丁息园之丧,辱致厚赙,深荷关切。舍甥辈越在流离,闻丧竟不能归,实堪伤叹。幸有故人子彭味辛在杭为之经纪。息园晚年亦颇旷达,虽困不失其常。老而安死,在今日亦可无憾。但甥辈蒙此矜恤,何以堪承?贤亦在羁旅之中,过于脱骖之惠,益使老怀不安耳。又承寄示贞长遗诗及贤所为叹逝之作,枨触旧游,辄成一律,别纸录奉。辑稿二册,挂号寄还,至希示复。书院残局,当以岁尽为期。缘聚无常,未足深惜,所嗟者干戈阻绝,吾安适归耳。渐凉,唯动止合道,不既。浮顿首启。

三 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三日

漱圃贤友足下:

前有伞厂夫役送来惠寄红苑烧两瓶,媵以一诗,良厚良厚。仆不善饮,殊负此佳酿。会啬庵且来,当留以饷之。近来诗兴顿减,未能赋谢为歉。昨又得来电,告以沪上通信恐遭寇忌,深斯关照。乡里故旧,多陷虏中,音书隔绝,此亦无可如何。唯望挞伐用张,使寇虐早戢耳。霜寒,诸唯珍重。不

四 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答书去后,旋得一月八日来函,附来李炳南题鄙集二律及令弟与李君寄足下笺。今留李君诗,其笺札并以还纳。别附答李君诗二绝,希便为转达。拙诗无足称道,但李君意不可虚辱,在人情不可不答。老来颇以酬应之作为苦,此后将焚笔砚矣。金少英乃韦存内侄,于蛰老为孙行,来书误也。书院学人益复寥落,刻书亦苦无力。仆求去未能,暂羁于此。文六亦殊未至,承问及之。春寒,诸宜慎卫,不宣。

五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两辱书并示近作,良为浣慰。衰朽百无好怀,吟事亦久废。空过日月,亦自知余光无几,何心称寿?乃劳惠诗,兼遗以币,真成愧负矣。书院益复寥落,求脱未能,近始再谋稍事刻书,亦难为计。盛意既未宜坚却,请即移作刻书捐款,将来动用时,拟一律将捐款人姓名刊载卷后,如此则亦不虚来惠。若以为觞豆之赐,则万不敢受也。写奉羁怀一首,藉以为谢。率复,顺颂吟祉,不宣。

六 一九四三年一月七日

漱圃老友足下:

往者茂桢之殁,厚辱致赙,曾嘱星贤代答,未及手谢。又承写示近作,俱未遑复。老病侵寻,天寒益甚,百事俱废,想谅之也。新出土襄州谏议两世遗文,洵足珍异,亟宜刊入家集。此无待于序,辄为跋数语,并题书端,均别纸附奉。寄惠拓本,谨已留之,写本今以纳还。襄州刺史系实官,三使是加号,似宜改题《唐南阳樊氏遗文》为是。卷中因碑本所存别体字,今亦略为校出,写在简端。率复,即问近履,不具。浮顿首启。旧历腊月二日。

七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前得来书,恳款作家人语,因得详诸郎近况。足慰吾友晚景,大可优游啸咏,以俟时清,闻之良为助喜。唯累辱致馈,实非老怀所安。山中虽乏,所忧者不在此,同在羁旅困厄之中,请后此勿复以是见施,以重我过。《避寇集》久不印,末由寄奉。《鬻字启》已嘱诸友续寄矣。承近刊先世遗文,亟乐于观成。啬庵倦作应酬文字,似未便以是劳之也。别附小诗为谢。顺颂道祉,不悉。

八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三日

漱圃老友足下:

寄示《襄州遗文》,并附录事迹一卷,深见缀辑之勤。唯卷中所加题目,似于体例有未尽妥者,今辄以鄙意妄为签出。因系稿本,即写于卷端,尚望更详。凡裒录先世遗文,重在以示子孙,似未须亟亟谋传刻,宜先写定本藏之。至征题咏,尤不足增重。好事者能为之,徒以为应酬,亦鲜有佳诗,大可已也。贱降复劳齿及并致馈,实无以堪,却之又恐拂厚意,愧谢愧谢。惠诗且容有兴时再和。别写《襄州遗文》题签,并置卷中,挂号奉还,仍盼示复。春暄,唯乐道多豫,不悉。浮顿首。

九 一九四五年二月五日

漱圃老友足下:

前属星贤寄奉真长旧句楹帖,计已得达。昨得一月十六日来书并惠诗,极荷存念。欲于乱定后买姚氏快阁以居我,非贤不闻是言。鉴湖一曲,随处皆足揽胜,不定姚氏宅。然驱虏之战,一二年内犹似难言。吾与贤皆六十外矣,傥幸得复我故宇,余年犹健,故当结屋是间,徜徉啸咏,以乐暮齿,初不敢劳贤辈为之经营也。别纸附小诗,聊答雅意。《襄州公事迹》已由星贤交刻。承欲附刻拙诗,鄙意以为可已。凡刻先世遗文,其附录必与遗文有关者始可,否则无所取义,亦非体例所宜。赠贤之诗,他日尽可另刻,不必附入也。岁寒珍重,不宣。浮顿首。

一〇 一九四五年七月十八日

得书并寄惠种竹资,情词恳到,盛意不容却,遂已留之,命曰“山堂种竹款”,别附一诗为谢。筑室种树,古人不独师门,朋友之间亦多有之。然古以为常,今以为异,薄俗安得事此?矧仆之无德,从不敢以师自居,贤虽出于中诚,人将议其标榜。存此一段意思则可,幸勿以语途人。如邀寿毅成印启之议,决不可行。切嘱切嘱。昔时所与游处,今日弃我如遗者多矣,各行其志可也。平日赠答之诗,留之以示后人无碍,切勿轻议剞劂,且亦不须单刻。相知在心,不以是为重也。盛夏特凉,唯餐食慎卫,不具。

许锡五

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九日

辱书并寄示新著《儒家正统思想》,承欲远来就问,具见虚衷。书院志在讲习,固无拒人之理,但恐无以餍求益之望,徒劳跋涉,转非所以相爱之道。况足下方服务军幕,职思其居,尤不可舍事以相就。至道路难行,资用颇广,犹其小者。故未敢径徇来意,是乃事义当尔,非于贤者独有所遗也。念贤者既好经术,诚能求之先儒之书,切己体究,而无汲汲于表见,必能优柔自得。书院所讲,又安能有外于此?若以《讲录》为非陋,犹可以资参考者,固当不吝奉寄,无劳千里枉驾也。专复,顺颂撰祉。诸唯亮察,不具。简章已罄,恕不更寄。大文留览,并谢厚意。

何悦霓

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九日

悦霓先生足下:

辱书知笃嗜文史,欲遗弃世务,专治实斋之学,谬承推许,有入蜀相从之意。足下之志则善,其事则难行也。书院草创,一切苟简,不足以待四方之士,书亦缺略不具,固不能餍足下之所求。仆之在此,亦不可常。且兵戈阻绝,间关远涉,亦多危道;行旅之苦,何以堪之?丧其资斧,犹不足言矣。足下虽亦攻苦食淡自励,此乃常道。今则患难,不可同日而语。足下有志著述,方以教学为事,何故弃之?若曰为求书故,殆不知蜀中之陋或远过于闽。吾乡虽遭寇乱,其未陷之邑,私家藏书尚未尽毁。足下归而求之斯可矣,何为远适无书之地邪?仆身经流离,实知书院决不能有裨于足下,故言之如此,非于贤者独有所遗也。学问之道亦在自得,岂必待人而后兴?如足下之年,谓且宜优柔餍饫,勿汲汲于著述以求表见,此言或于足下不为无益耳。谅之,不具。马湛翁启。

刘天倪 愧庵

一 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愧庵贤友足下:

去夏闻遂由峨眉赴雅安,久之乃得来讯。生事可念,焉能槁饿以求道?但颇怪行时不以片语见告,似非朋友相处之情。及见来书,久已释然。后闻在成都伤足,欲驰书奉慰,以书面寓址阙略,亦竟未果。顷知教学于荣,乃以贱辰贻书存问,似未忘天壤间犹有此翁,此意良不薄。因念累书未答,能无歉然?缘会本不可常,讲说徒为剩语。此理唯在各人自得自证,偶然聚散,何足为怀?随俗寒暄,亦似可略耳。率复,并以为谢。诸唯珍重,不悉。浮拜启。

二 一九四四年六月

愧庵贤友足下:

见示新撰《中边论颂表解》,藉知留意义学,用力至勤,甚善甚善!仆杜口已久,诸宗经论大半散佚。于奘师此颂,夙未究心,无由判其分齐。来稿虽留置经月,衰病废书,惮于思索,竟未能终卷。不可久稽,今谨以奉还。无论儒佛,重在切实行履。衰末之世,尤宜戒慎所蹈,勿徒以辩说为高。此乃时人通病,仁者当不以鄙言为腐也。顺问近祉。浮顿首。

李怀杜

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一日

顷接重庆大学李仲珩君来函,谓足下有来川问学之志,并嘱将敝院章程径寄尊居。敝院征选久停。现因马先生衰病,力辞主讲,此后规制,当有变更,从前简章,已不适用。故据实奉告,幸勿远劳跋涉。专复,诸维亮察。仲珩君处恕不另函。

黄大舍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五日

大舍仁世兄足下:

多年不晤,忽奉来书,欣若暂对。令叔过嘉,未获一面,深以为怅。前大方师见枉,具道仁者欲乞拙书寄沪,捐助杭州饥民振款。初未详言如何办法,当时疑同乡人旅沪者或本有书画助振之集会,略出数幅以效棉薄,未为不可。今览来书,乃知此事全由仁者在蓉发起,出品者祇指定仆一人。是无异于仆自动鬻书,而假旅蓉同乡会名义行之,鄙意深以为不可。虽仁者饥溺之怀,用意未尝不是,但非所以处仆也。

仆本非艺术家,鬻书助振之美名,决不敢冒。从前在杭,乞书者多,亦尝受人润笔,乃欲因此谢绝酬应,免为人役。入蜀以来,久废笔砚,且在流离,固亦无暇及此。且精力就衰,更不能多作字,而来书派以百幅,限期三月,且为定价,是岂仆之所能为邪?作慈善事,亦须审分量力,力所不能及,亦不可强。仆实不能曲徇来意,在仁者亦必不肯相强。今就来示,仆所认为必不可行及可勉而行之者,分言如下。

一、必不可行者三事:

用贱名鬻书,登报征求;限定百件及三月完成;每件定价若干。

一、可以商量勉而行之者:约言之。

切勿登报定润及用移润作捐等名义。由仁者购纸十幅以五尺者为宜,勿过大。无宣纸,夹江纸亦可用。 寄来,笔墨无须寄。 但写单条,不写对联,因无大笔,此间笔皆不可用也。 一律单款,祇能以十幅为限,不能限以时日。如无特别事故,纸寄到后半月内可寄奉。 捐款由仁者自募,拙书祇能作为赠品,不能定润格。捐款及百元者,可以一幅赠之。救济功德乃在出资者,赠书乃系助喜,非可作价。本非商品,亦不欲居移润作捐之名。如此,则仆当可应命,否则无能为役。鄙性向来直率,不能随便敷衍。仁者学佛法,当知直心是道场,或不以为不近人情也。

专此奉复,顺颂法喜。马湛翁拜启。卅年十月十五日。

杨荫林 士青

一九四二年三月三日

士青仁君足下:

辱书并见示龙君手札,具仰足下向道甚殷。惜书院以时艰费绌,旧有住院肄业及参学之制,俱已停罢。仅存刻书一门,欲藉为一发之延,犹恨未能集事。不佞求去未得,虽暂羁于此,实愧无益于人。四方士友欲来相就者,皆苦无以待之,并从谢却。有虚贤者诹访之意,无劳远涉。果如龙君书旨,能究习世务,求之己躬,尽可优柔自得。矧道路多虞,更未宜轻于行旅。以足下与龙君习,故言之不敢有隐也。附去书院近刻书目一纸,聊备择览。龙君书并附还。率复,顺候时祉,不宣。马湛翁谨启。

汤尹人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五日

尹人贤弟惠鉴:

向未晤面,顷见来书,始知远避腥膻,来蜀就学。青年有志,不堕家声,良堪嘉慰。承告文凭遗失,于会考有妨。每闻人言,学生来自沦陷区者,多有此类事实,但须声明,觅人保证,亦可邀准与考。渝中同乡亲友,想不乏人,可就近谋之,当有办法。浮羁旅山中,于各方面向少接近,书院又与学校隔膜,殊愧未能相助,幸谅之。因书籍悉重闱安善,竹报时通,足释远念。旅中凡事都宜慎卫,率复,即颂孟晋,不宣。浮顿首。

杨焕升 霞峰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八日

前日寄来别诗,语甚健爽,以是知微恙必易就痊,不为虑也。昨晤伯尹,闻服复脉汤有效,尤慰。佳篇今晨始和得,写在别纸,,聊以赠行。想不日具舟楫,唯旅途安胜,不宣。浮顿首启。霞峰吾友足下。壬午端阳。

萧赞育 化之

一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五日

化之仁兄左右:

屡荷惠书存问,以衰病旷于裁答,良歉。比唯公私多豫为颂。书院事向承关注,去年老拙即以难乎为继,极力求去,而董会始终坚留不允。蒋公宵旰忧劳,亦未可以此不亟之务上渎,故遂迁延至今。然本年度经费仅加三成,而物价之率,乃什佰倍蓰于此。以是时有在陈之忧,实一事不能举也。

玆有小事奉渎。舍表弟何茂桢,本沔县人,寄居乐山。 向在书院相助,足下在嘉时曾识之。今不幸于日前因覆舟堕水,竟致漂没。上有老母,下有孤嫠,身后殊难为计。其孤子寅生,年甫二十一岁,本年系在贵校第十七届毕业,现请假在家。向例贵校于毕业诸生如何录用,山野实所未详。窃不自揣疏逖,欲烦左右鼎力,为此间第三十二补训处韩处长,或嘉峨师管区周司令一言,可否令其就近在嘉服务,量材器使,出自推爱之雅,未知于定制是否可行?

浮向不愿轻于干托,今既悲其父之遇,又怜其处境之艰,姑为左右破例言之。附履历一纸,至祈酌量赐复为感。暑中唯为时珍卫,不宣。马浮拜启。三十一年八月十五日。

二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化之仁兄左右:

前得五月杪惠书,极荷关注。暑中时有小疾,久稽裁答。比想益勤匡略,罄无不宜,为颂。书院因物价倍蓰于前,绠短汲深,难乎为继。屡电董会坚辞,每以虚词维系,无法解决。本不欲渎陈于蒋公,唯董会虚与委蛇,实无益于事,或存或废,无所适从。鄙意若不能别聘名贤,祇能中辍,浮实无可再事维持。今不得已,别附代电一通,欲因左右进见之时,为代达于蒋公。并不希望增费,但求速予解免。得蒋公明断一言,庶董事会有所遵循。书院为事至浅,其存废皆无所加损也。夙荷知厚,当不以为渎,并希赐答为幸。顺颂勋祺,不备。马浮拜启。

三 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九日

化之仁兄礼次:得手书,知有近忧。道梗难归,何以堪此?靡室靡家,猃狁之故。欲致慰唁,亦不知所以为词。见问丧礼,诚非山野所敢妄议。今制无丁忧起复,遭丧任职如故。虽援“金革不避”之义,非所以教孝隆礼也。“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此唯在孝子之自致,亦非时制所能限。贤者处变,行其心之所安可也。若夫书仪家礼,亦非通俗所能行,唯有俟诸礼乐之君子而已。专此奉答,唯勉抑哀思,顺时节卫。马某顿首。甲申八月十九日。

李芳远

一 一九四一年二月五日

书院讲录非初学所急,且宜亲叩音公,不必浏览世典,故不以寄。

二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前闻弘一法师迁化,曾以一诗寄丰子恺,托为转奉法师嗣法人,以志哀悼。顷承录示法师临灭二偈,赞叹有分。复用偈中语成一诗,并以写去,前诗即不更录。 可告法师灵坐,不须编入纪念刊也。马湛翁和南,奉寄芳远仁者。壬午初冬月上弦。

三 一九四三年九月九日

来书谬欲相师。所以见呼者,忽曰座主,忽曰师叔,皆非所当施。吾非讲经法师,何来座主之号?与尊师弘一虽为朋友,然在俗素非同门,出家更非法眷,师叔之称,尤为不伦。凡世间名字称谓,各有所当,岂得掍滥而施?又贤固未尝及吾门,未具师资之礼而遽自称弟子,亦为不可。若依通俗以先生见称,自称后学,此犹不失于礼也。

向者尊师以贤年少聪颖,远以书为介,因寄一诗奉勖。今观贤书札,似未有进于昔。恐自许才高,亦无人告贤以正,吾甚为贤惜之。好文艺,必先读书,识义理,谨言行,久久方能有成。切忌慕虚名,好交游,习于浅薄,空腹高心,翻成自误。来诗尚未入格,恕不奉答。如贤之年,且宜多读古人诗,蕴蓄深厚,乃能成章,勿轻下笔,亟亟以投赠为事也。

弘一师毕生用力,乃在于律,而世人每称其艺,此实不识弘师。刻篆尤其小者,《西泠葬余》之辑,亦近好事。且以是为题,微嫌近纤,似不如老实迳题“弘一法师印存”为妥。题签之字,不必责之老朽,以老朽固非印人也。西泠印社名流与弘一师有雅故者,尚不乏其人,幸别求之。因贤与弘一法师有旧,辄不避怪责,直言相告,期不负法师,亦不负贤。若以为不近人情,则请将此书毁弃可也。诸唯孟晋自爱。不具。癸未白露后一日,马湛翁启。

四 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芳远仁者慧鉴:

杨樵老转到惠书,知在农亩从事劳作,体中小有未适,良以为念。仁者执侍音公甚早,熏习佛法有年,转烦恼为菩提,定能随遇而安。四大偶而失调,想不足为患。古德云:“了却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世缘本系苦谛,亦唯有安于义命,定有出期,望随处以三昧力胜之。衰朽无能为役,聊以空言奉慰。诸唯珍重不悉。湛翁和南。

五 一九六六年四月三十日

芳远仁者慧鉴:

来书并见示尊拟《音公本行记》例目,因目障如瞽不能阅览,倩人读一过,粗闻大概,深知仁者用力之勤。然鄙意于全书体例,未敢苟同处颇多。既承下问之切,不当有隐。衰朽垂尽之年,精力已惫,不能具举,勉起自行作答,请约言之。仁者既病时人不免芜杂,自当力矫其失,务求雅正。但举音公行谊荦荦大者即得,不可更涉嵬璅。窃谓此类记事文体,当以僧祐《高僧传》及道宣《唐高僧传》为法,以谨严简洁为主,方与音公行履笃实相称,不可稍稍近夸近俗。溢美则近夸,徇俗则近俚。除此二过,方为实录。 如时人每好称其出家以前佚事,有似小说,不但非所以重音公,乃反有近于谤,此类宜悉从刊落。如此则仁者此书方不为虚作也。辄附直谅之义,不避触忤,幸虚怀深察,恕其狂愚。老病亦惮往复,并希垂谅。顺颂安稳,不具。湛翁和南。旧历丙午闰三月十日。目录附还。

丁国维 安期

一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九日

安期贤甥览:

十一月十八、廿三两书均至。渝事尚无眉目。顷得敬生十二月二日来书,云有书劝甥先行来渝。虽是好意,事实上则为非计。此事去就,待汝自决,吾初无成心。望汝来川之意虽切,亦须待缘会自然,未可勉强。吾所以致书与陈者,亦以敬生先有此意,不附一书,近于自外,故遂迳直言之。

彼以众人相遇亦是人情之常,不足深较。吾与陈本非深交,彼又不知甥为何如人,安能特示优异?汝与敬生书,欲其以荐任明令调用,且指定外勤工作,此意敬生决不能向陈提出。君子不竭人之忠,不尽人之欢。敬生有此好意,汝当感之。似此题目,彼却办不到。此事且宜待缘,亦勿遂觖望。“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

古人长于吏事者,皆本之经术。今汝之所习者,亦俗吏之事耳,不可以此自高。为贫而仕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且亦仕于乱世之道。但升斗之计,亦不能不顾及。若到渝反不如黔,则一动不如一静。凡人饮啄有定,亦不须强求。委吏乘田,抱关击柝,皆可为之。但授之以事,必当尽分,所谓职思其居。如是则进退绰绰然有余裕矣。因汝来书不免俗情,故不避词费,为汝更进一解,勿谓迂阔而远于事情也。若不甘滥竽,不肯苟进,乃是自重,合当如此,吾亦岂欲汝与鸡鹜争食者。

陈于书院事,至今亦不置答,其不以吾言为重可知。今人大率如此,何足责哉。戚之来此将匝月,近已就武大书记,俾可就近事母。但恨汝犹在远,吾未能多为汝作计耳。棻之病体较前为差善,其弟来亦足以减其所患也。敬生如续有信,仍宜婉词答之。冬寒,诸宜自爱。舅氏湛翁手书。

二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安期贤甥览:

九日寄书挂号想达。顷又得敬生前月廿八日书,谓曾进见陈蔼老,对甥事暂以候车未至为词。因令棻之节抄敬生来书及吾答书一通,寄甥阅看。大凡处事接物,不能但凭一己之意,总须曲尽人情,方为恕道。吾于敬生、于蔼老、于甥三方面,皆不能不顾到。前书于汝颇下箴砭,此书于敬生详陈委曲,皆义所当耳,亦欲令汝知之。至汝之去就,事须斟酌,苟有可就之道,勿存固必。吾既不欲强汝以就彼,亦不能强彼以徇汝也。看来此事恐无下文,然望汝因此亦多一事多增一解,不为无益也。舅氏湛翁手启。

二 一九四三年

安期贤甥览:

棻之屡次将汝来书呈阅,知旅况安吉,稍慰老怀。丰子恺现在重庆沙坪坝国立艺术学院任教,月前曾来山相视,询汝近况,意甚关切,因以敬生前事告之。丰言重庆事不成,亦不足为意。以虽同属在川,交通仍感不便,总以就近在乐山就事为宜。吾言此事自属吾之素愿,但不欲轻于干渎人,且亦无人可干。去年破例致书太丘,结果如此,益令意沮。丰言只要汝能回来,彼可为设法。事虽未必可恃,其意良厚。今将彼来书附汝一览,汝且考虑,将汝意思直截告我。

吾因见汝来书谓黔省边县不靖,已悟前此视察之不可为。又言税局事务颇繁,亦少兴趣。如此似不如舍去,亦无所惜。但在去就未决以前,仍宜安心服务,毋亏职守。然如前者汝致敬生书所云,必争荐任资格,且指定外勤事务,则大是难题。人之为汝谋者,岂能尽如汝意?鲜不望而却步矣。龚滩事亦未谐,无论待遇如何,其地交通不便,治安不佳,亦不愿汝为之。吾意税局事亦大不易。以吾闻见所及,今时税法本不善,主之者又多非其人,弊窦百出,实为怨府。就令操守足以自信,亦难免有联带关系,或至代人受过分谤,并非意外之事。故亦不甚愿汝久在此中。

凡今之人,何足以言吏治,只是混饭吃耳。混而不得饭吃,尤为不值。治生之道,最正当者莫如务农。然此是理论,为农亦须有土地始得,但商贾决不可为。为公务员求仕宦,则汝经历当亦略知之。其余若教书,若办工业,皆非专门不可。前者,今亦不足自活;后者,亦要资本,失败者多有之,故择业实非易易。但退一步想,卑之无甚高论,为人司笔札,比于佣书,从前尊为幕友,今则无论机关大小,皆有秘书,其实皆古掾吏之职也。此在略通文墨、稍识事体者,皆能为之。如汝今之所任,亦此类也。但有人需要,有人道地,可不限定某种资格,颇能广泛应用。

吾意汝若不争资格,不择机关,则其事或容易谋。但有一条件,实际所得薪水是否可以自给,则不容不考虑。苟勉强可给,则就之,亦可省却许多计校也。吾在书院,亦是巽以行权。今虽勉强维持,其困难亦非言可尽。人到六十以外,朝不保暮,故望汝来川之意较前更切。汝亦离家五年,儿女皆已长大,安能不念?

今有一意思告汝,待汝考虑既定,若决计来川,吾当以鬻字所得划出一部分汇汝作川费。本为刻书,吾不自用。然吾欲自用少许,人亦不得议之。 趁夏间江水满时,重庆轮船可直抵乐山,此时能作归计,最属相宜。汝若不欲舍去税局之事,则作为请假亦可,但不可因此忐忑不定,一切听汝自择。时局难知,向后交通必日难一日,书札往复亦动辄经月,故不惮烦琐告汝如此。书到熟思即复。舅氏湛翁手泐。

四 一九四三年六月十二日

安期贤甥览:

六月五日曾寄航快一信,谅达。五月卅日及六月四日两次来书均至。既因科长出差,代理职务须有交待,不能于六月内成行,稍稍展缓亦属无妨。前所以望汝于月内即归者,一因向后恐暑热益甚,行旅益苦,一因此地每年三伏必涨水,能在涨水以前到嘉,乘船渡水较为安全,不独为武大图书一席望汝甚殷也。

今览汝与丰子恺书,似无意于此,不特他人不能强汝必就,吾亦不欲强汝以不愿为之事。但汝之所愿望者,究为何事?朋友为汝谋者不得而知,吾亦末由揣度。归后从容商量,择宜而处,亦未必遂无机会。唯归计必须决定,行事必须准备,不可观望游移,徒增扰攘也。凡人久客,无不思归,虽在乱世,尚有家可归,宜生欢幸。今见汝与子恺书后段及与星贤、立民两书,言忧忿,言拂逆,言无人知汝。侘傺失志而意不平至于如此,此何为哉?三子与汝书,皆非泛泛,乃实相关爱之情。即吾与汝书,因望汝之心甚切,其辞稍迫急则有之,又何尝有责备之言?汝遂不能堪之。处己处人之道,乃如是邪!必谓税局难以脱身,行动不能自主,今时政制虽非我所知,断无辞职、请假一概不许之理。观汝前后诸书,总执被动、不易为辞之说。所言被动者,意义实未明了。如今官吏已跻大僚,乃有明令调用之事,或特电专檄,比于征命。汝今才望资地,尚未足以及此。至谓中级职员进退皆操之自上,何异剥夺自由,孰肯为之?得人虽难,然谋事者方重足而立,一身之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此非教汝绝裾而去,但去之亦必有其道,不必定要被动也。

慰长与棻之,前月俱大病,吾但略言之,恐增汝焦虑。今棻之已能操作,慰长尚未起床,犹须静养。药饵调理之事,吾皆亲任之,此亦未尝告汝。但汝须知,久客黔中,朋友虽多,恐关切之深,未必能如此。汝知以职务为重,亦不可以家庭为轻也。书到且平心静气思之,仍以早决归期见答为望。卅二年六月十二日,舅氏湛翁手书。

徐子静

一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子静先生足下:

来书知学原于思,将求其所谓安者。就足下所言,宜若已思之求之,更无待于问人也。仆以衰病辍讲,且谢客,不能有所增益于足下。君子之于学,贵其自得之。尊闻行知可矣,无劳相见。率复,希亮之为幸。马湛翁顿首。癸未正月十八日。

二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一日

子静先生左右:

前承询及先王父祠堂事,除已将朱传抄奉外,今并抄奉游撰碑文及贵邑士绅公议条规各一通,辄附鄙跋,事之始末已可明了。又附录廿四年致庆符县请保护墓地函、呈稿各一件,用备参考。此事存废,系于贵邑民意,非山野所能置议,尤不欲轻事干求。盖易代之后,事义已殊,世相无常,未足深异。但贵邑耆老,或犹有不忘故烈,欲存敦厉末俗之意者,似可量宜以告之耳。竹报想至,未必言旋。既荷垂询,不容默已。率尔奉闻,顺颂法乐,不宣。马浮顿首。浴佛日。

附一 仁寿县先祖专祠碑记诸文跋

一九四三年四月

谨案:仁寿先祖专祠,当时虽有清廷谕旨,未及建立。嗣于光绪十二年,先君在署理仁寿县任内,始捐廉俸立之。属县人但懋晖、刘增辉主其事,十三年落成。并购置祠田一处,在县属白果湾,折合水田十三亩六分有奇。又田中有屋一院,载粮二钱五厘。所有丈册文契俱交仓学局士童克知等保管经理,计其岁入,以为春秋二祭及当年香镫与岁修之需。事经历禀督、藩、臬、道、州各署立案。前后建祠、置田,妥定规制,皆付县中士绅公议行之,实与今日民议之意符合。鼎革以来,虽于前代祠祀典章多有更变,准之御灾捍患以死勤事之义,似犹在当祀之列。况祠祀之费,本有所出,有举莫废,亦理之常。然隆礼由义、敦节厉俗是县中士君子之责,固非其后人所能预也。民国三十二年四月,马浮谨识。

附二 致庆符县县长戴宝荪

一九三五年五月

侧闻以儒术饬吏事,循良第一,善政在人,曷胜景仰。浮以先祖窀穸托在贵治,年久阙于省视,诚恐渐就湮没。曾托邓君秉安先为寻访,俟得其地,拟即备文呈请保护。顷得邓君函示,知已彻于清听,并蒙亲临墓地,允为立案出示,俾免侵伐。具见贤宰教民务义,德惠及人之远,不独浮一家之私幸而已。除补具呈文,仍托邓君代陈外,先此肃谢,不宣。

附三 呈庆符县政府

一九三五年五月

呈为先茔在贵县辖境,请予立案出示保护事。窃惟取义成仁,实人生之大节;式闾表墓,虽异代而同情。盖斯民好德之心,即百世不易之理。伏查民国十七年内政部公布《保存古迹条例》第四条,各市、县政府于所辖境内有古代坟墓,应建立标识,禁止樵牧,妥为保护等因,仰见我国民政府示民以礼之至意。

先祖父楚材,曾于前清咸丰十一年在仁寿县典史任内,因滇匪犯境,委办团练,竭力守御,历时五月,卒以寇势猖獗,见危授命。先伯父德馨,相从战阵,亦以身殉。经四川总督骆秉章奏请优恤,同治元年六月,奉清廷特谕,于殉难地方建立专祠,并以先伯父附祠。时先祖母孙氏暨从伯父鉴塘,均寄寓叙州府城。先父廷培,自浙奔赴。旋祖母与从伯父先后下世,道阻时艰,未克归葬。遂于庆符县属之南岸坝营立兆域,奉先祖父母遗榇就窆,以伯父及从伯父附葬于旁。嗣光绪中叶,先父卸署仁寿县知县,引疾还浙。浮尚在髫龄,曾随侍至叙州,恭往展觐,迄今又四十余年。

人事羁牵,未能以时拜扫,诚恐岁久荒圮。每因望祭,未尝不瞻慕增悲。伏念先祖父以薄尉卑官,尽职死义,胜国旌其忠烈,耆老诵其廉勤。先伯父纯孝性成,杀贼殉父。凡有秉彝,莫不矜叹。其遗骸所藏,应在古迹保存之列。顾瞻邱垄,托在帡幪。可否仰恳特予立案,并出示保护,勒石墓道,以垂久远?使不为沟渠道路所侵,得永免樵牧耕犁之患,是不惟仁政之行,泽及墟墓,亦所以敦厉末俗,示教方来。幸遇贤明,定邀褒许。所有先祖父生平事迹,具见前清同治元年谕旨及四川名宦游、朱二公所撰碑传。理合一并抄录附呈,以备查览。如遇纂修志乘,并希采入。为此具文陈请,伏惟鉴察施行。不胜感戴之至。

施秀苍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秀苍仁君足下:

去年十一月八日来书,逾两月始至。时危道阻,不特行旅多嗟,即书问亦难得达。足下有志此学,犹幸能安乡里,但当求之先儒雅言,无事浮慕远游。就人咨决,不如用力体究,必能闇然日章,亦勿空言高自期许。今日事势,道路决不可行,千万勿萌来学之念。附去书目,聊备参阅。但邮寄亦甚困难,能读先儒书即足,实不需此耳。唯力学自爱,不悉。马湛翁谨复。癸未二月廿四日。

谢思孝 巽伯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巽伯贤友足下:

得书获详近履,良慰。同时得硕井书,亦以伯尹之疾为念。并闻贤乔梓力劝其就医成都,除舍以待。此于伯尹良厚,今日朋友中所难觏也。来书顷已示之,渠必有以奉答。疾固不可不慎,亦似未须过忧。山中枯索,诚非养病所宜,仆亦劝其且宜相就,以散愁怀,兼求医药。渠近似小差,但方暑,是否能胜行旅,亦须量力。行止俟其自决,仆不能为强作主张也。手复,顺颂侍福,不一一。浮顿首。

吴声 希之

一 一九四三年八月六日

希之仁兄足下:

来书欲修严事之礼,此时人所难,而足下独降心以相下,得不谓贤乎?然仆自量不足为人师,尤不足以当贤之北面。此非谦也,平生言语皆无益于人,近年尤自病不善观机,不知发药。虽尚未能杜口,亦将从此息心,岂可滥膺恭敬,以自增其失?若夫千里神交,忘年相契,既古今之无间,亦靡言而不酬。自兹以后,请居朋友之列,庶几不辱来教,其可乎?盛贽不敢当,却之则疑于拂,辄送书院,移助刻赀。冀不负贤者远贻,亦使用之得所,或未堪乘辞受之义。见示近作极有佳构,谬承商搉,辄僭附数语于篇后,以答虚怀,亦恐未必有当。册页十纸,为书拙作《拟寒山诗》十二章,玆并以纳还,至希示复。劬翁惠诗,如亲雅度,晤时并为致声。新秋犹燠,诸宜珍卫,不宣。浮顿首。癸未七月七日。

二 一九四四年四月十四日

希之足下:

答两诗方付邮不数日,复荷初九日教写示近作,并和石公先生见寄韵。雄健胜前,然称许之旨,非衰朽所能几也。仍分答二首,别纸录奉,终为韵缚,亦少新意。劬翁忧悴可念,石公病齿当易愈,因便俱为道拳拳。……拙诗犹未暇删定,遑言付刊。且亦不欲流布,恐背括囊之训。书院刻《慈湖家记》已成,尚待装订,约一月后可出。《石斋经说》九种俱精,恨无力刻之。《孝经集传》因成都有刻本,从化谢氏刊,板在志古堂。 故暂置。今书院方刊《系辞精义》、《大学纂疏》,若无他故中辍,秋后或可成书,承问故及之。拙书乃劳补润,良愧。今物力益艰,刻书诚难为计,鬻字实恨无济,近且资以自活,已不复仰食于书院也。钟山想时晤及,舍甥曾往见否?因暇时望来翰。

二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希之足下:

得十一月十九日来书,附贤室事略,见仁者伉俪之重。嘱为撰墓文,实非其任。仆向于人之求碑传者,皆力谢。非徒自病其不文,亦以世俗多滥,不欲苟作,以其言为可市也。今哀足下之志,嘉贤室之德,因徇来恉,据事状稍剪裁之。其辞质而简,亦非时人所尚,然庶几不悖于古法。别纸附去,恐未必有当。如不可用,则请置之,别以属之当世鸿笔,鄙言实无足重也。安期有所称贷于左右,得书之日,本即拟汇还,以来示欲移作墨润,却之转乖见属之意,有似于外,故曲徇来恉,受而不辞。适书院董事沈敬仲到山,商略东迁事,一住兼旬,晨夕鲜暇,未能下笔,昨始草草成之。稽缓之愆,无所逃责,幸谅之。

时事变幻,匪夷所思。《春秋》家谓妖由人兴,《楞严》家谓□循业现。但系一念之转,亦无终否之忧。吾侪唯以义命自安,不须过于愤慨也。安期月内当能成行,董事会欲其早来,望之殊切耳。新历改岁,唯上侍多祜,不宣。浮顿首。

附 示王羽翔

顷答希之一书,并烦录底见与,不须楷字,但作行书可矣。仆凡与人往复之辞,皆谨于分际,坦然可以示友朋,故亦欲使贤辈知之,无所隐也。浮白。羽翔足下。

田存 戚之

一九四三年十月十四日

戚之贤侄青览:

昨日来书已悉,费神良荷。顷有一小事托代为一询。贵校有植物苗圃在露济寺,去年曾开菊花展览会,其主任员为孙祥钟君。桐城人。 去年仆往看菊花,曾与孙君识面。今菊花将开,贵校是否再开展览会,不得而知。鄙意如明日天气晴佳,欲到露济寺一看,若可买,拟买十数本携归种之。忆彼处房屋甚少,平时孙君恐未必常在苗圃,傥往而不遇,无人接洽,因此欲烦先为一询。理学院生物学系教职员中,当有孙君其人,孙君系专门研究植物学者。 现住何处?植物苗圃是否仍由孙君主任其事?如仆欲往访或与通信,以到何处为便?务将孙君住址写明,明日入城,当先遣慰长到贤处取回话,不必写信也。浮白。十月十四日晨。

李先芳

一九四三年十月十四日

凡人有志于学,须先知敬肆之辨。若出言不谨,便是自暴自弃,不可救药。观近日所呈诸语,有同狂呓,据理便合严斥,姑以一时病态目之,不遽切责。宜自知收敛,速改前非。若再肆然无忌,书院不可一日留也。此告先芳。十月十四日,湛翁。

何清璠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清璠居士惠鉴:

承示新著,有以见仁者之所存。法界性及大文所证果德,诚不敢轻为论量。来书自称私淑,尤非所敢当。大文谨以奉还。衰朽杜口已久,四方士友或以文字见质者,皆不复置答,但有赞叹逊谢,非独于仁者如是也。率复,敬希垂谅,不宣。马湛翁拜启。附还大文四叶。《西铭》为横渠所作,尽人知之,来文误以属之象山,恐须改正。并及。

杨立六 硕井

一九四四年六月一日

硕井吾友足下:

得书获详近状,良慰。承谓有居士数人欲见枉,其实未发足时已相见了也,何劳远辱?或恐多此一场钝置耳。然在世法,客来须待,固不容深距也。见告新撰学纲,志则大矣,以语时人,得不遭按剑否?鄙意欲劝贤者不如秘之为上。星命家言近俚而难信,贤亦好之邪?承询拙造,吾生时在寅,日元丙子。前行戌运,丙火入墓,故致流离。今行己运,今年太岁甲木克己土,而申金又冲破长生,吾其归真乎?贤试为一推,聊为笑噱之资,亦无不可。率答,不具。浮白。六月一日。又仆已退处无为,来书勿再以主讲见称。

郑陈球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陈球居士左右:

辱书及惠诗良厚,自称私淑,则万不敢当。书院特一时小缘,远不能副贤者所期。浮已自撤皋比,退处无为。虽尚稍事刻书,亦恐不能久。所谓规程者,已成废纸,故不复奉寄。仅勉成小律,敬酬来贶。粗述所怀,亦未足以言诗也。寇势复张,三湘危迫,归路益梗。此书未知何时始达,涉笔增叹。收件处见告,谓左右有余款欲留为贽。贽则不敢,润则可受,期不孤雅意,并留备剞劂,亦不琐琐寄还矣。率尔奉答,诸唯珍重,不悉。浮顿首。

张知白

一九四四年

知白吾友足下:

昨荷远遗只鸡,顷又得见集唐八律,味过侯鲭,又不独翰音之可贵矣。然为此甚费安排,虽工而少实,可偶一为之,不欲数数然也。厚意亦不可虚辱,辄以短章为谢,别纸写去。又去年曾自草诗序一篇,今亦附一览。晚年藉此遣兴,实未能及古人,故仍弃置,未暇编定耳。书院不复可为,吾亦时至则行,故有归船之句。足于己无慕于外,虽不出乡里,亦可自淑以及人,是所望于贤者。唯珍重,不多及。浮顿首。

金敬渊

一九四□年十一月七日

敬渊仁兄左右:

辱书见示感事诸篇,可为诗史。清代浙中诗人,以贵郡为盛。竹垞蔚为大宗,乙盦贞其硕果。君家文采亦为世所称。今贤兄弟能善继家风,将来足为乡邦增色,尤堪佩慰。仆颓年羁旅,百无好怀,讲学徒为虚语。回忆曩年湖上与令伯同游,虽复念乱忧时,不乏山水之趣。以今视之,真是九渊之下尚有天衢矣,言之增喟。别附短句,聊酬雅贶。手此,顺颂吟祉,不具。马浮敬启。

钟道铭

一九四□年

道铭先生惠鉴:

见示曾从钟山先生游,甚善。承询佛教史书籍,欲资参考。旅中寡陋,都无是书,无可奉览,请别谋之他处。恐劳悬伫,肃此奉复,顺颂讲祺。

王伯伦

一九四□年

伯伦先生左右:

辱书推重,愧不敢承。仁者渊源有自,自当守其师说,足于己者更无慕于外也。惠寄古本《大学》、《孝经直解》诸书,均以邮递迟缓未至,用是稽答,今特先行肃谢。《槐轩遗书》敝院已求得全部,此后无劳再施。承询简章,敝院前以资粮匮乏,无以待来学之士,故已久停征选,旧时学人亦已谢遣。今唯稍事剞劂,不足更言讲习。虚劳见问,至以为歉。专复,敬候着安。不宣。马湛翁谨启。

徐仁甫

一九四□年

仁甫先生足下:

辱书并惠茶一贴,甚荷雅意,敬谢敬谢!见示《志学》创刊,采及鄙札,想由白珩传录,因以尘点几案,殊乖衰朽之望。足下博达多通,搜集方闻,用饷时彦,自当不乏鸿笔,何取于腐谈?矧山野出语,每与俗违,不唯不足为贵刊增色,或恐以此招致讥嫌,转贻金璧之玷。遂事不谏,后此切望勿更采摭。如第二期有见收者,务求芟落。方当杜口焚砚,不欲扬其丑拙,以累高明也。迳率直陈,幸勿为罪。岁寒,唯著述益富,不宣。马浮顿首。

胡觉生 灼三

一九四五年十月四日

前令侄来,草答数行,并托致薄奠,当蒙照察。尊大人灵榇想已迎灵,衰年惮于行路,未能躬往。玆嘱张君立民代表致唁,附奉挽联一副,匆促未暇付裱,并希谅之。马湛翁顿首。觉生、灼三仁兄礼次。贤昆玉均次。

附 挽联:

壹气孔神中夜在;三千行满步云归。

朗和道长仙游,书此奉挽。马湛翁。

蒋国榜 苏盦

一 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一日

苏盦先生左右:

向劳枉顾,弥挹谦光。嘱题手卷,次日即送冯锡之兄转奉,想尚及谦从未行也。托代询苏州刻工情形,料已与王君言之,未知已否得复?顷敝院副院长沈敬仲先生,因如沪之便,拟造谒尊斋,面询梗概,幸以宾暇接谈。实荷惠爱,不嫌其率。王君清刻上愿见之,倘使沈兄得因左右获晤王君,尤所深愿。手此,敬颂潭祉,不具。弟马浮顿首。卅五年九月十一日。

二 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日

苏盦老友左右:

明日申刻廿一日午后五时。 稍具蔬食,奉屈贤梁孟惠临葛荫寓斋共饭。同坐沈君尹默夫妇,亦并好文,甚望移舟早莅,藉可清言。恕不躬速。手此,顺颂俪福。迟晤,不具。浮顿首。十月二十日。

三 一九四七年

见示近制诗词卷,有句有篇,不少佳构。稍恨肉胜于骨,下字未极精纯。欲更进于此,气格当力求其高,音节必益期其朗,而简去凡近习熟语不用,自能迥出常流。五、七言古且宜留意盛唐高、岑、王、李,学其清壮顿挫,宁瘦无腴,然后泽以玄言,乃可优入晋宋,勿自安于小成也。词以清丽芊绵、音律谐美为上。作者多见名家,自知利病。仆于此道未娴,未敢置喙也。各赘数语奉还。惠赠佳菊,赋谢一律,别纸附上一笑。旧有答友人论诗二简,或足以资助发,并附一览。顺颂苏盦仁兄俪福。浮启。

四 一九四九年十月三日

苏盦贤友足下:

世变靡常,易成间阻,逾时不驾,伫想为劳。比日秋清,念履候无爽。名园密迩,益深离索之感。昔议改书院为图书馆,盖于抱残守缺之余,寓继往开来之旨。恨儒术方见黜于世,众缘难具,未可恢弘。分当用晦而明,不求知于道路。仁者尝愿以湖上别业见假,自非雅厚,不闻是言。今遂不嫌迳率,拟暂借数椽,为庋置图书板片之所。虽事同束阁,而义重名山。但得西楼七间,于用已足,未知是否可邀鼎诺?本拟趋沪就商,衰年惮于往复,遂托寿君毅成诣前面请,幸不吝指示,有以见答。不胜跂望之至。手此,顺颂潭祉,不具。浮顿首。己丑八月十二日。

五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七日

苏盦老友足下:

得廿一日来示,允借湖堂楼下为书院庋置书籍板片之所,极荷推爱。昨偕冯锡之兄往视,度其容积,颇虑不足于用。因商请再借西楼、东楼楼下空屋各一间,锡之以为可。便拟稍作准备,于旬内移入。即烦尊处园丁代为看守,不另置员役。唯以时一往检视,以尚未废编纂,有时须抽检箧中书也。敝簏唯堆置左右两室,而虚其中一室,仍供憩息之用,当于他客无碍。异时若得假寻丈地安置几案、笔砚,则尤私心所冀,今未敢分外渎请耳。道路未靖,重阳相即之愿或未必遂驾。读写示近制五言诸篇,气格深稳,益进于前,为之色喜。时人方恶古典文学,欲返之草昧,出辞鄙倍。中土自有种智流传,岂能遏绝?终不可令天下之人尽安下劣,他日必有文艺复兴之机。智者深观物变,无足诧叹。以来篇多愤慨之言,欲广其意,故涉笔及之。仆衰耗久,诗兴大减,见贤悼苍虬之作,追念昔游,亦与有一日之雅,辄成近体一首,以志腹痛,又率和《灵隐佛殿》一篇,放旷之言颇觉不费气力。贤多沈郁,吾乃平淡出之,一张一弛,或亦是相发之道耳。诗在别纸。手此,顺颂潭吉,不具。浮顿首。己丑八月廿六日。

六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苏盦老友足下:

前月辱示近作,俶方来,复荷乳酪烟草之馈,甚厚甚厚!未获言晤,靡日不怀。湖上霜清,尤深别感。承惠假名园余屋,庋置故籍,顿觉充栋无隙,颇思得寻丈之室,可容安几榻、置笔砚,俾便撰次目录。以嘉客楼居,更无虚席,未敢以请。顷闻西楼艺专诸教授,因彼校课务加密,入晚亦须开会学习,路远不便往返,有自动迁出之说。已由彼校指定外湖朱公祠为宿舍,即曩时书院第二舍。 是贵园西楼全部,不日可以交还。念前荷鼎诺,俟艺专诸人移出,并可以西楼见假。今幸遇其时,可否仰恳即日致函令亲冯锡之兄,留与书院为筹备设立图书馆之用?虽目前尚无确定计画,二三知友终思相机申请,达成此愿,使故书雅记不致弃同弁髦,留此种智以待滋荣,非徒抱残守缺而已。

倘幸能为时所容,尚欲奉屈高贤,共赞斯业。拟请周孝怀任董事长。邵力子任馆长,以贤与毅成副之。仆仍预纂辑之役。 想声应气求,必不薄之而不为也。至习俗之法,似亦须方便随顺。请函告冯锡之兄,所有儒林图书馆拟假用西楼上下全部为筹备处之屋,不妨议订赁值,其数目务请冯兄酌定。 俾可量力缴纳。虽知高贤绝不以此置念,为对庸俗诽议,使免鹊巢鸠占之讥,转觉以租赁方式出之,于事为便。或力所不能及,则冯兄亦可早为别计。因目前宅舍不可久虚,随时有侵入之虞也。径率直陈,不胜皇悚。顺颂潭安。鹄候赐复,不具。浮顿首。旧历己丑十月初八日。

七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苏盦老弟坐右:

来书恳款,情溢于辞。微贤吾不闻是言。齿患易疗,想不为苦。爱而不见,伫望增怀。西楼之约,言之过早。旋闻艺专诸人一反前议,了无去志。既无夺舍之术,空有瞻乌之愿。事之难料,往往如斯,无足冀必,请俟后缘,无劳怅惘。至贤欲避正堂舍盖公,则吾不足以当之。他日能畀西楼一角,焚香散帙,于愿足矣。今因彦森如沪,聊附数字。霜寒,诸保珍卫,不宣。浮顿首。旧历十月廿三日。

八 一九五〇年一月三十日

腊八日惠书尚未作复,顷冯咸复兄见过,复荷存问。《老子注》旧稿及吕君笺纸,俱谨留,容稍暖下笔。《浴佛日感事》诗极佳,惜未能和。屡辱悬榻之雅,兼许借庋之约,诸缘未具,尚须待时。此殆有关福报,不可期必,空负般期,惭荷而已。连致薪炭,万不敢当。虽处困耐寒,尚堪优游卒岁,不可更以猪肝累人。厚封辄托咸复兄携还,并深致谢悃,唯鉴不宣。苏盦老友足下。浮再拜白。己丑十二月十三日。

九 一九五〇年三月七日

上九日毅成还沪,托携奉《岁朝》短律,并为吕君书字一幅,元宵后冯锡之兄见枉,知有卫生部队借住名园。嘱将向时所假安置故书三楹之屋,让与彼部。冯兄指定移庋楼上。于是向所避而不敢用者,今充栋皆敝簏矣。来居者人同带角,事等焚琴,然固不容逆其意以贾怨,一切想已由冯兄备陈。西楼住客仍与虎兕相安,仆乃望而却步。事缘之多阻,殆有义命,不可强也。见庭中玉兰盛开,独超尘表,因得一绝句,别纸写奉,聊以解嘲,至何时署约仍俟后命。春寒,唯顺时保重,不具,浮顿首白。苏盦老友足下。旧历庚寅惊蛰后一日。

一〇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二日

苏盦老友足下:

辱书并以贱降致馈,雅意殷拳,良厚良厚。“新政征敛苦,急甘为怨府”,殆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无理可喻,无言可伸,但有嗟叹。唯以义命自安,顺受而已,勿过忧损。昔庞道玄自舍珍御,沈之于江,而身鬻漉篱以供朝夕,洒然不改其乐,举家化之。真旷士之楷模,虽有桀、跖,岂能困之哉!书院未了公案,无法安顿,微贤高谊,则壁中之简已为炊薪。承示约草已与冯兄面洽,稍稍增定数语,今以一份寄贤,一份寄毅成,请再合勘,便加签印,仍畀冯兄,完此美举。虽虎兕在侧,终不废我铅椠。天相名园,异日当谋共数晨夕。目前纵望而却步,彼当终不能为夺舍之计也。有论义五言一首,颇可荡涤烦恼,并禊日罢饮一律,兹并录呈,藉以为谢。又小词二阕,则系手稿,并附一览,或助忘忧。仍盼惠答,不具。浮顿首。庚寅二月二十六日。

一一 一九五〇年五月二十四日

苏盦老友足下:

名园戎服之客,经多方托人请其他徙,仅将西楼楼上让出,其居楼下者,尚未有去意。近已遣人将楼上先事扫除,如得晴明,拟即于望前移榻其中,为贤暂时守舍,从事编目,庶不负见招之雅。相从者有龚慈受及俶方、彦森姊弟,相助料量。所惜者,一时尚未能与贤主人共数晨夕,为缺然耳。冯锡之兄闻尚留沪,并乞致声。率尔驰白,即颂潭祉,不具。浮顿首。庚寅浴佛日。

一二 一九五二年二月十日

苏盦老友足下:

旧历岁除寄和一诗,开春忽忽半月,雨雪闭门,殊少佳日。闻贤有西河之戚,想无过情。清患料已勿药,寓屋当有部署。园梅正发,日迟归赏,谅不过远矣。王邈翁关心尊府赁宅事,谓其弟晓来可备咨询。去腊曾以奉白,昨又得其一简,嘱以闻于左右,今遂附呈,或可为周富之一助耳。毅成迄无一字,未知其近况如何,贤曾晤及否?犹寒,诸宜加意珍卫。手此,即颂潭祉,不宣。浮顿首。壬辰上元日。

一三 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七日

苏盦老友足下:

览书怅惘,无可慰藉。幸喜清恙已愈,唯省思虑、加餐饭,以义命自安耳。知诸境皆妄,二六时中不依倚一物,当能廓然,所向无碍。《华严》教义明共业中有别业,不坏不杂,故五浊恶世不害如来清净法身,彼焉能浼我哉。勿谓此语虚玄,乃是真实义谛。在《易》亦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愿深体斯意,自能不忧不惧也。微恨还期尚复有待,昨寄一近影,聊当晤对。禊日有告谢二律,今属慈受抄奉一粲。比渐晴暄,诸望厚自珍护,不具。浮白。壬辰三月望日。

一四 一九五二年六月一日

苏盦老友足下:

得书并见示《移居》二律,且喜新居有那。清兴转佳,良足慰意,率答一首,别纸附奉。浮初无游沪之念,非特衰年惮于跋涉,亦省酬对之烦。昨毅成来书云,周孝老颇拟见枉湖上,虽未得其确信,益可省此一行。毅成病已向愈,狱讼可望平反,但生事益艰。此亦普遍现象,处困唯心亨,儒者只能服诵旧训,别无奇计也。太丘虽曾一至,未暇深谈,气象尚似近人,承问故及之。湖堂空虚,鸠占亦恐终碍,三界虽阔,殊少栖泊处。贤何日还车?吾日望之。入夏暄凉不时,诸宜珍卫。顺颂潭吉,不宣。浮顿首。壬辰五月八日。

一五 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七日

苏盦老友左右:

别已经月,无日不念。闻汉上客可望引去,若官中制令调处,想陈君必易为力。夫人及锡之兄已否还沪?消息如何?便希示及。近日体中安否?务宜豁然,勿以为忧。境由心转,虎兕无所容其角爪,兵仗亦可化为莲华,非虚语也。仆因踬微伤,一卧旬日,顷作字尚不能自如。春来仅得二诗,嘱慈受录在别纸,聊奉一粲,诸唯珍卫,不宣。浮白,癸巳二月三日。

一六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苏盦老友足下:

风雪中小别,良念,得书差慰。物来顺应,慎无遇事郁蹇,必有解理之常也。子恺答笺附奉。仁先《旧月簃词》已寄到,暂留之以俟。昨得五律一首,辄写奉,聊当晤谈。顺颂潭祉,不宣。浮白。俶方附问贤阃暨诸女公子好。腊月十二日。

一七 一九五□年

一昨雨中行旅,可念。抵沪不过劳顿否?头眩少眠,似宜稍进平肝安神之药。物来顺应,当旷怀处之,此心亨之道也。姜君一书附奉。回车在即,伫面为慰。不宣。浮白。苏尽老友足下。十一月二日。

一八 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苏盦老友:

答公纯书已见。墓辞拓本昨始送来,今寄奉两通,另付邮。 其一可与毅成。此事因贤促成,刻虽不善,亦了却一俗缘。暑热尚可耐,不复作他计。人方劳动而吾乃图避暑、求自适,此亦己私当克,今人所谓个人主义也。仲举不答吾书,无足怪,其失固在我。前毅成来书见问,今不别答,贤以此示之可矣。别纸写小诗数首为笑。不多及,毅成均览。浮白。戊戌六月六日。

一九 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六日

昨得一诗,自谓不恶,已寄啬庵。今以写示,玩之或可忘暑。渊明、尧夫谈笑即化。以德,吾何敢几?以辞,吾或无愧。薄古方兹,起予难遇,五言正则已绝响,思之惘然。此或吾末后之句矣,故欲令贤辈一赏之。早凉书此,掷笔辗然。浮白。苏盦老友,毅成均此。戊戌六月十日。

二〇 一九五八年七月三十日

苏盦老友:

连日炎热,幸早晚多风,尚可堪忍。偶得歌行一首,嘱公纯写一通附览,此清暑益气汤也。解人难得,如贤好我,固所不吝。宋玉“王”“庶”,方斯为陋。今持国家消亡论者,若能深悟般若理趣,天下自可太平。虽值诗亡,不妨存此硕果,不可以语途人耳。毅成来书,欲来相视。盛暑,旅行非宜,已答书止之。生圹竖一小石,何足动众,且已竖讫,更无可观。晤时并为道及。过此将暂停笔札,专入三昧,伏此热恼,不宣。浮白。六月十四日。

二一 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九日

苏盦老友:

惠寄五言四章,气格甚健,可喜。毅成亦作和韵一首,可谓老而好学,能再加工,亦可存也。凤林小住半月,等于穴处,远不及巢居之适,昨日遂还西楼。有二小诗,别纸写去,聊以为笑。啬庵和《滤风行》,绝佳。然五言竟阙而不答,殆避难就易也。知念及之。浮白。七月五日。

二二 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苏盦老友:

北行临发来书,瞬已匝月。近想游观甚乐,应有新诗盈箧矣。如沪上无事,似尽可多留。香山红叶最佳,今正其时,不可放过也。啬庵住张自忠路人民大学红一楼乙组六号,陈撄宁住西直门外白云观道教协会,未知已往访否?闻撄宁甚忙,恐无暇与贤偕访啬庵。昨得小词一首,今附去,可携以往,啬庵必喜相款也。又前自和五言,公纯写寄者,后有更定,今别写一本与贤。不必示啬庵,恐渠以不见答为歉。吾眠食如恒,近日湖上秋光甚美,惜未能与贤共赏耳。有暇致数字为慰。浮白。夫人暨贤郎均此问好。戊戌八月十七日。

此书未付邮,得中秋前夕来简,欣慰之至。纪游诗得卅余首,尤可喜。戴月轩紫豪笔“石紫电青霜”,因便烦为代购十枝,俟还车时见损,如无暇则罢。浮再白。

二三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苏盦老友:

京寓来书具悉。游兴甚佳,题咏已逾百篇,并曾两晤啬庵,俱可喜慰。北地早寒,闻将以初冬还沪,想不日可到矣。浮目疾近日似小差,可稍近笔砚,然下笔终觉惝恍。此老年视力已竭,乃自然现象,非医药所能疗。因自题壁云:“离形生知,收视返听;捐书绝学,息虑忘缘。”似比张处度告范式子之言为精。吾自有八味丸,迥脱根尘,见性自在,不随根坏,无忧也。自此屏除俗书,亦是佳事。湖上景物已入冬藏,寂寥可想,颇望能早还湖堂,此来宜带一人执炊爨,复有谐气冬暄之感耳。毅成剧病,近在杭就医,尚未有起色,可虑!草草写此,希见复数字为慰。浮白。戊戌十月四日。

二四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苏盦老友:

前数日有一书寄沪,冀北还后寓目。日内霜晴,想贤梁孟已安抵沪上矣。啬庵顷来书,附和赠诗二首,嘱转致,玆以附上。其诗甚工,恨未见贤原作也。浮目疾小差,作字已稍觉自由。日盼贤梁孟早还湖堂耳。戊戌十月十日,浮白。

二五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苏盦老友:

昨邰纪来,得书并荷文具、包物之惠,何厚也。所询诸事,已嘱俶方告知邰纪,甚盼沪寓部署粗了,早还湖堂也。弘一师虎跑安塔时,不曾别撰塔志,或系贤误记,浮实无此文。前毅成来杭时,携有龙榆生新得阳明真迹一册,嘱题。早已题就,而毅成重病不能还沪,此册久置几案,今辄交邰纪带呈,托贤为转还榆生。因先贤遗墨,不可不一寓目。又昨晚适有答榆生小词,玆并致榆生函附览,览后饬人送南昌路,想不费事也。前在医院治目疾,得十绝句,题为《收视吟》,今以写本奉赠。此亦一时兴寄,但可自吟自赏,不堪流布。方未晤间,览此寄慰意耳。邰纪行亟,草草付此,顺颂俪福,不宣。浮白。至日。

二六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得书慰念。凉燠不时,万方一概,洞山禅所谓“寒则普天普地寒,热则普天普地热”是也。当以平等观消之。不生不别,则无事矣。今日夏至,雨后转睛,颇觉凉爽。偶作寄怀啬庵小诗,颇不恶,玆嘱公纯录呈。烟草虽乏,似不足碍吟兴也,一笑。浮白。苏盦老友。五月十七日。

二七 一九五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苏盦老友:

初伏前二日来莫干山,山馆在芦花荡公园附近,碧梧翠竹,交荫门前,颇饶凉意。旬日来粗安几席,暂可忘暑。惜足力不健,绝少出游。此山小有林壑,但少宽旷之趣,出门便苦登陟,亦非衰步所胜,至今尚无吟兴。闻湖上酷热,拟俟白露后方下山矣。沪居有海风,想尚可堪忍。清凉在心而不在境,避暑亦俗谛而已。啬庵答诗附览。山中寂寞,甚盼有书见及也。浮白。中伏前一日。

二八 一九五九年八月一日

苏盦老友:

到山后曾寄数行,谅已达览。入伏半月,闻杭沪皆酷热。山中凉爽,眠食俱适,唯出门便须登陟,颇少出游。上至塔山,下至剑池,两处已尽其胜。一邱一壑,虽亦可喜,稍惜其易尽耳。昨始得五言三十韵,直抒所感,颇不费力。诗成自赏,不期学少陵而似少陵,此来亦不空过。今属敬生录一通奉览,聊可遣暑。山中岑寂,亦望书来,慰我默情。珍卫不宣。浮白。己亥六月廿七日。

二九 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苏盦老友:

前敬生答书,嘱笔附候。旬日来秋暑转炽,亢旱可虑。山中水泉已受影响,不可久留,白露前必还湖上矣。沪居多风,宜尚可耐。啬庵和逭暑诗来,殊可喜,惜未能录奉一览。曾游炮台山得一诗,今以稿本附呈。前五言似少陵,此则香山,虽近语体,尚未至于俚,然结句非香山所能也。山中往还不乏,然皆未足以语于此。笔墨不具,亦未能写与啬庵,故今以稿本寄贤欣赏,亦藉以遣残暑耳。未晤间望加意慎微,不宣。浮白。处暑后一日。

三〇 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苏盦老友:

月初得书,知贤梁孟有含饴之乐,深为助喜。和诗甚佳,新得印石定是上品。浮还自莫干,吟兴遂减。丛桂方开,未知亦动归思否?附小诗敬贺德门嘉庆,不宣。浮白。己亥秋分。

二一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日

苏盦老友:

重阳前晤锡之,谓贤梁孟将挈幼孙还湖堂,闻之甚喜。及见与公纯书,乃知发驾尚未有日。“跂予望之,何日忘之。”今年湖上秋光甚佳,近已微有萧森之象。想相晤之期必不过远矣。近来吟兴大减,九日曾有一律,别纸写奉一览,聊见鄙怀,切不可作世谛流布耳。啬庵见和篇什不少,俟晤时可共欣赏。草草,顺问阖第安吉。不宣。浮白,己亥九月十九日。

三二 一九六〇年二月十三日

苏盦老友:

得书良慰。俶方还,具道贤梁孟厚意关爱,又得女公子炜玉在医院,可随时调护,可以无忧。汤嫂及仆俱同意听其就沪医治,一俟院方病床可容,得到通知,立即出发。但鄙意俟全体检查后,决定施行手术之时,最好院方能予以一单人病房,专请一护士照顾,以便静养,易于就痊。料炜玉必能善为之计也。仆眠食如恒,日内或可与左文晤面,足慰岑寂。手此,顺颂俪福,不宣。浮白。新历二月十三日。

三三 一九六〇年四月九日

苏盦老友:

到京晤锡夔,谓将如沪省觐,想已趋庭矣。会期延迟二日,约十二日可附车还沪,十四日上午必可诣高斋相晤。切勿 到车站相接,恐劳虚等。连日疲于应接,幸尚可支,到沪后拟小休二三日。俶方能回,吾还杭似较便利。率尔手问,诸俟晤罄,不悉。浮。四月九日。

三四 一九六〇年五月二十五日

苏盦老友:

昨得书并示新诗,且喜炜玉新成嘉礼,无以为贺,立成凑韵诗一首,别纸写奉,藉发一笑。箱韵难押,辄易香字,避难就易,觉伎俩之拙。 屏风山养痾尚可,避暑非宜,拟俟芒种后还湖上。倘世缘许可,仍欲上匡庐寻东林、白鹿遗迹,使晚年增数首歪诗,亦不恶也。《万慧塔铭》无序,据啬庵复书,已寄仰光。僧灵光是否上石,则不可知耳。来此月余,得诗十余首,大都杂书所感,非流连光景之作,绝不能流布。异时相见,可共讨论耳。端阳旧俗已废,不复作贺节语。渐燠,唯加意葆卫,不宣。浮白。俶方附笔敬谢夫人赐答,并贺炜玉嘉礼。庚子旧历五月朔。

三五 一九六〇年七月二十二日

苏盦老友:

昨寄和诗当已达。《新谣》先写出十二首,别纸付邮。篇幅稍长又笔墨不应手,写此真觉力尽神疲矣。诗到,贤定能欣赏,既题名新谣,不能不新,新亦有义,非苟同也。此诗有考据有议论,不作模写物象、留连光景之语,于游览诗中别出一格。然下字、用韵皆有骨力,贤具眼当能识之。附与星贤一纸,愿贤阅后即并诗卷转寄星贤。吾不欲径劳啬庵听览,故欲因星贤使得间与其一览耳。山中通讯地址亦请告星贤。不复琐琐及之。顺问潭居多祜,不悉。浮白。大暑前一日。

三六 一九六〇年八月三日

苏盦老友:

得闰月五日书并见示述梦之作,跃然以喜。所异者,谋篇选句,俱不期而闇合。自有此诗不唯不虚往躅,亦何殊策杖同游,起予不少。今夏贤与我皆不为空过,然我乃闭户造车,贤则据梧挥汗,劳佚虽殊而兴感之情一也。吾道未孤,堪与古人携手,是可乐也。《新谣》续得三章,复有近体二首,并答篇写奉,藉助清兴,足以忘暑。陈翁书已面交,嘱致意。俶方母女并附笔同问俪福。不尽。浮白。闰月十一日。

三七 一九六〇年八月二十三日

苏盦老友:

前得闰月十九日书,知冠玉新自波兰归省,足慰晨昏。入秋多风,残暑已阑,定多佳兴。山中气候变化,已有薄寒。中人之感,晴天则适,多雾则闷。人人皆觉寒湿太重,体中微有不安。吾亦小病数日,以此绝少游陟。然《新谣》又续得数章。山中纸尽笔秃,因此不能写寄。白露前后决附下水船过沪还杭。俶方欲就肿瘤医院检查,到沪当小住两三日。良晤不远,诸俟面罄。顺问潭祉,不具。浮白。旧历七月二日。

三八

苏盦老友足下:

别将匝月,靡日不怀。两得来书,具详近状。尚迟晤对,跂伫为劳。寒流远袭,弥增怅惘。见示舍宅尚须待缘,评画亦仅有虚约。俗中事难谐,每每如此。唯不执求备之心,但为苟完之计,或易于断手。篱菊犹卓不可忘,此霜后之姿也。冯画若得孔门弟子之数,便当割爱,否则任之。今之鉴赏者未必具眼,无足异也。别纸示俶方护水管及辑篱二事,已为传命。大衣亦取出,交阿根送冯府。唯通行证展期事,与慈受、彦森商略,佥谓无须往询,恐彼中人胶柱,反费周折,不如迳请沪居派出所加批因事延缓缘由,此地当无异辞。唯过迟或恐非宜,仍希酌行。 想不乏先例,无关出入也。恐劳悬念,草草奉答,顺颂俪祉,不宜。浮白。十一月廿七日。

俶方不另作答,附笔敬问双安,并问诸女公子好。

右王邈翁于贤行后见访,手书乃弟孝来上海住址,今以附呈。邈翁极关心贤沪寓租赁事,谓孝来交广,或可与谋。傥一时尚少眉目,开岁不妨乘暇一往访之。邈翁并已有书关照乃弟矣。清患易愈,良慰。率颂春祺。不宣。浮顿首。廿九日。

三九

苏盦老友:

昨寄数字想到。行期须推迟一日。到沪即当奉访,恐劳亟望,特再以白。迟面,不宣。浮。四月十一日。

四〇

苏盦老友:

到京晤锡夔,谓将如沪省觐,想已趋庭矣。会期延迟二日,约十二日可附车还沪,旧历十七日下午开车及到达时间未定,切勿到车站相接,恐劳虚辱。 十四日上午必可诣高斋相晤,连日疲于应接,幸尚可支,到沪后拟小休二三日。俶方能同吾还杭似较便利。率尔奉白,诸俟晤罄,不悉,浮。四月九日。旧历三月十四。

梁鹄

一九四□年

梁鹄君鉴:

来书自称受业,又有迭蒙赐教、不弃愚鲁之言,殊属可异。书院久谢来学,其不得与于征选者多矣。与足下初无一面之雅、一字之酬,此言何自而来哉?且足下既自言尝受业刘先生之门矣,似以年幼未闻深旨,附来《乐记系统图》,乃言下若不胜自喜而骄其同门,乖长幼之节,是何义理?就令分疏语脉不差,何遽自足?况来书别字甚多,文句未顺,尚未敢信其果出于己也。原稿奉还。夫师资授受,须有渊源,无其事而袭其称,是诬也。若藉此以为名高,尤为不可。况无名可求,且为人情所不许邪?颇闵足下知不及此,故直言相告,以后切当诫之,否则于学终不能有所入矣。足下年尚少,读书不多,能翻然自悔,切实用功,亦可循序渐进,慎勿以虚憍自误。后此恕不再答。马湛翁启。

刘世南

一九四八年

辱书见贤者胸中所蕴有异于时人,且过示撝谦,乃欲远道相即,自居参学之列。虽嘉贤者好善之切,恨仆非其人也。书院在今日已同疣赘,非特无以待学人,即刻书亦将辍矣。仆罢谈已久,向时学子俱已星散,无复有讲习之事。仆既引去,不日将谋结束,敢劳千里命驾?及今犹可中止,幸免道路之忧。相见有缘,或当俟诸他日耳。大著《庄子哲学发微》,独具只眼,诚不易及,其间抑扬似或少过。仆虽未足以知之,私谓足下既揭天人之目,合下便可略于人而详于天,庶可与庄子同得同证。凡言皆寓,不可为典要也。

至无己、无功、无名之义,唯佛氏三德、三身之说颇近之。若拟以今之社会主义,无乃蔽于人而不知天,恐非庄子之旨。一管之见,欲仰劝贤者稍稍涉猎《镫录》,留意禅宗机语,直下扫荡情识,必可与《庄子》相发。如啮缺问王倪,四问而四不知,乃是绝好公案。于此荐得,决定不受人瞒。未知贤者亦有乐于是否?不敢孤负下问,故不避怪责,聊贡刍荛。若其无当,置之可矣。诗以道志,亦是胸襟自然流出,然不究古今流变,亦难为工。须是气格超、韵味胜,方足名家。足下才高,向后为之必益进。见示诸稿已谨藏之,即不附还。老年目昏,仅能作简语奉答,幸恕其率易。不尽。

吴山民

一九五六年

山民先生左右:

闻民革将设市支会,需用工作人员。何燮老见告,曾为龚君慈受先容于左右,欲迂陋更为一言。念今日治世,方搜扬侧陋,振拔孤寒,使有尺寸之长者,皆得自效,此甚盛事也。左右在民革居领导之地,有汲引之力,龚君材质堪任笔札。虽往昔曾为饥驱,志营斗粟,未严夷跖之辨,似无足深责。倘荷优容,予以采录,当益自湔濯,以副厚遇。兹由何燮老嘱其晋谒,面俟指撝,辄附陈区区,唯进而教之,幸甚幸甚。马浮白。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二日。

蔡禹泽

周子言:“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故又谓:“阴阳之精,互藏其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其实二气原是一气,一气原是一理。《干凿度》曰:“太初者,气之始;太素者,质之始。”以质言,则水、木为阳,火、金为阴;以气言,则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内经》又分三阴、三阳,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厥阴风木,阳明燥金。其义亦谛当。然与四象之说不同,盖各有取义,须活看不可执泥也。

《讲录•洪范约义》中说五行章分析颇扼要,可参看。萧吉《大义》中虽多存古说,颇杂以方伎家言。阴阳家流为方伎术数,其末流亦不免支离害道。此须料简。江慎修有《河洛精蕴》一书,可看。邵子书《观物》内篇难明,《观物》外篇易解。乡间恐难得张行成、祝泌之书,书院拟刻而未就,不得佳本,似可缓看也。

蔡时敏

来书感于人心之败坏,欲兴教育以正人心,甚见所志之卓。唯览来书以“允执厥中”为天理人欲参半,有失经旨。足下或未暇深思,敢略贡其愚,唯贤者察焉。

盖闻理欲不并立,一理浑然之谓中,一有人欲之杂,即失其所谓中矣。《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夫曰精一,即不二不杂,安有所谓参半之说邪?足下将谓人生不能无男女饮食,何也?曰:《诗》不云乎:“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男女饮食者,其物也。男女有别,饮食有道,则所谓有物必有则也。有物有则,是乃所谓天理也。此正人伦之大、日用之常,所谓道之不可须臾离者也。一有人欲间之,即男女饮食失其道,天则乱而天理亡,又岂止参半而已哉。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理、欲之不能并立,亦犹是也。此儒者精义之学,所以独殊于二氏也。此义不明,世人将谓天理、人欲真可以两用而并行,其生心害政之弊,必有不可胜言者矣。又按《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疾苦,人之大恶存焉。”此以欲、恶对言,犹言愿与不愿耳,非以欲与理为对,亦甚明矣。至以耶教与孔佛并称,亦觉拟于不伦。下问不可虚辱,辄贡其愚如此。不备,唯贤者察之。大作不敢妄事评骘,谨以附还。

丁慰长 丁镜涵

吾姊有孙二人,从予避地,予老而独,视之犹孙也。长者十四,幼者十岁,虽好弄,亦稍稍教之读书。夜来闻隔室诵诗声,喜其渐解事,因作此示之。

二 一九四三年十月

吾八岁初学为诗,九岁能诵《楚辞》《文选》。十岁,先妣指庭前菊,命作五律,限“麻”字韵。应声而就曰:“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先妣色喜曰:“儿长大当能诗。此诗虽有稚气,颇似不食烟火语。菊之为物,如高人逸士,虽有文采,而生于秋晚,不遇春夏之气。汝将来或不患无文,但少福泽耳。”今年逾六十,幸不违先妣悬记之言。追念儿时光景,已如隔世。才慧日减,神明日衰,将同秋后之菊矣。幼时所作,都不省忆,仅忆此篇,以母训故不敢忘也。

今为汝曹举之,涉笔不觉泫然。观汝曹颖悟似不如我,然幼慧不必定佳,古人多重晚成,但勿安于流俗,气质亦自可变。今汝已及志学之年,勿更荒嬉废日矣。前此俱为小学所误,习于俚俗教科书。屡遭乱离,无学校可入,得从王、刘二先生受经,俗情便以不得入学校为憾,不知此乃未始非福也。凡人好文艺,亦出于天性,但须有以养之。薰习既久,自能了解,且未责汝以义理之精微。若于文艺能有所解,亦可免于俗也。今学校之教,略不知此,故令汝曹少启发耳。观汝曹于诵诗习字,亦尚知好,因告汝以此,汝曹其勉之。书示弥甥慰长、镜涵。癸未秋九月,蠲叟。

汤俶方

一 一九六〇年二月二十八日

俶方贤侄览:

昨日发信后二姑爹来,知已可进院。今晨得来书,堂上甚为欣慰。有郁大姊与苏盦夫妇及炜玉如此亲切照料,极为难得。院中饮膳良好,亦于营养有益。

贤第一要安心静养,诸事不要萦怀。堂上与我别无他嘱。今所以特写数行相告者,亦欲贤见此当可慰意。在院自宜悉遵医嘱,动手术时务要信念坚定、精神安舒,必可保体中多安全易愈。如写信,恐费思虑,可托郁大姊或炜玉代写。只须作简语便足也。万宜自己珍重调摄为要。湛翁手示。二月初二日。

二 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日

俶方贤侄如晤:

先后得苏盦父女函告及彦森夫人回杭面述,知手术后一周以来,情况良好,堂上及我俱释忧悬。顷又得苏盦来函,知已局部拆线,创口渐次可合。并已能行动自如;手臂亦能擎举。钴光疗治次数可以减少,旬日后便可出院。似此易于痊复,尤足慰意。但堂上颇以贤出院太早为虑。如院方允许,愿贤缓之。一则在院可一意疗养,减少外缘;二则院中饮膳适合营养,院外不易办到。嘱我作书传达此意。今因答苏盦书,附此数行,即托苏盦夫人因便到院相看时转交。吾亦愿贤深体慈念,专以休养为重,此乃慎疾之道。余事不足萦怀,亦不必亟于作答也。其他不烦多嘱,加意慎卫为望。湛翁白。三月二十日。

三 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四日

俶方贤侄览:

今因郑晓沧先生过沪之便,托其代买苹果、橘子少许,送苏盦处,分致与贤,为贤庆生朝。堂上之意欲贤勿亟亟出院,但据苏盦来函云,炜玉外勤,院医云钴光可以不照,未知已决定否?似此恐留院期间不能过长。出院后自以就苏盦夫妇处静养为宜,若须服中药,亦可就近请谢寿田先生诊视。闻创口合后手臂已能自如,但仍须加意慎卫。少谈话,多休息,营养品上须有节。其余无烦多嘱,即问痊好,不宣。湛翁白。三月廿四日。

此简仍托苏盦夫人转交。

马镜泉

一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镜泉侄览:

顷得尹先生来书,以时局紧张,嘱为慰长与侄决离京回杭之计。吾已有书复尹先生,声明侄辈须候史馆遣散,吾不能代为请假。且事势如何,吾甚为隔膜。究竟史馆职员请假避难是否可准?将来安定以后是否仍可复职?此事须尔辈自己慎重考虑,不可轻举妄动。慰长听乃父为之主张,侄处境又与慰长不同。吾已离开书院,今寄居人家作客。若侄来杭,亦苦无法安顿。傥史馆并非一律遣散,侄当自请留馆,慎勿轻去。须知此后欲另觅枝栖,实千难万难也。书到即复我,以免悬念。慰长均览。湛翁白。十一月十一日。

居室敬以和,持躬勤且俭。求学要虚心,作事务实践。庶能宜尔家,勉为国之干。

从侄镜泉与其妇士华新成婚礼,书此勖之。蠲戏老人。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