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贞观政要译注

孝友第十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本篇导读

忠、孝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即指忠于国君,孝于父母,是古人看重的两条最高道德标准。“孝子之门,忠义存焉”,这是儒家的观点,也是历代推崇孝道的原因。本篇列举了若干行孝、友悌的故事,以及唐太宗对他们的赞扬和赏赐,反映出太宗对儒家伦理道德始终持赞许和提倡的态度,其目的就是要臣下对封建君主必须忠心不二,以维护其对人民的统治。这同时是“贞观之治”中尊崇儒学、重视教化的具体体现。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1,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2。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3,遗寝床、粥食、盐醋。

1 色养:谓承顺父母颜色。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

2 柴毁:谓居丧悲伤过度,损害了健康,骨瘦如柴。

3 宽譬:宽慰劝解。

译文

司空房玄龄侍奉继母,能够承顺父母和颜悦色,恭谨的态度超过常人。他继母生病,请来的医生到了门前,一定流泪迎拜。到了办丧事的时候,房玄龄十分悲伤,以致骨瘦如柴。太宗派散骑常侍刘洎前去宽慰劝解,并赠给他寝床、粥食和盐醋。

虞世南,初仕隋,历起居舍人。宇文化及弒逆之际,其兄世基时为内史侍郎1。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请以身代死。化及竟不纳。世南自此哀毁骨立者数载2,时人称重焉。

1 内史侍郎:隋朝内史省下设侍郎、舍人,都是要职,协同掌管全国政令构思和草拟。

2 哀毁骨立:居丧哀伤过度,损害健康,瘦得像皮包骨。

译文

虞世南,起初在隋朝任职,历任起居舍人。宇文化及弒君叛逆的时候,他的兄长虞世基当时任内史侍郎的职位,将被诛杀。虞世南抱着兄长大声哭泣,请求以自身代替兄长受刑。宇文化及竟然不同意。虞世南从此哀伤度日,骨瘦如柴好几年,当时的人都称赞推许他。

韩王元嘉1,贞观初为潞州刺史。时年十五,闻太妃有疾2,便涕泣不食。及至京师发丧,哀毁过度。太宗嗟其至性3,屡慰勉之。元嘉阖门修整4,有类寒素士大夫5。与弟鲁哀王灵夔甚相友爱6,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其修身洁己,当代诸王莫能及者。

1 韩王元嘉:唐高祖第十一子,李元嘉。少好学,藏书达万卷,并用古文校定同异,得到当时人的称赞。

2 太妃:指韩王之母。隋大将军宇文述的女儿,为唐高祖昭仪,很受宠爱。

3 至性:即天性。谓其诚挚。

4 修整:指修身持家而有教养。

5 寒素士大夫:谓家境贫寒的读书人。

6 鲁哀王灵夔(kuí):唐高祖第十九子,李灵夔。是韩王元嘉的同母弟。好学,工草书,善音律。

译文

韩王元嘉,贞观初年任潞州刺史,当时十五岁。听说太妃生病,就哭泣不吃饭。等到来京师送丧,哀伤毁瘠超过礼节要求。太宗赞叹他天性诚挚,屡次安慰勉励他。元嘉全家修身持家有教养,跟贫寒家境的读书人家相类似。他和同母弟鲁哀王灵夔互相非常友爱,兄弟聚会,按照普通百姓的礼节。他修养自身保持纯洁,当时各位王公贵族没有谁及得上他们。

贞观中,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1,食而舍肉,人问其故,曰:『归以奉母。』太宗闻而叹曰:『仁孝之性,岂隔华夷?』赐尚乘马一匹2,诏令给其母肉料。

1 史行昌:人名。姓史名行昌。突厥族人本姓“阿史那”,进入中原后改汉姓“史”。

2 尚乘:即指尚乘局,官署名。管理皇家马匹的官署。隋炀帝置,为殿内省六尚局之一。唐因其制。

译文

贞观年间,有个名叫史行昌的突厥人在玄武门值班,吃饭时挑出菜里的肉不吃,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拿回家侍奉母亲。”太宗听了以后感叹地说:“仁孝的品性,哪里会有华夏与四夷的区别呢?”于是赐他尚乘局的马一匹,并诏令给他母亲供应肉食。

赏析与点评

“仁孝之性,岂隔华夷?”——太宗强调仁孝是人的共同品性,不会有华夏与蛮夷的区别。循此可以证明太宗信服华夷一家,心中并无“贵中华而贱夷戎”的汉文化本位主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