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贞观政要译注

封建第八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本篇导读

“封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封土建国”或“封爵建藩”。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永享福禄。太宗曾认为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然而群臣却引用周、秦、汉、隋的历史教训上书,从各个角度说明了分封制的弊端,极力谏阻唐太宗推行这种制度。他们认为得失成败,各有由焉。政或兴衰,有关于人事。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治之寄,才是治世之道。反而“封君列国,借其门资”,或忘其先业之艰难,或令受封者轻其自然之崇贵,以致世增淫虐,代益骄侈,最后国破人亡。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邢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食邑实封三千三百户1。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2:『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房玄龄等人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惟幄3,画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4。叔父于国至亲,诚无爱惜,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5,第侄、再从、三从童孤已上封王者数十人6。至是,太宗谓群臣曰:『自两汉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远者,非有大功,如汉之贾、泽7,并不得受封。若一初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以养己之亲属。』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8。

1 食邑实封:唐太宗即位后,为了革除武德封赏过度的弊病,始定功臣实封差第,按其功之大小,以定实封户数多少,当时得实封的功臣有四十三人。

2 淮安王神通:神通即高祖李渊的从兄弟李神通。高祖起兵太原时,李神通自长安潜入鄠县,举兵响应,跟从李渊平定长安。武德元年,任右翊卫大将军,封淮安王。太宗即位后,授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五百户。

3 筹谋惟幄:即运筹帷幄,在军营帐幕中筹划计谋。筹,本指古代记数和计算的用具。语出《汉书·五行志》:“筹所以记数。”

4 “汉之萧何”四句: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对功臣论功行赏,群臣争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高,封其为侯,食邑八千户。其他功臣不服,都说:“(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高祖说:“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哭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群臣莫敢言。

5 宗正籍:宗室名籍。

6 再从、三从:即二传、三传的后代子孙。

7 贾、泽:即刘贾、刘泽。二人皆刘邦的从父兄。刘邦征项羽,使将二万人入楚,烧其积聚。刘邦平定天下后,封刘贾为荆王,后英布反,刘贾为英布所杀。刘泽,封为营陵侯,吕后当政时封为琅琊王,吕后死后,刘泽与齐王合谋,起兵至长安,诛除诸吕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因而刘泽获封燕王。

8 县公:唐制封分九等。县公第五等封爵,食邑一千五百户。

译文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邢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列为第一等功臣,实际封给食邑三千三百户。太宗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上奏说:“高祖起义的旗帜举起,我就率兵响应,现在房玄龄等都是舞文弄墨的文人,功勋列在第一等,我心里暗自不服。”太宗说:“处理国家大事,要做好赏与罚。赏赐的要与功劳相当,无功之人就会自动退避。惩罚要与过错相当,作恶的人就会感到畏惧。由此可知,赏与罚是不可以轻易施行的。现在按照功勋大小行赏,房玄龄等人有运筹帷幄、用计谋安定国家的大功。所以汉朝的萧何,虽然没有在战场杀敌的功劳,但起了发布指示,定夺天下的重要作用,以他功居第一。叔父是朝廷至亲,我实在不是吝啬封赏,只是因为不能徇私,就随便与勋功卓著的臣子同样封赏!”于是各个功臣都说:“陛下以最公正的态度对待臣下,赏赐不偏袒自己的亲属,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妄自申说的。”起初,高祖建置宗室名籍,兄弟、子侄以至再传、三传子孙,孙童以上封为王的达几十人。至此,太宗对群臣说:“自两汉以来,只是封儿子及兄弟为王,其他疏远的亲属,不是有大功,如汉朝的刘贾、刘泽那样,都不能受封。如果所有的亲属都封为王,多给他们从事苦力的人数,就是加重百姓的辛劳困苦,用来养活自己的亲属。”于是,宗室当中过去已为郡王而其中又没有功劳的,都降为县公。

赏析与点评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赏罚制度历来都是统治者用以维持国家稳定的工具。前者在于鼓励效忠,后者在于震慑罪恶,这是太宗口中的国家大事。因此赏罚必须公允,令无功者知所进退,令为恶者有所畏惧。

贞观十一年……中书舍人马周又上疏曰:『伏见诏书令宗室勋贤作镇藩部1,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臣窃惟陛下封植之者2,诚爱之重之,欲其胤裔承守3,与国无疆,何则?以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4,况下此以还,而欲以父取儿5,恐失之远矣。傥有孩童嗣职,万一骄逸,则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政欲绝之也,则子文之理犹在6;政欲留之也,而栾黡之恶已彰7。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之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8,畴其户邑9,必有材行,随器方授,则虽其翰翮非强10,亦可以获免尤累11。昔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世者,良由得其术也。愿陛下深思其宜,使夫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太宗并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1 作镇藩部:即镇守藩部。指分封宗室及勋臣,让他们分别建立和镇守邦国,作为京师的藩篱。

2 封植:扶植栽培。

3 胤裔承守:后代承袭职守。胤裔,指子孙后代。

4 朱、均:指丹朱和商均。丹朱,唐尧之子,名朱。因封于丹水,故曰丹朱。因傲慢荒淫,尧禅位于舜。商均,舜之子。相传舜以商均不肖,乃使伯禹继位。在文献记载中常把商均与丹朱并用为不肖子之典型。

5 以父取儿:根据父亲的才能、德行来推荐儿子。

6 子文:楚国令尹,是一代贤相。他曾辅佐楚成王执掌国政。在治理国家、外交和军事方面,具有杰出的才能。这里的“子文之理”泛指先人的功劳。

7 栾黡(yǎn)之恶:指晋国大夫栾武子之子栾黡的劣迹。栾黡,栾书嫡子。栾书在悼公即位的事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一直得到悼公的优容。栾书死后栾黡担任晋国下军主将,作风强悍霸道,几乎得罪了当时的所有家族。栾黡死后不久,其子栾盈就被范氏驱逐。

8 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立社的表征。

9 畴其户邑:畴,相等。谓使他们的户口与食邑相等。

10 翰翮(hé):羽翼。这里指才能、能力。

11 尤累:过失。

译文

贞观十一年……中书舍人马周又上书说:“臣见到诏书命令宗室子弟和有功之臣到封地做刺史,并传位给他们的子孙,使其世代保守政权,没有大的原因,不得罢免。臣私下认为陛下对所封的人,确实是爱惜和器重他们,希望他们世袭承守职位,与国家一样万年无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像尧、舜这样的父亲,尚且有丹朱、商均这样的不肖子孙,何况尧、舜以下的人,要根据父亲的功德来推断儿子,恐怕相差得太远了。倘若有人在孩童时就承袭了父亲的职位,万一长大以后变得骄横淫逸起来,那么不但百姓遭殃,国家也会受其败坏。若要断绝他们的官职和封地,其先人的功劳尚在;若要保留他们的官职和封地,但其本人的过错已明显暴露。与其让这些人去毒害活着的老百姓,还不如断恩于一个已故的功臣,这是很明显的道理。这样一来,原来认为是对他们的爱护,其实恰恰是对他们的伤害。臣下认为,最好是给他们封一些土地,作为食邑,他们的子孙中确有才能者,可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对那些能力不强的人,也可以免去过失和罪咎。过去东汉光武帝不让功臣担任政事,所以才能保全他们的一生,确实是由于他处理的方法得当啊。希望陛下深思有关事宜,使宗室和功臣能蒙受陛下的大恩,而他们的子孙也能终享福禄。”太宗非常赞赏马周的意见,并加以采纳。于是停止了分封宗室弟子和功臣世袭刺史的做法。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