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金莲仙史

第八回 重阳子南游逢了道王孝先北转遇真师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词曰:

忙忙世事如丧狗,世态炎凉,转眼无何有。时人尽逐乌飞走,我今不落无常手。为甚将身苦海漂,富贵荣华,安享何可久。如今识破是非门,终须不在他人后。(右调《蝶恋花》)

话说郝太古听师父之言,遂问道:“弟子闻师之言,欲修正道,必须先修三皈,后修五戒。未知何为三皈五戒?乞师指示。”重阳道:“三皈者,释谓佛法僧,道谓道经师。总而言之,即是自身中精气神也。所以皈依道,离欲尊,永脱轮回。修道之人,常守本性元神,居于性地,毋使思虑妄想扰害心君。外相不入,内相不出,将个识神自然化成不生不灭之元神,久久存养,方离爱河欲海之苦恼。道果圆成,可脱六道轮回之死生,岂不离去欲念之尊贵乎?皈依经,两足尊,得闻正法。真修大道者,恐元神无所依托,落于幻空,不能足踏实地,故太上流传三十六部尊经,正法眼藏,使人可达修真之路,有所修证,不为外道修罗所惑,不落傍道,自然炼养元气,助化元神。是有神气两足之尊贵,可得长生久视之大道,故有正法可闻也。皈依师,众中尊,不落邪见。即今者,有外道纷纷,傍门多种,或用搬运精髓,开关补脑;或用咽津纳气,服气餐霞;或用采战之术;或用御女之功;或将山根一穴,指为玄关,以二目谓阴阳;或将五金八石,当于至宝,以谓身中铅汞;或持咒念佛,打七炼魔;或存神默想,导出阴神;以及绝谷休粮,烧茅炼汞,种种异类傍门,不可记极。总属幻化之躯纽索,难得超凡人圣。所以须得真师口诀,炼精化气,炼气育神,炼神返虚;阳神出现,跳出天外之天,与太虚同体,日月同明。天地有坏,而吾身不坏,故名万劫不坏之金仙。是曰圣,曰仙,曰佛,岂不众中之尊乎?所以不落邪妄之所见,方知有真道可修也。凡修道者,常将此身中之三宝常住身中,毋使耗散,是曰‘常住三宝’。今者这些凡僧俗子,不知自身三宝之作用,认作庵堂寺观谓常住,三佛三清谓三宝。谁知三佛三清亦是自身三宝之别号,敬重自身中之三宝,即是敬重三佛三清也。念佛天尊,即是念自的心也。若然自心不正,虽日念十万,如鱼嚼水,有何益乎?只要自己贵重三宝,无起诸想,虽念经万卷,不如静坐一时。三宝既皈,要除杀、盗、淫、酒、妄之五戒。将此三皈常持,五戒谨守,然后方可论道也。”

那太古闻言,战兢惶恐,不敢违背。拜过师父及诸师兄道友,回到丹房静养。不表。

话说重阳自从祈雨应验之后,遐迩咸闻,投师日众。时有燕京方德茂、扬州聂道明、莱州韩秀道、白元亮等,以及俗家皈依者,有数百众。师厌繁赜,欲往终南一游,欲带丹阳往昆仑而去,恐庵中不得安静,命丹阳等料理庵中事务。丹阳等拜送,乞师父归期。重阳道:“为师腊月可归矣。”别众飘然而去。至西岳华山,时值薛紫贤欲归天台,在玉女峰坐脱,留偈曰:铁马奔人海,泥龙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重阳与其徒众殡殓于龛,举火焚之,得坚固子无数于砂砾中。

重阳欲上终南,至长安遇和玉檐,各谈寒温,二人同上终南。正逢二师在洞中炼药,重阳引玉赡拜见仙师。钟、吕二仙喜悦,向和玉赡道:“汝夫妇二人来根深厚,得成大道,更须积功累行,他日必登上仙之位矣。”玉赡道:“弟子欲去积功,未知何功可积?请师指示。”吕祖道:“今南宋明春当作疫疠,吾将传汝驱疫方法,往彼济人利物,积累功勋可也。”玉赡拜谢。重阳将马、孙、谭、丘等事细述一遍,钟师道:“汝可度齐七朵金莲,方可应诏上升。”重阳与玉蟾拜辞回程,玉蟾往吴越济度。不表。

且说重阳拜别二仙,回转全真庵,大众拜迎。过了新春,重阳复吩咐丹阳等看庙,命长真、太古随身,往江南一游。时处机欲随师侍候,上前禀道:“弟子欲随师父出外随身应候,未知我师意下如何?”重阳不答,就叫长真、太古收拾起程。众门人俱送五里之遥方止。

长真、太古与师同行,处机在后,走到二十里亭歇息。重阳见符阳走到。就叫太古取戒尺过来。太古道:“师父要戒尺何用?”重阳道:“处机犯我清规,打他四十下。”长真、太古一同跪下讨保,打了二十戒尺,起身就走。

复走五里远近的路,重阳道:“我腹中有些饥,口中有些干,这段路无物可买,可取水来止渴亦可。”符阳听见,急忙手拿瓜瓢去寻水。偏偏这路往兖州当道,走了许远的路,寻不见水,只得回见师父。重阳怒道:“这厮惫懒,不知往哪里去取水没有?”举枝一指:“这不是水么?”长真、太古见路傍有水塘在此,急忙去取水与师父止渴。重阳饮了水。举杖向处机头上就敲,长真、太古解劝,方能行路。

符阳心中想道:“我去遍寻不见,这路傍有水,到也奇事。”遂自去取水止渴,忽然不见。心中明白:“这是我师父点化出来的水,所以我去取水,就不见了。”见他们走远了,急忙赶去。一路之上,不是这样不对,定然那件不是。魔了一月有余,符阳总是刻刻殷勤,不离左右。

至于江宁,居三台洞歇夜,忽见天降大雪。重阳道:“这几天寒冷下雪,你们可去多搬些干柴来,好烤火。”三人领命,各去爬山挖岭,搬来许多的干柴,至洞放下。又去到街上化些钱米,买些小菜,到洞中煮好饭菜,三人吃下。重阳命架起火来坐下。他三人烧起,热得可怜,烟得要死,重阳端坐,巍巍不动。符阳与太古开了门户出去纳凉,重阳命长真将门闭上,不许他二人进来。二人在门外冻得个可怜,又不敢惊动师父,二人并背而坐,苦捱一夜。待天明,长真将门开了,见他二人冻得可怜,说道:“我想来开门,师父止住不许。你们在外冻得伤心,我在洞中烟得小死。”师兄弟三人就做饭。食毕,重阳遂吩咐起程。三人看这大雪实不能行走,又不敢违命,只得收拾行李就走。这时将他三人魔得七颠八倒,俱无半点嗔恨之心,遂冒雪向苏州而行。不表。

却说苏州府阊门内天庆观有一道士,姓何名中立,道德高超。向本淮阳书生,一旦来苏,住于观中,言如佯狂,久而皆应。病者乞疗,与蓑衣草一茎煎服,病愈。有不与者,病必不起。众称曰“蓑衣真人”。戊子春,帝遣内侍以香茗至苏州,但云朝廷有事相问。何真人摇首曰:“有华人即有蕃人,有日即有月也。”内侍复命。帝曰:“他诚知吾心矣。”遂赐号通神先生。

时重阳师徒们四人至苏州游玩,闻何中立有道,乃往访之。重阳与论返神还虚之妙,那何真人亦知重阳的来根,互相敬仰。何真人见长真等道:“子辈皆上根大器,功行圆满,何愁不作天仙?”四人就在观中住下。明日,这何真人坐脱现中。郡人即其肉身,漆而金之。有病患者,焚香祷祝,无不应验。

是夏,宋行乾道历。帝志图恢复中原,恒习骑射于宫中。已丑夏,以弩断弦伤于目。重阳闻之,叹曰:“惜乎!贤明之君,厥志将灰矣。”重阳率徒三人回转山东。不表。

却说山东莱州府掖县武官庄有位老爷,姓刘名嘉成,乃是一名文举出身,现任归德府知府。有一太太张氏,先生一子,取名大才。对金熙宗皇统七年,即宋高宗绍兴十八年了卯岁七月二十日,梦红霞覆体,觉则腹痛分娩,遂产一子,取名大德。甫五岁,张氏太太亡过,刘老爷在任娶一太太柳氏,复生一子,取名大用。惟大德年幼好道,聪明睿志,不婚不奢,喜看道书。年十四岁,忽父病终,回转掖县,日慕丹经。至二十二岁,弃家求道,身带百两银子,遍处访游。相面访师。

在外五年,是年二十七岁,遨游吴越,回至扬州。这日在饭铺之中,只见四位道长往街上经过,有一老者,身高体大,形容魁伟,品格绝伦,双眸炯炯,光耀射人;兼且这三位皆神清气爽,相貌端严,有出尘之表,神仙体态。想道:“我在外遍访五载,未曾遇见这样的人,此是有道之士,上前去问他的来踪去迹,我要拜他为师。”急忙就赶。赶至城内,上前深深作揖,道:“请诸位师父到茶馆之中,弟子与众位结个缘。”重阳一看,此人到有几分仙骨,不免度他一度。向长真等道:“这位尊兄要与我们结缘,也好,就与他结个缘罢。”

五人同进茶馆。重阳上坐,其余各就而坐。大德问道:“请告这位老师父,仙乡何处?他姓法号?”重阳答道:“贫道俗家陕西咸阳人氏,姓王字知明,道号重阳。”复指谭、郝、丘道:“他三人俱山东人,皆吾弟子也。请问尊兄贵府那里?高姓大名。”大德道:“弟子家住山东,莱州掖县人氏,姓刘,字大德。我先父曾授归德知府。不幸先父去世,家有一见一弟。我看光阴迅速,世事空浮,遂弃家求道。在外遍访五年,未尝得遇明师。今朝得遇师父,品行高洁,形容离生,必是有道之人。弟子欲投师父门下,乞师父大发慈悲,度脱弟子,没世不忘师恩也。”重阳道:“你乃是贵家公子出身,安能出家受苦?”大德道:“弟子愿求金丹大道,苦死也是心甘。弟子历阅古往真仙勤修大道,孰不是苦志修持,方得无上妙道,跳出樊笼?”

重阳道:“汝既自愿苦修,可随我往登州宁海一走。”大德见师允诺,遂磕了几个头,转向师兄们各各交拜。还礼毕,又去买些素食点心来供养。重阳道:“为师久断火食。”大德听见,愈加恭敬,又去买些水果之类,向师父道,“烦少待片饷,待我到饭铺中取来行囊,与师父同行。”那大德别师出城,顷刻间就将行囊拿到,五人起程同行。不表。

且说登州府文登县有一善士,姓王,名孝先。幼丧父。母田氏,长斋净素,好念仙经。那孝先生于金熙宗天会二年,戊午岁三月十六日寅时诞生。生得天姿玉骨,幼时聪慧过人。从母吃素,不喜繁华。家有一兄名孝全,家中事务,悉是孝全料理。那孝先母子初入傍门,久修无成。这孝先是年三十三岁,母命往外访求明师,方可修成大道,若陷傍门之中,至于老死,亦然无益于身也。于是孝先拜别母亲兄长,出外访求至道。初至河南汴京,投一居士,又是傍门。复至曹州拜一和尚,却是空禅兀坐的工夫。次往江南拜一道士,亦是餐霞服气的修法。越历三年,连投数师,皆不是正道。

转至登州,闻全真庵内住道众数百,清规整肃,观法威严,有一老道是陕西人氏,姓王,道号重阳,能道知未来,不食烟火,名播诸国。孝先想道:“搜远不如搜近,信有之矣。我奉母命寻师访道,这数年间,连投数师,皆非正道,幸我能知是非,不被傍门诱哄。岂知本府有这样的高人?”急向宁海而奔。不满二天,早来到全真庵,但见好一座大庙,正是:

宫殿巍峨来燕雀,梁间无秽走龙蛇。往来道侣如仙子,名谓全真字不差。

欲知这王孝先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