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和集

卷之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中和集卷之一

都梁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撰

门弟子损庵宝蟾子蔡志颐编

玄门占不旨

动静无端

太极图

阴阳无始

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易·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於静者是也。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感於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苟静定之时,谨其所存,则天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来俱可应也。静定工夫纯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无极之真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悉备於我矣。

四正中直

中和图

发无不中

《礼记》云: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谓静定中谨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无体,故谓天下之大本。发而中节,谓动时谨其所发也,故曰和。发无不中,故谓天下之达道。诚能致中和於一身,则本然之体虚而灵,静而觉,动而正,故能应天下无穷之变也。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即子思所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同一意也。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应变之枢机也。《周易》生育流行,一动一静之全体也。予以所居之舍,中和二字匾名,不亦宜乎哉。

委顺委图

身心世事,谓之四缘,一切世人皆为萦绊,惟委顺者能应之,常应常静,何缘之有。何谓委?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世混然,委事自然。何谓顺?顺天命,顺天道,顺天时,顺天理。身顺天命,故能应人;心顺天道,故能应物;世顺天时,故能应变;事顺天理,故能应机。既能委,又能顺,兼能应,则四缘脱洒。作是见者,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照妄图

古云:常灭动心,不灭照心。一切不动之心,皆照心也。一切不止之心,皆妄心也。照心即道心也,妄心即人心也。道心惟微,谓微妙而难见也。人心惟危,谓危殆而不安也。虽人心亦有道心,虽道心亦有人心,系乎动静之间尔。惟允执厥中者,照心常存,妄心不动,危者安平,微者昭着。到此有妄之心复矣,无妄之道成矣。《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太极图颂

中○者,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阴一阳,两仪立焉。○者,两仪也。○者,阳动也。○者,阴静也。阴阳互交,而生四象。○者,四象动而又动,曰老阳;动极而静,曰少阴;静极复动,曰少阳;静而又静,曰老阴。四象动静,而生八卦。乾一兑二,老阳动静也;离三震四,少阴动静也;艮五坎六,少阳动静也;兑七坤八,老阴动静也。阴逆阳顺,一升一降,机缄不已,而生六十四卦,万物之道至是备矣。上○者,气化之始也。下○者,形化之母也。知气化而不知形化,则不能极广大。知形化而不知气化,则不能尽精微。故作颂而证之。

颂二十五章

道本至虚,至虚无体。穷於无穷,始於无始。

虚极化神,神变生气。气聚有形,一分为二。

二则有感,感则有配。阴阳互交,乾坤定位。动静不已,四象相系。健顺推荡,八卦兹系。运五行而有常,定四时而成岁。

冲和化醇,资始资生。在天则斡旋万象,在地则长养群情。

形形相授,物物相孕。化化生生,奚有穷尽。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有无错综,隐显相扶。

原其始也,一切万有,未有不本乎气。推其终也,一切万物,未有不变於形。

是知万物本一形气也,形气本一神也。神本至虚,道本至无,易在其中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居中,自融自化,气在其中矣。

天地物之最巨,人於物之最灵,天人一也。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变在其中矣。

人之极也,中天地而立命,禀虚灵以成性。立性立命,神在其中矣。

命系乎气,性系乎神。潜神於心,聚气於身,道在其中矣。

形化则有生,有生则有死。出生入死,物之常也。

气化则无生,无生故无死。不生不死,神之常也。

形化体地,气化象天。形化有感,气化自然。

明达高士,全气全神。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真中之真,玄之又玄。无质生质,是谓胎仙。

欲造斯道,将奚所自。惟静惟虚,胎仙可冀。

虚则无碍,静则无欲。虚极静笃,观化知复。

动而主静,实以抱虚。二理相须,神与道俱。

道者神之主,神者气之主,气者形之主,形者生之主。

无生则形住,形住则气住,气住财神住,神住则无住,是名无住住。

金液炼形,玉符保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命宝凝矣,性珠明矣,元神灵矣,胎仙成矣,虚无自然之道毕矣。

大哉神也,其变化之本欤。

画前密意

易象第-

易可易,非常易。象可象,非大象。常易不易,大象无象。常易,未画以前易也。变易,既画以后易也。常易不易,太极之体也。可易变易,造化之元也。大象,动静之始也。可象,形名之母也。历劫寂尔者,常易也。亘古不息者,变易也。至虚无体者,大象也。随事发见者,可象也。所谓常者,莫穷其始,莫测其终,历千万世,廓然而独存者也。所谓大者,外包乾坤,内充宇宙,遍河沙界,湛然圆满者也。常易不易,故能统摄天下无穷之变。大象无象,故能形容天下无穷之事。易也,象也,其道之原乎。

常变第二

常易不变,变易不常。其常不变,故能应变。其变不常,故能体常。始终不变,易之常也。动静不常,易之变也。独立而不改,得其常也。周行而不殆,通其变也。不知常不足以通变,不通变不足以知常。常也,变也,其易之原乎。

体用第三

常者,易之体。变者,易之用。古今不易,易之体。随时变易,易之用。无思无为,易之体。有感有应,易之用。知其用,则能极其体。全其体,则能利其用。圣人仲观俯察,远求近取,得其体也。君子进德修业,作事制器,因其用也。至於穷理尽性,乐天知命,修齐治平,纪纲法度,未有外乎易者也。全其易体,足以知常,利其易用,足以通变。

动静第四

刚柔推荡,易之动静。阴阳升降,气之动静。奇偶交重,卦之动静。气形消息,物之动静。昼夜兴寝,身之动静。至於身之进退,心之起灭,世之通塞,事之成败,皆一动一静,互相倚伏也。观其动静,则万事之变,万物之情可见矣。静时有存,动则有察。静时有主,动则可断。静时有定,动罔不吉。静者动之基,动者静之机。动静不失其常,其道光明矣。

屈伸第五

暑往寒来,岁之屈伸。日往月来,气之屈伸。古往今来,世之屈伸。至於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皆屈伸之理也。知屈伸相感之道,则能尽天下无穷之利也。

消息第六

息者,消之始。消者,息之终。息者,气之聚。消者,形之散。生育长养谓之息,归根复命谓之消。元而亨,易之息也。利而贞,易之消也。春而夏,岁之息也。秋而冬,岁之消也。婴而壮,身之息也。老而终,身之消也。无而有,物之息也。有而无,物之消也。息者,生之徒。消者,死之徒。自二气肇分以来,未有消而不息之理,亦未有息而不消之物。通而知之者,烛理至明者也。

神机第七

存乎中者,神也。发而中者,机也。寂然不动,神也。感而遂通,机也。隐显莫测,神也。应用无方,机也。蕴之一身,神也。推之万物,机也。吉凶先兆,神也。变动不居,机也。备四德,自强不息者,存乎神者也。贯三才,应用无尽者,运其机者也。

智行第八

智者,深知其理也。行者,力行其道也。深知其理,不见而知。力行其道,不为而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深知也。自强不息,无往不适,力行也。知乱於未乱,知危於未危,知亡於未亡,知祸於未祸,深知也。

存於身而不为身累,行於心而不为心役,行於世而不为世移,行於事而不为事碍,力行也。深知其理者,可以变乱为治,变危为安,变亡为存,变祸为福。力行其道者,可以致身於寿域,致心於玄境,致世於太平,致事於大成。非大智大行者,其孰能及此。

明时第九

通变莫若识时,识时莫若通理,明理莫若虚静。虚则明,静则清,清明在躬,天理昭明。天之变化,观易可见。世之时势,观象可验。物之情伪,观形可辨。丽於形者,不能无偶。施於色者,不能无辨。天将阴雨,气必先蒸。山将崩裂,下必先隳。人将利害,貌必先变。譬如巢知风,穴知雨,蛰虫应候,叶落知秋。又如商人置雉尾於舟车之上,以候阴晴,天常晴则尾直坚,天将雨则尾下垂。无情之物尚尔,而况人乎。今人不识时变者,烛理未明也。

正己第十

进德修业,莫若正己。己一正,则无所不正。一切形名,非正不立。一切事故,非正不成。日用平常,设施酬酢,未有不始於己者。一切事事理理、头头物物,亦未有不自己出者。是故进修之要,必以正己为立基。正已接人,人亦归正。正己处事,事亦归正。正己应物,物亦归正。惟天下之一正,为能通天下之万变。是知正己者,进修之大用也,入圣之阶梯也。

工夫第十-

清心释累,绝虑忘情,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易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理。虑绝情忘,足以尽性。私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

感应第十二

寂然而通,无为而成,不见而知,易道之感应也。寂然而通,无所不通。无为而成,无所不成。不见而知,无所不知。动而感通,不足谓之通。为而后成,不足谓之成。见而后知,不足谓之知。此三者,其於感应之道也远矣。诚能为之於未有,感之於未动,见之於未萌,三者相须而进,无所感而不通也,无所事而不应也,无所住而非利也。尽此道者,其惟颜子乎。

三易第十三

三易者,一曰天易,二曰圣易,三曰心易。天易者,易之理也。圣易者,易之象也。心易者,易之道也。观圣易,贵在明象,象明则入圣。观天易,贵在穷理,理穷则知天。观心易,贵在行道,道行则尽心。不读圣人之易,则不明天易;不明天易,则不知心易;不知心易,则不足以通变。是知易者,通变之书也。

解惑第十四

气之消长,时之升降,运之否泰,世之通塞,天易也。卦之吉凶,爻之得失,辞之险易,象之贞晦,圣易也。命之穷达,身之进退,世之成败,位之安危,心易也。深造天易,则知时势。深造圣易,则知变化。深造心易,则知性命。以心易会圣易,以圣易拟天易,以天易参心易,一以贯之,是名至士。

释疑第十五

变动有时,安危在己。祸福得丧,皆自己始。是故、通变者,趋时者也。趋时者,危亦安。通变者,乱亦治。不失其所守者,困亦亨。不谨其所行者,丰亦昧。晦其明者,处明夷而无伤。恃其有者,居大有而必害。至远而可应者,其士省也。至近而无与者,其意乖也。至弱而能胜者,得其辅也。至刚而无过者,有其道也。益之用,凶事济难也。睽之见,恶人免怨也。不怕其德者,无所容。不有其躬者,无所利。独立自恃者,无功。恐惧修省者,获福。益於人者,人益之。利於人者,人利之。信於人者,人信之。惠於人者,人惠之。畏凶者,无凶。畏眚者,无眚。畏祸者,福必至。忽福者,祸必至。予所谓安危在己,复何疑哉。

圣功第十六

圣人所以为圣者,用易而已矣。用易所以成功者,虚静而已矣。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察。虚则能受物,静则能应事,虚静久久,则灵明。虚者,天之象也。静者,地之象也。自强不息,天之虚也。厚德载物,地之静也。空阔无涯,天之虚也。方广无际,地之静也。天地之道,惟虚惟静。虚静在己,则是天地在己也。道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其斯之谓欤。清即虚也,虚静也者,其神德圣功乎。

中和集卷之一竟

#1底本为『王』,疑为『工』,当改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