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崔浩

第十章 文帝攻黄河南 崔浩以逸待劳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从即位的第二年开始,便按照谋臣崔浩的策略,更加积极地推进统一北方的战争。向北不断进击柔然,将柔然的势力基本摧毁;向西从未元嘉三年、北魏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开始,连续对夏进攻,终于在公元427年攻占了夏都统万,消灭了夏的基本力量。至此,中国北方已无北魏的强劲对手,除西北和东北的小国北凉、北燕等外,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均统一于强魏之下。

刘宋在与北魏第一次河南交战后,形势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崔浩向拓跋焘分析道:“在刘宋少帝当政第二年,元嘉元年四月,刘宋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南充州刺史檀道济,领军将军谢晦等合谋废除了少帝刘义符。六月,徐羡之派兵将刘义符击杀。朝中大臣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议,按照徐羡之等人的意见,决定迎立宜都王刘义隆为帝。刘义隆遂于八月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元嘉。”

太武帝拓跋焘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又问:“朕听说刘宋方面曾有一次比较大的内乱?你给朕详细讲讲,朕想了解刘宋方面的各种情况。”

崔浩说:“那是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宋统治集团爆发的一场内战。侍中王华、步兵校尉孔宁子等图谋更大的权势,便不断向宋文帝诬告徐羡之、傅亮专断朝政。因而,宋文帝便想杀掉徐羡之和傅亮,并欲发兵讨伐代理荆州刺史谢晦。为掩饰真实意图,宋文帝对外宣称要发兵进攻北魏。正月十六日,文帝下诏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废杀营阳王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的罪行,徐羡之闻讯自杀身亡,傅亮逃走,被屯骑校尉郭泓抓获,送回京杀死。

宋文帝为征讨谢晦,以中领军到彦之为前锋,征北将军檀道济为后援,并以雍州刺史刘粹率部断谢晦逃走之后路。谢晦得知朝廷将发兵前来,一面调集精兵三万,准备迎击;一面上书文帝,申明自己的忠心,劝告文帝不要中王弘、王昙首、王华的奸计。声称自己要发兵以清除君王之侧的坏人。正月初六,朝廷各军依次向江陵(今湖北江陵)进发。谢晦也同时命其弟谢遯为竟陵内史,率军一万留守,自率水军二万由江陵东下。二月,谢晦军至江口(今湖北监利东南),到彦之也已进至彭城洲(又称彭城矶,今湖南临湘西北长江南岸)。谢晦之长史庾登之屯兵巴陵(今湖南岳阳),畏惧刘宋中领军到彦之强大,不敢出战。双方相持15天后,谢晦命中兵参军孔延秀进攻到彦之部将萧欣,将萧欣击败。到彦之众部将均欲退兵夏口(今湖北武汉),到彦之不许,退保隐圻(今湖南临湘东北),不久,檀道济军陆续与到彦之军会合。二月十九日,檀道济等军由忌置洲(今湖南岳阳北)横渡长江。谢晦军惊恐逃散,谢晦乘夜逃至巴陵,乘一小船逃往江陵。此时,宋雍州刺吏刘粹军进攻江陵,反被谢晦部将周超击败。后来周超投降了到彦之,谢晦等向北逃跑中被宋军擒获,到彦之将谢晦、孔延秀、周超等人斩首,宋之内乱遂平。但宋已伤了元气,不会有太大作为。“

太武帝拓跋焘听完崔浩的讲述和分析说:“朕很喜欢听你讲述这些东西。

你讲得头头是道、不知你靠什么得到了这么详细的情况?“

崔浩说:“不瞒陛下说,臣也是个普通人。不可能全凭推想、猜测掌握天下的形势。这是我前段时间,派奸细从刘宋朝廷内部用钱买来的情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呵!”太武帝拓跋焘听后,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说:“崔浩,诡计多端也。”

崔浩说:“没办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是被逼的。在这个群雄称霸的时代,不管用什么手段,谁得天下谁是英雄。”

太武帝拓跋焘目光炯炯,一板一眼地说:“‘胜者王,败者寇’,此乃千年古训。”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不久,就召集文武大臣研究怎样从北魏手中收复黄河以南失地。大臣们劝他先治国强兵,再图谋北魏,想办法夺回失地。

宋文帝刘义隆一直在窥视着机会。宋元嘉七年,北魏神祐三年(公元430年)三月,宋文帝刘义隆觉得国内已安定,便决心北征河南,收回失地。

魏宋第二次争夺河南之战的序幕拉开了。

刘宋文帝刘义隆为确保初战告捷,下诏挑选披甲精兵5万人,由右将军到彦之统领,并责令到彦之统率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乘战舰进入黄河,沿黄河进攻,刘宋文帝刘义隆又命骁骑将军段宏率精锐骑兵8000人,直取虎牢;命令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军1万人随后进发;命令后将军、长沙刘义欣统兵3万人,监征讨诸军事。

刘宋方面在进攻北魏之前,先派殿中将军田奇出使北魏,正告北魏国主拓跋焘说:“黄河以南的土地本来是宋国的领土,后被北魏侵占,现在我们收复失地,恢复旧日疆界,与黄河以北的国家毫无关系。”

太武帝拓跋焘听了刘宋使者殿中将军田奇的这番话,顿时暴跳如雷,指着田奇的鼻子大声喝道:“我生下来头发还没干,就已知道黄河以南是我国的土地。这块土地怎么是你们能妄想得到的呢!你们如果一定要出兵攻取,我们会暂且撤军相避,等到冬天天寒地冻,黄河结上坚冰,我们定会重新夺回来。”

此时,北魏守卫南方边境的将领们上疏说:“宋人已经全国戒严,很快就要向我们进攻,我们请求增兵三万,在他们进攻之时先发制人迎击敌人。

这样,足以阻挡他们的锐气,使他们不能深入我国国土。“同时,请求朝廷把边境一带黄河以北的流民全部屠杀,以此消除刘宋军队的向导。

太武帝拓跋煮把朝廷中的文武大臣召集在一起,讨论这件事。

太武帝拓跋焘说:“刘宋一直是朕的心头之患,不知众卿以为现在进攻刘宋是不是时候?”

一位将军说:“刘宋小儿目中无人敢抢占我北魏领土,必须要教训一下!”

几位文臣说:“对企图攻击我们的敌人,不能心慈手软,要主动攻击,掌握战争主动权。这样才能战胜他们,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经过反复讨论,朝廷中的文武大臣都同意北魏南方将领的请求。

崔浩却说:“这件事要谨慎行事。现在进攻刘宋时机尚不成熟。南方地势低洼潮湿,入夏以来雨水增多,草木茂盛,天气闷热,容易生病,不利于军事行动。况且,宋国已经加强戒备,城防坚固。我们的军队若驻守城下长期进攻而不得,后方粮秣就会供应不上;若把军队分散,四处掠夺,就会使本来集中的力量分散削弱,没有办法对付敌人。所以,眼下这个季节出师进攻宋国,不会有什么好处。宋国若真的敢来进攻,我们当以逸待劳,与他们周旋,等到秋天天气凉爽战马肥壮的时候,夺取敌人的粮食,慢慢地进行反击,这才是万全之计呀。朝廷中文武群臣和西北边防守将跟从陛下出征作战,向西削平了夏国的赫连氏,向北大破柔然汗国,俘获了许多美女,珍宝和成群的牛马,驻守南部边防的将领们听说后早就羡慕不已,也想南下攻打宋国,抢劫资财,他们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却给国家惹事生非,他们的请求,万万不能答应。”

太武帝拓跋焘听了崔浩的话,沉思良久,最后决定暂时不向宋国进攻。

不久,北魏南部边防守将又上疏奏报:“宋国敌寇已经攻来,我们的兵员太少,请朝廷挑选幽州以南的劲旅帮助守卫城池,并请在潭水沿岸,建造战舰,以抵抗宋兵的进攻。”北魏朝中的文武大臣们,都认为应当立即批准这项请求,并应该任命司马楚之、鲁轨、韩延之等为将帅,让他们劝诱刘宋的百姓归附。

崔浩却站起来说:“这不是长久之计,司马楚之等人都是宋国畏惧和忌惮的人物,宋国一旦听说我们要调动幽州以南的全部精锐部队,兴造船只,还有大批轻骑兵为后续部队,一定会以为我们打算恢复晋朝司马氏的政权,消灭刘氏家旅,引起全国震惊。这样,他们会动员全国的精锐部队,齐心竭力,拼死抵抗,我们南方驻防的各将领就无法抵抗刘宋军队的攻势。现在诸位大臣打算用声威击退敌人,其结果只能是加速他们的进攻。虚张声势,却招来了实际的损害,指的正是这种做法。所以用司马楚之这些叛降过来的将领去打宋国,宋国一定北来;不去,宋国一定停止进攻,这是必然的。而且司马楚之这些人,都是目光短浅,贪图便宜的小人,只能招集一些见识浅薄的无赖之徒,不能成就大事,只会使国家兵连祸结而已。当年鲁轨劝说姚兴派叛人夺取荆州,刚进入东晋境内,就溃不成军,士卒们被南蛮人活捉,卖为奴隶,造成的灾祸最终殃及姚泓的统治,这是教训啊!”

太武帝拓跋焘对崔浩这一席话却不以为然。

崔浩于是又为太武帝拓跋秦分析天象,说明对刘宋发动军事攻击,一定会损兵折将。他缓缓道出:“今年的‘害气’在扬州,这是第一。今年是‘庚’‘午’相克,先发动战争的必受伤害,这是第二。发生日食白天昏暗,太阳停留在斗宿牛宿,这是第三。火星隐藏在翼宿、轸宿,预示天下大乱和丧亡,这是第四。金星没有出现,军事攻击一定失败,这是第五。作为一个有志于振兴国家的君主,应该先治理好百姓的事,然后充分利用地利,顺应天时,才能获得成功。而今,刘义隆统治的是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君臣与百姓的关系并未融洽;天变和灾异多次出现,这是天时不助;各地河水干涸,舟行困难,这是地利不畅。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中,没有一样对他们有利,而刘义隆却举兵进攻,必败无疑。”

太武帝拓跋焘还是不能不考虑群臣的意见。于是下诏命令在冀州、相州、定州三州造战船三千艘,选派幽州以南各地驻军在黄河北岸集结戒备。同时,还命令平南大将军、丹阳王拓跋大毗驻防黄河北岸;任命司马楚之为安南大将军,封琅玡王,屯驻颖川以防备宋国军队的进攻。

刘宋右将军到彦之率大军从淮河进入泗水,天旱水浅,每天只能行军十里,从四月出发一直到七月,才抵达顺昌(今山东东平附近),进入黄河逆流而上。

刘宋大军步步紧逼。

崔浩集中全力注视着刘宋大军的动向。他知道,此次北魏与刘宋军队争夺河南,关系重大。

崔浩经过审时度势,经过对北魏和刘宋国力、兵力等诸多情况、实力的比较,建议太武帝拓跋焘把黄河以南四个军事重镇的军队撤退到黄河以北。

太武帝拓跋焘问:“碻磝、滑台、洛阳、虎牢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不战,拱手让出去,岂不是对我不利,太便宜刘宋的军队了吗?”

崔浩说:“陛下,现在刘宋军队大兵压境,我北魏四个军事重镇的兵力太少,很难抵抗住刘宋大军的凌厉攻势。我们主动撤回守军,把兵力集中起来,在兵力上就相对占优势,而刘宋军队占领碻磝、滑台、洛阳、虎牢后,必然要分散兵力守卫这四座军事重镇,这就犯了兵家大忌,把原来的优势兵力分散了,由优势变为劣势,而我们呢,由劣势变为优势。这样以来刘宋的军队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我们魏军在战场上就占了主动,就像一个人握紧了拳头收回来,再出拳会更加有力。”

太武帝拓跋焘听完崔浩的话,同意了崔浩的建议,把黄河以南四个军事重镇的军队全部撤回黄河以北。

太武帝拓跋焘任命大鸿胪、阳平公杜超为都督定、相、冀三州诸军事太宰,进封为阳平王,负责镇守邱城,总领各路大军。于是,刘宋军队兵不血刃,占领了黄河以南原在北魏手中的四座军事重镇。宋军右将军到彦之留下司徒从事郎中朱脩之镇守滑台,司州刺史尹冲驻守虎牢,建武将军杜骥驻守金墉。刘宋其他各路大军进驻灵昌津(在今河南汲县东古黄河道上,又名延津),沿黄河南岸列阵守御,西端达潼关,东西绵延2000多里。司州、兖州等州的迅速回归,使刘宋军大喜过望。唯有安北将军王仲德心中忧虑,说:“各位将军完全不了解北方的真实情况,一定会中敌人的计谋。胡虏仁义道德不足,凶险狡诈却有余,他们今天弃城北归,一定正在集结会师。如果黄河冰封,势必会再次南下进攻,怎能不让人担忧!”

太武帝拓跋焘准备进攻刘宋的军队,问计于崔浩。

崔浩说:“陛下有战略家的眼光,陛下能把原来的防御转变为主动的进攻,在这一点已胜刘宋一筹。现在,刘宋大军气势汹汹地来与我们北魏争夺河南之地,很像当年前秦统帅苻坚率百万大军讨伐东晋。”

太武帝拓跋焘问:“以卿之见,当年秦晋淝水之战,秦大败,晋取胜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崔浩说:“东晋能取胜,一是善于抓庄战机,十分重视初战,初战告捷,使东晋军队士气大振,东晋最高指挥官很善于利用这种高昂的士气,以势不可挡的气势,乘胜攻击,使东晋军队所向披靡,以少胜多,以劣胜强;二是选择智勇双全的将军打先锋,为初战告捷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得到朱序之(原投降于煎秦的东晋将军)关于前秦军队兵力部署、兵力展开、兵力动态等重要机密情况,促使东晋将领采取先发制人,主动进攻的战略,使前秦军队陷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四是利用前秦统帅苻坚轻敌冒进的错误,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逐步歼灭苻坚的有生力量,使前秦军队从优势转化为劣势,由强变弱,最后导致淝水之战的失败。”太武帝拓跋焘认真听完崔浩的分析,又问:“那么,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崔浩分析说:“前秦统帅既缺乏战略眼光,又缺乏战略指挥能力,讨伐东晋时机没有选好,且在战场上连连失误,致使东晋军队乘虚而入,由劣势转变为优势;前秦方面缺少或者说没有智勇双全的将军,尽管军队人数多,但大都是乌合之众,纪律不严明,故一败而溃。孙子曰:”将者国之辅也,‘前秦没有智勇双全的将军,仅靠军队数量多,实际上是没有用处的;用了不愿意讨伐东晋的符融为将,孙子曰:“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我计,用之必败,去之。’前秦既然已经大举进攻东晋,本来可以以压倒对方之绝对优势而消灭东晋,但前秦没有采用数路分进合击,统一发动攻势的战略,而是兵力还未集中,就轻敌急进,给予敌以各个击破之机会,可见其用兵之愚蠢;前秦诸将各怀鬼胎,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没有机会。故王猛死时,独劝苻坚勿伐晋。因此时晋君臣和睦,精诚团结,兵力尚强。而前秦则各族心怀不测。故前秦之强大,仅淝水一役之后,即形成冰消瓦解之状,其原因在此,而苻坚不知己知彼,不能审时度势,所以一败涂地。”

听了崔浩的分析,太武帝拓跋焘陷入深思之中。

停了一会,太武帝拓跋焘问崔浩:“朕要袭击刘宋到彦之的军队,卿有何计策。”

崔浩说:“我们应采取以逸待劳的计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后发制人。待刘宋到彦之的军队锐气减弱,再动手消灭。”

于是,太武帝拓跋焘,派遣冠军将军安颉统御各路人马,在黄河北岸以逸待劳,密切注视刘宋到彦之军队的动向。

八月十二日,刘宋将军到彦之派遣副将军姚耸夫渡黄河北上。

由于刘宋副将姚耸夫所率部队既有骑兵。也有步兵,还有辎重,渡黄河十分困难。

八月的黄河正逢雨季,混浊的河水,一泻千里,奔腾不息。

刘宋士卒望着咆哮的黄河,心里打怵。但军情危急,只能在临时搭起的简易桥梁上小心翼翼地行进。

刘宋副将姚耸夫的部队,步兵先从桥上渡过黄河,随后是骑兵。不知是黄河河流湍急,简易桥支撑不住,还是姚耸夫的骑兵过桥时,负荷太重,导致了简易桥突然散架,上百名骑兵连人带马掉进黄河急流中。

只听见桥上、桥下、岸上,一片人喊马嘶声。

刘宋副将姚耸夫的部队被这突然发生的断桥坠马事件吓懵了。顿时乱了营,最惨的还是掉进黄河里的百十个人、百十匹马。人在生死之际,求生的本能促使落水者齐呼“救命!”

但望着湍急的黄河水,没人敢下去搭救。有的落水者还没来得及喊救命,就被一个漩涡套着一个漩涡的急流卷走。

大多数人和马匹都被湍急的流水卷走,只有七、八个会水者还浮在河面上,没命地向黄河南岸游着。

这一幕,仅仅发生在瞬间。

北魏冠军将军安颉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命令脱口而出:“骑兵全线出击,斩杀上岸敌军步兵!”

顷刻间,北魏数千轻骑兵像黑色的浪涛,呼啸着向刘宋步兵扑来。

正在为落水坠马的同伴叹息的刘宋士卒被突然而来的杀声、马蹄声吓呆了,那凶悍的杀声和嘈杂急骤的马蹄声,像一股黑色的怒涛席卷而来,使刘宋土卒还来不及做出任何抵抗,就被这黑色的浪涛吞没。

刘宋士卒有的刚转过身来,就被北魏的骑兵砍掉脑袋;有的刚拾起长矛,右臂就被砍断;有的刚举起盾牌,就被北魏骑兵的马踩倒。

北魏骑兵像老鹰捉小鸡一般,围追着刘宋士卒。而刘宋士卒根本没有作战的心理准备,且被北魏军的强大气势所震慑,几乎丧失了抵抗能力,只顾拼命逃窜。

北魏骑兵围追中,遇到一个刘宋小官,此人用一把大砍刀,挥动起来“呼呼”作响,有三个北魏骑兵已成了他的刀下鬼。

杀红眼的北魏兵紧紧围了他三层,群起攻之。第一个回合,被刘宋小官挥动大砍刀挡回去;第二个回合,北魏骑兵蜂拥而上,被刘宋小官砍下马一个,北魏骑兵追到河边,望河兴叹。只见那刘宋小官挥动着臂膀向南岸游去,嘴里衔着那把大砍刀。

黄河南岸的刘宋军队看到黄河北岸北魏骑兵对上岸的刘宋步兵围追斩杀,却使不上劲,急得直跺脚。

刘宋将领建议副将军姚耸夫重新架桥,支援被围杀的步兵兄弟。

刘宋副将军姚耸夫望着黄河急流,又看了看对面岸上仍在进行的厮杀,叹息道:“一切都晚了,我们中了魏军的埋伏。”

北魏骑兵围攻斩杀刘宋步兵的厮杀一直到血色黄昏时才渐渐平息。

西边天际像被染上鲜血,令人恐怖。刘宋士卒三千多名被斩杀,五千多名被俘虏。被俘虏的士卒许多人四肢不全,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走。

趾高气扬的北魏骑兵,耀武扬威地骑在马上,押着刘宋士卒,愈发感到不可一世。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到北魏军初战告捷的消息。十分兴奋地对崔浩说:“卿的计策果然有效,初战告捷,壮我国威,扬我军威,可喜可贺!”

崔浩十分谦恭地说:“此次与刘宋军队交锋初战告捷,完全是陛下指挥有方,将士们勇猛顽强,的确值得庆祝,但我们绝不能轻敌,刘宋是个大国,实力雄厚,将士中也有不少善战者,我们要有打大仗、恶仗的准备,刘宋方面不会就此罢休,一定会与我们决一雌雄!”

太武帝拓跋焘告诫北魏军队严阵以待,有备无患。并派北魏征西大将军孙道生与丹杨王拓跋大毗屯兵黄河北岸,防御刘宋到彦之的军队。

刘宋文帝刘义隆听到副将军姚耸夫兵败的消息,十分恼火,命令有关部门严惩副将军姚耸夫。然后调兵遣将,准备精锐部队,等待时机,图谋再次进攻北魏,夺回河南失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