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缁门警训

卷第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缁门警训卷第九

隋高祖文皇帝敕文

皇帝敬问光宅寺智顗禅师。朕于佛教敬信情重。往者周武之时毁坏佛法。发心立愿必许护持。及受命于天。仍即兴复仰凭神力。法轮重转。十方众生俱获利益。比以有陈虐乱残暴。东南百姓劳役不胜其苦。故命将出师。为民除害。吴越之地今敕廊清。道俗又安。深称朕意。朕尊崇正法救济苍生。欲令福田永存津梁无极。师既已离世网。修已化人必希奖进。僧行固守禁戒。使见者钦服闻即生善。方副大道之心。是为出家之业。若身从道服心染俗尘。非直含生之类无所归依。抑恐妙法之门更来谤讟。宜相劝励以同朕心。春日渐暄道体如宜也。开皇十年正月十六日。内史令安平公臣李德林宣内史侍郎武安子臣李元操奉内史舍人裴矩行。

晋王受菩萨戒疏(即隋炀帝)

使持节上柱国太尉公杨州总管诸军事杨州刺史晋王弟子杨广。稽首奉请十方三世诸佛。本师释迦如来。当降此土补处弥勒。一切尊轻无量法宝。初心以上金刚以降诸尊。大权摩诃萨埵。辟支缘觉独脱明悟。二十七贤圣他心道眼。乃至三有最顶。十八梵王。六欲天子帝释天主。四天大王。天仙龙神飞腾隐显。任持世界作大利益。守塔卫法防身护命。护净戒无量善神。咸愿一念之顷。承佛神力俱会道场。证明弟子誓愿。摄受弟子功德。窃以识暗萌兴。即如来性。无明俯坠本有未彰。理数斯归物极则反。欲显当果必积于因。是调御世雄备历生死。草木为筹不可胜计。恒沙集起固难思议。深染尘劳方能厌离。法王启运本化菩萨。譬如日出先照高山。随逗根宜权为方便。如彼众流咸宗大海。弟子基承积善生在皇家。庭训早趋贻教夙渐。福理攸钟妙机须悟。耻崎岖于小径。希优游于大乘。笑止息于化城。誓舟航于彼岸。但开士万行戒善为先。菩萨十受专持最上。谕造宫室必因基趾。徒架虚空终不成立。弗揆庸懜。抑又闻之。孔老释门咸资镕铸。不有轨仪孰将安仰。诚复释迦能仁本为和尚。文殊师利冥作阇黎。而必籍人师显传圣授。自近之远感而遂通。萨陀波仑罄髓于无竭。善财童子忘身于法界。经有明文。敢为臆说。深信佛语。聿遵明导。天台智顗禅师佛法龙象。童真出家戒珠圆净。年将耳顺定水渊澄。因静发慧安无碍辩。先物后己谦挹盛风。名称普闻众所知识。弟子所以虔诚遥注。命楫远延。每畏缘差。值诸留难。亦既至止心路豁然。及披云雾只销烦恼。谨以今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总管金城设千僧蔬饭。敬屈禅师授菩萨戒。戒名为孝。亦名制止。方便智度归亲奉极。以此胜福奉资至尊皇后。作大庄严同如来慈。普诸佛爱。等视四生犹如一子。弟子即日种罗睺业。生生世世还生佛家。如日月灯明之八王子。如大通智胜十六沙弥。眷属因缘法成等侣。俱出有流到无为地。平均六度恬和四等。众生无尽度脱不穷。结僧那于始心。终大悲以赴难。博远如法界究竟若虚空。具足成就皆满愿海。杨广和南(王嚫戒师衣物五十八事亲书龙鱼飞白诸篆四十余字)。

婺州左溪山朗禅师召永嘉大师山居书

自到灵溪泰然心意。高低峰顶振锡常游。石室岩龛拂乎宴坐。青松碧沼明月自生。风扫白云纵目千里。名花香果蜂鸟衔将。猿啸长吟远近皆听。锄头当枕细草为毡。世上峥嵘竞争人我。心地未达方乃如斯。倘有寸阴愿垂相访。

永嘉答书

自别以来经今数载。遥心眷想时复成劳。忽奉来书适然无虑。不委信后道体如何。法味资神故应清乐也。粗得延时钦咏德音。非言可述。承怀节操独处幽栖。泯迹人间潜形山谷。亲朋绝往鸟兽时游。竟夜绵绵终朝寂寂。视听都息心累阒然。独宿孤峰端居树下。息繁餐道诚合如之。然而正道寂寥。虽有修而难会。邪徒喧扰。乃无习而易亲。若非解契玄宗行符真趣者。则未可幽居抱拙。自谓一生欤。应当博问先知。伏膺诚恳执掌屈膝。整意端容晓夜忘疲。始终虔仰折挫身口。蠲矜怠慢不顾形骸。专精至道者。可谓澄神方寸欤。夫欲采妙探玄。实非容易。决择之次如履轻冰。必须侧耳目而奉玄音。肃情尘而赏幽致。忘言宴旨濯累餐微。夕惕朝询不滥丝发。如是则乃可潜形山谷。寂累绝群哉。其或心径未通。瞩物成壅。而欲避喧求静者。尽世未有其方。况乎郁郁长林峨峨耸峭。鸟兽呜咽松竹森稍。水石峥嵘风枝萧索。藤萝萦绊云雾氤氲。节物衰荣晨昏眩晃。斯之种类岂非喧杂耶。故知见惑尚纡。触途成滞耳。是以先须识道后乃居山。若未识道而先居山者。但见其山必忘其道。若未居山而先识道者。但见其道必忘其山。忘山则道性怡神。忘道则山形眩目。是以见道忘山者。人间亦寂也。见山忘道者。山中乃喧也。必能了阴无我。无我谁住人间。若知阴入如空。空聚何殊山谷。如其三毒未祛六尘尚扰身心自相矛盾。何关人山之喧寂耶。且夫道性冲虚万物本非其累。真慈平等声色何非道乎。特因见倒惑生。遂成轮转耳。若能了境非有触目无非道场。知了本无所以不缘而照。圆融法界解惑何殊。以含灵而辨悲。即想念而明智。智生则法应圆照。离境何以观悲。悲智理合通收。乖生何以能度。度尽生而悲大。照穷境以智圆。智圆则喧寂同观。悲大则怨亲普救。如是则何假长居山谷。随处任缘哉。况乎法法虚融心心寂灭。本自非有谁强言无。何喧扰之可喧。何寂静之可寂。若知物我冥一。彼此无非道场。复何徇喧杂于人间。散寂寞于山谷。是以释动求静者。憎枷爱杻也。离怨求亲者。厌槛欣笼也。若能慕寂于喧。市廛无非宴坐。征违纳顺怨债由来善友矣。如是则劫夺毁辱何曾非我本师。叫唤喧烦无非寂灭。故知妙道无形。万像不乖其致。真如寂灭。众响靡异其源。迷之则见倒惑生。悟之则违顺无地。阒寂非有。缘会而能生。峨嶷非无。缘散而能灭。灭既非灭以何灭灭。生既非生以何生生。生灭既虚实相常住矣。是以定水滔滔。何念尘而不洗。智灯了了。何惑雾而不祛。乖之则六趣循环。会之则三途迥出。如是则何不乘慧舟而游法海。而欲驾折轴于山谷者哉。故知物类纭纭其性自一。灵源寂寂不照而知。实相天真灵智非造。人迷谓之失。人悟谓之得。得失在于人。何关动静者乎。譬夫未解乘舟而欲怨其水曲者哉。若能妙识玄宗虚心冥契。动静常矩语默恒规。寂尔有归恬然无间。如是则乃可逍遥山谷。放旷郊廛。游逸形仪寂泊心腑。恬淡息于内。萧散扬于外。其身兮若拘。其心兮若泰。现形容于寰宇。潜幽灵于法界。如是则应机有感。适然无准矣。因信略此余更何由。若非志朋安敢轻触。宴寂之暇时暂思量。予必诳言无当。看竟回充纸烬耳。不宣。同友玄觉和南。

天台圆法师忏悔文

我念自从无始劫。  失圆明性作尘劳。  出生入死受轮回。  异状殊形遭苦楚。  夙资少善生人道。  获遇遗风得出家。  披缁削发类沙门。  毁戒破斋多过患。  坏生害物无慈念。  啖肉餐臐养秽躯。  众人财食恣侵瞒。  三宝资缘多互用。  邪命恶求无厌足。  耽淫嗜酒愈荒迷。  慢佛轻僧谤大乘。  背义孤亲毁师长。  文过饰非扬己德。

幸灾乐祸掩它能。  虚诳欺诬竞利名。  斗构是非争人我。  恶念邪思无暂息。  轻浮掉散未尝停。  追攀人事愈精专。  持诵佛经唯困苦。  外现威仪增谄诈。  内怀我慢更疏狂。  懒堕熏修恣睡眠。  悭嫉贪婪无愧耻。  野田秽本将何用。  大海浮尸不久停。  既无一善可资身。  必堕三涂婴众苦。  仰愿本师无量寿。  观音势至圣贤僧。

同轸威光俯照临。  共赐冥加咸救拔。  无始今身诸罪障。  六根三业众愆尤。  一念圆观罪性空。  等同法界咸清净。

发愿文

愿我尽生无别念。  阿弥陀佛独相随。  心心常系玉毫光。  念念不移金色相。  我如再食众生肉。  饮酒行淫作重非。  现身生陷大阿鼻。  万劫洋铜吞热铁。  愿我临终无疾苦。  预知时至不昏迷。  善根慧念转增明。  业债冤魔咸寂灭。  异香天乐盈空至。  宝殿金台应念来。  亲睹如来无量光。  一切圣贤同接引。  弹指已登安乐国。

即闻妙法悟无生。  游历无边佛土中。  供养亲承蒙授记。  分身遍至河沙界。  历微尘劫度众生。  誓入娑婆五浊中。  普化群迷成正觉。  众生业尽虚空尽。  我愿终当不动移。  乃至今身及未来。  念念圆修无间断。  仍将三业修行善。  回施虚空法界中。  四恩三有众冤亲。  同脱若轮生净土。

荆溪大师诵经普回向文

一句染神咸资彼岸。思惟修习永用舟航。随喜见闻恒为主伴。若取若舍经耳成缘。或顺或违终因斯脱。愿解脱之日依报正报。常宣妙经。一刹一尘无非利物。唯愿诸佛冥熏加被。一切菩萨密借威灵。在在未说皆为劝请。凡有说处亲承供养。一句一偈增进菩提。一色一香永无退转。

芭蕉泉禅师示众

云水之人不暂休。问君著甚苦来由。异乡彼此皆为客。无事相干且缩头。行与住坐与卧。两片唇皮只管播。是是非非谁个无。也须检点自家过。出家儿著便宜。袈裟不是等闲披。桑田不耕亲不养。不修道业更何为。阎老子不[打-丁+麼]攞。据尔所作因。还尔所作果。涅槃堂里叫阿爷。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正与么时。是尔是我。

龙门佛眼禅师十可行十颂并序

华严以十法界总摄多门。示无尽之理。禅门有十玄谈。以明唱道。洞山有十不归。以表超证。山僧述十可行。以示后生。庶资助道。譬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如染香之人亦有香气。有少益者。书之于后。

宴坐

清虚之理竟无身。  一念归根万法平。  物我顿忘全体露。  个中殊不记功程。

入室

问道趋师印自心。  入门端的访知音。

此生不踏曹溪路。  到老将何越古今。

普请

拈柴择菜师先匠。  进业修身见古人。

若到诸方须审实。  龙门此法是通津。

粥饭

三下板鸣生死断。  十声佛唱古今通。

开单展钵亲明取。  不可粗心昧苦空。

扫地

田地生尘便扫除。  房廊潇洒共安居。

装香扫地无余事。  默耀韬光示智珠。

洗衣

临流洗浣莫疏慵。  入众衣裳垢不中。

上下邻肩薰炙久。  身心动念肯消镕。

经行

石上林间鸟道平。  斋余无事略经行。

归来试问同心侣。  今日如何作么生。

诵经

夜静更深自诵经。  意中无恼睡魔惺。

虽然暗室无人见。  自有龙天侧耳听。

礼拜

礼佛为除憍慢垢。  由来身业获清凉。

玄沙有语堪归敬。  是汝非他事理长。

道话

相逢话道莫虚头。  大语高声笑上流。

言下若能穷本末。  肯将无义结朋俦。

示禅人心要

近世多以问答为禅家家风。不明古人事。一向逐末不反。可怪可怪。昔人因迷而问故。问处求证入。得一言半句。将为事究明令彻去。不似如今人胡乱问趁口答。取笑达者。

诫问话

近代问话多招讥谤。盖缘不知伸问致疑。咨请之意后生相承。多用祝赞顺时语。并非宗乘中建立。如古人问。若为得出三界去。又问声色如何透得。又问此间宗乘和尚如何言论。并是出众当场决择。近时兄弟进十转五转没巴鼻语。或奉在座官员。或庄严修设檀信。俱不是衲僧家气味。又抽身出众便道数句。或时云。某甲则不恁么道。又云。和尚何不道云云。夫问话者。激扬玄极也。不在多进语三两转而已。贵得生人信。不至流荡取笑俗子也。

大隋神照真禅师上堂

师云。老僧不为名利来此。须要得个人。不可青山白云中趁尔是非。将来之世舍一报身后。草也无吃。多少金毛师子问著便作驴鸣马喊。诸人者似老僧行脚时。到于诸方多是一千。少是七百五百众。或在其中经冬过夏。未省时中空过。向沩山会里做饭七年。于洞山会中做柴头三年。重处即便先去。只是了得自己时中。干他人什么事。如诸佛菩萨尽是勤苦。不计劫数。舍金轮王宝位。及头目髓脑所爱之物。国城妻子不可算数。所以始得名为佛。似诸阇黎还曾舍得个什么。作得个什么勤苦。便道我会出世间法。世间法尚不会。些些子境界现前。便自张眉努目。消容不得说什么解脱法。长连床上坐不摇十指。吃他信施了。合眼合口。便道我修行修道感果。如是合消得。只是谩自己。如百丈和尚置于堂宇。只要办事底人。诸阇梨还办得个什么事。其中有不动身手。日消得万两黄金。若是消得者。岂可如此见解。不可从母腹中来如是邪。但会得世间法。是则名为出世间法。世间法尚乃不会。岂况佛法。只如一大藏教。尽是金口所宣如来秘密。汝口里念将来总成魔语。岂得了为什么不了。若了时达磨不从西来也。只如达磨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又争得道无。譬如人有一宝坠在淤泥中。勤苦累劫寻求不得。或有一人善知宝所。直从泥中指出此宝。以示失宝之人。失宝之人一见便识是我本物。了无得失。达磨西来亦复如是。不可只是老僧是善知识邪。遍地众生总是善知识。只是见觉未明。不可道伊无也。若言有时诸人肯礼蠢蠢之徒作佛么。譬如明珠堕在泥中。未遇其人岂有出期。有此众生比如无情。还同顽物。既在三衣之下。直须亲近知识。早是几生修来始得。如此不可却入轮回六趣去也。若是得自在底人论个什么。镬汤炉炭刀山剑树。四生六道于中如吃美食。若未得如是便。实受此报。一失人身。再求欲似如今者。万中无一。莫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未闻谓闻。自谩自诳。失却光阴虚延日月。展转只是无明檐重。乍可为俗随所任运。遣过时日。却乃无业。如今作沙门每日有业。有什么业。踏底是国王地。著底是檀信衣。吃底是檀信食。骨肉是父母之体。若也不了将何酬答。所以言有业只如老僧不可是了底人。舍此一报身随业而行。谁言定得。除佛与佛乃能知之。时有僧问不假言句。如何得知。师云。假言句尚乃不知。僧无语。礼拜。

上堂

夫沙门释子见有如无。始得向一切时中。与凡圣等与解脱等。方有少许出处。若不如此。大难大难。珍重。

云峰悦和尚室中举古

举古者道。剃发著袈裟。宜应行圣道。自余闲杂事。俱为生死因。师云。汝等诸人横担拄杖。拨草瞻风。绕天下行脚。且道。还曾踏著田地也无。僧无对。师云。虚生浪死汉。

金陵保宁勇禅师示众

身上之衣不容易披。  钵中之食莫等闲吃。  等闲吃。  往往难销水一滴。  容易披。  究竟出家何所为。  直心实行能纲纪。  一颗圆光无表里。  莫学寻常轻薄流。  平生涉猎夸唇嘴。  恣贪嗔没惭愧。  善恶昭然难亸避。  三途六道正茫茫。  也好回头自瞥地。

古德渴热行

金乌震怒兮烁烁如飞。  火云发炎兮腾腾若炊。  江湖竞熬煮。  草木半黄萎。  真金销烁兮大石欲裂。  猛虎喘息兮蛟龙唾垂。  门有蓬荜兮屋无片瓦。  寝无帐席兮哭有多儿。  耘苗匪倦戽水忘疲。  颜容抹漆黑。  背脊坼龟皮。  咨尔释氏。  宜以审之。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屋有画堂虚室。  浴有清流曲池。  帐垂翡翠簟展琉璃。  闲寻泉石兮恣行恣坐。  静对风月兮自歌自怡。

回头一顾人间事。  饮水须知可度时。  无更恨风伯。  休颠嗔雨师。

觉范洪禅师送僧乞食序

曹溪六祖初以居士服至黄梅。夜舂以石坠腰。牛头众乏粮。融乞于丹阳。自负米斛八斗。行八十里。朝去暮归。率以为常。隆化惠满所至破柴制履。百丈涅槃开田说义。坠腰石尚留东山。破柴斧犹存邺镇。江陵之西有负米庄。车轮之下有大义石。衲子每以为游观。不可诬也。世远道丧而妄庸寒乞之徒。入我法中其识尚不足以匡。欲其可荷大法也。方叠花制[革*(卄/(ㄇ@人)/戊)]以副丝绚。其可夜舂乎。纤罗剪袍以宜小袖。其可破柴乎。升九仞之峻。仆夫汗血不肯出舆。其可负米乎。方大书其门云。当寺今止挂搭。其肯开田说义乎。余尝痛心抚膺而叹者也。屡因弘法致祸卒为废人。方幸生还逃遁山谷。而衲子犹以其尝亲事云庵。故来相从。余畜之无义。拒之不可。即闭关坚卧。有扣其门而言者曰。云庵法施如智觉。爱众如雪峰。出其门者今皆不然。道未尊而欲人之贵己。名不耀而畏人挨己。下视禅者如百世之冤。謟事权贵如累劫之亲。师皆笑蹈此污而去。庶几云庵爪牙矣。于是蹶然而起曰。然则无食奈何。曰当从净檀行乞。亦如来大师之遗则也。老人肯出则庶使丛林知云庵典刑尚存。余嘉其言。因序古德事以慰其意。当有赏音者耳。

为僧不预于十科。事佛徒消于百载(高僧传)

(译经)

变梵为华。  通凡入圣。  法轮所转。

诸佛所师。

(义解)

寻文见义。  得意忘言。  三慧克全。

二依常转。

(习禅)

修至无念。  善恶都亡。  亡其所亡。

常住安乐。

(明律)

严而少恩。  正而急护。  婴守三业。

同彼金汤。

(护法)

家有良吏。  守藏何虞。  法有明师。

外御其侮。

(感通)

逆于常理。  感而遂通。  化于世间。

观之难测。

(遗身)

难舍易捐。  施中第一。  以秽浊体。

回金刚身。

(读诵)

十种法师。  此为高大。  洙枸橼花。

果时穰赤。

(兴福)

为己为它。  福生罪灭。  有为之善。

其利博哉。

(杂科)

统摄诸科。  同归高尚。  唱导之匠。

光辉佛乘。

或庵体禅师上堂

衲僧行李岂寻常。  出匣吹毛不隐藏。  夺食驱耕全正令。  东西无复鬼分赃。

示众

暗撒骊珠成瓦砾。  闲倾鸩毒是醍醐。  冤将恩报灭胡种。  举眼无亲真丈夫。

著脚孤危草不生。  勿栖泊处等闲行。  临风阔却噇空口。  断送浑家入火坑。

绝学无为暗号通。  先天后地活虚空。  纵横漏泄祖师意。  争得浑家不点胸。

扯破娘生帖肉衫。  袒肩赤膞不羞惭。  胡来汉见非难易。  大事教谁更荷担。

生狞别是一般村。  品藻先贤簿后昆。  掉放孤峰争合杀。  棒头有眼盖乾坤。

清平世界罢干戈。  无奈儿曹籍甚何。  急水滩头抛直钓。  锦鳞不遇枉多罗。

男儿脚底透长安。  得坐披衣肯自谩。  三尺冷光辉夜月。  一条秋水迸人寒。

瞎驴种草不消凭。  旧阁重关唾手赢。  湖海晏清还独步。  功归寸刃血长鲸。

判身舍命讨冤仇。  热血相喷肯便休。  反倒大家无寸土。  空双手去占云头。

全提大用鸟投网。  绝照忘机龟负图。  入此门来都不是。  如何升降老臊胡。

己躬日用露全真。  选甚行云与谷神。  合掌低头叉手处。  粗言细语在当人。

离相离名无实法。  非心非佛若为猜。  了知极则难分付。  不觉和声送出来。

支郎入作葛藤多。  捏定咽喉不奈何。  转得身来添气急。  可怜鹞子过新罗。

小参

赤骨力穷担片板。  颠痴勃癞竖双眉。  蓦生做处难名状。  佛祖当头听指挥。

结座

一拳也是打爷来。  未有输赢莫放开。  割舍拍盲穷性命。  觜喎鼻塌见全材。

真净文禅师颂

剃发因惊雪满刀。  方知岁月不相饶。  逃生脱死勤成佛。  莫待明朝与后朝。

灵芝照律师颂

听教参禅逐外寻。  未尝回首一沉吟。  眼光欲落前程暗。  始觉平生错用心。

古德垂诫

地狱之中未是苦。  袈裟之下苦无闻。  死生大事还知否。  莫向青山卧白云。

勉看经

檀那经卷早宜看。  施利虽亏我不安。  奉劝僧尼勤读诵。  铁窗莫待电光寒。

勉应缘

出家事业总荒唐。  赢得身心蚁子忙。  簿上转经多积欠。  眼前业障自身当。  门徒施利鱼腮水。  买得油盐雪见汤。  年去年来何了日。  不知将底见阎王。

勉住持

深嗟末说实悲伤。  佛法无人为主张。  未解读文先坐讲。  不曾行脚便升堂。  将钱讨院如狂狗。  空腹高心似哑羊。  奉劝后贤休继此。  免教地狱苦时长。

洞山和尚自诫

不求名利不求荣。  只么随缘度此生。  三寸气消谁是主。  百年身后谩虚名。  衣裳破处重重补。  粮食无时旋旋营。  一个幻躯能几日。  为他闲事长无明。

雪峰存禅师入闽

光阴倏忽暂须臾。  浮世那能得久居。  出岭年登三十二。  入闽早已四旬余。  他非不用频频举。  己过当须渐渐除。  为报满朝朱紫道。  阎王不怕佩金鱼。

宏智禅师示众

蒿里新坟尽少年。  修行莫待鬓毛斑。  死生事大宜须觉。  地狱时长岂等闲。  道业未成何所赖。  人身一失几时还。  前程黑暗路头险。  十二时中自著奸。

省病僧

访旧论怀实可伤。  经年独卧涅槃堂。  门无过客窗无纸。  炉有寒灰席有霜。  病后始知身自苦。  健时多为别人忙。  老僧自有安闲法。  八苦交煎总不妨。

大慧和尚示徒

出家立志切须勤。  也要时时近好人。  蹭蹬莫随愚伴侣。  蹉跎又恐落风尘。  无良小辈频频脱。  得义高流数数亲。  若也依吾如是诫。  佛家梁栋亦堪陈。

庞居士颂

但自无心于万物。  何妨万物常围绕。  铁牛不怕师子吼。  恰似木人见花鸟。  木人本体自无情。  花鸟逢人亦不惊。  心境如如只遮是。  何虑菩提道不成。

自保铭

姑苏无作撰

夫求名者不以德而求之。谓之恶名。求利者不以道而求之。谓之恶利。恶名为智人之所嫌。恶利有来业之所畏。上德不德老氏诫言。四邪五邪释门切忌。宁以实而失。不以得而伪。小人趋恶名之名。君子存大利之利。福劣财强财必为殃。德薄任大任速成害。古人者只要心达不要身达。他贤莫掩我贤莫伐。若如是则知其命合其道。终一身而自保。

上竺佛光照法师示小师正吾(尝住吴之北禅号东屏)

为人难为人师不易。难者何。曰天资。曰学问。曰识见。曰气象。无天资无学问。无识见无气象。若是而能为人者。未之有也。有天资而后有学问。有学问而后有识见。有识见而后有气象。若是能为人未也是何也。天资不高学问不博。识见不明气象不雅。犹之不能也。不高则庸不博则窒。不明则回不雅则野。高而智博而达。明而正雅而文。四者备能为人矣。而欲为人师者。未之可也。曷为不易。曰宗旨。曰教义。曰法相。不得乎宗旨。不通乎法相。不辨乎教义。犹之不可也。能提宗旨矣。能析教义矣。能解法相矣。不有师承不明境观。而能与人为师者。未之有也。师承正境观明。而不超悟洞彻佛意者。犹之不能也。亦既超悟洞彻矣。不能忘境观绝知见离法爱。为大导师者。未之有也。三者具矣。而不知进退得失者。犹之不可。故曰。为人难为人师不易。

圭峰禅师示学徒委曲

一从别后相忆是常。未审朝暮用心在何境界。得背尘合觉否。外境内心觉了不相关否。定慧轻安适悦否。修行若忘失菩提心知之总是魔业否。数数觉察勤勤观照。习气若起当处即休。辄莫随之。亦莫灭之。何以故。阳焰之水不应趁故。不应灭故。不应趁故。免落凡夫纵情。不应灭故。免堕二乘调伏。圆宗顿教毕竟如斯。但与本性相应。觉智自然无间。长时之事难可具书。略标大分。自须努力不多述也。

登厕规式

登厕之法律制委明。盖欲洁严身器亲近。

圣贤洗净洗手各有轨度。倘未尽谙则反污其手。礼诵烧香合掌执捉。动辄得咎。可不慎欤。今将古规稍加增削。然其细行固难备举。大抵种种动用之际。皆有方便护人意根处。自当触类而长之。书不云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况出家者流。幸冀高明劝诸后进。

○经云。若登厕不洗净者。不得入大僧数。不得坐禅床。不得登宝殿。

○须知净桶内净外触。不可将净桶入水槽中[泳-永+耽]水。须将杓盛水入桶中。免污一槽之水。

○不可安净桶在水槽上。淋其桶底触水下槽中。

○不得将触处筅帚近水槽边。恐不知者误将洗盆。

○槽中之水须频换新者。盖水留三宿只生细虫。夏月则不至三宿。切莫停积死水。若无净头之处。仰宣力者。结缘措置。免伤物命。

○初入厕时先须弹指三下。以警在秽之鬼。亦不可痰吐入厕中。以伤在秽之鬼。此二项阴德具载藏经。兹不繁引。

○初蹲身时先须倾少水在槽中。一则解旧粪臭气。则新粪易下不积槽中。

○既在厕中。不可语言作声。

○文殊经云。大小便时身口状如木石。不得有声。

○厕中不可画壁书字。每见尊宿老成。路逢字纸在地。即收置净处。或抛在水中。盖尊重字画。不忍狼籍。况书臭厕中。岂不折福。

○若洗净时右手执净桶。旋旋倾之。以左手盛水。将第四指著实洗之七度。切不可就桶中掬水。污于桶内。

○常去左手第四指爪甲。莫令藏垢。释氏要览云。佛令比丘指甲止长一麦粒许。过则剪之。今有出家人爱护指爪养长寸余。以为美观。尚纵秽躯应无净行。

○常见惜福人用厕筹毕。就净桶洗之。反污桶内。或将手入桶掬水。洗筹亦不可。

○洗净须用冷水。则益人用。热汤则生肠风等疾。

○若洗手时先用灰擦七度去秽。手背亦然。次用泥擦七度净之。手背亦然。次用皂团或皂角。或木屑。或二桑叶皆可。

○溪堂杂录云。元祐中有蜀僧智超法师。常诵华严经。已三十年。偶见一童子风貌清爽举手高揖。超曰。何来。曰五台来。超曰。何远至此。曰有少事欲相导故。超曰。愿闻。曰吾师诵经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厕洗净时。触水淋其手背。而未尝用灰泥洗之。所用灰泥律制七度。今但二三。缘此触尚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惭而改过。识者或曰。此必文殊化现有警于超也。故知洗手必须依法。因果经云。触手请经当获厕中虫报。

○后架手巾须多备三两条。频频洗换。莫令垢染以污净手。人众处五日一洗。人少处十日一洗。

○凡拭手时。须将手巾搏而拭之。庶得易干。

○入厕洗净等。经中各有神咒。必须受持。经云。若不持诵此诸神咒者。纵用七恒河水洗。至金刚际。亦不得身器清净。受持此咒者。当一一默诵七遍。则获一切清净福德。诸恶鬼神悉皆拱手。

入厕 唵狼鲁陀耶莎诃 洗净 唵贺曩密栗帝莎诃 洗手 唵主迦罗野莎诃 去秽 唵室利曳婆醯莎诃 净身 唵瞂折罗恼迦吒莎诃

大智律师入厕垂训

折叠衣裳整齐鞋履。  省约用筹点滴使水。  屏息语言安详进止。  当念此身满中盛屎。  臭不可闻秽不可视。  行厕革囊诚为可鄙。  云何于身耽欲无耻。  云何于食乐著肥美。  结习成因果报必是。  一入泥犁穷劫不已。  苦乐在心升沉由己。  道岂远哉。未之思尔。

缁门警训卷九(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