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禅苑清规

新添滤水法(并颂)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新添滤水法(并颂)

菩萨戒经十八种物中滤水囊第九。常随其身。如鸟二翼。 颂曰。

头陀结夏游方日  滤水囊皆不可离  恰似飞禽生两翼  东西南北自相随

大集经云。畜生身细。犹如微尘十分之一。大者百万由延。故知滤水是大慈悲乃成佛之因也。 颂曰。

十分去微虫取一  教中将喻水虫身  殷懃滤水存悲济  便是将来成佛因

菩萨多论云。舍利弗以净天眼见水中空中虫。如水边沙器中粟无处不有。遂断食。佛言。肉眼所见。滤罗所得。义净三藏放生仪云。滤食水之人。来世当生净土。 颂曰。

器中粟米水边沙  空水微尘量不差  滤水若能依圣制  宝莲金地乐无涯

鼻柰耶律说二比丘欲向佛所。一人不饮虫水。渴死生天。见佛得道。 颂曰。

比丘来见法中王  忘却将行滤水囊  宁死不亏虫水戒  剎那成道澄真常

一比丘饮水后至佛所。佛问其故。已脱忧多罗。僧示黄金身。云。汝痴人。用观是四大身为幼成臭处。其见法者。即见我身。 颂曰。

饮水伤虫行业疎  可怜同伴不同涂  虽然得到祇园会  只见黄金丈六躯

宣律师云。滤水袋物虽轻小。所为极大。出家慈济厥意在此。今上品高行尚饮用虫水。况诸不肖。为可言哉。 颂曰。

滤罗虽小事非轻  的的真慈护有情  大觉世尊明有敕  上流何故不遵行

义净三藏寄归传云。西方用上白氎。冬夏宜将密绢或以米搡或可微煮。又六月七月其虫更细不同余时。生绢十重。虫亦直过。乐护生者。理应念取致练作袋。滤之方尽。 颂曰。

细氎作囊长一肘  西天滤水旧家风  此方致练方如法  薄绢生疎尽不中

寄归传云。可取熟绢笏尺四尺。挽褶两头刺使相着。两角施带两畔横杖。张开尺六两边系柱。下以盆承。倾时鑵底须入罗内。水既足已即可翻罗。两人各捉一头。令入放生器内。上以水洗三遍。外边更以水淋。度无虫方罢。 颂曰。

两边罗样要宽容  搀摄缝来系柱中  汲器并须连底泻  翻时洗荡要全功

四分律云。作滤水囊如杓形。若三角。若作宏椁。若作漉瓶。寄归传云。河池之处或可安桊。用阴阳瓶。权时济事。或作瓦盆子罗亦是省要。西方寺家多月铜作。 颂曰。

罗样安桊或作瓶  任从三角杓头形  铜盆瓦缶并宏椁  得用随缘到处精

寄归传云。倾水之时罐底须入罗内。如其不尔。随水落坠地堕盆。还不免杀。 颂曰。

滤水僧童欵欵倾  细虫迷闷可伤情  若教罗外遗涓滴  不免依前是杀生

萨婆多论云。今持戒审悉者。漉水竟着净器中。向日群视。故有者如前更滤。 颂曰。

滤已应须子细观  有虫重滤更重看  直须尽净方随意  使用如今信者难

寄归传云。亦既天明先观缾水。可於白净铜盏或螺杯漆器中颀取掬许。安竖砖上。或可别作观水之水。以手掩口。良久视之。或於盆中看之。亦得虫若毛端。必须存念。若见虫者。倒泻瓶中。更於余水再三涤器。无虫方罢。 颂曰。

铜盏螺杯漆器通  日中观水验微虫  应须洗涤存方便  始尽毗尼救物功

义净三藏述护命放生仪。说放生器甚详。器以铜铁瓦木为之。底下安细。以双绳放之。放下至水。拔绳令覆。再三下濯方牵出。并乞食时以小铜瓶子穿在左臂。以衣盖之。宣律师云。损生妨道者。由不畜漉水袋。纵畜而不用。虽用而不漉虫。虽泻而损虫命。寄归云。在缾口之上翻罗。未晓放生之器。设令到水。虫死何疑。 颂曰。

放生器下安双细  到水牵绳势自翻  渴死罗中真可罪  翻罗井上亦无端

僧祇律云。滤已虫水着器中。还送来处泻。中若来处远者。近有池七日不消者。以虫着中。义净三藏云。若井深处。或可别为盆贮。或可送往河池。泻水竟时还滤涤器。奥法师菩萨戒钞。既滤得已别置一放生盆。而令安详置之於水。以护生命。 颂曰。

井远泉深若厌烦  护生宜用放生盆  安详泻向常流水  俟入池中粗可论

萨娑多论云。如法滤水。置一器中。足一日用。寄归传云。凡是经宿之水且不看者。有虫无虫。用皆招罪。

颂曰。

滤水要期终日用  来朝重滤恐重生  因思九夏多蝼蚁  举足常应观地行

寄归传云。时有作小圆罗。才受一升两合。生疎薄绢元不观虫。悬着钵边。令他知见。无心护命日日招愆。师弟相承用为传法。诚哉可叹。 颂曰。

去圣时遥律行衰  小罗疎绢事堪悲  钵边挂去从人见  堂上悬来备礼仪

奥法师菩萨戒经钞云。今见寺中常以粗布为之。乖角极甚。 颂曰。

粗布缝罗釜上安  细虫微命剎那间  镬汤不是天然热  因果门中事好还

义净三藏云。神州之地四百余城。出家之人动有万计。於滤水事存心者寡。 颂曰。

神州四百有余城  多少名圆德行僧  赴火堕崖人易得  滤虫观水却难能

义净三藏云。设使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证心空理。若不护命依教奉持。终亦未免佛所呵责。十恶初罪谁代受之。 颂曰。

妙入三空谈般若  功圆八定证禅那  不於滤水存悲愿  未免如来一例呵

寄归传云。若知寺不滤水。不合餐食。渴死长涂足为龟镜。僧祇律云。若施主请比丘食。应问滤水未。若未滤者。自着滤之。 颂曰。

寺家不滤厨中水  僧饭由来不合餐  俗舍有斋应借问  滤时还复自家看

菩萨戒经十重戒中杀戒最居第一。言菩萨以慈为本。众生以命为贵也。又四分律云。九十波逸提用虫水戒第九十。饮虫水戒第六十二也。五分律云。堕用虫。一一随。宣律师云。性戒无忏。终须酬报。义净三藏云。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知束手泉门。任佗处分。经云。杀生之人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设得为人。短命仍多病故也。 颂曰。

杀戒偏居十重前  一虫一堕理照然  粗心饮用无惭愧  束手泉门被业牵

义净三藏云。且如有屠牵羊入寺不过数口。放作长生。众共聚看。弹指称善。宁知房内用水。日杀千生。

颂曰。

尽叹屠儿有道情  施羊僧寺作长生  不知房内日用水  杀业无过罪不轻

元丰中卫州坛山六度寺济律师增戒会不曾滤水。太闲和尚云。虽云增戒。却是增罪。慈悲之言。谁不警悟也。 颂曰。

记得坛山增戒会  济师全阙滤虫缘  太闲和尚深呵责  聚集僧徒长罪愆

义净三藏云。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昆虫。佛以大悲宣扬法化。於护生处极致殷懃。是佛弟子理应随作。 颂曰。

任是昆虫须恶死  假如贤圣亦全生  若推此意观虫水  何虑慈悲行不成

古云。吾观一滴水。八万四千生。凡夫目不见。天眼自分明。 颂曰。

蠢动皆含佛性灵  再三捞漉是修行  君看一掬寻常水  何啻千生与万生

传灯录第五。智岩禅师未出家时。曾为郎将。虽在军阵之中。弓上常悬滤水囊也。 颂曰。

昔时郎将在沙场  弓上犹悬滤水囊  为报金田诸上士  出家悲济是寻常

奥法师云。印度法则。僧徒出入乃至乞食。漉袋常须随身。此物此方停来久矣。苦哉苦哉。故律云。宁可忍渴死。终死不饮虫水。何以故。一饮水时损无量命。一日饮虫水。罪过屠一生。特须诫之也。又贤愚经载尸毗国王割肉救鹰。金光明经说萨埵太子投身饲虎。 颂曰。

伤嗟滤水停来久  珍重吾曹勉力行  饲虎喂鹰犹不顾  一罗何惜为众生

涅盘经喻乘浮囊渡海。如持戒欲出生死。义净三藏云。若能依教作者。现在得长命果报。是知沙弥救蚁不过数万。尚感长命。况於滤水能护无数众生也。杀生既堕三恶道。护生应得人天善趣。明矣。 颂曰。

欲趣菩提之道场  滤囊今日是浮囊  人间天上庄严福  此世他生寿命长

宣律师云。水中细虫无数。同水尘量。故涅盘经云。尘耶虫耶。此言信矣。取致[纟*表]作袋滤也万尽。义净三藏云。依教作者。来世当生净土。又云。释迦末法共结慈念之因。弥勒初成俱证无生之果。 颂曰。

扰扰尘虫竟莫分  好修因果济沈沦  龙华会上无生记  净土光中不死人

凡滤水者。应愿诸虫往生净土。当来作佛。非但一朝免死。 颂曰。

菩萨兴悲寄远怀  滤生当愿托莲台  他年净土微尘佛  尽是罗中漉出来

古清凉传下卷。有清信士不详其氏讳。年可二十。衣服褴褛。自云从抱腹山来。识者相传云。每在并州巡市乞丐。以所乞得造滤水囊。可七八寸。造讫随处劝人令用。凡造数千余。信士神容简畅。语论入微。皆谓不测之人也。 颂曰。

清凉信士行悲悯  乞绢缝罗满数千  随乞随缝随布施  劝人同结滤生缘

世云。滤罗难安。多众宗赜。崇宁元年於洪济院厨前井边安大水槛。上近槛唇别安小槛。穿角傍出。下安滤罗。倾水之时全无迸溢。亦五大众沾足。浴院后架仿此。僧行东司亦皆滤水。出家之本道也。后住长芦诸井滤水二十余处。常住若不滤水。罪归主执之人。普冀勉而行之。

新添滤水法(并颂终)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