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缁门崇行录

第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感应之行第十

精诚感戒

晋道进。张掖人。诣昙无谶律师求受菩萨戒。谶不许。令七日忏悔。忏毕再往。又大怒不许进。退而竭诚礼忏。经三载。一夕梦释迦文佛亲为授戒。明往见谶欲言所梦。谶遥贺曰。子已得戒矣。自是道俗从进受戒者千余人。

忏获妙音

晋法桥。少乐转读而乏音声。於是绝粒忏悔七日为期。稽首观音以求现报。同学苦谏不听。至第七日觉喉内豁然。索水饮之。自此经声彻里许。

誓师子座

刘宋竺道生。论涅盘经阐提皆当成佛。旧学法师以为邪说摈之。生誓曰。若我所说不合经义。愿现身恶报。实契佛心。愿舍命时据师子座。遂往吴郡虎丘山。竪石为徒讲涅盘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石皆点头。已而涅盘後品至。果称阐提有佛性。後於庐山讲涅盘经甫毕。众忽见麈尾堕地端坐而逝。

赞曰。圣人之言有辞缺而意圆者。涅盘之论阐提是也。亦何俟後品之至。葢达人会理。拘士执文。又不独阐提一端而已。而生公正见不摇。坚如金石。死不违誓。辉灼古今。呜呼壮哉。

梦中易首

刘宋求那跋跎罗。中天竺人。任缘游化至京都。谯王欲讲华严等经。而跋跎自忖未善宋言。旦夕礼忏求观音加被。忽梦白衣人持剑擎人头来问曰何忧。具以事对。其人以剑为易新首。豁然惊觉。备晓华音。於是开讲大弘佛法。

废戒忏悔

(高)齐僧云。住宝明寺。以讲演着名。四月十五日临诵戒时白众言。戒乃人人诵得。何劳数闻。可令一僧竪义。使後进开悟。众无敢抗。遂废诵戒。七月十五日众集。忽失云所在。四出追覔。乃於古塚中得之。流血被体。问其故则云。有猛士执大刀厉声呵云。僧云。尔何人。斯敢废布萨。妄充竪义。即以刀刽我身。痛毒难忍。因扶掖还寺。竭诚忏悔。经於十年。至心尽敬依式布萨。临终之日异香来迎欣然而逝。时咸嘉其即世惩革云。

赞曰。今时尚经论而轻戒律。二千年来半月诵戒无复有举行者。予不揣兴废坠於山中。人犹未之信也。果报炳然。於云公有徵。愿览者思之。

疠疾获瘳

齐僧远。住梁州薛寺。不修细行。随流饮噉。忽梦神人切齿责曰。汝出家人。如是造恶。何不取镜自照。晓而临水。见眼边乌黯。谓是污垢。举手拭之。眉随手落。因自咎责痛改常习。敝衣破履一食长斋。昏晓行悔悲泪交注。经一月余。梦前神人含笑谓曰。知过能改。可谓智人。今当赦汝。惊喜而觉。流汗遍身。面目津润。双眉复出。远身经二报。信知三世不虗。自後竭诚奉法曾无退堕。遂为名僧。

勤苦发解

梁道超。吴郡人。见旻法师学解冠海内。心欲企之。辍寝忘味以夜继日。梦有人言。旻法师毗婆尸佛时已能讲说。君始修习。云何可等。但自加功。不患不随分得解。遂勤劬苦至。顷之洞彻。

礼忏延寿

梁宠法师。年三十八。遇道人法愿谓曰。君年满四十当死。无可避处。惟有祈诚诸佛。忏悔前愆。或可冀耳。宠引镜验之。面有黑气。於是鬻衣鉢市香供。东抵海盐光兴寺。闭门礼忏。杜绝人事。昼忘食息。夜不解衣。迄年四十岁暮之夕。忽觉两耳肿痛。其夜忏达四鼓。闻户外人言曰。君死业已尽。遽开户。寂无所见。明晨黑气已除。两耳生骨。居常礼佛百拜为限。後有疾不能起。犹於床上依时百过。俯仰虔敬。年七十有四而卒。

诵经延寿

梁智藏。吴郡人。住锺山开善寺。遇相者谓曰。法师聪明葢世。惜命不长。止三十一耳。时年二十有九。於是罢讲。探经藏。得金刚经。竭诚诵读礼佛忏悔。昼夜不辍。至期忽闻空中声曰。汝寿本尽。以般若功德力得倍寿矣。後见前相者。惊异莫测。藏陈其故。始知经力不可思议。

赞曰。修短。分也。礼忏诵经而寿延。则宿因之说废矣。噫。还带而夭相除。渡蚁而贵形现。人力尚可回夭。况三宝不思议力耳。独恨精诚不能如二公耳。鼓[竺-二+(橐-中)]龠而为经。交杵碓而成礼。亦何怪乎感应之无由也。

扣钟拔苦

隋智兴。居大庄严寺。职掌扣钟。大业五年。同住僧三果者有兄从驾道亡。其妻梦夫谓曰。吾至彭城病死。堕地狱中。赖庄严寺鸣钟。响振地狱。乃得解脱。欲报其恩。可奉绢十疋。妻奉绢。兴以散众。众问扣钟何以致感。兴曰。吾扣钟。始祝曰。愿诸圣贤同入道场。乃□发三下。及长扣。又祝曰。愿诸恶趣。闻我钟声俱离苦恼。严冬极冻。皮裂肉皴。掌内凝血。无所辞劳。

天神护体

唐道宣律师。姓钱氏。初从师听律一徧即欲游方。师呵曰。适遐自迩。修舍有时。抑令听十徧。後持律精严世所希有。中夜行道山上。临砌颠仆。有天神介胄掖之。因问何神。答曰。博叉天王之子张琼也。以师戒德高妙故给卫耳。宣遂广问佛世。一一条对。及授宣佛牙宝掌以表信焉。号南山教主澄照律师。

赞曰。律非玄义。宣公非钝根。何淹滞乎十听。良由戒为道本。欲其沦肌浃髓而坚固不易耳。今之受戒者。一受之後束之高阁。尚莫能粗究其义。而况师十讲弟子十听耶。吾故知宣公之师非常人。而大贤之出其门有自来矣。

感示净土

唐慧日。泛舶渡海达天竺。参访知识。咨禀捷径法要。天竺学者皆赞净土。至健驮罗国东北大山。有观音像。日乃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忽见观音现紫金身。坐宝莲华。垂手摩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惟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已忽灭。日回长安。普劝念佛。

赞曰。健驮之感观音。与竹林之感文殊。大略相类。皆诚极而应。无可疑者。净土感应事非一人。详具於往生集中。兹不复赘。

甘露灌口

五代永明寿禅师。初为库吏。用官钱放生。当死。吴越王释之。出家为僧。甞行法华忏二十一日。备极精恳。梦观音以甘露灌口。遂得无碍辩才。

忏感授记

唐昙荣。春夏讲教。秋冬坐禅。因刺史送舍利三粒。乃誓求总获。遂得舍利四百粒。行方等忏法。寺僧僧定者见光明中七佛皆现。一佛顾荣云。我是释迦。为汝身器清净故来授记。後当作佛。号普宁佛。是冬荣卒。异香绕室。

口出青莲

唐遂端。止德润寺。专精法华。十二时中恒诵不辍。老且弥笃。咸通二年忽趺坐而化。须臾口中出青色莲华七茎。葬东山下。二十余年墓屡发光。开视之。形质如生。众迎还寺。漆紵饰之。今号真身院存焉。

○总论

予录古行以感应终篇。有笑於傍者曰。道无修无证。无修则感者空。无证则应者寂。憧憧於感应。无亦计功谋利之心欤。予曰。桴感鼓则应以声。水感月则应以影。谋与计安在。是故忠臣誓而枯竹芽。孝子泣而坚冰解。理也奚足异乎。使感应无由。则因果荡然矣。豁达空。招殃祸。可勿戒诸。

崇行录(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