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

卷第五十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九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相应品第四之三

有四十四智体。知老死智体。知老死集智体。知老死灭智体。知老死灭道智体。乃至知行亦如是。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佛告比丘。我今当说四十四智体。汝等皆应一心善听。佛说是经。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若佛经是此论根本者。何故世尊说此经耶。答曰。世尊以如是方便道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欲以是方便道门示诸弟子。汝等不舍是方便道门者。不久当得尽漏。譬豪富长者。以如是方便积聚财物。复欲以是方便教诸子孙。汝等不应舍离如是方便。不久当得无量财宝。彼亦如是。

云何四十四智体。知老死是一智体。知老死集是二智体。知老死灭是三智体。知老死灭道。是四智体。知因老死。有四智体。乃至知行。亦有四智体。十一四则有四十四智体。问曰。何故不说知无明智体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是有支有为作因者说智体。无明虽是有支有不为作因。复次有四法者立智体。无明有三法义故不立。知老死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苦智等智。知老死集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集智等智。知老死灭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灭智等智。知老死灭道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道智等智。如知老死。有十六智乃至知行。亦有十六智。若分别在身。及以刹那。则有无量无边。此中以有支以谛以对治故。有四十四智体。

问曰。此四十四智体几在过去。几在未来。几在现在。答曰。或在过去。或在未来。或在现在。几缘过去。几缘未来现在。答曰。三十三缘三世。十一缘非世法。若如杂揵度所说者。三缘过去。谓知行知行集知识集。三缘未来。谓知老死知老死集知生。十六缘现在。谓知生知生集。知有知有集。知取知取集。知爱知爱集。知受知受集。知触知触集。知六入知六入集。知名色知名色集知识。十一缘三世。十一缘非世。几是有漏几是无漏。答曰。或尽是有漏或尽是无漏。几缘有漏几缘无漏。答曰。二十二缘有漏。二十二缘无漏。几是有为几是无为。答曰。尽是有为。无有智是无为者。几缘有为。几缘无为。答曰。三十三缘有为。十一缘无为。此智体不能得正决定。不得果。不离欲。不尽漏。是圣人本所得法。为游戏故。为观本所作故。为受现法乐故。为受用圣法故。起此智现在前。

有七十七智体。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我今当说七十七智体。谓知生是老死缘智体。非不缘生有老死智体。乃至广说。佛何故说此经者。如先说。

云何七十七智体。答曰。知生是老死缘是一智体。非不缘生有老死是二智体。过去生曾为老死缘是三智体。非不曾缘过去生有老死是四智体。未来生当为老死缘是五智体。非不当缘未来生有老死是六智体。及知法住智此法是无常是有为从因缘生。是尽法是灭法。是无欲法。知如是法者是第七智体。如知老死有七智体乃至知行亦有七智体。十一七智体则有七十七智体。问曰。此中何故不说知无明。缘智体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是有支有为作因者说智体。无明虽是有支有不为作因。知生是老死缘。是四智体。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非不缘生有老死智体。何故复作此说耶。答曰。论有二种。一定自言。二定他言。定自言者。如佛弟子。以佛法义。定于自言。如外道弟子。以外道义。亦定自言。如育多婆提。以育多婆提义。定于自言。如毗婆阇婆提。以毗婆阇婆提义。定于自言。定他言者。如佛弟子定外道弟子言。外道弟子定佛弟子言。如育多婆提定毗婆阇婆提言。如毗婆阇婆提定育多婆提言。或谓。此但为论议故。作如是说。非是实法。欲令此义决定。有如是实事故作是说。非不缘生有此老死。此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通前有八智。如过去生曾为老死缘智体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知集智。通前有十二智体。知非不曾缘过去生有老死智体是四智。如先说。通前有十六智体。知未来生当为老死缘智体是四智。如先说。通前有二十智体。知非不当缘未来生有老死智。体是四智。如先说。通前有二十四智体。知法住智。乃至广说。通前有二十五智体。如知老死缘有二十五智体。乃至知行缘有二十五智体。若分别在身及刹那者。则有无量无边智体。此中以有支以世以谛以对治故。立七十七智体。问曰。何故不说知现在智体耶。答曰。或有说者。生是老死缘非不缘生有老死。是说知现在智体。过去者知过去。未来者知未来。复有说者。知生是老死缘非不缘生有老死。是说知三世。过去即知过去。未来即知未来。

问曰。此智几在过去。几在未来现在。答曰。或尽在过去。或尽在未来。或尽在现在。几缘过去。几缘未来。几缘现在。答曰。若如所说生是老死缘非不缘生有老死。是说知现在智体者。二十二缘过去。二十二缘未来。二十二缘现在。十一缘三世。若作是说。生是老死缘非不缘生有老死。是说知三世智体者。二十二缘过去。二十二缘未来。三十三缘三世。几是有漏几是无漏。答曰。或尽是有漏。或尽是无漏。几缘有漏几缘无漏。答曰。尽缘有漏。几是有为几是无为。答曰。尽是有为。无有智体。是无为者。几缘有为几缘无为。答曰。尽缘有为。此智体不能得正决定。乃至广说。

及法住智。乃至广说。法住智者。是知因智。所以者何。住名为因三界。上中下果。在彼中住故。若知此智。名知法住智。此智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复有说者。若欲知法住智。是名知法住智。知彼智是道智。问曰。若然者。此说云何通。如说此是尽法灭法无欲法无漏法。非是无欲法。答曰。此文应如是说。此是尽法灭法。不应言无欲法。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欲呵责无漏法故。经说苏尸摩当知。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问曰。此中何者是法住智。何者是涅槃智耶。答曰。知生死增长智是法住智。知生死增长灭智是涅槃智。复次知十二缘起是法住智。知十二缘起灭是涅槃智。知苦集智是法住智。知灭道智是涅槃智。若作是说则为善通。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复有说者。苦集道智是法住智。灭智是涅槃智。问曰。若然者。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此说云何通。答曰。涅槃智亦有在后者。复次诸边中智是法住智。根本中智是涅槃智。何以知之。经说有众多异学梵志。共集一处作如是谈论。闻有此言。沙门瞿昙未出世时。我等为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而见尊重供养。今沙门瞿昙出世。夺我名称利养。犹如日出令火无光。我等今当作何方便还得名誉利养。乃至广说。复作是念。沙门瞿昙更无异德。但善知经论。颜貌端正我等不假颜貌。但知经论者。便可还得名誉利养。乃至广说。复作是言。今此众中谁能堪任于沙门瞿昙法中出家而窃于法。令我等受持读诵。复作是言。今苏尸摩梵志志念坚固。堪任于沙门瞿昙法中出家窃法。令我等受持读诵。即皆往诣苏尸摩所。具陈上事而以告之。尔时苏尸摩以二事故。而便可之。一以亲爱眷属故。二以善根因缘故。尔时苏尸摩出王舍城。诣于竹林。时有众多比丘。在精舍门边。往反经行。尔时苏尸摩遥见诸比丘。即往其所而作是言。诸比丘。当知我欲于沙门瞿昙法中净修梵行。时诸比丘即将苏尸摩诣世尊所。而白佛言。今此苏尸摩梵志者。欲于世尊法中出家受具足戒行比丘法。佛告诸比丘。汝等可为苏尸摩出家授其具足。时诸比丘即为出家授具足。时苏尸摩聪明智慧。念力坚固。未久之间。读诵三藏。少解其义。便作是念。若欲利我亲属者。今正是时。从竹林出欲诣王舍城。世尊有遍照眼。守护于法。谁能窃者。尔时有五百比丘诣苏尸摩所。或有说者。是诸比丘佛所化作。或有说者。是实比丘。时诸比丘到苏尸摩所。皆作是言。苏尸摩。当知我等生分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时苏尸摩便问诸比丘言。汝等依于初禅得尽漏耶。答曰。不也。依第二第三第四禅及过色无色寂静解脱得尽漏耶。答言不也。时苏尸摩复作是言。汝等既不依禅定。而得尽漏。谁当信耶。时诸比丘皆作是言。我等是慧解脱。时苏尸摩不识慧解脱。若我亲属问是义者。我则不知。以是事故。还诣佛所。具以上事。向佛说之。佛作是答。苏尸摩。当知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苏尸摩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不知何者法住智何者是涅槃智。佛告苏尸摩。汝知与不知。但法应如是。先有法住智后有涅槃智。彼诸比丘。先依未至禅尽漏。后起根本禅。以是事故。知诸边中智是法住智根本中智是涅槃智。

若成就法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云何为得。若苦比智现在前。设成就比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以法智在前得故。若成就法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云何若得不失。已离欲爱。于彼离欲不退。设成就他心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若得。云何为得。若苦法智现在前。若成就法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等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若得。云何为得。若苦法智现在前。若成就法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苦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此二智一时得故。若成就法智。亦成就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集灭道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法智在前得故。若成就比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云何若得不失。已离欲爱。于彼离欲不退。设成就他心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云何为得。若苦比智现在前。若成就比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等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说。若成就比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苦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说。若成就比智。亦成就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说。设成就集灭道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他心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设成就等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如先说。若成就他心智。亦成就苦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苦集灭道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如先说。若成就等智。亦成就苦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苦集灭道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苦智。亦成就集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集灭道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苦智在前得故。若成就集智。亦成就灭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灭道智。亦成就集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灭智。亦成就道智耶。答曰。若得。设成就道智。亦成就灭智耶。答曰。如是。

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过去未来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时。已起灭法智。设成就未来法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法智。不成就过去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若不起比智等智忍。若非无心时。乃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现在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见道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法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现在法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现在法智非过去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时。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起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法智现在前。若成就未来法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见道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时。起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起法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法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若成就现在法智。必成就未来。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现在耶。答曰。未来则成就。现在若现在前。何等时成就三世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见道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法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法智。不成就过去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起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法智现在前。若成就未来法智。亦成就过去现在耶。答曰。或成就未来法智。非过去现在。及过去非现在。及现在非过去。及过去现在。成就未来法智。非过去现在者。若得法智未灭。设灭便失。则不现在前。若得法智。是则明有未来。若未灭。设灭便失。则明无过去。不现在前。则明无现在。何等时成就未来法智。不成就过去现在耶。见道中无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不起法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不起法智现在前。及过去非现在者。若已起灭法智。不起法智现在前。若已起灭法智。则明有过去。不起法智现在前。则明无现在。若成就过去。必成就未来。何等时成就过去未来法智。不成就现在耶。答曰。如先说。成就过去未来法智时。及现在非过去者。起法智现在前。若未灭设灭便失。起法智现在前。则明有现在若未灭设灭便失。则明无过去。若成就现在。必成就未来。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法智。非过去耶。答曰。如先说。成就未来现在法智时。及过去现在者。若以起灭法智不失。起法智现在前。若以起灭法智不失。则明有过去。起法智现在前。则明有现在。若成就过去现在。必成就未来。何等时成就三世法智耶。答曰。如先说。成就三世法智时。设成就过去现在法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若成就现在法智。亦成就过去未来耶。答曰。未来则成就。过去若灭已不失。若未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三世法智耶。答曰。如先说。成就三世法智时。设成就过去未来法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如先说。如法智作六句。比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作六句亦如是。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九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