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

卷第五十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四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六

佛经说佛告比丘。若有众生。能信乐汝所说者。汝等应以慈愍心为说。四不坏净。令得安住修行此法。广如契经说。问曰。世尊何故说此经耶。答曰。欲为说法者显示应听法缘故。说法者不知应为谁说。谁不应为说。心生怯弱。佛作是说。汝等不应轻有所说。若有众生。能信乐汝所说者。乃可为说。复次欲说报恩法故。佛说此经。经说佛告比丘。若人于百年中。一肩负父。一肩负母。处处游行。犹不名为报父母恩。佛告比丘。若父母不信教令立信。无戒为说善戒。悭吝教令布施无慧教令修慧。尔乃名为报父母恩。问曰。诸佛法中所有善法。尽应教人。何故独说教四不坏净耶。尊者波奢说曰。此中世尊说圣道名不坏净。一切圣道。或是相应法。或是共有法。若说信则说相应法圣道。若说戒则说共有法圣道。复次此说现初门略要始入法一切佛法所有善法。或是色或非色。若说戒。当知已说色性善法。若说信。当知已说非色性善法。如色法非色法。相应不相应。有依无依。有行无行。有势用无势用。有缘无缘。当知亦如是。复次所有善法。或是根性。或非根性。若说信。当知已说根性善法。若说戒。当知已说非根性善法。复次依四不坏净故。施设四沙门果。复次此四不坏净。有二种相。一不坏相。二是净相。不坏相者。无漏信不为非信所坏。无漏戒不为非戒所坏。信于心数法中是净相。戒于四大法中是净相。复次为示止恶道贫穷怖畏方便故。戒能止恶道怖畏。信能止贫穷怖畏。无漏信戒。虽无障非不因有漏信戒。复次欲引道依外道受化者令入佛法故。诸比丘。或有亲属。依外道受化。以亲受故。赞叹佛法。毁訾外道法。令他嗔恚。转远佛法。佛于是说。汝等无力无畏。不知众生诸根心行。汝于彼人。若有怜愍心者。当为说四不坏净。若得四不坏净。心不移动。所以者何。比丘当知。四大可令变异。若人得四不坏净。无有变异。问曰。一切诸法。尽不变异。何以独说四大不变异耶。答曰。以四法明四法故。复次行者先观四大不变异相。然后于一切法。见不变异相。复次外道计四大是常。佛说四大非是常法。假令四大如外道所说是常者。是常法可令变异。若我弟子。成就四不坏净有变异者。无有是处。复次四大能持展转增长生死法。

佛经说。信是大象手。问曰。何故佛说信是大象手。答曰。能有所取故。如象有手。能取众生数非众生数物。如是圣弟子。有信手者。能取善法。

佛经说若圣弟子。成就于佛不坏净。多住此法时。是时先成就于佛不坏净。诸天心大欢喜。作如是言。如我等成就多住于佛不坏净故。来生此间。诸圣弟子。亦成就于佛不坏净。身坏命终。亦当生此间。与我等同处。成就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戒不坏净。亦如是。问曰。彼诸天先于此间。尽成就四不坏净。何故诸天。或有赞叹于佛不坏净者。或有乃至赞叹于戒不坏净者耶。答曰。众生或有为于佛不坏净。勤修方便入于佛法。或有乃至为于戒不坏净。勤修方便入于佛法。若为于佛不坏净。诸天勤修方便入于佛法者。则赞叹于佛不坏净。乃至为于戒不坏净。诸天勤修方便入于佛法者。则赞叹于戒不坏净。复次诸天或有乐观于佛者。或有乐观于戒者。若乐观于佛者。赞叹于佛不坏净。乃至若乐观于戒者。赞叹于戒不坏净。

佛经说阿阇世王。成就无根信。问曰。一切有为法皆有根。何故说阿阇世王信无根耶。答曰。此信以无见道根故。如说不坏智相应信。以见道为根。彼无见道根故言无根。而有与见道相似信为根。复次无无漏智善根故言无根。无漏信以无漏智无漏善根为根。彼不得无漏智。亦不得无漏善根。而得与无漏相似信。复次阿阇世王。不久供养佛。亦不亲近诸有德比丘。而得如是信。若于楼观象马之上。见佛世尊。即前向佛。以身投地。身无苦痛。是无根信力。亦是佛之威神。是故名无根信。复次此信无相似因。无有法与彼信作相似因者。如干树无根。彼信亦尔。故名无根。复次虽有此信。不免恶道。故名无根信。

此四颠倒须陀洹。几断几不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如毗婆阇婆提说。有十二颠倒。谓无常有常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苦有乐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无我我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不净净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八是见道断。四是修道断。八见道断者。无常常想颠倒见颠倒。苦有乐想颠倒见颠倒。无我我想颠倒见颠倒不净净想颠倒见颠倒。四是修道断者。无常计常心颠倒。苦计乐心颠倒。无我计我心颠倒。不净计净心颠倒。诸见道断者。苦比忍现在前时毕竟断。诸修道断者。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毕竟断。问曰。彼何故作如是说。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佛告比丘。此四颠倒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乃至广说。依此经故。说十二颠倒。以二事止如是说者意。而作问答。若作是问。此四颠倒须陀洹。几断几不断。则止彼说十二者意。若作是答。须陀洹尽断则止彼说是修道断者意。所以者何。修道中无如是法。是须陀洹所断。若颠倒有十二种。亦是修道断者。则违佛经。如说佛告比丘。若有四颠倒。所颠倒者。当知皆是愚小凡夫。所以者何。凡夫观生死法。不见端绪。如观狗肠。佛经若说四。当知则无十二。若说皆是愚小凡夫。当知则非修道所断。问曰。若颠倒但有四者。毗婆阇婆提所引经云何通耶。答曰。想心亲近颠倒故。亦名颠倒。问曰。受等诸数法。亦亲近颠倒法。何故不名颠倒耶。答曰此二是世俗言说法故。世俗皆作是说。此人心颠倒想颠倒。而不说受颠倒思颠倒。问曰。颠倒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慧。问曰。若颠倒体性是慧者。此五见几是颠倒。几非颠倒。答曰。二见半是颠倒。二见半非颠倒二见半是颠倒者。谓身见见取边见中常见。二见半非颠倒者。谓邪见戒取边见中断见。问曰。何故二见半是颠倒。二见半非颠倒耶。答曰。以三事故是颠倒。一以猛利。二以妄取。三以一向性颠倒。邪见边见所摄断见。虽是猛利一向性颠倒。而非妄取。所以者何。一向坏物体故。戒取虽是猛利亦是妄取。而非一向性颠倒。所以者何。有少相似故。有色界道。能离欲界。有无色界道。能离色界。此是颠倒体性。乃至广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颠倒。颠倒是何义。答曰。所取颠倒故名颠倒。

此颠倒。一向见苦断。问曰。何故颠倒一向见苦断耶。答曰。因苦生故。还见苦断。复次此颠倒。依果生故。还见果断。复次身见是见苦断性。是颠倒以身见。是见苦断故。颠倒亦见苦断。复次苦谛是粗现法。若于粗现法中谬误者。则为贤圣之所呵责。如人昼日谬误人所呵责。彼亦如是。余三谛微细。若于微细法中。有谬误者。贤圣不必呵责。如人于夜有谬误者。不必为人之所呵责。复次行者见苦已。更无颠倒心。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而作是说。假令行者见苦谛已。不见余三谛。他人问言。此阴是常是断。答言是断。无有一刹那住者。为是苦是乐耶。答言是苦。如热铁丸。是净不净耶。答言是不净。粪秽聚。有我无我耶。答言无我。无作无作者。

问曰。坚信坚法人。亦断颠倒。何故但说须陀洹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坚信坚法人。是分别相。于此颠倒。或有断者有不断者。此中一向说不分别相者。复次欲令疑者得决定故。须陀洹行凡夫所行法。与妻子同一处宿。手扪摸骨人。著憍奢耶衣。栴檀涂身。亦著种种璎珞华鬘。亦驱使奴婢仆从。亦以手打搏众生时。人见此事故。谓不断颠倒。欲令此疑得决定故。而作是说。坚信坚法人。尚无有漏善心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何况染污心耶。

问曰须陀洹斯陀含。起染爱时。为是乐想净想。为是苦想不净想。若起乐想净想者。云何不是颠倒耶。若是苦想不净想者。云何起染爱耶。答曰。应作是说。起乐想净想。问曰。若然者云何不是颠倒耶。答曰。先作是说。以三事故是颠倒。一以猛利。二以妄取。三以一向性倒须陀洹染爱。虽是猛利及以妄取。而非一向性倒。复次或有于谛计乐计净。或有于境界计乐计净。于谛计乐计净者。须陀洹永断于境界。计乐计净者。须陀洹未断。复有说。须陀洹起染爱时。计苦计不净。问曰。若然者云何起染爱耶。答曰。从无始已来。学习此法。身心生热。为制伏此心故。起此染爱。犹如自喜婆罗门。指触粪秽。诣鍜师所。求以火净之。时鍜师语言。可以灰土浣草而以净之。婆罗门言。如是等物。不能净于我指。必当以火净之。是时鍜师。烧钳作火色。以钳其指。时婆罗门。为热所苦逼。便振其手。以指著口中。婆罗门审知指不净。但为苦痛所逼。而著口中。彼亦如是。复次为无始已来。久习烦恼所逼切故。为治此法起于染爱。如人身体鲜白软细。而生痈疮极用苦痛。求欲治之医语之言。汝可以湿狗粪而用涂之。其人即涂。审知狗粪不净。为除病故。而以涂之。彼亦如是。

此三三昧须陀洹。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言无过去未来行于世中愚故。广说如上。

此三三昧须陀洹。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答曰。未来悉成就。过去灭已不舍则成就。现在若现在前则成就。道比智最初刹那无过去。所以者何。未有一刹那生已灭者。生已灭者。得果故舍。三未来成就。一现在。谓无愿三昧。彼灭已不舍。若起空三昧现在前。一过去成就。谓无愿三昧。三未来。一现在谓空。彼灭已不舍。若起无相三昧现在前。二过去谓空无愿三昧。三未来。一现在谓无相。若灭已不舍。于此三三昧。若起一现在前。过去未来三。现在一起现在前者。三三昧广如使揵度大章说。信解脱转根作见到。广说如人品中。若道过去。彼道已修已猗耶。乃至广说。修有四种。一得修。二行修。三对治修。四除去修。有为善法。是得修行修。有漏法是对治修除去修。外国法师说。修有六种。四如先说。更有二修。谓戒修分别修。戒修者是修根。如说若此六根。善调伏。善覆藏。善守护。善修者。谓能生乐。分别修者。分别于身。如说此身谓发毛爪齿等。乃至广说。罽宾沙门。作如是说。此二修当知在前二修中。谓对治修除去修。是故修有四种。此中依二种修而作论。谓得修行修。如说若修法智。亦修比智耶。此亦依二修而作论。如说修身修心修戒修慧。此亦依二修而作论。谓对治修除去修。如说云何修眼根。亦依此二修而作论。如说若修世俗初禅。亦修无漏耶。此亦依二修而作论。谓得修行修。如说若修空三昧。亦修无愿耶。亦依此二修而作论。如说若修身念处。亦修受念处耶。亦依此二修而作论。如说若修无常想。亦观无常想耶。此中或有说。是得修者。或有说。是行修者。如说云何可修法。一切善有为法。此中虽有四种修义。亦依得修行修而作论。是故得作四句。有法是得修行修非对治修除去修。有法是对治修除去修非得修行修。有法是得修行修亦是对治修除去修。有法非得修行修亦非对治修除去修。是得修行修非对治修除去修者。无漏有为法是也。是对治修除去修非得修行修者。染污法不隐没无记有为法是也。是得修行修亦是对治修除去修者。善有漏法是也。非得修行修亦非对治修除去修者。无为法是也。问曰修是何义。答曰勋义是修义。学习义是修义。明净义是修义。现前修以行名说。未来修以得名说。现在以现在前故名修。未来以当生故名修。复次现在有所作故名修。未来与欲故名修。复次现在在身中故名修。未来以得故名修。

若道过去。彼道已修已猗耶。答曰。若道过去已修已猗修者。谓二种修。得修行修。已猗者已过去故。颇道已修已猗。彼道不过去耶。答曰。有未来道。已修已猗。起不净观现在前。未来有无量刹那修。从第二刹那以后。尽名已修已猗道。谓得修以在未来故。不名过去。乃至起初尽智现在前。未来有无量尽智刹那修。从第二刹那修已后。尽名已修已猗道。谓得修。若道未来。彼道非已修非已猗耶。答曰。或道在未来。彼道非不已修。非不已猗。乃至广作四句。云何道在未来。彼道非不已修。非不已猗。答曰。诸未来道。已修已猗。如上所说。云何道非已修非已猗。彼道非未来耶。答曰。起未曾得道现在前。起不净观。乃至尽智现在前。此道非已修非已猗。此道非未来非已修者。是行修故。非未来者。是现在故。云何道在未来。彼道非已修非已猗。答曰。诸未来道。非已修非已猗者。起不净观乃至尽智现在前。未来无量刹那修。诸未来修。与最初刹那俱者。彼道非已修已猗。所以者何。是今修今猗。谓得修而彼道在未来。云何道不在未来。彼道非不已修。非不已猗。答曰。过去道亦起曾得道现在前。曾得道者。曾得不净观。乃至尽智起现在前。问曰。此道是今修今猗。是行修何故说非不已修非已猗耶。答曰。此文应如是说。过去道是也。不应说起曾得道现在前。若作是说。有何意耶。答曰。此道虽是行修。今修今猗。亦是得修已修已猗。若道现在。彼道今修今猗耶。答曰。若道现在。彼道今修今猗。或具二修。谓得修行修。或有唯行修者。颇道今修今猗。彼道非现在耶。答曰。有起未曾得道现在前未来相似者。修相似有四种。一修相似。二戒相似。三界相似。四性相似。修相似者此中说起未曾得道现在前。未来相似者修此中或有说。有漏道有漏道相似修。无漏道无漏相似修。评曰。应作是说。有漏道有漏道无漏道相似修。无漏道有无漏道有漏道相似。所以者何。以彼力故。起世俗道现在前。有漏无漏道修起无漏道现在前无漏有漏道修。戒相似者。如业揵度说。若成就过去戒。亦成就未来现在相似戒耶。相似戒者。如逮解脱戒。有相似逮解脱戒。禅戒有相似禅戒。无漏戒有相似无漏戒。有作戒有相似有作戒。无作戒有相似无作戒。界相似者。如根揵度说。若成就此相似眼根。亦成就此相似身根耶。若法同在一界可得者名界相似。欲界法与欲界法相似。色界法与色界法相似。无色界法与无色界法相似。性相似者。如毗尼中说。尊者陀婆摩罗子。左手放光。为诸相似比丘分房舍卧具。相似诵修多罗者。同在一处。相似诵毗尼者。同在一处。相似诵阿毗昙者。同在一处。相似行阿练若法者。同在一处。欲令诸比丘同住谈论静默者。各相随顺故。余经亦说。众生种类相似相随。行恶者与行恶者相随。行善者与行善者相随。此中于此四种相似中依修相似而作论。起不净观现在前。未来有无量不净观刹那修。诸未来修。与最初刹那俱者。此是今修。谓得修。彼道非现在在未来故。阿那般那念处。暖顶忍世第一法。见道修道。尽智现在前时。说亦如是。问曰。退阿罗汉果。住须陀洹果时。须陀洹果。但是得亦是修耶。答曰。但是得不修。若还得阿罗汉果时。但是得亦是修耶。答曰。过去者是得非修。未来者是得亦修。问曰。何故过去者是得非修。未来者是得亦修耶。答曰。若有现在因者。有得亦修。若无现在因者。但得非修。问曰。须陀洹果。亦有现在因。何故但得非修耶。答曰。若有现在因。能胜进者。是得亦修。住须陀洹果。虽有现在因。而是退道故。但得非修。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四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