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卷之一百十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年庚申。夏。四月。辛未朔。享太庙。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

○兵部议准、两广总督马尔泰疏称、查雍正八年、廷臣议改粤省营制。右翼镇三营、左翼镇二营、战守各半、增城营。战三守七。遇有开除。渐次改易。今右翼镇总兵王涛、以现在镇营兵丁。止有步粮改守。并无守粮拔步。以致守兵技勇可观者。拔补无期。且出师有功者。无由上进。奏请遇有步战粮缺。二名内间补一名。其一名仍遵例改守等因。臣等公同酌议。右翼镇三营。原议将战改守一千一百五十五名。至乾隆四年十月分。已改八百五十三名。尚未改三百二名。似应照王涛所议。遇有战兵两名缺出。将一名改守。一名于从前出师效力。技艺可观之守兵拔补。将来仍照原定战守各半之数。陆续收足。至左翼镇左右二营。原议将战改守八百三十六名。至乾隆四年十月分。已改七百三十六名。尚未改一百名。无庸改守。缺出即于守兵内拔补。再左右两营。各有战粮四百五十名。今议留回一百名。是每营俱五百名。惟中营战粮。仅二百八十一名。应于左右两营。各抽战粮七十三名。与中营守兵互调。如此均派。则三营战粮之数。均得画一。至增城营原议将战改守六百十六名。至乾隆四年十月分。已改四百二十三名。尚未改一百九十三名。该营兵数较少。且无出师著劳之守兵。未便二缺间补一缺。应请将未改战粮之一百九十三名。遇有缺出。四缺之中。将一缺挑选技艺可观效力年久之守兵拔补。其三缺仍改为守粮。俟改足该营原定战三守七之数后停止。从之。

○以故广西白山司土巡检王之纯子王有枢。袭职。

○壬申。上御勤政殿听政。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张廷枚。著交与总督尹继善。带往陕西。以道府酌量题补。

○吏部议准。浙江按察使完颜伟条奏、一、封印后遇有紧要公文。请预印空白收贮。以备填用。应如所请。嗣后直省自督抚以及州县。凡有印信衙门。照各部院之例。于封印前一日、用空白文移封套。并牌劄等项。酌量件数。存贮内衙。以备紧要事件填用。仍登记号簿。于开印时。将所存件数验对销毁。如官吏借端作弊。及该上司不行查参。俱照例分别议处。一、窃盗抢夺伤人。题参疏防。宜酌量分别。查强盗无分首从。均拟斩决。非若窃盗拒捕。抢夺杀伤。止下手者当其重罪。且窃盗因事主追逐。始行拒捕。而抢夺在于白昼。乘机攫取。与大盗黑夜明火执仗。公然行劫者有间。倘概参疏防。地方官畏惧处分。转多讳匿。宜稍为分别。应如所请。嗣后窃盗拒捕伤人。与白昼夥众抢夺伤人者。若未经获贼。并虽获贼而为首及下手之凶贼未获者。仍照例题参疏防。若已经获有为首下手凶贼。惟夥贼未获。应免参处。从之。

○户部议准。甘肃巡抚元展成疏称、赤金所属。于雍正八年报垦旱地三顷四十一亩有奇。除马粮青稞。乾隆三年豁除外。应共徵京斗粮十四石三斗有奇。草一百七十三束有奇。应于乾隆四年入额徵收。从之。

○又议准。江苏巡抚张渠疏称、镇江府属丹阳县之下练湖。因乾隆三年。天时亢旱。湖水乾涸。并无鱼草出息。所有应缴价银。并请豁免。从之。

○以内阁蒙古侍读学士鼐满岱。为太仆寺卿。

○予故左都御史杨汝谷。祭葬如例。谥勤恪。

○癸酉。吏部议准。湖广总督班第等疏称、宝庆府理猺同知。改归府城驻劄。靖州州判。兼理城步。绥宁。二县猺务。城步县添设守备一员。武冈营归并靖州协统辖。均于乾隆三年。经前任总督德沛奏定。应请换给该同知宝庆理猺同知关防。铸给该州判靖州兼理城绥猺务州判之记。铸给该守备武冈营分防城步县守备之记。换给该副将湖南靖州统辖绥武二营副将关防。从之。

○兵部议覆、甘肃提督瞻岱。奏请各省督抚提镇保荐人员内。如有熟悉边情者。仰恳圣恩简发来甘。对品调补。查各省边地。情形不同。各省人员。于甘省边情。未必谙练。应毋庸议。得旨、是。依议。嗣后各省督抚提镇。卓荐保题人员。于赴部引见时。该部询问。如有熟悉甘省边情。及愿往甘省者。于引见之日、一并声明具奏、

○以多罗贝勒弘明。为镶红旗蒙古都统。

○甲戌。谕、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田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不应入豫省贤良祠。朕批示曰。此等事何须亟为之。若行彻去。岂不有悖于前旨乎。使田文镜尚在。朕不难去之罪之。今已殁矣。在祠与不在祠。何碍于事。况今日之在祠。将来应彻者。正不知其几何也。何必亟亟于一田文镜。若出于识见之迂尚可。若出于逢迎与彼不合之人之意。则朕所望于汝者。又成虚矣。朕观雅尔图此奏、并不从田文镜起见。伊见朕降旨。令李卫入贤良祠。其意以为李卫与大学士鄂尔泰素不相合。特借田文镜之应彻。以见李卫之不应入耳。当日王士俊请将田文镜入贤良祠。系奉皇考谕旨允行者。今若又将伊彻出。是翻从前之案矣。试思田文镜留于祠中。于国计民生。有何关系。而此时必欲行此翻案之事乎。又如前日查克丹奏请弘暲迎养嫡母一事。弘暲系获重罪之人。朕所以给与红带子者。诚恐日久之后。漫无分别。多有未便。乃事之不得不如此办理者。至于迎养伊母之奏、朕若允行。在伊一家。自必感激朕恩。然以今日之迎养为恩。必以从前之治罪为怨。似此市恩翻案之举。朕必不为也。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而彼时三人素不相合。亦众所共知。从前蒋炳条陈直隶裁兵一事。又有人条奏直隶总督应改为巡抚者。外间皆以为出于鄂尔泰之意。前日李卫之子李星垣、初到京师。即具摺奏称、伊父李卫。平日孤身独立。恐不合之人欲图报复。朕命讷亲严行申饬云。汝不过一武职小臣。即有与汝父不合之人欲图报复者。朕乾纲独揽。洞察无遗。谁能施其报复之私心。汝系新进之人。即存此念。甚属糊涂。将来岂能上进。李星垣陈奏时。虽未明言。朕即知其指大学士鄂尔泰也。从来臣工之弊。莫大于逢迎揣度。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乃皇考简用之大臣。为朕所倚任。自当思所以保全之。伊等谅亦不敢存党援庇护之念。而无知之辈。妄行揣摩。如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不独微末之员。即侍郎尚书中。亦所不免。即如李卫身后。无一人奏请入贤良祠者。惟孙嘉淦素与鄂尔泰、张廷玉不合。故能直摅己意。如此陈奏耳。朕临御以来。用人之权。从不旁落。试问数年中。因二臣之荐而用者为何人。因二臣之劾而退者为何人。即今日进见之杨超曾。田懋。皆朕亲加简拔。用至今职。亦何尝有人在朕前保荐之乎。若如众人揣摩之见。则是二臣为大有权势之人。可以操用舍之柄。其视朕为何如主乎。但人情好为揣摩。而返躬亦当慎密。即如特古勒德尔因派出坐台。托故不往。朕加以处分。又刑部承审崔起潜一案。拟罪具题时。鄂尔泰曾为密奏、后朕降旨从宽。而外间即知为鄂尔泰所奏。若非鄂尔泰漏泄于人。人何由知之。是鄂尔泰慎密之处。不如张廷玉矣。嗣后言语之间。当谨之又谨。又额驸策凌到京。曾奏特古勒德尔年老。请令回京。又法敏富德常安辈。策凌亦曾在朕前奖以好语。又谓富德宜补随印侍读。此必鄂尔泰曾向伊言之。故伊如此陈奏也。今鄂尔泰奏辩并未向伊言之。夫向伊言之而奏、固属不可。若未向伊言。而伊揣摩鄂尔泰之意。即行陈奏、则势力更重。额驸且然。何况他人。鄂尔泰亦能当此语乎。朕于大臣视同一体。不但欲其保全始终。且于疑似之际。亦每为留意。以杜外人之议论。即如前日刑部侍郎员缺。朕原欲批用张照。因彼时鄂尔泰未曾入直。而张廷玉在内。朕恐人疑为张廷玉荐引。是以另用杨嗣璟。又如励宗万不安静。钻营生事。朕因其小有才具。尚可驱策。令其在武英殿行走。亦足满其分量矣。而外人以为张廷玉所劾。不得起用。其实当日励宗万保举受贿一节。果亲王曾经奏闻。并非出于张廷玉也。朕之用舍。悉秉至公。朕之继述。期于至当。若谓皇考当日所用之人。不应罢黜。当日所退之人。不应登进。如大学士鄂尔泰。岂非告退闲居。而朕特用之大臣乎。又如前日吏部为恒德袭职事。具摺请旨。朕因摺内奏称虽与销减之例相符。而与奉有特旨多颇罗之案。似同一例等语。恒德系讷亲一族。不应如此措辞。朕不准行。且面加训谕之。鄂尔泰。张廷玉。乃皇考与朕久用之好大臣。众人当成全之。使之完名全节。永受国恩。岂不甚善。若必欲依附逢迎。日积月罗。实所以陷害之也。朕是以将前后情节。彻底宣示。深欲保全之。二臣更当仰体朕心。益加敬谨。以成我君臣际遇之美。

○又谕曰。吏部侍郎程元章为人卑庸。不肯实心任事。留于衙门。不过备员而已。著革职。其员缺著蒋溥补授。

○又谕曰。浙江提督李灿。以伊身患病虚弱。一时难以即痊。奏求解任调治。情辞恳切。著照所请。准其解任调治。其提督印务。著裴鉽署理。

○大学士等议覆、原任川陕总督鄂弥达。条奏办理夷使进藏事宜。一、夷人自东科尔起身进藏。及回时经过青海地方。应赏给菜牛、菜羊、并米面。各一次。一、牛行迟缓。请停止采买。以两牛改换一驼。于镇标营驼内摘拨。一、护送夷人之满兵。原议每名给马三匹。本身乘骑。以及驮载行李。远涉长途。恐有疲缺。应请加一匹。共给马四匹。又每兵二名。再请给驼一只。以资驮载什物。一、自东科尔至藏。及自藏回。请酌给八个月盐菜口粮。以资沿途日用。一、驮载口粮盐菜。均应用驼只。及派往章京等需用马匹。均应于凉州西宁两镇给拨。一、原议拨银二万两。交与伴送大臣等。带往接济。今又添派运送口粮。文武官及兵役。应请再拨银一万两带往。庶得通融接济。均应如所请。从之。

○乙亥。户部议准、署广东巡抚王謩疏称、循例勘丈沿海坍缺河田。应豁税亩内。南海、顺德、香山、海阳、饶平、鹤山、徐闻、恩平、等县额内虚缺民屯。番禺、东莞、新会、香山、普宁、高要、鹤山、等县额外虚缺民税。共五百九十三顷八十二亩有奇。应徵银一千二百四两有奇。均应于奏销乾隆四年地丁册内造报开除。又东莞县。沙滩溢额民税。新会县。民塘溢额熟税。共二十顷五十九亩有奇。应徵粮差银九两八钱有奇。请照例分别起科。从之。

○四川提督郑文焕奏、镇协各营存剩公费银两。请于今岁秋成之后。买谷存仓。自辛酉年为始。春借秋还。实于兵食有益。从之。

○广西布政使杨鍚绂奏、广西地处极边、桂、平、梧、浔、等府。捐监者甚少。请令外省民人。一体报捐。捐足停止。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旌表守正捐躯之河南西平县民女王氏。

○丙子。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兵部议准。署理马兰镇总兵官布兰泰疏称、黄花山后。桃木岭地方。及黄崖关。俱附近陵寝。巡查防护。自应周密。桃木岭向未设有汛拨。黄崖关原设额马兵二名。守兵五十六名。汛广兵单。不敷巡察。请于桃木岭添拨一处。设兵五名。黄崖关除原额兵五十八名外。添马兵三名。守兵十九名。以资防范。从之。

○戊寅。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至丙戌。皆如之

○己卯。户部议准。云南巡抚张允随疏称、各省地丁钱粮。旧例俱应于二月开徵。四月完半。五月停忙。八月接徵。十月全完。嗣于雍正十三年。改令十一月全完。各省遵行。惟贵州一省。向系九月开徵。次年三月全完。云南省山多田少。秋收纳粮而外。盖藏有限。春夏之交。籽种牛工。在在拮据。非典质输将。即借贷完纳。即至稻谷登场。拮据仍所不免。查滇黔两省。土宜物产。地气天时。无不相类。若照黔省之例。九月开徵。次年三月全完。有益民生。并无亏正赋。请自乾隆五年为始。将滇省各属应徵地丁银两。照黔省办理。著为定例。从之。

○又议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请开采绥阳县属月亮岩铅矿。并遵部前议。令民间自备工本。前往开采。所出铅觔。官商分买。如出铅一万斤。照例抽课二千斤。其余八千斤。官商各买一半。核算每年收买。连抽课约可收铅百万余觔。即由月亮岩分路解运。其不敷办解京局之铅。仍于莲花。朱砂。二厂收存铅内拨运。从之。

○庚辰。谕、据奉天府尹吴应枚奏称、奉天自开例捐监积谷以来。报捐者寥寥无几。盖缘直隶山东各省。水陆俱通。商贩络绎。有谷之家。俱各贪图贵粜。瞻望不前。请照江西安徽二省奏准之例。凡外省来沈行商过额。暂时流寓之辈。并作宦之生俊人等。皆许其照例报捐。俾所积益多。则所济益广。似可无拘年限等语。各省捐监积谷一事。原以备民间之缓急。先据福建巡抚王士任。以本省捐谷无多。请准行商过客。及暂时流寓之辈。一体报捐。以资积贮。朕降旨允行。续据江西巡抚岳浚。援例以请。朕亦允行。又据安徽巡抚陈大受援例奏请。并添入作宦之生俊字样。朕因安徽等属。连岁歉收。从广储米谷起见。且有福建江西为例。故亦批照所请行。是朕一时疎略处。乃吴应枚遂援以为例。具摺陈奏、今细思之。作宦之生俊。在该地方一体报捐。其中大有弊窦。或多收民人谷石。以填补子弟捐监之数。或少交入仓谷石。以致有亏捐款之额。或那移常平社仓官谷。以充捐项之用。或碍上官情面。代为腾那。而开亏空之端。此皆事之所不免者。此事若准行。将来何省不援此例请行乎。况奉天地方。非江南等省可比。行商过客。亦属无多。有何益处。且朕从前为闽省所降谕旨。原限一年期满。将外籍报捐之人停止。今吴应枚摺内并未定有年限。但称俟缺额谷石捐足之日、奏请停止。是停捐遥无期矣。从前之收谷。原欲济民之食。今如此办理。是又巧开一捐纳之途矣。吴应枚奏称有谷之家。贪图贵粜。此彼地情形也。今又准作宦之生俊。一体报捐。则交官之谷愈多。谷价岂不愈贵乎。所奏甚属错缪。其作宦生俊报捐之处。不但奉天不可行。即安徽亦不可行。著该部即行文停止。至于奉天地方。应否准行商过额报捐。著该部定议具奏、

○吏部议覆、江苏巡抚张渠奏称、苏州府属。吴江县盛泽一镇。地产绸绫。商贩云集。五方杂处。民户繁多。界连两浙。奸匪易于潜藏。缘相隔县城七十里。知县不能时赴查察。而分辖之汾湖司巡检。离镇亦五十余里。以微员而遥制要地。实有鞭长不及之虞。查吴江县现设县丞主簿各一员。分管水利粮务。同城不难兼顾。应将县丞移驻盛泽镇。专司稽查赌博窝娼私宰私铸奸匪盗贼地棍打降。如有失察疎防。照例参处。一切户婚田土之事。仍不得干预。所遗县丞应办事宜。归并主簿掌管。该县丞本系题缺。今移驻盛泽镇。更为紧要。应为题缺。并酌给钤记以昭信守。至于主簿接管县丞事务。亦应改为题缺。应如所请。又称应需衙署。该镇现有空闲书院。祇须酌添房屋等语。查雍正元年十二月内。吏礼二部会同议覆原任礼部右侍郎蒋廷锡条奏、请复州县社学之设。州县设学多在城市。乡民子弟住居窎远。不能到学。应照顺治九年例。令州县于大乡钜堡。各置社学一区。择生员学优行端者充补社师。久经遵行。今盛泽镇所有书院。如果查系无人肄业之处。自可准令改建。倘书院中实系延师课士。为乡堡应有学舍。不便准改为县丞衙署。应令该抚酌量办理。报部查核。从之。

○辛巳。江西巡抚岳浚疏报、丰城、进贤、永丰、龙泉、万安、临川、南城、玉山、铅山、兴安、安仁、星子、德化、大庾、南康、宁都、兴国、长宁等十八县。劝垦老荒。及额外新生田地山塘。共二十二顷十三亩有奇。

○壬午。上御勤政殿听政。

○绥远城建威将军伯伊勒慎奏、前奉旨派京城满兵一千六百名。移居绥远城。伊等俱系平日好酒。骑射平常之人。若至此处。生计必至艰难。况此间现有之家选兵丁。原系京城官兵户下人。良莠本自不齐。如再添此等不肖之徒。愈难约束。况准噶尔虽属归化。而夷性不可深信。万一蠢动。此项兵丁。徒糜钱粮。未能得力。应请停止。奏入。报闻。

○免长芦所属兴国、富国、丰财、严镇等四场、及沧州、庆云、衡水、南皮、青县、海丰等六州县。乾隆四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以左佥都御史陶正靖。为太常寺卿。

○以太常寺少卿五灵阿。为通政使。

○旌表守正被戕之山西宁乡县民郭近利妻任氏。

○癸未。以湖南武靖协副将姜煓曾。为福建汀州镇总兵官。

○旌表守正捐躯之山西夏县民王维翰妻张氏。

○甲申。谕、乾隆二年秋间。福建所属闽县侯官等二十一厅县。偶被偏灾。除加恩赈恤外。曾借给百姓谷二万六千二百余石。年来陆续交官。尚未完谷九千余石。该地方现在催追。朕思以三年前未清之项。责令一年完纳。小民未免艰难。著将此项借谷。分年带徵。于本年秋收后还仓一半。其余一半。俟辛酉年秋收后催补通完。该部可即行文该督抚知之。

○乙酉。谕、据福建署布政使乔学尹奏称、有山东兰山县饥民二起。到闽觅食。又有江南海州饥民。到闽觅食。俱已捐给口粮。资助路费。送其回籍等语。朕原降旨。凡有饥民。就食于邻近地方者。令有司加意抚绥。毋使失所。至于山东。则去闽省甚远。即江南与闽。亦隔浙江一省。何以山东江南之民。远涉长途。为糊口之计乎。右力量可以行远。则非饥民可知。倘实系饥民。则行至邻近省分。该地方官即应设法留养。资送还乡。又何以听其流移跋涉于数千里之外乎。此系已经办理之事。不必深问。嗣后大小官员。当留心体察。善为料理。

○谕大学士等。各省督抚。于属员之贤否。皆具摺奏闻。惟孙嘉淦尚未奏到。伊莅任将及二载。于属员贤否。谅已周知。应行具奏、尔等可传谕知之。

○吏部奏、嗣后内外官员。有因事故革职留任。降级留任。于四年三年限内。遇有罚俸案件。如将罚俸银两全数完缴。及京官按数扣完者。免其扣除罚俸年限。各按年限计满三年四年。题请开复。如罚俸银两未经全数通完。各按完过银数。免其扣除罚俸月日、其全未扣缴者。仍照旧例扣除罚俸月日、计年限题请开复。从之。

○户部议覆、署理江南总督郝玉麟等奏、赣榆一县。民间所资。惟黄豆杂粮。本地难以销售。必须船载至太仓州刘河地方。各省客商凑集。采买甚夥。但内河道远。运费浩繁。惟出青口对渡。直抵刘河。贩运较便。向来海禁甚严。今请弛海禁。官给印单为凭。自不至有私载偷漏情弊等因。查米粮出口。原恐偷渡外洋滋弊。是以律禁甚严。至豆石杂粮。运往内地粜卖。与海防并无违碍。自可通融便民。所有赣榆豆石。由青口运往刘河。所经洋面情形。该督抚等身在地方。自所熟悉。今既查明。沿滩而下。原系收入内港停泊。且所经洋面。北有海州、庙湾、二营。南有崇明、狼山、两镇。皆有稽查。可免偷漏情弊。相应准其将赣邑豆石。由青口运往刘河粜卖。至所称盘验稽查之法。应如所奏、令本地方殷实商民。选择诚实船户装运。于未出口之先。报县验明。给以印单。填明商民船户姓名、豆石数目、运往处所发卖字样。按月造册详报。进口时令该关收税截角回县缴销。该关亦移司报院核对。倘无印票。而装运出口。及有匿票私卖外洋。并与原票不符之处。照例办理。并行令淮安江海二关。将进口船只徵收税银。按年造册报部查核。从之。

○刑部议奏、两广总督马尔泰奏、原任琼州府知府袁安煜。借帑营利。已在赦前。应邀免议。其赦后拷打良民。纵仆放债。应坐赃论罪。至前任总督鄂弥达。一任家人萧二。交结属员。霸占民利。请旨革职。得旨、依议。鄂弥达身为封疆大臣。一任家人交结属员。霸占民利。婪赃盈万。招摇不法。实属溺职。鄂弥达著革职。袁安煜借帑营利。恣肆妄行。似此贪劣之员。鄂弥达曾在朕前奖以好语。以致袁安煜肆无忌惮。更属徇庇。袁安煜应赔赃银。著鄂弥达照数另赔一倍。以示罚惩。

○免两淮泰州所属庙湾场、淮安所属板浦、中正、莞渎、临兴、等四场、乾隆四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卷之一百十四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