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藏要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行住品第二十三

釋曰.已說菩薩功德.次說菩薩五種相.偈曰.

內心有憐愍.愛語.及勇健.開手.幷釋義.此五菩薩[一]相。

釋曰.菩薩有五種相.一憐愍二愛語三勇健四開手五釋義。憐愍者以菩提心攝利

眾生故.愛語者令於佛法得正信故.勇健者難行苦行不退屈故.開手者以財攝故.

釋義者以法攝故.此五種相應知初一是心後四是行。已說菩薩五種相.次說菩薩

在家出家分.偈曰.

[二]菩薩一切時恆居輪王位.利益眾生作在家分如此。

釋曰.菩薩在家恆作輪王.化行十善離於十惡.此是利益。偈曰.

注:

[一]梵藏本次有一頌.釋五相業.今譯缺略.

[二]梵藏本此下三頌合爲一段.

********************

受得.及法得.及以示現成.三種出家分在於一切地。

釋曰.菩薩出家有三分.一受得分謂從地受護.二法得分謂得無流護.三示現分謂

變化作.受得分謂信行地.法得分及示現分謂入大地。偈曰.

應知出家分無量功德具.欲比在家分最勝彼無等。

釋曰.二分校量出家分勝.由無量功德具足故。已說菩薩在家出家分.次說菩薩五

種極大心.偈曰.

[一]愛果.及善根.涅槃欲令得.未淨.淨.極淨.謂在諸地中。

釋曰.五極大心者.一樂極大心二利極大心三未淨極大心四已淨極大心五極淨

極大心。愛果者謂樂極大心.令諸眾生得後世愛果故.善根者謂利極大心.令諸眾

生現行諸善及得涅槃故.未淨者謂未淨極大心.卽信行地菩薩.淨者謂已淨極大

心.卽初地至七地菩薩.極淨者謂極淨極大心.卽後三地菩薩。已說菩薩五種極大

心.次說菩薩四種攝眾生.偈曰.

注:

[一]梵藏本此段一頌半.今譯文略.

********************

欲樂.及平等.增上.與徒眾.四心於諸地攝受一切生。

釋曰.四種攝眾生者.一欲樂心攝.由以菩提心攝故.二平等心攝.由入初地得自他

平等心攝故.三增上心攝.由居主位以自在力攝故.四徒眾心攝.由攝成自弟子故。

已說菩薩四種攝眾生.次說菩薩四種受生.偈曰.

業力.及願力.定力.亦通力.依此四種力菩薩而受生。

釋曰.四種受生者.一業力生二願力生三定力生四通力生。業力生者謂信行地菩

薩.業力自在隨所欲處而受生故.願力生者謂入大地菩薩.願力自在爲成熟他受

畜生等生故.定力生者謂得定菩薩.定力自在捨於上界下受生故.通力生者謂得

神通菩薩.通力自在能於兜率天等示現諸相而受生故。已說菩薩四種受生.次說

菩薩十一住相.[一]偈曰.

[二]證空.證業果.住禪.住覺分.觀諦.觀緣起.無相.無功用.

化力.淨二門.及以菩提淨.以此諸所說立地相應知。

注:

[一]梵藏本初有總標一頌.今譯缺略.

[二]梵藏本此段五頌.今譯文略.

********************

釋曰.十一住者卽十一地.住者名地故。證空者顯初住相.多住人法二無我故.證業

果者顯第二住相.證業及果不壞能護戒故.住禪者顯第三住相.能生欲界而不退

禪故.住覺分者顯第四住相.能入生死而不捨覺分故.觀諦者顯第五住相.以明教

化惱唯惱心以我無故.觀緣起者顯第六住相.能不起染心而依緣起受生故.無相

者顯第七住相.行雖功用而上參一道多住無相故.無功用者顯第八住相.雖淨佛

土而無起作多住無功用故.化力者顯第九住相.四辨自在能成熟一切眾生故.淨

二門者顯第十住相.三昧門陀羅尼門極清淨故.淨菩提者顯第十一住相.一切智

障斷究竟故。已說菩薩十一住相.次說菩薩依地立名.偈曰.

[一]初三三行淨.次三三慢斷.後三覺捨化.第十有四名。

釋曰.於十地中建立十菩薩名。初三三行淨者.初地名見淨菩薩.得人法二見對治

智故.第二地名戒淨菩薩.微細犯垢永無體故.第三地名定淨菩薩.諸禪三昧得不

退故。次三三慢斷者.第四地名斷法門異慢菩薩.於諸經法破起差別慢故.第五地

注:

[一]梵藏本此段二頌.今譯文略.

********************

名斷相續異慢菩薩.入十平等心於一切相續得平等故.第六地名斷染淨異慢菩

薩.如性本淨客塵故染能住緣起法如不起黑白差別見故。後三覺捨化者.第七地

名得覺菩薩.住無相力能念念中修三十七覺分故.第八地名行捨菩薩.住無功用

無相故.亦名淨土菩薩.方便行與不退地菩薩合故.第九地名化眾生菩薩.能成熟

一切眾生故。第十有四名者.一名大神通菩薩.得大神通故.二名滿法身菩薩.具無

量三昧門陀羅尼門故.三名能現身菩薩.住兜率天等示相身故.四名受職菩薩.於

諸佛所得受職故。已說菩薩依地立名.次說菩薩隨地修學及學果.偈曰.

[一]隨次依前六見性修三學.隨次依後四得果有四種。

釋曰.隨次依前六見性修三學者.菩薩於初地通達真如.第二地學增上戒.第三地

學增上心.第四第五第六地學增上慧.慧有二境.一法實謂苦[二]等四諦.二緣起謂逆

順觀十二因緣.此二境亦在第二第三地中.是故彼地亦增上慧建立.然第四地中

菩提分慧增上第五地中諦觀慧增上第六地中緣起觀慧增上.故此三地建立增

注:

[一]梵藏本此段五頌.詳釋名義.今譯文略.

[二]原刻作第.今依麗刻改.

********************

上慧學。隨次依後四得果有四種者.依第七地得無相有功用住爲第一果.依第八

地得無相無功用住爲第二果.依第九地得成熟眾生爲第三果.依第十地得二門

成熟爲第四果。已說隨地修學及學果.次說菩薩隨地修習無流五陰.偈曰.

[一]見性淨三身亦在前六地.餘地淨餘二.遠離五障故。

釋曰.初地見性如前解.第二地中戒身清淨.第三地中定身清淨.第四第五第六地

中慧身清淨.後四地及佛地解脫身解脫知見身清淨.由離五障故。五障者.第七地

中以執相無知爲障.第八地中以功用無知爲障.第九地中以不能化生無知爲障.

第十地中以未淨二門無知爲障.佛地中以礙障無知爲障.謂此無知能礙聲聞緣

覺境界智.[二]諸佛知一切境無礙由解脫此障故。已說菩薩隨地修無流五陰.次說菩

薩隨地成就未成就.偈曰.

未成就成就.成復未成成.如地建立知分別無分別。

釋曰.未成就成就者.彼信行地是未成就.自餘諸地是名成就。成復未成成者.於前

注:

[一]梵藏本此段二頌.今譯文略.次段同.

[二]原刻作謂.今依麗刻改.

********************

成就地中復有未成就.成就七地已還名未成就.有功用故.八地已上是名成就.無

功用故。問.前說歡喜地亦是成就.此義云何。答.如地建立知分別無分別.此由於地

建立中知唯分別.於此分別亦無分別.所執能執俱無體故.約此義故說名成就。偈

曰.

[一]應知諸地中修習及成就此二不思議.諸佛.境界故。

釋曰.菩薩於諸地中各有修習及成就應知.地地皆不可思議.由諸菩薩內自證覺

是諸佛所知非餘人境界故。已說菩薩隨地成就未成就.次說菩薩入地十種相.偈

曰.

明信.及無劣.無怯.亦無待.通達.及平等.離偏.亦離著.

及以知方便.亦在聖眾生.如此十種相地地皆圓滿。

釋曰.入地菩薩地地皆有十相.何者爲十.一明信二無劣三無怯四無待五通達六

平等七離偏八離著九知方便十聖眾生。明信者於自地得明於諸法中除無知故.

注:

[一]梵藏本此頌與上文合釋.

********************

於他地得信於後諸地生願樂故.無劣者聞深妙法不驚怖故.無怯者行難行行極

勇猛故.無待者起自地行不待教故.通達者他地方便能起故.平等者普於眾生同

自心故.離偏者耳聞毁譽無高下故.離著者得輪王等位無愛染故.知方便者知諸

法不可得爲佛方便故.聖眾生者諸佛徒眾恆在生故.此等十相地地皆具應知。已

說菩薩入地十種相.次說菩薩地中十度相.偈曰.

有欲.無六障.其次無亂慧.不漂.亦不迴.事友.及供養.

迴向.將生勝.修善.與戲通.功德藏如是.佛子十六相。

釋曰.諸菩薩於諸地中得十度有十六相.何者十六.一有欲.樂行諸度故.二無慳.離

施障故.三無違.離戒障故.四無恚.離忍障故.五無懈.離進障故.六慈悲.離定障故.慈

悲能與樂拔苦是瞋惱對治由定得故.七無惡慧.離慧障故.惡慧有三謂自性分別

隨憶分別顯示分別此能斷故.八無亂慧.離異乘心故.九不漂.不爲人天勝樂醉其

心故.十不迴.不爲不成就苦及難行苦退其心故.十一事友.依佛所示善知識聞大

********************

乘故.十二供養.[一]供養三寶故.十三迴向.善巧方便故.十四生勝.此顯願波羅蜜相離

八難處不離諸佛菩薩故.十五修善.此顯力波羅蜜相無間修諸善根故.十六戲通.

此顯智波羅蜜相游戲諸大神通功德故。菩薩若得此相則爲一切眾中上首.是名

佛子十六相。已說菩薩地中十度相.次說菩薩度度五功德.偈曰.

地地昇進時度度有五德.二及二及一應知止觀俱。

釋曰.地地昇進時度度有五德者.菩薩於一一地修一一度.於一一度皆具五種功

德.何者爲五.一滅具二得猗三圓明四相起五廣因.滅習者一一刹那滅除依中習

氣聚故.得猗者離種種相得法樂故.圓明者遍知一切種不作分段故.相起者由入

大地無分別相生故.廣因者爲滿爲淨一切種法身福聚智聚攝令增長故。二及二

及一應知止觀俱者.此中應知初二功德是奢摩他分.次二功德是毗鉢舍那分.第

五功德是俱分。已說菩薩度度五功德.次釋菩薩十地名.偈曰.

[二]見真見利物此處得歡喜.出犯出異心是名離垢地.

注:

[一]此二字依麗刻加.

[二]梵藏本此段七頌.分九節釋.今譯改式.

********************

求法持法力作明故名明.惑障智障薪能燒是焰慧.

難退有二種能退故難勝.不住二法觀恆現名現前.

離道隣一道遠去名遠行.相想無相想動無不動地.

四辯智力巧說善稱善慧.二門如雲遍雨法名法雲。

釋曰.見真見利物此處得歡喜者.菩薩於初地中一見真如謂見自利.昔曾未見今

時始見去菩提近故.二見利物謂見利他.一一刹那能成熟百眾生故.由此二見起

勝歡喜故名歡喜地。出犯出異心是名離垢地者.菩薩於二地中出二種垢.一出犯

戒垢二出起異乘心垢.由出二垢故名離垢地.如十地經說我等應得應淨一切種

智故勤精進。求法持法力作明故名明者.菩薩於三地中得三昧自在力.於無量佛

法能求能持.得大法明爲他作明.由能以法自明明他故名明地。惑障智障薪能燒

是焰慧者.菩薩於四地中以菩提分慧爲焰自性.以惑智二障爲薪自性.此地菩薩

能起慧焰燒二障薪故名焰慧地。難退有二種能退故難勝者.菩薩於五地中有二

********************

種難.一勤化眾生心無惱難二眾生不從化心無惱難.此地菩薩能退二難.於難得

勝故名難勝地。不住二法觀恆現名現前者.菩薩於六地中依般若力能不住生死

涅槃二法.如此觀慧恆現在前故名現前地。離道隣一道遠去名遠行者.菩薩於七

地中近一乘道故名爲遠去.問誰是遠去.答功用方便究竟此遠能去.由此遠去故

名遠行地。相想無相想動無不動地者.菩薩於八地中有相想及無相有功用想二

想俱不能動.由無此動故故名不動地。四辯智力巧說善稱善慧者.菩薩於九地中

四無礙慧最爲殊勝.於一刹那頃三千世界所有人天異類異音異義異問.此地菩

薩能以一音普答眾問遍斷眾疑.由此說善故名善慧地。二門如雲遍雨法名法雲

者.菩薩於十地中由三昧門及陀羅尼門攝一切聞熏習因遍滿阿梨耶識中.譬如

浮雲遍滿虚空.能以此聞熏習雲於一一刹那於一一相於一一好於一一毛孔雨

無量無邊法雨充足一切可化眾生.由能如雲雨法故名法雲地。問.釋別名已云何

名住.云何名地。偈曰.

********************

[一]爲集諸善根樂住故說住.數數數無畏復以地爲名。

釋曰.爲集諸善根樂住故名住者.謂菩薩爲成就種種善根於一切時樂住一切地.

是故諸地說名爲住。數數數無畏復以地爲名者.步彌耶名爲地.步者數數義.彌者

實數義.耶者無畏義.諸菩薩欲進上地於一一地中數數斷障礙數數得功德是名

數數義.地以十數爲量.諸菩薩於一一地中知斷爾所障礙知得爾所功德.知此不

虚是名實數義.上地是無畏處.諸菩薩畏於自地中退失自他利功德進求上地是

名無畏義.由此三義故名爲地。已說菩薩十地名.次說菩薩四種得地差別.偈曰.

由信.及由行.由達.亦由成.應知諸菩薩得地有四種。

釋曰.四種得地者.一由信得二由行得三由通達得四由成就得.由信者以信得諸

地故.如信地中說。由行者以正行得諸地故.諸菩薩於大乘法有十種正行.一書寫

二供養三流傳四聽受五轉讀六教他七習誦八解說九思擇十修習.此十正行能

生無量功德聚.此行得地故名行得。通達者通達第一義諦乃至七地名通達得.成

注:

[一]梵藏本此下二頌分二段釋.今譯改式.

********************

就者八地至佛地名成就得。已說菩薩四種得地差別.次說菩薩四種修行差別.偈

曰.

[一]諸度諸覺分諸通及諸攝爲大亦爲小俱入亦俱成。

釋曰.總說一切菩薩行不過四種.一波羅蜜行二菩提分行三神通行四攝生行.說

波羅蜜行爲求大乘眾生.說菩提分行爲求小乘眾生.說神通行爲令二種眾生得

入佛法.說攝生行爲令二種眾生成熟佛法。行住品究竟。

[二]敬佛品第二十四

釋曰.已說菩薩行住.次說[三]禮佛功德.偈曰.

[四]合心.及離心.不離.利益心.憐愍諸眾生救世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無量勝功德。合心者是慈心.由與樂故.離心者是悲心.由拔苦故.

不離心者是喜心.由恆悅故.利益心者是捨心.由無染故。偈曰.

[五]一切障解脫.一切世間勝.一切處遍滿.心脫我頂禮。

注:

[一]梵藏本此段有一頌半.今譯文略.

[二]梵藏本不分品.

[三]梵藏本但云佛功德分別有多頌.

[四]玄奘譯攝大乘論卷三引此頌云.憐愍諸有情.起和合遠離.常不捨利樂.四意樂歸禮.

[五]攝論引云.解脫一切障.牟尼勝世間.智用徧所知.心解脫歸禮.

********************

釋曰.此偈禮如來三處勝功德。一切障解脫者顯解脫勝.由一切惑障一切智障得

解脫故.一切世間勝者顯制入勝.由心自在隨其所緣隨意轉故.一切處遍滿者顯

遍入勝.由一切境中智遍滿故.由此三義心於三處而得解脫故說心解脫。偈曰.

[一]能遮彼惑起.亦能害彼惑.染汙諸眾生悲者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無諍勝功德。能遮彼惑起者.一切眾生應起煩惱.如來凡所作業

能令不起。亦能害彼惑者.彼惑若已起.如來亦能令起對治方便.若餘人無諍但能

令他緣自不起煩惱而不能令他起對治.如來無諍則不爾.非但令彼不起亦能令

彼起對治是故爲勝。染汙諸眾生悲者我頂禮者.如來無諍三昧於一切染汙眾生

徧起憐愍.是故於彼名爲悲者。偈曰.

[二]無功用.無著.無礙.恆寂靜.能釋一切疑.勝智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願智勝功德。如來願智由五事勝.一於起無功用二於境不著三

於中無礙四恆時寂靜五能釋眾疑.由此五義是故爲勝。餘人願智一非無功用.作

注:

[一]攝論引云.能滅諸有情.一切惑無餘.害煩惱有染.常哀愍歸禮.

[二]攝論引云.無功用無著.無礙常寂定於一切問難.常解釋歸禮.

********************

意起故.二非無著.假定力故.三非無礙.少分知故.四非恆靜.非常定故.五不釋疑.有

無知故。偈曰.

[一]所依.及能依.於言.及於智.說者無礙慧善說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無礙勝功德。所說有二種.一所依謂法.二能依謂義.說具有二種.

一方言二巧智.如來於此所說及說具慧常無礙是故爲勝。說者卽顯無礙業.開示

有方故名善說。偈曰.

[二]能去.及能聞.知行.知來.去.令彼得出離.教授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神通勝功德。能去者是如意通.能往彼彼所故.能聞者是天耳通.

能聞彼彼音故.知行者是他心通.能知彼人心行差別故.知來者是宿住通.能知彼

人前世從此因來故.知去者是生死通.能知彼人今世從此因去故.令彼得出離者

是漏盡通.能如實爲彼說法故.偈曰.

[三]眾生若有見知定是丈夫深起淨信心方便我頂禮。

注:

[一]攝論引云.於所依能依.所說言及智.能說無礙慧.常善說歸禮.

[二]攝論引云.爲彼諸有情.故現知言行.往來及出離.善教者歸禮.

[三]攝論引云.諸衆生見尊.皆審知善士.暫見便深信.開導者歸禮.

********************

釋曰.此偈禮如來相好勝功德。一切眾生若有見者.卽知如來是大丈夫及於如來

起淨信業.由以相好爲方便故。偈曰.

[一]取捨住.變化.定.智得自在.[二]如此四清淨世尊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清淨勝功德。清淨四種一身清淨二緣清淨三心清淨四智清淨.

取捨住者顯身清淨.能於自身夀中若取若捨若住得自在故。變化者顯緣清淨.能

於諸境轉變起化得自在故。定者顯心清淨.能於諸定出入得自在故。智者顯智清

淨.能知諸境無礙得自在故。偈曰.

[三]方便.及歸依.清淨.與出離.於此破四誑降魔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力勝功德。魔依四事破壞眾生.何者四事.一依方便誑惑眾生言

受用五塵得生善道不墮惡道.二依歸依誑惑眾生言自在天等是歸依處餘處則

非.三依清淨誑惑眾生言世間諸定唯此清淨餘非清淨.四依出離誑惑眾生言小

乘道果唯此出離非有大乘。佛爲破魔四事顯己十力.一以是非智力破魔第一事.

注:

[一]攝論引云.攝受住持捨.現化及變易.等持智自在.隨證得歸禮.

[二]原刻作知.今依麗刻改.

[三]攝論引云.方便歸依淨.及大乘出離.於此誑衆生.摧魔者歸禮.

********************

由善方便可得生天非惡方便故.二以自業智力破魔第二事.由自業生天非依自

在天等力故.三以禪定智力破魔第三事.由具知禪定解脫三昧三摩跋提故.四以

後七智力破魔第四事.由下根等令離上根等安置故。偈曰.

[一]於智.亦於斷.於離.亦於障.能說自他利摧邪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無畏勝功德。於智者是說一切智無畏.於斷者是說漏盡無畏.於

離者是說盡苦道無畏.於障者是說障道無畏。此中智及斷是說自利功德.離及障

是說利他功德.若諸外道難言瞿曇非具一切智非盡一切漏說道不能盡苦說障

不能妨道.如來於此四難而能摧伏故名無畏。偈曰.

[二]在衆極治罰自無所護故.離二染正住.攝衆我頂禮。

釋曰.在衆極治罰自無所護故者.此禮如來不護勝功德.若自有所護在衆不能說

極治罰故。離二染正住者.此禮如來念處勝功德.離二染者無喜憂故.正住者不忘

念故。由此二種功德勝故能攝於一切徒衆.此卽是業。偈曰.

注:

[一]攝論引云.能說智及斷.出離能障礙.自他利非餘.外道伏歸禮.

[二]攝論引云.處衆能伏說.迷離二雜染.無護無忘失.攝御衆歸禮.

********************

[一]行住一切處無非一切智.由斷一切習實義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斷習勝功德。如來於一切處一切時行住等事無非一切智威儀.

由具斷一切煩惱習故。若無一切智者煩惱雖盡而習不盡.於行住時或逢奔車逸

馬卽被損害.由非一切智威儀故.如來無此事.由實有一切智故。偈曰.

[二]利益眾生事隨時不過時.所作恆無謬.不忘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不忘勝功德。如來作利益眾生事恆得其時不過其時.此是不忘

法業.如來所作一切時皆實不虚.此是不忘法自性。偈曰.

[三]晝夜六時觀一切眾生界.大悲具足故利意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大悲勝功德。如來以大悲故.晝夜六時觀察衆生誰退誰進.未起

善根者令其得起.已起善根者令其增進。雖日六時而實一切時恆轉法輪由大悲

具足故.此卽大悲業。於一切衆生常起利益意.此是大悲自性。偈曰.

[四]由行.及由得.由智.及由業.於一切二乘最上我頂禮。

注:

[一]攝論引云.徧一切行住.無非圓智事.一切時徧知.實義者歸禮.

[二]攝論引云.諸有情利樂.所作不過時.所作常無虚.無忘失歸禮.

[三]攝論引云.晝夜常六返.觀一切世間.與大悲相應.利樂意歸禮.

[四]攝論引云.由行及由證.由智及由業.於一切二乘.最勝者歸禮.

********************

釋曰.此偈禮如來不共勝功德。如來有十八不共法.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

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已捨.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減

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三智知過去無著無礙十四智知未來無著

無礙十五智知現在無著無礙.十六身業隨智慧行十七口業隨智慧行十八意業

隨智慧行。此中由行者攝初節六不共.由得者攝第二節六不共.由智者攝第三節

三不共.由業者攝第四節三不共.一切聲聞緣覺於餘一切衆生爲上.如來由此四

事不共故於彼上[一]復上故名最上。偈曰.

[二]三身大菩提一切種得故. 衆生諸處疑能除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種智勝功德。三身者.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化身.此說種智自性。

問.此智於一切境知一切種復云何。答.一切衆生於一切處生疑.此智能斷.此說種

智業。偈曰.

無著.及無過.無穢.亦無息.無動.無戲論.清淨我頂禮。

注:

[一]原刻作得.今依麗刻改.

[二]攝論引云.由三身至得.具相大菩提.一切處他疑.皆能斷歸禮.

********************

釋曰.此偈禮如來度滿勝功德。無著者於諸資財無所染故.無過者於身等業永無

垢故.無穢者世法諸苦不濁心故.無息者少有所得不卽住故.無動者心恆寂靜不

散亂故.無戲論者一切法中所有分別皆不行故.如來此六圓滿具離六障故名清

淨。偈曰.

[一]成就第一義.出離一切地.於他得尊極.解脫諸衆生.

無盡等功德現世皆具足.世見衆亦見不見人天等。

釋曰.此二偈禮如來佛相勝功德。此中略說佛相有六種.一體二因三果四業五相

應六差別.由此六種表知是佛故說佛相。成就第一義者此是體相.由真如最清淨

第一義成就故.出離一切地者此是因相.由出離一切菩薩地故.於他得尊極者此

是果相.由於一切衆生中得第一故.解脫諸衆生者此是業相.由能令一切衆生得

解脫故.無盡等功德現世皆具足者此是相應相.世見衆亦見不見人天等者此是

差別相.世見者謂種種世界皆見此是化身. 衆亦見者謂佛大弟子衆亦見此是受

注:

[一]攝論引云.尊成真勝義.一切地皆出.至諸衆生上.解脫諸有情.無盡無等德.相應現世間.及衆會可見.非見人天等.

********************

用身.不見者謂人天等一切時不見此是自性身.此卽三身差別。敬佛品究竟。大乘

修多羅莊嚴論極清淨時說已究竟。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