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藏要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元魏无竺三藏勒那摩提譯

[一]爲何義說品第七

問曰.真如佛性如來藏義住無障礙究竟菩薩地菩薩第一聖人亦非境界.以是一

切智者境界故.若如是者何故乃爲愚癡顛倒凡夫人說。答曰.以是義故略說[二]四偈.

處處經中說內外一切空有爲法如雲及如夢幻等.

此中何故說一切諸衆生皆有如來性而不說空寂。

以有怯弱心輕慢諸衆生執著虛妄法謗真如實性.

計身有神我爲令如是等遠離五種過故說有佛性。

此四行偈以[三]十一偈略釋應知。偈言.

諸修多羅中說有爲諸法謂煩惱業等如雲等虛妄.

煩惱猶如雲所作業如夢如幻陰亦爾煩惱業生故.

注:

[一]藏本不分品.

[二]藏本二頌.今廣爲四.

[三]藏本十頌.

********************

先已如是說此究竟論中爲離五種過說有真如性.

以衆生不聞不發菩提心或有怯弱心欺自身諸過.

未發菩提心生起欺慢意見發菩提心我勝彼菩薩.

如是憍慢人不起正智心是故虛妄取不知如實法.

妄取衆生過不知客染心實無彼諸過自性淨功德.

以取虛妄過不知實功德是故不得生自他平等慈.

聞彼真如性起大勇猛力及恭敬世尊智慧及大悲.

[一]生增長五法不退轉平等無一切諸過唯有諸功德.

取一切衆生如我身無異速疾得成就無上佛菩提。

[二]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

論曰.已說有垢如.自此已下說無垢如應知。無垢如者謂諸佛如來於無漏法界中

遠離一切種種諸垢轉雜穢身得淨妙身.依八句義略差別說彼真如性無漏法身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藏本此下寶種姓分別中菩提品第二.

********************

應知。何等爲八.偈言.

淨.得.及遠離.自他利.相應.依止深[一]快大.時數如彼法。

是名八種句義.次第一偈示現。八種義者.何謂八種.一者實體二者因三者果四者

業五者相應六者行七者常八者不可思議。實體者向說如來藏不離煩惱藏所纏.

以遠離諸煩惱轉身得清淨是名爲實體應知.偈言淨故.是故聖者勝鬘經言世尊

若於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於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故。因者

有二種無分別智.一者出世閒無分別智二者依出世閒智得世閒依止行智是名

爲因.偈言得故。果者卽依此得得證智果是名爲果.偈言遠離故。業者有二種遠離.

一者遠離煩惱障二者遠離智障.如是次第故名遠離.如是遠離自利利他成就是

名爲業.偈言自他利故。相應者自利利他得無量功德常畢竟住持是名相應.偈言

相應故。行常不思議者謂三種佛法身無始世界來作衆生利益常不休息不可思

議.偈言依止深快大故。以是義故略說偈言.

注:

[一]藏本云廣大.

********************

實體.因.果.業.相應.及以行.常.不可思議.名佛地應知。

又依實體依因於佛地中及得彼方便因故說[一]三偈.

向說佛法身自性清淨體爲諸煩惱垢客塵所染污.

譬如虛空中離垢淨日月爲彼厚密雲羅網之所覆.

佛功德無垢常恆及不變不分別諸法得無漏真智。

此三行偈以四行偈略釋應知。偈言.

佛身不捨離清淨真妙法如虛空日月智離染不二.

過恆沙佛法明淨諸功德非作法相應不離彼實體.

煩惱及智障彼法實無體常爲客塵染是故說雲喻.

遠離彼二因向二無分別無分別真智及依彼所得。

此偈明何義.向說轉身實體清淨.又清淨者略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自性清淨二

者離垢清淨。自性清淨者謂性解脫無所捨離.以彼自性清淨心體不捨一切客塵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三.

********************

煩惱.以彼本來不相應故。離垢清淨者謂得解脫.又彼解脫不離一切法.如水不離

諸塵垢等而言清淨.以自性清淨心遠離客塵諸煩惱垢更無餘故。又依彼果離垢

清淨故說[一]四偈.

如清淨池水無有諸塵濁種種雜華樹周匝常圍遶.

如月離羅睺日無雲翳等無垢功德具顯現卽彼體.

蜂王美味蜜堅實淨真金寶藏大果樹無垢真金像.

轉輪聖王身妙寶如來像如是等諸法卽是如來身。

此四行偈以[二]九行偈略釋應知。偈言.

貪等客煩惱猶如濁水塵無分別上智果如法池水.

示現佛法身一切諸功德依彼證智果是故如是說.

[三]貪如濁水塵淨法雜垢染可化諸衆生如繞池藕花.

禪定習氣潤遠離瞋羅睺以大慈悲水徧益諸衆生.

注:

[一]藏本二頌.今廣爲四.

[二]藏本八頌.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如十五日月遠離雲羅網光明照衆生能除諸幽闇.

佛無垢日月離癡雲羅網智光照衆生除滅諸黑闇.

得無等等法能與妙法味諸佛如蜜堅遠離蜂糩障.

真實妙功德除斷諸貧窮能與解脫勢說藏金[一]樹喻.

法[二]寶真實身增上兩足尊勝色畢竟成故說後三喻。

又向說以二種智依自利利他業.何者爲二.一者出世閒無分別智二者依出世閒

無分別智轉身得身行因遠離煩惱得證果智故。又何者是成就自利.謂得解脫遠

離煩惱障遠離智障得無障礙清淨法身.是名成就自身利益。又何者是成就利他.

旣得成就自身利他已.無始世來自然依彼二種佛身示現世閒自在力行.是名成

就他身利益。又依自利利他成就業義故說[三]四偈.

無漏及徧至不滅法與恆清[四]淨不變異不退寂靜處.

諸佛如來身如虛空無相[五]爲諸勝智者作六根境界.

注:

[一]原刻作剛.今依麗刻及藏本改.藏本有三喻.一金二藏三樹也.

[二]原刻作體.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三]藏本此段三頌.今廣爲四.

[四]原刻作涼.今依頌本及藏本改.

[五] 原刻此下六句.作妙色常湛然.六根甚明淨.佛眼見衆生.耳聞一切聲.鼻能嗅諸香.舌能練衆味.今依麗刻及藏本改.但藏本有見聞等字.與麗刻仍不全合.

********************

示現微妙色出於妙音聲令嗅佛戒香嘗佛妙法味.

[一]使覺三昧觸令知深妙法細思惟稠林[二]佛離虛空相。

此四行偈以八行偈略釋應知。偈言.

略說二種法業智應當知滿足解脫身清淨真法身.

解脫身法身二及一應知謂無漏徧至及究竟無爲.

煩惱盡無漏及習氣滅故無礙及無障智徧至應知.

無爲故不滅實體故不失不失名爲本恆等句解釋.

對於恆等句有四失應知死無常及轉不何思議退.

[三]以無死故恆以常故清涼不轉故不變寂靜故不退.

彼究竟足跡淨智白法體具妙色聲等示現於諸根.

如虛空無相而現色等相法身亦如是具足六根[四]相。

此偈明何義.經中說言如虛空相諸佛亦爾者.此依第一義諸佛如來清淨法身自

注:

[一]原刻此字作身.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原刻此二句作意知一切法.除諸稠林行.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四]藏本末有一頌云.依如是二身.無障相合故.堅固自在義.爲生淨德因.今缺.

********************

體相不共法故作如是說。以是義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

三十二大人相成就得見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不以相成就得見

如來.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須菩提若以相成就觀如來者

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見如來故。此明何義.以依如來第一義諦

清淨法身明如是義。又依相應義故說[一]二偈.

如空不思議常恆及清涼不變與寂靜徧離諸分別.

一切處不著離礙麤澀觸亦不可見取佛淨心無垢。

此二行偈以八行偈略釋應知。偈言.

解脫身法身亦自利利他依自利利他彼處相應義.

一切諸功德不思議應知以非三慧境一切種智知.

諸衆生佛體細故非聞境第一非思慧以出世深密.

世修慧不知諸愚癡凡夫本來未曾見如盲不矚色.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二乘如嬰兒不見日月輪以不生故常以不滅故恆.

離二故清涼法性住不變證滅故寂靜一切覺故徧.

無住無分別離煩惱不著無智障離礙柔輭離麤澀.

無色不可見離相不可取以自性故淨離染故無垢。

此偈明何義.虛空譬喻者明諸佛如來無爲諸功德不離佛法身.於所有諸有得不

可思議勝大方便業勝大悲業勝大智業.爲與一切衆生樂相無垢清淨三種佛身

所謂實佛受法樂佛及化身佛.常不休息常不斷絕自然修行以爲利益一切衆生

應知.以不共餘人唯佛如來法身相應故。此明何義.以依此身相應諸行差別故說

[一]八偈.

非初非中後不破壞不二遠離於三界無垢無分別.

此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具勝三昧慧如是人能見.

出過於恆沙不思議功德唯如來成就不與餘人共.

注:

[一]藏本四頌.今廣爲八.

********************

如來妙色身清淨無垢體遠離諸煩惱及一切習氣.

種種深妙法光明以爲體令衆生解脫常無有休息.

所作不思議如摩尼寶王能現種種形而彼體非實.

爲世閒說法示現寂靜處教化使淳熟授記令入道.

如來鏡像身而不離本體猶如一切色不離於虛空。

此八行偈[一]以[二]二十五偈略釋應知。偈言.

[三]向說佛法身及一切種智自在與涅槃及第一義諦.

不可思議法應供等功德唯自内身證應當如是知.

彼三身差別實法報化身所謂深快大無量功德身.

明實體身者謂諸佛法身略說五種相五功德應知.

無爲無差別遠離於二邊出離煩惱障智障三昧障.

以離一切垢故聖人境界清淨光明照以法性如是.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藏本二十頌.今廣爲二十五.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無量阿僧祇不可數思議無等諸功德到第一彼岸.

實法身相應以快不可數非思量境界及遠離習氣.

無邊等佛法次第不離報受種種法味示現諸妙色.

[一]淨慈悲習氣無虛妄分別利益諸衆生自然無休息.

如如意寶珠滿足衆生心受樂佛如是神通力自在.

[二]此神力自在略說有五種說法及可見諸業不休息.

及休息隱沒示現不實體是名要略說有五種自在.

如摩尼寶珠依種種諸色異本生諸相一切皆不[三]實.

如來亦如是方便力示現從兜率陀天次第入胎生.

習學諸伎藝嬰兒入王宮厭離諸欲相出家行苦行.

推問諸外道往詣於道場降伏諸魔衆成大妙覺尊.

轉無上法輪入無餘涅槃於不清淨國現如是等事.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同上.

[三]藏本次有頌云.由大悲世智.觀一切世間.不動佛法身.而種種變化.今缺.

********************

世閒無休息宣說無常苦無我寂靜名方便智慧力.

[一]令彼諸衆生厭離三界苦後入於涅槃以示寂靜道.

諸聲聞人等有是虛妄想言我得涅槃法華等諸經.

皆說如實法般若方便攝迴先虛妄心令淳熟上乘.

授妙菩提記微細大勢力令愚癡衆生過嶮難惡道.

[二]深快及以大次第說應知初法身如來第二色身佛.

譬如虛空中有一切色身於初佛身中最後身亦爾。

自此已下卽依如是三種佛身爲樂衆生利益衆生略[三]說二.偈

世尊體常住以修無量因衆生界不盡慈悲心如意.

智成就相應法中得自在降伏諸魔怨體寂靜故常。

此二行偈以六行偈略釋應知。偈言.

棄捨身命財攝取諸佛法爲利益衆生究竟滿本願.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同上.

[三]同上.

********************

得清淨佛身起大慈悲心修行四如意依彼力住世.

以成就妙智離有涅槃心常得心三昧成就樂相應.

常在於世閒不爲世法染得淨甘露處故離一切魔.

諸佛本不生本來寂靜故以常可歸依故言歸依我.

初七種譬喻如來色身常後三種譬喻善逝法身常。

此諸佛如來依法身轉得無上身不可思議應知。依不可思議故說[一]二偈.

非言語[二]所說第一義諦攝離諸覺觀地無譬喻可說.

最上勝妙法不取有涅槃非三乘所知唯是佛境界。

此二行偈以[三]五行偈略釋應知。偈言.

不可得思議以離言語相離言語相者第一義攝故.

第一義攝者非思量境故非思量境者無譬喻知故.

無譬喻知者最勝無上故最勝無上者不取有涅槃.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原刻作可.今依論本改.

[三]藏本四頌.今廣爲五.

********************

不取是二者不取功德過前五種譬喻微細不思議.

如來法身常第六譬喻者以得自在故如來色身常。

[一]如來功德品第九

論曰.已說無垢真如法身.次說依彼無垢真如法身一切功德.如摩尼寶不離光明

形色諸相.如來法身無量無邊自性清淨無垢功德亦復如是.以是義故依佛功德

次說[二]二[三]偈.

自利亦利他第一義諦身依彼真諦身有此世諦體.

果遠離淳熟此中具足有六十四種法諸功德差別。

此偈示現何義.偈言.

[四]於自身成就住持諸佛法故攝第一身爲他身住持.

諸如來世尊故有世諦體佛無量功德初身攝應知.

十力四無畏大丈夫相等彼受樂報體第二佛身攝。

注:

[一]藏本此下寶種姓分別中功德品第三.

[二]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三]原刻下衍言字.今依麗刻刪.

[四]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此偈明何義.明十力等六十四種佛身功德。此云何知.依彼義故略說[一]二偈.

佛力金剛杵破無智者障如來無所畏處衆如師子.

如來不共法清淨如虛空如彼水中月衆生二種見。

[二]自此已下功德品中餘殘論偈依此二偈次第示現彼十力等六十四種如來功德.

如陀羅尼自在王經廣說應知。初依十力故說二偈.

處非處果報業及於諸根性信至處道離垢諸禪定.

憶念過去世天眼寂靜智如是等諸句說名十種[三]力。

又依四無畏故說三偈.

如實覺諸法遮諸礙道障說道得無漏是四種無畏.

於所知境界畢竟知自他自知教他知此非遮障道.

能證勝妙果自得令他得說自他利諦是諸處無[四]畏。

又依十八不共佛法故說八偈.

注:

[一]藏本總嗢柁南一頌.今廣爲二.

[二]藏本無此段釋.

[三]論本次有譬喻二偈.今改在後出.次三段同.又藏本次僅一頌.釋力名義.與譬喻頌相當.

[四]藏本次有一頌釋無畏名義.今改在後出爲師王喻.

********************

佛無過無諍無妄念等失無不定散心無種種諸[一]想.

無作意護心欲精進不退念慧及解脫知見等不退.

諸業智爲本知三世無障佛十八功德及餘不說者.

[二]佛身口無失若他來破壞內心無動相非住心捨心.

世尊欲精進念[三]淨智解脫知見常不失示現可知境.

[四]一切諸業等智爲本展轉三世無障礙廣大智行常.

是名如來體大智慧相應覺彼大菩提最上勝妙法.

爲一切衆生轉於大法輪無畏勝妙法令彼得解[五]脫。

又依三十二大人相故說[六]十二偈.

足下相平滿具足千輻輪跟[月*庸]趺上隆伊尼鹿王踹.

手足悉柔輭諸指皆纖長鵝王網縵指臂肘上下[月*庸].

兩肩前後平左右俱圓滿立能手過膝馬王陰藏相.

注:

[一]原刻作惡.今依麗刻改.

[二]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三]原刻作靜.今依麗刻改.

[四]藏本此下一頌.今廣爲三.

[五]次有一頌釋不共名義.今改在後出爲虛空喻.

[六]藏本此段十頌.文義不類.

********************

身[月*庸]相洪雅如尼[一]拘樹王體相七處滿上半如師子.

威德勢堅固猶如那羅延身色新淨妙柔輭金色皮.

淨輭細平密一孔一毛生毛柔輭上靡微細輪右旋.

身淨光圓匝頂上相高顯項如孔雀王頤方若師子.

髮[二]淨金精色喻如因陀羅額上白毫相通面淨光明.

口含四十齒二牙白踰雪深密內外明上下齒齊平.

迦陵頻伽聲妙音深遠聲所食至喉現得味中上味.

細薄廣長舌二目淳紺色瞬眼若牛王功德如蓮華.

如是說人尊妙相三十二一一不雜亂普身不可[三]嫌。

此佛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大人相略集一處是名六十四種功德應知。

偈言.

六十四功德修因及果報一一各差別[四]寶經次第說。

注:

[一]原刻作俱.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青.今依麗刻改.

[三]藏本次有二頌.說普賢相好無喻.今改在後出爲水月喻.

[四]原刻此句作寶女經具說.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此偈明何義.向說諸佛如來六十四種功德因果差別.依此次第寶女經中廣說應

知。又復依此四處次第有四種喻.謂金剛杵及師子王虛空譬喻水中月等有九行

偈.依彼[一]九偈略說偈言.

衝過無慈心不共他無心故說杵師子空水中月喻。

又依十力金剛杵喻故說[二]二偈.

處非處業性衆生諸信根種種道修地過宿命差別.

天眼漏盡等佛力金剛杵能剌摧散截癡鎧山墻樹。

此偈示現何義.略說偈言.

諸如來六力次第三及一所知境界中離三昧諸障.

及離餘垢障如刺如散截鎧墻及山樹亦重亦堅固.

亦不可破壞如來十種力猶如彼金剛故說金剛杵。

又依四無畏師子王喻故說[三]二偈.

注:

[一]藏本十頌.

[二]藏本一頌.前出.

[三]同上.

********************

譬如師子王諸獸中自在常處於山林不怖畏諸獸.

佛人王亦爾處於諸羣衆不畏及善住堅固奮迅等。

此偈示現何義.略說偈言.

[一]知病苦知因遠離彼苦因說聖道妙藥爲離病證滅.

[二]遠離諸怖畏善住奮迅城佛王在大衆無畏如師子.

以知一切法是故能善住一切處不畏離愚癡凡夫.

二乘及清淨以見我無等於一切法中心常定堅固.

何故名奮迅過無明住地自在無礙處是故名奮[三]迅。

又依十八不共法虛空譬喻故說三偈.

[四]地水火風等彼法空中無諸色中亦無虛空無礙法.

諸佛無障礙猶如虛空相如來在世閒如地水火風.

而諸佛如來所有諸功德乃至無一法共餘世閒有。

注:

[一]藏本缺此頌.

[二]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三]藏本次有一頌.說由世智漸淨如出楔喻.今缺.

[四]藏本一頌.前出.

********************

此偈示現何義.略說偈言.

[一]聲聞及空行智者及自在上上微細法故示現五大.

諸衆生受用如地水火風離世離出世故說虛空大.

三十二功德依止法身有如世閒燈炷明煖及色相.

相應無差別諸如來法身一切諸功德無差別亦爾。

又依三十二大丈夫相水中月喻故說[二]二偈.

秋空無雲翳月在天及水一切世閒人皆見月勢力.

清淨佛輪中具功德勢力佛子見如來功德身亦爾。

此偈示現何義.略說偈言.

三十二功德見者生歡喜依法報化身三種佛而有.

[三]法身淨無垢遠離於世閒在如來輪中衆生見二處.

如清淨水中見於月影像是三十二相依色身得名.

注:

[一]藏本缺此段首尾二頌.

[二]藏本一頌.前出.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譬如摩尼寶珠不離光色相色身亦如是不離三十二。

[一]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

論曰.已說無垢諸佛功德.次說諸佛如來作業.彼諸佛業自然而行常不休息教化

衆生應知。此依略說有二種法自然而行.以是義故依諸佛業自然而行常不休息

常作佛事故說[二]六偈.

於可化衆生以教化方便起化衆生業教化衆生界.

諸佛自在人於可化衆生常待處待時自然作佛事.

徧覺知大乘最妙功德聚如大海水寶如來智亦爾.

菩提廣無邊猶如虛空界放無量功德大智慧日光.

徧照諸衆生有佛妙法身無垢功德藏如我身無異.

煩惱障智障雲霧羅網覆諸佛慈悲風吹令散滅盡。

此六偈義以[三]十四偈略釋應知。偈言.

注:

[一]藏本此下寶種姓分別中如來作業品第四.

[二]藏本二頌.今廣爲六.

[三]藏本十頌.釋云.如次二頌與八頌略攝前義.

********************

[一]以何等性智何者何處時作業不分別是故業自然.

以何等根性諸衆生可度以何等智慧能度諸衆生.

又以何者是化衆生方便衆生以何處何時中可化.

進趣及功德爲果爲攝取彼障及斷障諸緣不分別.

進趣謂十地功德因二諦果謂大菩提攝菩薩眷屬.

彼障謂無邊煩惱及習氣斷障謂大慈及大悲心等.

[二]是名一切時常種種因緣如是等六處次第說應知.

如大海水寶空日地雲風諸地如大海智水功德寶.

菩提如空界廣無中後邊爲利益衆生二種業如日.

[三]能悉徧照知一切衆生界皆有如來性如地中伏藏.

猶如彼大地體安固不動爲利益衆生見彼我無別.

客塵煩惱等本自無體性一切皆虛妄如雲聚不實.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同上.

[三]同上.

********************

[一]起大慈悲心猶如猛風吹煩惱智障盡如彼雲聚散.

化事未究竟故常在世閒從本際以來自然不休息。

問曰.如向所說諸佛如來不生不滅若如是者卽無爲法.無爲法者不修行業.[二]云何

自然不休息常教化衆生事。答曰.爲示現彼諸佛大事斷諸疑惑.是故依彼不可思

議無垢清淨諸佛境界示現大事.故以譬喻說一行偈.

帝釋妙鼓雲梵天日摩尼響及虛空地如來身亦爾。

依此一行修多羅攝取義偈九種譬喻義自[三]此已下廣說餘殘六十六偈應知。又復

依彼廣說偈義九種譬喻略說彼義.及以次第廣說如來無上利益一切衆生修行

究竟.以十九偈解釋應知。[四]偈言.

遠離一切業未曾有見果爲一切疑人除諸疑網故.

說九種譬喻彼修多羅名廣說此諸法彼修多羅中.

廣說九種喻彼名智境界快妙智莊嚴有智者速入.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此二字依麗刻加.

[三]藏本次有七十四頌.廣釋九喻.文見今譯第一卷.此處略而未牒.

[四]藏本此段略攝諸喻四頌.釋明意說三頌.與今文異.

********************

具足佛境界說彼天帝釋琉璃鏡像等九種諸譬喻.

應知彼要義見說及徧至以離諸相智身口意業密.

大慈悲者得離諸功用心無分別寂靜以智故無垢.

如大毗琉璃帝釋等譬喻智究竟滿足故究竟寂靜.

以有淨智慧是故無分別爲成種種義故說釋等喻.

爲成彼義者說九種見等離生離神通諸佛現是事.

[一]是名爲略說種種義譬喻先喻解異後後喻解異前.

佛體如鏡像如彼琉璃地人非不有聲如天妙法鼓.

[二]非不作佛事如彼大雲雨非不作利益而亦非不生.

種種諸種子如梵天不動而非不淳熟如彼大日輪.

非不破諸闇如彼如意寶而非不希有猶如彼聲響.

非不因緣有猶如彼虛空非不爲一切衆生作依止.

注:

[一]此下仍同藏本.

[二]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猶如彼大地而非不住持一切種種物以依彼大地.

荷負諸世閒種種諸物故[一]依諸佛菩提出世閒妙法.

成就諸白業諸禪四無量及以四空定諸如來自然.

常住諸世閒有如是諸業一時非前後作如是妙業。

[二]校量信功德品第十一

論曰.向說四種法.自此已下明有慧人於彼法中能生信心.依彼信者所得功德說

[三]十四偈.

佛性佛菩提佛法及佛業諸出世淨人所不能思議.

[四]此諸佛境界若有能信者得無量功德勝一切衆生.

以求佛菩提不思議果報得無量功德故勝諸世閒.

[五]若有人能捨摩尼諸珍寶徧布十方界無量佛國土.

爲求佛菩提施與諸法王是人如是施無量恆沙劫.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藏本此下寶種姓分別中利益品第五.

[三]藏本六頌.今譯文廣.

[四]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五]藏本一頌.今廣爲三.

********************

若復有人聞妙境界一句聞已復能信過施福無量.

[一]若有智慧人奉持無上戒身口意業淨自然常護持.

爲求佛菩提如是無量劫是人所得福不可得思議.

若復有人聞妙境界一句聞已復能信過戒福無量.

[二]若人入禪定焚三界煩惱過天行彼岸無菩提方便.

若復有人聞妙境界一句聞已復能信過禪福無量.

[三]無慧人能捨唯得富貴報修持禁戒者得生天人中.

修行斷諸障非慧不能除慧除煩惱障亦能除智障.

聞法爲慧因是故聞法勝何況聞法已復能生信心。

此十四偈以[四]十一偈略釋應知。偈言.

身及彼所轉功德及成義示此四種法唯如來境界.

智者信爲有及信畢竟得以信諸功德速證無上道.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三.

[二]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三.

[四]藏本九頌.

********************

究竟到彼岸如來所住處信有彼境界彼非可思議.

[一]我等可得彼彼功德如是唯深信勝智欲精進念定.

修智等功德無上菩提心一切常現前以常現前故.

名不退佛子彼岸淨功德畢竟能成就五度是功德.

以不分別三畢竟及清淨以離對治法施唯施功德.

持戒唯持戒餘二度修行謂忍辱禪定精進徧諸處.

慳等所治法名爲煩惱障虛分別三法是名爲智障.

[二]遠離彼諸障更無餘勝因唯真妙智慧是故般若勝.

彼智慧根本所謂聞慧是以聞慧生智是故聞爲勝。

又自此已下明向所說義依何等法說.依何等義說.依何等相說。初依彼法故說[三]二

偈.

我此所說法爲自心清淨依諸如來教修多羅相應.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同上.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二.次二段同.

********************

若有智慧人聞能信受者依此所說法亦爲攝彼人。

自此已下依彼義故說二偈.

依燈電摩尼日月等諸明一切有眼者皆能見境界.

依佛法光明慧眼者能見以法有是利故我說此法。

自此已下依彼相故說二偈.

若一切所說有義有法句能令修行者遠離於三界.

及示寂靜法最勝無上道佛說是正經餘者顛倒說。

自此已下依護法方便故說[一]七偈.

雖說法句義斷三界煩惱無明覆慧眼貪等垢所纏.

又於佛法中取少分說者世典善言說彼三尚可受.

何況諸如來遠離煩惱垢無漏智慧人所說修多羅.

以離於諸佛一切世閒中更無勝智慧如實知法者.

注:

[一] 藏本三頌.今廣爲七.

********************

如來說了義彼不可思議思者是謗法不識佛意故.

謗聖及壞法此諸邪思惟煩惱愚癡人妄見所計故.

故不應執著邪見諸垢法以淨衣受色垢膩不可染。

自此已下依謗正法故說[一]三偈.

愚不信白法邪見及憍慢過去謗法障執著不了義.

著供養恭敬唯見於邪法遠離善知識親近謗法者.

樂著小乘法如是等衆生不信於大乘故謗諸佛法。

自此已下依謗正法得惡果報故說六偈.

智者不應畏怨家蛇火毒因陀羅霹靂刀仗諸惡獸.

師子虎狼等彼但能斷命不能令人入可畏阿鼻獄.

應畏謗深法及謗法知識決定令人入可畏阿鼻獄.

雖近惡知識惡心出佛血及殺害父母斷諸聖人命.

注:

[一]藏本一頌.今譯文廣.次下三段均同.

********************

破壞和合僧及斷諸善根以繫念正法能解脫彼處.

若復有餘人誹謗甚深法彼人無量劫不可得解脫。

自此已下依於說法師生敬重心故說二偈.

若人令衆生[一]覺信如是法彼是我父母亦是善知識.

彼人是智者以如來滅後迴邪見顛倒令入正道故。

自此已下依彼說法所得功德以用迴向故說三偈.

三寶清淨性菩提功德業我略說[二]七種與佛經相應.

依此諸功德願於命終時見無量夀佛無邊功德身.

我及餘信者旣見彼佛已願得離垢眼成無上菩提。

自此已下[三]略說向義.偈言.

依何等法說依何等義說依何等相說如彼法而說.

如彼義而說如彼相而說[四]彼一切諸法六行及示現.

注:

[一]原刻作學.今依論本改.

[二]藏本作七依處.卽論首所云七句.

[三]藏本云三頌釋前十頌略義.

[四]藏本云.四頌示現諸法.二頌說方便.一頌明謗法.一頌示彼因.二頌示敬說法.合成十頌.

********************

護自身方便以七行偈說明誹謗正法故有三行偈.

[一]六偈示彼因以二偈示現於彼說法人深生敬重心.

大衆聞忍受得彼大菩提略說三種法示現彼果報。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五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