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卷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下

人伦章第十七

天地之秀而成人也。道德已成谓之伦也。

主用宾曰明。

主人使宾客顺道,而为明。夫明者,素之道。夫素者,乃为见素抱朴,无私无欲。无劳其形,无摇其精。虚心而体天之道,实腹而法地之德。能犹是者,可谓明矣。真常耿耿妙无涯,人静江天草带葭。孤馆竹篱茅舍地,清风和月照梨花。

宾动主曰昏。

宾客动主人,逆道而为昏。

混像固曰真。

混合有像,物坚固而为真。

同器残曰刑。

同器伤残内外,谓之贼杀严刑。

出入全曰神。

出入不失其道,而全神内之神。

动静中曰清。

动静中道而立,谓之清静之根。

大像凉曰宁。

大像实而火盛,以凉减而方宁。

太虚炎曰盈。

太虚有像已失,炎火益而可盈。

居和冲曰平。

已居神气之内,用冲和而平之。神居有间。之根,用昭清而悟之。

顺时啬曰澄。

啬者,养也。顺四时之候,而饲有益之物。常飧有气之食,阳浆助壳,阴水却之。以浊复浊,以秽补秽,养成其神,就以离火真阳之精,接而链之。法时于丑寅之间,法日於一侯之内。二卦为年,两弦为月。上闭七窍,偃脊缩脐,鼻收清气。□入元宫,侯气已定,方出浊气。依此行之,渐成真道。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也。颂曰:欲理洞天芳,同根养蒂昌。初月宜修竹,梅花御雪香。浊体清还秀,流源静自彰。渺渺离阳格,能交坎炁罡。食时温匪弃,运候火无伤。养就冲霄体,澄澄大道乡。又曰:玉溪仙洞野人家,晓色晴岚远带沙。隐约水边流入户,元来都是片桃花。又曰:安神保命在无劳,寡欲亡私体自膏。每用食时温养外,洞天离火链成□。

善变化曰灵。

居有为而无为,善变化而灵明。

法天道曰成。

执观天道,而行内外之机,即遂生成目下长春不夜。故经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损有余而奉不足於天下者,惟真道人乎。人能法此天之道,而成神仙之躬也。

仍犹是者曰人伦。

仍,能也。犹,如也。成于妙道也。

罔犹是者胡弗沉。

罔,无也。由,用也。罔由是者,无用此也。胡,何也。沉,溺也。

吁欣兮隳在,游尔乎所闻。

吁,苦趣也。欣,仙道也。兮,文辞也。隳,死基也。在,生首也。道尔乎者,苦乐死生道尔乎。此所闻者,耳之所闻章中之义。洞曰:神为主也,人心正觉之性也。气为宾也,人肾冲和之炁也。心曰主公,意为宾客。常令神使其气,心使其意,即得顺而泰矣。胡不然者,则将反是矣。故曰:心使气曰强,主甩宾曰明也。能如是哉,则合有像而得其固,同有为而却其刑。自得出入全其神,动静中其清。若阳太炎也,以水而冻之。若其太虚也,以火而温之。若居冲和也,以真而平之。若处四时也,以保而育之。能犹是之也,变通而善化,法天之道也,妙道而已成也。慧性一开,廓达清虚之境。元明昭现,寥通天地之根。识破有为同有像,而如梦电。觉知无色混无像,而若真空。是故变通不测其神,否泰不量其器,出死生之岸,离苦乐之乡,游浩劫以长存,步黄华之妙境者也。颂曰:出世须凭向上文,人伦章内显其真。还能达此行诸足,便是玄元元上人。

响应章第十八

响应者,因果也。

响应之道者,自乎天人矣。

人作而天应之,故得天人相通也。

人之所发者,声之所应矣,其犹谷之作音也。

空谷之言,响声应之。人之善恶,祸福随之。

人之所造者,感之所报矣,其犹影之逐体也。

形物曲直,其影随之。善恶昭报,因果定矣。

夫天道者,与善而辅德矣。天之罗者,恢治而罔极矣。

天道无私,惟在亲善助德,扶忠佑良,滋孝益弁而已矣。

鉴兮自然,

照於天下,其如秋月印於江水也。

司兮善恶。

主於天下,其如宝监对於形物也。

皇皇者矣,昭昭者哉。

皇,大也。昭,明也。高而无位,大而无穷,明浩茫茫,故再称也。

顺之者降乎百福,

作善者,皇天降福。作不善者,厚土临殃。

逆之者降乎百殃。

罔上虚民,皇天弗保。残贼仁义,天锡尔殃。

示乎感应,昊然巨彰。

示,明也。示乎感应者,昭报因果也。昊,天也。巨,大也。昊然巨彰者,天然大明,注於今古也。

抑哉人也,宜乎慎详。

盖尔之民,思而畏之。洞曰:畏天命者,君之芳言。观天道者,神仙之法则。顺而行之则昌,逆而用之则死。是以圣人积德合天,将神契道,以至长生久视之道。不由是者,定愚之甚也。颂曰:报应其如秋汉月,光晖水鉴清江色。无私无曲地天明,人世人思大神哲。

进退章第十九

行藏合正。动止观天。

道德善正者,可明而进之。非道德善正者,可断而退之。

天道之行者,可以行。天道之行者,可以止。

能明而进者,乃曰真人矣。真人之用者,所谓知足乐天,俭止宽慈之谓也。

知足则富贵莫能及,乐天则爱累弗能逮。俭止则不足匪能迩,宽慈则灾害罔能近。此之四端,犹身之四肢也。之用矣。能断而退者,全之者,为真人之躬,故真人之用矣。

能断而退者,亦曰真人矣。真人之常者,所以逊时顺大,平善昭神之谓也。

逊时则远其害,顺天则近其福,平善则入其道,昭神则出其世。此之所谓,全之为真人,罔之为小人矣。

若能明断进退,遐迩由斯,方可达真,几於圣也。

人能进退,明断远近,用此方可入真,近圣人之乡,入圣人之室也。

洞曰:全身者,曲而不直。成誉者,直而不曲。修身者,名货有费。名货者,修身有违。彼者弗能此,此者弗能彼。若能彼之为此,此之为彼者,惟真人之谓也。故圣人云: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者,玄之又玄,先师之妙训矣。颂曰:道德先王礼乐昭,用时即得地天寥。非斯难脱浮生梦,柳岸空教月气潇。

宗元章第二十

被三教圣人。宗元流无异。

人之学而达贵者,吾知习圣人之要矣。夫圣人之要者,凡有其三焉。

要分其三,归之则一。

一者在乎儒,其要则为忠孝仁义,礼智信文,德正明典,兹为要矣。

上中二巷,皆言此矣。兹,此也。

二者在乎道,其要则为希夷纯朴,清静无为,昭神制气,慈足柔和,普惠无穷,混一同尘,复命归元,兹为要矣。

希夷纯朴者,元本希夷体,无形神是神。行藏周遍处,无处不光明。纯兮素朴,三世明觉。体道如如,妙中真握。清静无为,昭神制气者,应物以情求有像,像中得意返忘情。昭哉神显江天月,气若洪时人自灵。气制神自招,无为清静调。身得纯阳舍,何愁丹地苗。真广气洪抱素,三官自得坚固。元神此日优游,明月清风为倡。精血养灵苗,居浊神气调。主公燕静处,昇女自妖烧。

出殿乘官马,金鞍玉佩摇。潇湘明月下,-鞭指白云桥。慈足柔和,普惠无穷者,内外慈柔和,宽中用道麽。无穷皆得润,明月照清波。慈爱生灵皆足,柔和临处滋畜。无穷

普惠齐恩,柳岸江头风速。钱塘月照东郊,农花深处郁郁。天河数点寒星,烛破幽关束北。混一同尘,复命归元者,混一握三十百二,同尘妙理最非治。归元父母复其命,方到真光无昧地。格格浮生梦,尘沙悉是空。悟得本来面,方为第一功。名货尘情浮幻多,还如晨露比江河。争如猛省逝乎大,妙意行时人自和。像内求真心使气,气兴心朗道无滞。壶中把握地天春,柳岸清风妙.无际。一阳才发,寒蟾抱朴。绿水潺潺,清风飒飒。古岸潇湘,横舟鼓角。公子亭亭,妙中音乐。

三者在乎释,其要则为慈悲忍辱,究竟平等,彼此因果,普利众生,入无相法,演大觉经,渊明真宰,兹为要矣。

慈悲者,慈救众生出爱河,皆令得度浪涛波。齐心逮此幽关鬼,克债亲疏悉解麽。解脱苦趣,而乐静乡。忍辱者,万苦临时我自如,真如不动任君诬。亡心情已到绝斯四,人我众生寿者欤。究竟者,识破浮生一切法皆为虚幻梦中朴。法犹尚假况斯像,一切有为皆丧觉。穷究有为一切像,像中悟得幻泡障。既知总是梦中虚,即便回头入元上。照破浮生梦,元神自得明。无心方此定,风月始为邻。啸朗青山足,潇湘绿水澄。江头无限景,都在帝王城。平等者,生死亲疏充故债,一心如意悉令解。周生济死妙当时,若不违时道应在。彼此者,悟道超昇彼岸清,迷情染像我应沉。飘摇三界绵绵此,可惜青春无限人。因果者,种此善因获善果,若施恶种恶还增。大哉因果鉴如影,步步相随报应明。普利众生,入无相法,演大觉经者,诸相皆为梦,无身却是身。明中元一炁,相辅得长春。

渊明真宰者,正觉昭然体是真,真中动止勿教沉。非斯难翫江头月,绿水青山勿悮君。

是故三大圣人之要者,同源而异举之相,一而分别之化。无极之身,演无极之教。普利平等,仁爱一切。

应化无边尽,尘沙不可量。皆谈真正教,利死与超生。

凡能肇竟里要而悟,行诸弗怠,方得贵矣。

肇,始也。竟,终也。里,敬也。诸,之也。三大圣人,演万法於人天,其造无殊,本同归而一矣洞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万物。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者,惟一分众,众归一也。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者,还同之谓也。乃至圣人,一以贯之。皆大道有统,殊途而同归矣。是故君子不器,而为一隅矣。我先师云:三大圣人者,皆分身应化,逐器随机,方圆慈造而为度物。奈何後世愚辈,执性多弊,强另分别。恃我之心,非於彼者,即得递相嫉坏,互起爱僧。此之所为,俱陷地狱。後世英才,宜当虑之。故圣人云:执者失之也。老氏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人能穷斯至理,昼夜无忌,行而用之,善非逮也。颂曰:归依道释与宣尼,昼则无忌夜亦随。用我圣人三教理,何愁不到凤凰池。

修真章第二十一

履道之乡,谓之修真。颂曰:混迹同尘足则休,壶中把住帝王州。清江水照寥天月,绿草琦倚古岸头。

修真之道者,圣人之贵矣。夫贵者,元炁也。夫元者为晶神,物之宗也。夫炁者为阴阳,像之祖也。

圣人之道,所以尚者,元炁也。元炁之基,所以贵者,精血也。

夫元炁备者,法配水火,制定铅汞,合彼震魂,长生者矣。

元炁备者,男精女血,元而坚固也。法配水火者,道合离坎也。制定铅汞者,点化乾之铅,制链坤之汞也。合彼震魂者,混合震宫之魂,以青龙真精契之也。长生者,不夜之乡也。

夫元炁损者,法配清阳,补益水火,提挈兑魄,复命者矣。

法配清阳者,道符震兑也。补益水火者,宜添离之髓,当抽坎之气也。提挈兑魄者,提挈兑官之魄,把握震官之魂。此惟言乾坤离坎震兑之像,而不言艮巽者,何也?是故圣人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矣。其内二像,亦随彼而益矣。故未及言之,且多言不若守中也。复命者,阳得阴而谓之归根,阴得阳而谓之复命也。

所谓定其所备,和其所损,

足者点成,砂裹汞亏时,补益汞中砂。

以炁益炁,以神滋神,

阴之气血善,能益於阳之精神也。阳之精神善,能滋於阴之气血矣。

逐其患湿,

人身之中而有者,三官也。其上中者,而名泥九绦宫也。其下者,而曰元宫矣。此之三所乃神气精血所居之乡,非患湿阴邪所在之处,故其患湿也,宜为却之矣。

成乎妙躯。

若能如是,即成道身。

修身之要,贵乎是枢。

修行之首,斯为要矣。

人能奉之,神仙者欤。

人能行之而登阳天,出入金门,身得神仙矣。洞曰:动其气而静其神,益其血而点其精者,则得渐成,实其腹而强其骨,坚其脑而住世,虽非白日昇天,犹能长生不老者矣。颂曰:男是真阳更觅阳,阳中点制得其昌。人能递互复其命,便是神仙不夜乡。

链性章第二十二

董成真觉种,方号道人身。

链性之大者,治贼而可矣。夫贼者,凡有其五焉。

五行之像,谓之五贼。

一曰志也,其性为恐,谓之寒贼。若能治之,名无漏性。

志者,水之晶,而为人之肾气之主,而为志也。其性为恐,谓之寒贼者。肾气之志,主恐惧惊怖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治之,名无漏性者,慧光照鉴此之恐志,内明真宰,故得不怖,成乎无漏,廓然清素,月白风清,古岸汀洲之境也。

离斯无色界,沙尘总是空。妥妥如如体,清风明月中。

二曰魂也,其性为怒,谓之慎贼。若能治之,名清凉性。

魂者,木之秀,而为人之肝血肝胆之主,而为魂也。其性为怒,谓之嗔贼者。肝胆之魂,主嗔怒忿争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治之,名清冻性者。慧光照鉴此之真魂,觉悟真空,其如梦电,即得返照回光,元明洞鉴,朗月秋天,清风古岸,遂清凉之果,成静土之乡也。

三曰神也,其性为喜,谓之乐贼。若能治之,名希夷性。

神者,火之真,而为人之心神,心神之主而日神明也。其性为喜,谓之乐贼者。心神之神,主喜乐游逸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洽之,名希夷性者,常有欲也,以观其终,常贼兴也,以察其幻。即得悟机达本,反视回光,成希夷之性,视不足见,听不足闻,此之际也。即得悟生无介目之累,保神有清静之方。江头绿草嫩猗猗,而苇施芦花。古岸横舟月潇潇,而清风满袖。

元明此日方当现,清静门中我正闲。尘世拂开真宰现,元神跳出死生关。

四曰意也,其性为思,谓之贪贼。若能治之,名无为性。

意者,土之肌,而为人之脾胃,脾胃之主而为意也。其性为思,谓之食贼者。脾胃之意,主想望思念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治之,名无为性者。人能治之,乃曰无为。千秋万古之真,皓月清风为侣也。

五曰魄也,其性为忧,谓之痴贼。若能治之,名大明性。

魄者,金之气,而为人之肺气,肺气之生而为魄也。其性为忧,谓之痴贼者心肺气之魄,主忧愁烦恼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治之,名大明性者。人能绝此,即得绿水青山之境,长春不夜之乡,大明无翳而已矣。

此之五贼,咸在乎心。

此之五贼,而为五行之像也,万化之宗矣。万化所主者,藉君於心也。是故圣人言五贼,咸在乎心也。

人若顺之,则转轮三界。

人顺其贼也,而行恐怒喜思忧之性也,即沉沦没转游三界矣。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三界之内而有者,四境也。夫四境者,财为欲境,色为爱境,酒为迷境,气为瞋境。此之三界而同四境者,惟天人之爱河,乃群生之苦海。五贼而喜者,其惟境界也。是故圣人云:人若顺之,则转轮三界矣。咄哉,五贼沉人无觅,三界绵绵,四境默默,爱河荡荡,舟楫难释,无色阳天,空留清碧。

人若治之,则神蹈仙京。

蹈,履也。人治其贼也而亡恐怒喜思忧之性也,即履长春神仙之乡矣。远离三界,不居四境,出此爱河,身昇玉京,朝礼上帝,稽首天尊,欢喜踊跃,皇道开明。

是故言听动观一切时中,皆当明照。制链修行,如是弗息,即得福生无际,游宴长春也。

洞曰:人能动止心兴意举体措,身为一切时中,常观妙化,渊明真宰,识破浮生。悟落花之境,省如梦之期。制修斯道,擒欲亡贼者,即得翱翔紫阙,游宴长春也。颂曰:迷者况沦悟者仙,何须苦苦殢经篇。到头只是昭清觉,打破尘笼自有天。

明素章第二十三

廓然洞彻谓之明。混混沌沌谓之素。

人皆行此空色,不能悟彼明素。

人皆行此空色者,人处三时梦,时时总是空。三时者,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也。不能悟彼明素者,贪恋空中有,孰知步步空。自从无始劫,至此尚盲聋。

吾能破此空色,亦能行彼明素。

吾者,假中之真,有内之元,元内之有,恍惚之间,长生之者,是为吾也,吾犹我也。能破者,五鬼亡时见我身,我身无处不光明。何须直待能乎破,不待能时贼自沉。亦能行彼明素者,善离诸像而入无为也。

夫空色者,所谓恐怒喜思忧之属也。

五行所主,而性自然。

夫明素者,所谓昭清觉静慧之属也。

明达无为,谓之昭。灵光无染,谓之清。居像不昧,谓之觉。断绝邪障,谓之静。出入同道,谓之慧。此名五印土也。

如人能破此之空色,慧灵悟解,洞彻光明,离有为法,入无相身。

一切有像,终归真空。故要离之无形之神,洞而不灭,要当入也。

同道无终,独斯者哉。

洞曰:薰成之性同道身,而不灭者,其惟斯身也。斯身之名,圣人呼之,非为一号。道君称为不神之神,释迦称为如来之相,圣人言为君主之官,宣父论为仁人君子。至於主公真我,佛祖金刚者,皆同归而异途矣。大抵只为人之元来之性,心神是也。然此心神,要当亡其五贼,除其五性。贼性者,乃为恐怒喜思忧也。即得生其五体,昇其五印。体印者,乃是昭清觉静慧也。能犹是者,乃曰道身。非犹是者,止为众生矣。夫道身而全斯治者,乃曰鬼中神仙也。夫道身而全,斯治及乎结汞凝铅,混同道体,建德合天,积功累行者,乃曰天中神仙也。道身未全,能点精易气,积德利人者,乃曰陆地神仙也。夫道身未全,精神未备,惟忠孝仁义,正德柔和者,乃曰水府神仙也。夫道身未备,善德未修,惟保精益气,链血爱神者,乃曰人间神仙也。夫道身之称者,乃人心之谓也。人心所亡恐怒喜思忧之性,而成昭清觉静慧之神者,惟道身之谓也。恐人恨解,故再注之。夫五仙之位,而列五品。天仙者居其一也,地仙者居其二也,水仙者居其三也,人仙者居其四也,鬼仙者居其五也。五仙之位,互有高卑,人心之造,其惟异也。还不然者,而为五苦。五苦之由,则将反是矣。颂曰:灵性无形道,阳光像内真。二端相合处,万古不能沉。

常道章第二十四

妙觉灵光微,寒潭照秋月,天汉大哉。炁相符洞,无灭阳精阴髓,呼吸而已。德配三才,自然之理。青松影下,绿禬阴中。风月潇湘,真如妙用。三三六六,坎离洞谷。妙应阴阳,通光无欲。颂曰:帝王官阙瑞烟嘉,处处江山罩彩霞。紫凤飞鸾成羽盖,黄金白玉秀珍花。翩翩台畔龙楼室,沥沥筠中翫女家。尚矣君哉攸德处,无为为裹就丹砂。又曰:真人居处是仙乡,步步还同妙境方。尘意拂时山水秀,道心开处竹松良。清风友者应明月;静谷邻兮岂世伥。惟有白云千万顷,朝夕与我着翱翔。又曰:仙公得道始名真,不在浊兮不在清。亦匪太过还不逮,又非中道立乎身。的端妙处云何说,今日言中子细论。其道无可无不可,死生荣辱在活心。

常道之道,非化非造。

常道之道者,绵绵画夜,时刻相借。非此绝生,得者无榭。非化非造者,动静滋物。空同恍惚,合理自然,神昭素烛。

常真之真,非名非形。

常真之真者,日用清真,秀出天庭。冲和在手,妙力滋新。非名非形者,可名与形。势终已倾,非此体号,却入真灵。

其乎动也,应物以善德。

元真洞照,湛湛清妙。来者应之,其如鉴耀。

其乎静也,寂湛以渊清。

真如灵处三千界,契理合天妙非怠。壶中皓月与清风,满目潇湘遍舟载。竹迳潇淞风载蔽,南山一带笼烟谷。停胜一顾坠金鞍,满目睛岚似珠玉。

此之际也,弗修弗证。

善恶俱亡因果消,岂分彼此与昏朝。清辉面目昭千古,雪裹梅花竹在梢。

适乎不器,入乎妙灵,诚不神之神,乃道冲之道。

一任纵横天地间,何须独步此江山。周道大道应无色,妙理还时不复还。清觉一声笛满袖!幽琅三弄瑟应寒。元真洞彻先天外,点破尘沙欲界关。

同万物竟而不灭,阴阳生而不穷。洞然无间,玄玄者也。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下竟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