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大般涅槃经

卷二十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佛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苦无苦有无集有灭无灭有道无道。有实无实有我无我有乐无乐有净无净有常无常。有乘无乘有性无有众生无众生。有有无有有真无真。有因无因有果无果。有作无作有业无业有报无报者,恣汝所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我实不见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有来我不能答者,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即从座起敛容整服前礼佛足。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適欲问。如来大慈复垂听许。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诸善男子,汝等今当於是菩萨深生恭敬尊重赞叹。应以种种香花乐婴珞幡盖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房舍殿堂。而供养之迎来送去。所以者何。是人已於过去佛深种善根福德成就。是故今於我前欲师子吼。

善男子,如师子王自知身力。牙爪锋芒四足踞地安住岩穴振尾出声。若有能具如是诸当知。是则能师子吼。真师子王晨朝出穴频申欠呿。四向顾望发声震吼为十一事。何等一。一为欲坏实非师子诈作师子故。二为欲试自身力故。三为欲令住处净故。四为诸子知所故。五为群辈无怖心故。六为眠者得觉寤故。七为一切放逸诸兽不放逸故。八为诸兽来附故。九为欲调大香象故。十为教告诸子息故。十一为欲庄严自眷属故。一切禽兽闻师子水性之属潜没深渊。陆行之类藏伏窟穴。飞者堕落诸大香象怖走失粪。诸善男子,如彼野虽逐师子至于百年。终不能作师子吼也。若师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

善男子,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禅清净窟宅。为诸众生而师子吼摧破魔军。示众十力开佛行处。为诸邪见作归依所。安抚死怖畏之众。觉寤无明睡眠众生。行恶法者为作悔心。开示邪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故。破富兰那等憍慢心故。为令二乘生悔心故。为教五住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为令正见部之众於彼邪见四部徒众不生怖畏故。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频申而出。为欲令彼诸众生等憍慢故欠呿。为令诸众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顾望。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四足踞地。为令众具足安住尸波罗蜜故。故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易。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如来世尊无量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师子吼。十住菩若能修行是三行处。当知。是则能师子吼。诸善男子,是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今欲如是大子吼。是故汝等应当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世尊告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若欲问今可随意。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言:世尊,云何为佛性。以何义故。名为佛性。何故复名常乐我净。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见一切众生所有佛性。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见。十住菩以何等眼不了了见。佛以何眼而了了见。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为法谘启,则为具足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诸佛世尊以何眼见。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智慧庄严。云何名为福德庄严。善男子,慧庄严者,从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庄严。福德庄严者,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罗蜜。复次善子,慧庄严者,所谓诸佛菩萨。福德庄严者,谓声闻缘觉九住菩萨。

复次善男子,福德庄严者,有为有漏有有有果报有碍非常是凡夫法。慧庄严者无为无无无无果报无碍常住。善男子,汝今具足是二庄严。是故能问甚深妙义。我亦具足是二庄能答是义。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不应问一种二种。云何尊,说言能答一种二种。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一二种。一种二种者是凡夫相。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无二种庄严,则不能知一种二种。若有菩萨具二庄严,则能知一种二种。若言诸法无一二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无一二云何得说一切诸法无一无善男子,若言一二是凡夫相。是乃名为十住菩萨。非凡夫也。何以故?一者名为涅槃。二名为生死。何故一者名为涅槃。以其常故。何故二者名为生死。爱无明故。常涅槃者,非夫相生死。二者亦非凡夫相。以是义故。具二庄严者能问能答。

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我不见於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男子,不见中道者凡有三种。一者定乐行。二者定苦行。三者苦乐行。定乐行者,所谓菩摩诃萨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虽复处在阿鼻地狱如三禅乐。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谓声闻缘觉。声闻缘觉行於苦乐作中道想。以是义故。虽有佛性而不能见。如汝所问以何故。名佛性者,善男子,佛性者,即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道种子。复次善男道有三种。谓下上中。下者梵天无常谬见是常。上者生死无常谬见是常。三宝是常横计无何故名上。能得最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中者名第一义空。无常见无常常见於常。第义空不名为下。何以故?一切凡夫所不得故。不名为上。何以故?即是下故。诸佛菩萨所之道不上不下。以是义故。名为中道复次善男子,生死本际凡有二种。一者无明。二者有是二中间则有生老病死之苦。是名中道。如是中道能破生死故名为中。以是义故。中道之名为佛性。是故佛性常乐我净。以诸众生不能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佛性实非无常无无我无净。善男子,譬如贫人家有宝藏是人不见。以不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有善知识语之言:汝舍宅中有金宝藏。何故如是贫穷困苦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即以方便令彼得见以见故是人即得常乐我净。佛性亦尔。众生不见。以不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有善知识诸菩萨。以方便力种种教告令彼得见。以得见故众生即得常乐我净。

复次善男子,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常见。二者断见。如是二见不名中道。无常无乃名中道。无常无断即是观照十二因缘智。如是观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虽观因缘。犹亦得名为佛性。佛性虽常以诸众生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又未能渡十二因缘河犹如兔马。何以不见佛性故。善男子,是观十二因缘智慧。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子。以是义故。十因缘名为佛性。善男子,譬如胡瓜名为热病。何以故?能为热病作因缘故。十二因缘亦复是,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因识果。以是义故。彼无明体亦因亦因因。识亦果亦果。果佛性亦尔。善男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缘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无变。是义故。我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甚深。无知无见不可思惟。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觉所及。以何义故甚深甚深。众生业行不常不断而得果报。虽念念灭而无所失。虽无作者有作业。虽无受者而有果报。受者虽灭果不败亡。无有虑知和合而。有一切众生虽与十二缘共行而不见知。不见知故无有终始。十住菩萨惟见其终不见其始。诸佛世尊见始见终。是义故。诸佛了了得见佛性。善男子,一切众生不能见於十二因缘。是故轮转。善男子,蚕作茧自生自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犹如拍球。善男子,故我於诸经中说。若有人见十二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善男子,观十二缘智凡有四种。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声闻道。中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缘觉道。上智观见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观者见了了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以是义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槃。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佛与佛性无差别者,一切众生何用修道。佛善男子,如汝所问是义不然。佛与佛性虽无差别。然诸众生悉未具足。善男子,譬如有人心害母。害已生悔三业虽善。是人故名地狱人也。何以故?是人定当堕地狱故。是人虽无狱阴界诸入。犹故得名为地狱人。善男子,是故我於诸经中说。若见有人修行善者名见天修行恶者名见地狱。何以故?定受报故。善男子,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真实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是义故。我於此经而是偈。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种。一未来有。二现在有。三过去有。一切众生未来之世。当有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众生现在悉有烦恼诸结。是故现在无有三十二相八十种一切众生过去之世有断烦恼。是故现在得见佛性。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一阐提等无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来有故。一阐提等悉有佛性。以故?一阐提等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善男子,譬如有人家有乳酪。有人问言汝有苏耶。答言:我有酪实非苏。以巧方便定当得故。故言有苏。众生亦尔。悉皆有心。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毕竟有二种。一者庄严毕竟。二者究竟毕竟。一者世间毕竟。二者出世毕竟庄严毕竟者,六波罗蜜。究竟毕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一乘。以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善男子,如郁单越三十天。果报覆故此间众生不能得见。佛性亦尔。诸结覆故众生不见。复次善男子,佛性者即楞严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而令诸佛常乐我净。一切众悉有首楞严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见。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首楞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切众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数定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下定。一切众生悉有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性而不明了。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毕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

善男子,我於一时住尼连禅河告阿难言:我今欲洗汝可取衣及以澡豆。我既入水一切鸟水陆之属悉来观我。尔时复有五百梵志来在河边。因到我所各相谓言:云何而得金刚之若使瞿昙不说断见。我当从其启受齐法。善男子,我於尔时以他心智。知是梵志心之所念告梵志言:云何谓我说於断见。彼梵志言:瞿昙。先於处处经中说诸众生悉无有我。既言我。云何而言非断见耶。若无我者持戒者谁。破戒者谁。佛言:我亦不说一切众生悉无有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性者岂非我耶。以是义故。我不说断见。一切众生不见佛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则名说断见也。时诸梵志闻说佛性即是我故。即发阿耨多罗三三菩提心。寻时出家修菩提道。一切飞鸟水陆之属亦发无上菩提之心。既发心已寻得舍身善男子,是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故说名为我。

善男子,如来有因缘故说无我为我。真实无我虽作是说无有虚妄。善男子,有因缘故我为无我。而实有我为世界故。虽说无我而无虚妄。佛性无我如来说我以其常故。如来是而说无我得自在故。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金刚力士者,以何义一切众生不能得见。佛言:善男子,譬如色法虽有青黄赤白之异长短质像盲者不见。虽复见。亦不得言无青黄赤白长短质像。何以故?盲虽不见有目见故。佛性亦尔。一切众生虽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十住菩萨所见佛性如夜见色。如来所见如昼见色。男子,譬如瞎者见色不了。有善良医而为治目。以药力故得了了见。十住菩萨亦复如是,见佛性不能明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善男子,若有人见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无乐净。见非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之人不见佛性。一切者名为生死。非一切者名为宝。声闻缘觉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亦见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是义故。见佛性。十住菩萨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分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十分中得见一分。诸佛世尊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见佛性如观掌中阿摩勒果。以是义故。首楞严定名为毕竟。善男子,譬如初月虽不可见不得无。佛性亦尔。一切凡夫虽不得见。亦不得言无佛性也。

善男子,佛性者,所谓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一切众生悉有三种破烦恼故。然後见一阐提等。破一阐提然後能得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有佛性。

善男子,十二因缘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亦内亦外。何等十二。过去烦恼名为无明。过去者则名为行。现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为识。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为名色。具足四根未名触是名六入。未别苦乐是名为触。染习一爱是名为受。习近五欲是名为爱。内外贪求是名为为内外事起身口意业是名为有。现在世识名未来生。现在名色六入触受名未来世老病死也是名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众生虽有如是十二因缘。或有未具。如歌罗逻时死则无十二从生乃至老死得具十二。色界众生无三种受三种触三种爱。无有老病亦得名为具足十二。色众生无色乃至无有老病。亦得名为具足十二。以定得故故名众生平等具有十二因缘。善子,佛性亦尔。一切众生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男子,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更有异草。牛若食者则无醍醐。虽无醍醐可说言雪山之中无忍辱草。佛性亦尔。雪山者名为如来。忍辱草者名大涅槃。异草者十二经。众生若能听受谘启大般涅槃则见佛性。十二部中虽不闻有。不可说言无佛性也。善男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断非常非非断。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亦尽非尽非尽非非尽。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义非义非义非义。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云何为色。金刚身故。云何非色。十八不共非色法故。云何色非非色。色非色无定相故云何为相三十二相故。云何非相。一切众生相不现故。云何非非非相。相非相不决定故。云何为一。一切众生悉一乘故。云何非一。说三乘故。云何非非非一。无数法故。云何非常。从缘见故。云何非断。离断见故。云何非非常非非断。无始故。云何为有。一切众生悉皆有故。云何为无。从善方便而得见故。云何非有非无。虚性故。云何名尽。得首楞严三昧故。云何非尽。以其常故。云何非尽非非尽。一切尽相断云何为因。以了因故云何为果。果决定故。云何非因非果。以其常故。云何为义。悉能摄义无碍故。云何非义。不可说故。云何非义非非义。毕竟空故。云何为字。有名称故。云非字。名无名故。云何非字非非字。断一切字故。云何非苦非乐。断一切受故。云何非我未能具得八自在故。云何非非我。以其常故。云何非我非非我。不作不受故。云何为空。一义空故。云何非空。以其常故。云何非空非非空。能为善法作种子故。善男子,若有人思惟解了大涅槃经如是之义。当知。是人则见佛性。佛性者不可思议。乃是诸佛如来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善男子,佛性者非阴界入。非本无今有。非已有还无。从善因缘众生见。譬如黑铁入火则赤出冷还黑。而是黑色非内非外因缘故有。佛性亦尔。一切众生烦恼灭则得闻见。善男子,如种灭已芽则得生。而是芽性非内非外。乃至花果亦复如是,从缘有。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成就具足无量功德。佛性亦尔。悉是无量无边功德之所就。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菩萨具足成就几法。得见佛性而不明了。诸佛世尊就几法。得了了见。善男子,菩萨具足成就十法虽见佛性而不明了。云何为十。一者少欲二者知足。三者寂静。四者精进。五者正念。六者正定。七者正慧。八者解脱。九者赞叹脱。十者以大涅槃教化众生。师子吼菩萨言:世尊,少欲知足有何差别。善男子,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之时心不悔恨。少欲者,少有所欲。知足者,但为法事心不愁恼善男子,欲者有三。一者恶欲。二者大欲。三者欲欲。恶欲者,若有比丘心生贪欲。欲为切大众上首。令一切僧随逐我後。令诸四部悉皆供养恭敬赞叹尊重於我。令我先为四众说皆令一切信受我语。亦令国王大臣长者皆恭敬我。令我大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上妙屋宅。生死欲。是名恶欲。云何大欲。若有比丘生於欲心。云何当令四部之众。悉皆知我得初住乃至十住。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罗汉果乃至须陀洹果。我得四禅乃至四无阂智。於利养。是名大欲。欲欲者,若有比丘。欲生梵天魔天自在天转轮圣王若刹利居士若婆罗皆得自在。为利养故。是名欲欲。若不为是三种恶欲之所害者,是名少欲。欲者名为二十爱。无有如是二十五爱。是名少欲。不求未来所欲之事。是名少欲。得而不著是名知足。求恭敬。是名少欲。得不积聚。是名知足。善男子,亦有少欲不名知足。有知足不名少欲有亦少欲亦知足。有不知足不少欲。少欲者,谓须陀洹。知足者,谓辟支佛。少欲知足者谓阿罗汉。不少欲不知足者,所谓菩萨。善男子,少欲知足复有二种。一者善。二者不善不善者,所谓凡夫善者,圣人菩萨。一切圣人虽得道果不自称说。不称说故心不恼恨。是知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习大乘大涅槃经欲见佛性。是故修习少欲知足。云何寂静。静有二。一者心静。二者身静。身寂静者,终不造作身三种恶。心寂静者,亦不造作意三恶。是则名为身心寂静。身寂静者,终不亲近四众。不预四众所有事业。心寂静者,终不习贪欲瞋恚愚痴。是则名为身心寂静。或有比丘身虽寂静心不寂静。有心寂静身不寂静。身心寂静。又有身心俱不寂静。身寂静心不寂静者,或有比丘坐禅静处远离四众。心常积贪欲瞋痴。是名身寂静心不寂静。心寂静身不寂静者,或有比丘亲近四众国王大臣断贪恚是名心寂静身不寂静。身心寂静者,谓佛菩萨。身心不寂静者,谓诸凡夫。何以故?凡夫人。身心虽静。不能深观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以是义故。凡夫之人不能寂静身口意业。一提辈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如是之人亦不得名身心寂静。

云何精进。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业清净。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习一切诸善业者,是精进。是勤精进者系念六处。所谓佛法僧戒施天是名正念。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是名正具正定者,观见诸法犹如虚空。是名正慧。具正慧者,远离一切烦恼诸结。是名解脱。得脱者,为诸众生称美解脱。言是解脱常恒不变。是名赞叹解脱。解脱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槃者即是烦恼诸结火灭。又涅槃者,名为室宅。何以故?能遮烦恼恶风雨故。又涅槃者,为归依。何以故?能过一切诸怖畏故。又涅槃者,名为洲渚。何以故?四大暴河不能漂故何等为四。一者欲暴。二者有暴。三者见暴。四者无明暴。是故涅槃名为洲渚。又涅槃者名毕竟归。何以故?能得一切毕竟乐故。若有菩萨摩诃萨成就具足如是十法。虽见佛性而明了。

复次善男子,出家之人有四种病。是故不得四沙门果。何等四病。谓四恶欲。一为衣二为食欲。三为卧具欲。四为有欲。是名四恶欲。是出家病有四良药能疗是病。谓粪扫衣能治比丘为衣恶欲。乞食能破为食恶欲。树下能破卧具恶欲。身心寂静能破比丘为有恶欲以是四药除是四病。是名圣行。如是圣行则得名为少欲知足。寂静者有四种乐。何等为四一者出家乐。二寂静乐。三永灭乐。四毕竟乐。得是四乐名为寂静。具四精进故名精进。四念处故名正念。具四禅故故名正定。见四圣实故故名正慧。永断一切烦恼结故故名解脱呵说一切烦恼过故。故名赞叹解脱。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具足如是十法。虽见佛性而明了。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闻是经已亲近修习。远离一切世间之事。是名少欲。既出家不生悔心。是名知足。既知足已近空闲处远离愦闹。是名寂静。不知足者不乐空闲。夫知者常乐空寂。於空寂处常作是念。一切世间悉谓我得沙门道果。然我今者实未能得。我今何诳惑於人。作是念已精勤修习沙门道果。是名精进。亲近修习大涅槃者,是名正念。随天行是名正定。安住是定正见正知。是名正慧。正见知者能得远离烦恼结缚。是名解脱。住菩萨为众生故称美涅槃。是则名为赞叹解脱。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具足如是十法。见佛性而不明了。

复次善男子,夫少欲者,若有比丘住空寂处端坐不卧。或住树下。或在冢间。或在露随有草地而坐其上。乞食而食。随得为足。或一坐食不过一食。惟畜三衣粪衣毳衣。是名欲。既行是事心不生悔。是名知足。修空三昧是名寂静。得四果已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休息。是名精进。系心思惟如来常恒无有变易。是名正念。修八解脱。是名正定。得四碍。是名正慧。远离七漏。是名解脱。称美涅槃无有十相。名赞叹解脱。十相者,谓生老死色声香味触无常。远离十相者名大涅槃。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具足如是十法。见佛性而不明了。

复次善男子,为多欲故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自称我得须陀洹果乃阿罗汉果。为利养故行住坐卧乃至大小便利。若见檀越犹行恭敬接引语言:破恶欲者名为欲。虽未能坏诸结烦恼。而能同於如来行处。是名知足。善男子,如是二法乃是念定近因也。常为师宗同学所赞。我亦常於处处经中称美赞叹如是二法。若能具足是二法者,则得於大涅槃门及五种乐。是名寂静。坚持戒者,名为精进。有惭愧者,名为正念。不见心相名为正定。不求诸法性相因缘。是名正慧。无有相故烦恼则断。是名解脱。称美如是大涅经名赞叹解脱。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十法。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善男子,如汝所十住菩萨以何眼故。虽见佛性而不了了。诸佛世尊以何眼故。见於佛性而得了了。善男子慧眼见故不得明了。佛眼见故故得明了。为菩提行故则不了了。若无行故则得了了。住十故虽见不了。住不住故则得了了。菩萨摩诃萨智慧因故见不了了。诸佛世尊断因果故见则了。一切觉者名为佛性。十住菩萨不得名为一切觉故。是故虽见而不明了。善男子,见有种。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如於掌中观阿摩勒果。十住菩萨闻见佛性不了了。十住菩萨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复有闻见。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来应当修习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一切众生不能得如来心相。当云何观而得知耶。善男子,一切众生实不能知如来心相。若欲观察而得知者有二因缘。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若见如来所有身业。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眼见。若如来所有口业。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闻见。若见色貌一切众生无与等者当知是则为如也。是名眼见。若闻音声微妙最胜不同众生所有音声。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闻见。若如来所作神通为为众生为为利养。若为众生不为利养。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眼见。若如来以他心智观众生时。为利养说为众生说。若为众生不为利养。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闻见。云何如来而受是身。何故受身。为谁受身。是名眼见。若观如来云何说法何故说法谁说法。是名闻见以身恶业加之不瞋。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眼见。以口恶业加之不恚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闻见。若见菩萨初生之时,於十方面各行七步。摩尼跋陀富那跋鬼神大将。执持幡盖。震动无量无边世界。金光晃曜弥满虚空。难陀龙王及跋难陀以神通浴菩萨身。诸天形像承迎礼拜。阿私陀仙合掌恭敬。盛年舍欲如弃涕唾。不为世乐之所迷出家修道乐於闲寂。为破邪见六年苦行。於诸众生平等无二。心常在定初无散乱。相好严庄饰其身。所游之处丘墟皆平。衣服离身四寸不堕。行时直视不顾左右。所食之物物无完坐起之处草不动乱。为调众生故往说法。心无憍慢。是名眼见。若闻菩萨行七步已唱如是我今此身最是後边。阿私陀仙合掌而言:大王当知。悉达太子。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提。终不在家作转轮王。何以故?相明了故。转轮圣王相不明了。悉达太子身相炳著。是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老病死复作是言:一切众生甚可怜愍。常与如是生老病死共随逐。而不能观常行於苦。我当断之。从阿罗逻五通仙人受无想定。既成就已後说其非。郁陀伽仙受非有想非无想定。既成就已说非涅槃是生死法。六年苦行无所克获。即作是言修是苦行空无所得。若是实者我应得之。以虚妄故我无所得。是名邪术非正道也。既成道梵天劝请。惟愿如来当为众生广开甘露说无上法。佛言:梵王。一切众生常为烦恼之所障不能受我正法之言:梵王复言:世尊,一切众生凡有三种。所谓利根中根钝根。利根能受惟愿为说。佛言:梵王。谛听谛听。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开甘露门。即於波罗奈国转正法轮说中道。一切众生不破诸结非不能破。非破非不破。故名中道。不度众生非不能度。是名道。非一切成亦非不成。是名中道。凡有所说不自言师不言弟子。是名中道。说不为利非得果。是名中道。正语实语时语真语。言不虚发微妙第一。如是等法。是名闻见。善男子如来心相实不可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应当依是二种因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