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杜诗详注

杜甫全集卷之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杜甫全集卷之二

饮中八仙歌

【黄鹤注】蔡兴宗《年谱》云天宝五载,而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按史:汝阳王天宝九载已薨,贺知章天宝三载、李适之天宝五载、苏晋开元二十二年,并已殁。此诗当是天宝间追忆旧事而赋之,未详何年。【钱笺】《新书》云: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此因杜诗附会耳。且既云天宝初供奉,又云与苏晋同游,何自相矛盾也?蔡梦弼曰: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在长安时,时人以公及贺监、汝阳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为酒中八仙。公此篇无裴,岂范别有稽耶?

知章骑马似乘船1,眼花落井水底眠2。

(此极摹贺公狂态。骑马若船,言醉中自得。眼花落井,言醉后忘躯。吴人善乘舟,故以比乘马)。

1《旧唐书》:贺知章,会稽永兴人,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醉后属辞,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天宝三载,上疏请度为道士,还乡里,《越绝书》:“夫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2【钱笺】眼花落井,如安眠于井底,乃极状其醉态。胡夏客谓落井水眠,当是贺监实事,或偶然失足所致。吴均《杂句》:“梦中难言见,终成乱眼花。”张华诗:“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抱朴子》:“余从祖仙公,每大醉,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此条伪苏注所引阮咸、王祥事,俱系妄撰,今削去。

汝阳三斗始朝天1,道逢麴车口流涎2,恨不移封向酒泉3。

(三斗朝天,醉后入朝也。见麴流涎、欲向酒泉,甚言汝阳之好酒。)

1《旧书》:让皇帝长子琎封汝阳郡王,与贺知章、褚庭海为诗酒之交。《抱朴子》:“管辂倾酒三斗,而清辩绮粲。”

2汉乐府《妇病行》:“道逢亲交。”魏文帝《与吴质书》:葡萄酿以为酒,甘于麴糵,道之已流■咽唾。■,同涎。陆机诗:“目苦浊镜口流涎。”

3《三秦记》:酒泉郡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拾遗记》:羌人姚馥嗜酒,群辈呼力渴羌,晋武帝擢为朝歌宰。辞曰:“请辞朝歌之县,长充养马为役,时赐美酒以乐余年。”帝曰:“朝歌,纣之旧都,地有酒池,使老羌不复呼渴。”对曰:“老羌渐染王化,若欢酒池之役,更为殷纣之民。”帝大悦,即迁酒泉太守。此条伪苏注所引北齐王询及汉郭弘事,亦系妄撰,师氏又造为旧史拾遗之说,并无根据。

左相日兴费万钱1,饮如长鲸吸百川2,衔杯乐圣称避贤3。

(费万钱,言其豪侈。吸百川,状其纵饮。乐圣避贤,即述适之诗中语。)

1《旧书》:李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燕赏,昼决公务。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与李林甫争权不叶。五载,罢知政事,守太子少保。与亲知欢会,赋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七月,贬宜春太守,仰药而卒。黄希曰:日费万钱,饷客之用皆出于此是也。师氏谓:唐时酒价每斗三百钱,以万钱计之,当饮三石三斗有余,误矣。据本传,但云一斗不乱耳。《晋书》:“何曾日食万钱,犹言无下箸处。”

2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鲵吐浪。”木华《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兀孤游,噏波则洪踧蹜,吹潦则百川倒流。”

3刘伶《酒德颂》:“衔杯漱醪。”《魏志》: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世说》:简文曰:“请避贤路。”

宗之萧洒美少年1,举觞白眼望青天2,皎如玉树临风前3。

(宗之萧洒,丰姿超逸。白眼望天,席前傲岸之状。玉树临风,醉后摇曳之态。)

1《旧书》:崔宗之,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李白传》: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倡和。《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阮藉诗:“朝为美少年。”

2《列子》:“景公举觞自罚。”《晋书》:阮籍任情不羁,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列子》:“至人者上阚青天。”

3《甘泉赋》:“翠玉树之青葱。”《世说》: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兼葭倚玉树。

苏晋长斋绣佛前1,醉中往往爱逃禅。

(持斋而仍好饮,晋非真禅,直逃禅耳。逃禅,犹云逃墨、逃杨,是逃而出,非逃而入,《杜臆》云:醉酒而悸其教,故曰逃禅。后人以学佛者为逃禅,误矣。)

1《新唐书》:苏晋,珦之子。数岁知为文,房颖叔、王绍宗叹曰:“后来之王粲也。”举进士,先天中为中书舍人。玄宗监国,所下制命多晋及贾曾稿定。屡献说言,天子嘉允。历户、吏二部侍郎,终太子庶子。《续晋阳秋》:谢敷崇信释氏,以长斋供养为业。徐陵《双林寺碑》:“绝粒长斋。”《广弘明集》:宋刘义隆时,灵鹫寺有群燕共衔绣像委之堂内。据此则绣佛之制久矣。此条师氏谓晋得胡僧所绣弥勒佛事,亦属伪撰。

李白一斗诗百篇1,长安市上酒家眠2。天子呼来不上船3。自称臣是酒中仙4。

(斗酒百篇,言白之兴豪而才敏。吴论:当时沉香亭之召,正眠酒家,白莲池之召,扶以登舟,此两述其事。酒中仙,兼述其语。)

1《新唐书》:李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欲得白为乐章。召人,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范传正《李白新墓碑》: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翰苑中,命高将军扶以登舟。《史记淳于髡传》:“臣饮一斗亦醉。”《墨子》:周公朝读百篇。

2《晋书》:颜延之为始安郡,与渊明二万钱,悉送酒家。

3【钱笺】被酒不能上船,故须扶掖登舟,非竟不上船也。旧注以船为衣领,不上船是披襟见帝,大谬。王浚表:“先臣一日上其船。”

4王绩《醉乡记》:“中国以为酒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1,脱帽露顶王公前2,挥毫落纸如云烟3。

(旭书为人传颂,故以草圣比之。脱帽露顶,醉时豪放之状。落纸云烟,得意疾书之兴。)

1《旧书》:吴郡张旭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功。《国史补》: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搵水墨中而书之,醒后自视,以为神异。《金壶记》:旭官右率府长史。《汉书》:朱博案上不过三杯。王愔《文章志》:后汉张芝好草书,学崔杜之法,韦仲将谓之草圣。

2《古乐府》:“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后汉西域传》:莫不露顶肘行。李颀赠旭诗:“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3高允《征士颂》:“挥毫颂德。”宗钦《赠高允》诗:“弹毫珠零,落纸锦粲。”潘岳《杨荆州诔》:“翰动若飞,落纸如云。”高彪诗:“抗志凌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1,高谈雄辩惊四筵2。

(谈论惊筵,得于醉后,见遂之卓然特异,非沉湎于醉乡者,此诗参差多寡,句数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间错成文,极变化而仍有条理。)

1袁郊《甘泽谣》:陶岘,开元中家于昆山,自制三舟,客有前进士孟彦深、进士孟云卿、布衣焦遂,各置仆妾,共载游山水。《滑稽传》:淳于髡曰:“朋友交游,私情相语,饮不过五六斗,竟醉矣。”《汉元帝纪》:“卓然可观。”

2庾信诗:“高谭变白马,雄辩塞飞狐。”谢瞻诗:“四筵沾芳醴。”此条师氏所引口吃之说,亦属妄撰。

蔡绦《西清诗话》:此歌眠字、天字再押,前字三押,古未见其体。叔父叔度云: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押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也。唐汝询曰:柏梁诗,人各说一句,八仙歌,人各记一章,特变其体耳,重韵何害。

王嗣奭《杜臆》曰:此系创格,前古无所因,后人不能学。描写八公,各极生平醉趣,而都带仙气。或两句,或三句、四句,如云在睛空,卷舒自如,亦诗中之仙也。

吴见思曰:此诗一人一段,或短或长,似铭似赞,合之共为一篇,分之各成一章,诚创格也。

旧刻《分类千家注》多载伪苏注,大概以杜句为主,添设首尾,假托古人,初无其事。蔡傅卿编年千家本削去,最快。前辈如邵二泉、焦弱侯,多为伪注所惑。后来《五车韵瑞》遂引作实事。张迩可《会粹》又本《韵瑞》,且于附会古人处妄添某史,可谓巧于缘饰矣。近日吴门所刻《庾开府文集》亦误引伪注,沿讹不觉,亟当正之。此篇所引伪苏注数条,概从芟却,不使惑人。

《容斋随笔》曰:此诗乐圣避贤,乃引李适之诗语。别本误以“避贤”为“世贤”,绝无意义。“世”字又犯太宗御讳。《秦州雨晴》诗云:“天永秋云薄,从西万里风。”谓秋天辽永,风从万里而来,可谓广大。而集中作“天水”,此乃秦州郡名。若用入此篇,其思致浅矣。《和李表丈早春作》云:“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正答其意,而集中作来时,殊失所谓和篇本旨。

高都护骢马行

按:高仙芝平少勃律,在天宝六载。是年,大食诸部七十二国皆降附。八载,入朝,诗云“飘飘远自流沙至”,又云“长安健儿不敢骑”,正其时也。九载,仙芝讨石国,俘其王以献,则知次年又往边疆矣。此诗当是天宝八载所作。黄云七载,梁云十一载,皆非。《汉书郑吉传》:吉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注:并护南北二道,故谓之都。

安西都护胡青骢1,声价歘然来向东2。此马临阵久无敌3,与人一心成大功4。

(此言骢马在边,而有功行阵。)

1《旧唐书》:贞观十七年,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显庆三年,移治龟兹国城。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都护府隶焉。《隋书》:西域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至冬冰合,尝得波斯马放入海,因生骢马,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马。胡青骢,犹《淮南子》所云胡骏马。古诗:“踯躅青骢马。”《广韵》:“骢,马青白色。”

2《赭白马赋》:“声价隆振。”又:“歘耸擢以惊。”注:“歘,忽也。”汉《天马歌》:“天马来,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3戴暠诗:“刀环临阵鸣。”《史记》:项王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向无敌。”

4《国语》:“戮力一心。”《大戴礼》:“均马力,齐马心。”应德琏《悯骥赋》:“展心力于知己兮。”《史记》: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1,飘飘远自流沙至2。雄姿未受伏枥恩3,猛气犹思战场利4。

(此言骢马在厩,而不忘战伐。)

1《赭白马赋》:“愿终惠养,荫本枝兮。”

2曹植诗:“飘飘随长风。”《元和郡县志》:居延泽,在张掖县东北一千六百里,即古流沙。《天马歌》:“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

3《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注:“伏枥,谓伏槽枥而秣之。”

4《西征赋》:“何猛气之咆勃。”《战国策》:张仪曰:“魏之地势,固战场也。”

婉促蹄高如踣铁1,交河几蹴曾冰裂2。五花散作云满身3,万里方音汗流血4。

(此言其形相、精力之出群。上云流沙,此云交河,正见来自远地也。)

1《南都赋》:“马踠余足。”《相马经》:“马踠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耐险峻。”《齐民要术》:“马踠欲促而大,其间才容靽,蹄欲得厚二三寸,硬如石。”踣,踏也。【邵注】“踣铁,言马蹄之坚。”

2《元和郡县志》:贞观四年,于汉车师前王地置交河县,取界内交河为名。交河源出县北天山,分流城下。《一统志》:今为西番火州地。【王洙注】唐安西去交河七十里。顾野王诗:“交河冰未坚。”赵曰:东方朔《神异记》曰:北方有层冰万里,厚百丈。诗言交河有层积之冰,马几度蹴踏之而破裂也。旧引颜赋“经玄蹄而雹散,历素皮而冰裂”,非是。盖赋谓骑射耳。玄蹄、素皮,皆射帖名,而雹散、冰裂,皆射帖声,与马踏冰裂之义无涉。

3《名画录》:开元内厩,有飞黄、照夜、浮云、五花之乘。丹元子《步天歌》:“五个花文王良星。”《李白集注》:“五花,马毛色也。”又郭若虚云: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白乐天诗“马鬣剪三花”,此另一说。

4《天马歌》:“经万里兮归有德。”《汉书》:李广利获汗血马来。注: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小孔中出,如血。赵曰:“汗血之姿,非万里无以见。”

长安壮儿不敢骑1,走过掣电倾城知2。青丝络头为君老3,何由却出横门道4。

(末用感慨作结,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此章四段,各四句。)

1郑氏曰:长安,古雍州地,汉始都此。

2崔豹《古今注》:“秦始皇有七马,一曰追电。”《隋书》:“长孙晟为总管,突厥畏之,见其赤马称为闪电。”赵注:“此言马行如电,举国皆知耳。”旧引傅玄诗“童女掣电策,童男挽雷车”,非其义。孙楚诗:“倾城远追送”。注:“倾,犹尽也。”

3古乐府:“青丝缠马尾,黄金络马头。”

4《汉西域传》:“百官送至横门外”。《三辅黄图》:“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其外有桥,曰横桥。”程大昌《雍录》:“自横门渡渭而西,即是趋西域之路。”【远注】出横门道,言欲驰驱于战场。

张綖曰:凡诗人题咏,必胸次高超,下笔方能卓绝。此诗“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如此状物,不唯格韵特高,亦见少陵人品。若曹唐《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曾敢潜忘秣饲恩。”乃乞儿语也。

王嗣奭曰:“与人一心成大功”,此盛赞马德,即所谓“其堪托死生”也。下文猛气思战场,万里看流血,壮儿不敢骑,却出横门道,节节俱蒙此意,写得雄骏绝伦,“语不惊人死不休”,洵足空前绝后矣。

胡应麟曰:七言古诗,概曰歌行。余漫考之,歌之名义,由来远矣。《南风》、《击壤》兴于三代之前,《易水》、《越人》作于七雄之世,而篇什之盛,无如《骚》之《九歌》,皆七古所始也。汉则《安世》、《房中》、《郊祀》、《鼓吹》,咸系歌名,并登乐府。或四言,上规风雅,或杂调,下仿《离骚》,名义虽同,体裁则异。孝武以还,乐府大演,《陇西》、《豫章》、《长安》、《京洛》、《东西门行》等,不可胜数,而行之名,于是著焉。较之歌曲,名虽小异,体实大同。至长、短、燕、鞠诸篇,合而一之,不复分别,又总而目之曰相和等歌。则知歌者,曲调之总名,原于上古。行者,歌中之一体,创自汉人,明矣。又曰:今人例以七言长短句为歌行,汉魏殊不尔也。诸歌行,有三言者,《郊祀歌》、《董逃行》之类;四言者,《安世歌》、《善哉行》之类;五言者,《长歌行》之类;六言者,《上留田》、《妾薄命》之类。纯用七字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纻》皆此体。自唐人以七言长短为歌行,余皆别类乐府矣。又曰:歌行,兆自《大风》、《垓下》,《四愁》、《燕歌》而后,六代寥寥,至唐大畅。王、杨四子,婉转流丽,李、杜二家,逸宕纵横。又曰: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电,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又曰:李、杜歌行,扩汉、魏而大之,而古质不及。卢、骆歌行衍齐梁而畅之,而富丽有余。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鹤注】天宝二年三月壬子,亲祀玄元庙,改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东京庙为太微宫,天下为紫微宫。据旧史改庙为宫,已在二年,题曰玄元皇帝庙,仍旧称也。五圣联龙衮,是天宝八载闰六月事,题云《冬日》,当是其冬作。盖天宝九载,公归长安,进《三大礼赋》,不在洛阳矣。【朱注】此诗所咏,即太微宫也。作于加谥五圣之后,当在八载之冬。封演《见闻记》: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谓曰:“为吾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庙其地。《唐书》:高宗乾封元年,幸毫州,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九年,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天宝元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书:玄元皇帝降于丹风门之通衙,告锡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就函谷关尹喜台西,发得之,乃置玄元庙于大宁坊,东都于积善坊临淄旧邸,亲享新庙。

配极玄都閟1,凭高禁篽长2。守桃严具礼3,掌节镇非常4。碧瓦初寒外5,金茎一气旁6。山河扶绣户7,日月近雕梁8。

(首段,记庙制之尊严。赵曰:庙在洛城北,故云配极。洙曰:庙在北邙山,故云凭高。赵曰:尊老君为圣祖,故谓守祧。符验以备非常,故得掌节。碧瓦外覆,寒气先侵矣。金茎旁列,一气上通矣。山河拱户,形其雄壮。日月近梁,状其高华。)

1《史记》:始皇为极庙,象天极。《索隐》曰:“为宫庙象天极,故曰极庙。”李峤诗:“配极光辉远”。康骈《剧谈录》:东都北邙山,有玄元观,南有老君庙,台展高敞,下瞰伊洛。《道藏》:道君处大玄都,坐高盖天。《云笈七签三洞经》:玄都上有九曲峻赠凤台琼房玉室,处于九天之上,玉京之阳。张正见诗:“玄都府内驾青牛。”《诗》:“閟宫有洫。”注:“閟,深闭也。”

2王僧孺诗:“凭高且一望。”《羽猎赋》:“禁御所营。”《汉纪注》:“篽者,禁苑之遮卫也。”《后汉纪注》:“折竹以绳悬连之,使人不得往来。”今作籞。

3《周礼》:“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注:“迁主所藏曰祧”。《唐书》:老君庙置令丞各一员。《史记》:萧何曰:“王若欲拜大将,具礼乃可。”此借用字。

4《周礼》:掌节,掌守邦节而辩其用。注:“节,犹信也,行者所执之信。”《史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亦借用字。

5刘陶駼诗:“缥碧以为瓦”。碧瓦,琉璃瓦也。谢灵运《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

6《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注:“金茎,铜柱也。”《郊祀志》:“汉武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朱注】《曹子建集》:明帝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于芳林园,茎长十二丈,大十围,使植作颂铭,则洛城金茎固有之矣。《庄子》:“通天下一气耳。”《西征赋》:“化一气而甄三才。”

7陈后主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舞影赋》:“耀金波兮绣户。”

8檀约《阳春歌》:“白日映雕梁。”

仙李蟠根大1,猗兰奕叶光2。世家遗旧史3,道德付今王4。

(此推言庙祀之由。唐奉老君为圣祖,故言很大而叶盛。《史记》不载于世家,故云“遗旧史”。明皇尝注《道德经》,故云“付今王”。)

1《申仙传》: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老子内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其母见日精下落如流星,飞入口中,因有娠。七十二岁,于陈涡水李树下,剖左掖而生。《述异记》:中山有缥李大如拳者,呼为仙李。又云:濑乡老子祠有红缥李,一李二色。唐太宗《探得李》诗云:“盘根植瀛诸,交于倚天舒。”庾信《老子庙》诗:“盘根占树底。”

2《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于猗兰殿。先是景帝坐崇芳阁,见赤气如林,来蔽户牖,乃改阁为椅兰殿。【钱笺】以”倚兰”对“仙李”,亦以汉武比玄宗也。曹植《王仲宣诔》:“伊昔显考,奕叶佐时。”注:“奕,不绝之称。”

3《唐会要》:开元二十三年,敕升老子、庄子为列传首,居伯夷之上。《西京赋》:“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

4《史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封演《闻见记》:开无二十一年,明皇亲注《道德经》,令学者习之。《书》:“今王嗣有令绪。”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1。森罗移地轴2。妙绝动宫墙2。五圣联龙衮4,千官列雁行5。冕旒俱秀发6,旌筛尽飞扬7。

(此记绘画之精工。移地轴,言山水逼真。动宫墙,言殿宇生色。冕旒承龙衮,从衣及冠也。旌筛承千官,由扈从及仪仗也。)

1原注:庙有吴道子画《五圣图》。朱景玄《名画录》:吴道玄,字道子,东京阳翟人。明皇知其名,召入内供奉。吴生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历代名画录》:吴道子学书不成。因工画。张怀瓘每云:“吴生之画,下笔有神,是张僧繇后身。”官至宁王友。孔融《与曹操书》:“今之年,喜谤前辈。《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曹植诗:“常得擅此场”。黄山谷云:“能干前辈中檀场,不独争长时辈也。”

2《肇论》:“万象森罗。”《海赋》:“地轴挺拔而争回”。《春秋元命苞》:“地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

3《续晋阳秋》:顾恺之尤好丹青,妙绝于时。应琚诗:“侈靡在宫墙。”

4《通鉴》:天宝八载六月,上以符瑞相继,皆祖宗休烈,上高祖谥曰神尧大圣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皇帝,高宗溢曰天皇大圣皇帝,中宗谥曰孝和大圣皇帝,睿宗谥曰玄贞大圣皇帝。康骈《剧谈录》:玄元观壁上有吴道子画五圣真容及《老子化胡经》事,丹青绝妙,古今无比。《淮南子》:“此五圣者,天下之盛王。”《礼器》:“天子龙衮”。

5《荀子》:“天子千官”。《记》:“兄之齿雁行”。

6又:“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沈佺期诗:“朝光映冕旒”。《蜀都赋》:“王褒..晔而秀发”。

7孔德璋诗:“风交旌旆扬。”汉高帝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翠柏深留景1,红梨迥得霜2。风筝吹玉柱3,露井冻银床4。

(此兼叙冬日之景。柏耐寒而色留,梨得霜而叶落,吹玉柱,风冽檐前。冻银床,冰凝井干也。)

1《水经注》:“翠柏荫峰。”谢朓《松赋》:“怀风音而送声,当月路而留景。”

2庾肩吾诗:“梨红大谷晚。”

3【郭知达注】风筝,谓挂筝于风际,风至则鸣也。杨慎《丹铅录》: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叶宫商。或曰风筝,檐铃也,俗谓呼风马儿。【朱注】唐人有风筝诗,前说是。李白诗:“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柳恽诗:“秋风吹玉柱。”袁淑《正情赋》:“陈王柱之呜筝。”

4赵曰:露井,露地之井。古乐府:“桃生露井上。”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绥汲寒浆。”庾肩吾诗:“银床落井桐。”【朱注】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轮架,非井栏也。”

身退卑周室1,经传拱汉皇2。谷神如不死3,养拙更何乡4。

(末乃追论老子,以见渎祀之不经。身退二句,言人往而道存。谷神二句,言神藏而迹隐。结含讽意。此章起首、中间各八句,前后三段各四句。)

1《老子道德经》:“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列仙传》:老子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积八百余年,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而去,入大秦。《孔丛子》:“今周室卑微。”

2《高士传》:“经传世国。”《老氏圣纪图》:河上公授汉文帝道德二经旨奥,帝斋戒受之。《神仙传》:汉孝景读《老子经》,有所不解,以问河上公,公乃授素书二卷。拱汉皇,谓端拱,而受此书。

3《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按:谷神,谓身中空窍处有元神也,即丹田之说。故庾信诗云:“虚无养谷神。”旧解谷为养,则谷神上不当更加养字矣。

4潘岳《闲居赋》:“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庄子》:“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钱谦益《笺》曰:唐自追祖老子,见像降符,告者不一。玄宗骂信而崇事之,公作此诗以讽谏也。配极四句,言玄元庙用宗庙之礼,为诬其祖也。碧瓦四句,言宫殿壮丽逾制,为非礼也。仙李蟠根、猗兰奕叶,言神尧以下,圣子神孙,仙源积庆,何取乎玄元而追之为祖乎?“世家遗旧史”,言太史公已不列世家,其在唐世,何谱牒之可据耶?“道德付今王”,言明皇虽尊信其教,然未能深知道德之意。皆微词也。画手八句,言画图近于儿戏。翠柏四句,叙冬日庙中景象。末四句,总括一篇大旨。老子见周德之衰,则引身去之,今安肯非时而出耶?且言汉文恭俭醇厚,深得五千言之旨,故经传致垂拱之治,今之崇尚,则异是矣,亦申明“道德付今王”之意也。老子之学,归本于谷神不死,为天地根,假令长生驻世,亦当藏名养拙于无何有之乡,岂其凭人降形,炫耀光景,以博后人之崇奉乎?此诗虽极意讽谏,而铺张盛丽,语意浑然,所谓“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也。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陈无已先生语余曰:“今人爱少陵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予曰:“如何等是?”曰:“《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叙述功德,反覆伸意,事核而理长。《阆中歌》,辞致峭丽,语脉新奇,句清而体好。兹非立格之妙乎?《江汉》诗言,乾坤之大,腐儒无所寄其身。《缚鸡行》言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兹非命意之深乎?《赠希鲁》云“轻身一鸟过”,力在一过字。《徐步》诗云:“花蕊上蜂须”,力在一上字。兹非用字之精乎?学者体其格,高其意,练其字,则自然有合矣,何必规规然仿像之乎。”

汪道昆曰:唐尊老子为圣祖,故曰盘根,曰奕叶,曰挑,曰节,皆以祖庙事言。诗句清丽奇伟,势欲飞动,可与吴生画手,并绝古今。

毛先舒曰:此篇钱氏以为皆属讽刺,不知诗人忠厚为心,况于子姜耶。即如明皇失德致乱,子美于《洞房》、《宿昔》诸作,及《千秋节有感》二首,何等含蓄温和。况玄元致祭立庙,起于唐高祖,历世沿记,不始明皇,在洛城庙中,又五圣并列,臣子入谒,宜何如肃将者。且子美后来献《三大礼赋》,其《朝献太清宫》,即老子庙也。赋中竭力铺扬,若先刺后颂,则自相矛盾亦甚矣,子美必不出此也。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

此诗梁氏编在天宝十四载,是年十一月安禄山已反,而诗中并无伤乱之词,知其非此时矣。黄氏据《通鉴》“八载冬,冰合”,遂以此证“黄河十月冰。”按“诗意本谓塞外河冰,引证未台。大抵属未乱以前之诗,其年数已不可考矣。又按:开元天宝间,府兵罢,折冲停,民间挟兵器者有禁。“王者今无战”,正指其时,盖天宝六七载,时在京师作也。自此以后,边将多尚战功矣。【鹤注】武卫将军之名,起于魏许褚。《唐书》:左右武卫大将军各一员,将军各一员,掌统领宫禁警卫之法。谯周《法训》:挽歌出于田横之门人,挽柩而行,因谓之挽歌。

严警当寒夜1,前军落大星2。壮夫思敢决3,哀诏惜精灵4。王者今无战5,书生已勒铭6。封侯意疏阔7,编简为谁青8。

(首章,记初丧情事。上四,言身殁可哀。下四,言功存足述。夜落将星,见其有关气运。敢决,念生前。精灵,伤死后。无战,世际承平。勒铭,立碑墓道。意疏阔,褒封绝望。为谁青,史简足传也。《杜臆》:封侯句,无限感慨,与汉文帝惜李广不遇时者同意。)

1武卫主警卫宫禁,故云严警。《魏志》:太后令曰:“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梁武帝诗:“调梭辍寒夜。”

2诸葛武侯《与步騭书》:“仆前军在五丈原。”《晋阳秋》:“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往西南,投于诸葛亮营,俄而亮卒。”

3《扬子》:“壮夫不为。”

4《吴都赋》:“舜禹精灵,留其山河。”

5【卢注】是时罢府兵,停折卫,禁民间挟兵器,故云“今无战。”淮南王安书:王者之师,有征无战。”

6《晋书苏峻传》:少为书生,有才学。蔡邕《张伯雅祠堂碑》:“假石勒铭。”此谓墓铭也。旧引班固作《燕然山铭》,勒石纪功,未合。

7《后汉梁棘传》:大丈夫生当封侯,死当庙食。贾谊《鵩赋》:“制度疏阔。”王右军《书论》:“疏阔相间。”

8刘歆《责太常书》:“或脱简,或脱编。”刘孝标书:“青简尚新。”

其二

舞剑过人绝1,鸣弓射兽能2。铦锋行惬顺3,猛噬失蹻腾4。赤羽千夫膳5,黄河十月冰6。横行沙漠外7,神速至今称8。

(次章,忆生前忠勇,承上思敢决。锋利而师行皆顺,此剑之雄。中箭而猛兽失威,此弓之捷。操此绝技,率众渡河,直能横行沙漠矣。《杜臆》:行惬顺,谓所向如意。失蹻腾,谓应弦倒兽。赤羽旗下,干夫会膳,言孤军深入,塞外黄河,十月冰冻,见不避苦寒,此正形容其横行神速。)

1《汉书》:“项庄请以剑舞。”《前汉晁错传》: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伎艺,过人绝远。

2阴铿诗:“战士夜呜弓。”

3《西京赋》:“胸突铦锋。”

4《西部赋》:“掎僄狡“扼猛噬。”梦弼云:猛噬,猛虎之啮噬者。卢注谓即饮羽意,犹曹景宗云“放箭如饿鴟叫泽中”,此欲配合话锋耳,失之纤巧。蹻腾,壮跃之貌。

5《家语》:子路曰:“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注:羽,旗也。按:刘会孟以赤羽为塞雁,不知十月时雁已南翔矣。钱谦益以赤羽为箭羽,岂军行绝漠,能射禽充食乎。千夫,指军士。《牧誓》:“千夫长,百夫长。”

6虞世南诗:“冰壮黄河绝。”按:《钱笺》引《左传》:“公徒释甲,执冰而饮。”注云:“冰,椟丸盖也。”此说晦曲。

7《前汉樊哙传》:“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8《晋书》:张宾谓石勒曰:“用兵贵神速,勿后时也。”

后人崇尚杜诗,于炼字、炼句、炼格莫不取法焉。如杜:“铦锋行惬顺,猛噬失睛腾。”上二字用《汉书》作对。王介甫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借用《汉书》字,而语尤工巧。杜:“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将地里年数作对。柳子厚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苏子瞻云:“故山西望三千里,往事回思十二年。”亦本杜句,但杜以两语领全诗,柳、苏只中间叙述耳。杜《郑驸马宅宴》诗,上尾用薄、麓、谷,乃同韵字。唐末章碣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雪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七律中,隔句用韵,并为奇格。但杜出之无心,而章却摹仿有意也。

其三

哀挽青门去1,新阡绛水遥2。路人纷雨泣3,天意飒风飙4。部曲精仍锐5,匈奴气不骄。无由睹雄略6,大树日萧萧7。

(三章,想死后余威,承上惜精灵。上四,言归榇堪伤。下四,言边功犹在。)

1哀挽,挽丧车而哀愉也。《三辅黄图》: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其青色,因名青城门。

2崔融诗:“京兆新阡辟,扶阳甲第开。”《原涉传》:京兆尹曹氏葬茂陵,谓京兆阡。涉慕之,起父冢,表曰原氏阡。阡,墓表也。《水经注》:绛水,出绛山西北,流注于浍。应劭曰:绛水,出绛县西南。【邵注】绛州去长安六百里。

3阮瑀诗:“悲声感路人。”赵曰:诸葛亮亡,人皆野哭。曹植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颐。”

4尚德缓刑书,以应天意。庾仲初《吊贾谊文》:“飙风独丧。”《尔雅》:“风从下上曰飘。”

5《光武纪注》:大将军营有五部、三校尉,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晋书刘牢之传》:领精锐为前锋。精仍锐,精力仍然勇锐也。

6《通鉴》:燕梁琛谓苻坚曰:“吴王垂雄略冠世,折冲御侮。”

7大树,暗用冯异事,见首卷。

此诗次章云“横行沙漠外”,将军盖能立功边外者。首章则云“封侯意疏阔”,末章又云“大树日萧萧”,是能有功而不伐者,异于边将之邀功生事矣。公特表而出之,以致深惜焉。

张希良曰:诗题不纪姓名,按唐乔潭《裴将军舞剑赋序》:“后元年秋九月,羽林裴公献戎捷于京师,上御花萼楼,大置酒。酒酣,诏将军舞剑,为天下壮观。”赋云:“将军以幽燕劲卒,耀武穷发。俘海夷,虏山羯,振旅阗阗,献功魏阙。”后元年,当是明皇之天宝初载,花萼楼亦其明验,少陵诗中“横行沙漠外”,“匈奴气不骄”等语合。将军,意即裴羽林也。裴名旻,善射,一日斃十一虎,见《唐书李白传》、《太平广记》虎部。又与诗之“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者合,存以俟考。王维亦有《赠裴将军》诗云:“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琱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檎黠卤,始知天上右将军。”亦与舞剑鸣弓合。又,唐之裴氏,多籍山西,篇中“新阡绛水遥”似亦指裴旻。但《唐书宰相表》裴晏官金吾将军,与武卫将军不合,未知是否也?

赠翰林张四学士蝈

【鹤注】天宝十三载,垍贬卢溪郡司马,旋召还,迁太常卿。题云赠翰林张学士,则在夫贬司马前。诗云“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意是天宝九载自河南归时作。是时未献赋,故诗不及之。梁权道编在十四载,非。《旧唐书张说传》:二子均、垍,皆能文。《唐会要》:玄宗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别旨制诏书敕,犹或分在集贤。开元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别建学士院,俾专内命。太常少卿张垍、起居舍人刘光谦等,首居之,而集贤所掌,由是罢息。

翰林逼华盖1,鲸力破沧溟2。天上张公子3,宫中汉客星4。

(首叙翰林张增。逼华盖,其位高。破沧溟,其势大。宰相之子,故云公子。垍,尚公主,故比客星。)

1《唐会要》:翰林院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厢重廊之后,学士院在翰林院之南,别户东向。《晋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蔽覆大帝之座也,盖下九星曰杠,盖之柄也。”《蔡邕传》:“拥华盖而奉皇极。”洙曰:逼,言密迩帝座。

2《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兀孤游。”《吴都赋》:“徽鲸背中于群犗。”注:“徽鲸,鱼之有力者。赵曰:破,如宗患所云“乘风破浪”之破。谢朓笺:“沧俱未运,波臣自荡。”

3《汉书》:成帝时童谣曰:“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帝每微行出,常与张放俱,称富平侯家,故曰张公子。

4《蜀志》:《出师表》:宫中府中,皆为一体。《后汉书》:光武与严光共卧,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宗懔《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一女织,一丈夭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而还。庾肩吾《江州》诗“汉使俱为客,星槎共逐流”,虞茂《赋昆明池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徐陵诗“张星旧在天河上,山来张姓本连天”,俱用此事。【张远注】此乃切张姓而用,旧引严光,与此不切。今按:公《赠太常卿张垍》诗“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盖尝奉使于外,故有“宫中汉客星”句耳。《旧唐书》:垍尚宁亲公主,玄宗特加恩宠,许于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

赋诗拾翠殿1,佐酒望云亭2。紫浩仍兼绾3,黄麻似六经4。内颁金带赤5,恩与荔枝青6。

(次叙才华宠遇。赋诗二句,居禁地也。紫浩二句,优文翰也。内分二句,多恩眷也。)

1魏文帝诗:“赋诗以写怀。”《两京新记》:大福殿,在麟德殿北。拾翠殿,在大福殿东南。

2《汉高帝本纪》:上置酒沛宫,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应劭曰:“助行酒。”《长安志》:大福殿、拾翠殿、西内延嘉殿西北有景福台,台西有望云亭。

3【王沫注】紫浩,谓以紫泥封浩。黄麻,谓写浩词于黄麻纸上,《陇右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而粘,用贡封玺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西京杂记》:汉以武都紫泥为玺室,加绿绨其上。

4《唐会要》:中书以黄、白二麻为纶命重、轻之辩。开元三年十月,始用黄麻纸写诏。上元三年二月,制敕并用黄麻纸。李肇《翰林志》:故事,中书舍人专掌诏诰。开元间,始置学士,大事直出中禁,不由两省。凡制用白麻纸,诏用白藤纸,书用黄麻纸。《东都赋》:“按六经而校德。”【鹤注】制诰本集贤学士领之,今翰林学士得分掌,故云兼绾。写诰词于黄麻,训词谨严如六经。薛苍舒曰:自别置学士院以专掌内命,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人院一岁,则迁知制诰班矣。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

5《唐书》绯为四品服,浅绯为五品服,并金带,但■数别。

6【朱注】《唐书》:贵妃嗜生荔枝,明皇置驿传送。垍尚主,宅在禁中,得与此赐,所谓“恩与荔枝青”也。《海录碎事》载,戎州出绿荔枝,肉熟而皮犹绿。曾子固《荔枝状》云:江家绿,出福州。又色红而有青斑者,名虎皮,亦出福州。荔枝青殆即此类乎。旧注引《杨文公谈苑》“荔枝金带”乃是宋制,且与上句复出。李肇《国史补》:张均兄弟俱在翰林,垍以尚主,独赐珍玩,以夸于均。均曰:“此乃妇翁与女婿,固非天子赐学士也。”

无复随高凤1,空余位聚萤2。此生任春草3,垂老独漂萍4。傥忆山阳会5,悲歌在一听6。

(末乃自叙,结出赠诗意。不能随凤高鶱,依然聚萤励志耳。春草,叹卑微。漂萍,伤流落。山阳会,望其念旧。听悲歌,讽其汲引。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六句。)

1《诗》:“凤凰鸣矣,于彼高冈。”颜延之《秋胡》诗:“椅梧倾高凤。”

2《晋书》: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以练囊盛数十萤火,照书读。《颜氏家训》:“古人勤学,照雪聚萤。”

3梁元帝诗:“既看春草歇。”

4蔡邕《房桢碑》:“享年垂老。”鲍令晖诗:“流漂萍无根。”

5《魏氏春秋》:嵇康寓居河内山阳,与王戎、向秀同游。秀后经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

6《史记项羽纪》:“悲歌慷慨。”《韩非子》:“一听而公会。”

乐游园歌

《英华》题作《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歌》。张蜒曰:天宝十载,公献赋,诏试集贤院,为宰相所忌,得参列选序,详诗中“圣朝已知贱士丑”,似当在此岁作。【鹤注】唐以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为三令节。德宗时,李泌请废正月晦日,以二月朔为中和节。《汉书》: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注:《三辅黄图》云:在杜陵西北。《长安志》:乐游苑,在京兆万年县南八里,亦曰乐游原。洙曰:《西京记》:乐游园,汉宣帝所立。唐长安中,太平公主于原上置亭游赏。其地四望宽敞,每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戏就此祓禊登高,幄幕云布,车马填塞,虹彩映日,馨香满路,朝士词人赋诗,翌日传于京师。

乐游古园崒森爽1,烟绵碧草萋萋长2。公子华筵势最高3,秦川对酒平如掌4。

(首从宴园叙起。木森、草碧,言近景。秦川如掌,言远景。惟地势高,故一望皆见。)

1崒,山危峻貌,《子虚赋》:“隆崇嵂崒。”森爽,森疏而爽豁也。

2鲍照诗:“岫远云烟绵,谷屈泉靡迄。”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楚辞》:“芳草生兮萋萋。”

3公子,指杨长史。《楚辞》:“思公子兮不敢言。”

4《三秦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周王褒诗:“遥遥秦川水。”曹孟德诗:“对酒当歌。”《长安志》: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如掌。沈佺期诗:“秦地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1,更调鞍马狂欢赏2。青春波浪芙蓉园3,白日雷霆夹城仗4。阊阖晴开詄荡荡5,曲江翠幕排银榜6。拂水低回舞袖翻7,缘云清切歌声上8。

(次记园中景事。酌瓢之后,调马而行,得以尽览诸胜。芙蓉苑、夹城道、曲江池,此明皇游幸之处。仗过门开,翠幕银榜,舞袖歌声,皆园前所闻见者。)

1《杜臆》:《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有长生木,盖以木为瓢也。晋稽含有《长生木赋》。《邺中记》:金华殿后,种双长生树,八九月乃生花,花白,子黑,大如橡子,世人谓之长生树。《世说》:王怀祖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2《抱朴子》:马不调造父,不能超千里之迹。谢灵运歌行:“欢赏兮岁易沦。”

3曹植诗:“白日曜青春。”张礼《游城南记》:芙蓉园,在曲江西南,与杏园皆秦宜春下苑地。园内有池,谓之芙蓉池,唐之南苑也。《两京新记》:开元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亘罗城复道,经通化门观,以达兴庆宫,次经春明、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

4《易》:“鼓之以雷霆。”

5《楚辞》:“倚阊阖而望予。”《汉礼乐志》:“天门开,款荡荡。”《汉书注》:“詄,读如迭。又旧注:“詄,缓也。”于义不切。如淳云:“詄荡荡,天体清坚之状。”亦于詄字无涉。一本作泆,犹云荡泆也。

6潘岳《籍田赋》:“翠幕默以云布。”《北史》:姚妄张翠幕绣帘,挂金篆银榜。张正见诗:“银榜映仙宫。”

7潘尼诗:“仓卒低回。”张正见诗:“舞袖飘金谷,歌声绕凤台。”

8《鲁灵光殿赋》:“缘云上征。”《飞燕外传》:音词舒闲清切。《西京杂记》:高帝令戚夫人作《出塞》《望归》之曲,后宫齐唱,声入云霄。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辞不辞1。圣朝亦知贱士丑2,一物但荷皇天慈3。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4

(未乃借酒遣怀。上四叹年衰,下四慨不遇也。朝已见弃,而天犹见怜,假以一饮之缘,其无聊亦甚矣。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八句。)

1《列子》:景公举杯自罚。陈后主诗:“杯深犹恨稀。”

2后汉冯衍《说邓禹书》:“圣朝享尧舜之荣。”扬子曰:“秦之士也贱。”陆机云:“玄冕无丑士。”

3一物,指酒,犹陶公云杯中物。江淹诗:“一物之微,有足悲者。”《楚辞》:“皇天无私阿兮。”

4庾信诗:“苍茫落余晖。”朱异诗:“值塞野之苍茫。”赵注以苍茫为荒寂貌。《杜臆》谓苍茫咏诗,乃勃然得意处,引公诗“苍茫兴有神”为证。今按:上文语涉悲凉,末作发兴语,方见后劲。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鹤注】梁氏编在天宝十三载,不知何据,应在禄山陷京师之前,十载奏赋之后。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作。”《两京新记》:京城东第一街进昌坊慈恩寺,隋无漏寺故地。西院浮屠六级,高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门玄奘所立。《长安志》:慈恩寺在万年县东南八里。

高标跨苍穹1,烈风无时休2。自非旷士怀3,登兹翻百优4。

(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塔高,故凌风。百忧,悯世乱也。)

1《蜀都赋》:“阳鸟回翼乎高标。”《尔雅》:“穹苍苍,天也。”郭璞曰:“天形穹窿,其色苍苍。”丹元子《涉天歌》:“昭昭列象布苍穹。”

2古乐府:“暮秋烈风起。”

3鲍照诗:“安知旷士怀。”

4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此云翻百忧,盖翻其语也。《诗》:“逢此百忧。”

方知象教力1,足可追冥搜2。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多3。

(此叙登塔之事。象教,建培者。冥搜,登塔者。穿窟出穴,所谓有冥搜也。【卢注】“磴道屈曲,如穿龙蛇之窟。历尽盘错,始出枝撑之幽。)

1王. 《头陀寺碑》:“正法既没,象教凌夷。”注:“象教,言为形象以教人也。”

2孙绰《天台山赋序》:“夫非远寄冥搜,何肯遥想而存之。”谓此塔真可追攀而冥搜也。

3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枝撑权丫而斜据。”注:“枝撑,交木也。”黄山谷曰:塔下数级皆枝撑洞黑,出上级乃明。

七星在北户1。河汉声西流2。羲和鞭白日3,少吴行清秋4。秦山忽破碎5,泾渭不可求6。俯视但一气7,焉能辨皇州8。

(此记登塔之景。上四,仰观于天,见象纬之逼近。下四,俯视于地,见山川之微渺。总是极摹其高。星河夜景,西流,秋候之象。羲和昼景,鞭日,秋光短促也。忽破碎,谓大小错杂。不可求,谓清浊难分。皇州莫辨,薄暮阴翳矣。)

1《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春秋运斗枢》:斗,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瑶光。《吴都赋》:“开北户以向日。”

2古诗:“河汉清且浅。”《广雅》:“天河谓之天汉,亦曰河汉。”魏文帝诗:“天汉回西流。”

3《楚辞》:“吾令羲和弭节。”王逸注:“羲和,日驭也。”又:“白日昭只。”

4《月令》:“盂秋之月,其帝少吴。”潘尼诗:“朱明送夏,少吴迎秋。”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

5【朱注】秦山,指终南诸山。《广舆记》:蓝田有秦岭,乃南山之脊。若陇西秦山,与此相去甚远。贾谊《旱云赋》:“正云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

6《诗》:“泾以渭浊。”鲍照诗:“泾渭不可杂。”【鹤注】泾渭乃关西大川,韦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漕于西市。

7魏文帝诗:“俯视清水波。”《西征赋》:“化一气而甄三才。”

8鲍照诗:”表里望皇州。”皇州,帝都也。

回首叫虞舜1,苍梧云正愁2。惜哉瑶他饮,日晏昆仑丘3。黄鹤去不息,哀鸣何所投4。君看随阳雁5,各有稻粱谋。

(末乃登塔有感,所谓百忧也。回首二句,思古,以虞舜苍梧比太宗昭陵也。惜哉二句,伤今,以王母瑶池比太真温泉也。【朱注】末以黄鸽哀呜自比,而叹谋生之不若阳雁,此盖优乱之词。此章前二段各四句,后二段各八句。)

1王粲诗:“回首望长安。”《杜诗博议》: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故以虞舜方之。【朱注】《西京新记》载,兹恩寺浮屠前阶,立太宗《三藏圣教序》碑。回首叫舜,寓意在大宗。旧谓泛思古圣君者,非也。

2《记》:“舜葬于苍梧之野。”《山海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中有九疑山,舜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文选注》:《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太梁。”谢眺诗:“云去苍梧野。”江总诗:“云愁数处黑。”

3程嘉燧曰:明皇游宴骊山,皆贵妃从幸,故以日晏昆仑讽之。魏文帝诗:“惜哉时不遇。”《列子》:穆王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乃观日之所入,日行万里。鲍照诗:“夕饮乎瑶池。”《史记张汤传》:“日晏,天子忘食。”

4《韩诗外传》:田饶谓鲁哀公曰:“夫黄鹊一举千里,止君园池,啄君稻粱,君犹贵之,以其从来远也。故臣将去君,黄鹊举矣。”晋《黄鸽曲》:“黄鹄参天飞,半道还哀鸣。”沈约诗:“惊麏去不息。”

5《禹贡》:“阳鸟攸居。”注:“随阳之鸟,鸿雁之属。”

三山老人胡氏曰:此诗讥切天宝时事也。秦山忽破碎,喻人君失道也。泾渭不可求,言清浊不分也。焉能辨皇州,伤天下无纲纪文章,而上都亦然也。虞舜苍梧,思古圣君而不可得也。瑶池日晏,谓明皇方耽于淫乐而未已也。贤人君子,多去朝廷,故以黄鹄哀鸣比之。小人贪禄恋位,故以阳雁稻粱刺之。钱谦益曰: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析崩之惧,正起兴也。焉能辨皇州,恐长安不可知,所以回首而叫虞舜。苍梧云正愁,犹太白云“长安不见使人愁”也。唐人多以王母喻贵妃。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不可以为常也。

同时诸公登塔,各有题咏。薛据诗已失传;岑、储两作,风秀熨贴,不愧名家;高达夫出之简净,品格亦自清坚。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三家结语,未免拘束,致鲜后劲。杜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

岑参诗云:“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松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储光羲诗云,“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闻,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虚形宾大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迆,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几了义归。崱■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高适诗云:“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言是羽翼生,回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鹤云】梁氏编在上元二年成都作,盖以“成”为“成都”,“华”为“华阳。”《唐志》:成都、华阳两县为附郭,乃次赤。按:诗云长安苦寒,又言南山之豆,东门之瓜,皆长安京兆事。其云“故旧礼数绝”,又云“弃掷与时异”,当是天宝十年,召试后,送隶有司参选时作。成华当作咸华,盖咸阳、华原二县也。

赤县官曹拥才杰1,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2。

(首段,有慨身世。惟少年得志,故老成落魄。自称杜陵野老,诗作于长安,明矣。赤县官曹,本谓长安贵人,不指两县诸子。盖投简诸子者,另有其人也。朱注误认两县为赤县,故有畿县之疑。《正异》不知长安即赤县,故欲改为长夜。总错在侍题“成”、“华”二字耳。)

1《元和郡县志》:大唐具有赤、畿、望、紧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具,京之旁邑为畿县。曹植赋:“在官曹之典列。”沈约诗:“吏部信才杰。”

2《前汉地理志》:杜陵属长安,古杜伯国,宣帝葬此,因曰杜陵。《长安志》:杜陵,今在奉先城东南二十五里。《后汉李固传》:霍光忧愧发愤,悔之骨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1,青门瓜地新冻裂2。乡里儿童项领成3,朝廷故旧礼数绝4。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5。饥卧动即向一旬6,敝衣何啻联百结7。君不见空墙日色晚8,此老无声泪垂血9。

(此自述饥寒之状。《杜臆》:乡里后辈,挟势骄人,固不足责;乃故旧在朝,而礼数亦绝,尚何望乎?疏懒在性,公之致贫在此,公之立品亦在此。又曰:闒冗尊显,贤哲弃遗,则时事可知。无声泣血,伤已而并优世矣。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1《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

2青门瓜,注别见。傅玄诗:“冬寒地为裂。”

3乡里小儿,出陶潜传。《诗》:“四牡项领。”注“项,大也。四牡者,人所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后汉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注:“自恣也。”

4任昉《哭范仆射》诗:“生平礼数绝。”

5稽康书:“匪降自天,实由疏顽。”

6饥卧,暗用袁安卧雪事。

7王隐《晋书》:董威辇,拾残缯结为衣,号曰百结。

8张协诗:“青苔依空墙。”

9蔡琰《胡笳》:“哭无声兮气将咽。”又曰:“十拍悲深兮泪成血。”卢世..曰:投简中,入乡里儿童数语,意觉不平。然是一片真气激出,不能隐忍,不宜隐忍者也。岂许暖暧昧昧假敦厚辈所敢望其边际,故曰“诗可以怨。”

杜位宅守岁

【鹤注】诗云“四十明朝过”,则是天宝十载为四十岁。《唐书世系表》:杜位出襄阳房,为考功郎中、湖州刺史。《困学纪闻》:位,李林甫诸婿也。《年谱》:天宝十载,林甫方在相位,盏簪、列炬,其炙手之徒与?公集有《寄杜位》侍,题下原注:“位京中宅,近西曲江。”

守岁阿戎家1,椒盘已颂花2。盍簪喧枥马3,列炬散林鸦4。四十明朝过5,飞腾暮景斜6。谁能更拘束7,烂醉是生涯8。

(上四,守岁之事。下四,岁终有感。赵汸云:椒盘颂花,位宅设宴。喧马、散鸦,言会同者骑从之盛。又云:公年四十,进《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集贤院,而未尝授官。此诗除夕所赋。后四句,感慨豪纵,读之可想公之为人。【顾注】公目击附势之徒,见位而伛偻俯仰,不胜拘束,故言不能效此拘束之态,惟有烂醉是吾生涯而已。)

1唐太宗有《守岁》诗:“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孟浩然诗:“守岁接清筵。”则知除夜守岁,唐时风俗然也。《通鉴注》:晋宋间,人多呼弟为阿戎。《宋书》:谢惠连初不为父所知,族兄灵运曰:“阿戎才悟如此,而何作常儿遇之?”【朱注】《南史》:齐王思远,小字阿戎,王晏从弟也,明帝废立,尝规切晏。及晏拜骠骑,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际,阿戎劝吾自裁,若如其言,岂得有今日?”思远曰:“如阿戎所见,尚未晚也。”诗用阿戎,盖出此耳。胡严曰:阿戎,注家改为阿咸,不知阿咸乃叔侄事,与兄弟不相当。东坡与子由诗“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正喧哗”,亦一时误用耳,不必据以为证。

2崔寔《四民月令》: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后世率于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置酒中,号椒盘焉。《晋书》:刘臻妻陈氏,元旦献椒花颂曰:“标美灵葩。爰采爰献。”

3《易豫》九四爻:“勿疑朋盍簪。”王弼解盍为合,解答为速,盖因古冠有奔,不谓之眷耳。《程传》则解答为聚,所以聚髮也。此诗盖簪对列炬,取朋友聚合之义,直作冠簪说矣,阴铿诗:“亭嘶背枥马。”

4沈佺期侍:“岁炬常燃桂。”炬,烛火也。

5《记》:“四十曰强仕。”【顾注】言四十自明朝而过,则是年正四十也。

6夏侯湛《抵疑》:今吾子攀其飞腾之势,挂其羽翼之未。李尤诗:“年岁晚暮日已斜。”

7任昉诗:“拘束名教里。”

8《庄子》:“吾生也有涯。”

敬赠郑谏议十韵

【鹤注】此当是天宝十载奏赋后作,故有求颜阖、厌祢衡之句。梁氏编在十一载为是。谏议大夫,起于后汉。韦彪疏曰: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是也。《续通典》:武后龙朔二年改为正谏大夫,开元以来仍复,凡四人,属门下省。

谏官非不达1,诗义早知名2。破的由来事3,先锋孰敢争4。思飘云物外5,律中鬼神惊6。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7。

(此赞郑诗才。诗义知名,乃通节之纲。破的,如射之中。先锋,如战之勇。云物外,言思穷高远。鬼神惊,言巧夺化工。洙曰:曲尽物理,故无遗憾,才气浩瀚,故有波澜。)

1首言谏官虽达,其知名实以诗重耳。谏官二字,写萧望之疏。唐太宗诏:“每宰相入内,平章大计,必使谏官随人,与闻政事。”

2《诗序》:“诗有六义。”庾信《枯树赋》:“海内知名。”

3《世说》:王长史曰:“我往辄破的胜我。”庾翼谓谢尚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易传》:“其所由来者渐矣。”谢灵运诗:“由来事不同。”

4《蜀志》:曹公使关羽为先锋。《史记张良传》:“慎毋与楚争锋。”

5《左传》:“必书云物。”

6王褒《四子讲德论》:“转运中律。”《诗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7鲍照诗:“毫髮一为瑕。”《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尔雅》:“大波为澜,小波为沦。”鹤曰:陆机《文赋》:“或沿波而讨源,或龙见而鸟澜。”波澜二字本此。又诗:“翻覆若波澜。”曹植《魏武帝诔》:“谋过老成。”毫髮无憾,谓字句斟酌;波澜老成,谓通篇结构,包大小而言。

野人宁得所1,天意薄浮生2。多病休儒服3,冥搜信客旌4。筑居仙缥缈5,旅食岁峥嵘6。使者求颜阖7,诸公厌祢衡8。

(此自叙沦落。野人失所,因浮生命薄也。下六,皆失所之状。不修儒服,而但任客旌,则行踪难定矣。卜居无地,而旅食多年,则谋生不给矣。求贤有诏,而当事忌才,则抱志莫伸矣。【鹤注】使者二句,指召试不遇言。)

1《说苑》:“苟可而行,谓之野人。”《汉主父偃传》:“彼人人喜得所。”

2《息夫躬传》:“民心悦而天意得矣。”《庄子》:“其生也若浮。”

3庾信诗,“茂陵忽多病。”《庄子》:鲁少儒,哀公曰:“举国儒服。”

4冥搜,谓搜寻幽胜。

5谢灵运诗:“蹑险筑幽居。”《海赋》:“群仙缥缈,餐玉清涯。”

6峥嵘,谓年齿日高。《舞鹤赋》:“峥嵘而愁暮。”

7《庄子》:鲁君闻颜圃,得道之士也,使人以币先焉。阖对曰:“恐听误,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求之,则不得已。

8《后汉书》:祢衡气刚做,好矫时慢物。曹操怀忿,以才名不欲杀之,送刘表。表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卞急,送衡与之,为所杀。《史记主父僵传》:上不召,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

将期一诺重1,歘使寸心倾2,君见途穷哭,宜忧阮步兵3。

(末望谏议之汲引也。期诺于人,而此心先倾,求援急也。途穷之哭,公盖大声疾呼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1一诺,注见首卷。

2郑氏曰:歘,暴起也。吴迈远诗:“寸心从此弹。”沈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

3《阮籍传》:籍率意命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闻步兵厨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斜,乃求为步兵校尉。

王嗣奭曰:他人赠谏议,必用伏蒲、廷诤等语,公则止赞其诗词,盖自李林甫为相,谏诤路绝,故不作虚辞以谀人,此其立言有法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诗人赞美同志诗篇,多比珠玑壁玉、锦绣花草之类,至杜公,岂肯作此陈腐语那。如《寄岑参》诗云“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夜听许十诵诗》云“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赠卢琚》诗云“藻翰唯牵率,湖山合动摇”,《赠谏议》诗云“毫髮无遗恨,波澜独老成”,《寄李白》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赠高适》诗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皆惊人语也。视余子,其神芝之与腐菌哉。

兵车行

《杜臆》: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周礼》有兵车之会。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1。耶娘妻子走相送2,尘埃不见咸阳桥2。牵衣顿足拦道哭4,哭声直上干云霄5。

(首段,叙送别悲楚之状,乃纪事;下二段,述征夫苦役之情,乃纪言。辚辚,众车之声。萧萧,鸣不喧哗。行人,行役之人。)

1《诗》:“有车辚辚。”又:“萧萧马鸣。”又:“行人彭彭。”《搜神记》:李楚宾带弓箭游猎。

2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魏文帝诗:“妻子牵衣袂。”

3《楚辞》:“蒙世俗之尘埃。”【钱笺】尘埃不见,言出师之盛。《元和郡县志》:便桥,在咸阳县西南十里,以与便门相对,因名,汉武帝造。中渭桥,在咸阳县东南二十里,本名横桥,秦始皇造。皆架渭水。《一统志》:便桥,唐时名咸阳桥。

4何逊诗:“儿女牵衣位。”《国策》:张仪说秦,顿足徒裼。《酷吏传》:路温舒顿足而叹。

5《北山移文》:“干云霄而直上。”

道旁过者问行人1,行人但云点行频2。或从十五北防河3,便至四十西营田4。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5。边庭流血成海水6,武皇开边意未已7。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8,干村万落生荆杞9。纵有健妇把锄犁10,禾生陇亩无东西(11)。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12)。

(次提过者行人,设为问答,而以“君不闻”数语作收应。曰防河、曰营田、曰戍边,所谓点行频也。开边未已,讥当日之穷兵。至于村落萧条,夫征妇耕,则民不聊生可知。本言秦兵,而兼及山东,见无地不行役矣。)

1古乐府词:“观者盈道旁。”

2师氏曰:点行,汉史谓之更行,以丁籍点照上下,更换差役。

3【钱笺】《旧唐书》:开元十五年十二月,制以吐蕃为边害,令陇右道及诸军团兵五万六千人,河西及诸军围兵四万人,又征关中兵万人,集临洮,朔方兵万人集会州,防秋,至冬初无寇而罢。是时,吐蕃侵扰河右,故曰防河也。

4《唐食货志》: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以置营田,有警则以军若夫千人助役。《杜臆》:营田,乃戍卒备吐蕃者。

5《韩非子》:里正与伍老。《海录碎事》:唐制,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二仪实录》: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周武帝裁为襆头。鲍氏曰:时老幼俱战亡,又括乡里之少小者,故里正为之裹头揖甲也。韩驹曰:归来头已白,又屯戍边疆,言役使无已时也。《史记》:中国扰乱,诸秦所徙戍边者皆复去。

6《后汉书》:“卧鼓边庭。”《史记蔡泽传》:“流血成川。”《杜臆》:《唐鉴》:天宝六载,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帝不快。董延光自请取石堡,帝命忠嗣分兵助之,不克。八载,帝使哥舒翰攻拔之,士卒死者数万,故有“边城流血”等语。

7【钱笺】唐人诗称明皇多云武皇,王昌龄“白马金鞍从武皇’,韦应物“少事武皇帝”,公亦云“武帝旌旗在眼中”也。班固曰:武帝广开三边。谢灵运诗:“辞殚意未已。”

8《汉书》:汉家自有制度。黄希曰:古所谓山东,即今之河北晋地是也。今所谓山东,古之齐地,青齐是也。阎若豫曰:此谓华山以东,不指泰山之东,亦不指太行之东。秦时,河山以东,强国六,皆山东地。《十道四蕃志》: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六州。《杜臆》云:隋得天下,改郡为州,唐又改州为郡,凡一百九十二郡。曰州,仍旧名也,曰二百州,已尽天下矣。阎若璩曰:旧注云,山东者,太行山之东,非也。《通鉴》:秦孝公时,河山以东,强国六。胡三省注云:河自龙门上口,南抵华阴而东流,秦国在河之西。山自鸟鼠同穴,连延为长安南山,至于太华,秦国在山之西。韩、魏、赵、齐、楚、燕六国,皆在河山以东。又考:贾谊所谓建武关、函谷、临晋关者,大抵为备山东诸侯。可见自秦之外,皆谓之山东矣。

9《世说》:陆士衡入洛,次河南惬师逆旅。妪曰:“此东数十里无村落。”阮藉诗:“堂上生荆杞。”【邵注】兵乱地荒,尽生荆棘拘杞。

10王彦辅曰:健妇耕,则夫远征可知。古乐府:“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王粲诗:“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11)《史记》:“项羽起陇亩之中。”师氏曰:疆竭不修,故东西莫辨。《史记正义》:“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12)《杜臆》:秦兵,即关中之兵,正此时点行者。因坚劲耐战,故驱之尤迫。今驱负来者为兵,直弃之耳,与犬鸡何异。《孔丛子》:秦兵将至。骆宾王诗:“龙庭但苦战。”《左传》:“行出犬鸡。”

长者虽有问1,役夫敢伸恨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3。县官急索租4,租税从何出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6。生女犹得嫁比邻7,生男埋没随百草8。君不见,青海头9,古来自骨无人收10。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嗽嗽(11)。

(再提长者役夫,申明问答,而以“君不见”数语作总结。未休戍卒,应上开边未已。租税何出,应上村落荆杞。生男四语,因前爷娘妻子送别,而为此永诀之词,青海鬼哭,则驱民锋镐之祸,至此极矣。此章是一头两脚体,下面两扇各有起结,各换四韵,各十四句,条理秩然,而善于曲折变化,故从来读者不觉耳。)

1《曲礼》: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2《左传》:“呼役夫。”

3戴暠诗:“召募取关西。”【鹤注】《通鉴》:天宝九载冬十二月,关西游奕使王难得击吐蕃,克五城,拔树敦城。

4《汉食货志》:县官当衣租食税而已。《史记索隐》:谓国家为县官者,畿内县即国都,王者官天下,故曰官也。

5《严助传》:租税之收,足以给乘舆之御。【朱注】名隶征伐,则当免其租税矣。今以远戍之身,复督其家之输赋,岂可得哉。与健妇锄犁二语相应。

6陈琳诗:“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汉卫皇后歌,“生男无喜,生女无怒。”

7孔融书:“州里比邻,知之最早。”《周礼族师》:“五家为比。”又《遂人》:“五家为邻。”

8庾信《哀江南赋》:“身名埋没。”江淹诗:“零落被百草。”

9《哥舒翰传》: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至,攻破之。又筑城于龙驹岛,以人二千戍之,由是吐蕾不敢近青海。《水经注》:金城郡南有湟水,出塞外,又东南经卑禾羌海,世谓之青海。《旧唐书》:吐谷浑有青海,周回八九百里。高宗龙朔三年,为吐著所并。仪凤中,李敬玄与吐著战,败于青海。开元中,王君■、张景顺、张忠亮、崔希逸、皇甫维明、王忠嗣,先后破吐蕃,皆在青海西。

10梁横吹曲:“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11)《左传》:夏父弗忌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鲍照诗:“烦冤荒陇侧。”后汉陈宠为大守,洛阳城每阴雨,常有哭声。晋歌曲:天阴不作雨。汉乐府:“呜声何啾啾。”【周注】啾啾,犹言卿卿,呜咽声也。

单复曰:此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汉武以讽,其辞可哀也。先言人哭,后言鬼哭,中言内郡调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乱所由起也。吁!为人君而有穷兵黩武之心者,亦当为之侧然兴悯,惕然知戒矣。

王道俊《杜诗博议》:王深父云:时方用兵吐蕃,故托汉武事为刺,此说是也,黄鹤谓天宝十载,鲜于仲通丧师沪南,制大募兵击南诏,人莫肯应,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前,故有“牵衣顿足”等语。按:明皇季年,穷兵吐蕃,征戍驿骚,内郡几遍,当时点行愁怨者不独征南一役,故公托为征夫自诉之词,以讥切之。若云惧杨国忠贵盛而诡其词于关西,则尤不然。大白《古风》云:“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壮士,南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位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已明刺之矣,太白胡独不畏国忠耶?

蔡宽大曰: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往往失其命题本意。《乌生八九子》但咏乌,《雉朝飞》但咏雉,《鸡鸣高树颠》但咏鸡,大抵类此。甚有并其题而失之者,如《相府莲》讹为《想夫怜》,《杨婆儿》讹为《杨叛儿》之类是也。虽李太白亦不免此。唯老杜《兵车行》、《悲青权》、《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海宁周甸曰:少陵值唐运中衰,其音响节奏,骎骎变《风》、变《雅》,与《骚》同功。唐非无诗,求能仰窥圣作,稗益世教,如少陵者,鲜矣。

胡应磷曰:六朝七言古诗,通章尚用平韵转声,七字成句,读未大畅。至于唐人,韵则平仄互换,句则三五错综,而又加以开因,传以神情,宏以风藻,七言之体,至是大备矣,又曰:少陵不效四言,不仿《离骚》,不用乐府旧题,是此老胸中壁立处。然风骚、乐府遗意,杜往往得之,太白以《百忧》等篇拟风雅,《鸣皋》等作拟《离骚》,俱相去悬远。乐府奇伟,高出六朝,古质不如两汉,较输杜一筹也。又云:乐府则大白擅奇古今,少陵嗣迹风雅,《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出鬼入神,倘恍莫测;《兵车行》、《新婚别》等作,述情陈事,恳例如见。张王欲以拙胜,所谓差之厘毫;温李欲以巧胜,所谓谬以千里。

前出塞九首

《杜臆》:《前出塞》云赴交河,《后出塞》云赴蓟门,明是两路出关。考唐之交河,在伊川西七百里。当是天宝间,哥舒翰征吐蕃时事,诗亦当作于此时,非追作也。张蜒注:单复编在开元二十八年,黄鹤以为乾元时,思天宝间事而作,今依范编在天宝年间。《晋乐志》:《出塞》、《入塞》曲,李廷年造。胡夏客曰:前后出塞诗题,不言出师而言出塞,师出无名,为国讳也,可为诗家命题之怯。当时初作九首,单名出塞,及后来再作五首,故加前后字以分别之。旧注见题中前后字,遂疑同时之作,误矣。

戚戚去故里1,悠悠赴交河2。公家有程期3,亡命婴祸罗4。君已富土境5,开边一何多6。弃绝父母恩7,吞声行负戈8。

(首章,叙初发时辞别室家之情。【张綖庄】前四叙事,见在下者之率义,后四叙情,见在上者之不仁。盖富土开边,事之可已,弃绝亲恩,人之大情,为人上者亦独何心哉。《杜臆》:已富而又开边,乃讽刺语,亦国家安危所系。此下诸章,皆代为从军者之言。)

1《楚辞》:“居戚戚而不可解。”颜延之诗:“去国还故里。”

2《诗》:“悠悠南行。”【鹤注】西川交河郡,在唐陇右道,郡亦有交河县。自县二百七十里至北庭都护府城,备吐蕾之处也。

3《司马迁传》:赴公家之难。陈琳诗:“官作自有程。”洙曰:程限,期会也。

4《史记,张耳传》:“张耳常亡命游外黄。”《汉书》:“窦荣亡命山林。”颜师古注:“命,名也,谓脱其名籍而逃亡也,【卢注】开元中,析冲未停,兵有定籍,不似召募无稽可以逃脱,故曰“亡命婴祸罗。”嵇康诗:“坎凛趣世务,常恐婴祸罗。”

5陆机《五等诸侯论》:“境土逾溢。”

6《汉书严助传》:是时武帝好征伐,四夷开置边郡。王融《策秀才文》:“选将开边。”

7《说苑》:丧制三年,所以报父母之恩。

8鲍照诗:“吞声踯躅不敢言。”陆机《从军行》:“朝食不免胃,夕息常负戈。”卢元昌曰:此拈开边,为诸章眼目。自开元十五年王君霎启衅,后张忠亮破吐蕃于渴谷,拔其大莫门城。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十七年,张守素破西南蛮,拔昆明及盐城,王祎破吐蕃于石堡城。十八年,乌承玭破奚、契丹于捺禄山。二十年以后,虽吐蕃又款,至赤岭之碑仆,衅端又开,与奚、契丹交构不已,此皆开边之祸也。

其二

出门日已远1,不受徒旅欺2。骨肉恩岂断3,男儿死无时4。走马脱辔头5,手中挑青丝6。捷下万仞冈7,俯身试搴旗8。

(二章,叙在道时,轻生自奋之语。上四意决,下截气猛。军伍习熟,不受欺于徒侣矣。生死无时,不暇计及骨肉矣。脱辔而挑起青丝,下冈而学试搴旗,言时时蹈危地也。《杜臆》:前言弃绝父母恩,此云骨肉恩岂断,乃徘徊辗转之意。)

1左思诗:“出门无通路。”古诗:“相去日已远。”

2颜延之诗:“改服饬徒旅。”

3《记》:骨肉之亲,无绝也。

4陈琳诗:“男儿宁当格斗死。”死无时,时时可死也。

5曹植诗:“走马长揪间。”乐府《木兰诗》:“南市买辔头。”

6梁简文帝诗:“宛转青丝鞚。”注:“青丝,马鞚也。”

7左思诗:“振衣干仞冈。”何承天诗:“深谷万仞。”

8曹植诗:“俯身散马蹄。”李陵书:“斩将搴旗。”瓒云:“拔取曰搴。”

其三

磨刀呜咽水1,水赤刃伤手2。欲轻肠断声3,心绪乱已久4。丈夫誓许国5,愤惋复何有6。功名图麒麟7,战骨当速朽8。

(三章,中道伤心,而为自解之词。水声触耳,不觉心乱而手伤,二句乃申上语。后作意外之想以自宽也。《杜臆》:前四,化用《陇头歌》,极炉锤之妙。)

1《韩诗外传》:“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蔡琰《胡笳曲》:“夜闻陇水兮声呜咽。”《辛氏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东望秦川如四五里。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欲绝。”

2《博物志》:江河水赤,名曰泣血。《老子》:“夫代大匠斫者,鲜有不伤手矣。”

3鲍照诗:“行子心肠断。”

4孙万寿诗:“心绪乱如丝。”

5戴嵩诗:“丈夫意气本自然。”孔稚珪诗:“本持许国志,况复武功彰。”

6《吴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情愤惋兮谁讥。”

7《后汉邓禹传》:“垂功名于竹帛。”《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上思股肱之美,图画大将军霍光等一十八人于麒麟阁。张宴曰:武帝获麒麟时作。

8《记》:“死欲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1,远戍亦有身2。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瞋3。路逢相识人4,附书与六亲5。哀哉两决绝6,不复同苦辛7。

(四章,在途驱迫而叹也。上四,伤一身之见陵。下四,痛六亲之不见。远戍亦有身,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杜臆》:初出门则父母难割,在途久则遍想六亲,此人情也。哀哉两语,即书中之意。孤身远戍,欲同苦辛而不可得,语更惨戚。)

1《史记》: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

2阴铿诗:“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3吏,即送徒之长。鲍照诗:“呵辱吏见侵。”《颜氏家训》:“房文烈未尝怒瞋。”

4古诗:“道逢乡里人。”

5贾谊策:“以奉六亲。”注:“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前汉礼乐志》:六亲和睦。注: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

6陶潜诗:“哀哉亦可伤。”《庄子》:“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卓文君《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7曹植诗:“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1,领我赴三军2。军中异苦乐3,主将宁尽闻4。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5。我始为奴仆6,几时树功勋7。

(五章,初到军中而叹也。上四伤主将之寡恩,下四慨立功之无日。曰几时树勋,则麒麟之愿难必矣。)

1谢灵运诗:“迢迢万里帆。”古诗:“相去万余里。”

2《左传》:“作三军。”

3王粲诗:“从军有苦乐。”

4《六韬》后汉注:“主将龙韬。”

5庾信诗:“嘶马隔河闻。”《史记》:李敢直贯胡骑。吴均诗:“胡骑欲成群。”左思诗:“倏忽数百敌。”

6《公孙弘传赞》:“卫青奋于奴仆。”胡夏客曰:封常清始为高仙芝傔,后代仙芝为节度使,同开边拓境。此亦起于奴仆者。

7谢灵运诗:“我行讵几时。”《扬子法言》:“人道交,功勋成。”杨炯诗:”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后出塞》云“重高勋”,即树功勋意也。钱引《通鉴》“百姓有勋者,免征役”,不合。

其六

挽弓当挽强1,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2,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3。苟能制侵陵4,岂在多杀伤5。

(六章,为当时黩武而叹也。【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上半叠用成语,擒王则众自降,即所谓“歼厥渠魁,胁从罔治”者。《杜臆》:他人有前四句,必无后四句,兼此八句,方是仁者无敌之师,三代而下,谁复领此。论兵迈古风,此者盖自道也。)

1《周国策》:“长兵在前,强弩在后。”《苏秦传》:“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周勃传》:“材官引强。”【孟注】“如今挽强司马。”

2《左传》: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

3《书》:“不愆于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所谓杀人有限也。马援立铜柱为界,所谓列国有疆也。

4《史记》:炎帝欲侵陵诸侯。

5又:李陵杀伤万余人。黄生曰:前四语,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又曰:战阵多杀伤,始自秦人,盖以首级论功,前代无是也。至出塞之举,则始于汉武帝,当时卫、霍虽屡胜,然士卒大半物故矣。明皇不恤其民,而远慕秦皇、汉武,此诗托讽良深。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1。径危抱寒石2,指落曾冰间3。已去汉月远4,何时筑城还5?浮云暮南征6,可望不可攀7。

(七章,为戍边筑城而叹也。上四,述严寒之苦。下四,叙思归之情。【唐注】哥舒翰尝筑城青海,疑于冬月行师,故为军士苦寒之吟。

1《诗》:“驱马悠悠。”又:“雨雪靠靠。”又:“高山仰止。”

2梁简文帝赋:“既浪激而沙游,亦苔生而径危。”

3《前汉蒯通传》:“会大寒,士卒坠指者什二三。”王逸《楚辞注》:“北方常寒,其冰重累。”

4张正见《昭君词》:“霜楼明汉月。”

5《史记蒙恬传》:秦已并天下,使蒙恬将三十万众筑长城。天宝中,哥舒翰屡筑军城,备吐蕃。

6乐府《古八变歌》:“浮云多暮色。”《楚辞》:“泊吾南征兮。”

7孙摆诗:“可望不可寻。”

其八

单于寇我垒1,百里风尘昏2。雄剑四五动3,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4,系颈授辕门5。潜身备行列6,一胜何足论7。

(八章,见其有敌忾之勇。上四言临敌制胜,下欲扫净边氛,即擒王意也。剑动寇奔,此军士之获胜,乃其意必欲尽空幕南之庭而后快,一胜又何足论乎。此写猛气雄心,跃跃欲动。【卢注】潜身备行列,如独坐树下之冯异。一胜何足论,如八战八克之吴汉。)

1《杜臆》:单于,借用汉事。自外侵内曰寇。《说文》:“垒,军壁也。”

2庾信诗:“风尘千里昏。”

3《烈士传》:楚王夫人,常纳凉而抱铁柱,心有所感,遂怀孕,后产一铁。楚王命镇铘铸此为双剑,三年乃成剑,一雌一雄。《越绝书》:楚王作铁剑三枚,晋、郑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三年不解。楚引太阿之剑,登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张綖注】开元中,河西将宋青春,每战运剑大呼,执馘而旋,未尝中锋镐。后获吐蕃主帅,问之,曰:“常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如及铜铁,以为神助也。”始知剑之异。公“雄剑”二句,兼用此事。魏文帝诗:“一发连四五。”

4【钱笺】开元二十二年,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张守珪使人诱杀其王屈刺,及其大臣可突干,传首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所谓虏其名王也。《汉书》:卫青、霍去病,虏名王贵人以百数。注:“名王,谓有大名以别于诸小王也。”

5《史高帝纪》:秦王子婴,系颈以组。《周礼》:设车宫辕门。《史记》: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张晏曰:军行以车为阵,辕必相向为门。

6《说苑》:楚庄王伐陈,吴救之,左史倚相曰:“吴兵夜至,何不行列鼓出待之?”

7《吕氏春秋》:“武王一胜而王天下。”

其九

从军十年余1,能无分寸功2。众人贵苛得3,欲语羞雷同4。中原有斗争5,况在狄与戎6。丈夫四方志7,安可辞固穷8。

(九章,为冒功邀赏者发。上云贵苟得,见边将营私之弊,下云志四方,见军士报国之忠。十载从戎,何啻一胜?乃有功不伐,穷且益坚,此军伍而有纯臣之节矣。卢注:冒功苟得,凡滥杀无辜,掩败为捷及攘夺人功,皆是。当时如高仙芝、崔嘉逸之徒,往往蹈此。若争功而斗,则中原且不自安,况能远征戎狄乎,见志在天下者,不为一身计也。昔廉颇欲辱蔺相如,相如避之,曰:“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正相同。旧说:中原而有斗争,则与外夷无异,况能责及戎狄乎。)

1曹植诗:“从军度函谷。”又:“君行逾十年。”

2《苏秦传》:“无有分寸之功。”

3《荀子》:“名不贵苟得。”《淮南子》:“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

4《记》:“毋雷同。”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

5《左传》:“战于中原。”《吕氏春秋》:“喜怒斗争,反为用矣。”

6《记》:“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7《左传》:姜氏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

8张协诗:“君子守固穷,在约不爽贞。”张綖曰:李杜二公齐名,李集中多古乐府之作,而杜公绝无乐府,惟此前后《出塞》数首耳。然又别出一格,用古体写今事,大家机轴,不主故常,昔人称“诗史”者以此。

黄生曰:六朝好拟古,类无其事,而假设其词。杜诗词不虚发,必因事而设。此即修辞立诚之旨,非诗人所及。

周珽曰:前后《出塞》诸作,奴隶黄初诸子而出,如将百万军,宝之,惜之,而又能风雨使之,直射潮之力,没羽之技。

王嗣奭曰:《出塞》九首,是公借以自抒所蕴,读其诗,而思亲之孝,敌汽之勇,恤士之仁,制胜之略,不尚武,不矜功,不讳穷,豪杰圣贤,兼而有之,诗人乎哉!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按《旧书》:高适,字达夫,渤海人,解褐授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据此,则适为书记,在翰未入朝之前,其入朝称适,亦必在十一载时。盖适同至京,而公作诗以送之也。若十四载,翰以风疾还京,阖门不与朝请,岂暇荐士君前乎。《通鉴》谓:十三载五月,翰奏前封丘尉高适为掌书记。此特遥奏授官,恐适未必至京,何缘送赠诗章耶。明与《旧书》、杜诗不合。

崆峒小麦熟1,且愿休王师2。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3。

(首戒边将穷兵。天宝之乱,由当时黩武所致,公已先见其兆矣。高为书记,军事皆得参谋,故以休兵息民告之。赠哥舒翰诗,先从朝廷发端,寄高书记诗,先从主将发端,起局正大。)

1黄希曰:《寰宇记》:禹迹之内,山名崆峒者三:一在临洮,一在安定,一在汝州。黄帝问道之所,专指汝州,此当是指临洮。盖河西节度治凉州,而洮、凉在唐并隶陇右。古诗:“高田种小麦。”桓帝初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通鉴》:积石军每岁麦熟,吐蕃辄获之,边人呼为吐蕃麦庄。天宝六载,哥舒翰先伏兵于其侧,寇至,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返者。自是不敢复来。此诗正指其事。《唐志》:崆峒山在岷州,积石军在廓州,廓去岷不远。

2《诗》:“王师之所。”

3《江赋》:“竭南极,穷东荒。”诗言不必穷兵于荒外也。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1。高生跨鞍马2,有似幽并儿3。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4。

(此原其远行之故,穷而依人,有似饥鹰,且素负鞍马之才,岂肯羁身一尉。鲍钦止曰:捶楚,谓鞭扑有罪者。)

1【朱注】《魏志》:陈登喻吕布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否则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飏去。’”又《晋载记》:“慕容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则高飞。”

2吴质《答东阿王书》:“情踊跃于鞍马。”

3梁简文帝诗:“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师氏曰:幽并二州,其俗习骑射也。《史记张耳传》:耳是时脱身游。

4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被捶楚受辱。”《后汉陈宠传》:“宜涤荡烦苛之法,轻薄捶楚,以济群生。”《说文》:“捶,以杖击也。”捶与捶同,皆木名。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1。答云一书记2,所愧国士知3。人实不易知4,更须慎其仪5。

(此志其初为书记。设为问答,本于古诗。不易知,见事人之难,慎其仪,见行己之难,此朋友规箴之义也。)

1程晓诗:“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旧唐书》:凉州,屬河西道。武德二年置总管府,天宝元年改武威郡,督凉、甘、肃三州,乾元元年复为凉州。洙曰:前汉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四年开。

2《魏志》:太祖以陈琳、陵瑀为司空军谋祭酒,掌书记室。

3《国策》:豫让曰:“智伯以国士遇我。”庚信诗:“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已恩。”

4《范睢传》:侯赢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

5《诗》:“敬慎威仪。”【黄庭坚注】《陶侃传》:诸参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可乱头养望,自谓旷达耶。

十年出幕府1,自可持旌麾2。此行既特达3,足以慰所思4。男儿功名遂5,亦在老大时6。

(此冀其将来建树。高遇哥舒,已在暮年,故有功名老大之语。)

1蔡邕《荐边文韶表》:“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师古曰:幕府者,以军幕为义,军旅无常居止,故以帐幕言之。廉颇、李牧市租皆入幕府,非因卫青始有其号。

2曹植《离思赋》:“欲毕力于旌麾。”师氏曰:唐制,从军岁久者,得为大郡,故云十年持旌麾。

3萧琛诗:“之子两特达。”

4古诗:“褰裳望所思。”

5陆机诗:“男儿多远志。”《荀子》:“功名綦大。”

6古诗:“老大徒伤悲。”

常恨结欢浅1,各在天一涯2。又如参与商3,惨惨中肠悲4。惊风吹鸿鹄5,不得相追随6。黄尘翳沙漠7,念子何当归8。边城有余力9,早寄从军诗10。

(末结送别之意。方聚而散,故恨结欢之浅。别难复聚,又有参商之感。惊风二句,已不得往,黄尘二句,高不能来,故嘱其寄诗以相慰。从军诗,仍应记室。此章四句起,十句结,中三段各六句。)

1《左传》:“愿结欢于二三君。”任昉诗:“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

2古诗:“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3《左传》:子产以辰为商星,参为晋星。苏武诗:“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此本左氏也。郑司农说星土引《春秋传》曰:“参为晋星,商为大火。”始改左氏本文,而参商并称。蔡琰《胡笳》:“同天隔越兮如商参。”此又本于郑氏也。

4《诗》:“或惨惨畏咎。”陆倕诗:“沉思结中肠。”

5曹植诗:“惊风飘白日。”《张良传》:“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6曹植诗:“飞盖相追随。”

7又赋:“扬黄尘之冥冥。”《前汉书》:“隔以山谷,壅以沙漠。”

8苏武诗:“念子不得归。”

9《商君传》:尽迁之于边城。诸葛颖诗:“玄览属睿词,风云有余力。”

10王仲宣有《从军诗》。钱谦益曰:《唐书》:明皇方有事石堡城,裙问王忠嗣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臣恐所得不如所失。帝因不快。六载,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诏分兵接应,忠嗣■勉而从。延光过期不免,诉忠嗣缓师,征入贬官。八载,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士卒死者数万,果如忠嗣之言。《通鉴》:翰又遣兵于赤岭西开屯田,以谪卒二千戍龙驹岛。冬,冰合,吐蕃大集,戍者尽没。明皇有事于西戎,垂二十年,用哥舒翰于陇右,始克石堡城,而靡敝中国多矣。此诗以穷荒为戒,亦以见哥舒翰之谋国不如忠嗣也。

按:捶楚有两说,一云尉楚罪人,一云尉自受楚。《邵氏闻见录》引杜牧之诗云:“参军与簿尉,尘土惊劻勷。一语不中治,鞭笞身满疮。”此指尉被捶楚也。张綖引韩昌黎诗云:“栖栖法曹掾,何处事卑陬。何况亲犴狱,敲榜发奸偷。”则尉固以捶楚为职矣。友人万斯同曰:与人赠别,而举其戮辱贱事,恐不近情。考高适为封丘尉时,作诗云:“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故杜公送达夫云“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即用高诗意也,还作捶楚他人为是。

奉留赠集贤院崔国辅于休烈二学士

【鹤注】此当是天宝十一载作。公献三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崔、于二学士,当是试文之官。公诗云:“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唐诗纪事》:崔国辅,吴郡人,初授许昌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唐书》:于休烈,开元初第进士,自秘书省正字,累迁集贤殿学士,转比部员外郎。《唐六典》:开元十三年,召学士张说等,宴于集仙殿,改名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

昭代将垂白1,途穷乃叫阍2,气冲星象表3,词感帝王尊4。

(首叙献赋之事。上二说得悲悯,下二说得豪迈。)

1洙曰:昭代犹言明时,指本朝也。《搜神记》:将辞昭代。《前汉杜业传》注:“垂白老,言白髮下垂也。”鲍照诗:“垂白对讲书。”

2阮籍哭穷途。《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

3宋之问诗:“气冲落日红。”王融策文:“上叶星象,下符川岳。”

4洙曰:公尝有诗云“往年文彩动人主”,即所谓”词感帝王尊”也。【钱笺】《唐六典》:延恩匦,凡怀才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公献《三大礼赋》,进《雕赋》、《封西岳赋》,皆投延恩匦,故曰叫阍、曰词感帝王也。

天老书题目1,春官验讨论2。倚风遗鶂路3,随水到龙门4。竟与蛟螭杂5,空闻燕雀喧6。青冥犹契阔7,凌厉不飞翻8。

(次言召试不遇。上四集贤应试,下四送隶有司。天老,谓宰相。春官,谓礼部。遗鷁路,期免退飞。到龙门,意在腾跃。蛟螭杂,龙门难上矣。燕雀喧,鹢路却回矣。契阔不飞,无复飞腾之志也。)

1《帝王世纪》: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张衡诗:“天老教轩皇。”《晋书山涛传》:甄拔人才,各为题目。《南史杜之伟传》:与学士刘陆等抄撰群书,各为题目。

2《周礼》:大宗伯为春官。《杜臆》:验讨论,谓考验其文词所自出,故赴试者语必典雅,唐诗可为后世羽仪者以此。孔安国《书序》:“讨论坟典。”隋炀帝《赐刘炫书》:“名理穷研核,英华恣讨论。”

3《左传》:“六鶂退飞过宋都,风也。”昭明太子启:“鹢路颓风。”

4《三秦记》:龙门,在河东界,每暮春,有黄黑鲤鱼自海及诸州争来赴之,得上者便化为龙,否则曝腮点额而退。

5《南都赋》:“惮虬龙兮怖蛟螭。”

6《史记》:陈涉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何胥诗:“空余燕雀喧。”

7青冥,注见首卷。《诗》:“死生契阔。”注以为劳苦之意。今云青冥契阔,乃阔绝之义。

8陈琳书:“陵厉清浮,顾盼千里。”《抱朴子》:“徒闻振翅竦身,不能凌厉九霄。”王粲诗:“苟非鸿雕,孰能飞翻。”【朱注】公以词赋为人主所知,再降恩泽,止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故有青冥契阔之叹。

儒术诚难起1,家声庶已存2。故山多药物3,胜概忆桃源4。欲整还乡旆,长怀禁掖垣5。谬称三赋在6,难述二公恩7。

(原注:甫献《三大礼赋》出身,二公尝谬称述。末欲东还,而叙留赠之意。上四失意思归,下四感别知己。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1《公孙弘传》:弘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抱朴子》:“起家作台郎。”难起,谓不能奋起在位。家声,谓诗名犹足绍祖也。

2《任昉传》:“四子并无术业,坠其家声。”公系出襄阳,曾祖依艺始知洛之巩县,遂居于此,杜陵乃其宗族所在。梦弼泥鹿门采药、武陵桃源,遂以故乡为襄阳。但移巩已经四世,襄阳无复田庐可依矣。当从朱注作洛阳故居。其曰忆桃源,欲如秦人之避世耳,不必亲至桃源也。

3应玚诗:“日暮归故山。”《抱朴子》:“仙人以药物养身。”

4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林尽水源,使得一山。舍舟从山口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方舆胜览》:桃源,在鼎州县南二十里,旁有秦人洞。唐朗州,即宋鼎州,今为常德府桃源县。

5《鹦鹉赋》:“眷西顾而长怀。”刘桢诗:“谁谓相云远,隔此西掖垣。”师氏曰:禁中有东西两掖垣,乃禁墙也。

6江总诗:“下笔成三赋。”

7范弘之笺:“仰尊二公。”

贫交行

【鹤注】此必公献赋后,久寓京华,故人莫有念之者,故有此作,梁氏编在天宝十一载,是也。

翻手作云覆手雨1,纷纷轻薄何须数2。君不见管鲍贫时交3,此道今人弃如土4。

(公见交道之薄,而伤今思古也。《杜臆》: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1《史记》:陆贾说尉陀曰:“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鲍照诗:“暂交金石心,须臾云雨隔。”

2《史记》:汉王曰:“天下纷纷。”张华诗:“末世多轻薄。”

3《史记》:管夷吾者,颍上人也,常与鲍叔牙游。叔知其贤。仲贫困,尝欺鲍叔,叔终善遇之。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遂进管仲。仲既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后汉书》:宋弘曰:“贫贱之交不可忘。”

4范云诗:“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庄子》:“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送韦书记赴安西

【鹤注】安西部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节度使抚宁西域,考天宝十一载,封常清为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度支、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韦必为其书记也。公以天宝十载献三赋,召试文章,待制集贤。诗云“公车留二年”,当是十一年作。《唐书》:元帅节度府有掌书记一人,关预军中机密。

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1,白头无藉在2,朱级有哀怜3。书记赴三捷4,公车留二年5,欲浮江海去6,此别意茫然7。

(云泥包下四句。白头无藉,而朱绂见怜,此叙目前。韦赴书记,而已留公车,此叙别后。皆一云一泥,相去悬绝处。末二,结出惜别意。《杜臆》:书记未是显官,而作云泥之叹,其穷可知。如《投赠哥舒翰》,语极赞颂,望一书记尚不可得也。)

1晋丁彬书:“云泥异途,邈矣悬隔。”

2《千金翼论》:“老人之性,必恃其老,无有藉在。”赵曰:无藉在,谓无所倚藉,故用对哀怜。申涵光曰:旧解作通籍及无聊意,俱杜撰。盖言无着籍所在,如今籍贯之籍,身老无家,幸为朱绂所哀怜耳。

3唐制:御史赐金印朱绂。韦书记必兼官御史,故云。班固笺:“将军哀怜,赐固手迹。”

4书记,见前。《诗》:“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5《东方朔传》注:公车令,属卫尉,上书者所诣。

6曹冏《六代论》:“浮舟江海。”

7谢灵运诗:“此别久无适。”鲍照诗:“茫然荒野中。”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鹤注】道书有玄都,所谓禹封五符,秘以金英之函,检以玄都之印是也。诗盖作于天宝十一载。蔡梦弼曰:玄都坛,汉武帝所筑,在长安南山子午谷中。《十洲记》: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师氏注】元逸人,隐道士也。【卢注】李白与元丹丘游,疑即此人。

故人昔隐东蒙峰1,已佩含景苍精龙2。故人今居子午谷3,独并阴崖自茅屋4。

(首叙逸人之居。元盖自山东而迁居秦岭者,开首叙明。)

1【朱注】公《同太白访范隐居》诗“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此在鲁郡作也。《昔游》诗“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正指元逸人言。陆放翁谓东蒙乃终南山峰名,引种明逸诗“登遍终南峰,东蒙最孤秀”为证,乃喜新之说,未足信也。

2潘鸿曰:《抱朴子》:道术诸经,可以却恶防身者有数于法,如含景、藏形等,不可胜计。又云:诸大符出于老君,其中有青龙符等术,用之可以得仙。此诗“已佩含景苍精龙”,即所谓青龙符耳。《初学记》:后汉公孙瑞《剑铭》:从革庚新,含景吐商。《史记索隐》:《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神仙传》:壶公云:“吾尝佩含景,驾苍精。”注:“东方苍龙。”《春秋繁露》:“剑之在左,苍龙象也。”

3《汉书》: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秦记》: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

4《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颜师古《汉书注》:“白屋,茅屋也。”

屋前太古玄都坛1,青石漠漠松风寒2。子规夜啼山竹裂3,王母昼下云旗翻4。

(中记玄都坛景。青石松风,地幽僻矣。子规夜啼,几于裂竹,声悲惨也。王母昼下,有似翻旗,尾动摇也。)

1《列子》:“太古至于今,年数固不可胜纪。”【朱注】《十洲记》:玄洲,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唐六典》:炀帝改佛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

2《神仙传》:王烈之太行山中,见山破石裂数百丈,两畔皆是青石。《述异记》:利州葭萌县玉女房,是大石穴,前有数竹茎,下有青石坛,每因风自扫。梁简文帝诗:“淇水漠漠青苔浮。”刘绘诗:“松风循路急。”张华诗:“巢居知风寒。”

3《禽经》:鸐,巂周,子规也。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字。注:瓯越间曰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凡啼必北向。山竹裂,别有三说。刘云:烧竹爆裂以惊去子规。谢注云:子规啼声如竹裂。伪苏注引窦谊居蜀之津源,子规啼而庭竹裂,出于妄撰。黄希谓子规夜啼,而山竹为之欲裂,得之。【补注】伪苏注引窦谊游成都,闻子规声一事,本属妄撰。余阙《峨山记》亦载此事。伪注起于南宋,阙乃元人,恐系误引。后来《万姓通谱》亦援为实事,皆讹以仍讹。

4杜修可曰:王母,鸟名,故对子规。《西阳杂俎》云: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又,王椿龄云:其尾五色,长二三丈许,飞则翩翩,正如旗状。《列仙传》:穆王与王母会瑶池,云旗霓裳拥簇,自天而下。《九歌》:“乘回风兮载云旗。”张希良曰:《墨庄漫录》云:宋宣和间,中官陈彦和言尝掌禽苑,四方所贡珍禽,不可弹举。蜀中贡二鸟,状如燕,色绀翠,尾甚多而长,飞则尾开,袅袅如两旗,名曰王母。

知君此计成长往1,芝草琅玕日应长2。铁锁高垂不可攀3,致身福地何萧爽4。

(末称其抱道高栖,超于尘俗。芝草琅玕,仙家之食。铁锁高垂,仙人之居。福地萧爽,逍遥自得也。此章三段,名四句。)

1《史记留侯传》:“谁为此计者乎?”《北山移文》:“或叹幽人长往。”

2《汉武内传》:王母曰:“太上之药,有黄庭芝草、碧海琅玕。”【邵注】仙人能种玉,故云日应长。

3【旧注】《道藏经》: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余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焉。《法苑珠林》:终南山大秦岭竹寺,贞观初,采蜜人山行闻钟声,寻而往至焉,寺旁大竹林,可二顷,其人断二竹节以盛蜜,寻路至大秦戍,具告防人。戍主利其大竹,遣人觅取,过小竹谷,达于崖下,有铁锁长三丈许,防人曳锁制之在牢,将上,有二虎踞崖头,向下大呼,其人怖,急返。

4《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阮籍《首阳山赋》:“初萧爽而扬音。”

卢元昌曰:是时道教盛行,山人王元翼纷纷撰妙宝真符。元逸人修真子午谷中,不求人知,自高人一等矣。申涵光曰:“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二语,大类长吉,见此老无所不有也。

曲江三章章五句

此诗三章,旧注皆云至德二载公陷贼中时作。按:诗旨乃自叹失意,初无忧乱之词,当是天宝十一载献赋不遇后,有感而作。李肇《国史补》:进士既捷,大燕于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曲江大会在关试后,亦谓之开宴。据此,则知公之对景兴慨,意固有所为矣。【鹤注】《寰宇记》:曲江池,汉武帝所造,名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朱注】曲江,在社陵西北五里。康骈《剧谈录》云:曲江池,本秦隑州,开元中疏凿为胜境。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其西有杏园、慈恩寺。花卉环列,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干中和、上巳二节。

曲江萧条秋气高1,菱荷枯折随风涛2,游子空嗟垂二毛3。白石素沙亦相荡4,哀鸿独叫求其曹5。

(首章自伤不遇,其情悲。在第三句点意,上二属兴,下二属比。菱荷枯折,引起二毛。沙石相荡,自比飘流。哀鸿求曹,念及同气也。)

1宋玉《风赋》:“萧条众芳。”《月令》:“以达秋气。”《楚辞》:“天高而气清。”

2《洛阳伽蓝记》:“葭芙被岸,菱荷覆水。”谢灵运诗:“江阔壮风涛。”

3苏武诗:“请为游子吟。”《左传》:“不禽二毛。”注:“头白有二色。”4《诗》:“白石凿凿。”江淹诗:“素沙匝广岸。”

5祢衡赋:“哀鸿感类。”刘安《招隐士》:“禽兽骇兮亡其曹。”

其二

即事非今亦非古1,长歌激越捎林莽2,比屋豪华固难数3。吾人甘作心似灰4,弟侄何伤泪如雨5。

(次章放歌自遣,其语旷。歌声激林,足以一抒胸臆,在第二句作截。江上豪华,久已灰心置之,弟侄何必为我伤心乎。盖劝之达观也。《杜臆》:即事吟诗,体杂古今。其五句成章,有似古体,七言成句,又似今体。曰长歌者,连章叠歌也。)

1《列子》:周之尹氏,有老役夫,昼则呻吟即事。陶潜诗:“即事多所欣。”谢灵运诗:“即事怨睽携。”

2苏武诗:“长歌正激烈。”《西都赋》:“震声激越。”宋玉《风赋》:“蹶石伐木,捎杀林莽。”捎,动摇也。木曰林,草曰莽。

3《尚书大传》:“周民可比屋而封。”庾信诗:“金穴盛豪华。”《前汉息夫躬传》:“仆遬不足数。”

4《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庄子》:“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5王绩诗:“衰宗多弟侄。”古乐府:“孤儿泪下如雨。”

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1,杜曲幸有桑麻田2,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3。

(三章志在归隐,其辞激。穷达休问于天,首句陡然截住。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广射虎。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殆有不能自掩者矣。)

1陶潜诗:“聊复得此生。”杜修可曰:《楚辞天问篇序》:天问者,屈子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

2杜曲,在长安,俗云:城南韦杜,云天尺五。《雍录》:樊川韦曲东十里,有南杜、北社。杜固谓之南社,杜曲谓之北杜。二曲,名胜之地。东方朔《谏起上林苑疏》:“其地有桑麻竹箭之饶。”《西都赋》:“桑麻铺棻。”

3宁戚《饭牛歌》:“短布单衣适至骭。”《越绝书》:“匹马啼嗥。”《文心雕龙》:“车两马疋,以并耦为用,盖车贰佐乘,马俪骖服,服乘不只,故名号必双,名号一定,则虽单为疋矣。”匹夫、匹妇,亦取配义也。《汉李广传》:广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羽,视之,石也。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诗中“故将”二字,乃乘上之词。或因《李广传》有“故将军”语,遂指当时武将谢官者,恐不合诗意。

王嗣奭曰:先言鸿求曹,以起次章弟侄之伤,次言心似灰,以起末章南山之隐。三章气脉相属,总以九回之苦心,发清商之怨调。此公学三百篇,遗貌而传神者也。观命题可见。而自谓非今非古,意可知矣。尝谓公此诗学三百,《七歌》学《离骚》,《新安吏》诸作学古乐府,俱自开堂奥,不肯优孟古人。

卢世..曰:《曲江》三章,塌翼惊呼,忽邀天际。《国风》之后,又续《国风》。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鹤注】《通鉴》:天宝十二载正月,京兆尹鲜于仲通讽选人,请为国忠刻颂,立于省门,制仲通撰其词。则仲通为京兆尹在十一年十一月国忠为相后也。诗云:“献纳纡皇眷,中间谒紫宸。”当是公献赋待诏集贤院后,十一年十二月作也。【钱笺】颜鲁公《仲通墓碑》及《离堆记》:天宝九载,充剑南节度副大使,十一载,拜京兆尹。仲通拜京兆,自剑南入。《旧书》云: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误也。《唐书李叔明传》:叔明,本姓鲜于氏。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杨国忠传》:国忠素德仲通,使讨云南,举军没,以白衣领职。未几,国忠引为京兆尹。郑曰:鲜于,复姓。

王国称多士1,贤良复几人2?异才应间出3,爽气必殊伦4。始见张京兆5,宜居汉近臣6。骅骝开道路7,雕鹗离风尘8。

(前三段称鲜于,后三段公自叙。首从多士形起,称其才气杰出。骅骝,喻异才。雕鹗,喻爽气。上下四句,自相呼应。)

1《诗》:“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2汉文帝诏:“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

3孔融表:“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公孙弘赞》:“异人间出。”

4《世说》:桓宣武素有雄情爽气。左思诗:“与世亦殊伦。”

5《汉书》:胶东相张敞治京兆,略循赵广汉之迹。元帝即位,待诏郑明荐敞先帝名臣,宜傅辅皇太子。

6《国语》:“近臣尽规。”

7《穆天子传》:“左服骅骝而右..耳。”郭璞注:“骅骝,色如华而赤。”《吴志》:孙权书:“自道路开通。”

8《高唐赋》:“雕鹗鹰鹞,飞扬伏窜。”【邵注】雕、鹗,皆鸷鸟之大者,而鹗又大于雕。《王文宪集序》:“脱落风尘。”

侯伯知何算1,文章实致身2。奋飞超等级3,容易失沉沦4。脱略磻溪钓5,操持郢匠斤6。云霄今已逼7,台衮更谁亲8?

(次从侯伯形起,称其位望特优。当今侯伯虽多,鲜于独以文章进身,一旦奋飞而起,则向之沉沦顿失矣。磻溪,言遇合之迟,郢匠,言锋芒之利,二句承“失沉沦。”云霄,言得近天子,台衮,言得交宰相,二句承“超等级。”亦上下四句,自为开阖。颜鲁公《墓碑》:仲通年近四十,举乡贡进士,五十始擢一第。从官十年而后超登四岳,可见其晚年始遇。)

1陆机《五等诸侯论》:“侯伯无可乱之符。”何足算,见《论语》。

2《典论》:“文章经国之大业。”晋王导帖:“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

3吴均诗:“相须无羽翮,何由总奋飞。”《记》:“贵贱之等级。”

4《东方朔传》,“谈何容易。”《抱朴子》:“运屯则沉沦于勿用。”

5《恨赋》:“脱略公卿。”《水经注》: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溪中有泉,谓兹泉东南隅石室,大公所居,水次平石,即太公垂钓之所。

6《庄子》:“何其无操持与?”又:“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蝉翼,使匠石断之。匠石运斤成风,尽圣而鼻不伤。”

7张昶《华山堂阙铭》:“必云霄之路,可升而起。”

8王褒《尉迟公碑》:“任隆台衮。”【赵注】上公应天上三台。三公一命衮。

凤穴雏皆好1,龙门客又新2。义声纷感激3,败绩自逡巡4。

(中四,结上以起下。墓碑谓其有子六人,皆有令闻。又谓轻财尚义,果于然诺,此即凤雏龙门之说也。败绩逡巡,自叹蹇于遭际。)

1《山海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北史文苑传》:“饰羽仪于凤穴。”《晋书》:陆云幼时,吴尚书闵鸿见面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定是凤雏。”

2《李膺传》:膺性简亢,被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3傅玄诗:“义声驰雍凉。”赵岐《孟子章旨》:“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4《左传》以敌大崩曰败绩。《过秦论》:“逡巡而不敢进。”

途远欲何向1,天高难重陈2。学诗犹孺子3,乡赋忝嘉宾4。不得同晁错5,吁嗟后郤诜6。计疏疑翰墨7,时过忆松筠8。

(此追叙应举下第事,在开元二十三年。途远天高,进身无阶也。犹孺子,公年尚少。忝嘉宾,时登乡荐。引晁、郤二公,言知遇弗如古人。计疏,不善干谒。时过,欲收晚节也。)

1《主父偃传》:“日暮途远。”

2曹植云:“天高听远。”刘琨诗:“弃置勿重陈。”

3《论语》:“学诗乎。”《史记》:“孺子可教矣。”

4乡赋,谓乡举。《诗》:“我有嘉宾。”《小序》:“《鹿鸣》,宴群臣嘉宾也。”

5《晁错传》:文帝诏有司举贤良文学,错在选中。时对策者百余人,惟错为高第,由是选中大夫。

6《诗》:“吁嗟麟兮。”《晋书》:泰始中,举贤良直言之士,郤诜以对策上第,拜议郎。

7《史记范睢传》:“其于计疏矣。”曹植书:“岂徒以翰墨为勋绩。”

8《学记》:时过然后学。任昉《求立馆启》:“竟松筠于岁晚。”

献纳纤皇眷1,中间谒紫宸2。且随诸彦集3,方觊薄才伸4。破胆遭前政5,阴谋独秉钧6。微生沾忌刻7,万事益酸辛8。

(此叙献赋召试事,在天宝十载。纡皇眷,曲荷主知。谒紫宸,应试殿中。破胆以下,恨李林甫之忌才,只“阴谋”“忌刻”四字,极尽好邪情状。按《李林甫传》:天宝六载,帝诏天下通一艺以上者皆诣京师。林甫恐对策者斥言其奸,乃委尚书省覆试,遂无一人及第。公初应诏而见黜,后以召试而仍弃,皆林甫为之,今林甫已去,故云前政。)

1《两都赋序》:“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沈约《齐安陆昭王碑》:“皇情眷眷。”

2阮瑀书:“中间尚浅也。”《唐六典》:紫宸殿,即内朝正殿。

3【钱笺】公献《三大礼赋》,命待诏于集贤院,所谓“诸彦集”也。江淹《别赋》:“金闺诸彦。”

4《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才。”

5《谷永传》:“臣所以破胆寒心。”《孔丛子》:文咨曰:“不害前政而有成。”

6孙绰《喻道论》:“阴谋之人,子孙不昌。”《诗》:“秉国之钧。”

7牛弘诗:“微生逢大造。”庾信赋:“既言多于忌刻。”

8谢灵运诗:“万事俱零落。”阮籍诗:“凄怆怀酸辛。”

交合丹青地1,恩倾雨露辰2。有儒愁饿死3,早晚报平津4。

(末望汲引,乃赠诗本意。仲通与国忠交合,则施恩正易为力,故托以穷愁之状,报于平津。此章前后四段各八句,中腰、结尾各四句。)

1《盐铁论》:“公卿者神化之丹青。”

2贺凯诗:“恩荣雨露濡。”

3《朱买臣传》:“终饿死于沟中耳。”

4《韩非子》:“无早晚之失。”《汉公孙弘传》: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封平津侯,开阁延士。平津,比国忠,旧指京兆。朱注力辩其误。

钱谦益曰:公《投赠鲜于京兆》诗,与颜鲁公《神道碑》,叙次略同。颜碑记节度剑南,拔吐蕃摩弥城,而不载南诏之役;公诗美其文章义激,而不及其武略。古人不轻谈人若此。

少陵之投诗京兆,邻于饿死,昌黎之上书宰相,迫于饥寒,当时不得已而姑为权宜之计,后世宜谅其苦心,不可以宋儒出处深责唐人也。

白丝行

此诗当是天宝十一二载间,客居京师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说,当依梁氏编次。师氏谓此诗乃讥窦怀贞。鹤云:怀贞亡于开元元年,公时才两岁,于年用不合。

缲丝须长不须白1,越罗蜀锦金粟尺2。象床玉手乱殷红3,万草千花动凝碧4。已悲素质随时染5,裂下鸣机色相射6。美人细意熨贴平7,裁缝灭尽针线迹8。

(此见缲丝而托兴,正意在篇末。上段,有踵事增华之意。欲成罗锦,用尺量丝,故须长;所织花草,色兼红碧,故不须白。熨贴裁缝,制为舞衣也。象床,指机床。玉手,指织女。乱殷红,谓经纬错综。动凝碧,谓光彩闪铄。)

1《记》:“夫人缫三盆手。”【朱注】《广韵》:缫,绎茧为丝也,缲同。鲍照诗:“缲丝复鸣机。”

2《唐书》:越州土贡花文宝花等罗。魏文帝诏:“每得蜀锦,殊不相似。”何逊诗:“金粟裹搔头。”尺以金粟饰之,富贵家之物。

3《国策》:孟尝君至楚,献象床,直千金。江淹赋:“惜玉手之空伫。”《广韵》:“殷,赤黑色。”《左传》:“左轮朱殷。”

4王子安《青苔赋》云:“萦修树而凝碧。”

5王彪之诗:“丝染墨悲叹,路岐杨感悼。”庚信《连珠》:“白羽素丝,随其所染。”

6谢朓诗:“望望下鸣机。”【朱注】色相射,五色射人也。

7《班彪传》:“细意委曲。”《南史》:何敬容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杨慎曰:《王莽传》有威斗,即尉斗也。威与尉音相近,本音畏,转音郁。《隋书》:李穆奉尉斗于杨坚曰:“愿公执威柄,以尉安天下。”史炤《通鉴释文》:尉斗,火斗,持火以申缯也,俗加火作熨。《说文》尉与炽本一字,从上按下也。又,持火申缯也。今俗言平曰尉帖。杜诗“美人细意熨帖平”是也。又,白乐天诗:“金斗熨波刀剪文。”

8曹植乐府:“裁缝纨与素。”

春天衣著为君舞1,蛱蝶飞来黄鹂语2。落絮游丝亦有情3,随风照日宜轻举4。香汗清尘污颜色5,开新合故置何许6。君不见才士汲引难7,恐惧弃捐忍羇旅8。

(下段,有厌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鹂应歌声,落絮游丝乘风日而缀衣前,比人情趋附者多。一经尘汗污颜,弃置何所,见繁华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鉴于此,不轻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诚恐一旦弃捐,等于敝衣耳。玩末二语,公之不屑随时俯仰可知。此章两段,各八句。)

1徐君倩诗:“衣著一时新。”鲍照诗:“催弦急管为君舞。”

2何逊诗:“黄鹂隐叶飞,蛱蝶萦空戏。”

3庚信诗:“落絮鹅毛下。”徐陵诗:“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

4庚肩吾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照日宜轻举,谓丝絮飘飏,与衣之轻举相宜。《楚辞》:“愿轻举以远游。”

5六朝诗:“朱颜润红粉,香汗沾玉色。”古诗:“空床委清尘。”邢劭诗:“桃李无颜色。”

6衣裳在笥,故有开合。汉艳歌:“乍开乍合。”《世说》:桓冲妻曰:“衣不经新,何由而故。”阮籍诗:“君子在何许。”

7嵇康《琴赋》:“历世才士,并为之赋。”《刘向传》: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汲引难,难就荐引也,即记难进易之难。

8魏甄后《塘上行》:“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左传》:“羇旅之臣。”《汉书》张晏注:“羇,寄也。旅,客也。”

钱谦益曰:《傅咸集》载郭泰机诗云:“皦皦白素丝,织为寒女衣。寒女虽妙巧,不得秉机杼。天寒知运速,况复雁南飞。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遗。人不取诸身,世事焉所希。况复已朝餐,昌由知我饥。”此诗用泰机之诗而反之。泰机以白丝寒女自喻,而致憾于衣工之弃我,以冀咸之相荐。公诗谓白丝素质,随时染裂,有香汗清尘之污,有开新合故之置,所以深思汲引之难,恐惧弃捐而忍于羇旅也。

鳌按:诗咏白丝,即墨子悲素丝意也。已悲素质随时染,当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渐,及其见置时,欲保素质得乎?唯士守贞白,则不随人荣辱矣。此风人有取于素丝欤。

陪郑广文游伺将军山林十首

【鹤注】郑虔膺博士之命,在天宝九载。以诗中第五首考之,是公未定官时游此,当在十一二载间。《东方朔传》:窦太主曰:“回舆枉路,临妾山林。”注:“园中有山,故言山林。”《通志》:少陵原,乃樊川北原,自司马村起,至何将军山林而尽,其高三百尺,在杜城之东,韦曲之西,俗呼为塔陂。

不识南塘路1,今知第五桥2。名园依绿水3,野竹上青霄4。谷口旧相得5,濠梁同见招6。平生为幽兴7,未惜马蹄遥8。

(首章领起,乃未至而遥望之词。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郑同游。自塘至桥,桥畔有园,园中有竹,层次如画。谷口,指郑。濠梁,指何。赵汸曰:何于郑为旧交,因而并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轻赴人招也,说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兴,为十首之纲。)

1《世说》:祖逖曰:“昨夜复南塘一游。”此借其字。【朱注】许浑诗云:“背岭枕南塘。”意亦在韦曲左右。

2《通志》:韦曲之西有华岩寺,寺西北有雁鹜坡,坡西北有第五桥。张礼《游城南记》:第五桥,在韦曲西,以姓得名。

3《世说》: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魏文帝诗:“菱芡覆绿水。”

4庚肩吾诗:“野竹交临浦。”梁王训诗:“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

5谷口,用郑子真事,注见首卷。

6《庄子》:庄子与惠子,同游壕梁之上。吴论:“园以水胜,故称濠梁。”陶潜诗:“山泽久见招。”

7陈子昂诗:“山深兴转幽。”

8《盘中诗》:“何惜马蹄归不数。”

赵汸曰:凡一题而赋数首者,须首尾布置,有起有结,每章各有主意,无繁复不伦之失,乃是家数。观此十章,乃后五章,可见。

王嗣奭曰:山林与园亭异。依山临水,连村落,包原隰,涵樵渔,王右丞辋川似之,非止一丘一壑之胜而已。合观十首,分明一篇游记,有首有尾,中间或赋景,或写情,经纬错综,曲折变化,用正出奇,不可方物。

吴门顾氏曰:首章言马蹄,四章言没马,八章言走马,盖此游有马无舟,故舵楼疑越,刺船思郢,乃虚拟舟揖之趣,非实事也。黄生曰:首章叙入何郑,他人不免费手,此能引古为喻,语不繁而意已明,何等简净。

其二

百顷风潭上1,千章夏木清2。卑枝低结子3,接叶暗巢莺4。鲜鲫银丝鲙5,香芹碧涧羹6。翻疑舵楼底7,晚饭越中行8。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胜。首二为纲,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风潭。末乃触景而念昔游。风潭覆以夏木,见其萧森可爱。【朱注】卑枝接叶二句,古人所谓叠韵诗。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饮,末云晚饭,盖至暮而留宿矣。)

1庚信诗:“交柯乍百顷,擢木或千寻。”黄希曰:潭,当是广济潭,在万年县。祖孙登诗:“风潭如佛镜,出溜似调琴。”

2《汉书货殖传》:“山居千章之萩。”注:“大树曰章。”陶潜诗:“夏木独森疏。”

3方氏疑“卑”、“低”二字犯重,然古人亦所不避。太白诗云“玉窗青青下落花”,“下”、“落”两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别。《列子》:“鸿鹄高飞,不集卑枝。”孙擢诗:“晚花犹结子。”

4周景式《孝子传》:“三荆同株,接叶连阴。”

5银丝,鲜鲙之色。碧涧,芹草所生。《洛阳伽蓝记》:王肃至魏,饭鲫鱼羹。《酉阳杂俎》:南孝廉善斫脍丝,缕轻可飞。

6《吕氏春秋》: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说文》:“楚葵,水芹也,今水中芹菜。一名水英。”谢灵运诗:“铜陵映碧涧。”

7庚信诗:“翻疑承毒水。”南方大船,尾有舵楼。仲长统诗:“微风为舵。”8公年二十时,曾游吴越。

其三

万里戎王子1,何年别月支2。异花来绝域3,滋蔓匝清池4,汉使徒空到5,神农竟不知。露翻兼雨打,开拆渐离披6。

(三章,记林间花卉之奇。首记花名,次记花种。五六承异花,见其可贵。七八承滋蔓,怜其易谢。张骞不携此种,故曰空到。《本草》弗载其名,故曰不知。《杜臆》开拆,顶露翻。离披,顶雨打。)

1《本草》:日华子云:独活,一名戎王使者。戎王子,当是其类。《朱子语类》:未知何种。鹤曰:加一“戎”字,言其来自戎中,犹云戎菽、戎葵。《杜臆》:人競珍之,故犹称“戎王子。”胡夏客曰:外国王子入居内地,携有其土异花,何将军得其种也。此说“戎王子”是借人称花。

2《汉书注》:月支,西域外国也。《旧唐书》:肃州酒泉郡,汉月氏国地。氏,音支。

3《水经注》:水侧生异花。李陵书:“出征绝域。”

4《左传》:“无使滋蔓。”王俭诗:“兰生已匝苑。”《子虚赋》:“游于清池。”

5《史记》:汉使至。

6宋玉《九辩》:“奄离披此梧揪。”初疑第五句“空”字上不应用“徒”字,后见《许彦周诗话》作“汉使惭空到”,但“惭”字又下得太实。杨升庵云:古人用字,有不嫌重者,《左传》:“十年尚犹有余臭。”“犹”即“尚”也。《书经》:“弗遑暇食。”“遑”即“暇”也。据此,则“徒”“空”不妨连用矣。若实字便不当叠用,太白《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却是言桥,可乎?

其四

旁舍连高竹1,疏篱带晚花2。碾涡深没马3,藤蔓曲藏蛇。词赋工无益4,山林迹未赊5。尽捻书籍卖6,来问尔东家7。

(四章,羡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写景,下四叙情,上四以整炼为工,下四以萧疏见致,俱有章法。没马是实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献赋不售,故欲卖书买宅,乃愤激之词。此云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见其次第。)

1《汉书》:高祖适从旁舍来。

2梁简文帝诗:“晚花栏下照,疏萤簟上飞。”

3《庄子》:“输碾地。”《西京赋》:“当足见碾,值毂被轹。”此言碾辙底陷处,水漩成涡,偶举所见以入诗,如“坏道哀湍泻”亦然。《杜臆》谓园木周围曲绕,状如碾槽之涡。

4萧琛诗:“奕奕工辞赋。”古诗:“虚名复何益。”

5未赊,言不远。《魏志》:蔡邕见王粟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家书籍文章当尽与之。”

6捻,指取物也。

7《邴原传》:原游学诣孙崧,崧曰:“君乡里郑君,学者之范模也,君乃舍之,所谓以郑君为东家丘也。”原曰,“以郑君为东家丘,以仆为西家愚夫耶。”王筠诗:“微步出东家。”东家,指何氏。

其五

剩水沧江破1,残山碣石开2。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3。银甲弹筝用4,金鱼换酒来5。兴移无洒扫6,随意坐莓苔7。

(五章,见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饮,在四句分截。言此间穿池垒石,特大地中剩水残山耳,其势之雄阔,足以破沧江而开碣石。烹笋摘梅,园中佳品。弹筝换酒,将军豪兴。故复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申涵光曰:起语近纤,五六太板。)

1《唐书》有残膏剩馥之句。隋炀帝诗:“日落沧江静。”

2庚信《谢滕王启》:“蒲桃绕馆,始开碣石之池。”

3本是风折笋而绿垂,雨肥梅而红绽,乃用倒装句法耳。沈佺期诗:“园槿绽红艳。”

4古诗:“十五学弹筝,银甲不曾卸。”以银甲作指甲,取其有声。

5《晋书》:阮罕为散骑常侍,常以金貂换酒。《唐车服志》:佩鱼始高宗朝,武后改佩鱼为龟。中宗初,罢龟袋,复给鱼。杨慎曰:高宗初,用佩鱼,以鲤为李也。武后改用龟,龟属玄武也。杜诗“金鱼换酒来”,此时仍用鱼矣。李白《赠贺知章》云“金龟换酒处”,盖系往时旧物耳。卢照邻诗:“金貂有时须换酒。”

6《后汉陈蕃传》:薛勤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7庚信赋:“细草横阶随意坐。”《天台山赋》:“践毒苔之滑石。”

王嗣奭曰:通首散漫写去,无起束呼应,另是一格。亦缘十首自有大起结,此首如中联也。又曰:银甲二句,见其好客而贫。何本武人,而风致不减贺季真,尤为难得。

后人沾丐杜诗,皆成佳句。杜有“春色醉仙桃”句,陈简斋云:“暖日薰杨柳,浓阴醉海棠。”杜有“红绽雨肥梅”句,范石湖云:“梅肥朝雨细,茶老暮烟寒。”各见脱化之妙。

其六

风磴吹阴雪1,云门吼瀑泉2。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3,河鱼不取钱4。只疑淳朴处5,自有一山川6。

(六章,状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朴,亦四句分截。风磴而吹阴雪者,乃云门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盖夏本无雪,飞瀑遥溅,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卧簟,而衣冷反欲装绵,言夏日阴森也。野老看客,馈以河鱼,即此见风土淳朴,与他处不同。【洪注】“另有一山川”,暗用桃花源事。)

1鲍照诗:“既类风门磴。”

2孔融诗:“高明跃云门。”《山海经》:“庐山有瀑布泉。”

3应劭《艺文志注》:“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称野老。”丘迟诗:“野老时一望。”

4《淮南子》:“河鱼不得明目。”晋乐曲:“酤酒不取钱。”

5《亢仓子》:“政省则人淳朴。”

6陶潜诗:“山川一何旷。”

其七

栜树寒云色1,茵蔯春藕香2。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3。野鹤清晨出4,山精白日藏5。石林蟠水府6。百里独苍苍7。

(七章,记山林物产,而叹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树之阴,展食单而倍凉。次联分顶,野鹤晨出,言其超旷,山精昼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内,独见苍苍,甚言石林之高耸,非谓何林有百里也。此云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联络。)

1棘乃小枣,棘下铺单,颇无佳致,当是栜树。《诗正义》:“白色为栜,赤栜为桋。”郭璞曰:“赤栜叶细而岐锐,白栜叶员而歧大,木也。”陶潜诗:“寒云没西山。”

2《本草》:茵蔯,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

3赵氏以单为铺地之单,乃布单也。邵氏以单为盛器之章,乃竹筐也。谓方曰笥,圆曰箪。朱氏从前说。郑望《膳夫录》:韦仆射巨源,有烧尾宴食单。

4《世说》:“昂昂如野鹤之在鸡群。”秦嘉诗:“清晨当引迈。”

5《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庚信诗:“山精镂宝刀。”

6石林,丛石如林也。《楚辞》:“焉有石林。”《述异记》:汉沔会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传李斯刻此石。

7江淹诗:“山气亘百里。”梁萧统诗:“渐见岫苍苍。”

王嗣奭曰:公恣意冥搜,触目成趣,粗亦成精,近不遗远,随意命笔,变幻生动如此。

其八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1。醉把青荷叶2,狂遗白接■3。刺船思郢客4,解水乞吴儿5。坐对秦山晚6,江湖兴颇随。

(八章,因水府而旁记游迹。上四实景,下四虚摹。山林胜游,留连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经过。折荷脱巾,醉时狂态。刺船解水,走马而思泛舟也。)

1曹植诗:“走马长楸道。”《唐书安乐公主传》:尝请昆明池为私沼,不得,乃自凿定昆池。张礼《游城南记》:池在韦曲之北。定昆池,既在韦曲之北,杨柳渚亦当在其傍。

2《西阳杂俎》:魏郑公悫,取大荷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传吸之,名碧筒杯。按:池有荷叶,醉中把此为戏,顾氏以为饮器之名,非是。汉《招商歌》:“青荷昼偃叶夜舒。”

3《晋山简传》:时人歌曰:“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白接■,白巾也。《尔雅注》:“白鹭翅上有长翰,江东取为接■。”

4王洙曰:郢客善操舟,吴儿善泅水。《庄子》:刺船而去。山涛诗:“刺船莲花浦,郢客思遨游。”郢,乃楚之都。

5解水,识水性也。谢朓诗:“吴儿未习水,歇笑轻波澜。”

6梁高爽诗:“坐对空寂宇。”秦山,即终南山。诸家以上六句为追叙旧游,非也。此游本在夏时,而把荷解水亦正言夏日事,岂指平时游历耶。诸章言鲜鲫香芹,言绿笋红梅,言生菜食单,言醉把荷叶,知园中留饮非一日矣。此章所忆经过兴会,盖同属游园事也。

其九

床上书连屋1,阶前树拂云2。将军不好武3,稚子总能文4。醒酒微风入5,听诗静夜分6。絺衣挂萝薛7,凉月白纷纷8。

(九章,宿何园而记其韵事。上四见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属赋,起不好武。次句属比,起总能文。【顾注】五六乃倒装,本言风入而酒醒,夜分犹听诗也。诵诗者,必何氏子弟。【赵汸注】微风凉月,不作对耦,转换开阖,意态无穷,此所谓大家数也。)

1《南史萧恭传》:“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

2《世说》: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车骑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3《颜氏家训》:汉郎颜驷,自称好武,更无事迹。《归去来辞》:“稚子候门。”

4《前汉贾谊传》:诸生于是以为能文。

5《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嵇康诗:“微风动袿。”

6静夜分,夜中分,出更漏也。魏文帝诗:“静夜不能寐。”《周礼》:“以星分夜。”《韩非子》:“夜分而闻鼓新声者。”

7薛荔女萝,见《楚辞》。岑文本诗:“雕楼网萝薛。”

8王融诗:“壁门凉月举。”言月穿萝薜,影著絺衣者纷纷零落也。张正见诗:“纷纷白雪绮窗前。”

刘会孟谓将军好文,亦见世变,《杜臆》谓此治终乱始之机,皆非也。明皇好大喜功,致将帅开边启衅,黩武而殃民。公诗“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盖伤之也。何将军不好武,正与邀功生事者有别,少陵岂肯讥之耶?宋、明之世,以将不知兵而亡,天宝之时,以将好用兵而乱,事势不同,未可概论。刘之谬于说诗,往往如此。

其十

幽意忽不惬1,归期无奈何2。出门流水住3,回首白云多4。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5?只应与朋友6,风雨亦来过7。

(十章总结,乃出门以后情事。首二惜别之情,三四别后之景,五六回忆前事,七八豫订重游。幽意不惬,为迫于归期耳,两句起势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谁怜,无复林中豪兴矣,故须再过以慰寂寥。朋好,指郑广文。钱谦益曰:八句之内,势变多端,尺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笔如此。)

1江淹诗:“寂寞幽意长。”《世说》: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意思甚不惬。

2宋之问诗:“归期多年岁。”《庄子》:“为之奈何。”

3《易》:“出门同人。”庾信诗:“画水流全住,图云色半轻。”

4刘显诗:“回首望归途。”左思诗:“白云停阴冈。”

5刘攽曰:古人多歌舞饮酒。张燕公诗云:“醉后欢更好,全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话总成诗。”李白云:“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环。”今时舞者,必欲曲尽奇妙,又耻效乐工艺,益不复如古人常舞矣。古人重歌诗,自隋以前,南北旧曲颇似古,如《公莫舞》、《丁督护》,亦自简淡。唐来,是等曲又不复入听矣。近世乐府为繁声,加重叠,谓之缠声,促数尤甚,固不容一唱三叹也。

6沈约诗:“心从朋好尽。”

7《杜臆》:风雨,用《谷风》诗语。卢元昌曰:公自留赠崔子后,还乡整旆,故山兴浓。贫交之叹,白丝之悲,既有慨乎言之。何将军于衰马困顿时,独有濠梁见招之举,得非城东种瓜之客,灞陵射虎之人欤?宜公于游览之下,记叙特详也。

丽人行

【鹤注】天宝十二载,杨国忠与貌国夫人邻居第,往来无期,或并辔入朝,不施障幕,道路为之掩目。冬,夫人从车驾幸华清宫,会干国忠第,于是作《丽人行》。此当是十二年春作,盖国忠于十一年十一月为右丞相也。

三月三日天气新1,长安水边多丽人2。态浓意远淑且真3,肌理细腻骨肉匀4。绣罗衣裳照莫春5,蹙金孔雀银麒麟6。头上何所有7?翠微■叶垂鬓唇8。背后何所见9?珠压腰衱稳称身10。

(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首叙游女之佳丽也。三言丰神之丽,四言体貌之丽,五六言服色之丽,头背四句,举上下前后,而通身之华丽俱见。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概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

1《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注:“如今三月三日上已往水上之类。”《晋书礼乐志》:魏以后,但用三日,不复用巳。刘尊诗:“三月三日咄泉水。”赵曰:晋宋诸人侍宴曲水,皆以三月三日为题。唐开元中,都人游赏于曲江,莫盛于中和、上已节。王右军《兰亭曲水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曹植《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岩之畔。”王绩《三月三日赋》:“聚三都之丽人。”

3刘缓诗:“日日态还新。”庚信《答赵王启》:“飘飘意远。”王粲《神女赋》:“何产气之淑真。”浓如红桃裛露,远如翠竹笼烟,淑如瑞日祥云,真如澄川朗月,一句中写出绝世丰神。

4《东京赋》:“擘肌分理。”《楚辞招魂》:“靡颜腻理。”又《大招》:“丰肉微骨。”【周甸注】肌卢腠理,细嫩而腻滑,骨肉匀,肥瘠相宜也。《神女赋》“秾不短,纤不长”,即骨肉匀也。

5古诗:“被服罗衣掌。”《南都赋》:“暮春之气,元巳之辰。”

6卢肇《柘枝舞赋》:“靴瑞锦以云匝,袍蹙金而雁欹。”赵曰:杜牧自谓其诗“蹙金结绣”,知“蹙金”乃唐人常语。【周注】孔雀、奇禽,麒麟,瑞兽,衣上所绣物色。胡夏客曰:唐宣宗尝语大臣曰:“玄宗时内府锦袄二,饰以金雀,一自御,一与贵妃,今则卿等家有之矣。”此诗所云,盖杨氏服拟于宫禁也。

7辛延年诗:“头上蓝田玉。”

8赵曰:翠微■叶,言翡翠微布于■彩之叶,若作翠为■叶,则以翠为■匝之叶也。杜曰:《广韵》■彩,妇人髻饰花也。鬓唇,鬓边也。

9《晋书阮孚传》:“以著背后。”

10赵曰:腰衱,即今之裙带,缀珠其上,压而下垂也。【吴注】《尔雅》:“衱谓之裾。”郭璞云:“衣后裾也。”稳称身,不徒以其服美矣。刘缓诗:“袜小称腰身。”赵曰:此四句即曹植“头上金雀钗。腰佩紫琅玕”之势。杨慎谓松江陆深见古本尚有二句:“足下何所著?红蕖罗袜穿镫银。”今按:两段各十句为界限,添此反赘。钱云:考宋刻并无,必杨氏伪托耳。

就中云幕椒房亲1,赐名大国虢与秦2。紫驼之峰出翠釜3,水精之盘行素鳞4。犀箸厌饫久未下5,鸾刀缕切空纷纶6。黄门飞鞚不动尘7,御厨络绎送八珍8。箫管哀吟感鬼神9,宾从杂遝实要津10。

(次志秦、虢之华侈也。驼峰二句,言味穷水陆。犀箸二句,言饮食暴殄。黄门二句,言宠赐优渥。箫管,言声乐之盛。宾从,言趋附者多。《杜臆》:态浓八句,极状姿容服饰之盛,而后接以“就中云幕”二句,“紫驼”四句,极言肴馔品物之美,而后接以“黄门飞鞚”二句,皆倒插法,唯杜善用之。)

1庚信诗:“就中言不醉。”《西京杂记》;成帝设云幄、云帐、云幕于甘泉紫殿,世谓三云殿。【周注】云幕,谓铺设幕帐如云雾也。《三辅黄图》: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壁。班固《西部赋》:“后宫则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汉官仪》曰: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诗》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又,以椒涂宫室,亦取其温暖,辟除恶气。

2《旧唐书》:太真姊三人,皆有才貌,并封国夫人,大姊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通鉴》:适崔氏者为韩国,适裴氏者为虢国,适柳氏者为秦国。【鹤注】《明皇杂录》:上幸华清宫,贵妃姊妹競饰衣服,共会于国忠第,同入禁中,炳焕照烛,观者如堵。度上已修褉,亦必尔也。

3洙曰:《汉书》:大月氏,本西域国,出一对橐驼。注云:脊上有一封,高也,如封土然。今俗呼为幫。《西阳杂俎》:衣冠家名食,有将军曲良翰作驼峰炙,味甚美。王绩《游北山赋》:“拭丹炉而调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

4【周注】《三辅黄图》:董偃以水精为盘贮冰,同色。《太平御览》:《交州杂事》:太康四年,刺史陶璜表送林邑王所献缥绀水精盘各一枚。王绩《签赋》:“舞灵蛟之素鳞。”

5《西阳杂俎》:明皇赐禄山有金平脱、犀头匙箸。《楚辞》:“时厌饫而不用兮。”《晋书》:何曾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6《诗》:“执其鸾刀。”《传》云:“鸾刀,刀环有铃,割中节也。”《西征赋》:“饔人缕切,鸾刀若飞。”嵇康诗:“随波纷纶客。”

7《汉百官表》注:禁中黄门,谓阉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钱笺】《明皇杂录》:虢国夫人出入禁中,常乘紫骢,使小黄门为御。紫骢之骏健,黄门之端秀,皆冠绝一时。此所谓“黄门飞鞚”也。鲍照诗:“飞鞚越平陆。”《通俗文》:“制马口曰鞚。”

8《王莽传》:“络绎道路。”【钱笺】《新书》:帝所得奇珍及贡献,分赐之,使者相衔于道,五家如一。此所谓“御厨络绎”也。《周礼膳夫》:“珍用八物。”注:“珍用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也。”

9汉武帝《秋风词》:“萧鼓鸣兮发棹歌。”曹植《七启》:“箫管齐鸣。”又诗:“过庭长哀吟。”《诗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10魏文帝《与吴质书》:“舆轮徐动,宾从无声。”《刘向传》:“杂遝众贤。”古诗:“先据要路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1,当轩下马入锦茵2。杨花雪落覆白苹3,青鸟飞去衔红巾4。炙手可热势绝伦5,慎莫近前丞相瞋6。

(末乃指言国忠,形容其烜赫声势也。秦、虢前行,国忠殿后,鞍马逡巡,见拥护填街,按辔徐行之象。当轩下马,见意气洋洋,旁若无人之状。杨花青鸟,点暮春景物。见唯花鸟相亲,游人不敢仰视也,一时气焰可畏如此。末句仍用倒插作收。朱注:国忠与虢国为从兄妹,不避雄狐之刺,故有近前丞相瞋之语,盖微词也。此章前二段各十句,后段六句收。)

1曹植诗:“游马后来。”鲍照诗:“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庄子》:“逡巡而却告之。”

2王融诗:“当轩卷罗縠。”《古诗为焦仲卿妻》:“下马入车中。”锦茵,谓地铺锦褥。丘迟诗:“舒心谢锦茵。”

3【钱笺】乐府《杨白花歌》曰:“杨花飘荡落南家。”又曰:“愿衔杨花入窠里。”此句亦寓讽于杨氏。《七命》:“素肤雪落。”《广雅》:“杨花入水化为萍。”《尔雅翼》:萍之大者曰苹,五月有花,白色谓之白苹。张华诗:“白苹开素叶。”隋炀帝《江南曲》:“絮飞晴雪暖风时。”此即“杨花落雪”之意。

4赵曰:青鸟应如鹦鹉之类,豢养驯熟,飞衔红巾,此借用西王母青鸟也。薛道衡诗:“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坐中,忽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梁元帝《咏柳》:“枝边通粉色,叶里映红巾。”【赵注】红巾,盖妇人之饰。【黄注】巾,盖树间所挂之彩。

5崔灏诗:“莫言炙手手可热。”《两京新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赵曰:炙手可热,言势焰薰灼。【钱笺】《唐语林》:会昌中,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盖唐时长安语如此。桓驎诗:“超等绝伦。”

6晋乐府词:“当年近前面发红。”《通鉴》: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以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尚书。《玉台新咏》引汉桓帝时童谣曰:“抚梁之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相怒。”瞋怒之瞋,从目,音称人切。《陈余传》:瞋目张胆。瞋字从口。音田,盛气貌,《诗》:“振旅嗔嗔。”二字音义本异,杜却通用。

【钱笺】乐史《外传》:十一载,李林甫死,以国忠为右相。十二载,加国忠司空。扈从之时,每家为一队,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相映,如百花焕发。遗钿坠舄。珠翠灿于路岐可掬。曾有人俯身一窥其车,香气数日不绝。驼马千余头匹,以剑南旌节器仗前驱。及秦国先死,独虢国、韩国、国忠转盛。虢国又与国忠乱,每入朝谒,国忠与韩、虢联辔,挥鞭骤马,以为谐谑。此诗语极铺扬,而意含讽刺,故富丽中特有清刚之气。

周敬曰:铺叙得体,气脉条畅,的从古乐府摹出,另成少陵乐府。卢元昌曰:中云“赐名大国虢与秦”,后云“慎莫近前丞相嗔”,玩此二语,则当时上下骄淫,渎伦乱礼,已显然言下矣。

陆时雍曰:诗,言穷则尽,意亵则丑,韵软则庳。杜少陵《丽人行》,李太白《杨叛儿》,一以雅道行之,故君子言有则也。又曰:色古而厚,点染处不免墨气太重。

《随笔》云:《诗》三百篇中,其誉妇人者至多,如叙宗姻之贵者,若“齐侯之子,平王之孙”,“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夸服色之盛者,若“副笄六珈”,“如山如河”,“玉之瑱也,象之揥也。”赞容色之美者,若“唐棣之华”,“华如桃李”,“鬒发如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颜如舜华”,“洵美且都。”语嫁聘之侈者,若“百两彭彭,八鸾瑲瑲,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烂其盈门。”其词可谓尽善矣。魏晋六朝,流连光景,不可胜述。唐人播之歌诗,固亦极挚,若“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翠微■叶垂鬓唇,珠压腰衱稳称身”,“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调鸣筝”,“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楼上楼前尽珠翠,眩转荧煌照天地”,此皆李、杜、元、白之丽句也。予独爱朱庆余《闺意》一绝:“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细味此章,元不谈量女之容貌,而其华艳韶好,体态温柔,风流蕴藉,非第一人不足当也。欧阳公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舍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斯之谓也。张籍酬其篇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直万金。”其爱之重之可见矣。然比之庆余殊为不及。

虢国夫人

诗云:“承恩入朝。”乃虢国得宠时作。依类编入,当附《丽人行》之后,但未定何年耳。【朱注】此诗见草堂逸诗。据《张祜集》,作《集灵台》二首。又,《万首唐人绝句》作张祜。《三体诗》、《唐诗品汇》亦作张祜。集灵台与紫微殿相近。今按:祜乃中唐人,去天宝已久,若作追忆虢国之词,亦当微带乱后事,诗意全不及之,还是讥讽现在,应属少陵作也。《唐后妃传》:杨贵妃三姊:长韩国,三虢国,八秦国,并承恩入宫掖。《通鉴》:至德二载,贵妃缢死于佛堂,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走至陈仓,县令薛景仙帅吏士追捕,诛之。

虢国夫人承主恩1,平明上马入金门2。却嫌脂粉涴颜色3,淡扫蛾眉朝至尊4。

(乍读此诗,语似称扬,及细玩其旨,却讥刺微婉。曰虢国,滥封号也。曰承恩,宠女谒也。曰平明上马,不避人目也。曰淡扫蛾眉,妖姿取媚也。曰入门朝尊,出入无度也。当时浊乱宫闱如此,已兆陈仓之祸矣。一旦红颜委地,白骨谁怜,徒足贻臭千古焉耳。)

1王褒《讲德论》:“主恩满溢。”

2《史记张良传》:“平明与我会此。”《搜神记》:“上马赴前程。”《前汉书》:历金门,上玉堂。

3《后汉陈著传》:“脂油粉黛。”《广韵》:“涴,泥着物也。”《楚国策》:“颜色变作。”

4《杨妃外传》:妃有姊三人,皆丰硕修整,工于谑浪,每入宫中,移晷方出。貌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扫,画眉也。《诗》:“螓首蛾眉。”蛾之眉曲而细,美人之眉似之。《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

九日曲江

当是天宝十二载作。盖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参诗,十四年九日有杨奉先诗,此诗盖在前也。时公年四十有二,故云百年已半。

缀席荣萸好1,浮舟菌萏衰2。百年秋已半3,九日意兼悲。江水清源曲4,荆门此路疑5。晚来高兴尽6,摇荡菊花期7。

(《杜臆》:此章即老去悲秋之意。上四,拈九日,所感在身老,故有兼悲之叹。下四,拈曲江,所伤在落魄,故有摇荡之嗟。通首将一景一情,两截重叙,虚实相间格,杜集频用之。此诗乍看似乎直致,须抑扬说来,方见曲折生动,言茱萸虽好,而菡萏已衰,不觉悲秋悲老,兼集意中也。且江上此游,仿佛荆门胜会,而摇荡花期者,犹是去秋故吾,浮沉身世,又可悲已。)

1《荆楚岁时记》:“茱萸,一名藙,九月九日熟,味辛色赤,拆其房插头,可辟恶气。”曹植诗:“茱萸自有芳。”

2《尔雅》:“荷,芙蕖,其华菡萏。”洙曰:莲,茎为茄,叶为荷,花为菡萏,莲根为藕。刘桢诗:“菡萏溢金塘。”

3张正见诗:“百龄倏忽半。”

4屈原《远游》:“轶迅风于清源兮。”

5《九域志》:江陵府龙山上有孟嘉落帽台,其地在荆门东。宋之问诗:“邪溪此路通。”

6李百药诗:“晚来风景丽。”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7《上林赋》:“与波摇荡。”《荆楚岁时记》:“九日为菊花会,故云菊花期。”《续齐谐记》:费长房谓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厄,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则此祸可除。”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