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华严悬谈会玄记

卷第二十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五

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故少诤论者唯识但有十师之异不同小乘有二十部故云少也。

钞以相多性少等者所诠法数不过百法九十四是法相唯六无为是法性亦作法相名数罗列探玄记云法相名数多同小乘故非了义宗意显相云法相宗。

▲钞心法有八者於小乘一意识外加眼等五识及七八二识以八识各别出体得差别也言心所有五十一者谓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於心故名心所有法如属我物立我所名通有财依主二释於中亦有六类不同而不同小乘一遍行有五(谓此五徧性地时俱也性即三性地即九地时即同时俱即与八识俱故云徧行也即持业释)一作意(警心为性引心为业)二触三受四想五思(可知)二别境有五(谓此五缘境别故欲缘所乐境胜解缘决定境念缘曾习境定缘所观境慧缘所缘境故云别境亦持业释也)一欲二胜解(即境为性引转为业)三念四三摩地(此云等持於所观境令专住不散也)五慧三善有十一谓此世他世俱顺益故性离[亿-音+(天*天)]秽胜过恶法故名之为善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瞋七无痴(於前十外加之体异慧故)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精进三根令心平等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也)十一不害四根本烦恼有六能生随惑名为根本烦者扰也恼者乱也扰乱有情恒处生死名为烦恼根本即烦恼烦即是恼俱持业释一贪二瞋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加此一法小乘是慧故不别立今有别用故别立之於中若开五见即成十使惑也)五随烦恼有二十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嫉九害十悭(小随)十一无惭十二无愧(中随)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大随也唯识云是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名随烦恼释曰谓忿等十及失念不正知放逸等叙染心所是贪等差别分位名随烦恼无惭无愧掉举昏沉散乱不信懈怠七法虽别有体是前根本之等流故名随烦恼也由烦恼为因得有此故论云此二十种类别说有三谓忿等十各别起故名小随无惭等二徧不善故名中随不信等八徧染心故名大随释曰由忿等十自类相望各别而起非不共他中大惑俱行位局故名之为小无愧惭二自类得俱行通忿等唯偏不善位局后八但得名中不信等八自得俱生但染皆徧得俱生故不名小随染皆徧故不得名中二义既殊故八名大也)六不定有四(谓於三性不定故也)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此上六类名心所有法)言色有十一者准百法疏而有四义一识所依色唯属五根二识所缘色唯属六境三总相而言质碍名色四又色有二一者有对色即五根五境是二者无对色即法处色是言五根者释有通别初通名根者增上出生名之为根五识藉彼为增上缘而得生故次别名者一眼者照烛义故二耳者能闻义三鼻者能齅义四舌者能尝味能除饥渴义五身者积聚义依止义虽诸根大造并皆积聚而身根与彼多法依止积聚其中独得身称是眼即根持业也余皆如是言六境者色声香味触法也眼所取故名之为色乃至第六意所取故名之为法前十可知法处所摄色者杂集第一云法处所摄色者有五种谓极略色极逈色受所引色徧计所起色定自在所生色极略色者谓极微色极逈色者离余碍触色受所引色者无表色徧计所起者谓影像色定自在所生者谓解脱静虑所行境色(释曰小乘十一谓无表色即今五中但是受所引色也大小摄法宽狭可知)言不相应行有二十四者此有二释一言行者即行蕴行蕴有二一相应行即心所法二不相应行即是得等今言不相应行拣异相应行也二云具足应言非色不相应行即拣四聚(心王心所色及无为)如理应思行即不相应持业释也或拣四聚亦相违释一得(於一切法成就用故)二命根三众同分(同类相似故依诸有情相似分位众同分人相似故名人同分天相似故名天同分也)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异熟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无常(上十四同前此下加前)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因果各无杂故)十七相应十八势速(行转疾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有为诸行聚散缘别故)言无为有六者略有四释一不生不灭拣四相故二无去无来非三世故三无彼无此皆离自他故四无得无失不增减故即显无为离此四种无造作故名曰无为或拣有为名曰无为无为两字即无六释一虚空无为(即五蕴身无处所显真理无其障碍名曰虚空非取事空也)二择灭无为(有拣择之能灭〔显〕恼所知二障也言无为者即二障灭处所〔烦〕真理名曰无为)三非择灭无为(不生灭本自有故不由择智灭惑而有也其本灭即无为也)四不动无为(即第四禅出八灾患所显之理名不动无为言八灾者一忧二苦三喜四乐五寻六伺七出息八入息此八动转有情故自此以下三义加於前也)五灭受想无为(言受想者即二心所也灭者不生也即无所有处天中粗想受不行名之为灭所〔烦〕真理名曰无为)六真如无为(即真如理也今且略释离见其如百钞中广释也)。

钞而皆如次对前等者即后七义但先后如次非排次数同故云如次以合十为九故唯此第一唯心生灭即当前十对中第三唯心真妄别中妄义此第二一性五性当前第一对一乘三乘别中三乘义及第二对一性五性别中五性义所以尔者以第三心为所依欲对前小乘六识为所依故置在初也。

▲钞说有八识为所依等者前六转识随六根境种类异故名为眼识乃至意识是眼之识等依主释也前五与三十四心所相应颂云徧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第六识总与五十一种心所相应第七末那具足应云讫黎瑟咤耶末那此云染污意与四惑俱名为染污恒审思量名之为意与十八心所相应颂云徧行别境慧四惑八大随第八阿赖耶识此云藏识识能含藏诸法种故又具能藏所藏执藏三藏义故由斯三义得藏识名唯与徧行五所相应。

▲钞下文广说者问明品钞云摄论释云无始者无初际故界者因义即种子也是谁因种谓一切法此唯杂染非是清净即有漏三性种子非无漏种彼一切法本等所依者(第八识自证分)能任持故非因性义所依(无覆无记)能依(三性)性各异故其本有无漏种子并习所成能资无漏闻熏习种寄在异熟识中非阿赖耶自性是彼阿赖耶无分别智种子故故第三论云此中闻熏习谓是阿赖耶识自性为非阿赖耶识自性下论答云此闻熏习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犹如水乳然非阿赖耶自性是彼赖耶对治无分别智种子性故下二句易知。

钞三乘但是化法等者转通难也恐有难云既乘性相成何不但名三乘则有五性耶故为此通意云一乘三乘是化法中总名今明别义故唯说五性等也。

▲钞故瑜伽下以菩萨性例显余三成有种性义也一本性住等者谓法尔时来本有大乘种性住於藏识名本性住二习所成者谓於大乘熏习所成名习所成余如前释。

▲钞显扬论下通证五性永别论具云云何种性差别五种道理答一切界差别可得故无根有情不应理故同类譬喻不应理故异类譬喻不相应故唯现在世非涅盘法不应理故云何一切界差别可得故谓佛所说诸有情界有种种非一有情界有下劣胜妙有情界有声闻乘等般涅盘种性有情界有不般涅盘种性有情界等(余四所以具如彼说)。

钞现行第八名异熟识者有三义故一变异而熟要因自体变异之时果方熟故二异类而熟谓因通善恶果唯无记三异时而熟谓前世造业今世果熟故。

▲言由过去烦恼等者问明品钞云谓第六识人执无明迷真实义异熟理故名惑以善不善相应思造罪等三行名业熏阿赖耶能感五趣爱非爱等种种报相名苦即三杂染(但云第六者谓五识无执不能发润故非迷理无推度故不能造业虽造满业亦不自能但由意引方能作故)。

▲言酬引业故等者唯识论云异熟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彼疏云胜业名引引余业生故报亦名引引余果故成满果事名满因果皆有满义引业能招第八识名真异熟恒相续故名真因通善恶果唯无记故名异熟满业能招前六识中极劣无记名异熟生有间断故问明品钞云能招第八引异熟果故名引业能招第六满异熟果名为满业然其引业能造之思要是第六意识所起若其满业能造之思从五识起故此引业亦名总报业(如持五戒招得人身)满业亦名别业又引业如画师作摸满业如弟子填彩所以不言第七识业惑生者以第七识非异熟故不从业招而今皆云业惑生者以七八互依有第八时必有第七故或从多分故。

钞故唯识论第八云下一段钞文科分为二。

初引论释文(二)

初引论(故唯)二解释(三)

初总科分(此中)二别解释(三)

初一偈遍计(二)

初总科分(初中)二别解释(三)

初能遍计(其能)  二所遍计(其所)三所执性(二)

初安慧(若安)  二护法(若护)

次一句依他(二)

初正释上句(二句)后对显下句(二)

初唯染分(颂言)  后兼染净(或诸)

后二句圆成(二)

初释圆成实三字(三)

初正释(二)

初总标释(二句)  二重配释(释曰)

二拣别(二)

初征(若尔)二释(二)

初引论总答(故次)  后为释论意(释曰)

三总结(上来)

后释於彼等七字(二)

初总显大意(次释)  二别解七字(说於)

三显所依(上来)

二显今疏意(今疏)

钞其能徧计正义唯六七二识等者拣不正义故论云有义八及诸心所有漏摄者皆能徧计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说阿赖耶以徧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故(上皆论文)然今说正义乃义引彼论论具云有义第六第七心品执我法者是能徧计唯说意识能徧计故意及意识名意识故计度分别能徧计故执我法者必是意故二执必与无明俱故不说无明有善性故痴无痴等不相应故不见有执导空智故执有执无不俱起故曾无有执非能熏故有漏心等不证实故一切皆名虚妄分别唯似所取能取相现而非一切能徧计摄勿无漏心亦有执故如来后得应有执故经说佛智现身土等种种影像如镜等故若无缘用应非智等虽说藏识缘徧计种而不说唯故非诚证由斯理趣唯第六第七心品有能徧计(此即意云能执我法即得徧计若不能执我法者即不能徧计八识之中前五第八不执我法不能徧计六七二识俱执我法皆能徧计)。

▲言所计有多者释成彼彼二字彼论云识品虽二而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徧计不同故言彼彼既所计有多故云彼彼者何故前云初句能徧计答今以所计对显能计有多种故属能计摄。

▲其所徧计正唯依他下论具云是依他起徧计心等所缘缘故圆成实性宁非彼境真非妄执所缘境故依展转说亦所徧计(以圆成与依他为所依故亲缘依他时亦疎缘圆成也)。

其所执性下论先征云徧计所执其相云何与依他起复有何别从此方说安慧所立也安慧立意以一切有漏心王心所各唯一自证分是依他起由无始熏习故各似见分相分生起但随妄情而有道理实无皆徧计所执言虽各体一者王所非一故曰各各各唯立一自证分为依他故曰体一也言其所依体下即前体一义也余文可知。

▲若护法下意云一切心王心所各能变自证分及所变见相二分俱从缘生故名依他起性依此见相二分虚妄坚执决定真实是有是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是一是异亦一亦异非一非异此二种四句方名徧计所执彼破安慧云若依二分是徧计所执应如兔角等非所缘缘徧计所执体非有故又应二分不熏成种后识等生应无二分又诸习气是相分摄岂非有法能作因缘若缘所生之内相见非依他起二所依体例亦应然无异因故(论中便蹑此释依他性全同今钞)。

钞众缘所生下此下唯依护法正义也论中云由斯理趣(由破前之理趣)众缘所生心心所体下全同钞文。

▲钞颂言分别下彼疏云杂染诸法名为分别依他因缘之所生故或染依他为分别缘之所生故唯杂染故名染分依他无漏诸法名净分依他亦名圆成实性属无分别智不可言分别缘所生也故知唯约染分为言。

▲钞或诸染净下彼疏云或诸漏无漏心心所法俱能缘虑故皆名分别若尔染净色不相应则非此中依他起摄不能缘虑非分别故答不离心故唯识门故若尔论文何故置能缘言答能缘心遍诸染净皆名分别并能虑故非缘虑言拣除色等不离心故亦此门摄。

▲钞二句圆成下彼疏云依二空所显真理一圆满二成就三法实性具此三义名圆成实。

钞释曰下重配释也一体周遍故圆满拣自相色心等一切诸法自相局法体不通於余故不圆遍二体常住故成就拣共相共相苦空无常等虽遍而非常住成就也三体非虚谬故云实性非虚空非谬故拣妄我以小乘执虚空外道执实我亦体是常是遍等字等取自性冥谛等也亦皆计为常遍今以实字拣之言此一体言贯通三处者谓一体遍二体常三体非虚谬如上可知。

▲钞若尔下拣别前净分依他也先假难征起此难论文中无乃钞主义加也意云若依上三义释圆成实则净分依他无上三义何以前云净分依他亦圆成实耶。

▲钞故次论云下彼疏云净分亦具三义一离倒体非染故谓离虚妄颠倒故名实二能断诸惑染是究竟故为成三殊胜作用周遍名圆。

▲钞上来论文下结前已释颂中圆成实三字。

钞次释余文下能於能远离即二空所显真如性所於即依他起性所远离即徧计所执性。

▲说於彼言下彼疏云言於彼者显此与依他不即不离依他是所於真如是能於显如与依他体非即故若是即者真如应有灭依他应不生言不离者即於依他上有真如故非不於彼不可言离若全离者如应非彼依他之性应离依他别有如性云何言於彼故於彼言显不即离言理非常有者谓虚妄徧计所执实为能取所取於道理中恒非是有故言常远离也言性显二空非圆成实者彼疏云此圆成实依他起上无徧计所执二我既空依此空门所显真如为其自性梵云瞬若此说为空云瞬若多此名空性如名空性不名为空故依空门而显此性即圆成实是空所显意言真如是空之性非即是空真如离有离无岂以空义为真如耶但以空为能显如为所显故此云性字也。

▲钞上来所释一依唯识者显所依也并护法义若下钞亦不全依故下钞云论意分前性字二义不同远离前言已空徧计故是离有而言性者自属真如故能离无是故结云真如离有离无义故(上顺彼义释)设顺彼宗离有离无远离前性离徧计有又次偈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此则离无未失彼宗何须伤巧离前性字故今结云一依唯识者显下亦有不依者也。

▲钞言影出圆成者以疏中但举依他非即无性便是圆成此意正拣法性宗依他无性即是圆成故疏中不正说圆成乃是影带其名耳言二性不空者以依他似有圆成实有故也。

钞守众生界等者广钞第二云三分半众生决不成佛名不减始末而言具佛性者久近之间皆得成佛名佛界无性之人毕竟不出生死名生界趣寂种性久近之间皆入寂故非生界非佛界是故生界佛界不增不减。

钞四种胜义等者准法苑云初释名后出体初释名复二初释总名次释别名释总名者护法释云胜义者胜谓殊胜义有二种一境界名义二道理名义第三胜义诸论多说即是胜义或四胜义皆胜之义论说依他圆成二性随其所应根本后得二智境界故其无漏真智随在何谛亦以胜为义真如为境故通其有财释第四胜义多依於道理名义废诠谈旨非境界故前三胜义境界为义谛者实义事如实事理如实理理事无谬名之为谛胜义即谛胜义之谛二释如次世俗者世谓隐覆空理有相显现如结巾为兔等物隐本之巾兔相显现此亦如是今随古名世俗谛又复性随起尽名之为世体相粗显目之为俗世即是俗名为世俗或世之俗义亦相违谛者实义有如实有无如实无有无不虚名之为谛世俗即谛世俗之谛二释如前次释别名者一言世间胜义者事相粗显犹可破坏名曰世间亦圣所知过第一俗名为胜义二道理胜义者智断证修因果差别名为道理无漏智境过第二俗名为胜义三证得胜义者圣智依诠空门显理名为证得凡愚不测过第三俗名为胜义四胜义胜义者体妙难言逈超众法名为胜义圣智内证过第四俗复名胜义此中世间即胜义谛乃至胜义即胜义谛皆持业释或胜义之谛依士无失四世俗中一世间世俗者隐覆真理当世情有堕虚伪中名曰世间凡流皆谓为有依情立名假言世俗二道理世俗者随彼彼义立蕴等法名为道理实相显现差别易知名为世俗三证得世俗者施设染净因果差别令其趣入名为证得有相可知名为世俗四胜义世俗者妙出众法圣者所知名为胜义假相安立非体离言名为世俗此中世间即世俗乃至胜义即世俗皆持业释次出体者第一胜义体者成唯识说谓蕴处等事涅盘亦云有名无实名第一义蕴处界等亦是胜义第二胜义体者成唯识云谓四谛等因果体事涅盘亦言苦集灭道名第一义谛第三胜义体者成唯识说依诠门显二空真如涅盘亦言无八苦相名第一义总观诸法为二无我故无苦等八名胜义也第四胜义体者瑜伽论说谓非安立一真法界涅盘亦言实谛者即是如来虚空佛性又言无烧割等名第一义不依无我而显真故前三胜义有相故安立第四胜义无相故非安立第一世俗体者显扬论说谓所安立瓶军林等(等於衣饮食车兼严具城舍等一切物也)我有情等或无实体或体实无但有假名都无体性然通有用无用二法瓶等有用我等无用涅盘十三云有名无实如我众生乃至旋火之轮及名句等五种世法是名世谛众生等无用火轮等体无第二世俗体者瑜伽论说所安立蕴处界等涅盘亦云诸阴界入名世俗即有为诸法体事有别体用异於初俗第三世俗体者显扬论说谓所安立预流果等及所依处即诸圣果四谛理等涅盘亦云有八苦相名世俗谛第四世俗体者瑜伽说即所安立胜义谛性涅盘说言若烧若割若死若坏名为世俗由可烧割等无有常一我法等相即二无我名为世俗谛也第一世俗体假安立后三世俗体有相安立也。

钞又四重中下法苑又云初一世俗心外境无依情立名遍计为体第二世俗心所变事后二世俗心所变理施设差别即前三真皆依他为体其第四真唯内智证非心变理圆成为体也。

▲钞意云等者谓若前念能引者为因不灭与后念所引之果相见则前念者为常今由因灭故非常若后念所引之果不续即前因无所生则为断今由果生故不断既非断常故名中道言广如唯识者论具云问阿赖耶识为断为常答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暴流因果法尔如暴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又如暴流虽风等击起诸波浪而流不断此识亦尔虽遇众缘起眼识等而恒相续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鱼草等物随流不舍此识亦尔与内习气外触等法恒相续转如是法喻意显此识无始因果非断常义谓此识性无始时来剎那剎那果生因灭果生故非断因灭故非常非断非常是缘起理故说此识恒转如流。

疏同时四相灭表后无者上句对举终教下句显彼不同或可二句皆彼宗义唯识疏云相谓相状标印名相由此标法知是有为俱於现行法上立此四相故云同时四相其灭一种法归过去方始显故若尔何言灭表此法后是无答对生等相名后即现在法於后无时名之为灭假言过去过去体无实非彼世。

钞成唯识等者一段论文准今注及彼疏意科分为三。

初标立相意(成唯)二释成四相(四)

初别说四相(本无)  二约世拣小(前三)  三释通外难(如何)  四述相所表(生长)

三结成是假(故此)

钞生位暂停等者论云生已相似相续名住即此相续转变名异彼疏云法暂停名住与前后念法别名异生灭可知今以疏文为论文也。

▲钞注拣异小乘等者(彼疏但科云约世辨)百法钞云小乘说未来世中所相彼生相迁流入现在名生等俱舍论云本无今有生相续随转住前后别住异相续断名灭(此颂四相行相与大乘同但约时异)长行云四相虽许俱有用时别故谓生作用在於未来现在已生不更生故诸法生已正现在时住等三相作用方起非生用时有余三用故虽俱有而不相违(上皆论文)释曰由此论故唯识论中次今引论文之前先破有宗云若生等相体俱有者应一切时齐兴作用若相违故用不顿兴体亦相违如何俱有又住异灭用不应俱能相所相体俱本有用亦应然无别性故若谓彼用更待因缘所待因缘应非本有又执生等便为无用所相恒有而生等合应无为法亦有生等彼此因果不可得故又去来世非现非常应似空华非实有性生名为有宁在未来灭名为无应非现在灭若非无生应非有又灭违住宁执同时住不违生何容异世故彼所执进退非理(此下连然有为法因缘力故同此钞引彼疏大段科云自下第二述自义也)。

▲钞如何无法等者彼疏云此外人问灭若是无如何与现在有体法为相表此后无下彼疏云此论主答不表法现有但表法后无因明者说无得为无因故亦无过若尔即龟毛等应立为相答此不同彼非后无故本无今无故非是相。

▲钞别释表义者彼疏云此文正述说相所由及相所表意义可知。

▲钞依此剎那假立四相者次后论云一期分位亦得假立初有名生后无名灭生已相似相续名住即此相续转变名异是故四相皆是假立(此假破有宗四别皆实然有宗亦依一剎那立但有实为异也)问一剎那中何得四相名义如是差别时既极促理亦难知答古人有锥插纸喻如百番纸用利锥一插插则同时而百番皆透其锥必次第而透应有百重生住异灭皆同一时必见一剎那中有四相前后理应然也故仁王说一剎那中有九百生灭也问灭表后无应属未来何云过去耶答以灭位是无故云过去以现在落谢故也若望次一剎那中生相等却在未来正当生时还属现在故异小乘思之。

钞因明断证复说缘境下口科分二。

初总标三义(因相)二别释三义(三)

初缘境别(二)

初泛明别照(根本)后依疏具释(二)

初双观(义说)  后别照(以其)

二断惑别(二)

初正释断义(二)

初自宗断惑(二)

初正释断别(二)

初有断无释(言断)后二俱有断释(二)

初成立后得有断(护法)后引论具证(二)

初引论(故瑜)  后释义(相传)

后结显不断(断迷)

后拣异性宗(不同)

后显疏文略(北中)

三证理别(二)

初别显能证(二)

初正辨(言以)  后拣异(土明)

后双释能所(二)

初拣异(前缘)  后正释(能证)

钞了俗由於证真等者此暗用唯识论意正当四智缘境中大圆镜智缘境之文今当引之对文自见论云大圆镜智相应心品有义但缘真如为境是无分别非后得智行相所缘不可知故有义此品缘一切法庄严论说大圆镜智於一切境不愚迷故佛地经说如来智境诸处境识众像现故又此决定缘无漏种及身土等诸影像故行缘微细说不可知如阿赖耶亦缘俗故缘真如故是无分别缘余境故后得智摄其体是一随用分二了俗由证真故说为后得(上皆论文)今正用此意谓既后得智了俗由於证真即显后得智有双观义由根本智证真方能了俗即显根本智有双观义故二智皆双观也。

▲钞根本智断迷理随眠等者十地疏云眠伏藏识随逐缠绕故迷事理境故立二名体即二障种子然虽亦断现行约正断时现行已伏正断种子故也然此段钞文全依唯识第十释能断道中文有二师义今当逐段具引论文初有断无断者论云有义根本无分别智亲证二空所显真理无境相故能断随眠后得不然故非所断(唯此今钞应云根本智断迷理随眠后得不断今不尔者应是后人随意加之或别有所据今且依论科之)。

钞护法云下即二智俱有断也论云有义(即护法正义也)后得有分别智虽不亲证二空真理无力能断迷理随眠而於安立非安立相明了现前无倒证故亦能永断迷事随眠(成立后得有断也)意云后得智不断者不能断迷理随眠不亲证理故而於安立四谛之理无颠倒证知体是依他故但断迷事随眠被疏云迷理随眠行相深远要证彼理方能断之迷事随眠行相浅近虽实有相观亦能断之准百法。

钞问后得智能断惑者未审能断何惑答慈恩有二解一云但约二乘后得智能断俱生中迷事随眠不约菩萨说也即显烦恼通本后二智能断若所知障唯根本智断二云菩萨后得智亦能断所知障所知障中有迷理迷事迷理执故难断唯根本断若迷事非执易断后得亦能断。

钞故瑜伽说等者即护法引论为证也具云故瑜伽说修道位中有出世断道世出世断道无纯世间道永害随眠诸见所断及修所断迷理随眠唯有根本无分别智亲证理故能正断彼余修所断迷事随眠根本后得俱能正断(上皆论文)释曰此护法引瑜伽出世断道证根本智断迷理随(根本智名出世间者唯识第九云是出世间无分别智断世间故名出世间二取随眠是世间本唯此能断独得出名或出世间依二义立谓体无漏及证真如此智具斯二种义故独得出世即十地中无分别智也今由此智断迷理故名出世断道也)引世出世断道双证根本后得断迷事随眠言世出世者拣纯世间故意言是世之出世故云世出世此约修道位中云迷事惑目之曰世拣纯世间复云出世此断道既通二智故引为证也或可此迷事是后得所断道曰世亦是根本所断道故复云出世也。

钞相传释云下正体者即根本智释上可知。

▲钞断迷理时等者虽明缘境意显断惑不即也此明所缘不即既言下明能断不即亦显所断不即也。

钞不同法性一断一切断者此言法性即是终教终教理事相即二智双融若根本既即后得正断迷理时亦能断一切迷事即是一断一切断若后得智亦即根本亦能证如正断迷事时一切迷理亦断亦是一断一切断也此约理事无碍不约圆宗事事无碍言通意别故又准教义说终教菩萨於二障中不分俱生及分别但有正使(即是种子正所断故十地疏引十地论云随顺逐缚义故如世公使随逐众生得便系缚又楞伽云如鼠毒发回向钞楞伽云西方有鼠啮人甚毒在身中其疮虽差忽遇雷声其疮还发正使亦尔忽遇境雷则还发动)及习气地前伏使现行初地断使种子初地已上除习气佛地究竟净(此上总明下别释云)然三贤位中初既即不堕二乘地故烦恼障自在能断留故不断为除智障等故故梁摄论云十解(即十住位已去)得出世净心又云十解已上名圣人不堕二乘地仁王经说地前得人空而不取证等又起信云得少分见法身作八相等皆此义也(此留惑义此法相宗较一增祇劫光也)以此菩萨唯怖智障(即所知障)故修唯识真如等观伏断彼障然於烦恼障非直不怖不修对治亦乃故留助成胜行是故二障不分见修(不同法相见道断分别修道断俱生)至初地时正使俱尽名一断一切断弥勒所问经论云菩萨见修道中一切烦恼能障利益众生行故即见道中一切俱断地地之中但除习气至佛果位习气俱尽准此则余说四相等随位别断皆是寄惑粗细显位优劣。

▲钞唯约根本断惑而说者出能证体唯字拣非后得后得不证理故。

▲钞上明下拣异也问根本断惑上已辩明今何重耶故此拣也。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五

音释

(靡幼切误也)。

(式闰切目动也)。

(之惟切针也)。

(初洽切刺入也)。

(古教切兵车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