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叶选医衡

湿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湿者,天地间阴阳蒸润之气也。所感之由,或因雾露之侵,或因阴雨所客,或因汗出沾衣,为风所阏。或因涉水行泥,为寒所郁。或因引饮过多,或以卑湿之地,有伤于皮肉筋骨。或感头面四肢,尤多患于腰脚者,盖伤湿则下先受之也。更喜侵于脾胃者,以其同气相感也。

大抵湿之为病,感于寒则为寒湿,兼于风则为风湿,动于火则为湿热,逆于气则为湿气,郁聚于中则为痰。流注于下则为水,入皮肤则为顽痹,入气血则为倦怠。入肺则为喘满,入脾则为湿痰肿胀,面目萎黄,入肝则胁满而四节不利,入肾则腰痛胯痛,身如板夹,胁如沙坠。入腑则麻木不仁,入脏则肢体强直。注于关节,或肿或疼;流于经络,难伸难屈;滞于经脉,则为脚气等疾。若内素有寒湿,或初患浮肿等证,又重感外湿,以致内外交攻,正气衰竭,卒倒无知,似乎中风,其脉沉涩细迟者,即中湿也。凡治者,宜分其属寒属热以施之。

湿热者,脉必洪数沉实,证必溺赤口渴,如水之潴蓄而无从得出之,故宜利小便为主。即开沟渠以泄水之义也。寒湿者,脉必沉细缓弱,证必倦怠濡泄,如地雨泥而不能生物之象,故用燥脾土为主,犹用干灰以收泥湿之义也。外如中湿者,乃寒湿之甚,阳气衰微,非参、芍、桂附等甘温辛热之剂,不能治之。又如积冻凝阴,雨雪相继,而求开霁回春于和气杲日之义也。是以湿之为病,所在皆有,而人不知治者众矣。医者宜审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