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一见能医

受湿有内外之分(二种)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丹溪曰: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有外感而得之矣,有内伤而得之者,或居卑湿,或早行雾露,或冒雨涉水,或汗衣湿履,则湿从外感者也。或恣饮酒浆,过飧生冷,则湿从内伤者也。又曰饮食入胃,无非湿也。脾土旺,则能运化水谷。上归于肺,下输膀胱,无湿气之可留也。惟夫脾弱不能运化水谷,亦谓之湿也。治湿之法,古人惟以利水为主,予谓必当因其症而药之,不可执一。湿气在于皮肤者,宜用麻黄、桂枝、防己、苍白术之类,以攻下之,譬如水满沟渠,非导之不去也。寒湿在于肌肤筋骨之间,拘挛作痛,或麻痹不仁者,宜用干姜、附子、丁香、肉桂之类,以温其经,譬如太阳中天,则阴湿自干也。湿气在于藏腑肌肤之间,微而不甚者,宜用苍白术、厚朴、半夏、木香、桑皮之类,以健脾燥湿,譬如些老书上此微之湿,以灰土绝之,则湿自干也。又湿气在于小肠膀胱之间,或肿或渴,或小水不通,宜用泽泻、猪苓、滑石、茵陈、木通、葶苈、车前、海金砂之类,以渗泄之,譬如水满沟浍,非疏通之,其窦不达也。湿气在于皮肤者,宜防风、白芷、羌活、独活之风药以胜湿,譬如清风荐爽,湿气自消也。热伤血,不能养筋,故大筋软短而为拘挛,湿伤筋,不能束骨,故小筋弛长,而为痿弱矣。湿在上,宜微汗;湿在中,宜利小便;湿在下,宜升提利小便。自外而入宜汗散,久则疏通渗泄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