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长沙方歌括

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卷一\太阳方] 桂枝汤

治自汗恶风。头疼体痛。发热。脉浮缓。名曰中风。(方下所言证治。照仲景内台方原文。建安许宏集议。与伤寒论详略不同。后仿此。)桂枝(三两去皮。桂枝止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

后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歌曰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蔚按。桂枝辛温阳也。芍药苦平阴也。桂枝又得生姜之辛。同气相求。可恃之以调周身之阳养败之地

[卷一\太阳方] 桂枝加葛根汤

治太阳病项背强ktkt。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葛根(四两)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覆取歌曰葛根四两走经输。(太阳之经输在背。)项背ktkt反汗濡。(邪之中人。始于皮肤。次及肌络。次及经输。邪在经输则经输实而皮毛虚。故反汗出而恶风。)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一本。芍药减去一两。)张令韶曰。桂枝汤解肌。加葛根以宣通经络之气。盖葛根入土最深。其藤延蔓似络。故能同

[卷一\太阳方] 桂枝加附子汤

治太阳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汤原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歌曰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男元犀按。太阳之脏即是少阴。太阳病本宜发汗。发之太过而为漏不止。必用附子以固之。

脱液。尚喜肾中之真阳未亡。

只用附子大补少阴之气。得桂枝汤为太阳之专药。令阴交于阳则漏止。漏止则液不外脱。

[卷一\太阳方] 桂枝去芍药汤

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同前。更加微寒者。

即前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恶寒止。停后服。

歌曰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蔚按。伤寒论大旨。以得阳则生。上节言汗之遂漏。虑其亡阳。此节言下后脉促胸满。

亦恐阳位而为满。脉亦数中一止而为促。治宜急散阴霾。于桂枝汤去芍药者。恐其留恋阴邪也。

若见恶寒。为阳虚已极。徒抑其阴无益。必加熟附以壮其阳。方能有济。喻嘉言、程扶生之解俱误。

[卷一\太阳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过经。)如疟状。(与往来寒热不同。故曰如疟。)发热恶寒。(现出太阳经真面目。)热多寒少。(太阳以阳为主。热多是主胜客负。为将解之之寒热有定候。此则或二或三。无定候也。太阳之阳气有权。则邪气有不能自容之象。)脉微缓者。(微则邪衰。缓则正复。)为欲愈也(自起句至此为一节。言邪轻欲自解。不药可愈也。)脉微(上节以微与缓对举。此节但云微而不云缓者。以邪衰而正亦衰也。)而恶寒者。

(上客负之兆。若寒多热少即为客胜主负之兆。况但寒无热之证乎,此阴阳俱虚。(阴阳认作气背恶寒(自脉法矣。师不出不宜有热色。今反见热色者。以其人阴阳虽曰俱虚。而阳气尚能鼓郁热之气而见于面色。)未欲解也。(欲字可味。太阳以阳为主。犹幸阳气未败。尚能鼓过经之邪见于面色。独恨阳气已虚。不能遂其所欲。令作小汗而解。)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申上未欲解意,辨面色之热。兼征之周身作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邪欲出而不能自出。故藉此方以助之。自面有热色至此。又是一节。通章以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一句为主。言过经之病也。下分三节。

节节相承。一层剥起一层。自有注伤寒论以来。千百余年无有一人道及。今特详注之。)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一两炙。)麻黄(一两去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渣。温服六合。

歌曰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蔚按。内台载此方。即桂枝汤原方分两。加麻黄三两。杏仁七十个。白水煎服。取微汗。

许之。乃解其表不虚不实者也。

[卷一\太阳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

治太阳病。若形如疟。日再发。汗出必解。

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杏仁(十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

日再歌曰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蔚按。服桂枝汤宜令微似汗。若大汗出脉洪大。为汗之太骤。表解而肌未解也。仍宜与桂枝以解表邪。

[卷一\太阳方] 白虎加人参汤

治发汗后热不退。大烦渴饮水者。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蔚按。上节言服桂枝大汗出而邪反不能净。宜仍服桂枝以发汗之。或桂枝二麻黄一汤合肌表于心。故大烦。阳明为燥土。故大渴。阳气盛。故脉洪大。主以石膏之寒以清肺。知母之苦以滋水。甘草粳米之甘。人参之补。取气寒补水以制火。味甘补土而生金。金者水之源也。

[卷一\太阳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

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此汤主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麻黄(十八铢)甘草(十八铢)大枣(四枚)生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煎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歌曰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论中无阳二字。言阳气陷于阴中。既无表阳之证。不可发其表汗。故用越婢汤。方中石膏质蔚按。本方分两甚轻。大抵为邪气轻浅者设也。太阳以阳为主。所云热多寒少。是阳气欲胜太盛。不可用麻血而言。有指元阴元阳而言。有指腑脏而言。有指表里而言。有指寒热而言。有指邪正而言。

非细心如发者难也。

[卷一\太阳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大枣(十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歌曰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蔚按。上节言太阳之气内陷于脾而不能外达。此节言太阳之气内陷于脾而不能转输也。

用桂丝入扣也。或者悔桂枝汤之误而下之。无如表证悉具。转因误下而陷于脾。以致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其病机在于小便不利四字。桂枝之长于解肌。不长于利水。服五苓散多饮暖水以出。脾不能转输其津液。故小便不利。今用桂枝汤去桂而加白术茯苓。则转输灵而小便自利。

小便利而太阳之气达于内外。而内外之邪俱净矣。又按。经方分两轻重。变化难言。有方中以分两最重为君者。如小柴胡汤。柴胡八两余药各三两之类是也。有方中数味平用者。如桂枝而以猪苓为君是也。有方中分两甚少而得力者。如甘草附子汤中。为使之桂枝四两而所君之甘草只二两是也。又如炙甘草汤中。为使之地黄一斤而所君之炙甘草只四两是也。然此虽轻重莫测。而方中有是药而后主是名。未有去其药而仍主其名。主其名即所以主其功。如此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太阳桂枝证仍在。因其误治。遂变其解肌之法而为利水。水利则满减热除而头项强痛亦愈。主方在无药之处。神乎其神矣。

[卷一\太阳方] 甘草干姜汤

治误汗。烦躁吐逆而厥者主之。

甘草(四两)干姜(二两炮。)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歌曰心烦(火盛。)脚急(热盛灼筋。)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

热因寒蔚按。误服桂枝汤而厥。其为热厥无疑。何以又用甘草、干姜乎。而不知此方以甘草为主。

取大甘以化姜、桂之辛热。干姜为佐、妙在炮黑。变辛为苦。合甘草又能守中以复阳也。

论毕竟热性尚存。其义何居。答曰。此所谓感以同气。则易入也。子能知以大辛回阳主姜、附而佐以胆尿之妙。便知以大甘复阳主甘草而佐以干姜之神也。推之僵蚕因风而死。取之以治中风。驴为火畜。大动风火。以伏流之阿水造胶。遂能降火而熄风。皆古圣人探造化之微也。仲景又以此汤治肺痿。更为神妙。后贤取治吐血。盖学古而大有所得也。

[卷一\太阳方] 芍药甘草汤

治误汗伤血。厥逆脚挛急主之。

芍药(四两)甘草(四两炙。)上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歌曰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实时伸。

蔚按。芍药味苦。甘草味甘。苦甘合用。有人参之气味。所以大补阴血。血得补则筋有所养中和之剂。可治百病。凡病患素溏与中虚者。服之无不增剧。诚可痛恨。

[卷一\太阳方] 调胃承气汤

治汗后恶热谵言。心烦中满。脉浮者主之。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歌曰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蔚按。此治病在太阳而得阳明之阳盛证也。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温服。亦取缓调之意。次男元犀按。调胃承气汤此证用之。可救服桂枝遗热入胃之误。太阳之阳盛证用之。能泄肌热以作汗。阳明证用之。能调胃气以解微结。内台方自注云脉浮者三字。大有意义。

[卷一\太阳方] 四逆汤

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而微者。此方主之。此乃温经救阳之峻剂也。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歌曰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蔚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以救次男元犀按。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旗夺关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