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毛诗故训传

第一部分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国风 唐风

《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笺】忧深思远,谓“宛其死矣”、“百岁之后”之类也。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传】蟋蟀,蛬也。九月在堂。聿,遂;除,去也。【笺】我,我僖公也。蛬在堂,岁时之候,是时农功毕,君可以自乐矣。今不自乐,日月且过去,不复暇为之,谓十二月当复命农计耦耕事。无已大康,职思其居。【传】已,甚;康,乐;职,主也。【笺】君虽当自乐,亦无甚大乐,欲其用礼为节也。又当主思所居之事,谓国中政令。好乐无荒,良士瞿瞿。【传】荒,大也。瞿瞿然顾礼义也。【笺】荒,废乱也。良,善也。君之好乐,不当至于废乱政事,当如善士瞿瞿然顾礼义也。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传】迈,行也。无已大康,职思其外。【传】外,礼乐之外。【笺】外,谓国外至四境。好乐无荒,良士蹶蹶。【传】蹶蹶,动而敏于事。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笺】庶人乘役车。役车休,农功毕,无事也。今我不乐,日月其慆。【传】慆,过也。无以大康,职思其忧。【传】忧,可忧也。【笺】忧者,谓邻国侵伐之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传】休休,乐道之心。

《蟋蟀》三章,章八句。

《山有枢》,刺晋昭公也。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扫,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

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传】兴也。枢,(上草下至)也。国君有财货而不能用,如山隰不能自用其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传】娄,亦曳也。宛其死矣,他人是愉。【传】宛,死貌。愉,乐也。【笺】愉,读曰偷。偷,取也。

山有栲,隰有杻。【传】栲,山樗;杻,檍也。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传】洒,灑也。考,击也。宛其死矣,他人是保。【传】保,安也。【笺】保,居也。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传】君子无故,琴瑟不离于侧。且以喜乐,且以永日。【传】永,引也。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山有枢》三章,章八句。

《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笺】封沃者,封叔父桓叔于沃也。沃,曲沃,晉之邑也。

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传】兴也。凿凿然,鲜明貌。【笺】激扬之水,激流湍疾,洗去垢浊,使白石凿凿然。兴者,喻桓叔盛强,除民所恶,民得以有礼义也。素衣朱襮,从子于沃。【传】襮,领也。诸侯绣黼丹朱中衣。沃,曲沃也。【笺】绣,当为绡。绡黼丹朱中衣,中衣以绡黼为领,丹朱为纯也。国人欲进此服,去从桓叔。既见君子,云何不乐?【笺】君子,谓桓叔。

扬之水,白石皓皓。【传】皓皓,洁白也。素衣朱绣,从子于鹄。【传】绣,黼也。鹄,曲沃邑也。既见君子,云何其忧?【传】言无忧也。

扬之水,白石粼粼。【传】粼粼,清澈也。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传】闻曲沃有善政命,不敢以告人。【笺】不敢以告人而去者,畏昭公谓己动民心。

《扬之水》三章,二章章六句,一章四句。

《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

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传】兴也。椒聊,椒也。【笺】椒之性芬香而少实,今一捄之实蕃衍满升,非其常也。兴者,喻桓叔晋君之枝别耳,今其子孙众多,将日以盛也。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传】朋,比也。【笺】之子,是子也,谓桓叔也。硕,谓壮貌,佼好也。大,谓德美广博也。无朋,平均不朋党。椒聊且,远条且。【传】条,长也。【笺】椒之气日益远长,似桓叔之德弥广博。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传】两手曰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传】笃,厚也。椒聊且,远条且。【传】言声之远闻也。

《椒聊》二章,章六句。

《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昏姻不得其时焉。【笺】不得其时,谓不及仲春之月。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传】兴也。绸缪,犹缠绵也。三星,参也。在天,谓时见东方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取矣。【笺】三星,谓心星也。心有尊卑、夫妇、父子之象,又为二月之合宿,故嫁取者以为候焉。昏而火星不见,嫁取之时也。今我束薪于野,乃见其在天,则三月之末、四月之中见于东方矣,故云不得其时。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传】良人,美室也。【笺】今夕何夕者,言此夕何月之夕乎?而女以见良人,言非其时。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传】子兮者,嗟兹也。【笺】子兮子兮者,斥嫁取者。子取后阴阳交会之月,当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传】隅,东南隅也。【笺】心星在隅,谓四月之末、五月之中。今夕何夕?见此邂逅。【传】邂逅,解说之貌。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传】参星正月中直户也。【笺】心星在户,谓五月之末、六月之中。今夕何夕?见此粲者。【传】三女为粲。大夫一妻二妾。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绸缪》三章,章六句。

《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传】兴也。杕,特貌。杜,赤棠也。湑湑,枝叶不相比也。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传】踽踽,无所亲也。【笺】他人,谓异姓也。言昭公远其宗族,独行于国中踽踽然,此岂无异姓之臣乎?顾恩不如同姓亲亲也。嗟行之人,胡不比焉?【笺】君所与行之人,谓异姓卿大夫也。比,辅也。此人女何不辅君为政令?人无兄弟,胡不佽焉?【传】佽,助也。【笺】异姓卿大夫,女见君无兄弟之亲亲者,何不相推佽而助之?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传】菁菁,叶盛也。【笺】菁菁,稀少之貌。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传】睘睘,无所依也。同姓,同祖也。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杕杜》二章,章九句。

《羔裘》,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笺】恤,忧也。

羔裘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传】袪,袂也。本末不同,在位与民异心自用也。居居,怀恶不相亲比之貌。【笺】羔裘豹袪,在位卿大夫之服也。其役使我之民人,其意居居然有悖恶之心,不恤我之困苦。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笺】此民,卿大夫采邑之民也,故云岂无他人可归往者乎?我不去者,乃念子故旧之人。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传】裦,犹袪也。究究,犹居居也。岂无他人?维子之好。【笺】我不去而归往他人者,乃念子而爱好之也。民之厚如此,亦唐之遗风。

《羔裘》二章,章四句。

《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笺】大乱五世者,昭公、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传】兴也。肃肃,鸨羽声也。集,止;苞,稹;栩,杼也。鸨之性不树止。【笺】兴者,喻君子当居安平之处,今下从征役,其为危苦,如鸨之树止然。稹者,根相迫迮梱致也。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传】盬,不功致也。怙,恃也。【笺】蓺,树也。我迫王事,无不功致,故尽力焉,既则罢倦,不能播种五谷,今我父母将何怙乎?悠悠苍天,曷其有所!【笺】曷,何也。何时我得其所哉。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笺】极,已也。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传】行,翮也。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鸨羽》三章,章七句。

《无衣》,刺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笺】天子之使,

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传】侯伯之礼七命,冕服七章。【笺】我岂无是七章之衣乎?晋旧有之,非新命之服。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传】诸侯不命于天子,则不成为君。【笺】武公初并晋国,心未自安,故以得命服为安。

岂曰无衣六兮?【传】天子之卿六命,车旗衣服以六为节。【笺】变七言六者,谦也。不敢必当侯伯,得受六命之服,列于天子之卿,犹愈乎不。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传】燠,煖也。

《无衣》二章,章三句。

《有杕之杜》,刺晋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

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传】兴也。道左之阳,人所宜休息也。【笺】道左,道东也。日之热恒在日中之后,道东之杜,人所宜休息也。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阴寡也。兴者,喻武公初兼其宗族,不求贤者与之在位,君子不归,似乎特生之杜然。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传】噬,逮也。【笺】肯,可;适,之也。彼君子之人,至于此国,皆可求之我君所。君子之人,义之与比。其不来者,君不求之。中心好之,曷饮食之?【笺】曷,何也。言中心诚好之,何但饮食之?当尽礼极欢以待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传】周,曲也。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传】游,观也。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二章,章六句。

《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笺】丧,弃亡也。夫从征役,弃亡不反,则其妻居家而怨思。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传】兴也。葛生延而蒙楚,蔹生蔓于野,喻妇人外成于他家。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笺】予,我;亡,无也。言我所美之人无于此,谓其君子也。君谁与居乎?独处家耳。从军未还,未知死生,其今无于此。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传】域,营域也。(四部备要本“营”作“茔”)予美亡此,谁与独息?【传】息,止也。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传】齐则角枕锦衾。礼,夫不在,敛枕箧、衾、席,韣而藏之。【笺】夫虽不在,不失其察也。摄主,主妇犹自齐而行事。予美亡此,谁与独旦?【笺】旦,明也。我君子无于此,吾谁与齐乎?独自洁明。

夏之日,冬之夜。【传】言长也。【笺】思者于昼夜之长时尤甚,故极言之以尽情。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笺】居,坟墓也。言此者,夫人专一,义之至,情之尽。

冬之夜,夏之日。【传】室,犹居也。【笺】室,犹冢圹。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生》五章,章四句。

《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

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传】兴也。苓,大苦也。首阳,山名也。采苓,细事也。首阳,幽辟也。细事喻小行,幽辟喻无征也。【笺】采苓采苓者,言采苓之人众多非一也,皆云采此苓于首阳山之上,首阳山之上信有苓矣,然而今之采者未必于此山,然而人必信之。兴者,喻事有似而非。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传】苟,诚也。【笺】苟,且也。为言,谓为人为善言以称荐之,欲使荐进用也。旃之言焉也,舍之焉,谓谤讪人,欲使见贬退也。此二者,且无信受之,且无答然。人之为言,胡得焉?【笺】人以此言来,不信受之,不答然之,然后察之,或时见罪,何所得?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传】无与,勿用也。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传】葑,菜名也。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苓》三章,章八句。

唐国十二篇,三十三章,二百三句。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