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寺廟丘墓祥災叢談
雜記者,所以紀其軼事也。國風所陳,每增春秋之缺;爾雅所志,亦補周官之遺。詎謂一名一物,不足以為考鏡之資乎?至於佛宮、道廟,舊塚、殘碑,傳聞所及,其足以供好古者之博覽,又何多也?若夫表雲物、紀災祲,是豈動言徵應哉?蓋順天道,勤修省,謹小慎微,罔非聖人之明訓也;故連類而及之。
古蹟
寺廟
丘墓
祥
災
叢談
·古蹟
城
赤嵌城,在鎮北坊,紅毛所築也。又名紅毛樓。周圍四十五丈三尺,高三丈六尺餘;以桐油和灰砌磚而成,無雉堞。鄭氏以貯火藥軍器,今仍之。道標守備撥兵五名看守,兼司啟閉。
澎湖暗澳城,都督俞大猷所築也。明嘉靖〔間〕,林道乾作亂,大猷追之。道乾遁入臺灣,大猷因留師澎湖,築城於暗澳以守。今雖圯,故址尚存。
澎湖瓦硐港銃城,紅毛所築也。明時,澎湖屬同安縣轄,分金門哨兵汛防居於此。城今圯。
井
大井,在西定坊。來臺之人,在此登岸,名曰大井頭是也。開闢以來,生聚日繁,商賈日盛,填海為宅,市肆紛錯,距海不啻一里而遙矣。考郡志云:「開鑿莫知年代,相傳明宣德間太監王三保到臺,曾於此井取水」焉。又傳系紅毛所濬。當日紅毛築赤嵌城,恐有火患,鑿此井以制之。相生相剋之理,或亦有可信者也。
烏鬼井,在鎮北坊。紅毛所築。水源甚盛,雖大旱不竭;南北商船悉於此取水,以供日用。
馬兵營井,在寧南坊。偽時駐馬兵於此,因以名井。邑內之水惟此井最淡,他井均不能及,通邑之人汲以烹茗。
大井,在澎湖媽祖宮東。開鑿不知何年。將軍侯施琅平臺之時,泉大湧,即此井也。亦名大井頭。
紅毛井,在澎湖紅毛城東。紅毛所築,故名。泉脈甚盛,往來商船在此汲焉。
潭
龍潭,即鯽魚潭。修而不廣,綿延三十餘里。界在永康、長興、廣儲西三里之間禱雨之處,故曰龍潭。以其多產鯽魚,故又名鯽仔潭(別見「水利」)。
蓮花潭,在文賢里。周圍里許,與龍潭相對。龍潭在北、蓮花潭在南,形家謂「二潭夾府龍入首」是也。中產荷花,香聞數里(別見「水利」)。
池
月眉池,在文賢里,形似月眉。舊植蓮花,不歉諸羅之北香湖、鳳山之蓮池潭。惜乎沙泥壅塞,開濬無人;水不滿尺,荷香無聞。勝蹟雖留,非復昔日之舊觀矣(別見「水利」)。
·寺廟
邑治之廟如關帝、媽祖、上帝、大道公、觀音等廟甚多,今特分載於四坊十五里之內,以備參考焉。
在東安坊
黃檗寺,康熙二十七年,左營守備孟大志建。三十一年,火。三十二年,僧募眾重建。前祀關帝、後祀觀音三世尊佛,僧房齋舍畢備。周圍植竹,花木果子甚多。
法華寺,偽時漳人李茂春搆茅亭以居,名「夢蝶處」。後僧人鳩眾易以瓦,供准提佛於中,改名「法華寺」。康熙四十七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建前殿一座,以祀火神,匾曰「離德昭明」。殿後左右,建鐘鼓樓二座;前後曠地,遍蒔花果。又建茅亭於鼓樓之後,匾曰「息機」。自公退食之暇,時憩息焉。
廣慈庵,康熙三十一年僧募建。今圯,未修。
東嶽廟,祀嶽帝於中。偽時建。
大上帝廟,偽時建。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蔣毓英捐俸重修。四十八年,里民重建。高聳甲於他廟。
馬王廟,偽時建。
龍王廟,康熙五十五年,臺廈道梁文科建(有記,別載「藝文志」)。
開山王廟,偽時建。
在西定坊
開山宮,祀吳真人。一在新街,曰開山宮。一在北線尾,曰大道公廟。
真人吳姓,名本,生於太平興國四年,不茹葷、受室。業醫,以活人為心,按病投藥,遠近皆以為神。景祐二年卒,里人肖像事之,祈禱輒應。適部使者以廟額為請,敕為「慈濟」。慶元間,敕為「忠顯」。開禧二年,封為「英惠侯」。自是,廟宇遍於漳、泉之間,臺人多建廟祀之。或稱大道公廟、或稱真君廟、或稱開山宮,名異而實則同也。
大關帝廟,偽時建。康熙二十九年,臺廈道王效宗修。五十五年,臺廈道陳璸重修。五十六年,里人鳩眾改建。棟宇華麗,工巧異常,大非昔比。原寧靖王親書其匾,曰「古今一人」。
按明太祖建帝廟於金陵,匾曰「漢前將軍壽亭侯廟」。人皆以侯仕漢,以壽亭為封爵也。考漢壽本封邑,亭侯爵第五等,在國侯、邑侯、關內侯、鄉侯之下。嘉靖十年,太常卿黃芳昭奏改稱「漢前將軍漢壽亭侯廟」。萬曆甲寅十月,司禮太監李恩姶齎九旒冠、玉帶、龍袍、金牌,敕封為「帝」,頒行天下。今邑屬廟宇,所在多有,故均列之。
小關帝廟,偽時建。五十八年,里人同修。在小關帝廟巷內。
大媽祖廟,即寧靖王故居也。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將軍侯施琅捐俸改建為廟,祀媽祖焉。
媽祖,莆田人,宋巡檢林愿女也。居與湄州相對,幼時談休咎,多中。長能坐席亂流以濟人,群稱為神女。厥後,常衣朱衣,飛翻海上。里人因就湄建祠祀之,雨暘禱應。宣和癸卯,路允迪使高麗,遇風;神降於檣,得無恙。還,奏賜號「順濟」。紹興己卯、開福丙寅、景定辛酉,歷加封號。元賜額「靈濟」;明永樂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國朝改封為「天后」。各澳港俱有廟祀。
小媽祖廟,開闢後,鄉人同建。在水仔尾。
小太子宮,偽時建。面海。
聖公宮,偽時建。
王宮,偽時建。
大眾壇,即鄉厲壇也。康熙五十五年,里人同建。前祀大眾(即厲鬼也),後祀觀音。東西小屋,所以寄骸;男骸在東,女骸在西。壇後設同歸所,收埋枯骨。
在寧南坊
關帝廟,在道標營盤。開闢後,合標同建。
觀音堂,偽時建。原為五帝廟,今改祀觀音。
準提室,偽時建。康熙四十六年,道標守備婁廣修。
在鎮北坊
觀音亭,偽時建。中奉大士,左右塑十八羅漢。康熙三十二年,居民重修,並建後堂。
大道公宮,一在觀音亭邊,偽時建。一在水仔尾,康熙三十五年里人建。
玉皇太子廟,偽時建。康熙二十七年,總鎮楊文魁重修。
小上帝廟,偽時建。總鎮張玉麒調臺,中流震風,夢神散髮跣足降於檣,波恬浪靜抵岸;因重新帝廟焉。其後為郡侯蔣公毓英祠;時江西觀察命下,士民不忍其去,故立祠祀之。
藥王廟,五十七年,道標千總姚廣建。
田祖廟,康熙五十五年,臺廈道梁文科建。正殿祀田祖;外建覆亭,為朔、望講約(有記,載「藝文」)。
竹林寺,堂祀觀音。周圍環以竹,遍植花果;寺雖窄狹,別具幽雅之致。
水仙宮,開闢後,鄉人同建;卑隘淺狹。康熙五十七年,歛金改建。雕花縷木,華麗甲於諸廟。
在鹿耳門
媽祖廟,康熙五十八年,各官捐俸同建。前殿祀媽祖、後殿祀觀音,各覆以亭。兩旁建僧舍六間,僧人居之,以奉香火。董其事者,經歷王士勷也。
在永康里
彌陀寺,〔在〕邑東郊外。年久傾圯,僧徒散去。僧一峰至自武彝山,有志重興;托跡偏廂募化,以供香火。五十七年,監生董大彩建中殿一座。五十八年,僧鳩建閻君殿於西偏,暨僧房六間;東偏三官殿,則監生陳仕俊倡義,首襄其事焉。
上帝廟,一在洲仔網寮,偽時鄉人同建。一在下洲仔甲,鄉人鳩建。
聖公廟,在中樓仔街。康熙三十年,臺廈道高拱乾建。
海會寺,鄭氏舊宅也,距邑治四、五里許。康熙二十九年,臺廈道王效宗、總鎮王化行改建為寺。佛像莊嚴,寺宇寬敞。寬亦名開元寺。
竹溪寺,距邑治二里許。徑曲林茂,溪流環拱,竹木花果,堪稱勝致;匾其山門曰「小西天」。
關帝廟,一在許厝甲,偽時建。系茅屋,開闢後易茅為瓦,鄉人同建。一在保舍甲,偽時建。臺廈道陳璸匾曰「停驂默禱」。
大道公廟,在石頭坑,里人同建。
觀音亭,在北路頭。五十四年李三建。僧人施茶亭中。
在武定里
真君廟,鄉人同建。廟後古榕一大株,蔭可數畝。
在廣儲東里
大道公廟,紅毛時建。
觀音宮,偽時建。
上帝廟,偽時建。
在廣儲西里
田祖廟,偽時建。五十四年,鄉人易茅以瓦。五十九年,復建覆船亭於廟前。
觀音宮,四十四年,同知洪一棟建。
在長興里
關帝廟,偽時建。五十九年,鄉人同修。
太子宮,偽時建。
王公廟,偽時建。
在新豐里
關帝廟,偽時建。
在歸仁南里
上帝廟,四十六年,鄉人同建。
在歸仁北里
大道公廟,在舊社口。偽時建。
在保大東里
關帝廟,五十六年,鄉人同建。
上帝廟,五十五年,鄉人同建。
在保大西里
五穀王廟,偽時建。
在仁德里
上帝廟,在嵌頂。三十九年,鄉人同建。
在仁和里
上帝廟,在下灣。偽時建。
在崇德里
上帝廟,偽時建。
在文賢里一圖
大道公廟,一在山頭社,鄉人同建。一在大甲社,鄉人同建。一在月眉池社,鄉人同建。
在文賢里二圖
吳真人廟,鄉人同建。
在大目降莊
觀音宮,鄉人同建。
大道公宮,偽時建。
上帝廟,偽時建。
在澎湖寺廟
媽祖廟,澎各澳海口俱有廟祀(繁不備載)。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靖海將軍侯施琅奉命徂征,大戰澎湖。既克,登岸,見妃像臉汗未乾,衣袍俱濕;迺知神功之默相也。事聞,上遣禮部郎中雅虎致祭。其文曰:「國家茂膺景命,懷柔百神;祀典具陳,罔不祗肅。若乃天庥滋至,地紀為之。效靈國威,用張海若,於焉助順。屬三軍之奏凱,當重譯之安瀾。神所憑依,禮宜昭報。維神鍾靈海表,綏奠閩疆。昔藉明威,克襄偉績;業隆顯號,禋享有加。比者慮窮島之未平,命大師以致討。時方憂旱,井澤為枯;佑神實降祥,泉源驟湧。因之軍聲雷動,直搗荒陬;艦陣風行,竟趨巨險。靈旗下颭,助成破竹之功;陰甲排空,遂壯橫戈之勢。至於中山殊域,冊使遙臨,伏波不興,片帆飛渡。凡茲冥祐,豈曰人謀?是用遣官,敬修祀事。溪毛可薦,黍稷維馨。神其佑我邦家,永著朝宗之戴;眷茲億兆,益弘利濟之功」。
上帝廟,在媽祖廟之東。康熙二十九年,澎湖左營守備趙廣建。五十六年,左營遊擊陳國璸重修。
觀音堂,在媽祖宮西。康熙三十五年,澎湖右營遊擊薛奎建。堂前有井二口,泉甘而美,為澎湖第一泉。
水仙王廟,在媽祖宮前海濱。康熙三十五年,右營遊擊薛奎建。
關帝廟,在媽祖宮西。康熙三十六年,澎湖副將尚宣建。
·丘墓
五妃墓
五妃者,明寧靖王妃也;曰袁氏、王氏、曰秀姑、曰梅姐、曰荷姐。癸亥六月二十二日,靖海將軍侯施琅既克澎湖,王語諸妃曰:「我之死期至矣!汝輩聽自主之」!妃曰:「王生俱生,王死俱死」!遂結繯齊縊堂上。王親自殯殮,葬仁和里。越二十六日,王死。
·祥
順治十八年辛丑夏五月,鹿耳門水漲。鹿耳門外,南北皆鐵板沙線,中有港道,淺而狹,僅容一舟。是時水漲丈餘,鄭成功襲臺,戰船縱橫而入。聖朝開闢之兆,實始於此。
康熙十九年六月,有星孛於西南,其形如劍,長數十丈,經月乃隱。是冬大稔。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鯽魚潭涸。此潭為臺巨浸,從來不竭;至是,涸幾盡。夏五月,大水;土田阡陌,多被沖陷。在鄭為災,在本朝則為祥矣。秋八月,鹿耳門水漲,大師入臺,削髮歸順。冬,雨雪。臺地燥熱,從無霜雪,聖化所沾,天時為之變易,信不誣也!
二十九年庚午冬,大有年。
三十二年癸酉冬,大有年。
五十一年壬辰,恩詔蠲免本年應徵正供粟石。四十九年奉上諭:直省地丁銀兩,通行蠲免。部議:恐兵餉不敷,勻為兩年。五十年,先蠲直隸、奉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九省。於是福建內地折色俱蠲,而臺灣以無蠲免粟石字樣,止免丁銀,士民公籲臺廈道陳璸、知府周元文詳照奉天府尹廖騰煃題請,蠲免米豆之例;巡撫黃秉中奏請。奉旨:臺灣府屬五十年應徵粟石已經徵完,在官雖蠲免,小民無益。其應徵五十一年粟石,著行蠲免。聖恩浩蕩,無遠弗屆,祥孰大焉!
五十九年,鎮北坊民林進茂,壽躋百齡,堂萃四代;妻洪氏,年九十八,晨夕倡隨,相諧伉儷。實盛世之人瑞,豈特海外之休徵?國朝恩詔屢頒: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泛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絹一疋、綿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至百歲者,題明給與建坊銀兩。迺已故之坊長,不思聖恩浩大,任意短造;致使海外人瑞雖兩受侍養之恩,竟弗獲膺旌表之榮。藉非觀察梁文煊給以「昇平雙瑞」之匾,則薄海寰區,何由識盛朝之禎祥與聖天子崇年尚齒之鉅典哉?
·災
二十一年秋七月,地產毛。九月,雨髮如絲。
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有大星隕於海,其聲如雷。是日,寧靖王死。
二十五年丙寅四月二十日辰時,地震。
三十年八月,大風;民屋及船,多被飄壞。
四十四年冬,饑。知縣王士俊會狀詳府、知府衛臺揆轉詳巡撫李斯義委勘具題,奉旨:四十四年應徵糧米,俱著蠲免。
四十六年冬,饑。攝臺灣縣事海防同知孫元衡會狀詳府、知府周元文轉詳巡撫張伯行委勘具題,准照例蠲免十分之三。
四十九年庚寅冬,饑。
五十年辛卯九月十一日戌時,地震。
五十三年甲午,火;大井頭行舖延燒數百間。
五十六年丁酉冬,饑。知縣俞兆岳會狀詳府、知府王珍轉詳巡撫陳璸委勘具題;准照例蠲免十分之三。
·叢談
二十二年癸亥五月,澎湖有一物,狀如鱷魚,長四、五尺,步沙而上,鳴聲嗚嗚。居民以楮錢送之下海,是夜登岸死焉。
四十八年己丑夏,鹿耳門有大魚二頭,略似馬,脊上有鬃,長三、四寸,其尾如獅,肚下四翼如四腳,浮於海邊。水面居民撐■〈舟古〉仔船二十餘隻,團圍至大港,脫其一,而獲其一,不知其為何物。或曰即海馬也,抑亦有可信夫?
臺灣多蛇,而內山尤大。相傳曾有一蛇,盤草坡,番人用鎗標之,中其兩層;蛇負痛旋捲,半里草地皆平,而蛇死。番人取其皮,寬五、六尺,長三丈。又有一蛇,能起地比人。人見之,即取土擲,起呼曰「我高」;蛇即翻身仰臥,舒足盈千,人必散髮示之,呼曰「我多」,蛇遂收足伏地;人即取身衣帶盡斷之,呼曰:「我去矣」,蛇遂死。
相傳臺灣之東北有暗澳,昔紅夷泊舟其地。無晝夜,山明水秀,萬花遍山,而上無居人。謂其地可居,遂留二百人,給以一歲之糧於彼居住。次年舟復至,則山中俱如長夜,所留之番,已無一存。乃取火索之,見石上留字言:「一至秋,即成昏黑,至春始旦;黑時俱屬鬼怪」。其番遂漸次而亡。蓋一年一晝夜云。
黑水溝,在澎湖之東北,乃海水橫流處。其深無底,水皆黑色,舟行必藉風而過。又傳水中有蛇,皆長數丈,遍身花色。尾有梢向上,如花瓣,六七出,紅而尖,觸之即死。舟過溝,水多腥臭氣,蓋毒氣所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