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台湾文献丛刊

卷十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列傳(下)

目錄

義行

元:林天祥

明:陳真泰(弟陽泰)傅珙洪俊林奇石池浴雲池浴沂鄭師

國朝:陳邦寶廖飛鵬黃元鍾(子■〈阝敕〉韜)陳科捷黃名芳蔡克昌許名揚

孫丕烈

蘇相德凌雲(弟志棟)王瓊林黃登瀛馬大賓郭炯

文學

唐:薛令之薛沙陳黯

明:葉普亮傅鑰池顯方

國朝:鄭得瀟林鵬揚池顯繩曾源昌劉天澤林豐玉葉龍蔡德輝李正捷黃日紀林遇青張廷儀張錫麟林明瑅莫鳳翔張承祿黃名香蔡天任薛起鳳王經綸郭希洛許溫其周禮林為洛葉懷荊蔡洪璧

隱逸

明:陳則賡林志遠楊期演楊秉機林嘉采葉後詔阮文錫(父伯宗)葉啟蕤葉迎薛登龍

寓賢

明:曾櫻陳泰吳鍾巒鄭遵謙鄭遵儉陳士京姚翼明路振飛萬年英沈宸荃張煌言(羅子木)徐孚遠辜朝薦謝元汴陳瑞龍(程應璠)林英鄭郊(弟郟)曾世袞周金湯許璟唐顯悅林蘭友黃驤陛洪思涂仲吉李茂春張若化(張若仲、倪俊明)王忠孝沈佺期蔡鼎諸葛倬許吉燝(林其昌、黃維璟、潘賡鍾、馮澄世)張士■〈木郁〉張正聲蔡國光張灝(弟瀛)郭貞一紀文疇紀許國紀保國莊潛林霍黃事忠陸昆亨陳駿音劉子葵(王簡伯)齊价人洪七峰駱亦至吳亦庵劉玉龍

國朝:鄭魁萬潘兆吾黃夢琳黃慎趙翼郭邁(黃濤)黃暹黃彬黃秉元

方技

國朝:林仁莊漁林元俊吳福楊金鱗林賢陳賢基黃日輝陳昂泰羅經康鳳聲黃國楷施清(王文明)黃樹德曾坦(子朝英)蔣國梁蔡催慶王維宇吳麟林漢峰周錦園徐宏音黃鳴岡(弟朝正)林墨香陳治燦王慶范雲林遠陳斯泰蘇鳴夏許崙方外

宋:文翠

明:覺光明光(如壽)雪芝明任

國朝:文遠知堅元飛(通庸)

列傳五 義行

列傳六 文學

列傳七 隱逸

列傳八 寓賢

列傳九 方技

列傳十 方外

·列傳五義行

林天祥,字時若;嘉禾里人。嘗司常平倉,升斗不苟。會鄰賊掠其里,避地漳州。及歸,邑再有警,率里人築堡捍禦,老稚賴之。年六十八,卒;里人哀悼如喪所親(「府、縣志」節「林登州集」原傳)。

陳真泰,字乾通(「家譜」字乾通;「鷺江志」以為名,「府、縣志」又作乾道),店前人;唐場老之後。家饒而好施,遇義舉必力為之。與弟陽泰,人呼為二長者。值歲荒,出粟賑,鄉里咸亭實惠;郡邑旌義行也。年九十五,終。曾孫華玖,宏治十一年舉人(「閩書」、「府、縣志」;參陳氏家乘)。

傅珙,字質溫,號禾江;中左所人。服賈養親;轉販米榖於漳、泉間,時其貴賤而不多取直。仲兄珍繫獄,珙橐饘以從,力為訟冤,出之。父與長兄琮同日卒,珙哀毀幾同斃。撫二姪,思勤備至。子鎮,為諸生,有文名;誡之曰:『士當先行而後文也』。及舉進士,又馳言諭之曰:『幼學壯行,此其時矣』。鎮歷官著清節,父之教也。鄉有兄弟爭田者,求珙居間,挈田相畀;珙留與共酌,反覆諭之曰:『辱君意誠厚!顧君視予於兄弟孰親?何不以讓兄弟而畀予』?其人愧悔,敦兄弟好如初。以鎮貴,封御史。年八十,卒(節「俯、縣志」)。

洪俊,字子才,號見泉;同安市頭人,嘗徙居中左所。父母繼歿,季弟方幼,謂妻曰:『吾任父、若任母,共卵翼之,以克有家』。值海寇,民鳥獸散;有父執彭姓篋金百二十兩求寄,俊以亂辭。彭曰:『得失有命;子不吾負,吾亦未嘗告吾子也』。寇退,返之曰:『幸不辱命』。里中團結社兵捍賊,鷺門有攻石者八人自南安來,眾曰:『諜也』。攫其橐金去,且將沉之水。俊挺身持不可,曰:『傭也,若之何賊之?吾且白諸官矣』。卒還金,而八人以免。以子日觀貴,贈如其職(節「遯菴全集」)。

林奇石,字礪卿,號玉山;大梁從姪。隆慶四年庚午,舉鄉試第一名。時晉江李廷機亦領解北闈,泉郡中式者五十八人,一時稱盛。計偕北上,與王弇州世貞、茅鹿門坤相唱和,為所推許。性慷慨,好交遊。歲除,有友持其笥金去;或問之,曰:『已授某矣』。里中山谷產斷腸草,奇石募眾盡掘其根,蔓患遂絕。所居東偏有隙地,建祖祠,繚以垣牆,延師課族中子弟;題楹帖曰:『窮雖甚退之,志豈甘圖一飽?遇苟如文正,祿餘敢忘三宗』?可以見其志矣(節家乘)。

池浴雲,字仕卿,號龍洲,中左所人;太常浴德弟。年二十一,為諸生。築精舍於五老山中,希跡城市。客至,必與醉;常吟曰:『釀成白酒緣留客,散盡黃金為買書』。孝事繼母;母卒,卜地以葬。葬時,有雙鶴集其旁,人謂孝感。已而聞所卜地者李某以事被逮,會妻病篤,愀然曰:『李君良友,坐視其非辜而不能為白,愧貫高欒布矣』。妻察其志,謂曰:『余病稍愈,第行無慮』。竟脫李獄,載與俱歸。崇禎十一年,應歲貢。未幾,病卒;年三十四。鄉人為鐫「龍洲臥岡」四字於五老山石(「郡、邑志」、「晃巖集」合參)。

池浴沂,字士潔,號鷺洲(「清白堂稿」作三洲),中左所人;太常浴德弟。入國學。故事:上舍秩滿,授簿丞及州倅;浴沂不屑就而歸。性廉慎,不妄取人一毫、妄加人一語。布蔬淡泊,時與知友引觴唱和。以是非曲直質者,片言立解。親屬來謁,必詢其甘苦;或周其不給,無少吝嗇。租稅之入,或後時、或乞免,亦曲為體量。年近九十,眼光如電,精神愈健。邑令延鄉賓,不赴;乃顏其堂曰「熙朝人瑞」。卒年九十三。子顯袞,舉人;官同知(「清白堂稿」、「晃巖集」合纂)。

鄭師,字延肅,號東石;溪邊人。性仁厚,好施。值凶年,糴米賑濟。遇骷髏,輒埋之。親友借券,焚焉。而卒,比鄰皆為持齋以資冥福。孫潤中,官至大同府知府;誠中,明經(「縣志」)。

國朝

陳邦寶,字璞卿;溪岸人。少躬耕養親,門內藹如。旋客甬東,值歲荒,民艱衣食,邦寶制綿衣分給,復於通衢煮粥賑饑。當事令邦寶倡捐兼董賑事,邦寶既首捐重資作倡,凡捐輸者書其名於公所壁,注明捐數若干;人競感勸樂輸,全活者甚眾。後乾隆間,甬復大歉。時邦寶已歸里矣,寧臺紹道范某仿其遺法,踵行之,民困以蘇;郵贈匾額旌之。其居鄉,建玉屏書院、置育嬰堂,皆遺澤也(「縣志」)。

廖飛鵬,字翼搏,號石川;龍溪籍,住廈霞溪。乾隆十五年庚午舉人,明年成進士。知河南汲縣,尋改宜陽。閩去河南六千餘里,以親老不能就養,改汀州教授;勤課諸生,諄諄以士品為重,一時士習翕然,知所宗尚。主講玉屏、丹霞書院,教士自有條理。生平重氣誼。庚午,偕友人蔡芳赴省闈,芳中途病痢,飛鵬晝夜抉掖,親滌襦褲。撤棘後,即僱肩輿護送馳歸;出會城而芳歿,以重金賞輿夫,星夜就道。至家,傾囊襄葬事。孝廉姚文山與飛鵬計偕北上,歸遘重疾,沿途調攝,到家疾瘥;時論多之(凌翰采)。

黃元鍾,號質齋;漳之新岱人,居廈門。為人謹厚、重節義,睦宗族。海氛時,期功之親移居福州者甚眾;平定後,皆招歸完聚,各給資本,俾得謀生。平生自奉甚薄,而濟人急難不吝;鄉里稱為長者。

子■〈阝敕〉韜,字謙六。性慷慨,有父風。貸人不計息多寡;有子母俱歿,度其人非負義,即為焚券。嘗有負人千金者,將遠遁;夜攜金四百,告之曰:『某將遠出,所存止此;念君厚德,獨以還君,幸毋洩也』。韜曰:『子欲遠去而無所有,將何以求活?盍攜之去,為圖生計,以謀後日』。其人感泣而去。後果獲利,如數還之。子日紀,有傳(「鷺江志」)。

陳科捷,字堯龍;廈之寨上人。少曠達,嗜酒;與李天震為莫逆交。廈人言其名者,必連類及之。為文不逐時趨,年四十九,始受知於學使周學健。晚為學益篤,制行益高,一言一動毫無所苟(「鷺江志」)。

黃名芳,張厝保人;例貢生。父天授,字勝頤。寬宏質樸,友於兄弟;鄉里稱長者。壽八十。乾隆十六年,修理廈門城,知縣張元芝命名芳董其事;建玉屏書院、修紫陽祠,皆與有勞。巡道德泰贈以匾額,太史洪艮圃、藍古蘿為之立傳(「鷺江志」)。

蔡克昌,字爾熾;晉江人,遷廈。為同安諸生;讀書必究源委,以多病,不赴考,缺歲試者二。乾隆十五年庚午秋闈,抵省補試。有貴介公子亦在補試中,文未及半疾作,丐其代完,許之;欲厚謝之,問其名與其所寓,皆不告。後於途中遇之,亦不告其處(「鷺江志」)。

許名揚,字爾豐;澳水人。事繼母黃氏,以孝聞。兩弟早卒,撫孤姪如己子。慕范文正公為人,題其堂曰「仰范」。倣文正公遺法,建義田以贍族孤寡;月計口授粟四斗,男至十八歲止。嫁娶、死喪無力者,皆取給焉。又立家塾,置書田,俾族中子弟誦讀其中;並自記勒石,恐久或渝,請於有司立案。是真能體文正之心,不虛其慕者。厥後生齒日繁,義田不足於給。子若、孫咸增金至七、八千,世濟其美;益可尚也(采家乘。許有韜撰)。

孫丕烈,字駿承;例貢生,提督全謀子。全謀遠宦,付以家政;日奉祖母及母,盡誠致養。有大帥黃某為父舊交,以林爽文之亂,逮入京,家財籍沒,困甚;人不敢存問。丕烈解千金,為辦裝。父聞之,喜其識大義。惜年二十五,卒。子雲鴻,以廕得官;贈如職(家傳)。

蘇相德,字性如,號喜堂;外清人。國子監生。喜賙人之急,尤加意死喪。臨歿,斥五千金付子學浩施棺一千二百具,極貧者加衣褲焉。以長子方能銜,封中憲大夫(同安生員陳鵬萬述)。

論曰:相德之善,以學浩著。學浩為建寧教諭,宜入「宦績」而例不得傳;故志之,以榮其親,為世之善承親志者勤。

凌雲,字宏立,號約軒;安溪永安里人。父郁星,嘗還遺金,人稱長者。遷廈門,雲隨父居市廛。年二十一,始就外傅。業師林如珪病痢劇甚,雲負如廁,數日夜衣不解帶,襦褲皆手滌;病革,扶肩輿護返其家;喪葬畢乃歸。年四十七,始入學。以訓誨後學為己任,教人先孝弟忠信;愚頑者,間以因果動之。故人有稱雲為好二氏學者,非本意也。雲自幼端謹,不苟言笑。性廉介,一言一行必本小學。道光元年,舉孝廉方正,當事者欲以雲應;雲曰:『孝為庸德,非易言也。若廉與方正,乃儒生本分;況余未能也。毋重予媿』!卒辭不就。年八十,卒。

弟志棟,字宏度;亦以孝義聞。術於醫,雖大風雨昏夜,延者無不應;貧者不受謝而資給之。遇鰥寡孤獨,加意矜恤。乾隆六十年歲荒,故鄉親舊來廈告貸無虛日,竭力傾助,惟恐不饜其欲。後以病卒,年四十六。子翰,嘉慶二十年戊寅舉人。道光十五年,旌表其門(采家傳。蘇廷玉撰)。

王瓊林,字玉崙,號輝山;靖山頭人。嘉慶二十三年舉人。教授閭里,多成名者。嚴靜而和,辭受、取與間,斬斬不苟。豪富家非其親故,十邀不獲一面;非公事,不涉足有司之庭。生平不忤人,亦不與人狎;不毀人,人亦無毀之者。少美丰儀,肄業玉屏書院,院側有女未笄,慕其才,意屬焉;正容拒之。應試郡城,有主人女窺而悅之;瓊林若為不解,即日移寓去。其陰行,尤足多云。卒年五十二。其弟子呂世宜為之傳(凌翰采)。

黃登瀛,字學洲,轎巷人;太學生。性爽慨尚義,親故告匱無恡容,有藉其力以嫁娶者。鰲背橋為泉郡南北孔道,久圯,重資捐修;剗赤嶺石逕峻巇皆為坦夷,往來便之。嘉慶二十五年,疫氣流行,窮民死,不獲斂殯;首輸四百金,請當道設義廠,捨棺槥、給斂具,為惠最溥。子銓,試用訓導(林焜熿采)。

馬大賓,字思敬;邵武人。父漋,庠生。大賓從戎,僑居廈門,遂家焉。歷官守備,簿書、文移皆親裁。嘉慶十年冬,從赴臺灣剿蔡牽;以功,洊擢雲霄遊擊。好周人急。把總周大章將戍臺,喪其妻,遺子五歲;大賓令妻撫養,俟其再娶歸之。守備李國榮年五十未娶,助百金,為聘室。次年,國榮戍臺,以妻託大賓,大賓留伴其母,自居外廂。廈門有麻順者,貧鬻妻,夫婦晝夜哭;大賓假以金,使圖生計。又置義塚將軍祠前。卒於廈門(凌翰采)。

郭炯,字企明;石倉人,徙居廈門。父某,好善。家始貧,炯善賈,積十三年而家裕。承父志,新祖祠、設義塾,以教族中子弟。出千金,施棺槥。道光十二年夏饑,輸五百金為倡,助義倉平糶。明年卒,巡道周凱志其墓(林焜熿采補)。

·列傳六文學

薛令之,字珍君;長溪人,一日徙今嘉禾里。神龍二年進士;閩人以詩賦登第,自令之始。

開元中,累遷左補闕,兼太子侍讀;與賀知章並侍東宮。時李林甫不愜於太子,官僚冷落;令之欲諷明皇,題壁云:『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明皇覽不悅,援筆題曰:『啄木嘴距長,鳳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令之遂謝病,徒步歸。明皇聞其貧,令有司資以歲賦,令之量口受賜。及肅宗即位,以舊德召令之,令之已逝矣;因敕名其鄉曰「廉鄉」、水曰「廉水」。有「明月先生集」行於世(「府志」、「葉晴峰詩話」)。

薛沙,令之裔孫;為龍溪尉。居嘉禾嶼,人稱為薛嶺。其南陳黯宅在焉,時號南陳、北薛。五世至文偓,任司農少卿。宋元祐中,裔孫頴士舉貢士著作郎(「府志」「名勝志」)。

按廈門人物,以「南陳、北薛」為最古。此語始於「閩書」;薜令之云:『自福安徙居嘉禾嶼,時號南陳北薛』。又云:『今之,福安人,祖元為龍溪尉,因卜居焉』。「府志」謂:『令之登神龍二年進士,陳黯乃會昌時人,相去百二十年,不應有「南陳、北薛」之目。且令之本傳,不載遷同安,從「名勝志」作薛沙較確』。其載陳黯云:『徙居嘉禾嶼薛嶺』;則薛嶺之名巳在前矣。「閩書」謂以令之得名,亦似也。然本傳不載令之遷居同安,而「縣志」、「鷺江志」載其墓在廈門下張社。「志」云:『薛沙,長溪人(非福安人),令之裔孫;為龍溪尉,始遷居於此』。又考「龍溪縣志」「職官」,並無元與沙之名。所說既有異同,又無可考證。又「清漳雜記」云:『陳邕,神龍初進士;開元二十四年被謫入閩,自莆移漳。有四子:夷則、夷錫、夷行、夷實』。嘉禾「陳氏譜」云:『夷則遷嘉禾嶼」,與學士薛令之同里巷,鄉人遂有「南陳、北薛之」稱。島上覺性院,其所創建;今像在焉。卒,葬烏石埔內潯山』。然則「南陳、北薛」,豈夷則、令之在前,黯與沙在後乎?抑後人多所附會乎?夷則姑從闕,令之與沙兩存。雖流寓即家焉,若「通志」、「府志」列之「流寓」,若「縣志」列之「外紀」,恐於體例未合;從「鷺江志」,列於「文學」。

陳黯,字希儒,號昌晦(本朱子「裨正書序」;「府志」臆斷為別號);南安人(據「唐史」「藝文志」。「漳州府志」作莆田人;黃滔、羅隱二序皆稱頴川陳先生,不言其地)。父贄,通經及第(黃序:『娶江夏黃夫人』)。黯無昆仲姊妹(按登瀛「陳氏宗譜」,黯系元通次子,其長子名肇,分派廈門;似非單子)。十歲,能詩。十三,袖詩一通謁清源牧(按唐時泉州為清源軍),其首篇詠河陽花。時面豆(黃序注:『瘡之如豆者』)新愈,牧戲之曰:『藻才而花貌,胡不詠歌』?應聲曰:『玳瑁應難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整,滿面為裝花』。繇是,聲名大振於鄉里(「縣志」云:『據此,則是閩人。明人皆言其初隱終南,後徙嘉禾;未知何據)。十七,為詞賦,作「蘇武謁漢武帝陵廟賦」,為作者推伏;黯松姿柳態,山屹陂注,語默有程,進退可法。

早孤,事母彌孝。鄉薦求試貢闈,已過四十矣。其婿黃滔序云:『會昌乙丑(武宗五年)逮咸通乙酉(懿宗六年),其間以寧家兼在疚之斷絕(自乙丑至乙酉相去僅二十年,「林霍詩話」謂十八舉不第),往來吳楚之江山、辛勤秦雍之槐蟬,嘆嗟知己之許與。與同郡王肱(「通志」「文苑」載:『王肱,晉江人。為文好刺譏當世,累舉不第)、蕭樞、同邑(此同邑,似非同安解)林顥、漳浦赫連韜(「漳州府志」載:『與莆田陳黯布衣祭酒有聲』。亦據黃滔序,始以蒲津為莆田也)、福州陳■〈艹既〉、陳發、詹雄同時,而名價相上下。其詩篇詞賦牋檄皆精而切,於官試尤工云。咸通初,與江東羅隱定交於蒲津秋試之場(羅隱後序:『曩者與余聲跡相接京師,膠其道於蒲津秋試之場。甲申春,告余以婚嫁之牽制,東歸青門。余亦東遊,逮大梁至維揚,歸其文,相歡月餘而別』)。天復元年,江夏黃滔求遺藁,得文三十一首(非四十九篇)、賦若干首,他處得詩若干首,為之前序;羅隱為之後序』(以上皆黃滔序。「通志」:『陳黯,頴川人。舉進士不第;避黃巢亂,隱居終南山。後徙同安之嘉禾嶼薛嶺,讀書終身,號曰「場老」;時人稱其所居山為場老山。所為詩文,有「辨謀」等篇;復有書三卷,約大易虛一數四十九篇,名曰「裨正」。朱子簿邑時,得書於其家,而為之序。「閩書」、「閩大紀」亦云。「林霍詩話」:『黯十八舉不第,所著有「綺莊集」;詩皆不凡,而樂府格調尤高』)。

按黯,唐季人;當以黃滔、羅隱前後二序為準。況滔為希儒內姪(一作婿),序作於天復二年(昭宗年號),去死後僅二十五年;羅隱序作於天復元年。據黃序,曰與同郡、同邑、漳浦、福州八賢名價相上下;以文而論,則為泉人無疑矣。而「通志」乃曰頴川人,載之「流寓」,載王肱於「文苑」;府、縣志因之,未知何據?「漳州府志」云:『莆田人』。此又襲黃序而訛者也。羅隱序言:『相接於京師;庚寅春(庚寅疑庚辰之訛,咸通元年),膠其道於蒲津秋試之場』。唐都長安,蒲津乃蒲州也;當以「唐史」「藝文志」南安人為斷,「通志」以為頴川人者,誤會黃、羅二序曰『頴川陳先生』故也。考晉代,東遷泉、漳之間皆望族,豈其先本頴川人乎?羅序稱黃滔曰江夏君,豈當時稱陳姓概曰頴川、黃姓概曰江夏乎?「閩大記」謂『隱居終南山,後徙嘉禾嶼』。嘉禾乃宋時之稱,唐時未有也;或者黯遊歷四方,遇黃巢之亂避居終南,後歸故鄉而徙嘉禾里乎?事無可據,未敢臆說。朱子「裨正書序」,曰唐陳昌晦撰;或別有其人。惜文理猥近,其墓表不可得見。至今廈島之中,子姓猶存,釣磯讀書臺具在;泉、漳之間以黯為祖者,族姓蕃衍。「通志」、「府志」列之「流寓」,恐非也。若廈門,據「閩書」為黯遷居之始,又不得列之「流寓」矣。

又按「文獻通考」載:『陳黯文集四卷』。下系『晁氏曰:唐四庫書,有「綺莊集」十卷。至綺莊時巳任刺史矣,計共一百六十七字』云云。此條應系「劉綺莊集歌詩四卷」下,馬端臨誤系於此;「林霍詩話」因之。黯初無「綺莊集」也。獻清源牧詩,載在「全唐詩」;「禹誥」、「辨謀」諸篇,載在嘉慶間「新定全唐文」:皆附錄書籍考,備查。

葉普亮,字廣熙,號靜菴;蓮坂人。幼頴異,讀書目數行下。正統十三年戊辰進士,授南京清軍御史。清無名之役,鄉人至今德之。補北京巡城御史,復任河南道監察御史,清理諸路戎政。時有番使陳詩,上命邱濬、商輅等十三才子和之;普亮與焉。又嘗與商輅、劉某策馬觀榜,商一覽無遺,普亮遺三名、劉遺七名,時號天下三才子。後歸養,遊洪濟山留雲洞,有『兩階苔雨三春濕,半嶺松風六月寒』之句。天順中起用,未赴而卒;年五十。葬烏石浦陳盞山(「縣志」。全詩無可考)。

傅鑰,字國毗;鷺島人,自號鷺門山人。中丞鎮之弟。少時,鳴劒躍馬,慨然思衛、霍之勳,結束學武。久之厭去,一意為詩;以詩遍交四方豪俊。壯歲,遊二京、吳會,探雁宕、五羊之勝。晚以母老,第往來漳、泉間。若編修莊履豐、戶部莊履朋及大理何喬遷、侍郎何喬遠諸名人,皆所友善。都督俞大猷尤重之,時參計畫。其在漳、泉間者,若丁一中、陸一鳳、殷康、沈有容,皆雅相唱和。嘗從豐城李孟誠講聖賢之道,以提攝收束為要。其詩繇苦而致精,一字未安,晝則忘疲、夜以申旦;何喬遠嘗敘之行世(「閩書」;參「何鏡山文集」)。

池顯方,字直夫,號玉屏子;中左所人。浴德子(浴德傳在「宦績」)。初,受知於撫軍南居益。天啟二年甲子,舉應天試。工詩文,喜山水,嘗陡武彝、遊秦淮、登泰岱,舉山川磅礡清華之氣,盡縮入毫楮間。故所作,空靈飄忽,不可方物。以母老,不赴春官。參禪樂道,結廬玉屏端山,延陳止止說法其中,六時與香罏、經卷為緣。時與鍾譚唱和,海內名輩如董其昌、黃道周、何喬遠、曹學佺皆折節樂與交;尤與同邑蔡復一稱莫逆。復一經略滇、黔,一字未安,郵筒往返相討論。著有「晃巖集」、「南參集」、「玉屏集」、「澹遠詩集」、「李杜詩選」;林孕昌序其集云:『直夫冰璞枯骨,畔幅坊身;學紹青箱,韻高白雪:卓乎不可一世云』(「府、縣志」、「清白堂稿」、「林素菴集」、曹荃序文、「晃巖集」合纂)。

國朝

鄭得瀟,池仔人。康熙間,為諸生,一試不過,遂棄去;沉酣經史。年九十餘,手不釋卷。著有「五經通義」、「易研」、「文學指南」、「史統」等書及「人字圖說」、「蘧■〈广外穌内〉近吟選」各若干卷(「府、縣志」。「通志」作得灑)。

林鵬揚,字翼南,號穆齋;東邊社人。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舉人。任京山縣,解組歸。丁艱,起補良鄉縣,改漳浦教諭。家廈門港,藏書萬卷。選擇詩文,手自評隲,俱有所發,至老不倦;有「穆齋經義」。著作甚夥,惜未梓行(凌翰采家傳)。

池其繩,顯袞孫。康熙四十年辛已貢生。性行溫和,好學不倦。〔著有〕「史眼」

、「詩緯」、「四書講錄」、「三極藏書」、「求齋別集」(「府、縣志」)。

曾源昌,曾厝垵人。康熙六十年歲貢生,官訓導。少年作「百花詩」,釋超全、林鹿原(佶)為之序。後遊臺、澎,有「澎遊草」一卷、「臺灣雜詠」三十首。提督施世驃延主鷺津書院,課其子弟。有「逢齋詩集」八卷(「鷺江志」)。

劉天澤,字履臣;廈之北門人也。由龍溪學,中式雍正元年癸卯舉人,授武平教諭。性和易,為學篤志力行。教生徒,以切實為務;遊其門者,多所成就。著「四書述酌」,折衷至當;士咸宗之(「鷺江志」)。

林豐玉,字伯年,號璞園;關仔內人。祖熙卿,明季諸生;隱居教讀。豐玉作文,劌心鉥目。補邑弟子員。雍正十二年甲寅優貢士。任甌寧訓導,日與諸生講學,尋考亭之遺。丁母憂,歸;杜門不出,日評經傳。著有「後學程式」。卒年六十(「鷺江志」)。

葉龍,字秀峰;蓮坂人。乾隆十八年癸酉歲貢。讀書默識,不事高聲;為文,澹遠有逸致。著述甚多,「南華經註」,尤得其解。少時,得咯血疾;讀『君子莊敬日強』語,遂日日危坐,病亦漸瘳。然飲酒數杯,血立見;至老如是。人謂其文奇於病、病奇於人(「鷺江志」)。

蔡德輝,字子耿;廈城人,自號覺昨叟。性倜儻,不屑仰面於人。待人嘗留餘地,又不竭人之歡;時或吟詠自遣;著有「鳴秋草」五卷、「蠡測文集」十卷(節「全閩詩俊」)。

李正捷,字遜之;廈門人。能詩、工書,善鼓琴。深究天文地理之學,兼精劒術。著有「月山詩文集」(「鷺江志」)。

黃日紀,號荔崖;龍溪籍,住廈門張厝保。以生員,特用中書科中書。陞兵部武選司主事,丁父艱,遂不仕。闢別墅於鳳凰山麓,饒泉石、亭榭之勝。園多古榕,蔡文恭公題曰「榕林」。日紀工詩文,性好客,往來名流多主其家,觴詠無虛日。著有「全閩詩俊」、「嘉禾名勝記」、「榕林偶欥」、「榕林唱和〔集〕」、「荔崖詩集」、「挫鮫精時藝」等書,行於世(「嘉禾文獻考」)。

林遇青,字春三,一字春賢;同安庠生,居廈門。為人重名檢、敦氣誼,砥礪廉隅,不諧於俗。以「期門佽飛賦」見賞於巡道蔡琛,由此得名;當道皆器之。試輒居第一。年未三十而卒。著有「漁城詩集」四卷、「文集」二卷。

張廷儀,字希五;同安廩生,居廈門。性爽朗,脫略細故,而豪於酒。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搖筆立就。少時,嘗同諸名士宴會,生詩牌作集字詩,眾方攢眉嘔心,廷儀參錯位置,其捷如響。詩既先成,詞亦斐舋,相與嘆賞。巡道譚尚忠觀風三郡,置第一;刊其詩,稱為作者(采黃日紀「詩集匯詠」)。

張錫麟,字爾芾;龍溪貢生。屢試不售,遂無意場屋;放情山水,以吟詠自娛。居鷺江雙池之上,因號「池上翁」。所著有「池上草」三集、「唱和詩」二卷、「史論」三卷。子名揚、名振,孫驤,皆邑諸生。

林明瑅,字子美;嘉禾里人。博聞強識,沉靜簡默。中年喪妻者再、失子者三,備極坎坷;而為詩聲調和平,無牢騷抑塞之態,可謂達觀委命者矣。所著有「應秋草」若干卷。

莫鳳翔,字子瑞;嘉禾里人。幼學詩於晉江黃夢琳,潛心聲律;在雲洲詩社,亦鐵中之錚錚者。所著有「鷺門草」四卷、「碧山草堂詩鈔」一卷;莆田林兆鯤序之,謂其『有孝思語、有勉勵語、有小懲大誡語、有留心世道語,與鑿空強作、尋章摘句者不同』。

張承祿,字其在;廈島人。屏絕世慮,任情適性。平生一介不取於人,有古狷者之風。四壁蕭然,嘯歌自樂。所著有「孝子忠臣錄」、「善惡金鑑」、「隱林酒史」、「璧峰詩話」、「璧峰詩集」、「唐詩匯韻」等書。

黃名香,字蘭友;嘉禾里人。性恬默,寡交遊,喜吟詠。所居號「煙霞塢」,常鍵戶不出;惟黃蓮士、林子美、莫子瑞諸詩人,頻與往來。薛梧山輯「鷺江志」,與有勞焉。所著詩集,名「消閒草」。

蔡天任,字弼卿;嘉禾里人。幼頴異,博涉書史。雖專治舉業,亦留情吟詠。年弱冠,能詩;當時與許象峰、藍春園、林南池、薛梧山、謝餞郿諸君,詩酒唱和。性極恬雅,歉然自下;諸君重之。所著有「霧隱草」(以上俱采黃日紀「詩集匯詠」)。

薛起鳳,字飛三,號震湖;澳澄鎮海衛人,遷居嘉禾里。乾隆三十年乙酉舉人。重意氣,通經術;與藍古蘿、黃文川、張西麓、倪深田、王藻雲,皆為莫逆交。嘗與黃蓮士諸人結雲洲詩社,登臨山水,唱和無虛日;島中稱風雅焉。同安令吳鏞修邑乘,山川古蹟任以採輯;凡舊志舛錯者,更正之。著有「梧山草」;與楊國春、黃名香輯「鷺江志」(凌翰采)。

王經綸,初名綸,字愧言,號蓮洲;雙蓮池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舉人。性恬澹,寡應酬,惟讀書是務。受業者多成名,鄉里敬愛之。同年張京翰誌其墓曰:『為文章,則孤心獨造;評詩酒,則申旦忘倦;處朋友,則然諾不欺;教子姪,則舉動有法。恪守先業,垂裕後昆,亦可謂之完人矣』。著有「經史緒餘」(王氏家乘)。

郭希洛,字宗程,號南瀍;海澄人,僑居鷺門。乾隆四十八年癸卯舉人。為人慎重,不苟言笑。作文苦心孤詣,不輕下筆。生平不作草書。初應童子試,撤卷時猶未脫稿;學使令奪其卷,無一字。召至案前責之,希洛不置辨。學使視其稿,分明可誦;閱終篇,曰:『詩文俱佳,覆試補寫可也』。遂入泮。其食餼亦然。鄉薦不數年,而卒。著「有韻齋詩文集」(凌翰采)。

論曰:希洛書法勻凈,其讀書有「人一己百」之功,皆從攻苦而得。志之,為質魯者勉。

許溫其,字玉如;居外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副貢生。有文名,兼精篆刻。幕遊閩、粵間,好山水,遇名勝地輒流連吟詠。所作如「種芥」云:『老方知子辣,咬始覺根香』;「秋懷」云:『黃葉相思字,青帘賣酒家』;「珠江閣」云:『漁唱千山晚,花舲五月秋』;「嚥集龍山」云:『溪聲咽危石,樓影出層巔』;「觀音閣晚泛」云:『江翻野燒紅分黛,河沒青篙白打船』;「岐山絕頂」云:『天垂匹練溪光合,秋入重螺暮靄橫』;「初春」云:『風開簾幙客初醉,煙■〈金巢〉池塘鶯亂啼』;「題鄭惠亭廣文行看子」云:『相看鬢髮成今古,回首亭臺半雨雲』;他如『江風山月蓼花洲,一棹劃破空天秋』,皆秀句也。著有「箬漁近草」、「如雨居稿」、「琴香書屋稿」(仁和王乃斌輯)。

周禮,字世崇,一字敬堂;晉江諸生。設教鷺門,遂家焉。生六歲而孤。十歲能文,以十三經典童子試籍學,有神童譽。施世瑚、蔡鎮世,晉江名宿也;尤器重禮,而鎮世以女女焉。妻兄學鯤與禮相切磨,學益進;學鯤遷刊詩賦,禮為之註。經、書、子、史,無不淹貫;為古文、詞章、雜體,卓然成一家言。屢薦不售,同考官剽其文為擬墨,見者不平;禮曰:『亦知己也』。晚年病目,有質以文者,令自誦讀為評論之。究心韻學,詩尤韶秀幽遠。著有「悔葊小草」(凌翰、林焜熿同采)。

林為洛,字呈九,號雪巢。先世莆田黃石人;曾祖澄,功加左都督,卜宅廈門。為洛為諸生,教授里中。著有「書易二經管見」、「焚餘草」一卷。子宗環,嘉慶六年舉人(凌翰采)。

葉懷荊,字培田;蓮坂人。邑廩生。家貧,篤學博通經、史,尤深「周易」。老年雖盛寒溽暑,早夜誦讀弗輟。著有「太極圖說」及「古文文法評註」若干卷(陳榮瑞采)。

蔡洪璧,字爾荊;漳州鎮海人也,居廈門。入龍溪學,工文;旋食餼。後移籍同安。操行謹嚴,淡泊自安;取予一介不苟。教生徒,雖行坐小節,不越規矩;朝夕講解,必盡其詳。著有「琢齋集」行於世(「鷺江志」)。

·列傳七隱逸

陳則賡,號錫墀;官兜社人。郡諸生,長史則采弟。聰敏多智。泰昌庚申,紅夷窺中左所,則賡以計靖之(按「府、縣志」作天啟。考天啟紀年無庚申,庚申為泰昌元年)。天啟二年壬戌復至,總兵徐一鳴率師來廈,則賡贊畫軍門,謂『夷性反覆,宜剿撫並用』。乃詭詞議撫,剋日出家貲募敢死士,椎牛酒置毒入夷舟遍觴之;且曰:『今日互市成,中外胥福;盍姑盡醉』?夷喜,飲。則賡急下小艇,趨舟師挾所製油簑,直撲其艦;乘風縱火,夷眾殲焉。臺省交章論薦,敘功第一。予官不受,並不赴舉闈,豪於山水間以老。孫國倫,康熙三十五年丙子舉人(「府、縣志」;陳氏家譜增纂)。

論曰:隱逸,非樵夫、漁父之無能為者。唯其有經世之才,而甘為樵夫、漁父之所為,是以尚耳。則賡少與其弟則采並以才學稱,觀其設計禦夷、毀家濟難,非豪傑之士而能之乎?以之經世,又何如也!顧不受一官,徜徉島上以沒於世,斯為真隱者哉!

林志遠,字致子,號陶菴;大梁孫(大梁傳在「宦績」),塔頭人。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年二十六,舉於鄉。力學博聞,九上公車;崇禎十六年癸未,始成進士。授工部主事,假歸。甲申後,奉母結茅清溪仙峰嶺,不復出;人稱陶菴先生。年七十二卒。著有「歷代史白」(「府、縣志」)。

楊期演,字則龍,號克齋;從金門彤埕,移居中左所。博涉書史,尤工古文。崇禎三年庚午舉人。甲申後,與父廩生師琯杜門不出,讀書安平山寺。唐王召為兵部主事;時及唐王□出延平府幸贛,期演追赴不及。辛丑以後,僧帽道披,晦跡後溪村。日惟垂簾閉戶,校讎經史;爨火屢空,泊如也。每歲遇春秋佳日,陟山巔北望,酹酒遙拜,繼以痛哭;聞者憐之。卒年七十餘。著有「易經管見」、「島上紀事」。子秉機、元孫宗潮,俱庠生(林焜熿采。新「縣志」參家譜)。

楊秉機,字允中;崇禎間,邑諸生,期演子。國變,削髮為僧,自號鷺島遯人。北抵金陵、上京師,蒼茫吊古,若不勝情。乘興遊岱岳,意趣甚豪。思欲窮覽寰中名勝,以行路既艱,屢變姓名,間關賦歸,深自韜晦。胸既積有塊壘,感事懷人,一記於詩。天津西望云:『海氣連孤塔,波光壓古城』。「舟泛浙江」云:『雲收千嶂立,水漲萬山高』。「即事」云:『馬蹄遲積雪,木末接遙天』。「憶遊」云:『銀河倒潟乾坤小,滄海騰浮日月慵』。「渡揚子江」云:『北固斜連平樹浸,金山中立信潮分』。「抵儼石」云:『倒攜如意歌新曲,每著征衫語舊知』。「廿八都」云:『茅店更新留晚酌,野橋依舊送歸蹄』。又有『笑人為氣候,認我是江山』之句,寄意逸遠。所著有「浩然小草」(林焜熿采本集)。

林嘉采,字景則;應翔次子。中崇禎十五年壬午順天舉人,留心理學。國變韜晦,嘗謂其甥鄭得瀟曰:『士貴立品,與聖賢俎豆相映;對尋常青紫,不足豔也』。其品之高潔如此(「鷺江志」)。

葉后詔,中左所人。為諸生,屢試冠軍。崇禎甲申,應歲貢。京師陷,未廷試而歸。以詩酒自娛,與徐闇公、鄭牧仲輩為方外七友。後渡臺灣。著「鶼草」、「五經講義」行世(「府、縣志」「海紀」)。

阮文錫,字疇生。父伯宗,字一峰,世襲千戶裔,夙居海上。

幼孤,泛海求嬴餘以養母。母沒,躬負土石與父合葬鷺門。生平寡言笑、絕交遊,取與不苟。一裘三十年、一履五年,終身不衣帛。值峽江曾櫻之喪,傾囊助之。闖賊陷京師,文錫方弱冠,慨然謝舉子業。師事曾櫻,傳性理學;患難與共。又得友曹石倉之友楊能元、池直夫,聞其緒論。講習風雅,旁及道藏、釋典、諸子、百家、兵法戰陣、醫卜方技之書,無不淹貫。出覽名山大川,北抵東華。託處十數載後,乃逃於釋氏,名超全;以教生徒自給,實鄭所南、謝皋羽之流。著有「夕陽寮詩集」、「詩論」、「詩韻」行世;林佶謂其詩沖微澹遠,一以正始為宗。年八十餘卒(「府、縣志」;參丁雁水、林吉人序略。「通志」列「文苑」)。

葉啟蕤,字景芝,號際國;蓮坂人,進士翼雲姪也。幼警慧,力學攻書,善屬文。崇禎六年癸酉,補弟子員。唐王入閩,丙戌開科,與島人張金棕、劉顯襄並領鄉薦,攝漳州別駕。

閩事壞,從翼雲倡義起兵,守同安。城破,屏跡蓮村十六載。居恆鬱鬱,以書史自娛;語及國事、家難,輒嗚嗚哭不自止。癸卯島變,賫志以歿,闔家流離,年五十有七。子錫蕃,字康侯;官通政察言司使(家傳。林焜熿采)。

葉迎,字允受,號集五;蓮坂人。族有克疇、秉華者,並以軍功,累官都督僉事。迎結髮從戎,勇略冠時,思步其武。由所籍,累擢總兵右都督。明亡,悲憤杜門不出;春一笠、秋一綸,徜徉世外,以耕釣終其身(林焜熿采家乘)。

薛登龍,字建章;海澄人,遷居同安之鷺島。為人重意氣、敦交誼;篤志好學,屏絕浮華,不與世相接。晚年,日與二、三老友尋山問水,飲酒賦詩,有翛然物外之致(「全閩詩俊」)。

·列傳八寓賢

寓賢事蹟不一:前明流寓諸公,有督師海上者、有間關瑣尾者,其大者已歸入「舊事志」。然君子所至,草木皆香;故詳其生平,為海濱景企焉。其他,亦擇其人有可載者載之。

曾櫻,字仲含,號二雲;峽江人。萬曆四十四年丙辰進士。崇禎初,以參政分巡漳南,擒斬九江土賊至盡;民為建祠。累任工部侍郎,巡撫山東。

乙酉,以工部尚書召入閩,旋掌吏部,主銓事;進宮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唐王敗,避居金門所,轉徙鷺島。辛卯島破,家人請登舟;櫻曰:『此一塊清淨地,正吾死所;豈復泛海求活耶』?二月晦,夜自經於所居樓上。門人阮文錫、陳泰冒險出其尸,鄉紳王忠孝殮之,殯於金門。國朝賜謚曰「忠烈」(「明史」及「府志」、「縣志」、「島上節烈傳」、「繹史摭遺」、「夕陽寮稿」)。

陳泰,字降人;銅山人,鎮海衛諸生。每試,輒冠其曹。寓居鷺江,閣部曾櫻試儲賢館,拔置第二人。及島破,曾櫻死難,泰匍匐負骸走三十里,付其家人登舟以殯。歸不食三日,卒。其甥葬之江上。

吳鍾巒,字峻伯,號稚山,學者稱為霞山先生;武進人。崇禎十三年庚辰進士,知長興縣;以見奄人崔璘長揖不屈,削職。後起補桂林推官。

甲申聞變,絕而復蘇;出事福王於南京。子福之,起兵太湖,死。入閩事唐王,擢廣東副使;未行而閩亡,遯跡海濱。嘗憤士大夫多失節,因作「十願齋說」寄意。魯王至中左所,入謁,起拜禮部尚書;尋從王至浙。舟山師潰,復渡海入城,與張肯堂訣,作絕命詞自焚死。詞曰:『只為同志催行急,故遣臨行火浣衣』。年七十有五。國朝賜謚曰「忠烈」(「南畺繹史」)。

鄭遵謙,字履恭;會稽諸生,僉事之尹子也。素放誕,好結客;凡扛鼎、擊劍之徒,日盈其庭。潞王以杭州降,乃集其徒,號義興軍;搴旂過清風里,殺紹興府張愫,取庫中兵仗,聲勢大振。與督師張國維迎魯王,監國紹興;官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義興伯。江上潰,攜資、挾妾從王泛海至廈門,崎嶇島澳。數載後,與鄭彩爭洋船;彩恐其襲己,與閣部熊汝霖(傳見「宦績」)並為彩所害。妾全氏,死節。國朝賜謚「節愍」(「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明史」、「南畺繹史」合參)。

鄭遵儉,會稽人;通政司副使。從魯監國寓廈門,後亦抗節死。國朝賜謚「節愍」(「南畺繹史」)。

陳士京,字齊木;浙之明州人。由進士,官給事中。先偕江上諸君子仗節衢、婺間,已隨魯王泛海入島,寓居鼓浪嶼。生有俠骨,與談古今忠義及世運成敗興廢之跡,輒扼腕廢眠食發憤。著有「來詩復書」,悲宕激壯;其憂時憫世之意,盡託於行墨間。其詩崛崪奇偉,尤擅長歌;紀許國序其復詩稿傳焉。卒於鼓浪嶼。國朝賜謚「節愍」(「石青遺藁」)。

姚翼明,字興公;浙江人。官兵科給事中。明亡,起義海昌;事敗遠舉,出入於風濤危險中,氣不撓。已栖君山,從魯王乘槎至島,僦居東嶽廟;爨火屢空,充然自得。旋入洪濟山為僧,娛怡文詠。後歸平陽。著有「南行草」(節紀許國「南行草序」)。

路振飛,字見白;曲周人。天啟五年乙丑進士,除涇陽縣。崇禎初,徵授御史;劾首輔周延儒、溫體仁。出按福建,會海賊劉香老數勾紅夷入犯,懸千金激勵將士;於是鄭芝龍等破之。既以忤體仁,謫河南按察司檢校,尋復巡撫淮陽。流賊陷山西,遣將防河;振飛團練鄉兵,得兩淮勁卒數萬人。故河南副使呂弼周受賊命來代,以武愫及賊將董學禮據宿遷。率兵出擊,學禮逸,擒弼周磔之;鞭愫於市,檻車獻於朝。

福王立,馬士英遣田仰代之;歸寓蘇州。唐王時,起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大兵進仙霞關,唐王走汀州;振飛追赴不及,退入安平鎮。丁亥,誤聞唐王遁在粵,同萬年英泛海就之;舟次虎門,始知乃唐王弟聿■〈金粵〉,故相蘇觀生等共立,建號紹武。已敗,遂不敢前,回依廈門。後赴永明王召,卒於途(「明史」;參「東平紀略」、「繹史摭遺」)。

萬年英,字靜齋;湖廣黃州人。臺州通判。唐王開閫福州,詔至臺;時張國維方奉魯監國,眾持疑不用命。年英以當此之際,不宜異視,群議始息。唐王聞其事,擢為兵部職方司主事。

閩變,退入安平鎮,託跡鷺島。久之,赴粵永明王召,仍授故官。癸已,復自粵至島;左圖、右史,盈室皆書。每想謝皋羽為人,日與林自芳、徐闇公、紀石青輩遊;後不知所終(「東平紀略」、「異人集」合參)。

沈宸荃,字友蓀,號彤菴;慈谿人。嘗親炙黃道周之門。登崇禎十三年庚辰進士,授行人,奉使旋里。福王時,復命擢御史。屢疏抗言,切中時弊;又劾王永吉、張縉、何謙諸罪,又諫郊天改期。是時朝政大亂,宸荃獨持正要,群小無不恨之。出為蘇松兵備僉事;未赴,南都破,舉兵邑中。魯監國累擢至東閣大學士,從之舟山;又從之泛海,抵中左所。永明王召,至粵。尋復飄泊江湖,閱數載乃自海壇攜家入廈,轉徙金門。後艤舟南日山,遭風失維,不知所之;相傳歿於海。國朝賜謚「忠節」。著有「彤菴遺詩」(「明史」、「南畺繹史」、「明詩綜」、「石青尺牘」)。

張煌言,字元箸,號蒼水;鄞縣人。能文章,善騎射。崇禎十五年壬午,舉於鄉。錢肅樂集師,遣至天臺迎魯王監國紹興;賜進士,授編修。閩中頒詔之役,自請為使,釋二國嫌。丙戌師潰,與富平將軍張名振扈監國入閩;又與名振搗吳淞。舟山城破,扈監國再入閩,次鷺門。時成功兵獨強,於監國修寓公之禮;惟煌言以名振軍為衛。嘗曰:『招討始終為唐,真純臣也』;成功亦曰:『侍郎始終為魯,與吾豈異趣哉』?與參軍羅子木徘徊兩島間,日從紀許國諸公遊,唱歌酬答。許國贈詩,如『十年栖海風濤遍,一念酬君鐵石知』;『淵明常愛籬邊菊,杜甫空悲亂後官』:煌言讀之淚下。

後招軍天臺,會名振之師趨丹陽。成功興師江南,煌言以監軍會之,復四府、三州、二十二縣。兵敗,自義烏、東陽出天臺,復樹纛招集流亡;永明王遙拜兵部尚書。辛丑復入閩,成功已抵澎湖;遣羅子木以書責其出師。壬寅滇中陷,成功亦卒;哭曰:『已矣!吾無望矣』。復間關江、浙,結茅懸嶴,隱圖起兵;被獲,死杭州。年四十五。國朝謚曰「忠烈」。

子木名綸,溧陽人,從死(「南畺繹史」;參「異人集」)。

按從監國再至中左所者,沈宸荃、張煌言及富平將軍定西侯張名振三人。名振,江寧人。後以軍入長江;抵金、焦,遙望石頭城,祭孝陵,題詩慟哭。又掠瓜、儀,深入江寧之觀音門,還。屯軍南日,病;以所部歸煌言,卒。雖至鷺島,未嘗久寓也;不載。

徐孚遠,字闇公;華亭人。崇禎十五年壬午鄉薦;故太師階之支孫也。

當明之季,江左社事最盛,而松江幾社以經濟見,孚遠與夏允彝、陳子龍、何剛尤為社中之傑;頗求健兒、俠客,聯絡部署,為勤王之備。及陳子龍為推官,引東陽許都見之;既而東陽激變,殺許都;以書責子龍。馬、阮亂政,惡之;杜門不出。南都亡,贊夏允彝起兵。之閩,道信州,謁黃道周;道周極為疏薦,又以張肯堂薦,進兵科給事中。會監國再出師,孚遠獨身周旋義旅間,欲令之協和;而悍帥如鄭彩、周瑞之徒,勿聽。已乃返浙東,入蛟關,結寨於定海之柴樓;魯監國授左僉都御史。

辛卯舟山破,從監國浮海至鷺門。鄭氏待以客禮,每以忠義激厲;成功大事皆諮而後行。嘗自嗟曰:『司馬相如入夜郎,平世事也;以吾亡國大夫當之,傷如之何』!永明王自滇晉左副都御史。戊戌冬,隨周金湯赴滇,失道安南;安南王要以臣禮見,不屈而還。因與葉后詔、鄭郊輩結為方外七友,浮沉島上十四年。著有釣璜堂等書(「南畺繹史」;參「交行摘藁」)。

按闇公傳見於各書者,詳略互異。「明史」謂其因松江破,遁入海,死島中。「泉州府志」謂其居廈之曾厝垵,卒。「福建通志」本「龍溪縣志」,謂遊龍溪後,不知所終。「南畺繹史」則謂其歿於臺灣。「鷺江志」亦言自去江澨,栖星槎幾二十年;垂老更適臺灣,挈家佃於新港,躬耕歿世。「同安縣志」因之。而考臺灣郡邑「流寓」志,無闇公傳焉;豈失傳歟?野乘又謂康熙癸卯島破,諸縉紳多東渡;獨闇公駕船歸華亭。「明詩綜」引「靜志居詩話」,亦有『乘桴遠引、騎鶴重歸』之語。似闇公固未嘗渡臺矣。「藝海珠塵」編闇公「交行摘藁」,後附林霍、王澐所撰二傳,言癸卯之變,擬歸故鄉,不果;轉徙入潮之饒平山中,以歿。其稱說年月及死狀,甚悉。霍、澐同時人,見聞當確;是闇公未嘗渡臺,並未嘗重歸華亭也。諸說不同,錄以備考。

辜朝薦,字在公;潮州人。崇禎元年戊辰進士,授江南安慶推官。歷掌科垣,晉卿寺;與郭之奇、羅黃傑、黃奇遇號為四駿。明亡,依鄭氏初棲金門、廈門;後移寓臺灣,卒。孫文麟,康熙三十九年庚辰進士(「臺灣府志」、「鷺江志」、「縣志」)。

謝元忭,字途野;潮州進士。官兵科給事中。韜晦入廈,削髮為僧(「東平紀略」)。

陳瑞龍,湖廣人;程應璠,浙江人。並由武進士,歷官都督。解兵退隱,與徐闇公輩遊。紀許國詩云:『勳追盛世麒麟閣,人是深山布褐翁』;殆有湖上騎驢風。後陳卒於廈,而程不知所終(「異人集」;參「東平紀略」)。

林英,字雲又;福清人。崇禎歲貢,積學負文名。任昆明令,有神明之稱。永明王時,為兵部司務。壬寅,削髮為僧;從雲南遁至廈島。旋入臺灣(「東平紀略」)。

鄭郊,字牧仲;莆田人。明貢士。值明季閩變,避難入廈門。清介博雅;出入方巾、布衣,與里人鄭慕生、義門王肖槐交善。弟郟,字奚仲;亦負氣節(「鷺江志」)。

曾世袞,字長修;興化平海衛人,尚書楚卿子。天啟四年甲子舉人。砥礪名行,有古君子之風。戊子,破產聚師;兵潰,遯居嘉禾。手不釋卷,日夕吟詠;感事懷人,流連三嘆,繼以涕淚。尋以憂憤死。所著「海山集」(節紀許國「海山集序」)。

周金湯,字憲洙,號榖城;莆田人。少折節讀書,善詩賦。及壯,好孫、吳兵法,因學劍槊、弓馬,皆精其能。崇禎十三年庚辰,以武經成進士。見四方亂起,慨然以身許國,歸訣妻子。謁選,得上湖守備,累著戰功。永明王時,開鎮晉爵。丁酉,從桂林出龍門,航海來廈,與紀石青輩盤桓吟詠者幾兩載。尋同御史徐孚遠間道入滇,後死節於粵(「通志」;參「石青遺藁」)。

許璟,字得璟;莆田人。崇禎元年戊辰進士。初授南昌推官,歷守詔州,累遷湖廣參議,皆有平寇功。以疾歸,卒於廈(「通志」、「東平紀略」合參)。

唐顯悅,字子安,號枚臣;仙遊人。天啟二年壬戌進士;累官嶺南巡道,丁艱歸。唐王起為右通政,以兵部右侍郎進尚書,致仕。乙未,全家入鷺島,隱於雲頂巖,自號雲衲子;以壽終(「仙遊縣志」)。

林蘭友,字翰荃,號自芳;仙遊人。崇禎四年辛未進士;授知縣,行取南京湖廣道御史。疏劾輔臣張至發、薛國觀、冢臣田惟嘉、樞臣楊嗣昌負國之罪,忤旨連三上,留中;禍且不測。詹事黃道周等交章論救,譴謫浙江按察照磨。直聲震京師,時有五諫之謠。既而賜環,歷考功員外郎。北都失守,賊抄迫群臣,樹青、紅二幟,令降者立紅幟、不降者立青幟;蘭友竟立青幟下。賊怒,縛而晒諸烈日中;有道士乘閒投以襦怕嚥之,得不死。及賊西遁,乃脫歸。唐王起為太僕少卿,陞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總理撫討軍務、糧餉,督師泉、漳諸郡。丙戌秋,奉老親、挈妻子遯入鷺島。羈窮飄泊凡十五載,卒(「明史」;參「仙遊縣志」)。

黃驤陛,字陟甫;尚書道周從姪。天資淳篤,讀書數百遍乃成誦;誦即焚之,終身不忘。與同里林蘭友為莫逆交。舉天啟四年鄉試。及流賊之亂,匿跡不仕。與蘭友抗賊南旋,相率入島,偕徐孚遠諸人放浪憑吊,以卒(「通志」)。

洪思,字阿士;龍溪人。年方舞勺,隨其父遊黃道周之門,為所器賞。道周既歿,逃於敬身山,不入城市;日以詩歌自放。時買舟過江東,登鄴山,撫石齋墓,哭而去。同門友紀許國結茅吳莊,溯洄從之;虎谿夜月,相對忘言。晚復入山而卒(「通志」;參「異人集」)。

涂仲吉,字德公;漳州鎮海衛人,黃道周門人,萬曆間,入太學。一日,在金陵聞道周下獄,投觴而起,赴闕上書。帝怒,詔杖之於長安門外;下錦衣獄,論戍。尋赦歸,歷翰林待詔。唐王入閩,授御史。丙戌秋,祝髮為僧。居廈門,與紀許國往返。己丑將卒前夕,忽夢天上召修「國史」;明日,果以憂憤嘔血卒(「通志」;參「異人集」)。

李茂春,字正青;龍溪人。領明末鄉薦,寓居廈門。富著述;風神秀整,跣足岸幘,旁若無人。甲辰,同盧若騰、郭貞一諸鄉紳扁舟渡臺,居永康里;題其茅亭,曰「夢蝶處」。日誦佛經自娛,人稱李菩薩云(「臺灣府志」;參「東平紀略」)。

張若化,字雨玉,號蒼巒;漳浦人。性孤潔,師事黃道周。崇禎九年丙子,舉於鄉。道周以言事下北寺獄,若化適在京師,微服雜廝役中進獄左右之。燕都陷,唐王入閩,徵拜御史。退隱丹山,與弟若仲簑衣、竹冠,往來島上。年八十六,無疾而卒。

若仲,字聲玉,號次巒。崇禎十三年庚辰進士,授益府長史。以母病,乞休歸。明亡,焚棄筆硯山居,五十年,清修獨善。同邑倪俊明遯跡鷺江,時相過從,與流寓諸君遊。後回丹山,卒。俊明,崇禎十六年癸未進士,兵部員外郎(節「通志」、「漳州府志」;參「異人集」、「臺灣外志」)。

王忠孝,字長孺,號愧兩;惠安人。崇禎元年戊辰進士,授戶部主事司,轉薊州餉內監。鄭希詔欲自設兵置餉,忠孝謂『升斗皆官物,安得餉』?希詔曰:餉司能無額外徵耶』?忠孝正色曰:『吾戴吾頭來,豈以頭易升斗哉』!希詔銜之刺骨,遂摭其未兌濕米,疏論之;緹騎逮治。故事:緹騎所至,不厭其慾,則楚毒隨之。忠孝不能具一餐,索署中不能滿十金,校以其廉且免之;京師相傳為怪事。入獄,抗詞無撓,廷杖擬戍;都察院王志道疏救,得釋。

甲申聞變,哭嘔血,舉義興化。福王監國金陵,史可法特疏首舉;以疾辭。永明王自肇慶拜兵部右侍郎兼太常寺卿,疏辭;不許,忠孝感泣。居廈門曾厝垵者十三年;尋徙浯之賢聚村,復徙後豐港。康熙三年,偕盧若騰入臺;肆意詩酒,翩然方外。居四年,卒(「泉、臺府志」;參「海紀」)。

沈佺期,字雲又,號復齋;南安人。崇禎十五年壬午舉人,明年成進士,授吏部郎中。唐王召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福州破,遯跡廈門。後往臺灣,累徵不就,以醫藥濟人。所著詩文集,卓然名家。居二十餘年,卒(「泉州府志」)。

蔡鼎,字可挹,號無能;晉江諸生。精「易」學,深明象緯,能知未來。出而走遍九邊。孫承宗督師薊遼,徵鼎參謀;贊襄區處,數年安靜;帝賜號「白衣參軍」。因疏陳魏忠賢之奸觸怒,潛避。莊烈帝即位,命繪像訪求,復原職,辭;帝稱為蔡布衣。見國患日深,發憤伏闕陳疏極論邊事,與時枘鑿,竟為所格。乙酉,唐王馳詔三聘,拜左軍師。值鄭芝龍跋扈,退隱。

嗣入島,日從紀許國尋幽選勝仙洞、虎谿間,遊屐折焉。乙未秋,自知死日,潔身憑几而卒。著有「易蔡集解」、「萬遠堂稿」(「泉州府志」;參「異人集」)。

諸葛倬,字士年;晉江人。明季恩貢。唐王入閩,薦授翰林待詔;加監軍道,監鄭鴻逵師,出兵浙東。轉光祿寺卿。閩變,避居兩島。郡有貴人為書相招,謂「幡然肯來,監司可立致』;倬回書力辭。貴人乃以禍患危之,復書謂『聖主隆唐、虞之德,小臣守箕山之操,代有其人。新朝政尚寬大,須彌大千,何問微塵?必欲相強,便當刳胸著地,勿問是肝是肉矣』!貴人得書惘然,知其志堅。自是一意著述,有集二十卷藏於家。二子璐、晃,俱能詩,有集(「府志」;參「海紀」)。

許吉燝,晉江人。崇禎十六年癸未進士;授知縣,歷刑部主事。國變,居廈門;後隱於臺,勵節以終。同時郡人寓廈者,並南安林其昌,崇禎十二年己卯舉人;黃維璟,崇禎十五年壬午舉人;潘賡鍾,字道宣,崇禎十五年壬午舉人;馮澄世,字亨臣,丙戌鄉薦(並采「東平紀略」)。

張士■〈木郁〉,惠安人;進士。礦孫。八歲,為諸生;崇禎六年癸酉副榜。閩變,避難於浯、廈、漳、澄間。後居臺之東安坊,杜門不出,日以書史自娛。辟榖三年,惟食菜果。卒年九十九(「臺灣府志」)。

張正聲,字長正,號鏘至;惠安人。崇禎七年甲戌進士;授推官,入為戶部主事,歷職方郎中。李自成陷北京,為賊所執,榜掠拘囚。及賊西走,家人理其瘡痍,護以南歸。抵里,盡散家財,募兵勤王。事壞,遯跡廈門。卒,登「忠臣錄」(「泉州府志」)。

蔡國光,字士觀,號賁服;金門人。崇禎七年甲戌進士;由鉅鹿令召對稱旨,擢禮科給事。闖賊陷京師,執使降,不屈。賊拷掠極楚,索其財;從者貸與之,始脫歸田里。與同鄉許明廷流寓鷺門,焚香卻掃,徜徉以終。

明廷,萬曆四十三年乙卯明經教授(「同安縣志」;參「東平紀略」)。

張灝,字為三;大嶝人。巡撫廷拱長子。進士(按「通志」及郡、邑「選舉志」系萬曆戊午鄉薦)。唐王時,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後與弟遁跡廈島。庚申,自廈隱於臺。後卒於澎湖,年九十五。

弟瀛,字洽五。崇禎十五年壬午順天〔鄉〕試。唐王召為工部司務。從灝渡臺,越明軍年以病卒,年八十四(「臺灣府志」)。

郭貞一,字元侯,號道憨;同安後郭人。崇禎十三年庚辰進士;行取監察御史,巡按浙東。福王擢都察院右都御史。負氣敢言,內監不遵朝班,立疏糾之;宦侍屏息。按時勢,條陳屯田、保甲,洞其源委。疏薦夏允彝、陳子龍及原任吏部尚書徐石麟、詹事徐■〈氵幵〉、春坊沈延嘉、郎中葉廷秀、科臣熊開元、袁彭年、知縣林之蕃等皆具忠君愛國之誠,並乞召用。選郎劉應賓黷貨鬻爵,特疏劾請論贓正罪;以賄遷官,如憲長王夢錫數輩,皆指參不恡。一時風采凜然。丙戌以後,歸隱廈門;尋渡臺灣(同安縣「藝文志」)。

紀文疇,字南書,一字元昉;同安後麝人。年少為諸生,有上下千古之意。議論識力,不隨人俯仰,輒為人所搆毀。興泉道王猷館之署,焚香讀「易」,口不慁官府;閉晚衙,與之商天下事。所交遊,皆一時俊傑。後師黃忠端道周,與子許國從之鄴山。所著「史勺」三卷,忠端為之序;潮州唐時序其詩。後忠端薦其博學多才,唐王徵詣行在,授中書舍人。後以陳燕翼薦,擢翰林院待詔,纂「聖安(宏光廟號)實錄」。所疏陳,皆諤諤切時艱。以母老,假歸。未幾而閩潰,陰集里中壯士謀舉義。丁亥,挈家渡海居鷺島,與鄭成功復同安。城破,以勞瘁死。

初,家居湄龍;所遺詩文集,即以「湄龍」名。華亭徐孚遠為之序,以黃、紀比歐、蘇,以許國兄弟比之文忠、文定;當時稱為不愧云(摘林霍「續閩書」及「湄龍堂集」各序)。

黃石齋「史勺」敘:『紀南書負才甚高,出語妙天下。其所著「史勺」,論核古昔上下三千年,疑難正反盡之矣。古今論史之言,幾數百家;其最著者,柳子厚、呂東萊、蘇子瞻、胡明仲。子厚肆而曲、東萊腴而膚、子瞻疏而直、明仲詳而碎,南書所作猶是四家而辯博醇雅,不為詭激之論。觀其所論,董江都、王茂宏、溫太真、寇平仲諸賢,各有意乎?正直忠厚之裁也。其所由來去,世之持鋒剡、騁驟縱橫者遠矣。老泉喜權變、習短長之言,卒為和仲厲箕;如南書所云,與石青並樹龍門無疑也』。

徐闇公序:『自隋、唐以前,用人無方。是以安石盤桓,便有公輔之望;崔駰未仕,人主巳嘆其文才。時之所推,即見拔擢無出身之限也。其時大臣薦士,咸致通顯;自非子桑之於孟明、酇侯之於淮陰,灼然著效,亦未有稱焉。後代既設科目,士苟不出於其間,即軼才通識,無由自致天階。而後歐陽公薦蘇明允、近日石齋黃先生薦南書紀公,以為千古僅事。然宋時士猶有從他途進者;筮仕以後,以特恩奏名,亦間有之。我明自數十年以來,資格逾峻;雖以烈皇帝發憤,屢廑明詔,廣開用人之途,顧當事守常格牢甚,卒無以殊才稱上意者。然則紀公之得此於黃先生,方之明允,不更偉與?抑前代館閣,次第遷除;遞出遞入。我明館職之選,皆定於筮仕之時;雖北地信陽、濟南、琅琊諸公著述煒煌,皷吹昭代,可謂盛矣,而終不得廁身金馬之署,識者不無遺恨。今紀公雖晚遇乎!然召對宣室、濡筆玉墀,覽其文而嗟嘆之,遂擢在內翰,撰次實錄,記法起居,成一代之史;諸公之所不得而紀公顧得之,其於遇、不遇何如也?即明允僅與修禮書,書成得沾一命,其見知於人主,未可與紀公同日語矣。余又觀明允所撰「秘書」及論御將之法,蓋亦有志功名者,卒未得施用;紀公痛邦家之殄瘁、憤桑梓之淪胥,糾合義勇,獨克巖城,其所布置有大過人者。而天不假年,賫志以沒;使果竟公之設施,閩事亦未可知也。然則公豈僅以文章自命者哉!而黃先生又豈僅以文士待公者哉!黃先生既殉節於前,而紀公復盡瘁於後。黃先生之能知人、紀公之不負所舉,相得益彰;於歐公之薦明允並稱千古,有以也。以明允之為父,有文忠兄弟為之子,故明允之名益顯。今紀公之子石青,文章義節表表自立,度其所至,將不減文忠;而其次諸子森森,各有頭角,安知無有文定者繼其後乎!紀氏之媲美蘇氏,日可俟也。余少也,杜門寡遊;雖私淑黃先生,久未得至於其門。乙酉入閩,道信州,始克晉謁先生;先生一見如舊識,又為疏薦於朝。今黃先生與紀公皆古人矣,踽踽僑寓,與石青往還島上如兄弟。故於紀公集成,為聚其大都,又於黃先生識山陽之慟也』。

紀許國,字石青;文疇長子也。年十六,為諸生。從父講學鄴山,弟子二百餘人。許國最少,黃忠端許以掉臂獨行,又贈之詩曰:『蒼芒千古留石青,不與世界爭零星』。著有「丁史焦書」數卷。崇禎十五年壬午,舉於鄉,為臨川揭重熙所取士;與同榜莆田林說、林尊賓,有三異人目。著有「同岑草」一帙。明年,計偕北上,以所著書投,宮允馬世奇大奇之。北都變,有「望燕吟」一卷。

後從其父舉義,避地鷺島。四明沈宸荃薦於魯監國,授禮科給事中;不就職。廣平路振飛薦於永明王,以道阻不果行,留滯島上。鄭成功欲致之幕府,竟不能屈。所居曰吳莊,閉門著述,與流寓諸公相交善。客至,出脫粟飯、烹薯芋,相對欷歔。每歲孟冬既望之二日,具巾袍入普陀寺南望遙拜,凄絕而返;或登山眺海,四顧潸然。忠憤憂愁之意,一寓於詩文;而流寓諸賢之志跡,皆藉許國以不泯也。

居十五年而卒,年四十有一。所遺「吾浩堂詩、文集」,皆同里林霍為之序(「縣志」、「續閩書」、「異人集」合纂)。

紀保國,字安卿;文疇季子。幼隨父兄浮家鷺島。及長,日取父兄所著遺書,閉戶編輯。落髮披緇,攜一瓢出遊五岳;林霍為序以送其行,並序其詩。詩尤清雋絕俗,飄飄如其人(「讀閩書」)。

林霍序:『陟華登岱,而意見乃別。余有志遐覽久矣,顧學業荒陋,不足論交海內巖穴之士;兼困貧久,山裝莫具,攜袂無從。即丹霞名勝有黃公之講壇在焉,企其人、讀其書、淑其教,而不得一憑弔其處;況武彝、霍童、天臺、雁蕩與夫吳、蜀、周、秦之墟耶?吾友紀子安卿,與余同志,每以是為嘆;嘗慨然欲投跡空門,以一瓢遊五岳。余心奇之,而難其事。蓋君年少,名家子也。當太史公揚旌梓里,齎志以沒,君猶在懷間;及從儀部公遁鷺州上,當余庚寅歲與公論業倡酬,君猶未知學。距今曾幾何年,而儀部公亦逝矣,君欲以師伯氏者轉而師余。余愧君之知,竊喜太史公之有後;淵源有自,信不誣也。余所以難君者,以太夫人在上耳;且有偕隱之歌,能不眷然於懷耶?君曰:「吾上有諸兄,高堂菽水,不憂侍奉。吾之托空門,亦猶徒步千里,櫛風沐雨以尋師也;與竺僧度、鄭雲叟之事異」。嗟呼!君一年少耳,而所存巳如是。自滄桑以來,山川朋友不復一致,有能砥行於閭巷難夫;而況欲絕跡飛騫於風塵外乎?余於是益嘆安卿為畸士也!然余嘗聞世外高人,即松扉巖徑中亦寥寥不易得;君其慎所投哉!若太史公及伯氏交滿天下,有真聲氣者,安卿其訪之!余亦將躡屩以從君後』。

莊潛,字伏之;同安人。執經紀待詔之門。與紀許國、林霍善,相與扁舟攜詩登虎巖、入吳莊,從容放歌月下,若大有孤憤難釋者:前進士沈佺期稱之。意欲纂述舊聞為一書,以耳目睹記不及。遍覽中州事蹟,偶得「明季遺聞」數卷,遂搜羅宏光逸事,參酌編纂,繼以詩歌,名為「石函錄」;紀許國為之序(「異人集」、「青天尺牘」合參)。

紀許國「石函錄」序:『莊子伏之自纂其詩一帙,題曰「石函錄」。錄中有吊黃文明、陳臥子、憂彝仲、林子野、林燕公、傅公、熊閣部、錢希聲、曾峽江、揭臨川及「哀同安」、「哀雲中」、「秋感」諸什,皆悲憤抒情,淋漓翰墨。余讀而有感,未嘗不為之流涕也。嗟乎!國事之壞,有由來矣。當熹廟間,逆閹擅柄、姦黨陵熾,世之忠臣、正士誅斥殆盡。崇禎之時,君子小人,進退數驟。及乎末年,權貴人狠愎邪懦,視公家事如傳舍;所為兵馬、糧糈、山川險塞、生民阽危休戚之故,毫不存於胸中。即有一二正守之人,亦多厄於掣肘孤立,或膠於故常而不知權;故國政日亂、國勢大削,蓋小人之害極矣。神京告潰,先帝血濺,薄海內外無不痛心。南渡之後,覆轍相尋。以江南半壁之天下,而不能數載之撐支;誰秉國或,使神州至此?甚可痛哉!於是抱諸忠臣,或灑淚登州、仗劍赴難、或立勳於疆土、或建幟罔功、成功垂就而遽敗而繼之以死;若錄中所稱殉難諸公,皆卓然表著者也。脫當北都時,紳笏中有能整齊網紀、鞏固國脈,即可以無南渡;即南渡時,能以中興大事託付公忠膽略不二心之臣,廣收俊傑,共圖天室,則彼灼灼諸公且無樂以節見,而莊子亦何流連慨恨於芳躅之下,直欲起其人而若與之共會於一堂哉!余以是讀莊子之詩,而重悲世道之不幸也。莊子懷詠贈答諸篇,皆堅光峭撲,與元、柳上下。余不具志,特因其所感而為之序云』。

林霍,字子濩,號滄湄;同安欖里人。博洽能文,究心等韻之學;問詩於盧若騰、徐孚遠、姚翼明,亦推為秀出。紀許國序其所著詩,謂『如空山發翠,馨香不絕,別留神韻於筆墨之外』。自丙戌秋,掃門簡跡,往來虎谿、鶴嶺間。與許國稱莫逆交,欲師事之。許國曰:『某不敢擁皋比,但得如黃魯直之於子瞻、少遊,足矣』。其雅重如此。稱「遺民」終身。著有「雙聲譜」、「鷳亭詩草」、「滄湄文集」、「滄湄詩話」、「荷樓詩選」、「續閩書」(「縣志」、「紀氏藏藁」合纂)。

黃事忠,字臣以;失其籍貫。官兵部職方。初,崎嶇閩、粵以起義兵。母妻被殺,避居廈門。戊戌冬,同御史徐孚遠、都督張自新奉使赴滇,失道安南;與國王爭禮。後西旋。紀許國序送之(「交行摘藁」;參「石青遺稿」)。

陸昆亨,失其里居。官錦衣衛。丙戌,從唐王西走;及唐王遇難,昆亨脫奔鷺島為僧。年八十有奇(「東平紀略」)。

陳駿音,籍貫闕。師事黃道周。唐王授中書舍人、吏部都事。道周師次明堂里,自忖必敗,盡出所著書,畀駿音間道持付其家。辛卯,謀梓於姑蘇。夜宿杭州江干,鄰舍失火,倉卒間與行橐俱為灰燼;自恨為先生罪人,或語及輒哭,後與同門諸子搜羅刻焉。丙辰,依棲鷺門。嗣居粵之韓江。年八十有奇(「東平紀略」)。

按「石齋全集」俱存,所載未確。然安知所焚僅謀刻者一、二種,抑由後搜羅而得耶?或尚有別本,而失所付之真本耶?姑錄之以存疑。

劉子葵,失名。惠安起義師,子葵襄其事;官索之急,拘縶其家。削髮為僧,攜一瓢、一褐入鷺島。將遊端州,紀許國為文送其行。永明王擢為龍川令;甫匝月,黃應傑據惠叛,子葵碎碑扼關,不得北向,惠屬諸邑賴其力以全。居一歲,有驕將某者,以撫軍之令屯龍川,稍侵擾百姓;子葵裁以義,某怒讒於撫軍。子葵慨然曰:『吾為國耳!豈戀一官哉』?即日解組去。未幾,而龍川潰,惠屬皆陷。先是,子葵已薦授兵部職方;至是,與王簡伯遯居潮之深山。久之,又披緇至鷺島;將附舟緣瓊海以達粵西,許國復以文送之。

王簡伯,失名;撫州人。父孝廉翊東,母孫氏。己酉,撫州被兵,奉母避難瀘溪,復走曹村。母死於難,間關渡海至粵東。劉子葵之樹幟龍川也,簡伯時為兵部職方,奉命過其邑;河源之役,實監其軍。師潰,抽刀自刎幾死。後與子葵避居潮之山中,復同至鷺門,與紀許國定交。尋復南行,許國亦為文送之。及抵瓊州,桂林梗阻,引還。途遇寇,死。吳亦菴梓其遺詩,許國為之序(「石青遺藁」)。

齊价人,籍貫闕。明季避地海島,往來浯洲、嘉禾間。時沈光文自潮州航海至浯,价人旋嘉禾,不及言別,以詩寄謝。光文遙和之云:『忽帶青雲去,惟將逸韻留;剡舟知待雪,陶逕已辭秋。風足高山木,光原燦斗牛。瑤華承寄問,多病獲新廖』(採「臺灣藝文志」)。

洪七峰,明季浮家海島,後東渡與沈光文相依者二十六載。故光文贈別詩有『鷺島初來便識君,東山又共學耕雲』之句(採「臺灣藝文志」)。

駱亦至(亦至系字),失其籍貫。居半山寺。著有「島史」(異人集」)。

吳亦菴(亦菴系號),江右人。官樞曹。寓居醉仙巖(「異人集」)。

劉玉龍,經濟、籍貫、事蹟皆無考(「東平紀略」)。

國朝

鄭魁萬,字廷才;晉江人。康熙初,寓廈業醫。父葬郡之賜恩巖,(□)廬墓三年,遇虎不懼;當道旌其孝。卒,葬虎頭山側(「鷺江志」)。

潘兆吾,字荊山;浙江舉人。沉靜有謀,入總督滿保幕俯。會臺灣朱一貴作亂,從來廈門,調兵安民部署,出其計畫。承平久,兵皆不諳操舵,心憂之;兆吾請下令曰:『賈舶有願載兵者,與五品官』。有一賈首先應召,即以守備蟒服衣之;繼者分給牌劄,爭相棹船銜尾渡載。事平,欲奏薦,兆吾辭不受(節「袁子才文集」)。

黃夢琳,字球卿,號雪舟;晉江諸生,侍郎徽孕孫。性情介,能詩。乾隆間,遊擊藍元枚延居幕中。五年,繼遷浯江,復從之遊。柬牘餘閒,或躡雙屐、或棹孤舟來往兩島間。興酣落筆,意致殊豪;島中莫鳳翔輩多從之問詩。居數年,卒於浯。著有「兩島怡情集」(採「怡情集」序)。

黃慎,汀州人;號癭瓢子。善繪事,人物、花鳥信手塗抹,自得天趣,稱逸品;名重金陵。至今得其真跡,寶如拱璧。書、詩俱清逸。曾遊鷺島,欲渡臺不果;有『丈夫有志金臺杳,壯士空餘鐵骨寒;老我儒冠催髩短,憑君簪筆重毫端』之句題寺壁。廈門畫家多宗之。

趙翼,字雲崧;武進人。工詩,著有「甌北集」。乾隆二十六年辛已進士第三名。緬甸之役,參畫軍事;擢守廣州,陞貴西道,罷歸。臺灣林爽文作亂,制府李侍堯延入幕府。居廈島之涵園,再徙玉屏書院,幾一年。暇時躡屐山巖間,流連觴詠,賦詩而歸(「甌北集」、「武功紀盛」序合參)。

郭邁,號拱山;黃濤,號文川:皆邑人;並乾隆初進士,授知縣。先後主講玉屏書院,日擁皋比,進諸生講解經說,嚴密課程;廈人士言師範者歸焉。漳浦編修藍應元、福清進士郭龍光、莆田郭尚先亦來主講,俱以善教稱(林焜熿采)。

黃暹,號春渠;浙江仁和人。嘉慶六年辛酉進士,選平和縣知縣。歷任龍溪、詔安、長泰、南靖,有惠政;以虧短鹽課解任,蕭然不能歸。僑寓鷺門榕林別墅;與巡道倪琇為同年生,詩酒唱和。暇則臨池日作小楷二千餘字,倪琇常為之跋。流寓三年,卒;倪琇經紀其喪以歸(凌翰采)。

黃彬,字蓮士;晉江人,寓廈賣書。篤志力學,不務外飾。處世接物,一本於真。而內嚴外寬,胸中涇渭甚明,臧否不形於口。人以其坦易,無賢愚皆樂親之。與張錫麟、薛起鳳、林明瑅、莫鳳翔、張承祿(二失名)結雲洲詩社,號雲洲八子。所著有「草菴文集」二卷、「草菴詩集」四卷、「看山樓唱和詩」一卷(黃日紀「詩集匯吟」)。

黃秉元,字調叔,號春潭;龍溪諸生,提督仕簡仲子。幼而警敏,讀書日可寸許,過目不遺一字。詩文揮毫立就,而措詞穩稱如經錘鍊。小札尤楚楚有致,書法遒勁,饒有嫵媚;其夙慧然也。時與雲洲詩社。所著詩文,號「春潭集」(同上)。

·列傳九方技

國朝

林仁,嘉禾里湖邊人,徙居城北之岡頭鄉。素好琴,得莊蝶菴指法,節奏古雅。為人清介,雖貧不干於世。提督施世驃建節廈門,延教其子。

莊漁,字友樵;寓居廈門。初習醫。後學山水、翎毛,畫俱入妙;人以沈石田目之。性傲兀,曾有持三百餘金求畫者,漁勿受、亦勿畫。邑宰周世培代為匄之,其人始得十二幅而去。晚年寓萬石巖,與山僧嘯詠,有隱士風(並「縣志」)。

林元俊,字份生;本廈門人,徙居臺灣。善奕、精醫,稱海外國手。時揮毫作竹石及草書,縱橫如意,瘦硬入古(「通志」)。

吳福,簥巷人。善奕,與泉之蔡聯卿並稱國手。

楊金鱗,字子石;長泰諸生,住廈局內。善作文,與蔡葛山、印湖為同社友;兼通書畫,尤精於奕。

·列傳十方外

文翠,居嘉禾嶼,募建普照寺。尉滕翔贈以詩曰:『海翻波浪繞危峰,無盡巖前世界空;不是灰心求佛者,片時難住寂寥中』(「府、縣志」)。

覺光,重建普照寺(「大同賦」注)。

明光,姓王,號上中。少業儒,善事母。後為僧開元寺、湧幢菴,勤於參究。為詩清靈幽靜,尤工草書。時有同寺僧如壽精於楷書,與光齊名;人稱「明光草、如壽真」。明光晚年與阮文錫唱和;文錫選其詩三百餘篇,名為「偶然草」,縉紳蘇壎、陳鎮峰序而刊之。如壽姓傅,字濟翁;亦能詩。俱嘗居廈門(「府志」、「鷺江志」合參)。

雪芝,工草書、善畫蘭。後入武彝山(「鷺江志」)。

明任,姓楊,字愧斯。善行、草大字,工詩。初住安溪,後居廈門半山堂(「鷺江志」)。

國朝

文遠,潮州人,住南門橋亭。不度弟子。預知歿期,與相識者別;至期,自披袈裟坐化。遠近咸觀之(「鷺江志」)。

知堅,住太平巖。預知死期,置酒,別所知交共七人;命寺僧設八人坐次,其弟子曰:『何用過多』?堅曰:『即有至者』。方欲就席,果後有一人至。酒數行,起曰:『予欲拜佛西歸矣』。人皆笑之。有尾其後者,見其甫及禪床,已圓寂。眾始信之(「縣志」)。

元飛,字石龍;晉江童氏子。幼不茹葷。十四,遊資福寺,戀不欲歸;遂禮本寺不動和尚為師,經咒過目成誦。尋到黃蘖山,就渾古和尚受戒。聞郡城崇福寺哲老和尚道學深遽邃,師事之。一日,聞霹靂聲,信口誦云:『個事不從字與文,一歸何處說紛紛;而今劈破虛空後,卸卻肩挑二百觔』。哲老奇之,授拂焉。

康熙四十年,威略將軍吳英迎住廈門虎溪巖。時巖中僅敝屋三間,元飛募建大雄殿、方丈、寮房、僧舍,凡幾所;既而垂雲樓、大悲殿、一嘯亭、伏虎洞,不三十年次第成巨觀。山下暴櫬纍纍,元飛勸葬於其子孫,而代葬其無主者。復建報恩室於南偏,迎母就養,奉父主祀焉。母歿,與父合葬於寺側。提督藍廷珍、海防同知陸箕永延就本山建道場,紳士李光墺、楊廷勷等請開堂說法。後,龍巖州張守延至東寶山石雲寺開戒。晚益閉關精進。偶有吟詠,皆露禪機;當事紳士時與和倡。

乾隆七年圓寂,年七十一。是為虎溪巖開山祖云(「府志」)。

通庸,字達中,自號不偏老衲。晉江楊氏子。年四十,蹭蹬場屋,削髮虎溪巖。復住持泉之龜湖菴、卓錫天界寺,戒行修謹;坐臥一斗室,鍵戶參究。亦時有吟詠,客至相與酬唱。著有「刻玉集」。年八十五,入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