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台湾文献丛刊

倉海先生墓誌銘丘復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君丘姓,先世由上杭遷鎮平。逮君曾祖,始遷臺灣。父潛齋先生碩德耆儒,為世模楷,予嘗次其行狀;君其次子也。自幼聰顈絕人,書過目輒成誦。時有丘才子之名。軀乾魁梧,見者疑為武人。君亦樂以武俠自任。

乙未,清廷割臺灣畀日本,君帥義師自保,屢電抗爭,且嚙指血為書,上之,清廷終不省。曰:『是與台民恩義斷矣』。建議立臺灣民主國,奉台撫唐景崧為主。台民推唐為總統,君為副。

當是時,中國閉關久,泰西民主之說未流衍中土。士民蜷伏專制淫威之下,乍聞君議,皆卷口結舌,不敢贊一語。甚且以危言相悚:建國海上,孤立無援應。君毅然行之不顧。事雖不成,然獨倡義於民國紀元十七載前,不可謂非豪傑人也。已內渡歸潮,寄籍海陽,復於鎮平故鄉經營草廬,奉親居焉。因念欲開民智、張民權,非主張精神教育不為功。故君初居潮,主講韓山、東山兩書院,皆以實學訓士。猶以書院舊制,新智識灌輸有所未盡,倡辦嶺東同文學堂。值時戊戌政變後,清廷方復科舉舊制,使民疲精於八股。君艱難締造,不辭勞怨,躬往南洋募款。十餘年來,嶺東民氣蓬勃奮髮;國民軍起,凡光復郡縣,莫不有嶺東人參與其間,皆此校倡導之力也。興學議起,首辦鎮平東山、員山兩族學;於鄰邑勸辦學校,以百數。在粵連任廣州中學、兩廣方言及商業學校監督,兼為學務處議紳、諮議局副議長。關於民事,皆力任艱鉅。平居鬻鬻若無能,遇大利害所在,臨趨決斷,大聲振屋瓦。廣東受賭害數十年,一旦湔滌,非君莫任。清廷官吏屢以革命嫌疑逮捕士類,君居間調護,保全實多。

去秋,武漢倡義,旬日之間,全國響應。君言內渡十七年,無若今日快心者。乃出指瘢示予曰:『予固未嘗一日忘此痛也』。粵省光復,舉君為教育部長。學子莘莘,均慶得人。會南京組織臨時政府,君任粵代表,挈予同往。一時豪傑,雅推重之。嘗冒雪謁孝陵,有詩紀,意氣豪甚。因言南京光復,臨時政府又在茲地,民國當有三大文字祭告孝陵、延平、洪王也。機務倥傯,卒未果作。及臨時政府告成,亟南歸。舟次廈門,時福建省議會未成立,徇廈商之請,特電閩都督,速行召集。大旨以革命掃除滿清秕政,若一切仍舊,安用鐵血為?並言『民國新造,斷非一二人專制可以成切。君本勇於任事,舊籍又隸閩,故不嫌越俎如是』。至潮,始接參議院議員之電,而君已病矣。京、粵函電交馳,且以粵督相推舉。時,病益劇。君嘗言願居監督政府地位,即不病亦不任受也。返山居半月,新紀元二月二十五日子時卒於員山里第,享年四十有九。曾登己丑甲科。自民國起義,並將舊名逢甲棄置不復道;倉海君者,君之別號也,因以為名。在南京遇衛戍總督徐紹楨,見君名刺,待以恆流,詢知前名,重握手示敬,歡好若平生。

蓋君名震鑠中外;別號,人或未知,今僅稱別號、不復稱君諱者,從君志也。

君之詩文,久雄視海內。然君雅不欲以詩文人傳。故所為文,皆不繕稿,詩則舊歲始輯內渡後所作,編為「嶺雲海日樓詩鈔」,而庚戌「羅浮游草」,則已付印單行矣。

德配林,先君卒。繼配廖、妾氏呂。有丈夫子七人。琮字念台,鎮平中學畢業;琳肄業中學;瓚出後三弟;瓚出後六弟;女子二人,一配平遠林震,今為粵北伐軍師團長;一未字。孫一人。將以四月二號吉時,葬於印山故居之原。令弟輯甫、時甫,以復從君,知君最悉,囑為彰幽之文,因撮其大略,並為銘曰:天生偉人為民國,民國成立完天職;槃槃公才與公德,萬古不滅視此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