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无量寿观经义记

无量寿观经义记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

无量寿观经义记

无量寿观经义记

佛道。又复虚言得道。以是因缘虽不受生死人苦恼。于菩萨根钝不能疾成佛道。不直往菩萨即其义也 问。若凡夫生净土者何故摄大乘论判为别时意耶 答。此据无行人故云别时意。故论云。由唯发愿于安乐国即得往生。是名别时意。案无行之人空发于愿。此但为远生之因故云别时意。要行愿相□方得往生 问。如凡夫不断欲界惑不得生。上界凡夫无断三界惑者。何由得生净土 答。如凡夫断欲界惑种不尽而得生色界。□□伏惑生上界。此亦如是由念佛三昧观于净土。深伏深厌三界惑。伏修惑粗品故得生净土 问。菩萨发心救苦。众生何以愿生净土 答。菩萨愿生净土为供养诸佛。愿入恶道为救苦。众生愿生净土为成就佛法。愿入恶道为成就众生。此二行常行不可阙一。又凡欲救众生苦恼。先生净土。自然成就佛法。然后以大悲愿力入恶道利益群生。若未成就佛法先入恶道。此则自为苦恼所缚。何由能救众生故。智度论云。先须自利。然后利他。若自未利先欲利他。如人未善习浮先欲度。彼相与俱没。此亦如是 问。若地前菩萨生净土者。何故仁王经解十回向云。观一切法无生无住。乃至入第一义谛心心寂灭而受生三界。何以故。业习果报未坏尽故。地持论云。种性菩萨或堕恶道。既云受生三界。云何而言生于净土 答。此据菩萨大悲为物受生三界由故。业未尽与之相应故言受生三界或堕恶道。今言生净土者。此据自报业成生于净土也 自下次释其文依无量寿经唯明三品。此中具论九品往生之行既有多种。此但广略为异也。文中九品即为九分。就上品中文为四分。一标品名。二显行相。三明往生相。四总结。初文可解。行相中言若有众生者。此即往生人位在十回向终心。所以尔者以生彼国已即得无生法忍。故发三种心者。于此位中余行已成。发此三心愿往生也。至诚心者。离虚诳心也。深心者彻于骨髓也。回向发愿心者。以已所修一切善根愿往生也。复有三种者。自下别明行相。慈心者修慈三昧。具诸戒行者。持菩萨三聚戒也。读诵大乘者。方等经中明不可思议甚深之法。读诵之者还得不可思议功德故得生净土也。故法华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莲华化生即其义也 修行六念者。所谓念佛法僧施戒天。念佛法僧为生福德。念施戒为修行。念天者念一生补处菩萨为生兜率陀天。以此三种善根回向愿生也。一日至七日者。明行修时分。七日之中心心相续具前行业即得往生。所以尔者。由业力不可思议故如一念起心。诽谤大乘从一劫至一劫受十方大地狱苦报。经时虽少苦报极多。此亦如是用时虽少善业力大故得生彼国。信哉。业力不可思议须臾之间升沉各异。是行者深须自诫。岂非大事者哉 自下次明往生相。初明宫殿迎接。二明光照其身。三赞其行业。四正明往生。五明生已悟道。如弹指顷往生彼国者。由业力增上故受生速疾。不同人中业力羸劣故多时方得受生。如恶业猛利故刹那即入恶道。此亦如是即悟无生法忍者。初地无生忍也。历事诸佛者。得胜神通故能遍游诸佛世界。犹如诸天生已即能飞行虚空。此亦如是也。次第受记者。亦名授记。授即授与。彼人受即彼人纳受。依地持论有六事故为如来授。无上菩提记。一种性未发心。二种性已发心。三现前。四不现前。五时量定。六时量不定。此中所明是现前授记也 自下总结可解。

自下次明上品中生。文中有四。一标品名。二明行相。三明往生相。四总结。此是十解十行已上菩萨以生彼国一小劫得无生忍故。不必受持经典者简前异后此人唯修行大乘非读诵之业也。善解义趣者。善能分别大乘深义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也 于第一义心不惊动者。大乘甚深空义诸法相中最胜。故曰第一。凡夫闻说诸法皆空理与情反故生惊怖。菩萨闻之妙达心原不生怖畏也 深信因果者。正见成就如一念起。邪见谤无因果。则断灭善根求沈苦海。今由深信故得生净土也 不谤大乘者。大乘之法其理甚深。其文巧妙。三乘圣人同共修学。出生一切人天果报。出生三乘圣道。若谤此法得罪不可称量。闻之不谤福德亦不可具说。故胜天王般若经云。阎浮提纵广七千由旬。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所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若善男子善女人不谤此修多罗。功德胜百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由功德无边故得生净土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初明世尊迎接。二赞其功德。三正明往生。四明生已悟道。经于七日于菩提得不退转者。十解已上犹有念退行退。至彼国已离此二退。以无退缘故。犹如天中得果毕竟不退。以无退缘故此亦如是。经一小劫得无生忍者。证初地无生忍也。若以此方劫数更经无量大劫。今说彼国劫数故云一小劫也。故华严经云。娑婆世界一劫于安乐世界为一日一夜。此之谓也 自下总结可解。

自下次明上品下生人。文中有四。一标品名。二显行相。三明往生相。四总。结初文可解。亦因果者。此是十信位中信根成就故不谤大乘。由信大乘故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于净土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一明化佛迎接。二赞其功德。三正明往生。四明悟道。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者。由未得无流心故七日方见佛也。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者。若以此方劫数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至初地。今亦以彼国劫量故经三小劫至初地也。百法明门者。如璎珞经说。十信有十心所。谓信心.精进心.念心.定心.惠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愿心.戒心。此十心中一一心复有十心故有百也 自下总结可解。

上来明大乘三贤菩萨。为上品三人。自此已下明小乘方便位人。为中品三人。先明中品上生。文中有四。一标品名。二显行相。三明往生相。四总结。初文可解。若有众生受持五戒者。此明往生人位在暖法顶法。于此位中发菩提心回向愿生净土。此通在家出家。此明在家人故云持五戒八戒。修行众戒者。此明出家人。具受大比丘律仪故曰修行诸戒也。不造五逆者。此业极重。造此业已次生必入地狱。故不得生净土。依小乘暖位中犹造五逆及断善根。顶位中造五逆不断善根。故今除此业也。回向愿生极乐世界者。此人修行至暖顶位。小乘根性未决定。故忽遇善知识发大乘菩提心。以己所修善回向愿生极乐世界。若至忍位小乘根性已定及得恶道非灭。更不可转求大乘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一明世尊迎接。二赞叹出家。三明正往生。四明生已悟道。赞叹四谛者。闻小乘法也。由行者先习小乘重习力故还闻小乘法也。四谛者。一者苦谛。以五阴为体。二者集谛。以业惑为体。三者灭谛。以择灭无为为体。四者道谛。以无流圣智为体 得阿罗汉者。此是三生利根人故即得无学果也。阿罗汉者。此云无生。亦名应供。三明者。一宿命明。二天眼明。三漏尽明。小乘宗初二以等智为体。第三以无流智为体。依大乘初二以后得智为体。第三以无分别智为体 六通者。一神足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尽通。依小乘宗神足天眼天耳宿命并以等智为性。他心通五智性。谓道智法智比智等智他心智漏尽通九智性除等智体是无漏故 大乘宗前五通后智为体。漏尽通以无分别智为体 八解脱者。一内有色外观色。二内无色外观色。三净解脱。四空处解脱。五识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解脱。八灭尽解脱。小乘宗初三解脱以无贪善根为体。次四解脱以四为体。灭尽解脱以非色非为体。依大乘十解已上所得前七并以无流惠为体。灭尽解脱初地方得以无分别智为体。以一切心心数法不行故 自下总结可解。

自下次明中品中生。文中有四。一标品名。二显行相。三明往生相。四总结。若有众生者。此明修行人位在总别念处。持八戒者是在家人。沙弥戒具足戒。是出家人。威仪无缺者。不犯轻戒也。行者至此位中忽遇大乘善友令发大乘菩提心。回向愿生净土也。自下次明往生相。一明世尊迎接。二化声赞叹。三正明往生。四明生已悟道。经于七日得须陀洹者。由前修习小乘观法故得初果。更经半劫方成无学也 问。彼国土曰此方七劫。此人先已修解脱分善根。何以七劫方得初果耶 答。声闻根性有三种。一三生。二六十劫。三百劫。此是中根人故经七劫方得也 自下总结可解。

自下次明中品下生人。文中有四。一标品名。二显行相。三明往生相。四总结。若善男子善女人者。此明往生人位在五停心位。孝养父母者。此是恩田供养者得大果报。行世人善者。人义礼让等。此人临终忽遇大乘善友为说净土乐事及赞世尊因中大愿。此人闻已回向愿生也。自下次明往生相。初明往生。次明生已悟道。此人善根劣故不感世尊来迎业力。自生也。过一小劫方成阿罗汉者。此人初修观行故至彼过劫方得无学果也 问。生净土已并修菩萨之道。云何仍得小乘果耶 答。诸佛净土品类大多。或有净土无二乘之名。如众香世界不眴世界等。或有净土。有二乘及人天名。如妙喜世界。或有净土。有二乘无人天。如极乐世界。此人并先于此土修小乘善根。是故生彼国已依本所习得小乘果。虽得小果而不取证。即修菩萨道不同。此方得果住而不进。令存其本名故名阿罗汉。故无量寿经云。其诸声闻菩萨人天智惠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人天之名。即其义也 自下总结可解。

上来明中品三人讫。自下次明下品三人。此并是凡夫中发菩提心人也。先明下品上生。文中有四。一标品名。二显行相。三明往生。四总结。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者。此明行相也。此人先发菩提之心忽遇恶缘造十不善业。由恶法增长故心无惭愧也 上来明其过失。自下次明其德。谓命欲终时善友为赞大乘经名。及称阿弥陀世尊名号故能除重罪。所以尔者。由如来福田清净故。称名获福不可思议故能灭于重罪。如一念起恶诽谤圣人则累劫受苦。今由一念信心称名故累劫受乐。因果必然为差失也 故大品经云。佛告诸天子。若有天子天女命欲终时。汝但为称般若波罗蜜。以闻般若波罗蜜名号故诸天子不生恶道。还生天中 大悲经云。若有众生闻佛名者。我说是人毕定当得入涅槃。若有众生以念佛故乃至一华散于空中。如是福德所得果报不可穷尽。若有众生以至诚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于未来世当得释天王梵天王转轮圣王。于其福报亦不能尽。以其善根福报不可尽故要当入般涅槃。何以故。阿难施佛福田不以有为果报所能尽边。我说是人必得涅槃尽涅槃际。阿难乃至一称佛名一生信者。所作功德终不虚。设若有净心诸众生等作是称名南无佛者。阿难彼人以是善根必定涅槃。得近涅槃流注相续入涅槃际。即其义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初明化佛迎接。二赞其功德。三正明往生。四明上已悟道。经十小劫得入初地者。此是凡夫故所以生彼经十小劫方得入初地也。得闻佛法僧名即得往生者。复有众生临命终时闻三宝名即得往生。所以尔者。由宝功德不可思议故。能令闻者得生净土。故大品经云。菩萨摩诃萨以神通力飞到十方诸有无三宝名处。为赞佛法僧功德。众生闻已生诸佛前。大集经云。若有众生乃至一念深信如来。敬仰尊重叹未曾有。以敬信故得作轮王统四天下七宝具足。乃至得作帝释天王魔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何况常能具信三宝。即其义也。

自下次明下品中生。文有四。一标品名。二显行相。三明往生相。四总结。或有众生毁犯五戒者。此明往生人。先显其过。犯五戒八戒是在家人。犯具足戒是出家人。偷僧祇物者。十方常住僧物也。现前僧物者。一住处属现在人物也。不净说法者。乘诸法实相我心中说或为名利。或为胜他皆名不净说法也。地狱猛火一时俱至者。恶因既成中阴恶相现也。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十力者。此明其德也。能摧邪慢故名为力。并以智为体。一智在十处。名为十力名者。一是处非处力。二业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处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尽力。威德者神通息慢名为威德。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者。此即如来五分法身。戒身以三聚净戒为体。惠身以一切智为体。定身以大乘光明三昧等一切定为体。解脱身以有为解脱无为解脱为体。解脱知见身以后得智为体。自下明说利益。谓闻如来功德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所以尔者。如来名号及功德皆不可得闻。若闻其名获福无量故。观佛三昧经云。念佛功德者。所谓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见。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念处。是若有众生一闻佛身如上功德相好光明。亿亿千劫不堕恶道不生邪见。杂恶之处常得正见。勤修不息。但闻佛名获如是福。何况系念观佛三昧。即其义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初明中阴相灭。谓地狱猛火化为凉风。二明化佛来迎。三明往生。四生已获益。此人由业力劣故莲华六劫乃开也 自下总结可解。

自下次明下品下生相。文中有四。一标品名。二显行相。三明往生相。四总结。或有众生作不善业者。此明行相也。先明其失。五逆者。杀父。害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问。无量经云。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何以此中五逆业得生净土耶 答。造五逆者。有二种。一谓此人先发菩提心。中间忽造五逆。后时由正念佛名故伏灭业障得生净土。此经据此而论二者。此人先无菩提之心而复造五逆罪。复无念佛功德。此人不生。无量寿经据此而说。下明其德。善友为说妙法者。说大乘法也。闻大乘经能除重罪教令念佛者。念佛功德能除业障也。不遑念佛者。犹无暇也。此人为死苦所逼无暇念佛功德名号也。具足十念者明时分也。十念之业能除重罪生于净土。故智度论云。有人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得生善道。有人一生造善临命终时生于恶道。此有二义。一由后报业熟。二由临命终时善心心数法生 问。此人一生造恶。云何临终一念心能胜终身行业 答。譬如大将一人能破大敌。临命终心亦尔。如火如毒一念之心能胜终身。能胜终身行业。以舍诸根事急故。即其义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初见莲华。二正明往生。三明已获益。为其广说诸法实相者。此谓大乘之深极。若思能灭重罪故。普贤菩萨观经云。其有众生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百万亿阿僧祇生死之罪。是名具足菩萨戒者。不须羯磨自然成就。应受一切人天供养。即其义也 自下总结可解。

上来答问示其观相讫。自下第二明时众获益。夫人先是十回向菩萨闻佛说净土之相。即得观佛三昧。见极乐世界庄严之相。及得无生忍 问。既是十回向菩萨。云何上文言汝是凡夫心想羸劣耶 答。地前菩萨望初地悉名凡夫。以未证法身故也 自下明发愿。既闻希有之法复证法身。故发愿生于极乐世界。如龙树菩萨。在此证欢喜地已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此亦如是。此经说上品上生正为于此。若言六地菩萨为上品上生者。云何六地菩萨报在秽国发愿生净土耶。地前菩萨结业未尽故生在秽国。所以在此发愿生于净土。斯即文义昞然不劳异释。生彼国已得诸佛现前三昧者。生彼国已得诸根。常见诸佛不假修习。方见故曰现前三昧。侍女诸天既见夫人获证。所以仰学胜流并发菩提心也 自下第三次明流通分。文中有五。初大德阿难请问持法。二如来为立经名。三重赞修益。四时众欢喜。五如来还归。初二文可解。赞修益中言现身见佛者。此明现在之益。由三昧之力故现身必见佛也。故华严经云。念佛三昧必见佛。念终之后生佛前。此之谓也。下次举劣显胜。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罪。何况系心忆念也。故华严经云。若能须臾念如来。乃至一念功德力。因此永离三恶趣。智慧光明灭痴闇。又云。宁于无量劫具受一切苦。得闻佛名号不于无量劫具受一切乐 不闻佛名号 所以无量劫 流转生死苦 不闻佛名故即其义也。下次约喻显法。分陀利华者。白莲华也。此华世间最胜。念佛行者亦尔。于人中最胜也。复由常念诸佛菩萨故二菩萨为其胜友也。下明未来之益。由念佛功德故未来必得菩提坐于道场也。诸佛家者佛家有二种。一者生家。谓十王报。二者法家。谓真如法身。由行者念佛故随念必生佛家。如人念生天中随愿必得。此亦如是 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者。前为入王宫故密现神通赴请。今现行威仪欲令见者。获福如来凡现行时足恒离地四寸而轮相现。故华手经云。佛行时若有众生触其足者七日受乐。如来右回身时地深八万四千由旬如轮旋转。大集经云。如来入出城邑村落舍宅足不蹈地。常行千叶莲华之上。若有众生遇触佛影七日安乐无饮食想舍是身已生于善有。此谓如来现行之益也。下明弘宣之益。如来既在王宫说法。所以不及余人。尊者阿难别更为众弘宣。大众闻之皆欢喜也。

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