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说郛 四库本

卷十上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说郛>

钦定四库全书

说郛卷十上      明 陶宗仪 撰正朔考【魏了翁】

七月陈王业也

七月之诗大?述天时以勤民事也先儒谓七月一诗皆以夏正为断愚则曰非特七月一诗也凡诗篇如正月四月六月十月之交皆夏正也非特诗诸篇也凡易书周官春秋左氏所书之月亦皆夏正也然则商正建丑周正建子者非改正朔欤曰改正朔矣不改月次也正朔之改示一代之兴各有所尚也月次之不可改四时之序不可紊也苟紊之则时命乖张民听疑惑虽耕耘歛藏亦将失其候尧典所谓钦若昊天敬授人时者万世不可易也若夫正朔迭尚不过以新民视听如大朝会大典礼尊用此日名曰岁首太史公所谓朝以十月者是其例也世儒遂谓商周既改正朔则并其余月次亦应逓改噫为此说者臆度之过也临卦所谓八月者指观而言也临观反对故圣人预以为戒观之为卦其画四阴其辰在酉晓然夏之八月也而何氏以为周八月属未之遯孔氏以为商八月属申之否夫文王周孔简易以从夏正而何氏孔氏反崎岖以求合商周之正不亦异乎故曰凡谓改正朔而并其月逓改者皆臆说也书伊训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奉嗣王祗见厥祖太甲三祀十有二月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夫奉嗣王初见厥祖重事也故以改元之岁首以冕服奉嗣王归亳亦重事也故以三祀之岁首然而仍称十有二月则是殷人未尝改十二月为正月也孔氏以商正解之不通则乃曲为之说曰此汤崩踰月太甲即位而奠告也考之孟子外丙二年仲壬四年然後继以太甲则太甲乃汤之孙所谓祗见厥祖者是矣非嗣汤而立也假使太甲嗣汤而立亦安肯踰月而遽改称元年邪故曰凡谓改正朔而并其月逓改者皆臆说也诗篇如正月曰正月繁霜四月曰四月维夏六月曰六月栖栖此为夏正无疑虽欲曲说不可得也虽有曲说不足惑也至十月之交郑氏则释之曰此夏之八月也夫十月之交则十一月矣是周人朔月也故曰朔月辛卯正朔日食古人所忌故曰亦孔之丑不然八月日食何足以言甚丑也以是证之则周人以十一月为朔月未尝改为正月也又七月之诗之五章自五月数至十月而继之曰曰为改岁是以十一月为岁首而未尝改之为正月又一证也故曰凡谓改正朔而并其月逓改者皆臆说也周官凌人十有二月斩冰与月令季冬之月命取冰相合则不惟时皆夏正而月亦皆夏正矣而正月之吉始和县法观象郑氏强解之曰周正月也夫以夏正言之建寅之月也三阳既交斯谓之和若指为周正则建子之月矣时方寒冬安得谓之和邪又党正四时之孟月吉日则属民而读法夫言孟月则夏正建寅之月非周正建子之月也明矣故曰凡谓改正朔而并其月次逓改者皆臆说也春秋所书时皆夏时也月皆孟月也虽左氏传亦然隐三年传曰夏四月郑祭足帅师取周之麦秋又取周之禾其为夏正明白如此杜氏以周正解之曰四月今之二月也秋今之夏也麦禾皆未熟取者盖蹂践之夫左氏秪曰麦禾而杜谓之未熟左氏直谓之取而杜谓之蹂践几於迂疎可笑良由曲泥周正有所不通故迁就其辞以至于此故曰凡谓改正朔而并其月逓改者皆臆说也或曰汉晋唐诸儒以三正说六经岂凿空驾说之哉曰亦必有一二疑似以啓之如春无氷冬大无麦禾之类皆其藉口者也然疑似者一二尔明白者十百也以疑似盖明白以一二胜十百岂非惑与夫有一二之明白犹将胜十百之疑似今乃反是又岂非大惑与噫六经不幸而经秦火幸而赖诸儒之补缀也然而使学者得见秦灰之残编断简当反无惑惟其出於诸儒之补缀也是以惑学者滋甚盖不知其几事不特如改正朔之一端而已也亦幸而改正朔之事证验尚多可以是正不然又乌覩其真邪

夫既因七月之诗而考六经所书之月皆夏正矣六经之外先秦他古书及秦汉以後正史凡所书月亦皆夏正也吕氏月令或以为周公作是与否固未可知然其所言时令则夏时也岐伯素问伊川以为战国间人所作是与否固未可知然其所言月候则夏月也竹书纪年传谓晋太康初汲人得之魏冢是与否固未可知然其言三代之正月则皆建寅也由是观之先秦古书所纪之月则皆夏正也秦正建亥汉仍秦旧太史公作史记书十月於每年之首班固作汉纪书秋九月於每年之终所谓春正月者自在年中不改称谓至武帝太初元年正历法以正月为岁首明年所书始以春正月起之而以冬十二月终之是後惟魏明帝用景初历尝以建丑为正并改三月为孟夏余皆逓改然而郊祀蒐狩颁宣时命则复以寅为正二者交互徒惑民听行之未几复用夏正又其後惟唐武氏改年曰载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十二月为臈月然复以正月为春一月自二月以後不能易其次也由是观之秦汉以後凡正史所书之月则皆夏正也或曰孟子之书亦先秦书也其言七八月之间旱赵岐以为此周七八月夏之五六月以苗槁证之疑若可信愚则应之曰泛言苗槁耳既不可以为夏之七八月亦何以证其为周之七八月邪孟子又言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直谓仲冬以後农隙之余可治桥梁以利民涉而赵氏泥於周正谓夏之九月十月也亦可信乎或者又曰刘歆以三代之正作三统历述此亦正史所载也何以谓之皆夏正邪愚则应之曰刘歆汉儒也与孔安国盖逓相祖述者自是历家从而和之又岂足为确论乎且不信圣经而信历述复以历述而伸传注是皆学者厌平实而喜奇夸之过也必有务平实而後可与论古事而学古道也

或者问曰六经子传及先秦他古书与历代正史所书之月皆为夏正亦既白矣然姚大老辨三代秦汉置正博引经传以为皆用夏时而平庵项氏独以为春秋自是孔子之书即非周王所用此一说也胡文定经解谓以夏时冠周月是圣人垂法後世之意此又一说也陈止斋後传谓以夏时冠周月自是鲁史之旧夫子因之每孟月书时以见鲁史每正月书王以存周正盖尊周而罪鲁也此又一说也三家者之言何如曰三家者皆近世博雅大儒也特其立说犹未免牵於传注故虽卓然有见於始然卒不能不自变於其後者也孔子之春秋即鲁国之史记也鲁史之时月即周家之纪历也夏周之岁首虽殊夏周之时令则一安得孔子所书与周王所用不同邪项氏固尝谓周历本称决无改月之理其说卓然当於理矣而末乃谓春秋四时十二月恐皆夫子革之以为万世法是则惑也是岂非牵於传注虽卓然有见於其始而卒不能不自变於其後邪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言正朔惟夏得其正也胡氏乃谓夫子以夏时冠周月信斯言也是春秋所书春正月者乃今之冬十一月也秋七月者乃今之夏五月也以冬为春以夏为秋虽甚愚者犹不为曾谓圣人而为之乎传之当时犹且不可尚可为万世法乎胡氏固尝有言曰周人以子为岁首则冬十一月也前乎周者以丑为正其书始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则知月不易也後乎周者以亥为正其书始建国曰元年冬十月则知时不易也其说卓然当於理矣而末乃谓夫子作春秋是天子之事可以改正朔故以夏时冠月又以夫子无其位不敢自专故以周正纪事是则大惑也是岂非牵於传注虽卓然有见於其始而卒不能不变於其後邪至陈氏谓鲁史旧以夏时冠周月夫子仍之此说似胜然於胡氏之说特添一转语尔事不如此亦秪费词假使周人改朔并移月次则天王在上鲁人安敢自以夏时冠周月乎如此是不奉天子正朔也又岂有鲁奉天子正朔而史官纪事私以夏时冠周月乎如此则是无故而陷其君於僭逆也假使鲁史官无识以是纪事吾夫子修之肯仍其僭谬乎陈氏固尝谓凡西周之史言时皆夏时也於是援周官季春出火非周正月季秋纳火非周九月以为证据其说卓然当於理矣而末乃谓西周之史言月皆周月也於是曲借康诰三月不言春毕命六月不言夏以为证据至泰誓十有三年春一月於己说有碍则反指为譌误是则惑也是岂非牵於传注虽卓然有见於其始而卒不能不变於其後邪呜呼自传注之学兴也各以三统解经不特何氏之於易孔氏之於书郑氏之於毛诗周官杜氏之於春秋左氏而已也然而此五六人者古博雅大儒也三统之外不可废也至於春秋一经以周正解之者则滔滔皆是又岂特胡陈项三家而已也

史剡【司马光】

愚观前世之史有存之不如其亡者故作史剡其细琐繁芜固不可悉数此言其卓卓为士大夫所信者云

虞舜

尧以二女妻舜百官牛羊事舜於畎亩之中瞽叟与象犹欲杀之使舜涂廪而纵火舜以两笠自扞而下又使舜穿井而实以土舜为匿空出佗人井

剡曰顽嚚之人不入德义则有矣其好利而畏害则与衆不殊也或者舜未为尧知而瞽叟欲杀之则可矣尧已知之四岳举之妻以二女养以百官方且试以百揆而禅天下焉则瞽叟之心岂得不利其子之为天子而尚欲杀之乎虽欲杀之亦不可得已藉使得而杀之瞽叟与象将随踵而诛虽甚愚人必不为也此特闾父里妪之言而孟子信之过矣後世又承以为实岂不过甚矣哉

舜南廵守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剡曰?舜命禹曰朕耄期倦於勤汝惟不怠总朕师舜以天子为勤故老而使禹摄也夫天子之职莫勤于廵守而舜犹亲之卒死於外而葬焉恶用使禹摄哉是必不然或曰虞书称舜陟方乃死孔安国以为升道南方廵守而死礼记亦称舜葬於苍梧之野皆如太史公之言予独以为不然何如曰传记之言固不可据以为实藉使有之又安知无中国之苍梧而必在江南邪虞书陟方云者言舜在帝位治天下五十载升於至道然後死耳非谓廵守为陟方也呜呼遂使後世愚悖之人或疑舜禹而非圣人岂非孔安国与太史公之过也哉

夏禹

禹以天下授益益避啓於箕山之阳禹子啓贤天下皆去益而归啓啓遂即天子位

剡曰父之位传归於子自生民以来如是矣尧以朱不肖故授舜舜以均不肖故授禹禹子啓果贤足以任天下而禹授益使天下自择啓而归焉是饰伪也益知啓之贤得天下心已不足以间而受天下於禹是窃位也禹以天下授益啓以违父之命而为天子是不孝也恶有饰伪窃位不孝而谓之圣贤哉此为传者之过明矣

夏桀

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於夏台使至此

剡曰是言也存为後世之惩劝其可乎

周文王

崇侯譛西伯於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於帝纣乃囚西伯於羑里云云既出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纣许之

剡曰纣疑文王之得民故囚之既释而又献地以止其虐刑是正信崇侯虎之譛於纣也岂所谓遵养时晦以蒙大难者哉且纣惟不胜其淫虐之心故为炮烙之刑若能自止而不为则不待受西伯之地若不能自止虽受地於西伯而为之如故谁能禁之哉

由余

戎王使由余於秦秦穆公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作为礼乐法度仅以小治及其後世阻法度之威以督责於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於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簒弑夫夷戎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此真圣人之治也穆公以为贤乃离间戎之君臣卒得由余而用之遂霸西戎剡曰所贵乎有贤者为其能治人国家也治人国家舍诗书礼乐法度无由也今由余曰是六者中国之所以乱也不如我夷戎无此六者之为善如此而穆公以为贤而用之则虽亡国无难矣若之何其能霸哉是特老庄之徒设为此言以诋先王之法太史公遂以为实而载之过矣

孔子

齐景公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云云

剡曰晏婴忠信以有礼爱君而乐善於晋悦叔向於郑悦子皮於吴悦季札岂於孔子独不知而毁之乎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令尹子西曰文武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乃止

剡曰子西楚之贤令尹也楚国赖之亡而复存危而复安其志犹晏婴也其言岂容鄙浅之如是哉

季布

季布闻曹丘生招权顾金钱与窦长君书使絶之曹丘闻之往见布揖曰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何拒仆深也布大悦留数月为上客厚遣之

剡曰曹丘与长君善而布与书使絶之是以曹丘为小人也及曹丘见以毁誉动已而已善之是养小人以自利也夫以毁誉动人及养小人以自利皆奸人之道也果如是则布恶得为贤大夫

萧何营未央宫

萧何作未央宫高祖见官阙壮甚怒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

剡曰是必非萧何之言审或有之何恶得为贤相哉天下方未定为之上者拊循煦妪之不暇又安可重为烦费以壮宫室哉古之王者明其德刑而天下服未闻宫室可以重威也创业垂统之君致其恭俭以训子孙子孙犹淫靡而不可禁况示之以骄侈乎孝武卒以宫室靡弊天下恶在其无以加也是皆庸人之所及而谓萧相国肯为此言乎

纲目疑误【周密】

纲目一书朱夫子拟经之作也然其间不能无误而学者又从而为之说盖着书之难自昔而然今漫摭数事与同志评之非敢指擿前辈以为能也

北齐高纬以六月游南苑从官暍死者六十人见本纪通监书曰赐死赐乃暍之讹耳纲目乃直书曰杀其从官六十人而不言其故其误甚矣尹起莘乃为之说曰此朱文公书法所寓且引孟子杀人以挺与刃与政之说固善矣然则其实通监误之於前纲目承之於後耳纬荒游无时不避寒暑於从官死者尚六十人则其余可知矣据事直书其罪自见何必没其实哉

郭威弑二君纲目於隐帝书杀於湘隂王书弑尹又为之说云此二君有罪无罪之别此书法所寓也然均之弑君隐帝立已数年湘隂未成乎君不应书法倒置如此亦恐误书耳

隋开皇十七年诏诸司论属官罪听律外决杖纲目条下云萧摩诃子世畧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大理少卿赵绰问诉上命绰退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帝乃释之按通监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畧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因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因命绰退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舍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此乃绰欲令摩阿从坐而帝特赦之耳纲目误耳怀道云亲见其言炀帝幸江都上曰卿何自不谏曰臣不居重任知谏不从上曰卿知谏不从何为立其朝卿仕世充尊显何亦不谏曰臣非不谏但不从耳上曰世充拒非谏卿何得免祸淹不能对按此实责其知炀帝之不可谏而犹立其朝耳今纲目乃於上言世充拒谏为其语曰然则何以立其朝殊失其实矣

纲目开元九年冬十一月罢诸王都督刺史以後凡四条按通监是年之末十二月幸骊山云云是岁诸王为都督刺史者悉召还云云此非十一月事亦非十二月事也当依通监作是岁为是

纲目书德宗贞元二年十一月皇后崩不书氏按通监是年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氏为后丁酉崩特四日耳此承通监作书而逸其上文耳尹又谓唐史妃久疾帝甚念之遂立为后册讫而崩必有所寓意者亦通也

扬子新注【柳宗元】

学行篇

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注云金口木舌铎也使诸儒驾孔子之说用如木铎也

修身篇

荧?旷枯糟莩旷沈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注云荧明也荧?司目之用者也糟当为精莩如葭莩之莩目精之表也言?之荧明旷久则枯精之轻浮旷久则沈不目日月目之用废矣以至於索涂冥行而已矣

又云糟当为精言盲蒙之患神光久旷则枯目精久旷则沈是以杖擿地而求路冥冥然行矣

孝至篇

勤劳则过于阿衡

注云阿衡之事不可过也过则反

汉兴二百一十载而中天其庶矣乎

注云扬子极隂阳之数此言知汉祚之方半耳

新唐书纠谬【吴缜】

一曰以无为有

代宗母吴皇后传

李吉甫谋讨刘辟

刘兰拒却颉利

马璘击溃史朝义兵

裴巨卿窦孝谌无传而云有传

二曰似实而虚

放死罪囚三百九十人

义阳宣城二公主四十不嫁

郑絪作相时事皆不实

张九龄谏而太子无患

刘潼治蜀南诏不敢犯边

三曰书事失实

降封宗室郡公而纪书为县公

陆贽李晟传幸梁州事

宪宗子棣王彭王信王同封失实

王勮传以寿春等五王降封入合为出合

张锡为相日数

辛云京京杲二传书事失实

崔圆辞大学士

王播进献

郭英乂代高适

节愍太子诛武三思事

四曰自相违舛

王瓌恭宪太后弟乃以为惠安太后弟

以三月二日为中和日

太宗纪享年差三岁

杜佑所终之官与桑道茂传不同

明皇帝公主数多一人

穆宗纪始封与宪宗纪异

建王已改名而薨时犹书故名

谓八王史失其薨年而自有薨年可见者

谓九王史失其系胄而自有系胄可见者

韦云起尝为麟州刺史而本传不载且是时未有麟州虞世南传及天文志叙星变灾异事与纪志不同李源年七十四而传以为八十

王同皎李多祚传讨二张处所与桓彦范及皇后等传不同

独孤怀恩献后之弟而以为侄

张鷟贬官年世相远

本纪书浑释之死与传不同

杜求仁传舛误

贤妃徐惠为齐聃姊又为姑

萧至忠传叙萧德言世次未明

徐州戍兵龎勋等擅还

诛张昕三传各异

刘禹锡得志时三事与别传皆差

张廵用兵人数误

王焘等世次不明

裴寂字不同

刘审礼传与表不同

虢王子次序不同

馆陶公主所尚不同

崔良佐传

武攸暨传误

两传载周贽安太清不同

郝玭马璘传不同

苏定方传误

江夏王道宗李靖等传不同

刘澭入朝纪传不同

孔戢传误

刘弘基殷开山传误

五曰年月时世差互

韦弘景封还诏书事一以为宪宗一以为穆宗

魏謩罢相差一年

李愬平蔡州差一年

阎立本为中书令差一年

武惠妃薨差一年

王志愔传幸东都差一年

王求礼传久视二年大雪误

武后问狄仁杰求奇士其年误

岑羲为同三品年误及官称不同

窦怀贞传误

常山王承乾卒纪传纪差一年

惠昭太子薨年纪传不同

孝敬皇帝年差一岁

章怀太子传年误

庆王宗薨纪传差一年

张濬死纪传差一年

肃王薨差一年

武攸暨传年次误

啖助传赞误

懿德太子传误

上官昭容传误

江夏王道宗传误

突厥传叙永安王孝基传误

太宗薛举相持六十余日事

吐谷浑传贞观九年误

六曰官爵姓名谬误

纪书团练使崔灌而传乃观察使崔瓘

天策上将乃书为上将军

纪云矍璋而传乃瞿章

史思明朱泚传各有敬釭许季常

目录着王綝而传乃王琳

封道言名不同

杨昢名不同

王抟名不同

梁武孙名误

嗣郯王戒丕字误

武德四年封越王元茂误

信王憻名纪传不同

昭宗子裕纪书为佑

王茂章误作彦章

辛云京官误

朗陵王父子名皆未明

吴大瓘名不同

杨子琳作杨惠琳二事

以公主字为封号

程昌裔名不同

张去奢去盈不同

郭濳曜姓不同

南昌公主

张说字误为锐字

雍王毕王房各有景误

范云仙等官误

苏光荣名不同

鹿晏弘名误

牛勖名不同

鱼朝恩传脱字

李训仇士良两传各载鱼弘志名不同

马举官及名纪传不同

卢坦误书吴少诚

范阳王蔼名不同

东莞郡公融名不同

袁朗传袁粲名误

苏弘轸名不全

李氏表有知古二名

王琚王同皎等传周璟名不同

宰相李藩世系表脱误

仇甫姓不同

苏定方传与突厥传不同

突厥传季高迁姓误

突厥传李靖传不同

何重霸名纪传不同

高祖纪书封德彛左仆射误

唐俭传误书官

高祖纪书长孙顺德官误

高祖纪封子为蜀王名不同

长平王传薛仁杲传不同

七曰世系乡里无法

称引父祖子孙别传例

王方庆璵      李吉甫德裕

徐文远有功     刘廼伯刍

张荐又新      柏良器耆

卢怀慎奕杞元辅

称引旁支远裔别传例

崔日用良佐     李邕鄘

崔玄暐戎      严震砺

陆贽扆       令狐德棻楚

父祖子孙别传以例当书而不书者

李素立李承李藩

孟简传       陆长源传

李景让为憕孙又似曾孙

张镒为後胤五世孙又似曾孙

袁朗乡里

崔行功乡里

八曰尊敬君亲不严

杨隆礼尝避讳改名而传不载

诞节名及上夀仪纪传皆不载

裴守真耀卿传次序

九曰纪志表传不相符合

百官志太宗定内外官数与曹确传不同

天下军节度使姓名次序纪传不同

刘总纳土其州不同

宋璟传载东廵泰山之年与纪不同

李光弼传平袁晁年月与纪不同

程知节为葱山道总管与纪不同

桓彦范传中宗复位日与纪不同

宰相世系表苏瓌字与传不同

崔龟从传其官与本纪不同

郭正一传为相之年并其事与纪志不同

流敬晖处纪表与传不同

杜元頴为相至罢纪传各不同

孙处约为相其官名纪传不同

岑羲命相之纪传不同

李吉甫传星变纪志不同

乾符五年五月风雹事纪志不同

垂拱二年新丰庆山事纪志不同

侯君集传岑文本官不同

褚遂良贬官纪传不同

柳璨官本纪与表传不同

毕王璋子韶世系未明

瑶山玉彩字

元结猗玕子

员俶年齿差误

萧頴士

李素立世系不同

崔沔传

王方庆传与表不同

睿祖名纪传不同

崔行功祖表传不同

德宗纪与李怀光传不合

李揆世次表传不同

袁滋子□等

崔佑甫立後

窦怀贞官名与纪不同

苏味道拜官纪传不同

韦巨源传州名与纪不同

李进贤被逐纪传不同

萧至忠父引官误

苏瓌苏震世次不明

韩休父兄

刘瞻入相

王璵传年与纪不同

修瑶山玉彩人不同

萧俛为仆射表传不同

邓康王徙封纪传不同

雨土纪志月不同

韩王更封纪传年不同

武德时地震纪志月不同

贞观时地震纪志日不同

石然纪志月不同

李积等征辽东宰相表日误

薛万彻官及高丽城名纪传不同

十曰一事两见而异同不完

肃宗纪即位事与裴冕杜鸿渐魏少游传不同

李岘传谢夷甫事与毛若虚传不同

吴士矩传与狄兼谟传异同且各述事不尽

高智周传记蒋洌等事与乔琳传不同

李知本李华传各载太冲而得名之因不同

薛存诚孔戣传各述李位事而有不同

公主传及张茂昭传各纪尚主而有不同

韦温传尉迟璋事与陈夷行曹确传不同

王播传所载石刻与五行志不同

杜悰及南蛮传述秦匡谋事不同

崔湜及周利贞传述内外兄不同

刘晏传及艺文志各载包融包佶事及所任官有不同王晏平为韦温封上诏书

苏味道张锡传误

吴凑韩臯传不同

苏干之死纪传不同

武延秀安乐主被诛处不同

张说评许景先文两传不同

吴凑刘晏议王缙等罪

刘悟贾直言传不同

文宗纪即与杨志诚传不同

十一曰载述脱误

衡王传误

唐义识字误

常山及薛谭字误

程处亮名不同

韦伦传记襄州事误

严善思传误

王同皎传误

狄仁杰传误

宰相世系表脱漏不载者

宰相世系虽有名而计目中脱漏者

宁王传漏临淄王一名

武后所撰字阙漏

杜悰传漏拜司徒

南蛮传漏李福败绩

韩建害诸王纪书不尽

裴行立传漏平李錡功

裴行立授泌州刺史误

王志愔传误

胶东郡王道彦传误

孔颖达传误

温曦尚凉国公主未明

李道古廹逐柳公绰及诬李听事

贾至传漏弃汝州贬岳州

刘蕡陈少游传脱字

李晟世系脱漏

袁朗传误

长孙无忌传漏事

崔戎传脱世次

韩曅为滉之族子

大历十二年秋雨灾

邢文伟传阙漏

西河公主传漏事

李光顔立功漏落

诸王有传而无录者

隐太子传李轨事误

贞观四年日食及火纪志脱字

蜀王愔传漏晋王治一名

李子和传脱字

霍王传证本纪脱误

高纪误书战地及漏书四将被执

十二曰事状丛复

王通        赵丽妃

独孤怀忠      赵瓌

庆山        薛顗薛绍

沈皇后       来济高智周

合浦公主      裴柔

安定公主      上官仪

韦绦崔沔      裴行俭

韦伦        刘正臣

宫市        宜城公主

张锡苏味道     冥报记

卢光啓       张楚金翰苑

李巨川       皇甫冉曾兄弟

张读        张昌宗

崔颢        柳公绰

姜庆初       赵骅全交

严绶张廷珪     徐贤妃徐坚

项斯        李揆李玄道

崔良佐       高重

高定        吉中孚

王裕        韦彤

注文选五臣     裴安时

帅夜光       段秀实

杨慎交       崔嘏

十三曰宜削而返存

安乐公主览镜作眉

林蕴矜氏族

令狐德棻宜州人

杜审权手自下帘

蒋洌父墓植松柏

姚崇传

严绶李达

宋之愻为刺史教婢

韩滉乘马李岩服裘

五王赞中不字

杨恭仁为雍州牧事

十四曰当书而返阙

九宫贵神

穆宗改名

宰相表阙文

王思礼传阙文

雨五十二日而不书月

苏定方传

薛大鼎传

五行志

李子和传

马周传

太子监国时宰相纪传阙载

纪传漏记萧瑀事

李积传

长孙无忌传

百官志

封德彛传

忠义吕子臧传漏载马元规

郑元璹朱粲传

刘潼传

十五曰义例不明

中宗纪前与诸帝纪详畧不同

宗室有书姓或不书姓者

一事中兼该诸传而诸传中有载不载者

皇后传所书不同

薨卒书法不同

温王不立纪传

姚南仲传书独孤后事

太宗纪魏徵薨事

十六曰先後失序

郭正一未相前对策今传在为相之後

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及横水之战纪传前後不同卢坦传叙李錡柳晟阎济美事失序

蒋乂传记张孝忠事失序

元载传杀李少良失序

记火灾年次不伦

柳浑传记事失序

十七曰编次未当

萧瑀传书太子师保等事

太子三太三少次序

孟诜无隐槩而入隐逸传

李栖筠传方清事

仆固怀恩马存亮赞失所附

十八曰与夺不常

建定边军之策

论封建事

李愬李光顔平蔡之功

韩臯有大臣器

宪宗罢韩全义

严绶治太原事

十九曰事有可疑

文德皇后传所记恐误

宜城公主传所书可疑

段文昌传有疑

牛氏表有可欵

朱敬则预诛二张可疑

张孝忠妻入朝迎公主事可疑

覃王字可疑

谯王传裴巽未明

贾至论诸人善守

柳浑为张延赏所挤

王维王缙兄弟

裴寂两书四月癸酉为左仆射

崔彦昭逐李可及

二十曰字书非是

误用字

姚宋传赞【蹈误悼】    严挺之传【偏误徧】

藩镇传序【犹误由】    崔郾传【瑰误瓌】

张廷珪传【凋误雕】    杜佑传【褘误漪】

萧俛传【厎误底】     萧遘桓彦范等传【瞑误暝】

康承训传【掫误陬】    萧至忠赞【悟误悞】

隐太子巢刺王突厥等传受误【授】

袁朗传【授误受】     张建封传【确误埆】

屈突通唐俭崔宁传【趣误趋】

崔光远传【悟误悞】    辛替否高郢等传【禳误攘】

薛嵩传【鞠误踘】     孙逖传【阙误缺】

韦待价等传【嗤误蚩】   狄仁杰【尚误上】

奸臣传赞【晨误辰】    上官仪赞【晨误辰】

李峤传【?误】     何皇后传【悍误扞】

窦建德传【观误灌】    王义方传【庞误逢】

员半千传安禄山史思明赞【确误?】

郑善果传【聊误辽】    吐火罗传【麦误凌】

不经字

张建封传【□当作蹙】   苏源明传【俘当作殍】安金藏传【当作?】   田绪传并目录【躭当从耳】吴元济并李日知传【揔当作摠】

孙思邈传【当作砭】   卢弘宣传【?当作胁】李栖筠传【栖当从木】   郑余庆传【矩当作榘】李翰徐申等传【?当作?】 李光弼杨炎等传【么当作幺】岑文本等传【?当作愍】  韦处厚传【褓当作緥】

吉温传【襁当作繦】    五行志【燃当作然】

裴冕传【爯当作再】    吕諲传【餝当作饬】

讹错字

南蛮传【崃讹峡】     史宪诚传【沼讹绍】

王勃传【璝讹愦】     韩滉传【玄讹元】

太宗纪【卭讹卬浍讹沧】     仆固怀恩传【横讹黄】

李怀仙传【先讹仙】    代宗纪【盩厔讹盩屋】

侯君集传【碛讹积】    陈京传【冘讹尤】

昭宗纪传【隽讹隽】    王播传【敭讹剔】

韦挺传【牟讹牟】     魏徵陆贽等传【逢讹逢耗讹耗】

姜抚传【牡蒙讹杜蒙】     刘氏宰相世系表【琢讹堟】

元稹传【暇讹睱】     王纬传【浙讹浙】

李绅传【拫讹根】     百官志【待讹侍】

李德裕传【秒讹抄】    李磎传【反擿讹反摘】

李錡传【?讹攉】     刘崇望等传【镌讹鎸】

王凝传【?讹摧】     侯希逸传【苦讹?】

柳宗元传【郑讹郭】    卢怀慎及吐蕃等传

李晟赞        韩愈传

刘武周传       苏定方传

说郛卷十上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