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叶天士医案精华

湿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病起旬日。犹然头胀。渐至耳聋。正如内经病能篇所云。因于湿首如裹。此呃忒鼻衄。皆邪混气之象。况舌色带白。咽喉欲闭。邪阻上窍。空虚之所。谅非苦寒直入胃中可以治病。病名湿温。不能自解。即有昏痉之变。医莫泛称时气而已。

连翘 牛蒡子 银花 马勃 射干 金汁

仲景云。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利者。血症谛也。此症是暑湿气蒸。三焦弥漫。以致神昏。乃诸窍阻塞之兆。至小腹硬满。大便不下。全是湿郁气结。彼世医犹然以滋味呆钝滞药。与气分结邪相反极矣。议用甘露饮法。

猪苓 浙茯苓 寒水石 晚蚕砂 皂荚子

厥阴为病。必错杂不一。疟痢之后。肝脏必虚。发症。左胁有痞。腹中块儡外坚。胁下每常汨汨有声。恶虚就实。常有寒热。胃中不知饥。而又 杂吞酸。脉长而数。显然厥阴阳明。湿热下渗。前阴阳缩。而为湿热症也。议用升发阳明胃气。渗泄厥阴湿热。其症自愈。

苍术 半夏 茯苓 橘红 通草 当归 柏子仁 沙蒺藜 川楝子 茴香

温疟初愈。骤进浊腻食物。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起灰滞之色。面目痿黄色。显然湿热为痹。仲景谓湿家忌投发汗者。恐阳伤变病。盖湿邪重着。汗之不却。是苦味辛通为安耳。

防己 杏仁 滑石 醋炒半夏 连翘 山栀 苡仁 野赤豆皮

湿温长夏最多。湿热郁蒸之气。由口鼻而入。上焦先病。渐布中下。河间所谓三焦病也。治与风寒食积迥异。仲景云。湿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湿本阴邪。其中人也则伤阳。汗则阳易泄越。而邪留不解。湿蒸热郁。发现为黄。熏蒸气隧之间。正如罨曲之比。斯时病全在气分。连翘赤小豆汤。可以奏效。今经一月。邪弥三焦。自耳前后。左肿及右。痈疡大发。夫痈者壅也。不惟气滞。血亦阻塞。蒸而为脓。谷食不思。陡然肉消殆尽。胃气索然矣。商治之法。补则助壅。清则垂脱。前辈成法。一无可遵。因思湿热秽浊。结于头面清窍。议轻可去实之法。选芳香气味。使胃无所苦。或者壅遏得宣。少进浆粥。便是进步。经云。从上病者。治其上。灵枢云。上焦如雾。非轻扬芳香之气。何以开之。

青菊叶 荷叶边 金银花 象贝母 绿豆皮 马兜铃 连翘 射干 金汁

脉弦缓。面目肌肤皆黄。舌白滑腻。胸脘膈间胀闭。病名湿温。由濒海潮湿气入口鼻。至募原分布三焦。此为外因。仍食水谷腥物。与外入秽浊之邪。两相交混。湿甚热郁。三焦隧道。气血不通。遂变黄色。发汗不愈者。湿家本有汗也。清热消导不愈者。热从湿中而起。湿不去。则热不除也。夫湿邪无形质。攻滞乃有形治法。其不效宜矣。昔河间治湿热。必取乎苦辛气寒。盖苦降以逐湿辛香以祛秽。寒取乎气。藉气行。不闭塞于内也。当世医者混以伤寒表里为治。殊不知秽湿气入口鼻。游行三焦。不与伤寒同治。

绵茵 白豆蔻 浓朴 川通草 广皮白 茯苓皮 半夏曲 块滑石

雨湿地蒸潮秽经旬。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从上内侵。头胀脘闷。肉刺骨痛。盖肺位最高。其气主周身贯串。既被湿阻。气不运通。湿甚生热。汗出热缓。少间再热。凡风寒得汗解。湿邪不从汗解耳。仲景云。湿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谓湿本阴晦之邪。其伤必先及阳。故汗下清降消导。与湿邪不相干涉也。湿也。热也。皆气也。能蒙蔽周身之气。原无有形质可攻。由上不为清理。漫延中下二焦。非比伤寒六经。自表传里相同。河间畅发此义。专以三焦宣通为法。明张司农亦以苦辛寒主治。总以气分流利为主。气通则湿解矣。今两旬不愈。入暮昏厥。厥者逆乱之称。以邪深入至阴之中。热蒸上冒。致神明为邪所蒙蔽矣。初湿邪下注。而大便为溏。今则气窒结闭。而大便不通。古称热深厥深。又云。厥少热多则病退。厥多热少则病进。凡厥多隶厥阴也。

绿豆 野赤豆 马料豆 地浆 珍珠 冰片

又 暑湿客气由上受以行中道。未按经法。致三焦痞塞。逆乱为厥。厥属邪深在阴。故取地浆重阴清热。珠潜水底咸寒。少佐冰片辛热。能开热痹。直走至阴。以冀厥止。究竟暑湿热气乃无质之邪。弥漫胸臆。如烟雾缭绕。诸宗气营气无以展舒。焉有知味知饥。彼攻消峻克。能涤有形之邪滞。非湿结气分之治也。昔轩岐云。病从上者治其上。且上焦如雾。藉轻扬可以去实。半月不更衣。断勿攻下。皆气窒使然。

川贝 米仁 兜铃 白蔻 连翘 射干 通草

中年冲气。痰升喘急。随发随止。从肝肾本病治。固是地黄饮子。用意在浊药轻投。勿以味浓凝滞痰气。但以质能引导至下。变饮为丸。纯是浊药柔温。若归脾汤。甘温守中。养脾之营。更与痰饮冲逆相背。自七月间反复。必有暑湿客气。从呼吸而受。据述肌肤间发丹疹。浮肿甚速。腠膜映红。若但内症。未必有此。思夏秋口鼻受气。上焦先伤。与肝肾本病两途。上焦失解。理必漫延中下。而三焦皆为病薮矣。此胀在乎脉络。不在腑肠。水谷无碍者缘此。况久病大虚。温补不受。必当推其至理。伏邪引动宿病。仲景论必先理其邪。且口渴便实。岂温热相宜。自言怀抱郁结。相火内寄肝胆。如茎肿囊纵。湿壅水渍。勉以三焦气分宣通方。仿古二虚一实。偏治其实。开其一面也。

飞滑石 杏仁 茯苓皮 浓朴 猪苓 通草 白蔻仁

望色。萎瘁晦黯。闻声。呼吸不利。语音若在瓮中。诊脉右缓左急。问初病忽热忽温。头中如裹。腰痛欲拊扪。神识呆钝。昏昏欲寐。肢节螈痉。咳痰映红。溺溲短缩。便溏带血。不饥不渴。环口微肿。唇干不红。舌白糜腐。此水谷酒腥湿热相并郁蒸。阻挠清气之游行。致周身气机。皆令痹塞。夫热邪湿邪皆气也。由募原分布三焦营卫。循环升降。清浊失司。邪属无形。先着气分。时师横议表邪宜汗。里滞宜消。见热投凉。殊不知热由湿郁。气行热走。仲景于痉 从湿化忌汗忌下。明示后人勿伤阴阳耳。但无形之邪。久延必致有形。由气入血。一定理也。据色脉症参之。未见或可采用。

羚羊角 茵 银花 连翘 通草 大腹皮 茯苓皮 猪苓 泽泻 至宝丹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