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要药分剂

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卷一

宣剂上

徐之才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李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实而不受。逆于胸中。窒塞不通。而或哕或呕。所谓壅也。三阴者脾也。故必破气药如生姜、橘皮、藿香、半夏之类泻其壅塞。王好古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皆宣也。

卷一 宣剂上

桔梗

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感轻清之气而生。升也。阳中阴也。畏白芨、龙胆草。忌猪肉。伏砒。

【主治】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利五脏肠胃。除寒热风痹。

疗咽喉痛。下蛊毒。(别录)治下痢。破血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

主中恶。小儿惊痫。(甄权)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除邪辟温。破症瘕肺痈。

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大明)利窍。治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元素)治寒呕。(东垣)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时珍)

【归经】入肺心二经。兼入胃经。为开发和解之品。(兼泻剂肺经气分药)

【前论】张元素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同甘草为舟楫之剂。

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须用辛甘升之。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

所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朱震亨曰。干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桔梗开之。

痢【禁忌】经疏曰。凡攻补下焦药中勿入。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用。须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并去浮皮。泔浸。微炒。

卷一 宣剂上

天麻

味辛。性平。无毒。得土之辛味。兼感天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也。一名定风草。苗名赤箭根。即天麻。

【主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开宝)治冷气痹。瘫【归经】入肝经。为祛风之品。(肝经气分药)

【前论】东垣曰。肝虚不足者。天麻、川芎以补之。罗天益曰。眼黑头旋。风虚内作。

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为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久服则遍身发红丹。是驱风之验也。寇宗曰。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图经曰。天麻用根。有由内达外之理。赤箭用苗。有自表入里之功。

【禁忌】经疏曰。风药多燥。风能胜湿故也。凡病患觉津液少。口干舌燥咽干痛。大便涩。

【炮制】备要曰。凡用。以明亮坚实者佳。湿纸包煨熟。切片。酒浸一宿焙。

卷一 宣剂上

秦艽

味苦辛。性平。无毒。感秋金之气而生。降多于升。阴中微阳也。菖蒲为使。畏牛乳。

【主治】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本经)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别录)传尸骨蒸。治疳疾。及时气。(大明)疗酒疸黄胆。解酒毒。去头风。(甄权)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口噤。牙痛。口疮。肠风泻血。能养血荣筋。(元素)治胃热。虚劳发热。(时珍)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兼入肝胆二经。为泄散疏利之品。(胃大肠去风湿药)

【前论】李时珍曰。此手足阳明药。兼入肝胆。故手足不遂黄胆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阳明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三痹必用之药。

鳌按、感受风寒发热。遍身疼痛。必以秦艽治之。以其能散结除邪也。并能养胎。

【禁忌】经疏曰。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以布拭去黄白毛。乃用还元汤浸一宿。晒干用。时珍曰。形作罗纹

卷一 宣剂上

柴胡

味苦。性平。一云微寒。无毒。禀仲冬之气。兼得地之辛味以生。升也。阴中阳也。

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主治】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虚劳肌热。呕吐心烦。诸疟寒热。头眩目赤。胸痞胁气。口苦耳聋。女人热入血室。胎前产后诸热。小儿痘疹。五疳羸热。散十二经疮疽血凝气聚。功同连翘。(备要)肠胃心腹中结气。五脏间游气。胸中邪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肩背疼痛。脾痹。阳气下陷。平肝胆心包三焦相火。及头痛眩晕。(本【归经】入肝胆心包三焦四经。为表散之品。(四经引经药 少阳经表药其功发表和里退热升【前论】东垣曰。柴胡能引清气行阳道。伤寒外诸有热病则加之。无热不必加之。能引胃气上行。升腾而行春令。时珍曰。痨有五。痨在肝胆心心包有热。则柴胡乃此四经必用之药。痨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为升清退热必用之药。惟痨在肺肾。当斟酌用之。

然亦非必禁用也。孙琳曰。凡疟痨热从髓出。若加刚剂。气血愈亏。热有在皮肤。在脏腑。

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真银柴胡。一服可愈。南方者力减。必三服乃可愈。

汪昂曰。凡胁痛。多是肝木有余。宜小柴胡汤加青皮、川芎、白芍。又左胁痛。宜活血行气。

右胁痛。宜消食行痰。又热入血室。男女皆有之。柴胡在脏主血。在经主气。

鳌按、今人治疟。必用柴胡。若非柴胡即不足以为治者。故致辗转淹滞。变生不测。竟能殒阳。

正气而医家犹曰柴胡为治疟要药。吾开手即用之。不知其何以死。病家亦曰以柴胡治疟而竟不效。

此其命之是在古为治痨乏羸瘦当须但真【禁忌】经疏曰。凡虚人气升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入。

【炮制】备要曰。产银州者色白黄而大。北产者色微黑而细。并良。南产者强硬不堪用。

卷一 宣剂上

前胡

味苦。一云甘辛。性微寒。无毒。得土金之气。而感秋冬之令以生。降也。阳中阴也。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主治】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热。(本经)能去热实。

烦闷。

珍)

【归经】入肺三焦二经。兼入脾胃大肠肝膀胱五经。为解散之品。(兼泻剂 降痰下气要药)

【前论】时珍曰。前胡性降。与柴胡纯阳上升不同。故其功长于下气。气下则火降。痰亦降散大施之【禁忌】经疏曰。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嗽。真气虚而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

卷一 宣剂上

防风

味甘辛。性微温。无毒。禀天地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也。畏萆 。恶藜芦、白蔹、干姜、芫花。

【主治】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本经)烦满胁痛赤眼。

(大明)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元素)头痛目眩。脊【归经】入肝大肠三焦三经。为表发疏散之品。(搜肝泻肺 发表祛风胜湿)

【前论】苏恭曰。凡风药。皆能胜湿。东垣曰。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下。乃风药中润剂使也。

子脏风药也。

【禁忌】经疏曰。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溏泄不因寒湿。

卷一 宣剂上

独活

味辛苦。性温。无毒。禀天地正阳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 。女子疝瘕。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痉痫湿痹【归经】入肾经。为搜风去湿之品。(少阴引经气分药气缓而善搜)

【前论】汪机曰。二活本非异种。仲景治少阴所用独活。必紧实者。东垣治太阳所用羌活。

苏恭人因乃拨阳之症【炮制】时珍曰。凡使。去皮或焙用。二活同。

卷一 宣剂上

羌活

味性同独活。一名独摇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一物二种。或云。独活是羌活母。

形虚大。有白点如鬼眼。节疏色黄者。为独活。色紫节密气猛烈者。为羌活。俱能引气上升。通达周身。

【主治】主治与独活同。(本经)主入足太阳以理游风。兼入足少阴厥阴气分。泻肝气。

搜肝风。

要药。(【归经】入膀胱经。兼入肝肾二经。又入小肠经。为发表搜风胜湿之品。(膀胱小肠行经风药 肝肾气分药专治足太阳风湿诸病 气雄善散)

【前论】汪昂曰。中风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二风痱四肢不收。三风 忽不知人。

四气中【禁忌】经疏曰。凡血虚发痉。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俱属内症。

均忌。误用必反剧。

卷一 宣剂上

延胡索

味辛苦。性温。无毒。禀初夏之气。而兼得金之辛味以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主治】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晕。

落胎止痛。通小便。(时珍)

【归经】入肝经。兼入肺脾肾心包四经。为利气活血以止痛之品。(总治气血凝结之病)

【前论】时珍曰。入手足太阴厥阴。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用之奇效【禁忌】经疏曰。此药性温味辛。能走而不能守。故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凡崩中淋【炮制】备要曰。凡使。取根如半夏。内黄小而坚者良。酒拌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

卷一 宣剂上

贝母

味辛苦。性平。无毒。在地则得土金之气。在天则禀清肃之令而生。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浓朴、白薇为使。畏秦艽。反乌头。

【主治】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本经)咳嗽上气。

止烦逆满。

【归经】入心肺二经。为散结泄热润肺清火之品。(肺家气分药 苦泻心火辛散肺郁)

【前论】汪机曰。贝母肺经药。半夏脾胃经药。切不可代。苏恭曰。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用痰清心家之烦热。则小肠之热亦解矣。经曰。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少阳相火也。解少阴少阳之热。除胸中烦热。则喉痹之症自愈。

【禁忌】经疏曰。寒湿痰食痰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

及痰【炮制】雷公曰。凡使。擘去内米许大者心一颗。拌糯米炒黄。去米用。备要曰。川产开瓣

卷一 宣剂上

细辛

味辛。性温。无毒。禀天地阳升之气以生。升也。阳中阳也。枣根为使。恶黄 、山萸、野狼毒。忌生菜。畏硝石、滑石。反藜芦。

【主治】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本经)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

开胸中。除喉痹。 鼻。风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别录)

【归经】入心小肠二经。为散风泄热之品。(心家引经肾家本药 肝肾血分药)

【前论】宗 曰。治头面风痛。不可缺此。元素曰。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亦止诸细则味【禁忌】经疏曰。此风药也。升燥发散。凡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炮制】雷公曰。凡使。切去头。须拣去双叶者不用。

卷一 宣剂上

白茅根

味甘。性寒。无毒。正禀土之冲气。兼感春阳生生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本经)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寒哕逆【归经】入心脾胃三经。为清火治血之品。(除伏热清瘀血)

【前论】时珍曰。甘能清伏热。利小便。故治以上诸症良药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事苦寒【禁忌】经疏曰。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均忌。

卷一 宣剂上

川芎

味辛。性温。无毒。禀天之温气。地之辛味以生。升也。阳也。白芷为使。畏黄连。

伏雌黄。

【主治】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本经)治脑中冷。

动面上痛。

痈。一止泻痢。

【归经】入肝经。兼入心包胆二经。为补血润燥行气搜风之品。(少阳引经药功专和血通肝)

【前论】寇宗 曰。头面风不可缺。然须以他药佐之。元素曰。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能散经。

须时麦芎【禁忌】汪机曰。川芎为肝经药。若单服日久。则辛喜归肺。肺气偏胜。金来贼木。肝必受

卷一 宣剂上

蛇床子

味苦辛。性温。无毒。感地之燥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恶丹皮、贝母、巴豆。

伏硫黄。

【主治】主男子阴痿湿痒。女人阴中肿痛阴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本经)

去男带。煎【归经】入命门三焦二经。为疏风去湿之品。(二经气分药 补肾散寒强阳益阴)

【前论】好古曰。此药令人阳气盛数。号曰鬼考。

鳌按、凡右肾命门有虚寒症者宜用。若肾家有火。下部有热。及阳易举者。虽有湿宜斟酌用之。

【炮制】雷公曰。凡使。百部浓汁浸一宿。晒干。生地汁拌蒸半日。晒干用。大明曰。

卷一 宣剂上

味辛苦。性温。无毒。感天之阳气。兼得地之辛味而生。升也。阳也。恶 茹。畏青葙子。

【主治】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本经)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

流面身【归经】入膀胱经。为专去风寒湿邪之品。(足太阳经风药专主寒郁本经头脑痛)

【前论】元素曰。此药气雄壮。寒郁太阳经必用之药。颠顶痛非此不除。同木香治雾露之【禁忌】经疏曰。温病头痛发热口渴或骨疼。及春夏伤寒阳症头疼。产后血虚火炎头痛。

卷一 宣剂上

白芷

味辛。性温。无毒。得地之金气。兼感天之阳气以生。升多于降。阳也。当归为使。

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主治】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作面脂。(本经)风邪久渴止痛及肺经血风眩晕【归经】入肺胃大肠三经。为散风表汗除湿通窍之品。(正阳明引经本药)

【前论】东垣曰。白芷疗风通用。芳香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河间曰。正阳明头痛。

热厥也。

【禁忌】经疏曰。呕吐因于火。漏下赤白。阴虚火炽。病由血热所致者。均忌。

卷一 宣剂上

木香

味辛苦。性温。无毒。禀夏秋之阳气。兼得土之阳精以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邪气。辟毒疫温鬼。(本经)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

泄泻痢劣。女为病。逆【归经】入三焦经。为行气之品。(三焦气分药升降诸气泄肺气和脾胃气疏肝气)

【前论】寇宗 曰。此专泄决胸腹间滞塞冷气。他则次之。得橘皮、蔻仁、生姜相佐。

效尤气之【禁忌】经疏曰。肺虚有热。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均忌。

卷一 宣剂上

高良姜

味辛。性大温。无毒。禀地二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胃中冷逆。(别录)治腹内久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甄权)健脾胃。宽噎膈。

破冷【归经】入脾胃二经。为温中散寒之品。(兼燥剂噫逆胃寒家要药)

【前论】杨士瀛曰。凡噫逆胃寒者。此为要药。人参、茯苓佐之。为能温胃。解散胃中风邪【禁忌】经疏曰。胃火作呕。暑霍乱。火热注泻。心虚作痛。均忌。

【炮制】时珍曰。宜同东壁土炒过入药。

卷一 宣剂上

白豆蔻

味辛。性大温。无毒。感秋燥之令。而得乎地之火金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本经)散胸中滞。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

(寒热【归经】入肺经。兼入胃经。为行气之品。(肺经本药流行三焦温暖脾胃)

【前论】苏颂曰。古方用治胃冷食即吐。及呕吐。杨士瀛曰。能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

能消【禁忌】经疏曰。凡呕吐反胃不因于寒。及由阳虚者。与火升作呕。因热腹痛者。均忌。

卷一 宣剂上

缩砂仁

味辛。性温。无毒。禀天地阳和之气以生。降多于升。阳也。得诃子、草蔻、白芜荑、鳖甲良。

【主治】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痢。腹中虚痛。下气。(本经)主冷气痛。止休息气痢通滞气【归经】入肝肾脾胃四经。兼入肺大肠心包三经。为行气调中之品。(通行结滞)

【前论】韩飞霞曰。肾恶燥。砂仁之辛可以润之。又属土。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

和中【禁忌】经疏曰。本非肺经药。亦有咳逆用之者。通指寒邪郁肺致咳之症。若肺热咳逆。

卷一 宣剂上

郁金

味辛苦。性寒。无毒。禀天令清凉之气。兼得土中金火之味以生。降也。阴也。入酒亦能升。

【主治】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血淋。尿血。金疮。(本经)单用治女人宿血气心痛。

冷心癫狂蛊【归经】入心肝二经。兼入胃经。为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之品。(兼泻剂)

【前论】仲淳曰。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诸血症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内热火炎。

此药乃【禁忌】经疏曰。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

肝气

卷一 宣剂上

香附

味甘。性微寒。无毒。禀天地温燥之气。兼得土金之味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除胸中热。充皮毛。(本经)治心腹中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

利三焦候不调【归经】入肝经。兼入肺三焦二经。为调气开郁之品。(肝家气分药 血中气药 通行十二【前论】李中梓曰。此乃治标之剂。惟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不然。恐损气而燥血。愈致其附于【禁忌】经疏曰。月事先期。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误犯则愈先期矣。

【炮制】时珍曰。生用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用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止血。童便浸聚。

沉香纸引艾效

卷一 宣剂上

藿香

味辛。性微温。无毒。禀清芬之气以生。升多于降。阳也。

【主治】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吐泻心腹绞痛。(别录)温中快气。肺虚有寒。

上焦【归经】入肺脾二经。兼入胃经。为清上治中之品。(脾胃吐逆要药)

【前论】王海藏曰。手足太阴之药。故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 四君子汤则补脾。

仲淳能引清阳之气上通巅顶也。

【禁忌】经疏曰。凡阴虚火旺。胃弱欲呕。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胃家邪实

卷一 宣剂上

兰草

即省头草。一名都梁香。味辛。性平。无毒。禀天地清芬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防己为使。

【主治】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本经)除胸中痰癖。(别录)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归经】入肺胃二经。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功专清肺开胃)

【前论】元素曰。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

则水能利瘀。

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不祥之气。亦胃中受病也

卷一 宣剂上

荆芥

味辛。性温。无毒。得春气而生。升也。阳也。反驴肉、无鳞鱼。

【主治】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本经)单用治恶风贼风。

口脊寒。

清头【归经】入肝经。兼入胆胃二经。为发表祛风理血之品。(兼轻剂 肝经气分药)

【前论】海藏曰。能搜肝风。时珍曰。入厥阴气分。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多。

钱微焙鳌按、荆芥入肝经。本为治风之剂。然言去瘀吐衄血痢崩漏妇人血风产后血晕等症。以风木防风【禁忌】经疏曰。凡表虚有汗。血虚寒热。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均忌。

【炮制】备要曰。茎穗并用。或独用穗。以穗在巅。善升发也。治血须炒黑用。

卷一 宣剂上

薄荷

味辛苦。性温。无毒。感杪春初夏之气。而得乎火金之味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发汗。大解劳小儿风瘾疹。打【归经】入心肺二经。为解散风热之品。(兼轻剂 肝心包气分药搜肝风抑肺盛)

【前论】士良曰。能引诸药入营卫。故能发散风寒。寇宗 曰。小儿惊狂壮热。须此引药。

也。

【禁忌】经疏曰。凡虚人不宜多服。令人汗出不止。

卷一 宣剂上

紫苏

味辛。性温。无毒。得天阳和之气。兼地之金味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忌鲤鱼。

【主治】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别录)除寒热。治一切冷气。(孟诜)治心腹胀满。止消痰利肺子〕治消痰止嗽【归经】入心肺胃三经。为发表散寒之品。

【前论】时珍曰。紫苏近世要药也。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散血子。

散风梗【禁忌】经疏曰。凡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头痛者。宜敛宜补。不可用苏叶。火升作呕者。

卷一 宣剂上

菊花

味苦甘。性平。历四时之气。得天地之清气。独禀金精以生。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白术、枸杞根、桑皮为使。花叶根茎并用。

【主治】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久服轻身耐老延权)

【归经】入心肝脾肺胆胃大肠小肠八经。为祛风明目之品。(兼补剂 专制风木兼主肝气不【前论】范至能曰。治头风。则白菊尤良。丹溪曰。黄菊花属土与金。有水与火。能补阴血水之用治木。

益血鳌按、菊花并茎叶打汁饮。可治疔疮。以渣外敷。红线疔尤为要药。以疔疮之生。由风火之【炮制】宗 曰。菊花惟单瓣味甘者入药。至能曰。惟甘菊一种可食。仍入药。黄白二种皆

卷一 宣剂上

味苦辛。性生寒熟温。无毒。感少阳生发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也。

【主治】主热 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多则令人吐。(本经)主久疟痰 。服汁取吐(成【归经】入肝经。兼入肾经。为祛风除湿之品。(肝经血分药 走而不泄香可开脾)

【前论】仲淳曰。春生之药。本合风化。风能胜湿。苦寒除热。故本经以之主热 烦满不能【禁忌】经疏曰。痹痛由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不由风湿而得者。忌服。以此为风药。凡风药【炮制】备要曰。凡使。去粗皮。留枝叶花实。酒拌蒸晒九次。蜜丸。甚益元气。若非九味

卷一 宣剂上

款冬花

味辛甘。性温。无毒。得天地阴寒之气。兼禀金水之性以生。降也。阴中阳也。杏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元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 、黄芩、连翘、青葙一云。虽畏贝母。得之反良。十一二月开花。如黄菊。微见花未舒者良。

【主治】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本经)消渴。喘息呼吸。(别录)疗消痰。洗【归经】入肺经。为润肺泻热止嗽之品。(治嗽要药寒热虚实皆可施用)

【前论】苏颂曰。本经主咳逆。古方用为温肺治嗽之最。郭佩兰曰。隆冬独秀。先春开放。

非肺鳌按、咳逆消渴喘急。皆火炎气逆之病。款冬辛散而润。甘缓而和。善能降下。气降则火亦平矣【炮制】雷公曰。凡使。去蕊壳。但取净花。甘草水浸一宿。晒干。入丸微焙用。

卷一 宣剂上

常山

味辛苦。性寒。有毒。禀天地阴寒之气以生。畏玉竹。忌葱菜及菘菜。伏砒石。得甘止疟。

【主治】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本经)疗鬼蛊往来。水胀洒洒恶寒热。腹【归经】入肺心肝三经。为吐痰截疟行水之品。(兼通剂 功专治诸疟)

【前论】雷 曰。春夏用茎叶名蜀漆。秋冬用根名常山。时珍曰。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疟之功瀛曰。

之效。

【禁忌】经疏曰。凡真气虚者忌用。

【炮制】士材曰。常山生用则吐。与甘草同必不吐。若酒浸炒透用钱许。每见奇功。未必吐

卷一 宣剂上

百部

味苦。性微寒。无毒。正得天地阴寒之气而生。

【主治】主咳嗽上气。(别录)治肺热。润肺。(甄权)治传尸骨蒸劳。治疳积。杀蛔虫寸白虫【归经】入肺经。为润肺杀虫之品。

【前论】仲淳曰。百部根正得天地阴寒之气。故蜀本云微寒。日华子言苦。若本经言微温者鳌按、纲目以百部为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天冬性寒而不热。热嗽宜之。以此分别。

夫百【禁忌】经疏曰。百部味苦。脾虚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药同用。庶不伤胃气。凡用。

酒浸

卷一 宣剂上

威灵仙

味微辛咸。性温。无毒。禀春夏之气而生。升也。阳也。忌茗、曲。

【主治】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 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肠风邪【归经】入膀胱经。为行气祛风之品。(痛风要药 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

【前论】丹溪曰。威灵仙属木。治痛风要药也。上下皆宜。其性好走。亦可横行。朝服暮效指麻浮真气。即痛风亦当分新久。新痛属寒。宜辛温药。久痛属热。宜清凉药。河间谓暴热非热。

久病非寒是也【禁忌】经疏曰。风药性升而燥。走而不守。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

卷一 宣剂上

茜草

别名血见愁。味酸咸。性寒。无毒。禀土水之气。兼得天令少阳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中阴也。

【主治】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本经)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蛊毒。可以染绛产后血。(【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四经。为凉血行血之品。(兼通剂 肝心包血分药 凉无病之血行已伤【前论】士瀛曰。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入肝。兼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治。

【禁忌】经疏曰。病患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

卷一 宣剂上

剪草

味苦。性凉。无毒。禀天地清寒至阴之气以生。

【主治】主诸恶疮疥癣。风瘙 蚀。有虫。浸酒服。(大明)主一切失血。(时珍)

【归经】入心肝二经。为凉血止血之品。

【前论】元素曰。上部血。须用剪草、丹皮、天冬、麦冬。许叔微曰。此治痨瘵吐血损肺。

鳌按、茜草剪草。均为治血药。但茜草止血。又能行血。故既止吐衄崩尿。又消瘀通经。

是用【禁忌】经疏曰。剪草大苦大寒。虽治血热妄行神效。若脾肾俱虚。胃口薄弱。见食欲呕及

卷一 宣剂上

钩藤

味甘。性微寒。无毒。

【主治】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别录)小儿惊啼螈 。热拥客忤。胎风胎痫。(甄权)

大人【归经】入肝心包二经。为息风静火之品。(除心热平肝风专能定惊止搐)

【前论】河间曰。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炮制】时珍曰。钩藤久煎则无力。纯用钩。取其力锐也。

卷一 宣剂上

络石

味苦。性微寒。无毒。禀少阳之令。兼得地之阴气以生。丹皮为使。恶铁落。畏贝母、菖蒲。

【主治】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不通。水浆不下。(本经)大惊入腹【归经】入心肝肾胆胃五经。为凉血退热之品。

【前论】时珍曰。络石性质耐久。气味平和。神农列之上品。李当之称为药中之君。其功主鳌按、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患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屡试屡验【禁忌】经疏曰。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忌服。

【炮制】雷公曰。凡使。取生石者用。生木香不用。以粗布揩去毛。于熟甘草水浸一日夜。

卷一 宣剂上

马勃

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主恶疮。马疥。一名马庀。(本经)主清肺。散血止嗽。治喉痹咽痛。鼻衄失音。

外【归经】入肺经。为解热之品。

【前论】时珍曰。马勃轻虚。上焦肺经药也。东垣治大头病。咽喉不利。普济消毒饮亦用之以上宣剂草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