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赤石脂(《本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赤石脂为单斜晶系的多水高岭土。产于福建、山东、河南等地。原矿物多形成于辉长岩、辉长辉绿岩、闪长岩、玢岩及硅质页岩等的风化壳及硫化矿床氧化带。味甘、酸、涩,性温。归大肠、胃经。功效内服涩肠止泻、止血;外用收敛生肌、敛疮。临床用名有赤石脂、煅赤石脂。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

《名医别录》: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

《药性论》:君,补五藏虚乏。

《开宝本草》: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

《本草衍义》:有人病大肠寒,小便精出,诸热药服及一斗二升,未甚效。后有人教服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同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饭前米饮下五七十丸。终四剂,遂愈。

《药性赋》:味甘、酸,性温,无毒。降也,阳中阳也。其用有二: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胎衣无推荡之峻。

《汤液本草》:气大温,味甘、酸、辛,无毒。

《本草》云: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澼,下利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志不饥,五色石脂,各入五脏补益。

《东垣》云:赤石脂、白石脂,并温,无毒。畏黄芩、芫花,恶大黄。

《本经》云:涩可去脱,石脂为收敛之剂。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赤入丙、白入庚。

《珍》云:赤、白石脂俱甘酸,阳中之阴,固脱。

《心》云:甘温,筛末用。去脱,涩以固肠胃。

《局方本草》云:青石脂,养肝胆气,明目。黑石脂,养肾气,强阴,主阴蚀疮。黄石脂,养脾气,除黄疸。余与赤、白同功。

《本草衍义补遗》:气温,味甘酸。《本草》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癖,下利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漏、产难、胞衣不出。其五色石脂各入五脏,补益。涩可以去脱,石脂为收敛之剂,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是赤入丙,白入庚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涩可去脱,石脂之涩,以收敛之。又云:赤石脂涩,以固肠胃。

洁古云:赤、白二石脂俱甘、酸,阴中之阳也,固脱。

《本草纲目》:五石脂皆手足阳明药也。其味甘,其气温,其体重,其性涩。涩而重,故能收涩止血而固下;甘而温,故能益气生肌而调中。中者,肠胃肌肉,惊悸黄疸是也;下者,肠澼泄痢,崩带失精是也。五种治疗,大体相同。故《本经》不分条目,但云各随五色补五脏。赤白二种,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故时用尚之。仲景用桃花汤治下痢便脓血,取赤石脂之重涩,又下焦血分两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利虚;粳米之甘温,佐石脂、干姜而润肠胃也。

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本草经疏》:赤石脂禀土金之气,而色赤则象火,故其味甘酸辛,气大温无毒。气薄味厚,降而能收,阳中阴也。入手阳明大肠,兼入手足少阴经。经曰:涩可去脱。大小肠下后虚脱,非涩剂无以固之,故主腹痛肠澼,及小便利,女子崩中漏下也。赤者南方之色,离火之象,而甘温则又有入血益血之功,故主养心气,及益精补髓,好颜色也。血足则目自明,心气收摄则得所养而下交于肾,故有如上功能也。痈疽因荣气不从所生,疮痔因肠胃湿热所致,甘温能通畅血脉,下降能涤除湿热,故主之也。其主难产胞衣不出者,以其体重下降,而酸辛能化恶血,恶血化则胞胎无阻涟患矣。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此之谓也。

简误: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掺全是湿热,于法当忌。自非的受寒邪,下利白积者,不宜用。崩中法当补阴清热,不可全仗收涩。掺本属湿热积滞,法当祛暑除积,止涩之药定非所宜。慎之!慎之!

《本草蒙筌》:味甘、酸、辛,气温。无毒。畏芫花莫见,恶大黄松脂。凡百溃疡收口长肉,但诸来血止塞归经。养心气涩清,住泻痢除痛。

《药性解》: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下利、痈疽疮毒、女子崩漏产难,下胞衣。恶大黄及松脂,畏芫花。

按:石脂色赤,宜入心经,腹痛诸症,皆火为之殃。崩漏诸症,皆血为之祸。心主血属火,得石脂以疗之,而更何庸虞哉。

《景岳全书》:味甘涩,性温平。脂有五色,而今之入药者,惟赤白二种,乃手足阳明、足厥阴、少阴药也。其味甘而温,故能益气调中,其性涩而重,故能收湿固下。调中则可疗虚烦惊悸,止吐血衄血,壮筋骨,厚肠胃,除水湿黄疸,痈肿疮毒,排肿长肉,止血生肌之类是也。固下则可治梦泄遗精,肠风泻痢,血崩带浊,固大肠,收脱肛、痔漏、阴疮之类是也。又治产难胞衣不出。东垣曰:胞衣不出。惟涩剂可以下之,即此是也。

《本草备要》:重涩,固大、小肠。

甘而温,故益气生肌而调中;酸而涩,故收湿,《独行方》:煅末,敷小儿脐中汁出赤肿。止血而固下。《经疏》云:大、小肠下后虚脱,非涩剂无以固之。其他涩药轻浮,不能达下,惟赤石脂体重而涩,直入下焦阴分,故为久痢泄癖要药。仲景桃花汤用之,加干姜、粳米。疗肠癖泄痢,崩带遗精,痈痔溃疡。收口长肉,催生下胞,《经疏》云:能去恶血,恶血化,则胞胎无阻。东垣云:胞胎不出,涩剂可以下之。又云: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胎衣无推荡之峻。恶芫花,畏大黄。

《本经逢原》:甘酸辛温。无毒。

赤石脂功专止血固下。仲景桃花汤,治下利便脓血者,取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补虚;粳米之甘温,佐石脂而固肠胃也。火热暴注,初痢有积热者勿用。《本经》养心气,明目益精,是指精血脱泄之病而言。用以固敛其脱,则目明精益矣。疗腹痛肠澼等疾,以其开泄无并,日久不止,故取涩以固之也。治产难胞衣不出,乃指日久去血过多,无力迸下,故取重以镇之也。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设血气壅滞,而胞衣不出,又非石脂所宜也。

《本草崇原》:石脂乃石中之脂,为少阴肾脏之药。又,色赤象心,甘平属土。主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者,脾土留湿,则外疸黄而内泄痢,甚则肠癖浓血。石脂得太阴之土气,故可治也。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者,少阴脏寒,不得君火之阳热以相济,致阴蚀而为下血赤白,邪气痈肿而为疽痔。石脂色赤,得少阴之火气故可治也。恶疮、头疡、疥瘙者,少阴火热不得肾脏之水气以相滋,致火热上炎,而为恶疮之头疡疥瘙。石脂生于石中,得少阴水精之气,故可治也。久服则脂液内生,气血充盛,故补髓益气。《本经》概言五色石脂,故曰各随五色补五脏。

《本草求真》:﹝批﹞入大肠血分固脱。

赤石脂专入大肠。与禹余、粟壳皆属收涩固脱之利。但粟壳体轻微寒,其功止入气分敛肺,此则甘温质重色赤,能入下焦血分固脱,及兼溃疡收口,长肉生肌也。时珍曰:张仲景用桃花汤治下痢便脓血,取赤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补虚;粳米之甘温、佐石脂、干姜而润肠胃也。禹余甘平性涩,其重过于石脂,此则功专主涩,其曰镇坠,终逊禹余之力耳。是以石脂之温,则能益气生肌;石脂之酸,则能止血固下。至云能以明目益精,亦是精血既脱,得此固敛,始见目明而精益矣。催生下胎,亦是味兼辛温,化其恶血,恶血去则胞与胎自无阻耳。故曰固肠,有收敛之能,下胎,不无推荡之峻。

《得配本草》:畏芫花、豉汁,恶大黄。

甘、酸,温、涩。入手少阴、足阳明经。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止崩滞,下胞胎,补心血,生肌肉。能助火以生土,故长肌肉。

得干姜、胡椒,醋糊丸,治大肠寒滑、小便精出。配干姜、粳米,治久痢脓血;以其直入下焦,故为久痢之要药。配破故纸,治经水过多;配伏龙肝为末,敷脱肛;配牡蛎,盐糊丸,治小便不禁。佐川椒、附子,治心痛彻背;研末,敷脐止汗。

非寒痢白积不宜用。初病湿热者禁用。

《本草经解》:赤石脂气大温,秉天春夏木火之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络;味甘酸辛无毒,得地中东西土木金之味,入足阴阳燥金胃土、手阳明燥金大肠。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心包络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代君行事之府也。石脂气味酸温,则条畅心包络,而心君之气得所养矣。肝开窍于目,辛温疏达,则肝和而目明。精者,五脏阴气之华也,甘酸之味,可以益阴,所以益精而补,髓也。

腹者,太阴经行之地,太阴为湿土,土湿而寒则痛,石脂气温,温能行寒去湿,所以主之也。

胃与大肠为阳明燥金,阳虚不燥,则肠澼下痢,石脂辛温收湿,故主下痢入利小便。盖涩可以固脱也。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火有虚实,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心包络代君行事,其气味酸温,可补心包络之火也。

肝藏血,肝血不藏,则崩中漏下产难包衣不出矣,味甘酸,可以藏血;气温可以达肝气,所以主之也。

久服补益阳明,阳明经行于面,所以好颜色。肾为水脏崦藏智,酸收益阴,所以益智。

《神农本草经读》:赤石脂气平,秉金气,味甘得土味,手足太阴药也。

太阴湿胜,在皮肤则为黄疸,在肠胃则为泄痢,甚则为肠澼脓血;下注于前阴,则为阴蚀,并见赤浊、白带;下注于后阴,则为下血,皆湿邪之气为害也,石脂具湿土之质,而有燥金之用,所以主之。

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等症,皆温气郁而为热,热盛生毒之患,石有能燥湿化热,所以主之。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甘,平。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皆湿气在太阴、阳明之病也。下血赤白,收涩之功。邪气,正气敛则邪气除。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此皆湿郁所生之毒,能除湿则诸病亦退。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敛精气而燥脾土,故有此效。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性治略同,而所补之脏各异。

石脂得金土杂气以成,故湿土之质,而有燥金之用。脾恶湿,燥能补之。然其质属土,不至过燥,又得秋金敛藏之性,乃治湿之圣药也。

《本草分经》:甘,温,酸涩,体重。固大、小肠,直入下焦阴分,而固下收湿,止血催生,下胞衣,为久痢泄澼药。

《本草思辨录》:石脂揭两石中取之。邹氏云:两石必同根歧出而相并,脂者粘合两石之胶,故所治皆同本异趋而不相浃之病,得此乃汇于一处,专力以化之。仲圣所用石脂四方,固与邹说符合。刘潜江不以东垣、海藏、濒湖、仲醇专主收涩为然,就《本经》补髓益气鬯发其主,虽不如邹氏之亲切证明,而所见自超。抑愚窃有以伸之:《别录》于赤石脂曰补髓好颜色,则其补髓确是脑髓,与白石脂之补骨髓有别,《本经》且主头疡;何东垣但以为性降乎?夫髓生于精,精生于谷,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是中土者生精化髓之源也。而石脂味甘大温,补益脾胃,质粘能和胃阴,性燥复扶脾阳。其所以上际,则辛入肺为之。所以至脑,则酸入肝为之。(《外台》述《删繁》论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石脂确有补脑髓之理,《千金》赤石脂散,治冷饮过度,致令脾胃气弱,痰饮吐水无时,《本事方》云试之甚验,盖即邹氏所谓联合其涣散者,谓石脂为胃药非脾药可乎。夫下之精秘,则上之髓盈。石脂补髓,亦半由于秘精。秘精易而补髓难,故《本经》、《别录》,皆于补髓上冠以久服字。《千金》羌活补髓丸不收石脂,而无比山药丸,曰此药通脑鼻必酸痛勿怪。入脑自指石脂,而石脂未尝专任,可知虚损之难疗而无近效也。

【现代药理研究】

·赤石脂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赤石脂可吸附磷,降低血磷,促进尿磷排泄,预防磷中毒。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