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牛黄(《本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的胆囊结石(少数为胆管中的结石),称为天然牛黄。主产于西北、东北、河南、河北、江苏等地。亦有人工牛黄。牛性格温顺,生长较快,饲料为植物性。味苦、甘,性凉。归心、肝经。功能清心凉肝、息风止痉、豁痰开窍、清新解毒。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惊痫,寒热,热盛狂至,除邪逐鬼。

《名医别录》:有小毒。主治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药性论》:君,味甘。能辟邪魅,安魂定魄,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日华子本草》: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开宝本草》:味苦,平,有小毒。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汤液本草》:气平,味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逐鬼除邪。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噤不开,大人癫狂。又堕胎,久服令人不忘。又云:磨指甲上,黄者为真。又云:定魂魄。人参为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龙胆、地黄,畏牛膝。

《本草经疏》:牛为土畜,其性甘平,惟食百草,其精华凝结为黄,犹人身之有内丹也。故能解百毒而消痰热,散心火而疗惊痫,为世神物,诸药莫及也。凡牛生黄,则夜视其身有光,皮毛润泽,眼如血色,盖得气之精而形质变化自有异也。或云牛病乃生黄者,非也。《本经》味苦气平。《别录》有小毒。足普云无毒。然必无毒者为是。入足厥阴、少阳,手少阴经。其主小儿惊痫,寒热热盛口不能开,及大人癫狂痫痉者,皆肝心二经邪热胶痰为病。心热则火自生焰,肝热则木自生风,风火相搏,故发如上等证。此药味苦气凉,入二经而能除热消痰,则风火息,神魂清,诸证自瘳矣。鬼邪侵着,因心虚所致,小儿百病多属胎热,入心养神除热,解毒,故悉主之也,性善通窍,故能堕胎,善除热益心,故能令人不忘。非久服多服之药。

简误:牛黄,治小儿百病之圣药。盖小儿禀纯阳之气,其病皆胎毒痰热所生,肝心二经所发。此药能化痰除热,清心养肝,有起死回生之力。惟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不当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有小毒。惟入肝经,专除筋病。疗小儿诸痫惊吊,客忤口噤不开;治大人癫狂发瘜,中风痰壅不语。除邪逐鬼,定魄安魂。更得牡丹菖蒲,又能聪耳明目。孕妇忌服,能堕胎元。水牛角味苦冷,时疫头痛惟宜。

谟按:丹溪云:牛,坤土也。黄,土之色也。以顺为性,而效法乎干。以为功者,牡之用也。故凡暴发邪盛之病,诸肉皆忌,惟牛肉独不忌者,因其能补脾胃为胜尔。盖人身以脾胃为本,脾胃属土,此能补之,亦各从其类也。又独肝者,食之杀人,不可不识。

《本草乘雅》:牛土畜,在卦为坤,其色正黄。其理层迭,所谓黄中通理,厚德载物者也。故能敦土德用,资生草木。盖木必基土,以土为命,怊惊痫寒热,狂痉邪鬼,虽从脾土转属,久则肝木体虚,反欲传克脾土矣。盖五行之理,失制则亢,亢则为害,害所胜耳,法当益土辅火。黄可入脾,苦可入心,心为肝子,子能助母实也。与金匮要略之治肝虚传脾,先补肝木,次及心脾之义相合。先因于肝,故先补肝,此则唯从脾土转属,故只益脾土,次及心火,非从肝始,勿治肝耳。

《药性解》:味苦,性平,有小毒,入心经。主大人癫狂发痉、中风痰壅不语、小儿惊痫天吊、客忤口噤,除邪逐鬼,定魄安魂,能堕胎孕。须体轻微香、磨甲色透、置舌上先苦后甘、清凉透心者为真。人参为使,恶龙骨、地黄、龙胆、畏牛膝。

《景岳全书》:味苦辛,性凉,气平,有小毒。忌常山。入心肺肝经。能清心退热,化痰凉惊,通关窍,开结滞。治小儿惊痫客忤,热痰口噤,大人癫狂痰壅,中风发痉,辟邪魅中恶,天行疫疾,安魂定魄,清神志不宁,聪耳目壅闭,疗痘疮紫色,痰盛躁狂。亦能堕胎,孕妇少用。

《本草崇原》:牛黄,胆之精也。牛之有黄,犹狗之有宝,蚌之有珠,皆受日月之精华而始成。无令见日月光者,恐复夺其精华也。牛属坤土,胆具精汁,禀性皆阴,故气味苦平,而有阴寒之小毒。主治惊痫寒热者,得日月之精而通心主之神也。治热盛狂庢者,禀中精之汁而清三阳之热也。除邪者,除热邪,受月之华,月以应水也。逐鬼者,逐阴邪,受日之精,日以应火也。

李东垣曰:中风入脏,始用牛黄,更配脑、麝,从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于府,及中经脉者,早用牛黄,反引风入骨髓如油入面,不能出矣。愚谓:风邪入脏,皆为死证,虽有牛黄,用之何益。且牛黄主治皆心家风热狂烦之证,何会入骨髓而治骨病乎?脑、麝从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是辛窜透发之药。风入于脏,脏气先虚,反配脑、麝,宁不使脏气益虚而真气外泄乎?如风中腑及中经脉,正可合脑而引风外出,又何致如油入面而难出耶。东垣好为臆说,后人不能参阅圣经,从而信之,致临病用药畏首畏尾,六腑经脉之病留而不去,次入于脏,便成不救,斯时用牛黄、脑、麝,未见其能生也。李氏之说恐贻千百世之祸患,故不得不明辩极言,以救其失。

《本草求真》:﹝批﹞清心肝热痰。

牛黄专入心、肝。味苦性凉,古人用此解心经热邪,及平肝木,通窍利痰定惊,及痰涎上壅,中风不语等症。中风须辨真伪,真则外有表症可察;伪则内有虚症可寻。真则表症见而神志无恙;伪则表症既无而精气全失。真则本气或亏,本血或损,加以外邪内袭而成偏废;伪则真阴既槁,真阳既耗,迨其将绝不固而见厥仆。真则新邪复唤旧邪,而致新旧交感;伪则里虚既甚,而更增虚益危。真则面赤唇焦,牙关紧闭,上视强直,掉眩烦渴;伪则面青或白与黑,痰喘昏乱,眩晕多汗,甚则手足厥逆,脱症全具。真则阳浮而数,阴濡而弱,及或浮滑沉滑,微虚微数,伪则两尺沉滑微细虚散欲绝,及或寸关搏指,弦滑洪数。又中风开口则心绝,手撒则脾绝,眼合肝绝,遗尿则肾绝,气喘面黑鼻煤则肺绝。用药始宜辛热以祛外邪,继宜辛润甘润以固血脉。缘牛有黄、牛之病也。牛黄在于心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以治心肝胆之病,取其长于清心化热,故尔用此以除惊痰之根耳。至于中风不语,必其邪已入脏,九窍多滞,唇缓便闭,舌短耳聋,鼻塞目瞀。方可投服。若使中腋而见四肢不着,中经而见口眼歪斜,不为开痰顺气,养血活血,便用此药投治,引邪深入,如油入面,莫之能出。小儿纯阳,病多胎热痰热,属于心肝二经之病,命在须臾者,用此多有回生之力。儿初生未食乳,用三五厘,合黄连、甘草末,蜜调呷之最佳。惟脾胃虚寒者,其切忌之。

《得配本草》:人参为之使。畏牛膝、干漆。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

苦,凉。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清心火,通关窍,入肝脏引风外出,透胞各合于神明。化胎毒,治惊痫。

朱砂一分,牛黄二厘,蜜浸胭脂取汁,调二味末,涂痘疮黑陷。

得牡丹、菖蒲,利耳目;得天竺黄,发声音;得犀角末,治诸惊;得竹沥,治口噤热。风中血脉及府者,用之引风入骨,脾胃虚寒者,易于作泻,并禁用。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平。主惊痫,通心化痰。寒热,热盛狂痓,清心家之热痰,除邪逐鬼。心气旺,则邪气自不能容也。

牛之精气不能运于周身,则成牛黄,属土,故其色黄也。凡治痰涎,皆以补脾为主,牛肉本能健脾化痰而黄之功尤速。又黄必结于心下,故又能入手少阴、厥阴之分,以驱邪涤饮,而益其精气也。

《本草新编》:味苦,气平,有小毒。入肝经。专除筋病,疗小儿诸痫、惊吊客忤、口噤不开。治大人癫狂发疰、中风痰壅不语,除邪逐鬼,定魄安魂,聪耳明目。孕妇忌服,因堕胎元。盖性大寒,止可少服,不宜多用。宜与人参同用,以治小儿诸病,戒独用牛黄,反致误事耳。

或问中风不宜服牛黄,恐其引风入脏,有白面入油之喻,固可服乎?曰:牛黄治中风,乃治真正中风也。世间真正中风者绝少,此牛黄之所以不可服也。真中风之病,其人元气不虚,从无痰病,平素必身健,且系少年,一时中风,乃猝然之症,非气血之虚,风入而生痰也。其症必眼红口渴,吐痰如块或如败絮,其色必黄,必非清水,口欲吐而吐不出,手必捻拳不放,躁动不安者,乃真正中风也。世间真正中风者绝少,此病万人中生一二也,可用牛黄治之。其余俱作虚治,切戒妄用牛黄。原是寒虚,又益之以寒药,轻则变成半肢之风,重则痰厥,丧亡顷刻矣。是牛黄不可治假中风,非真中风之不可服也。

或疑牛黄丸功效甚多,而其功尤多于治小儿,子谓用牛黄,必须用人参,岂防牛黄之生变乎?曰:嗟乎。牛黄丸乃杀小儿之丸,非救小儿之药也。自钱乙创造牛黄丸,治小儿惊疳吐泻等症,杀过小儿无算。铎欲救之,而苦未能也,今幸逢岐天师之教。凡用牛黄一丸,即用人参五分,煎汤共饮。杀人之丸,无不变为生人之药。始悟钱君立方之时,原教人用人参送之,后人略去人参,此所以杀人无算也。凡我同志,幸加意于用参,以挽回牛黄之失,则阳德必承阴福,子嗣必昌矣。

或问牛黄有用之以治水蛊,可乎?曰:牛黄消痰开窍之物,非祛湿利水之品也,似与治水蛊者无涉,然而亦有用之以成功者。盖水入于心胞之宫,非牛黄不能化,牛黄专能入于心胞也。虽然心胞容水,久必化痰。牛黄化痰而不化水,是牛黄乃非利水之药,乃消痰之物耳。治水蛊而效者,化其心胞之痰也。心胞痰散,而心胞外之水自不敢入于心胞之内,然后以治肾利水之药治其本源,则水蛊之症可消也。然则谓牛黄之能治水蛊,亦无不可耳。

《本草分经》:甘,凉。清心入肝,解热利痰,凉惊通窍,治痰热惊痫、胎毒诸病。中风入脏者,用以入骨追风;若中腑、中经者,用之反引风入骨,莫之能出。

【现代药理研究】

·牛黄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牛黄有解热作用。

·牛黄有抗炎作用。

·牛黄有强心、降压作用,以及生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活化纤溶作用。

·牛黄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牛黄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巨噬活性;牛黄及胆酸钙对组胺所致休克有保护作用。

·牛黄有解痉作用,有显著的利胆作用,以及促进脂肪、类脂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作用。

·牛黄有呼吸兴奋作用;人工牛黄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人工牛黄对s180及s37有明显抑制作用;脱氧胆酸、牛磺酸均有一定镇痛作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