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虻虫(《本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虻虫为类虻科昆虫复带虻的雌虫体。各地均产,以畜牧区最多。虻虫夏季喜栖息于牧场中,以吸食牛、马等动物血液为生,常居于草丛及疏林中,喜阳光,常在白昼活动。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破血逐瘀。临床用名有牛虻、虻虫。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名医别录》:有毒。主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藏者,及喉痹结塞。

《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积脓,堕胎。

《本草图经》:《淮南子》云:虻破积血,斫木愈龋。此以类推也。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苦平,有毒。

《本草》云:主目中赤痛,眥伤泪出,瘀血血闭,寒热酸痛,无子。

《本草纲目》:刘河间:虻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为用也。成无己: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畜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本草经疏》:虻虫,其用大略与虫相似,而此则苦胜,苦能泄结;性善啮牛马诸畜血,味应有咸,咸能走血。完素云:虻饮血而用以治血。故主积聚症瘕,一切血结为病,如经所言也。苦寒又能泄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闭塞咽喉,故主喉痹结塞也。今人以其有毒,多不用。然仲景抵当汤、丸,大黄蟅虫丸中咸入之,以其散脏腑宿血结积有神效也。凡毒药之治病,如刑罚之治盗贼,不如是则不足以祛邪反正。《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正此谓也。

简误:伤寒发黄,脉沉结,少腹硬,如小便不利者,为无血证,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审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于脾胃薄弱,肝血枯竭,而非血结闭塞者,不宜用。孕妇腹中有症瘕积聚不宜用。凡病气血虚甚,形质瘦损者忌之。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微寒。有毒。逐瘀血血闭,寒热;能止两目赤疼,眥伤泪出。通血脉九窍喉痹,破积血症瘕痞坚。寒热亦驱,瘀血更逐。

《本草衍义》:飞咂牛马血,嘴如芒刺然,性颇贪食,腹满犹咂不已。用逐瘀血,破血积坚痞,症瘕而成寒热者,遂其性,尽出其所留积而后快。盖血中有眚,乃积乃留,眚去血行,流不盈矣。通利血脉者,概手足二十四经隧而言,十二焉从头而走足,十二焉自足而走头,风马牛不相及者,而概咂焉。则凡经隧逆走头而逆走足者,乃积乃留,各遂其性,乃行乃流矣。故血失所行,血失所留者,清阳不走上窍而留,浊阴不走下窍而积,而行焉,而流焉,何窍不通,何窍不利。

《本经逢原》:虻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为用,肝经血分药也。《本经》治症瘕寒热,是因症瘕而发寒热,与蜣螂治腹胀寒热不殊。仲景抵当汤丸,水蛭、虻虫,虽当并用,二物之纯险悬殊。其治经闭,用四物加蜚虻作丸甚良,以破瘀而不伤血也。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其性虽缓,亦能堕胎。

《本草崇原》:虻乃吮血之虫,性又飞动,故主逐瘀血积血,通利血脉、九窍。《伤寒论》:太阳病,表不解,随经瘀热在里,抵当汤主之。内用虻虫、水蛭、大黄、桃仁。近时儿医治痘不起发,每加牛虻,此外未之用也。

《本草求真》:﹝批﹞破血堕胎。

虻虫专入肝。微苦微咸,气寒有毒。善啮牛马猪血,因其性以为用,故以之治一切血结诸病。故凡病血蓄而见身黄脉结,腹痛如狂,小便利,并坚瘕积块疟母,九窍闭塞者,服之自克有效。以苦泄结,咸走血故也。且色青入肝,服之宜入肝脏血分而散之矣。河间云:虻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为用也。仲景合水蛭,用此以治太阳蓄血如狂,亦是此意。但性属恶毒,以此治病,是犹刑罚之治盗贼,非得已也。

《得配本草》:苦,微寒。有毒。入足厥阴经血分。遍行经络,能攻真气运行不到之血。治两目赤痛及眥伤泪出。

配丹皮,治扑堕瘀血。宿血在骨者,二味治之。

《本草分经》:苦,寒,有毒。攻血遍行经络,色青入肝,极能堕胎。

【现代药理研究】

·虻虫能明显增加血管流量;增强离体蛙心收缩幅度;对脑下垂体后叶素所致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虻虫水浸液与虻虫粗蛋白液均能抑制血小板粘附性,降低血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减慢血沉速度。

·虻虫对组织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有明显的抗氰化钾中毒作用。

·虻虫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对免疫也有抑制作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