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寿世保元

呕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脉滑数为呕。代者霍乱。微滑者生。涩数者凶断。

呕吐者。饮食入胃而复逆出也。有声无物谓之哕。有物无声谓之吐。呕吐谓有声有物。

胃气有所伤。中气不足所致也。有外感寒邪者。有内伤饮食者。有气逆者。三者俱以藿香正气散加减治之。有胃热者。清胃保中汤。有胃寒者。附子理中汤。有呕哕痰涎者。加减二陈汤。

有水寒停胃者。茯苓半夏汤。有久病胃虚者。比和饮。医者宜审而治之也。

藿香正气散(方见霍乱) 治诸呕吐。照后加减。

一论外感寒邪呕吐者。(根据前方)

一论内伤饮食呕吐者。(根据前方)加砂仁八分。山楂二钱。神曲二钱。

一论有气逆呕吐者。(根据前方)加木香八分。砂仁八分。白豆蔻八分。

一论胃虚有热呕吐者。宜后方。

清胃保中汤

藿香(一钱) 白术(土炒一钱) 陈皮(八分) 半夏(姜炒八分) 砂仁(五分) 黄连(土炒一钱)白茯苓(三钱) 黄芩(土炒一钱) 栀子(姜炒二钱) 甘草(四分) 加枇杷叶(去毛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长流水和黄泥搅澄清二盅。入药煮至一盅。稍冷服。气逆吐甚。

加伏龙肝一块。因气。加香附炒一钱。枳实麸炒八分。白术一钱。心烦不寐。加竹茹二钱。

酒伤脾胃。加干葛八分。天花粉三钱。白豆蔻八分。一论呕哕痰涎者。

加减二陈汤

陈皮(二钱) 半夏(姜炒二钱) 白茯苓(去皮三钱) 甘草(八分)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竹茹(二钱) 砂仁(八分) 山栀(三钱) 麦门冬(去心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徐徐温服。

一论水寒停胃作呕吐者。

茯苓半夏汤

白茯苓(去皮) 半夏(姜炒) 陈皮 苍术(米泔浸) 浓朴(姜炒各一钱) 砂仁(五分)藿香(八分) 乌梅(一个) 干姜(炒三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徐徐服。

一论阴症呕吐。或手足厥冷。腹痛。属虚寒。冷甚者。附子理中汤。(方见中寒门)

一论久病胃虚呕吐。月余不纳水谷。闻食即呕。闻药亦呕者。

比和饮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藿香(五分) 陈皮(五分) 砂仁(五分)神曲(炒一钱) 甘草(炙三分)

上锉一剂。用陈仓米一合。顺流水二盅。煎沸泡伏龙肝。研细。搅浑澄清。取一钟。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七分。稍冷服。别以陈仓米煎汤啜之。日进药二三服即止。

一论卒暴呕吐。虚弱困乏无力。及久病患呕吐。饮食入口即吐者。人参一两切片水煮。

徐徐而服之立止。

一治胃气冷。饮食即欲吐。白豆蔻五钱为末。以好酒一盏。微温调服。日三盏。

一治冷涎呕吐。阴症干呕。

吴茱萸(汤泡炒一钱半) 生姜(二片) 人参(三分) 大枣(五个)

上锉。水煎。食前服。

一治患呕吐。闻药即呕。百方不效。以伏龙肝为末。水丸。塞两鼻孔。却服对症药。遂不再吐。如神。

一治热症呕吐。或憎寒发热口苦。小柴胡汤。多加生姜、人参。或加乌梅。

一治胃热而呕吐。欲知胃热。手足心皆热者是。

竹茹汤

半夏(姜汁炒二钱) 干葛(二钱) 青竹茹(四钱) 甘草(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或加前胡三分。

一治呕吐属热者。

黄连(姜炒一钱) 石膏(二钱火 )

上为末。白滚水送下。

一治热吐不止。

栀子(炒黑) 朴硝(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三茶匙。白滚水送下。

一论大肠结燥。呕吐不止。汤药不入。老人虚人。多有此症。幽门不通。上冲窍门。呕吐泛满之症。法须先以蜜导煎。通其幽门。然后服药。盖人身之气。上下周流。下不通必宣其上如前吐法是也。上不安必撤其下也。

藿香 浓朴(姜炒) 陈皮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 砂仁(炒五分) 枇杷叶(擦去白毛三片) 甘草(三分) 生姜(一钱)

上锉。水煎服。

一治呕吐宿滞。脐腹痛甚。手足俱冷。脉微细。用附子理中汤一服。益甚。脉浮大。按之而细。用参附汤一剂而愈。

一论阴虚于下。令人多呕者。乃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气喘。以六味地黄丸盐汤送下。

一呕吐不食。腹痛后重。自用大黄等药一剂。腹痛益甚。自汗。发热昏愦。脉大。予用参、术各一两。炙甘草、煨姜各三钱。升麻一钱。水煎服而苏。又用益气汤加炮姜。一剂而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