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寿世保元

中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风邪中人。六脉多沉伏。亦有脉随气奔。指下洪盛者。夹寒则脉带浮迟。夹暑则脉虚。夹湿则脉浮涩。大法浮迟者吉。急疾大数者凶。

风者百病之长也。即内经所谓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中经络之分焉。夫中腑者为在表。中脏者为在里。中血脉、中经络俱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在里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调荣。中腑者。多着四肢。手足拘急不仁。恶风寒。为在表也。

其治多易。用疏风汤之类。中脏者。多滞九窍。唇缓失音。耳聋。目瞀。二便闭涩。为在里也。其治多难。用滋润汤之类。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肢不能举。

口不能言。为在中也。用养荣汤之类。中经络者。则口眼 斜。亦在中也。用复正汤之类。

其间又有血气之分焉。血虚而中者。由阴血虚而贼风袭之。则左半身不遂。用四物汤。加钩藤、竹沥、姜汁。以补血之剂为主。气虚而中者。由元气虚而贼风袭之。则右半身不遂。用六君子汤。加钩藤、竹沥、姜汁。以补气之剂为主。气血俱虚而中者。则左右手足皆不遂。

用八珍汤。加钩藤、竹沥、姜汁。或用上池饮。乃治诸风左瘫右痪之神方也。然则类中风者如中寒、中暑、中湿、中火、中气、食厥、劳伤、房劳等症。如中于寒者。谓冬月卒中寒气。昏冒口噤。肢挛恶寒。脉浮紧也。用理中汤之类。中于暑者。谓夏月卒暴炎暑。昏冒痿厥。吐泻喘满。用十味香薷饮之类。中于湿者。乃丹溪所谓东南之人。多因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用清燥汤之类。加竹沥、姜汁。中于火者。河间所谓肝木之风内中。非六淫之邪外侵。良由五志过极。火盛水衰。气热怫郁。昏冒而作也。用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之类。内有恚怒伤肝。火动上炎者。用小柴胡汤之类。中于气者。由七情过极。气厥昏冒。或牙关紧闭。急用苏合香丸。或藿香正气散之类。若误作风治者死也。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自伤。不能运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汤加木香之类。劳伤者。过于劳役。耗损元气脾胃虚衰。不任风寒。故昏冒也。用补中益气汤之类。伤于房劳者。因肾虚精耗。气不归元。故昏冒也。用六味地黄丸之类。此皆类中风也。盖内经主于风。河间主于火。东垣主于气。丹溪主于湿。而为暴病暴死之症。类中风。非真中风也。治者详之。有卒中昏冒。口眼 斜。痰气上壅。咽喉有声。六脉沉伏。此真气虚而风邪所乘。用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煎服即苏。若遗尿手撒。口开鼻鼾者不治。用前药亦有得生者。是乃行经络祛寒痰之药。有斩关夺旗之功。每服必用人参少许。以祛其邪。而补助真气。否则不收效矣。有因虚火与湿。痰涎壅盛。口眼 斜。不能言语。牙关紧闭。昏倒不知人事。将病患足大指中间。半甲半肉上。

并人中。各重掐一下至体。即用夺命通关散搐鼻。候有嚏可治。无嚏不治。如牙噤不开。用乌梅肉揉和南星、细辛末。以中指蘸药擦牙。自开。随以蜜汤调夺命通关散二匙。即吐其痰。

以通经络。亦上涌意也。得嚏气转。即进摄生饮。或清热导痰汤之类。皆效。人事稍醒。关节动活。且先以理气为急。中后气未尽顺。痰未尽消。调理之剂。惟当以藿香正气散。加南星、木香、当归、防风。一二剂之后。次随症而调之。予观古人之方。多用攻击之剂。施于北方风土刚劲之人。间或可也。用于南方风土柔弱之人。恐难当耳。予约补古人之缺略。以备天下之通宜。若天地之南北。人身之虚实。固有不同。其男子妇人。大略相似。学人当变通而治之。慎毋胶柱以调瑟也。

理中汤(见中寒) 十味香薷饮(见中暑) 清燥汤(见痿 ) 四君子汤(见补益)小柴胡

中风恶症

夫口开者心气绝。遗尿者肾气绝。鼻鼾者肺气绝。手撒者脾气绝。及发直吐沫。睛如直视。

声如鼾睡者。不治之症也。及筋枯不活。举动则筋痛。是无血以滋养其筋故也。面赤如妆。

环口黧黑。汗缀如珠。不治之症也。

一论中风中气。痰厥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汤水不下。宜

夺命通关散

皂角(如猪牙者去皮弦二两用生白矾一两以苎布包入水与牙皂同煮化去白矾再煮令干取出晒干为末) 辽细辛(去土叶为末五钱)

上合匀。每遇痰厥。或喉闭不省人事者。先以少许吹鼻。候有嚏可治。无嚏不可治。却用蜜汤调服二匙。即吐痰。不吐再服。

一方。用半夏为末。少许吹鼻即效。

一治牙噤不开。用乌梅肉。及南星、细辛末。以中指蘸药擦牙。自开。

一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者。用巴豆去壳。纸包捶油在纸上。将麝少许。入纸卷作筒。

油浸透。烧烟吹灭熏鼻。

一治中风不语。或倒地不省人事。及左瘫右痪。口眼 斜。须以诸药末服之。先用真麝香三分为细末。加麻油三两搅匀。将病患口撬开灌下。通其关窍。即便苏醒。

一论卒中。不问中风、中寒、中暑、中湿。及痰饮、气厥之类。不省人事。初作。用此方。

摄生饮

南星(湿纸包一钱五分) 半夏(生姜汁泡一钱五分) 木香(一钱五分) 苍术(生一钱)辽细辛(一钱) 石菖蒲(一钱) 甘草(生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七片。水煎温服。痰盛。加全蝎炙二枚。仍先用通关散吹鼻。

一论中风。痰涎壅盛。不能言语。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有火有痰有气。或面赤身热。

手足温暖。脉紧盛。宜服此方。

清热导痰汤

黄连(八分) 黄芩(二钱) 栝蒌仁(四钱去壳) 枳实(二钱麸炒) 桔梗(八分) 白术(一钱五分去芦) 白茯苓(三钱去皮) 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南星(二钱) 人参(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熟。入竹沥、姜汁同服。一方。加防风、白附子。

尤效。

一论中风昏冒。不知人事。口眼 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饮厥。及气虚眩晕。症属虚寒者宜服

三生饮

南星(生五钱) 川乌(去皮尖生一钱) 大附子(去皮尖生一钱) 木香(一钱半)

上锉一剂。生姜十片。水煎。温服。气虚之人。虚弱之甚。加人参一两。如气盛人。只用南星五钱。木香一钱。生姜十四片。水煎服。名星香散。

一论中风卒然倒仆。牙关紧急。不省人事。并解上膈壅热。痰涎不利。咽喉肿闭。一应热毒又能消食化气。兼治食疟。取积下热。并缠喉风。卒死。心头犹温。灌起立苏。雄黄解毒丸。(方见小儿通治)壮盛之人暂服。

一论中风暗风。气厥不省人事。宜服。

牛黄紫金丹

牛黄(三分) 朱砂(二分) 阿芙蓉(一钱) 沉香(一钱) 冰片(三分) 广木香(五分)麝香(二分)

上为细末。人乳为丸四十数。阴干。每服一丸。梨汁送下。如无梨汁。薄荷汤研化灌下立苏。

一论国中风邪。四肢麻痹。骨节疼痛。手足瘫痪。语言謇涩。宜服此方。

乌药顺气散

乌药 陈皮(各二钱) 麻黄(去节)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壳(麸炒各一钱) 僵蚕(炒) 干姜(各五分炮) 甘草(炙三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口眼 斜。加姜炒黄连、羌活、防风、荆芥、竹沥、姜汁。左瘫右痪加天麻、当归。皮肤燥痒。加蝉蜕、薄荷。

一论风中腑者。多着四肢。手足拘急不仁。面色如土。恶风寒。为在表也。宜用此方。

疏风汤

当归 川芎 白茯苓(去皮) 陈皮 半夏(泡炒) 乌药 香附 白芷 羌活 防风(各八分) 麻黄(五分) 甘草 细辛(各二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一论风中脏者。多滞九窍。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二便闭涩。为在里也。宜服此方。

润肠汤

当归 生地黄 枳壳(去穣) 浓朴(姜炒) 槟榔 大黄 火麻仁 杏仁(去皮各二钱)羌活(七分) 红花(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

一论中风。一切风热。大便闭结。小便赤涩。头面生疮。眼目赤痛。或热极生风。舌强口噤或鼻生紫赤风刺瘾疹。而为肺风。或成风疠而世呼。为大风。或肠风而为痔漏。或肠郁而为诸热谵妄惊狂。并皆治之。

防风通圣散

防风 归身 川芎 白芍 连翘 薄荷 麻黄(各四分) 石膏 桔梗 黄芩(各八分) 白术 栀子 荆芥(各三分) 滑石(二钱四分) 大黄 芒硝(各四分)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解利四时伤寒两感。每一两加益元散一两。葱白十根。豆豉一撮。生姜五片。水煎。热服。

一论风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肢不能举。口不能言。为在中也宜此方。

养荣汤

当归(三钱酒洗) 川芎(一钱五分) 生地黄(四两) 白芍(二钱酒炒) 麦门冬(三钱去心) 远志(八分甘草汤泡去心) 石菖蒲(一钱去毛) 南星(二钱) 半夏(二钱姜制)陈皮(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去皮) 枳实(二钱麸炒) 乌药(一钱) 黄连(八分姜炒)防风(一钱五分) 羌活(二钱) 秦艽(二钱) 甘草(八分)

上各等分。加竹茹一团。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治中风螈 。舌謇不语。并失音不能言语。用此方。

转舌膏

连翘(一两) 栀子(五钱) 黄芩(酒炒五钱) 薄荷(一两) 桔梗(五钱) 大黄(酒蒸五钱) 玄明粉(五钱) 防风(五钱) 川芎(三钱) 远志(甘草汤泡一两) 石菖蒲(六钱)甘草(五钱) 犀角(二钱) 柿霜(一两) 牛黄(五钱) 琥珀(一钱) 珍珠(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五钱为衣。每一丸。细嚼薄荷汤送。食后临卧服一治中风失音。用韭菜汁灌之。或用白僵蚕末。酒调服。

一治舌大不能言语。

青黛(三分) 冰片(三分) 硼砂(二钱) 牛黄(三分) 南薄荷叶(三钱)

上为细末。先以蜜水洗舌上。后以姜汁擦之。将药蜜水调稀。搽舌上。

一治中风不语。痰迷心窍。舌不能言。

南星(一两) 防风(五钱)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一治中风卒不得语。以苦酒煮白芥子。敷颈。以帛包之。一日一夕即瘥。

一治中风喑哑不能言。

大黄(一两) 芒硝(二两) 当归(二两) 甘草(五钱)

上锉。水煎服。泻下后。用四物汤加僵蚕一两。作二服之。

一治肾气虚弱。舌喑不能言。足痿不能行。

地黄饮子

熟地黄(四钱) 巴戟(三钱去心) 石枣(三钱酒蒸去核) 肉苁蓉(三钱酒洗) 薄荷(八分少许) 石斛(三钱) 大附子(八分泡) 五味子(三分) 白茯苓(三钱去皮) 石菖蒲(一钱) 远志(八分甘草水泡去心) 官桂(八分) 麦门冬(三钱去心)

上锉。生姜枣子。水煎。温服。

一论风中经络。则口眼 斜也。宜此方。

复正汤

防风(一钱) 荆芥(一钱) 细辛(八分) 黄芩(二钱) 乌药(二钱) 天麻(二钱) 当归(三钱酒洗) 白芍(二钱酒炒) 川芎(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去芦) 陈皮(一钱五分去白) 半夏(二钱) 枳壳(一钱去穣麸炒) 白芷(八分) 桔梗(八分) 僵蚕(三钱)甘草(八分) 白茯苓(二钱去皮)

上锉。生姜。煎服。

一治口眼 斜。及手足顽麻。

苍术(米泔炒一两半) 陈皮(三两) 南星(一两五钱) 半夏(二两五钱) 白茯苓(二两五钱) 防风(一两五钱) 羌活(六钱) 天麻(三两五钱) 白僵蚕(一两) 大川乌(炮六钱) 粉草(六钱)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临服。入生姜汁三匙。温服。

一治诸风口眼歪斜。

金刀如圣散

川乌(炮用三钱) 草乌(炮三钱) 防风(二钱) 川芎(二钱) 白芷(四钱) 雄黄(二钱)细辛(二钱) 苍术(四钱) 天麻(五分) 白术(五分) 麻黄(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临卧。温酒调服。

一治中风。口眼不正。语则牵急。四肢如故无他苦。由居处不适。因卧而邪风入耳。客阳明经。故令筋不调而口歪僻。

皂角膏

大皂角五两。去皮子为末。以三年米醋和成膏。左 涂右。右 涂左。干更涂之。

一方。用新矿锻石一合。以酸醋炒调如泥。口面 向右。即于左边涂之。向左即于右边涂之。候正如旧。即须以水洗下。其效如神。

一治卒暴中风。口眼 斜。

天仙膏

天南星 草乌 白芨(俱用大者各一两) 僵蚕(七个)

上为细末。姜汁调如前涂。正便洗去。

一治口眼 斜。

正颜丹

白芷(二两) 独活(二两) 薄荷(一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茶清下。

一论瘫痪之症。因虚而痰火流注为病。当时以速治为妙。若失之于初。痰火停久。便成郁郁久便生火。火能伤气耗血。而痰则难治矣。如疼痛则为实。用疏通关节之药。而与脑麝少许为引经。如不痛则为虚。服此疏通关节之药。亦要兼服补气血药。如此攻补兼施。而瘫痪可愈矣。

一论瘫者坦也。筋脉弛纵。坦然而不举也。痪者涣也。血气散漫。涣然而不用也。或血虚。或气虚。不足之症也。

一论中风手足软弱。不能举动。外症自汗者。虚中风也。若手足强急。口眼 斜。伸纵痛者。实中风也。

一论中风左瘫。左半身不遂。属血虚。乃痰火流注于左。而为左瘫也。宜后方。

一论中风右痪。右半身不遂。属气虚。乃痰火流注于右。而为右痪也。宜后方。

一论一切中风。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呵欠喷嚏。头目眩晕。筋骨时痛。头或痛。心中忪悸。痰火炽盛。

此乃血气大虚。脾胃亏损。有痰有火。有风有湿。此总治诸风之神方也。

上池饮(即愈风润燥汤加人参、乌药。)

人参(去芦二钱) 台白术(去芦炒一钱五分) 白茯苓(去皮五钱) 当归(酒洗一钱二分)川芎(一钱二分) 杭白芍(酒炒一钱) 怀生地黄(姜汁炒一钱) 熟地黄(姜汁炒一钱)南星(姜汁炒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 陈皮(盐水洗八分) 羌活(六分) 防风(六分)天麻(一钱去油) 牛膝(去芦酒洗八分) 川红花(酒洗四分) 柳枝(六分寒月一分)黄芩(酒炒八分) 黄柏(酒炒三分夏月加一分) 酸枣仁(炒八分) 乌药(四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入竹沥、姜汁。清旦时温服。言语謇涩。加石菖蒲。

一患风痰人。多有痰热。每汤药宜加竹沥、荆沥、姜汁同服。甚妙。三味和一处。温服亦可。

一论中风等症。因内伤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多因劳役过度。耗散真气。忧喜忿怒。伤其气者。而卒倒昏不知人。则为左瘫右痪。口眼 斜。四肢麻木。舌本强硬。语言不清等症。宜此方。

补中益气汤

黄 (蜜水炒一钱五分) 人参(去芦一钱) 白术(去清芦炒一钱) 陈皮(一钱) 当归(酒洗一钱) 柴胡(去芦五分) 升麻(五分) 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枣子。水煎服。加酒炒黄柏三分。以滋肾水。泻阴中之伏火也。红花三分。而入心养血。

一中风卒倒。因劳伤者。过于劳役。耗损元气。脾胃虚弱。不任风寒。故昏冒也。宜本方。

一左瘫右痪。加防风、羌活、天麻、半夏、南星、木香。

一语言謇涩。加石菖蒲、竹沥。

一口眼 斜。加姜炒黄连、羌活、防风、荆芥、竹沥、姜汁。

一中风痰喘。因中气虚。饮食素少。忽痰壅气喘。头摇目札。扬手掷足。难以候脉。视其面色。黄中见青。此肝木乘脾土。根据本方加白茯苓、半夏。水煎。临熟。加姜汁同服。

一中风面目十指俱麻。乃气虚也。加大附子、制木香、羌活、防风、乌药、麦门冬。

一善饮。舌本强硬。语言不清。此脾虚湿热。加神曲、麦芽、干葛、泽泻。

一论中风等症。因房劳者。名曰内风。房劳过度。则真精暴亡。舌本欠柔。言不利也。

精血一亏。即水竭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或一肢之偏枯。或半身而不遂。或口眼之歪斜。或言语之謇涩。

悉宜此方。或汤或丸皆可。

六味地黄丸

怀生地黄(酒拌蒸一日令极黑晒干八两) 山茱萸(酒蒸去复选肉四两) 牡丹皮(去骨三两) 怀山药(四两) 白茯苓(去皮三两) 泽泻(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盐汤任下。忌三白。兼补右尺相火。

加大附子(面裹火煨去皮脐切片童便浸焙干二两) 官桂(二两) 名八味丸。

一论中风。气血衰弱。痰火上升。虚损之症。左瘫右痪。中风不语。手足臂体疼痛。动履不便。饮食少进。人乳二酒盏。(壮盛妇人香甜者好) 甜梨汁一酒盏。倾放银旋中。或锡器内入汤锅内顿滚热。有黄沫起。开清路为度。每日五更后一服。能消诸痰。补虚生血延寿。

乃以人补人。其效无加。其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曾照此方治验。予尝以此乳与地黄丸兼进。屡屡获效。

一论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二方。一治元气脾胃之虚。一治肾水真阴之弱。若病患素禀虚弱者。或患病久不愈者。或误服攻击之过者。又非外中于风者。悉宜此二方兼而济之。乃王道平和之剂。能收万全之功也。若病者虚寒之甚。年过四旬之外者。又当以十全大补汤、斑龙固本丹之类。专治左瘫右痪。年久不愈。大补虚寒之圣药也。

加味十全大补汤

黄 (蜜水炒) 人参(去芦) 白术(去油芦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五分)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黄(各八分) 大附子(面裹煨去皮脐) 沉香木香(各三分) 乌药 牛膝(去芦酒炒) 杜仲(去皮酒炒) 木瓜 防风(去芦) 羌活独活 薏苡仁(各五分) 肉桂 甘草(炙各三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一论中风左瘫右痪。手足不能动。舌强謇于言。与上池饮。或地黄饮子兼服。神效。

健步虎潜丸

黄 (盐水炒一两五钱) 人参(一两) 白术(去芦二两) 白茯神(去皮木三两) 当归(酒洗一两五钱) 白芍(盐水炒二两) 生地黄(酒洗二两) 熟地黄(二两) 甘枸杞子(一两五钱) 五味子(五钱) 虎胫骨(酥炙二两) 龟板(酥炙一两五钱) 牛膝(去芦酒洗二两) 杜仲(姜酒炒二两) 破故纸(盐酒炒一两半) 黄柏(人乳拌盐酒炒三两) 知母(同上制二两) 麦门冬(去心二两)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一两)石菖蒲(一两) 酸枣仁(炒一两) 沉香(五钱) 木瓜(一两) 薏苡仁(炒一两) 羌活(酒浸一两) 独活(酒洗一两) 防风(酒洗一两) 大附子(童便浸三日面裹煨去皮脐切四片童便浸煮干五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猪脊髓五条。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一论经验之方。滋补之圣药。专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形容羸瘦。颜色衰朽。中年阳事不举。精神短少。未至五旬。发须先白。并左瘫右痪。步履艰辛。脚膝酸软。小腹疝气。妇人下元虚冷。久无孕育。服之神效。

斑龙固本丹

人参(去芦二两) 干山药(二两) 怀生地黄(二两) 熟地黄(酒蒸二两) 天门冬(去心二两) 菟丝子(酒煨捣饼焙干四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二两) 巴戟(酒浸去心二两)甘枸杞子(二两) 麦门冬(去心二两) 杜仲(姜炒二两) 五味子(二两) 肉苁蓉(酒浸二两) 牛膝(酒洗去芦二两)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一两) 覆盆子(二两五钱) 泽泻(一两)地骨皮(一两五钱) 老川椒(一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石菖蒲(二两) 车前子(一两五钱) 大附子(面裹煨去皮脐切片童便浸炒一两) 木香(二两) 虎胫骨(酥炙二两)柏子仁(二两)

上为细末。用好酒化五仁斑龙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送下。(斑龙胶方见补益。) 久服神气不衰。身轻体健。

一治瘫痪秘方。

蛤蚧(一对) 麻黄(四两) 川乌(二两) 草乌(二两) 透骨草(四两) 艾(一把) 川椒(四两) 白花蛇(四钱) 防风(四两) 紫花地丁(一升) 大盐(四两) 槐枝(一条)

上用水二桶煎。用大缸半埋在地。待水温时。坐上洗。再用水二桶煎渣。候冷时。再入热水或一日。或一夜。临出时。用水洗顶心数次。再用芥末稀贴患处。纸绢裹。热坑上睡。汗出尽为度。忌早起。饮食就卧。甚妙。

一论仙传史国公浸酒良方 史国公染风疾。半体偏枯。手足拘挛。不堪行步。宣医延医良剂屡投。治越十载。全无寸效。乞归故里。广访名医。途至奉先驿。获遇异人。陈述病状蒙授一方。根据方浸酒。未服之先。非人扶之不能起。及饮一升。便手能梳头。服二升。手足屈伸有力。服三升。言语舒畅。行步如故。服四升。肢体通缓。百节遂和。举步如飞。其效如神。言之不可尽述。

防风(去芦一两) 秦艽(去芦四两) 甘枸杞子(五两) 白术(去芦二两) 萆 (酒炙二两) 羌活(一两) 干茄根(饭上蒸熟八两) 牛膝(去芦酒洗二两) 虎胫骨(酥炙二两)鳖甲(九肋者炙一两) 当归 油松节(捶碎二两) 晚蚕砂(炒二两) 苍耳子(捶碎四两) 川杜仲(姜酒炒二两)

一方加花蛇。(酒浸去皮骨四两其效如神)

上细锉。用好酒三十五斤。将生绢袋盛药。悬浸于内。封固。过十四日。将坛入锅。悬空着水。煮令坛内滚响。取出。埋入土内三日。去火毒。开坛取酒。不可以面对坛口。恐药力冲伤眼目。每饮一二钟。毋令药性断绝。忌动风之物。凡制此酒。不可煮之太过则无效。只可尽一炷香为度。凡左瘫右痪。口眼 斜。四肢麻痹。筋骨疼痛。三十种风疾。并四般气无不效也。

仙灵酒

仙灵脾一名淫羊藿。一斤切碎。以生绢袋盛不渗器内。用好酒浸之。浓纸重重封固。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开坛。随量饮之。当令醺醺。莫得大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老人昏耄健忘。服之最良。兼治偏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等症。

一论男妇小儿诸风症。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痛疼。及手足顽麻。语言謇涩行步艰难。遍身疮癣。上攻头目。耳内蝉鸣。痰涎不利。皮肤瘙痒。偏正头风。无问新旧及破伤风。角弓反张。蛇犬咬伤。金刀所伤。出血不止。敷贴立效。痔漏脓血。痛楚难禁。

服之顿愈。

千金不换刀圭散(太府刘水山传。)

人参 川乌 草乌(二味俱用火炮去皮脐)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五分) 两头尖 苍术(米泔洗各一钱) 甘草(炙一两五钱) 僵蚕(炒三钱五分) 真白花蛇(酒浸三日去酒火炙去皮骨) 石斛(酒洗各五钱) 川芎 白芷 细辛 当归(酒洗) 防风 麻黄本(各二钱五分) 全蝎(瓦上焙干) 天麻 何首乌(米泔浸忌铁器) 荆芥(各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分或五分。渐加至六七分。临卧。酒调下。不饮酒者。葱亦可服。

一论治男妇血气衰败。外感风湿。传于经络。手足麻木。遍身筋骨腰腿疼痛。久则成左瘫右痪。口眼 斜。诸中风气。不能步履。

仙传黑虎丹

苍术(米泔浸二宿去皮切片) 草乌(洗净去皮切片) 生姜(洗净研碎) 生葱(连须白叶研二两)

上四味。和一处。拌匀kt 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每日一番拌匀。候日数足。晒干。

入后药。

五灵脂 乳香 没药(各一钱二分半) 穿山甲(炮去灰土五钱) 自然铜(火煨醋淬七次二钱五分)

上同前药为末。好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热酒送下。间日服尤妙妇人血海虚冷。肚腹疼痛。临卧。醋汤下。止服二三十丸。不可多服。服后不可饮冷水冷物。

但觉麻木为效。孕妇不宜服。一女子鸡爪风。十指搐搦。服之立愈。

一治手足拘挛不伸。

牙皂 木香(各等分)

上锉。水煎。一服立效。

一治中风。失音不语。偏风口眼 斜。时吐涎水。四肢麻痹。骨间疼痛。腰膝无力。一切风湿。

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者。取叶洗净晒干。入瓶中。层层洒酒与蜜。

蒸之又晒。如此九遍。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送下。

一人年近四旬。忽发潮热。口干喜饮冷水。求医。治以凉药。投之罔效。四五日浑身沉重。

不能动止。四肢强直。耳聋谵言妄语。眼开不省人事。六脉浮大无力。此气血脾胃亏损之极予以十全大补汤。去芍药、地黄加熟附子。一服须臾。病者鼾睡痰响。人咸以为服桂、附、参、 之误。予曰。此药病交攻。不必忧疑。又进一服。过一时许。即能转身动止。次日连进数剂。则诸病次第而潜瘳矣。此从脉不从症而治之也。

一人原素弱。饮食起居失宜。左半身并手足不遂。汗出神昏。痰涎上壅。一医用参 大补之剂。汗止而神思渐清。颇能动履。后不守禁。左腿自膝至足。肿胀甚大。重坠如石。痛不能忍。其痰极多。肝脾肾脉洪大而数。重按则软涩。朝用补中益气。加黄柏、知母、麦门、五味。煎送地黄丸。晚用地黄丸料。加黄柏、知母。数剂诸症悉退。但自弛禁。不能全愈耳一治瘫痪诸风。秦高中玄阁老曾服奏效。

乳香 没药(三钱) 棉花子(六钱) 白糖(六钱)

上为细末。黄酒化服出汗。

一男子体肥善饮。舌本强硬。言语不清。口眼 斜。痰气涌盛。肢体不遂。余以脾虚湿热。用六君子加葛根、山栀、神曲而痊。

一人中风痰嗽。因中气虚。饮食数少。忽痰壅气喘。头摇目札。扬手掷足。难以候脉。

视其面色。黄中见青。此肝木乘脾土。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茯苓、半夏。水煎。临服。加姜汁同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