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蒲辅周医案

产后血崩不止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龙xx,女,27岁,已婚,干部,1955年2月8日初诊。

患者于产后五小时内,即开始阴道大流血,曾经注射、口服药物,输血、刮宫等治疗,现迄五十六天,血仍不止,时有血块流出。腹部肌肉枯黑无泽,少腹肌肉微现肿硬。颜面苍白,目无神采,语言低缓,唇舌皆无血色,面目手足浮肿,右下肢不仁,左下肢麻木,肌肤甲错,关节与腰部均疼痛,阴道除下血块兼有脓汁流出。小便淋漓不禁。耳下取血,已成淡黄色液。舌淡苔白,六脉微细。良由产后流血过多过久,气血两虚,兼之损伤冲任,八脉无力统驭,升降失和,营卫不谐,气无能以帅血,血不足以固气,已成危候。所幸每餐尚能进稀饭一碗,胃气尚存,犹有运药之能,当急以固气止血为务。

处方:

党参一两 黄芪五钱 白术四钱 大熟地四钱 龙骨五钱 牡蛎三钱 乌贼骨一两 阿胶珠二钱 蒲黄炭一钱 连服三剂。

2月12日复诊:患者食纳渐增,精神稍有好转,色泽如前,阴道仍不时有血块流出,惟较过去略少,脉转沉细,舌仍淡而苔白,斯时仍未脱离险境。宜原法增减:去熟地加党参五钱,血余炭三钱,三七(研末吞)三分,姜炭五分,升麻一钱。连服四剂。

2月17日三诊:病情虽略趋稳定,诸证依然存在,遂继以参、芪、术为主,益气、强心、健脾。鹿角霜通督脉之气,阿胶养肝肾之阴,杜仲、续断续络脉之绝,并强腰膂,以之为辅。三七、蒲黄炭涩血之源,以之为佐,恐止涩过甚,兼以香附舒气之郁,以之为使。

处方:

黄芪一两 党参五钱 白术三钱 鹿角霜一两 阿胶三钱 蒲黄炭三钱 续断二钱 炒杜仲四钱 制香附一钱 三七三分(研细冲) 服一剂后,流血减少,于原方中去香附,减黄芪为五钱,因味过甘,胃气略阻,服药欲呕,加酸枣仁三钱,山萸肉一钱五分以缓肝胆之急。再服一剂。

2月19日四诊:流血之量再度减少,但仍有小血块和脓液排出,小便淋漓未止,饮食略增,神色少好,是日午后四时体温升高达39c,至夜即恢复正常,此属血虚之潮热。脉舌尚无变化,仍宜固气止血,前方加龙眼肉、乌贼骨以润心肝而实脾。

处方:

黄芪一两 党参一两 鹿角霜一两 阿胶三钱 龟板一两 熟地四钱 杜仲三钱 续断二钱 山萸肉二钱 龙眼肉三钱 乌贼骨一两 服一剂。

2月20日五诊:尚有流血现象,脉仍微,四肢仍肿,乃气虚血败真象,续宜固气止血为治,重加炭类以涩之。

处方:

朝鲜参五钱 黄芪五钱 阿胶四钱 荆芥炭八钱 血余炭二钱 侧柏炭二钱 地榆炭二钱 泡姜炭一钱 陈棕炭三钱 荷叶炭三钱 连服二剂。

2月22日六诊:流血现象减少,睡眠食欲转佳,面目四肢浮肿如前,并觉身痛,乃流血过多,经络失养之故,主以补气生血,调和营卫为治。

处方:

黄芪一两 当归三钱 桂枝木(去皮)三钱 白芍三钱 党参五钱 阿胶四钱 炙甘草二钱 大红枣六枚 服一剂而血止,食欲增进,因议暂停服药,观察两日,惟以饮食调摄。

2月25日七诊:阴道脓液亦减少,右下肢知觉由不仁而渐复,食眠均佳,但小便仍淋漓,脉见弦大有力,此尚属虚象,宜续补气血,兼益冲任,以补血汤和鹿角霜通督脉之气,龟板补任脉之阴,佐熟地、阿胶补冲任之血,杜仲、续断、破故纸续经脉而利关节,并补损伤。

处方:

黄芪一两 当归三钱 杜仲三钱 续断二钱 破故纸三钱 阿胶三钱 鹿角霜五钱 熟地四钱 服一剂,次日加炮姜一钱,川牛膝三钱续服。

2月27日八诊:病无他变,议用血肉有情之品,助长生气生血之力。乌骨鸡一只,黄芪四两,当归八钱,炖服。每日炖一只鸡,连服三日。

3月1日九诊:连日进血肉之品,滋养培补,病员已能起坐和站立,腿部麻木消失,关节灵活,肿亦消退,肌肤甲错渐脱,但因失血已久,损伤过甚,虽见新复,宜续补气血,并固奇经。

处方:

黄芪一两 当归三钱 桂枝木(去皮)三钱 白芍三钱 炙甘草二钱 补骨脂三钱 龟板一两 阿胶三钱 鹿角胶三钱 熟地四钱 炒杜仲四钱 服两剂。

3月9日十诊:连日来病员曾一度兼外感用疏解,并因输血来源不洁,可能因之感染疟疾,曾用抗疟之剂。现均已愈,消化亦渐正常,阴道脓液很少,小便亦略能收摄,大便略少,可能由液枯所致,脉象缓和,议健强脾胃,益气补血,兼固冲任之虚。

处方:

党参四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炙甘草二钱 木香一钱 砂仁一钱五分 黄芪五钱 当归二钱 鹿角霜五钱 龟板五钱 淡苁蓉四钱 大枣四枚 连服五剂,即停药以饮食调理,身体逐渐恢复,肌肉丰满,精神健强,经妇科检查一切正常,遂出院回家。

按:中医对于血崩的认识,一般认为有以下的六种原因: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本例患者阴虚之体,又兼新产之后,气血暴伤,冲任受损,故而逼血妄行。是劳伤、气陷、虚弱三者兼有的血崩证。

考历代医家有关崩证的理论非常丰富,《素问?阴阳别论》记载:“阴虚阳搏谓之崩”。陈自明谓:“妇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杀血心痛,由心脾血虚也”,“大抵数小为顺,洪大为逆,大法当调补脾胃为主”。严用和指出:“漏下者,淅沥不断是也,崩中者,忽然暴下,……又久不止,面黄肌瘦,虚烦口干,脐腹冷痛,吐逆不食,四肢虚困,甚则为胀、为肿……”。李梴认为:崩漏之由,“虚与热而已”,“治法多端,随证制宜”,“脉微弱为少气,女子主崩中漏下,致面色焦枯”。除春甫谓:“妇人崩漏,最为大病,……,大都凉血固涩,升气益荣而可愈也”。总括前人治崩要法,辨悉六者之由,不外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个步骤。本例辨证论治的原则,都是依据各家的理论进行的。初诊时,已经产后大流血五十余日不止,气血两竭,而见肿胀,下肢不仁,小便失禁,六脉微弱,病情的确是非常严重的。唯幸尚能啜粥,胃气未绝,故尚能运药,有由危转安之机。治病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临床上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全部治疗过程中,最初使用大量的参、芪、胶、地,所以止血塞流,中用炭类药物,所以止血澄源,末用气血双补及血肉之品,所以还复其旧。若只塞流而不澄源,则内虚之漏不可遏,若只澄源而不复旧,则孤孑之阴无以立,此所以临床贵乎本末不遗,前后不紊,方可言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