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卷一\诸证门] 诸证总纶

黄帝曰∶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古者,必合于今。善言人者,必厌于己。如道不惑,所谓明也。余问夫子,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今验于发蒙解惑,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对曰∶何道之间也!天覆地载,万物番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宰职黎庶,尽欲全角。贵贱虽殊,宝命一矣,好生恶死者,是世人之常也。若人有患,如救水火,莫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所以难矣。

[卷一\诸证门] 诸证标目

煎厥之状,阳气烦劳,精绝,辟积于夏,致目盲不可视,耳闭不可听。薄厥之状,阳气大怒,形气绝而血菀于上。胀、飧泄,寒热不散,升降上下。颓疝、心掣,寒多下坠,以为诸疝。心热内掣,阴阳之结,四肢浮肿,便血不已。蛊之病,肾气不足,冤热急,白液出,跳掣也。膀胱不利,致三焦约而遗溺。肾精不足,强上冥视。唾之若涕,恶风振寒,为之劳风。虽近衣絮。营虚卫实,名曰肉苛。心移寒于肺,则肺消。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心移热于肺,为膈消。胆移热于脑,为鼻渊。膀胱移热于小肠,为口糜。大肠移热于胃,为食。

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为衄。醉以入房,气竭伤肝,大脱其血,月事衰少,名曰血枯。

蕴热怫郁,生于诸风。寒湿风之三气杂合,而为诸痹。宗弛纵,发为白淫。热聚胃口,而不散行,故胃脘为痈。面色白黑,所谓。口苦积热,名之胆瘅。肾虚内夺,则为喑痱。血气竭少,令人解。腹满不食,寒中肠泄,斯病溏。腰股痛发,肿不便,寒生濡泄。聊叙此证,不能备举。

[卷一\诸证门] 煎厥证

(主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烦劳,积于夏,令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人参散

主之∶治煎厥气逆,头目昏愦,听不闻,目不明,七气善怒。

人参远志(去心)赤茯苓(去皮)防风(去苗。以上各二两)芍药麦门冬(去心)陈皮(去白)白术(以上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再服。

[卷一\诸证门] 薄厥证

(主肝。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令人薄厥于胸中。

赤茯苓汤

主之∶治薄厥暴怒,怒则伤肝,气逆,胸中不和,甚则呕血鼽衄也。

赤茯苓(去皮)人参桔梗陈皮(各一两)芍药麦门冬(去心)槟榔(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一\诸证门] 飧泄证

(主冷。出《素问·阴阳应象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浊交错,食不化而清谷出矣。

白术汤

主之∶治飧泄,风冷入中,泄利不止,脉虚而细,日夜数行,口干,腹痛不已。

白术浓朴(生姜制)当归(去苗)龙骨(各一两)艾叶(半两,熟炒)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卷一\诸证门] 胀证

(主心腹。出《素问·阴阳应象论》)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返,则气结不散,而腹胀满,常如饱。

吴茱萸汤

主之∶治胀,阴盛生寒,腹满胀,且常常如饱,不欲饮食,进之无味。

吴茱萸(汤淘,炒)浓朴(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二两)白术陈皮(去白)蜀椒(出子。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空心,去滓,温服。

[卷一\诸证门] 风消证

(主心脾。出《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不得隐曲,女人月水病血不流,脾病食不化,风胜真气消。

黄羌活汤

主之∶治心脾受病,精血虚少,气力衰乏,日溢消矣。

黄(一两半,去芦头)羌活石斛防风枳壳(火炒,去穣)人参生地黄牡蛎(烧)黑附子(炮)茯苓(去皮)五味子牛膝(酒浸。各一两)续断(半两)地骨皮(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进三服。

[卷一\诸证门] 心掣证

(主心。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少气嗽泄,三焦不利,上咳下泄,心火不宁,其动若掣。

调中汤

主之∶治心掣不定,胸中刺,气痞壅,上苦咳嗽,下苦泄利。

白术干姜(炮)当归人参五味子赤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两)官桂(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温服,去滓,稍热,日二服,临卧。

[卷一\诸证门] 风厥证

(主脾胃。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阳一阴发病,惊骇,背痛,噫,欠,名风厥。盖胃土肝木,为木克土,风胜湿,不制肾水,故令上逆。

远志散

主之∶治风厥,多惊,背痛,善噫,善欠,意不乐,身背皆痛。

远志(去心)人参细辛(去苗)白茯苓(去皮)黄(去芦头)官桂(各二两半)菖蒲熟干地黄(焙)白术防风(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卷一\诸证门] 结阳证

(主四肢。出《素问·阴阳别论》)四肢肿,四肢热盛则肿。四肢者,谓诸阳之本,阳结者,故不行于阴脉阳脉,不行,故留结也。

犀角汤

主之∶治结阳,四肢肿满,热菀不散,或毒攻注,大便闷涩。

犀角(屑)玄参连翘柴胡(去苗。各半两)升麻木通(各三钱)沉香(锉)射干(去毛)甘草(炙。各一分)芒硝麦门冬(去心。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同煎至八分,食前,去滓,温服。

[卷一\诸证门] 厥疝证

(主腹痛。出《素问·五脏生成论》)脉至大虚,积气腹中,隐而难见,阴沉,使脾弱,寒于肢膜,气厥逆也。

加减吴茱萸汤

主之∶治厥疝,腹中冷痛,积气上逆,致阴冷于肢膜。

吴茱萸(二两,汤洗,炒)川乌头(去皮,炮)细辛(去苗。各三两)良姜当归干姜(炮)官桂(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卷一\诸证门] 结阴证

(主便血。出《素问·阴阳别论》)结阴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以阴气内结,故不得通行,气血无宗,渗入肠下,致使渐多。

地榆汤

主之∶治结阴,下血不止,渐渐极多,腹痛不已。

地榆(四两)甘草(三两,半炙半生)缩砂仁(七枚,每服可加为妙)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三盏,缩砂仁同煎至一半,去滓,温服。

[卷一\诸证门] 解证

(主肾实。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冬脉太过,缓而涩,肾实,精不运。解者,缓,,疑,寒热类也。

利肾汤

主之∶治解,春脉动,气痛气乏,不欲言,此为肾元有余矣。

泽泻生地黄赤茯苓(去皮。各一两半)槟榔麦门冬(去心)柴胡枳壳(麸炒,去穣)牛膝(去苗,酒浸。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一\诸证门] 胃疸证

(主胃热。出《素问·平人气象论》)食已如饥,胃热能消谷,阳明脉终,心火上行,心憎烦,身黄,小便赤涩也。

加减茯苓汤

主之∶治胃疸积热,食已辄饥,面黄瘦,胸满胁胀,小便赤。

赤茯苓陈皮(去白)泽泻桑白皮(锉。各三两)赤芍药白术(各四两)人参官桂(各二两)石膏(八两)半夏(六两,汤洗,生姜制,焙)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如病甚者,加大黄、朴硝各二两。

[卷一\诸证门] 蛊病证

(主脾风。出《素问·玉机真藏论》)脾风传肾,一名疝气,小腹痛,出白液,名曰蛊。《左传》云∶惑以丧志,名为蛊,乃真精不守也。

大建中汤

主之∶治蛊病,小腹急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

黄远志(去心)当归泽泻(各三两)芍药人参龙骨甘草(炙。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一\诸证门] 病证

(主筋急。出《素问·玉机真藏论》)蛊腹痛,肾传心,脉相引而急,精液少,脉不荣而引急。

加减建中汤

主之∶治,病相引而急,及五劳七伤,小便数,腹痛难立。

人参甘草(炙)官桂白茯苓(去皮)当归附子(炮)浓朴(生姜制。各一两)龙骨黄(锉)麦门冬白芍药生地黄(各四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饧少许,煎至一盏,温服,去滓。

[卷一\诸证门] 劳风证

(主诸风。出《素问·评热论》)发在肺下,病强上冥视,唾涕恶风,肾风,入肺中,振栗,故俯仰,成劳风。

芎枳丸

主之∶治劳风,强上冥视,肺热上壅,唾稠,喉中不利,头目昏眩。

川芎枳壳(麸炒,去穣。各等分)上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温水送下,食后,日三服。

[卷一\诸证门] 痹气证

(主阳虚阴实。出《素问·逆调论》)身非衣寒,中非受寒,痹气者,气血不行,如从水中出,不必寒伤而作也。

附子丸

主之∶治痹气中寒,阳虚阴盛,一身如从水中出。

附子(炮)川乌头(炮。二味通锉碎,炒黄色入药)官桂川椒菖蒲甘草(各四两)骨碎补(炒)天麻白术(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卷一\诸证门] 骨痹证

(主肾虚。出《素问·逆调论》)身寒大,衣不能热,肾脂枯涸不行,髓少弱,不冻栗,故挛急。

附子汤

主之∶治肾藏风寒湿骨痹,腰脊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附子(炮)独活防风(去苗)川芎丹参萆菖蒲天麻官桂当归(各一两)黄细辛(去苗)山茱萸白术甘菊花牛膝(酒浸)甘草(炙)枳壳(麸炒,去穣。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进三服。

[卷一\诸证门] 肉苛证

(主营虚卫实。出《素问·逆调论》)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营气虚则不仁,其证重,为苛也以。

前胡散

主之∶治营虚卫实,肌肉不仁,致令重,名曰肉苛,虚其气。

前胡(去苗)白芷(锉)细辛(去苗)官桂白术川芎(各三两)川椒(去目、闭口者,生用,二钱)吴茱萸(汤洗,炒)附子(炮)当归(去苗。各二两)上锉捣,以茶酒三升,拌匀,同窨一宿。以炼成猪脂膏五斤,入药微煎,候白芷黄紫色,沪出滓,成膏。病在处,摩之病,以热调此药樱桃大。瘕疮痍皆治,并去诸风,疮痒疼痛,伤折坠损,故摩内皆可用之。

[卷一\诸证门] 肺消证

(主心肺。出《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饮少溲多,当补肺平心。死不可治,乃心肺为贼也。

黄汤

主之∶治肺消,饮少溲多,补肺平心。移寒在肺,痿劣。

黄(三两)五味子人参桑白皮(锉。各二两)麦门冬(去心,二两)枸杞子熟地黄(各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

[卷一\诸证门] 涌水证

(主水病。出《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名曰涌水,其证如溢囊里裹浆,或遍身肿满,按腹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或咳喘不定。

葶苈丸

主之∶治涌水,腹满不坚,溢如囊裹浆,疾行则濯濯有声。

葶苈(纸炒)泽泻椒目桑白皮(锉)杏仁(去皮,麸炒)木猪苓(去黑皮。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葱白汤下,不计时候,以利为度。

[卷一\诸证门] 膈消证

(主肺。出《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名曰膈消,二者心膈有热,久则引饮,为消渴耳。

麦门冬饮子

主之∶治膈消,胸满烦心,津液燥少,短气,久为消渴。

麦门冬(二两,去心)栝蒌实知母甘草(炙)五味子生地黄人参葛根茯神(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竹叶数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

[卷一\诸证门] 口糜证

(主口。出《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心肺壅热,水谷不化,转下小肠。

柴胡地骨皮汤

主之∶治口糜生疮损烂,小肠有热,胀满不便,宜服之。

柴胡(去苗)地骨皮(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食后。如有病患大段实者,加大黄、朴硝,可泻热甚。

[卷一\诸证门] 瘕证

(主女病。出《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名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涩。

槟榔丸

主之∶治大肠有移热,津液壅滞,腹痛涩,名曰瘕证。

槟榔大黄(锉,炒)枳壳(麸炒,去穣。各二两)木香桃仁(去皮尖,炒)大麻仁(另研。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温酒下,不计时候。汤亦得。

[卷一\诸证门] 食证

(主胃病。出《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或胃热移于胆,能食善饮,火胜土也。

参苓丸

主之∶治食亦,胃中结热,消谷善食,不生肌肉,此名食。

人参菖蒲远志赤茯苓地骨皮牛膝(酒浸。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饮下,不计时候。

[卷一\诸证门] 鼻渊证

(主鼻。出《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浊涕不止,如涌泉,不渗而下。久不已,衄血为患。

防风汤

主之∶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黄芩人参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川芎(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之,食后服,日三服。

[卷一\诸证门] 衄证

(主失血。出《素问·气厥论》)胆受胃热,循脉而上于脑,阳络溢,血妄行,在鼻空蔑,目瞑者。

定命散

主之∶治胆受热,血妄行,鼻中衄,并血汗不止。

朱砂水银麝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如用药,看老幼虚实加减。

[卷一\诸证门] 鼓胀证

(主胃病气逆。出《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致令胃逆不散,大肠不传,逆满。

鸡矢醴散

治鼓胀,旦食不能暮食,痞满。古法用此,可择焉。

大黄桃仁鸡矢白(干者。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汤调下,食后临卧服。

[卷一\诸证门] 血枯证

(主妇人经病。出《素问·腹中论》)年少醉入房室,气竭肝伤,故经衰少不来。肝伤则血涸,脾胃相传,大脱其血,目眩心烦,故月事不来也。

乌贼骨丸

主之治血涸,胸胁支满,妨饮食,变则闻腥臊之气,唾血,出清液,前后泄血。

芦茹乌贼鱼骨(各一两)上为末,雀卵不拘数,和成剂,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十丸,鲍鱼汤下,食后此,日三服,食压之妙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